|
财务龟化(保险,基金,遗嘱)-asset bloat of funds(基金资产膨胀)#1121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11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11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很多基金投資人都有注意到經理費這項收費。譬如股票型基金常見的是1.5%,債券型基金常見的是0.75%。這個費用是內扣的,直接從基金淨值中扣除。很多人也以為基金公司就扣你0.75%或是1.5%”而已”,事實不然。
經理費(Management fee)只是總開銷比例(Expense
ratio)的一個組成份子。基金公司不只從每股淨值中扣經理費,它還扣一堆雜七雜八的開銷,像銀行保管費、會計師簽證費、律師顧問費、對帳單寄發成本等等。這一堆東西加起來,才是你基金淨值每年被基金公司扣掉的部分,我們把它稱作總開銷比例。
舉例來說。富蘭克林美國政府基金(Franklin US Government
Fund),主要投資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大多人以為,這支是債券基金,所以就每年內扣0.75%的經理費。但實際總開銷扣了多少呢? 我們可以查到:
本表取材自富坦基金2006年年報(盧森堡)
看到這個表格就是美國政府基金各種股別的開銷比例。你可以看到,除了I share,其它各股都是1.29%以上的數字。I
share的I代表的是Institutional
是賣給法人的,一般投資人買不到。所以這支基金的年度開銷,不是你以為只有一點點的0.75%,而是1.29%到2.49%之間。
而假如你知道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基金,每年利息收益不過是5.5%左右。你再想到每年要分1.29%給基金公司,等於每年割讓23%的利息給基金公司。你可能開始覺得痛了。
常有種說法,叫做基金會賺,不要在意那些一兩趴的費用。我們可以這樣想這個問題。假如這支年收益5%左右的債券基金,一年要收你4.5%的經理費你要不要買?你會想,那麼貴,誰要買。那麼1.29%那麼”便宜”,就OK了嗎?這種收費不論多少,本質都是一樣的。你可以要求更好,你必需要求更好。
下表是富坦基金公司在美國本土發行的美國政府債券基金的收費結構:
本表取材自Franklin Custodian Funds Prospectus 2006
各股別中最高的年度總開銷不過是1.25%,比發行給國際投資人的最低收費1.29%都還要低。一樣A
share,就是0.72%和1.29%的差別,至少差了0.5%。
難道國際投資人就要忍受比較高的收費?總開銷4.5%不值得買,1.29%難道就可以買?為什麼不殺到更低。你不跟攤販殺價,他們會主動降價嗎?投資人不要求,麻木不仁,基金公司當然是樂得輕鬆,怎可能會降價。投資人的行動,才能促成業者的改革。
固定收益基金,開銷比例非常重要,股票型基金何嘗不是如此。假如一支股票型基金一年收10%的經理費,你要不要買?
你會開始懷疑,那麼多的收費,不是被吃掉好大一塊獲利。但是一年1.5%呢?很多人就覺得OK了。假如一樣賺10%,扣掉1.5%之後你只實拿8.5%,另外一支基金,一樣賺10%,卻只扣掉0.5%,留在你手上的是9.5%,不是更多錢嗎?
一年收10%或1.5%,只是程度上的差別,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它們一樣會損害獲利。
基金會不會賺錢,沒有人說得準。基金開銷多少,卻是寫在公開說明書,寫在年度報告中,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不去掌握可以控制的,卻去追求那不可掌握的,實在很難說是明智之舉。
看了上述說明,你會知道原來你每年在債券基金支出的費用,是原先你以為股票型基金的支出。那每年收1.5%經理費的股票型基金加上一堆費用後,年開銷會變多少?挪一點時間出來研究一下,你將發現真相。
或許,你也可以想一下,為什麼基金公司在容易取得的公開訊息中,就只公布經理費,而實際的總開銷比例,就藏在長達幾十幾百頁的年報或說明書中呢?
它是否有意,讓投資人以為基金內扣開銷就只有那麼”一點點”嗎?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 ... 7/08/blog-post.html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2-2011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續2---避不開躲不掉的利益衝突
保險有兩個重點,普及與正確。保險普及才能發揮自助助人的效果。保險正確才能替保戶帶來真正的保障。台灣的保險是普及了,但保得往往並不正確。從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續3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民眾的保障,實在是遠遠不足。
根本原因,就在於利益衝突。
推廣保險的保險業界,首要目標在於銷售,而不是在於替保戶帶來足額的保障。對從業人員好的保單,對保戶往往是不好的保單。替從業人員帶來高收入的保單,對保戶往往無法帶來保障。這就是利益衝突。
看看那些高額佣金的保單,那一個不是第一年有最高的佣金?將保單銷售的大多收入擺在第一年的用義是什麼?想想看。
假如你自己是保險業務,新簽保單賺的錢第一年最多,遠遠大於後續年度的收入,你也想多賺錢(誰不想?),那你的工作重點會是什麼?開發新客戶,簽下新保單,還是服務舊客戶呢?
保險業者整天說保戶為重,服務優先,賣出的保單主力卻是第一年佣金最高的酬佣結構,身為保戶的你,就知道這又是一個表裡不一的行徑。他們根本沒打算好好替你做服務。他們最希望的是找到更多人來簽新保單。
假如身為保戶的你,在知道了這點後,還去簽下這種保單,那你自己其實也有部份責任。你等於是在認同與贊許這種銷售模式。當你日後需要服務找業務員發現很難找時,當你日後發現保單簽約前後業務臉孔差異很大時,請不用訝異,這是這種薪資結構下的必然。一個日後仍能熱心服務客戶的業務員,是例外,不會是通則。
所以定期更新的定期險,不論是意外,還是壽險,除了它本身以小額買到高保障的特性外,它等於是讓保戶自行將保險的佣金平準化。有一年的服務,才交一年的費用。有一年的需求,才買一年的保險。這將讓保戶有最大的機會,獲得良好的服務。而當大多數保戶都選擇這樣買保險,揚棄高初始佣金的保險後,保險業界的生態,也將有所改變。
很多保戶花了高額費用買下保單,日後有問題時,發現面對保險公司強力的法務部門與人脈關係。其實,這些法務,這些人脈,那來的呢?正是用保戶交的錢去雇請,去打下的基礎。身為消費者,請小心自己手上金錢的力量。不要以大量資金挹注把你當肥羊,根本不把你當一回事的業者。當你跟他們對上時,你會發現你正面對自己資金養出來的龐然大物。
當平民保險王的作者劉鳳和先生,直指同業枉顧保戶權益時,竟招致同業的重炮火力反擊。當一個鼓吹高保障的保險從業人員被業界排擠時,這個現象,再次驗證保險業注重的是高收入,而非高保障。高收入,是業者的好處。業者的高收入,每一分每一毫,都是保戶繳交,然後買不到什麼保障的保費。
平民保險王這本書也指出了一點我沒想過的利益衝突點。那就是保險主管官員退休離職後,可以到保險公司擔任經理等高階職位。這是很嚴重的利益衝突,應該直接立法禁止。
想想看,假如你是保險主管官員。今天你看到一件對保險公司有利,但對民眾不利的事情。身為政府官員,本當為民眾服務,糾正保險業的不是。但假如你想到退休後,這些保險公司可能願意以月薪30萬聘請你,你還願意出來當黑臉嗎?這種公職退休後還可以轉任保險公司的可能,讓保險局官員硬不起來,無法替民眾辦事。
想想看,假如你在保險主管單位任職。今天你要糾正某家保險公司,而那家保險公司裡剛好就有一位你以前的長官,一位一路教導拉拔你的長官。請問,你還辦得下去嗎?
當貓與老鼠的身份可以轉換時,貓就不是貓了。
這種主管單位的潛在利益衝突,一定要從根本糾正。
現在的保險業問題叢生,少有願意替我們想的保險業務,不知道有幾位真正想替民眾辦事的保險局官員,身為保戶的我們在這種狀況下只有四字策略”自求多福”。增進自身的保險知識,自我武裝,絕對是在當今金融叢林中的生存法則。
對於願意替客戶著想,為保戶顧慮的從業人員,多給他們一些支持,給他們鼓勵,風向也才會慢慢的順著我們這邊。
就如同投資一樣,保險時,每個人的選擇都很重要。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9/12/2.html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2-2011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teng7739 于 19-2-2011 05:54 PM 编辑
基金的 distribution 一点也不好
可能分股息对大家来讲是好是, 因为可以增加单位当认真的想一想
1)single tier tax-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tax 都是要被扣了, 不像以前这样, 可以claim 回
2)yearly 结算nav 时, 全部费用都会跑出来一次性的算清。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后知后觉的。。。本来当年的回酬是赚钱的, 基金在你买单之下, 赚钱变亏钱。。。。善用 switching 把profit lock 了, pm 的基金可能要 花一个 rm50(来回), 但其他基金公司的switching 也有可能是免费的, 等 yearly nav 算 出来后, 再买回那个基金, 如果你认为那个基金值得长期投资。
ok 一个 例子
本金 rm 10000, rm 1 一个单位,10000个单位 当算到 distribution 时。 算了一个 rm750 (0.075%) 的deduction(tax, other service .managements fees), 现在母金 变成 rm9250,
distribution 给 了 100 个单位, 现在
单位=10100 unit
average cost= 9250/10100
=0.915842
yearly 的 nav 算出来
现在你的average cost 便宜了。 但变相你不见了 rm750
如果你做 swithcing
只需要 花 一个 rm50 (来回)
就可以用 RM9950买了更多 0.915842 单位回来
NOTES:
1)以 pm 基金为准
2)switching 去bond,money market 还没算 daily interest/lost.
3) 投资的数目越大, 越不要去拿distribution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2-2011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尼将大盘整
另一方面,过去2年表现最佳的印尼股市则是FSM最不看好的股市。
黄展威说:“印尼是我们分析股市中增长潜力最低的股市,2年内,印尼股市仅具备17.4%的增长潜力。”
他指出,印尼股市主要受外资流量带动,随着外资开始撤离和转投资估值较便宜的美国和欧洲股市,印尼股市最终会出现大盘整情况。
上半年或升息2次
通胀率趋涨之际,黄展威估计大马国家银行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内,将隔夜政策利率上修1至2次。
“年内,我预计国行会升息1至3次,即总共调高50至75基点。尽管如此,一切还需要以美国政府的决策而定。如果美国联储局(FED)升息,整体环境将改变。”
他指出,食品价和油价上涨,今年内会持续对东协国家带来通胀压力,但他认为,由于国行之前已积极升息,通胀不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比较迟调高利率,我稍微怀疑它们升息能在控制通胀方面带来多大的效应。”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 ... mp;sID=7&cID=12
有买印基金和长期看好网友留意一下,可能也套利还是lock profit 先, 因为印尼inflation 很严重, 隔夜利息也去到了 6。75%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2-2011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的beta 值
beta 值是一个风险指数, 全体市场的beta 数值为 1,
1)如果一个 基金 的beta 值 》 1
如果一个 基金beta 值 为 1。5, 每当 市场 上 下 10%, 这个 基金的 的上, 下, 可以去到 15%, 多了 一个 5%
2) 如果 一个 基金的beta 值《 1
如果 基金beta 值 为, 0。8, 市场 上下 10%, 它只会有 8% 的上下调整
如果市场看好, 可以选些beta 值》 1 的基金, 但记得要set 一个止损点,,,,
基金的beta 值可以在 morningstar 那里找到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多网友都说买基金要做五日,十日平均移动线,才知道何时进何时出。
代理:不用啦。平均移动线适合以玩股票的。玩基金不太适合,基金买的是一堆股,不准。
我:。。。。。。
到底我要听代理说的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11 08: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27# 休闲旅游人
pm 的基金应该不适合这样做,因为有switching 21 day 的局限,还有 switching fees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休闲旅游人
pm 的基金应该不适合这样做,因为有switching 21 day 的局限,还有 switching ...
kteng7739 发表于 23-2-2011 08:57 AM 
版主一向操作法是在該基金派息之前轉去BOND.
那我想請問, 如果今天我把一個FUND在派息前轉去BOND了, 之後版主會在幾時轉回來呢?
- 派息後的第二天?
- 等BOND賣價升到超過自己轉FUND時的買價?
基於我也打算今年開始, 把手上的FUND 在派息前轉去BOND, 之後再轉回來, 所以希望有個IDEA如何操作!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29# win20282002
如果我没"注意"错的话,它还是会照你停留在那个fund的时间给你"应得"的dividend和跟你算回tax.
没注意到"switching 21days"这是什么?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楼主,本人也很想知道"switching 21days 的局限" 是什么意思?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witching 21days 的局限”的意思就是说当你把你手头上的基金换去别的基金时,至少二十一天过后才能进行再一次的转换。也就是说在这二十一天里,新转换的基金无论是起价或跌价,该基金是不能被动的。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的beta 值
beta 值是一个风险指数, 全体市场的beta 数值为 1,
1)如果一个 基金 的beta 值 》 ...
kteng7739 发表于 22-2-2011 02:58 PM 
如果一个 基金beta 值 为 1.5,
即代表每当市场 上10%, 这个基金可以升到15%,
是不是当市场下10%, 则这个基金可以 跌 -15%。
这样的理解对么?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in20282002
如果我没"注意"错的话,它还是会照你停留在那个fund的时间给你"应得"的di ...
AhPekMabok 发表于 23-2-2011 10:22 AM 
竟然有這等事, 為甚麼我投資了基金這麼久, 都沒有代理跟我說過{:2_72:}
多年來我還不止一次做過基金轉換呢(當然多數是equity to equity)
那我豈不是要在派息一個月前就把fund 給轉了?{:2_69:}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witching 21days 的局限”的意思就是说当你把你手头上的基金换去别的基金时,至少二十一天过后才能进行再 ...
malaysia_boleh 发表于 23-2-2011 12:13 PM 
是哇,刚才去看了,还真的是有这个T&C。
都不知到是给面我还是可怜我,都没被rejected过嘞。
要换agent了。。。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4# win20282002
看不明白。。。为什么早一个月就能?。。。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A fund有一段时间了,但在financial date / distribution前就出来。
当这A fund distribution后,它还是会send给你那个A fund 的tax relief。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觉得是好主意,先Switch去别的基金以避过tax ( PM投资100k以上,swithing是免费的). 不要他x的distribution,不赚还要给tax. :@.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7# win20282002
能做得到?我好象有时在financial date前switch出来了,
但还会收到之前equity fund的那个tax relief的statement. |
|
|
|
|
|
|
|
发表于 23-2-2011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in20282002
能做得到?我好象有时在financial date前switch出来了,
但还会收到之前equi ...
AhPekMabok 发表于 23-2-2011 01:32 PM 
那是否我在派息日之前的21天就轉fund, 可以完全以沒有派息時的高價出完單位, 然後在當天轉進bond?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