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过路客

本地化语言,随便谈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2-2008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clim81 于 15-12-2008 09:04 PM 发表
我也是没有,原本有的,可是被偷了。


做末这么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2-2008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9# Mr.Business 的帖子

不用这么做了。。。
明天油价再降10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8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裁员降薪公司名单
               
       
       
公司名称
       
国家
       
行业
       
降薪/裁员
       
原因
SWK         美国         制造        
计划裁员2000人
       
由於全球经济疲软,公司将关闭三家工厂以降低成本。
美国银行         美国         金融        
未来三年裁员30000余人
       
公司计划通过未来三年的裁员,应对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以及完成对美林公司的消化吸收。
3i         英国         金融        
裁员100人
       
市场动荡和信贷紧缩逼得这家老牌PE不得不大规模裁员以平衡成本结构。
力拓         澳大利亚         采矿        
裁员14000人
       
以缓解全球市场金属需求下滑给该公司带来的沉重债务压力。
索尼         日本         制造        
裁员16000人
       
削减对电子产品业务的投资,关闭一些工厂,以实现年削减1000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成本的目标。
陶氏化学         美国         化工        
裁员5000人
       
为了保留现金以对抗全球性经济放缓。
凯雷投资         美国         金融        
裁员100人
       
随着上市计划的搁置,公司考虑将人员数量降至2007年的水平,刚开不足一年的硅谷办公室也将关闭。
佳能         日本         制造        
全球裁员1100人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相机需求低迷,佳能被迫对生产作出调整。
淡水河谷         巴西         采矿        
全球裁员1300人
       
受钢铁行业不景气影响,淡水河谷公司曾于10月宣布减产铁矿石3000万吨,并减少在法国、挪威、中国和印尼等国的部分生产。
瑞信集团         瑞士         金融        
裁员5300人
       
公司表示第四季以来的亏损反映市场震荡,以及采取降低风险措施,包括风险价值减少34%。
杜邦         美国         制造        
裁员6500人
       
该公司预计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亏损20-30美分,先前预期的每股盈余30-35美分。
中集集团         中国         制造        
干箱制造停产,2万工人放假
       
产能过剩,集装箱制造行业面临下游远洋运输业需求大幅放缓的影响。
AT&T         美国         通讯        
宣布裁员1.2万人
       
AT&T宣布,因经济低迷,决定从12月起至2009年全年进行裁员和减少开支。
道富银行         美国         金融        
明年将裁员1800人
       
裁员要支付约3.5亿美元,但之后每年可为公司节省4亿美元。
奥多比         美国         IT        
裁员600人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公司第四季度的收入,我裁员以减少开支并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
安永         美国         金融        
裁员13人
       
此前扩张太快,现在经济不景气、大的IPO项目基本停滞是造成裁员的主要原因。
TVB         中国香港         娱乐        
裁员212人
       
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公司预计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为了未雨绸缪,裁员以节省人手,维持竞争力。
华盛顿互惠银行         美国         金融        
裁员9200人
       
公司被美国摩根大通集团收购,后者为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将在该行大幅裁员。
荣光精密部件         中国         制造        
裁员240人
       
被裁的多为10年以上工龄或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
日照钢铁         中国         钢铁        
大规模裁员
       
从8月至今,每个月亏损几个亿,未来几个月亏损预计会继续延续下去。
宝钢         中国         钢铁        
全员工资将下调10%
       
钢铁行业不景气,公司压缩成本,争取实现盈利目标。
崇高国际         中国         玩具        
裁员6000人
       
订单下降,拖欠供货商贷款上千万,企业面临倒闭。
合俊集团         中国         玩具        
6000多工人失业
       
过分依靠出口加工,金融风暴来临,企业倒闭。
东方航空         中国         航空        
采取减少奖金的方式进行降薪
       
航油套期保值引发巨额亏损,导致全年预亏。
南方航空         中国         航空        
下半年全体管理人员每月减薪10%
       
压缩运营成本13亿元,以应对价格高企的航油带来的成本压力。
海南航空         中国         航空        
大面积降薪,员工收入锐减3000元
       
"高油价"和金融危机造成给国内航空业带来巨大压力。
联想         中国         IT        
杨元庆默认将进行大裁员
       
联想二季度在纯利方面仅为2300万美元,同比下降高达77.7%。
夏新电子         中国         IT        
裁员近70%
       
全力扭转巨亏情况,夏新电子已完成精简人员。
博客网         中国         IT        
裁员40人左右
       
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留下,但均没有工资,和宣布解散无区别。
六间房         中国         IT        
裁员140人
       
公司的开支需要控制,通过这次裁员可以在3个月后实现现金流平衡。
悠视网         中国         IT        
裁员10%,人数大概为20人
       
目前金融危机形势下盈利压力增加,需要控制扩张。
土豆网         中国         IT        
传裁员20%
       
视频类网站遭遇"寒冬",风投开始撤离。
乐途旅游网         中国         IT        
传裁员60%
       
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公司在做调整。
TCL电脑         中国         IT        
裁员至30余人
       
被TCL集团转让82%股权后,可能彻底退出PC市场。
PPlive         中国         IT        
传将有10%的员工离职
       
视频类网站遭遇"寒冬"。
康Q网         中国         IT        
裁员100余人
       
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裁员以及终止与承包新浪健康频道。
高盛高华         中国         金融        
裁员接近20%的比例
       
配合母公司高盛全球裁员,节省成本。
中金公司         中国         金融        
下属投行部门裁员接近3%
       
国内的熊市中,从管理费用高的投资银行部下手裁员。
中信证券         中国         金融        
部分员工薪酬最高降幅达到了20%
       
基于对2009年市场严峻挑战的预判,提前控制费用。
摩托罗拉(中国)         美国         通讯        
中国区小规模裁员
       
母公司全球裁员3000人,将为摩托罗拉节省8亿美元开支。
惠普大中华区         美国         IT        
传中华区裁员48人
       
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大中华区裁员。
北电网络         美国         通讯        
全球裁员1300人,中国不可避免
       
三季度净亏损34亿美元,创下7年来单季度亏损额最高纪录,裁员为了节省开支以应对危机。
高盛         美国         金融        
全球裁员3620人
       
全球性金融危机,公司业绩下滑,转型为银行。
AIG         美国         金融        
裁员380人
       
将关闭旗下在美国亏损的消费金融公司178家分行。
花旗银行         美国         金融        
全球裁员2.3万人
       
因金融业第四季度收入继续下滑,没有显示出任何明年出现好转的迹象。
摩根士丹利         美国         金融        
已裁员4400人,再裁员2000人,并继续加大裁员规模
       
通过裁员走出困境,把重心再次放在其充任金融中介的角色上。
新加坡星展集团         新加坡         金融        
全球裁员900人
       
受雷曼兄弟破产影响,业绩受损。
汇丰银行         中国香港         金融        
9月份裁员1100名员,传将继续在亚太地区裁员600人
       
汇丰在北美遭受了140亿美元呆坏账和资产减值。
惠普         美国         IT        
全球裁员24600人
       
8月份惠普以1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EDS,公司整合需要裁员。
雅虎         美国         IT        
裁员3000人
       
与谷歌合并失败
德国邮政         德国         通讯        
全球裁员4万人,多数在美国
       
今年在美国将承受13亿美元的损失。
克莱斯勒         美国         汽车        
全球裁员5000人
       
前三季度业绩下降25%,明年业绩不明朗。
通用汽车         美国         汽车        
裁员500人,并削减工人福利
       
美欧市场汽车需求量不断下滑,需要削减成本100亿美元。
戴姆勒         美国         汽车        
全球裁员3500人
       
应对持续不断的需求下滑,以及公司核心业务结构的变化。
星巴克         美国         饮料        
全球裁员1.2万名专职和兼职员工
       
石油和汽油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光顾咖啡店的次数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8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15-12-2008 10:28 PM 发表
裁员降薪公司名单
               
        
        
公司名称
        
国家
        
行业
        
降薪/裁员
        
原因
SWK         美国         制造         
计划裁员2000人
        
由於全球经济疲软,公司将关闭三家工厂以降低成本。
美国银行         美国         金融         
未来三年裁 ...




[td=1,1,10][/td] [td=1,1,463]
[/t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所放的贴虽然是旧了
当是一个记录。。。
请见谅。。。


传贴-------
经济学家:突然变得脆弱的中国和印度
2008年12月15日 14:40环球时报【 】 【打印
英国《经济学家》12月13日文章,原题:突然的脆弱 经济低迷甚至绝望的阴云迅速扩散到世界各个地方。但这一变化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发生得最为突然。
直到最近以前,这两个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还认为自己绝缘于这场将富裕世界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传染病。乐观主义者甚至希望,这些大的新兴市场能够成为将世界从衰退中拯救出来的发动机。然而,全球经济低迷会把中国和印度一同拉下水,给这两个仍然贫穷的国家带来大规模失业。
这种悲观主义论调可能有些过头。它们仍然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两国都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和政治困难。印度刚刚建立的积极的自我形象遭遇到双重打击:经济震动以及上月袭击孟买的恐怖主义行动。孟买袭击事件使得外界担心会产生地区冲突的危险。另外,经济挫折感也十分明显。明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至5.5%。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也下降至这个水平,这在国内外都将被视为一场灾难。然而,同样在中国,当前的经济低迷正刺激人们的神经。
人们担心中国领导人可能会试图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帮助出口商。另外,也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准备在以下两个能够最大幅度刺激农村人口消费而非储存的领域采取激进步骤:一是给予农民以有关土地的更大权利;二是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险网络,特别是医疗保险。
尽管如此,钱袋子很深的中国仍然有“行动”的能力。相反,印度并没有被视作解决世界经济危机的潜在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印度经济规模更小,而且政府的财政更是一团糟。如果中国认为,需要8%的经济年增长率才足以提供7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印度又如何应对呢?作为一个年轻人比例更高的国家,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400万人。另外,印度近年来的成功主要是那些不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而是依靠少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的产业。
然而,在应对经济低迷方面,印度相对于中国具有两个较大的优势。印度在应对经济问题方面有着大量的经验。另外,印度的民主政治体系能够使其更好地解决意见的分歧。▲ (伊文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8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联时报:海外华商不妨抢挖各国救市第一桶金
2008年12月15日 11:19中国新闻网【 】 【打印
意大利《欧联时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过,危中有机,如果海外华商能抓住机遇,打入有关市场,其间所蕴涵的商机是无限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一个哈姆莱特式关于生存与死亡的问题,也正临到海外的华商身上。是怨天懑地,消极等待资产大幅缩水,还是主动出击,积极探求产业“突破口”,此间考较的不只是智能和谋划,还有一份敢闯敢拼的魄力。如何抢抓这瞬息万变中的第一缕商机,已经成为当前海外华商的当务之急。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四大华商协会会长及银行互惠基金副总裁当地时间十二月七日出席了由该报举办的“二零零九经济展望研讨会 ”。四大商会均认为,在金融海啸下,经商环境是危中有机,如趁加元疲弱时,有助出口及旅游业。如果华商能打入有关市场,未来五年将生意不绝,其间所蕴涵的商机是无限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强势冲击下,各国政府势必要积极“救市”。虽然各国政府会根据本国经济体系特点量身定做“救市方案”,但是,由于世界金融体系一体化,最后的方案必然是有迹可循,甚至部分国家是大同小异。比如,能够消化大量就业岗位,持续拉动内需的基建工程,几乎是各国的必备项目。早一点做出判断,早一点下定决心,早一点着手准备,也就能更多掌握主动权,更有把握抢挖到救市的“第一桶金”。
在抢挖救市“第一桶金”的过程中,多年的积累将助华商一臂之力。随着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华商已经遍布全球,很多都融入了所在国的金融生态圈。在所在国政府和当地大企业的层面上,已经逐步建立了方便灵活的交流渠道。当政府信息出台时,准备充分的华商将有足够能力,把握到那份稍纵即逝的商机。
在这场未见硝烟的战争中,华商自身的特质也将发挥功用。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猛烈冲击下,华商的财产不可避免遭遇“缩水”。更多的华商出于自身产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将拍案而起,团结在一块,抱团出击。很多华侨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以血缘为联系,以人情为契据,华商往往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在短期内筹备起大量资金,迅速打开市场。这,也将成为华商未来胜出的一大利器。
金融海啸下另一个商机,是商铺租金以及人工相对较便宜。多伦多华商会会长张小惠认为,对有意创业或扩充业务的华商来说,可能正是好时机。商家亦应乘时重新评估自己商业策略、市场定位及顾客对象,作好充分计划,好让经济复苏时能再展拳脚。
当华商将资本和技术带到投资国的救市计划中去时,也在为当地经济复苏做贡献。华商不可能不讲利益,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同样需要求发展。但是,在讲利益的同时,他们同样是有责任担当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将自己的财富通过各种基金,分配到当地需要的人手里。
救市如救火,我们可以确信,各国救市的计划,将会很快展现在我们眼前。海外的华商同胞,不妨抢挖“第一桶金”,在金融危机“惊天”的威胁下,也包含着“动地”的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12-2008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kinwei 于 15-12-2008 10:02 PM 发表
起价对谁有好处?油公司or opec。。那跌了价肯定对油公司oropec不好。。那既然成本是在50美元,那我想请问,我明知做亏本生意我还去做那不是傻子是什么?油公司oropec不可能让油跌过成本价的!!有也只是short term。。如果低过成本价,那油公司or opec大可储存起来,到时,supplydemand作祟,一定有油价回升的时候。。前提是,替代能源还未出现


不卖油如何拿到钱?

其实我不欲去预测油价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世上没什么不可能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岛日报:全球金融市场内藏种种怪象 2008年12月16日 08:58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十月三十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愿与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中国一直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交易计划等安排向有关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意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积极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救援计划。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中新网12月15日电香港《星岛日报》12月15日发表社论指出,港股上周连升多日,一度冲破万五点,突破多个技术指标,甚至引起牛市是否重临的讨论。虽然大市在上周五终于出现明显回吐,在政府和银行纷纷预测最坏日子仍未降临下,之前几日恒生指数的急升,已令不少投资者惊讶不已。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同一时间,美国债市已提前出现零息,种种市场怪现象,令人担心表面平静的市场内藏暗涌。 社论摘录如下: 美国经济差,联邦储备局再减息已是意料中事,但债券市场竟提早“达标”,美国短期债券甚至出现轻微负利率的情况,就有点令人意外。市场估计,这是因为游资担心市场风险太大,所以流进债券市场避险,甚至不介意没有收益,从市场忧虑的程度,可见投资者对前景是如何的欠缺信心。 游资避险推低债息,有股神称号的巴菲特对当前情况作出了幽默响应,说自己一早预计到美国人要把钱收藏在床褥底,所以预先看好家具生意,现在相信床褥生意将会非常好景。 美国债券利率急跌,有两个问题是一般投资者关心的,一个是,游资避险和最近包括港美在内的全球股市回升有没有关系?理论上,资金流入债市避险,对股票市场并非好现象,如果说与全球股市回升有关,惟一的解释是因为全球央行大力减息,资金缺乏出路,除了大量流入债市外,部分也流入股市,造成最近股市出现有力的反弹。 另一个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就是零债息究竟是吉兆还是凶兆?本来,债息是市场利率,利率回落,应该有利投资环境;问题是,虽然出现债息回落,但前景却存在极大不明朗。为了支撑千疮百孔的金融业,以及面临倒闭的三大汽车企业,美国财政早已陷入巨额赤字,如何筹集所需资金已成头痛问题。当未来债券数目大量增加,利率会否掉头回升,以至酿成另一场债市危机,仍是未知之数。 美元美债会否因为供应大增而出现危机,已成全球最关注的金融议题,前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经济学者成思危日前就指出,美元的强势为暂时现象,主要是在金融危机下,市场对美元需求增加,导致美元升值。但从长远来看,美国需要增加货币发行量以抵抗金融危机,加上若继续施行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将超过实际需要,最终会导致美元下跌。 美元最近的强势,或多或少受惠于“利率相对论”,由于金融海啸遗祸全球,欧洲和澳洲新西兰最近大力减息,幅度远超美国,结果令到美元汇价相对转强;然而,当其他货币陆续把利率调低,美元能否保持强势就成疑问了,届时美债会否受累下跌,将成为经济学者和大行策略员的焦点。 如果美国债息掉头急升,造成债市大跌,其灾难性绝不逊于十月份的全球股灾,这个情况是否一定出现,这要看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处理手法是否高明。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伯南克筹措大笔资金,同时又要控制利率不要急升,等于一个穷人要伸手借大钱,却又不想付贵利,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全球金融市场经过各国政府出尽法宝后,总算稍为稳定,造就了最近股市出现小阳春,但何处是资金乐土,至今仍没有清晰的答案。美债零息的不寻常现象,加上出现利丰美国客户破产和中银香港发出盈警等事件,明显告诉投资者,市场仍是风险处处。对于见到升市又心痒难捱的股民来说,必须保持遇变即行离场警觉性,又或者浅尝即止,那会是轻松一点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16-12-2008 10:40 AM 发表
岛日报:全球金融市场内藏种种怪象 2008年12月16日 08:58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十月三十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愿与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加 ...
大公报:中国经济走入新转型期
大公报:中国经济走入新转型期
2008年12月16日 09:59中国新闻网【 】 【打印

10月27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迈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中新社发 刘怀君 摄
中新网12月15日电香港《大公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转型期,特点是:切实调整内需与外需的比例,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有效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程度,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使人民富裕起来。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具有很高含金量、不同寻常。不同寻常的原因不仅是它召开的时间正值全球经济颓势之际,也不仅因为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种特殊的时间节日,经济就往往不再单纯属于经济,它会被赋予更多的非经济意义。会议且突破了例行公事式的陈规俗套,对今后几年甚至更长一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带有转折性的指导思想。笔者以为,这些具有转折性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会议提出的几个“第一次”──
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要切实调整内需、外需比例,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会议第一次明确表示,要有效提高消费率,要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置于令百姓消费增长的基础上。
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逐渐转变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较低的利益格局,优化调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关系。
这些“第一次”均事关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大局。无论它们是第一次提出,还是第一次被承认,或是第一次被认可,都说明中国决策层具备敢于在危机时刻大张大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的气魄,这种与时俱进的锐气和勇气,值得称道。应该说,这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精细缜密及时判断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走向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次实事求是精神的胜利。
要真正把会议的精神贯彻到明年以至更长一段的工作中,却绝非易事。首先是各级政府和政策制订者要对当前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有一个清醒判断。换句话说,就是对所谓的战略机遇期已经部分消失要有充分认识。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曾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合谈到过中国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己的问题。当时他所说的这个“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世界规模的战争打不起来,世界大潮流是和平与发展,所以中国的经济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到了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邓小平在深圳和上海又多次提出,世界给中国的机会不多,要抓住机遇快一点发展。显然,在这个时候,他所说的机遇和机会就不再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而是指中国要择机大步进入经济全球化大市场的问题了。
应该说,中国执政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过去的岁月中,没有贻误战机。我们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和商机,迅速打造了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制造业体系,使全世界生活日用品中的60%以及大部分制造业产品都打上了MADE lN CH1NA的标签。我们利用战略机遇期,进行了千年未有的国土整治,与此同时钢铁水泥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许多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高速公路水坝机等等都从极为匮乏走向了世界领先地位。山河再造,神州昌盛,一句话,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让中国发生了沧桑之变,为中国成为世界级经济大国打下了丰厚扎实的基础。
然而,上天并不总是厚待中国,幸运也不会永远与我们如影随形。2008年,经过了前所未有的大悲─四川汶川地震;又经过了前所未有的大喜─北京奥运之后,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败终于与中国不期而遇。世界经济增速的减缓、下降、倒退,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势头难以为继,这些衰退状况已经非常现实也非常清楚地告诉中国人:邓小平曾经预言过的几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已经部分成为过去,他老人家所指出的中国可以借助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也已经基本走到了终点。面对战略机遇期的悄悄隐匿而去,中国各级政府和各级决策部门的“头头脑脑”在思想上都必须十分清楚十分明白:即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转型期。
这个转型的特点就是:尽快改变外贸依存度偏高等失衡问题,切实调整内需与外需的比例,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有效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程度。而要依靠国内市场的繁荣带动经济增长,就必须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使人民富裕起来。只有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扩大内需中最突出的位置上,只有把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置于百姓消费增长的基础上,才会使中国从非消费型国家变为消费型周家,也才会使中国经济获得真正持久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就业、缩小城乡差距等措施之外,我认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转型,最重要的是要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逐渐转变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较低的利益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几年,农村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城市由于提高职工工资和实行奖金制度,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按劳分配与多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收入制度的实行,劳动本身在要素竞争中渐呈弱势地位,中国的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开始下降。据不完全的统计,早在2005年中国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就仅为36.2%,比1983年还下降19.8个百分点。这种比重,大致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或更低。不言而喻,劳动所得比重的下降就是资本所得和政府收入的提高,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然如果仅从增长而言,中国的劳动所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速度是快的。1978至2005年,扣除物价因素,我国人均劳动收入年均增长6.7%,尽管与人均GDP增长速度比较有所逊色,但依然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标。
劳动收入在GDP中比重过低的现象不仅直接造成了消费比重过低,投资比重过高的不平衡;而且扩大了收入差距。国家虽然有较高的人均GDP,但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却相对较少,这将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稳定。毫无疑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必须充分体现在国民经济分配的结构中。这是此次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引申出的思考,也是提高国内消费水平的应有之意,更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独特国情的大国构建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秦晓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这篇文章很好,我国很多公司就是赚这种OEM钱。微薄的profit margin,大多不超过10%,只要币值升几%她们就要瓜瓜叫。這類公司的投資價值並不太高,尽量不要投资她们比较好。


客戶太強勢的行業
2008年12月16日

近日看了一個關於創造品牌的電視節目,裏面訪問了一些幫人製造及改變品牌形象的公司。Victoria認為這個行業是這十多二十年間才出現的,以前很多牌子崛起,如國際知名的體育用品,它們的始創人一開始都是從製造業做起,然後儲到第一桶金,再想到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之前的年代,很少品牌公司是沒有經過這個過程的。現在不同了,只要你有錢,找一間專生產OEM(原始設計製造商)的工廠,再找一家專幫人製造品牌形象的公司,你便可以在沒有任何生產經驗下,成為一個品牌產品的老闆。

  沒有商業秘密可言

  因此,那些歷史悠久的品牌公司,對於怎樣生產一對鞋,怎樣去生產一件衣服,它們的認識跟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公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這就苦了中國很多做 OEM的公司。品牌公司對於OEM的議價能力原本已經十分高,再加上它們對於整個生產過程實在太瞭如指掌,所以在它們眼中,生產OEM的公司,根本沒有甚麼商業秘密可言。

  品牌公司的普遍策略便是找很多家OEM公司,平均給它們定單,然後時常以不同工廠的優勢去壓迫其他工廠。比方說,A工廠生產籃球衣服時,在加工的過程中成本比較低,品牌公司便會以此來威嚇B工廠,如果你的加工成本不降低,那麼它會便把定單轉去A廠。這樣的策略不停地壓縮OEM公司的盈利空間,最後受益者只得一個,便是品牌公司。

  Victoria記得第一次研究以OEM方式生產體育用品的公司永嘉集團(3322)股價及相關新聞,它的上市文件裏提到了手上有不少知名品牌的定單,如adidas及Reebok等。當時我以為行業裏只有一小撮人才有這些定單,後來看多幾間類似的公司,才發現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特性不熟悉,原來擁有大牌子定單的OEM公司多不勝數。

  知道了這一點後,我便對這類公司失去投資興趣。因為即使一家OEM公司的成本控制得多好,產品的質素做得多好,為了要控制它的議價能力,品牌公司是不會無止境提供定單給它,讓它做大的。因此,於這種客戶太強勢的行業裏,這類公司的投資價值並不太高。

  王雅媛(Victoria)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http://www.hkheadline.com/finance/news_detail.asp?id=668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07# Mr.Business 的帖子

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谁的bargain power比较强势?石油公司停产,大不了不赚钱。。但受影响的将是石油消费国及企业。。举凡世上任何行业,很少能不合石油扯上关系。。。好了,石油公司价格谈判不成,停产。。接下来船没得航了,飞机停班,货运搁置,工厂停止操作。。。
我相信油价可以再低,但不可能让油公司没得赚。。让他们做亏本生意是不可能的。。没法,他们掌握了全球的血液来源。。成本价,是他们讲得算,有真正的数据出来说成本是50美元一桶吗?可信度很低哦。。经过上一轮的能源危机发现到一切都有人操控。。
发现新油田,真的吗?石油快没了?真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也相信nothing is impossible..但有时你不得不去承认,有些是,真的在我们控制范围以外。。。至今还有人相信单单靠账目表解读出来再经分析的什么基本分析或靠过去交易记录的技术分析来判断一间公司?如果没有所谓的insider info,基本上成功率微乎其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cember 15, 2008
IC Distributors Edom, WT and Yosun Said to be Cutting Employees
http://www.digitimes.com/news/a20081215PD204.html
by Digi Times

IC distributor Edom Technology is laying off its employees because of the current dire economic conditions, while market sources have claimed that WT Microelectronics and Yosun Industrial would be doing the same. But Yosun has denied that it is laying off employees, while WT has indicated that it is only making annual adjustments to its personnel.
Edom has confirmed that it will cut 10-15% employees worldwide once and for all.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aiwan's IC distribution sector has resorted to layoffs in decade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sources.
Not only downstream makers and upstream suppliers are laying off employees because of the weak market demand, IC distributors are now also tightly controlling their expenses, as some of them may see losses in the fourth quarter, added the sourc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越来越不理智了。。。。
这么严重的欺诈案,亏损,公司面临倒闭,竟然反映不到在股市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4# goodluck88 的帖子

所以躲进来,远离股市,来这里吹水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4# goodluck88 的帖子

当明年失业率高涨时,进入这个赌场的人会更疯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2008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oodluck88 于 16-12-2008 05:31 PM 发表
市场越来越不理智了。。。。
这么严重的欺诈案,亏损,公司面临倒闭,竟然反映不到在股市上。。。


这些都已反应在之前的崩盘中了。这些不利因素在圈内人中早已不是秘密了。大户都相继脱身,吃亏的还是后知后觉的散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每个人都没信心时,个个 hit & run, daytrade 会很火, 但该不会发生再大马,麻古有够闷骚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它够垃圾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8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oodluck88 于 16-12-2008 05:31 PM 发表
市场越来越不理智了。。。。
这么严重的欺诈案,亏损,公司面临倒闭,竟然反映不到在股市上。。。




要下也不是现在下滴。。。。。。

等它降完息,股市上了一些些。。。。。。

让窝丢完票先,才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9:22 AM , Processed in 0.1827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