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niel82

【道教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9-2012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萬曆正統道藏續道藏

經名:紫微斗數。撰人不詳。三卷。底本出處:《萬曆續道藏》。

紫微斗數


  貫索星,名日寶藏,連索之神,曰:橫財勾絞長繩天赦天赦天羅計都。此星八名,在北斗前,主法津,留強暴。門開則成獄訟,主恩赦,主發驟喜論格局。勾絞星,主索刑。同守身命宮,為連索身刑格,招閑事,惹爭訟。廟未旺己樂亥卯午身命宮,一主財帛豐厚。照身命運限流年遇,主財帛充足,利名索絆,不能心閑。凡宮主與天庫同會,吉曜相遇,禍厚,恩赦橫禍,水釋。會鸞刑,主發財。會凶曜,多獄訟。加刃惡死,姚淫蕩。加哭杖,主天折。加惡星,必主吊刑,懸爾,雷擊,獸傷,身屍流蕩,傷肢毀體,碌碌浮生,無超達,鄙吝之人。入官祿宮,與天庫同,運限流年拱會,主驟發。會惡星,離別 ,爭訟。女人遇此,同之,尤防產死,因色陷身,處家善能。

  彖曰

 雖然天庫號孤神,吉曜相逢時有名。

 最喜逢危中有救,一生幽雅作閑人。

  子子土多成敗  黑道主哀怨悲傷毒夫,惟計錙銖之入,收積有餘。

  五自立有成  主孤剋悽惶,損六親、雞口,惟貪不念若儻來之物。

  一嘔  主暴卒,惡毒咒咀,不仁少親力,見利而忘舊約,悖德而負初合。

  卯卯上有財人  主腰跎手足風疾,沒溫良,無禮義,有禽獸亂漬之行,無水木本厚之思。

  辰先破後成  主喪吊臨門之事,雷虎之驚,看仔細仔細,相交小心,方可強壯,不征自慶,晚籠之鳥。

  巳險處成立  印星之權,印祿之象,太乙宮喜貫,虎來廊廟得安居,君寵臣安權,有節名揚當列中。

  午實星旺午  財祿無虧,妻子骨肉成虛。惡會得朱,吉照多阻,蠅頭是務,豈知有悖出之虞。

  未孤散入集  主有刑禁之事,孤剋六親,無凶星則吉,心迷法綱,身逐利途。

  申與殺相宮  有陰害謀毒,害不為無福,孤剋孽自己,作空污良善。

  酉上能自立  土宮貫臨,妻妾異心,有母必剋,喪吊臨此。吉凶既異,其制而悲。

  戌上多辛苦  天正星近貴有衣祿,遇惡凶自縊,邇須異於穿窬,情何殊於劫奪。

  亥清後主貴  乃游治孤虛之福,雙魚之地,身命併臨,金馬玉堂之事。

  文昌星,名曰台輔,科甲第,秀氣。天魁、三台、鳳閣、天奇、文曲南斗六司之星,主貴,主學,主天祿之事。論格局,文曲廟旺,曰桂魁高攀格。旺樂午戌居身命,主後秀文,高杖名選,出將入相。廟旺尤貴照各宮者,主有辭章,能曜科甲。在廟旺,才智過人,有經緯之文,將相之職。是處事典雅,會善星,主大貴,主科名文美。會惡曜天異,壯年不遂,改祖庶出。加仗刑,剛傲。加刃,陰毒,刑害父母,兄弟不睦,有若無。加毛頭,見破祖。加刑,酷毒狼狼,凶禍殘身。加哭者,剋害。加姚異者,淫奔。會曜亦號孤神。居旺地,主清貴無雙,仁義有守,信實不移。失地則傲慢,清高隱逸,孤閑而已。女人見之,主淫慾。加毛姚異鄙陋之人。加刑刃慘酷。官祿宮見之,好禮義,享情福,不理閑事。奴僕宮見之,智不如奴。子息宮見之,逢天貴,主後嗣顯達。運限流年照,並吉。

  彖曰

子 孤立子孤遲,妻兄定緩期。

  若教妻早到,長命也分離。

  彖曰

丑 丑惟主英名,不貴亦必富。

  中年之後來,大器方成就。

  彖曰

寅 寅上坐文昌,英容誰可當。

  更加吉星會,發福自成章。

  彖曰

卯 卯上學堂星,虛危未顯名。

  成才渾如夢,老來方有情。

  彖曰

辰 辰上情豪強,孤高譽顯揚。

  四正若相照,貪酷必非常。

  彖曰

巳 儒雅好文星,身孤性格清。

  若入高人手,姻親水上萍。

  彖曰

午 午位到天台,逢人必主財。

  姓名香似桂,金印耀三槐。

  彖曰

未 未上號孤獨,雖高心上逸。

  異枝還結子,僧道亦清吉。

http://www.ctcwri.idv.tw/CTCW-CM ... %8D%B7%E4%B8%89.htm


萬曆續道藏也有記載《紫薇斗數》,所以道教是有算命的學術。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7-9-2012 05:3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9-2012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占大象曆星經卷上】

經名:通占大象曆星經。撰人不詳。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衆術類。

原缺文一張

  四輔四星,抱北極樞星,主君臣禮儀,主政萬機,輔弼佐理萬邦之象,輔佐北辰,而出入授政也。

  六甲六星,在華蓋之下,扛星之旁,主分陰陽,而配於節候,出入故在帝座旁,所布政教,而授農時也。

  鉤陳六星,在五帝之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若星暗,人主凶惡之象矣。

天皇●

  天皇,大帝一星,在鉤陳中央也。不記數,皆是一星在五帝前坐,萬神輔錄圖也。其神曰耀鬼寶,主御草靈也。

柱下●

  柱下史,在北辰東,主左右史,記過事也。

  五尚書,在東南維,主納言,夙夜諮謀事也。

內廚



  內廚二星,在西北角,主六宮飲食,后妃第宴飲,廚府也。

  

  天床六星,在宮門外聽政之前,亦主寢宴、會讌、息床、星傾,天子不安,失位也。訣曰:火入紫微官中,天下大亂,帝王失位。

  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魁四星為璇璣,杓三星為玉衝,齊七政,斗為人君號令之。主出號施令,布政天中,臨制四方。第一名天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是太子像,星暗亦經七日,則大灾。第二名遊,主金刑陰女主之位,主月及法。若星暗經六日,則月蝕。第三名璣,主木及禍,亦名金星。若天子不愛百姓,則暗也。第四名權,主火為伐,為天理伐也。無道天子,施令不依四時則暗。


【正統道藏。 洞真部眾術類 通占大象曆星經卷上記載:道教不止相術、占卜,還有觀星論天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2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聖真君靈籤   正統道藏電子文字資料庫  正一部(CH08)

【四聖真君靈籤】



降靈勸世格言

  矯妄求榮,名譽不揚。尅剝致富,子孫受殃。行思布德,福祿來翔,寡欲薄私,專命爾長。毋欺暗室,毋昧三光。正直無私,赤心忠良。天地介祉,神明衛旁。延生度厄。必濟時康。我言能依,百病消洋。

  凡禱之時,先念鄉貫某處,某人為某事上啟,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詡聖保德真君,真武靈應真君,天地神祇,萬物皆知。吾今卜課,善惡扶持,凶應凶兆,吉應吉期,判斷生死,決定無疑。



篓篓 第一籤 下下 守舊

  曉來昏去苦營營,只見金資不見人。

  縱使畜藏為朽腐,直須將久花為塵。

  飛龍變化喜逢時,此日昇騰果遂期。

  謀望求財多吉慶,求官進位更無疑。

  猛烈將軍斬上闕,豈容小意動干戈。

  直須拜謁金門下,上下王侯氣色和。
聖意云:逐利哀一晨,棄真就妄。積不能散,反報其謗。且守其常,不宜謀望。公訟莫興,婚姻必旺。病者遲痿,出行阻障。動作不及,無門可向。
  占秋吉,春冬不吉。脫貨吉。公訟無事,買賣出入無利,縱有輕微,見人費力。病五十以下,難久淹。年少宜早得,在床遲無妨。犯土,瘟瘡不妨。暴病,少者七日得汗,大命吉。婚相剋,夫入舍凶。占頭疋人口凶。求醫學藝業不吉,走失。早晚見遲難。尋借物多無少。有遷移凶,只宜守舊家宅。人口有土,並禁忌不寧。修福保之,生產宜快,遲難求官陞職,大吉。脫貨便脫,文書未定,遲不成。托人虛誑。買貨便買,謀事成事。有阻,種田無收。見貴人便見,遲不濟。針灸選好日吉。惜花還值雨,愛月黑雲生。筵前無一事,猶若是非爭。



篓粪 第二 大吉 動用取進

  早覓安身保利宜,精依古法莫逾時。
  革除所弊人常願,果協心懷享大提。
  虎出大林須動眾,衆人見了卻憂疑。
  雖然未解傷人意,亦主虛驚事可疑。
  山居豈有喧譁客,只好修心辦已高。
  萬事於中且寧耐,用心燒煉只徒勞。

聖意云:循規守矩,如法立身。久靜思動,常切精勤。遷移吉利,謀運從心。結親和合,病者從輕,百事暢懷,公訟欣欣。聖籤之守,所欲利亨。
  占婚姻吉。置貨財輕,脫貨吉。移居吉。公訟無事,家宅人口平安,求官遲陞職名分。宜快病。宜作福,老者難,少者或好或惡。服藥有阻,痘瘡不穩。出行遠宜少人吉。行人至,如不到兩月方歸。失物在宅內,宜早尋,遲不見。人口失吉。久後見行人,不到一二日有信。脫貨、脫事便脫,後遲,孕難生,生女。修福  日下生。求醫入學吉。托人用事二人方吉。交易吉。文書有阻,吉。借物三人吉。買頭疋,田宅,快利。

  有緣重歡慶,枯楊半樹開。向前求吉事,晚日稱心懷。



篓镆 第三 中平 否極泰來

  用盡殷勤望有功,反為憐怨慘愁容。
  須愁寶貨多虛耗,何苦區區不守中。
  否極從今喜泰來,龍泉磨拂舊塵埃。
  莫言守已無他望,閉戶深居也獲財。
  居官必有人讒佞,得職終須後職高。
  只好在家安守道,自然家內遇英豪。

聖意云:時運大謬,不能守常。殷勤用盡,反受其殃。失物招禍,動作不良。凡事求用,早計潛藏。大主損財,宜守其常。
  占買物,田宅,人口、頭疋難。見貨快買,再去添價,不賣有利,病老少。若不應時,先凶後吉。宅神不寧,婚姻尅夫。費力不成,種田費力。無收守舊,脫貨好。公訟事難,謀事成事難。舊基業好,新難去。失人口頭疋,難尋。產孕生分娩難。子母凶,宜作福生男。托人用事不濟,有阻。文書不濟,損財。遷移不利。借物無交易,興販不利。守舊還逢吉,更張勞見危。鼎身虧一足,烹飪但隨時。


【正统道藏。四聖真君靈籤】记载靈簽是給予信眾求神问津,卜卦问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2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許旌陽先生格言【許真君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進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補東而缺西,時刻憂愁;
退一步想,良田萬頃,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廈千間,
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
計較為自身,死後何曾到手中?計較為兒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家財數百萬,陰功無絲忽,積下與兒孫,未必能保守,
轉世變畜生,兒孫替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2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許真君】《轉輪歌》曰:

「畜生本是人來變,人畜輪回古到今。不見披毛並戴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羅,休把心機太用過,
富了又貧貧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
良心自有良心報,奸狡還須奸狡磨。
莫道蒼天無報應,十年前後看如何?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9-9-2012 02:0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2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苦歌

学人若要实修真,先须下苦莫逡巡。
从来神仙不易得,死里逃生甚艰辛。
如来雪山受冷淡,达摩长庐打劳尘。
长春磻溪磨过性,丹阳铁查受孤贫。
古圣古贤尚下苦,后代学人怎不遵。
下苦不是寻常苦,须知其中别有因。
仔细与君说端的,莫当闲言鼓舌唇。
下苦世事先放下,下苦金帛如柴薪,
下苦酒色宜除去,下苦是非不乱神,
下苦寒冷且莫避,下苦饥渴休生嗔,
下苦疾病须顺受,下苦人欺要温恂,
下苦人爱我不爱,下苦人亲我不亲,
下苦少卧精不漏,下苦食轻欲不伸,
下苦志气不可退,下苦勇猛要常振,
下苦能平朱里汞,下苦能取水中银,
下苦三姓可会合,下苦四象自和匀,
下苦能到希夷府,下苦能有四时春。
果然苦到尽头地,有个真人转法轮。
法轮转在原关窍,才知此身还有身。
此身不在生身后,太极未分无等伦。
捉住元初那点物,霎时渡过苦海滨。
三昧真火锻炼透,群阴剥尽体阳纯。
乍雷一声混沌破,虚空跳出金色人。
天地有坏这不坏,灵霄殿上去称臣。
一些机密容易知,惟有下苦费经纶。
说与好道学仙客,休得糊涂过青春。
假若立志去下苦,终久得个无价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9-2012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醒世知足詩

萬事天來莫強求  生事事生何日了  堪歎人心毒似蛇  分外錢財湯潑雪
何須苦苦用機謀  害人人害幾時休  誰知天道轉如車  騙來田地水堆沙
飽三餐飯常知足  冤家宜解不宜結  去年妄取東鄰物  若將狡譎為生計
得一帆風便可收  各自回身看後頭  今日還歸北舍家  恰是朝開暮落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9-2012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病九恶说

同道中惜性命者,欲要学道,先须学人,学人成就,学道有望。学人之法,先要知十病九恶为截路空亡,乃修行人之魔障,若不狠力抉去,终是大患。

何为十病?

第一病:看不破世事,妄想神仙,是糊涂病也。
第二病:利名心重,见财起意,隔绝道念,是懢贪病也。
第三病:偶遇高人,妄想即时明道,耐不的琢磨,是性急病也。
第四病:自不学好,自不立志,年久不悟,反怨师不提拔,是欺心病也。
第五病:见他人学道聪明,日有进益,师家见喜,自己不及,故意搬弄是非,败人好事,是嫉妬病也。
第六病:始而出家,勇猛精进,日久不见功效,即生退念,半途而废,是自弃病也。
第七病:见他人看经书通达,自己不会,反生毁谤,是愚拙病也。
第八病:口贪滋味,不爱淡泊,常生烦恼,是馋痨病也。
第九病:守些旁门功夫,自负有道,即遇真人,不肯低头聆教,是高傲病也。
第十病:依自己学问识见,略记几宗公案,强猜几句丹经,自谓大悟大彻,目空四海,再不求人,是自满病也。

何为九恶?

第一恶:师言不遵,阳奉阴违,多诈多谎,外装老成,内藏鬼谲,只图哄骗真诀,不思至诚感格,是奸诈恶也。
第二恶:抱个旁门功夫,自己受伤,不知退悔,又以错传错,陷害他人,是阴毒恶也。
第三恶:以烧炼采战之术,迷人不义,引人作孽,是冤业恶也。
第四恶:因衣食逼廹,或借修造,骗化十方;或弄邪术,假装神仙;或妖言鬼语,迷哄妇女;或见富贵子弟,拐骗出家;或遇老幼道者,欺压凌辱;是败教恶也。
第五恶:以十方血汗耍钱赌赙,以农夫米面饮酒换肉,是忍心恶也。
第六恶:高人见我不正,不肯度引,背地毁谤,议论是非,是毒口恶也。
第七恶:募缘化斋,窥看妇女,故意斗口,是淫欲恶也。
第八恶:生平不务本分,诈称好人,哄人供养,是伤天恶也。
第九恶:自己有过,同道人劝勉,不知自改,反结雠恨。或动烟火,任性争闹,是纵性恶也。若人於此十病九恶打的过去者,方是真正学人,圣贤暗中提携,决定闻道。如犯一条,即在教门中一世,终无进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9-2012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畫符有十戒八忌

   總括來說,十戒八忌是對畫符人的道德要求,必須遵守,否則畫符無效,十戒是︰(一)戒貪財無厭。除衣食所需,多餘部份應獻宮觀。(二)戒遲疑不決。畫符時應速斷速決,「一點靈光」一氣成。(三)戒魯莽從事,操之過急,應心情淡泊,中庸行事。(四)戒假公濟私。為個人發財。(五)戒褻瀆神明。(六)戒無故殺生。(七)戒好色酗酒。(八)戒鋪張揚厲。(九)戒朋比為奸。(十)戒濫收學徒,傳非其人,泄露天機。

   又規定了八忌,就是避開忌諱事物,如犯了八忌,畫符失效,永無靈驗,此八忌是︰(一)避婦女經血。(二)忌見色動心,以作符為名行雲雨之事。(三)忌神志昏沉,遇生病或醉後畫符。(四)避新婚蜜月間畫符。(五)忌藉術起家致富,而遷神怒。(六)忌見死不救。(七)忌為匪盜歹人畫符,要婉言謝絕。(八)忌抬高身價,求得名譽地位。

   還須齋戒浴身、淨口(禁葷酒),具虔誠之心,準備水、果、香,焚香祝告,禮拜(三拜九叩),放置畫符用具,如水(或醋精或酒)、以黃裱紙為佳、硃砂筆等。總之要到四淨(淨心、心淨、淨身、淨穢)、避房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2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道教戒律全集三十八《初真十戒 》

初真十戒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行。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盖身事君,勤劳王事,所以答覆庇之恩也。修身慎行,善事父母,所以答生育之恩也。事师如事父母,所以答教诲之恩也。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乃报本之大者,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敬信神明,所以答造化之恩也。并前三事,谓之四恩。至于祝国延禧,除妖却害,化民为善,裨王化之所未及,乃出家之忠也。生则诱其亲以惜福向道,死则为之迁神福乡,其处己同离诸恩爱,息诸尘缘,专精一心,勤于学道,道功既就,则虽亿劫种亲皆超度,上可以报四重之恩,下可济三途之苦,乃出家之孝也。至于不仁者,欺心妄作,越礼非为。不信者,虚诞自矜,华辞惑众。要当知大忠者不昧其心,至一物不欺。大孝者不悖于理,至一体皆爱。然则,一语欺心非忠也,一事悖理非孝也。效忠孝力诸戒之首,百行之原,学者之先务也。若能依上遵守而行,则可以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矣。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阴贼潜谋者,是暗中使人为非,教唆词讼之谓也。令人入于陷阱宪网之中而自得快乐。害物利己之念迨不可胜言,若或返照回光,化人为善,则广阴德,普济群生,斯乃人道之第一义也。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盖不杀生者,所以存仁爱也。夫禽兽旁生,性命同禀,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情,有巢穴之居,有饮食之念,爱憎喜惧何异于人,能怀侧隐之心不忍杀戳而食,以证慈悲之行,不亦善乎?或心虽仁民爱物,而迹乃混俗众中,有所未便。则不起意杀,不下手杀,不眼见杀,三净是则,饮食随缘,又何杀生之有?且圣贤于肉食因未当必其有无,而仁爱之及物,亦何尝问乎彼此。如网解三面,迹远苞厨,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德惠之普,人虫草木一视同仁,后之不食肉者果能然乎?又当知人生衣食之丰俭,皆固前世修积之浅深,今日分应所受乃能节之,则将来之福益厚莫可量也。果能如是,则慈惠以及昆虫,岂虚言哉?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真操,便无缺犯。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不淫邪者,所以戒乱伦也。其出家超俗者,皆因宿有善庆,所以独拔常伦,果能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经曰:仙人道士非有灵质,积精养气以成真者此也。

第五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盖诚为入道之门,语者心之声也,语之妄,由心之不诚也。心既不诚,而谓之道,是谓背道,求道无有是处。但遇贤良而谗毁之,则露才扬己,自伐功能,皆非正士之所宜有。必当称人之美善,庶几成己之功,勤此,固学道者之深戒也。

第六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不败人成功者,盖闻人有一善则赞和之,闻有诸恶,必当掩之。使之成功,不至丧德。又不离人骨肉者,或见有亲族不和,父子夫妻兄弟师友因矛盾而至参商者,当以道劝勉,使之雍和,令不离间,则人伦不废,道义两全,实登真之要路也。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不饮酒者,所以戒乱性也。盖酒本以行礼,浃洽和气,古人主宾百拜终日而不至醉,示有节也。后人嗜欲无厌,纵饮谋醉,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或以致病,或以构祸,罔觉其非。且食肉违禁者,如牛之有功,犬之有义,雁之有序,鲤鳝朝斗,此等之肉又安忍食之,能推此心,戒而不食,则可以调和气性,感格真灵,专务清虚而道业日新,玄功时著矣。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亦有积而不散致招殃祸者。然吾党之士,先须积破幻假,以惠恤贫穷,节俭谨守,随缘度日,勿苦贪求,常使心地虚闲,物欲消遣,久则自然与道合真矣。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杂秽。当慕胜已,栖集清虚。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夫初心出家,未能独立,须使丛林,或结道伴,递相扶持,不至偏颇。然友分三等,有云朋霞友,有良朋知友,有狂朋怪友。凡有志节、炼心地、究罪福、绝尘情、逍遥方外,同志相求,遂与为友,此等谓之云朋霞友,以其心与云霞相似,尘事碍他不住故也。又有习学经书,高谈阔论,此等谓之良朋知友,以其不炼心,亦不能作恶故也。又有一等不治心地,不习经典,不顾罪福,出语乖讹,作事狂横,触着一毫,便起争斗,夸强逞俊,恃力恃胜,欺压良善,相率成党,此等谓之狂朋怪友。此三等人,身谢之后,各有安置去处,随其功业,各得受报。其云朋霞友,升入无形,游冥玉京,或为神仙,或为天官。其良朋知友,尘心未尽,不出人伦。其狂朋怪友,受了十分供养,全无功德填还口债,或堕地狱,或堕旁生,轮回苦恼,若到如斯,悔之何及?如上三友,宜审择焉!学者思之,各寻长便。当慕胜己,栖集清虚,不负父母遗子出家之心,不辜圣翰开教度人之意,所宜体悉,庶获成功。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按:《初真十戒文》解曰:古云端谨严重,不富即贵;轻浮薄劣,不夭即贫。轻忽语言,胁肩谄笑,曲学阿世,小人之归,实非正士之所宜有。况持重寡辞,动容中式,乃进道之要,诚达者之所当为。若能恪守力行,何患乎高尚不至欤。

既受初真十戒以证真人之果,更猛勇精进,持守言行,毫无过犯,方许再受太上老君所命中极三百大戒。若只口诵心违,言清行浊,或始勤终怠,半途而废,故曰明知故犯,其罪尤重,愈不可悔,永堕沉沦,女青天律无情,即太上复出亦不能救汝,学道仙子,思之慎之!


(资料整理者:正一三清自然门辛罗滨道长)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11-2012 12:3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2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

【劝世良言】 第三十三篇 种豆得豆铁律

种豆得豆铁规律 善恶到头终有报

为人一生多行善 丝毫不能有恶行

莫道天公看不见 点滴善恶与相通

举头三尺有神眼 言行举动摄其中

谁人若不走正道 终遭天理所难容

走到悬崖不勒马 再走半步患无穷

世人言行和举动 老天正在记录中

虽然大家看不见 日后必然见奇功

针没扎肉不觉痛 未尝苦头不知凶

待到深受其中苦 便知应验真灵通

良心受遣似针刺 如梦方醒晚三冬

非份得来钱和物 即便再多也无用

世间不少穷便富 也有不少富便穷

天理终究有循环 做人切不可妄动

私心太重无好果 坏事做绝天报应

凡事要顺大理办 功德越高越光明

山穷水尽如无路 天神会为你开通

善行自会有天助 赐你平安顺路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2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天道承負.因果報應

  天道循環,善惡承負。這一教義,原始道教已載入《太平經》。何謂承負?《太平經》中有兩種解釋;其一,卷卅九說:
  然,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乃先人負 於後生者也……。

意思是說,前人有過失,由後人來承受其過責;前人有負於後人,後人是無辜受過,這叩承負。換句話說,即前人惹禍,後人遭殃;如果是善的話,則是前人種樹,則後人遮蔭。

  其二:卷七十三至八十五說:

  元氣恍惚自然,共凝為一,名為天也。分而生陰而成地,名為二也。因為上天下地,陰陽相合施生人,名為三也。三統共生,長養凡物名為財,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復理,困窮還返其本,故名為承負。
意思是說,天地人三統共生,長養財物,欲多則生奸邪,害而不止便會亂敗,不可 復理還返於虛無,復歸元氣恍惚。這樣的自然循環,也叫承負。

  上述兩種說法,前者是就一個家族內子孫禍福的根源而言,後者是指整個自然與社會的變化而言。

  為什麼會造成承負呢?《太平經》中也有兩種說法:

  其一:認為天道循環,自然有承負,因復過去,所以流其後世。卷十八至卅四中說: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意即十世為天道循環之一周,其一世祖有過失,便歸其十一世的子孫受懲;或說十世祖以前的過失,均歸十世祖以後的子孫受懲;或說:比若父母失至道德,有過於鄰里,後生其子孫反為鄰里所害,是即明承負也。卷卅七說:承負者,天有三部,帝王三萬歲相流,臣承負三千歲,民三百歲。皆承負相及,一伏一起,隨人政衰盛不絕。卷十八至卅四總之,承負的時間雖不相同,但前人之過均由後人受懲的說法一致。這樣,個人的禍福便與個人行為之善惡無因果關係,一切聽任天道循環,受其承負。

  其二:認為古時並無承負之災,因為古者大賢人本皆知自養之道,故得治意,少承負之失也,但到後世,因皆多絕匿其真要道之文,以浮華傳學,違失天道之要意,故產生了承負之災。

  正是因為有這種由天道所決定的承負,所以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惡,或有力行惡反得善,使人從是常冤,蒙受無辜的苦難。那麼怎樣才能斷止承負而免除厄運呢?卷四十中說:為人先生祖父母不容易也,當為後生者計,可毋使子孫有承負之厄。即人應為後世子孫著想而行善積德。卷卅九中說:天正是以承負之災四流為重懮,於是天神使天師陳列天書,傳人以道,只要信道,則承負之厄小大,悉且除矣。卷卅九中說:或有真得道,因能得度世去者,是人乃無承負之過。意即斷承負可以得度成仙。

  以上是早期道教的天道循環因果觀念,認為人之禍福決於天道。因此應信天道.修真道,斷承負,求登仙。

  除相信天道承負外,也有相信現世因果報應的。如《太平經》卷九十二中說:承負之責最劇,故使人死善惡不復分別也,大咎在此。又說:如此言,為善復何益邪?為惡何傷乎哉?力行善,復何功邪?豈不是抹煞善惡,不能勸善規過.揚善止惡了嗎?因而認為承負之說是反亂天道之辭,為天地所不喜悅,提出應以現世之善惡報應為教義。認為吉凶福禍乃是個人行為善惡的必然報應。《太平經》卷一百中說:善者自興,惡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於身,以類相呼,不失其身。天道無私,但行之所致。卷一百一中說:善者自興,惡者自敗。觀此二象,思其利害。凡天下之事,各從其類,毛髮之間,無有過差。認為上有日月照察,身中有心神與天音聲相聞,有諸神疏記人的善惡,過無大小,天皆知之,到了一定的時候,天便校其善惡,予以賞。

《太平經》卷一百十二說:
  得善應善,善自相稱舉,得惡應惡,惡自相從。……務道求善,增年益壽,亦可長生。……天責人過,鬼神為使……罰惡賞善人所知,何不自改。天報有功,不與無德。

《老子想爾注》中也說: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行善,道隨之。行惡,害隨之也。不能積善行,精氣自然與天不親,生死之際,天不知也,死便真死,屬地官去也。如能積善功,則精神與天通,設欲侵害者,天即救之。可以復生而長生仙壽。天上之神對善者則賜福.增壽,對惡者則降災.減壽,還要把他的鬼魂下入黃泉 ,打入地獄。

  這種善惡報應的宗教觀念,在後世出現的很多道經中,都是被竭力加以闡發宣揚的內容,逐漸成為了一般道教徒信仰中最根本.最普遍.最滲透人心的教義。如《太上感應篇》中說:

  太上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夫心起 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老子智慧:什么是无为?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与何谓“无为”紧密相关的是谁之“无为”,也即“无为”者、“无为”的主体。“无为”者、“无为”的主体不同,“无为”也即“不为”的具体涵义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论老子之“无为”主要论“无为”之主体,并从“无为”之主体的维度论“无为”的三种具体涵义。





    我们知道,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乃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决定者。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老子·51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16章》),即是谓道不仅“生”天地万物和人类,而且还“养”天地万物和人类,使天地万物和人类得以健康的发育成长,并且,还让天地万物和人类最后以“死”的方式回归于道。这表明,道规定天地万物和人类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道之于天地万物和人类是无所不为也即“无不为”的。

    但是,道对于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无不为”,在天地万物和人类看来则是“无为”。因为道物(天地万物和人类)一致,道之“为”并不是对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本性的改变,更不是对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本性的摧残,道之“为”是顺应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自然本性而为,符合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天地万物和人类因此并不把道看作外在于己的主宰者,并没有感受到道的“压迫”和“强制”,甚至也没有感受到道的存在,反而“自得其乐”,觉得自己是自主自由的。于是,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赋予道以“无为”与“无不为”两种看似矛盾的特征。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明道是“无为”的发动者,道是“无为”的主体。关于道之“无为”的具体涵义,老子有明确的交待:“(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10章》、《老子·51章》),“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老子·34章》)。这是说,道之“无为”主要指道不占有、不主宰其所生养的天地万物和人类,在天地万物和人类面前不逞能。





    圣人在老子的视界中是得道者、道的化身,因之具有道的“无为”特征。老子说:“圣人无为”(《老子·64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2章》),点明圣人像道那样拥有“无为”的特征。这表明,圣人也是“无为”者、“无为”的主体。

    关于圣人“无为”的具体涵义,老子假借圣人的名义予以表达:“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57章》),解圣人之“无为”为“好静”、“无事”、“无欲”等。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心目中的圣人还是理想的统治者,包括内圣与外王两个方面;老子的圣人不是侯王,侯王只是社会现实中的统治者,未必得道。

    以上所引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还透露了圣人“无为”的原因:圣人对民的要求或者说统治民的目标是民之“化”(化育)、“正”(端正)、“富”(富足)、“朴”(纯朴),而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按其本性,不但主动追求“化”、“正”、“富”、“朴”,而且有能力做到“化”、“正”、“富”、“朴”,不需要圣人的强力有为。这样,圣人“无为”而“功成事遂”(《老子·17章》),百姓则谓“我自然”(《老子·17章》),彼此皆大欢喜。

    正因为如此,老子才又将圣人的“无为”说成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64章》),一方面顺乎万物之自然本性,辅助其成长发育,另一方面不敢破坏万物之自然本性而代之以自己的主观意志。





    圣人是得道者,得道之前,仅是“为道”者,也即求道者,而非圣人。老子认为“为道”者也“无为”。这样,“为道”者也是“无为”者、“无为”的主体。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48章》)。

    这是说,“为学”与“为道”虽然都需要“学”,可是,“为学”者所学为形下的知识,主要是礼乐文化之类,其学习的方式是“有为”,而且,只有致力于“有为”,刻苦勤奋,才能获得关于礼乐文化的知识,而“为道”则不同,“为道”者所学为形上之道,道乃天地万物和人类之本原,其学习的方式是减损“有为”,直至“无为”,而且,只有极力减损“有为”,才能做到“无为”,从而最终得道。这里,“为道”者“学不学”(《老子·64章》),以“不学”为“学”,其“无为”实质上即是“不学”。

    为什么“为道”者学习道、追求道必须要“无为”,老子虽没有明说,还是可以理解的:道的特征是“无为”,能够做到“无为”、达到“无为”的状态,具有道的特征,也就意味着得到了“道”。

    以上表明,“无为”的主体不同,“无为”的具体涵义也就不同,离开“无为”的主体,就无以把握“无为”的真谛;因道之“无为”,才有得道者(圣人)和“为道”者(求道者)的“无为”,“无为”始终与道相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12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知識:互称與自称

某(指姓)爺
  
道士與道士之間互稱某爺(不分男女老少),姓張稱“張爺”,姓陳稱“陳爺”。
十方常住道眾,各負其責,均有執事,如不願稱對方為“某爺”而更尊稱某執事名稱時,在執事後加一“老”字。例如:稱監院為“監院老爺”,知客為“知客老爺”(知客:道院里專司接待宾客),火頭為“火頭老爺”(火頭:職司灶火,造供作食),殿主為“殿主老爺”,等等。
對子孫廟(小廟)主持,則稱“當家老爺”

老修行

同道初次見面,互不相識,欲問其姓,則嚮對方一面行禮(抱拳禮)一面問詢,“老修行,您老仙姓?” 答者亦還禮:“您老慈悲,弟子稱不起仙姓,俗稱“某”。“

道友、道兄
同道相互次见面,或写信,一般称道友、道兄(不分男女)
同一度師(師父)之師為“師爺”,稱師爺之師為“師太”,往上再高的稱“老師太”,師爺的師兄弟統稱“師爺”,稱師父的師兄弟為“師伯”,或“師叔”。無論男女老少或宗派行輩高低均可互稱為師兄或道友。

居士
信仰道教的群眾在住家修持,奉持積善,建诸公德,吃齋誦經经者。社會中這一類甚多。

學士
人道專研道經學義理,學識渊博,并以弘揚道教事業作为自己终身職責。如近代道教泰斗陳撄寧先生。

隐士
隐居出俗,不问世事,學道修仙,以性命修持為主要方向,且道德皆深厚者。如吕洞宾祖師、张三豐祖師等皆属之。

信士  
社會名流學者,著書立說,頌揚道教文化者,這樣的認識社會中也甚多。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6-11-2012 04:4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1-2012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元節】

明日是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節,傳貼百度《下元節》的意義。

【起源】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

下元节

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教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习俗】

  ①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下元节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②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④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⑥“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2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道教知識:“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汉朝官府的公文格式,意思是让下属急速按照法律上的命令去照办。汉朝张道陵天师曾官拜巴郡江州令,将官府公文移至道教靖治,用以召神劾鬼。

所以在道教经文、道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咒语后缀有“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语句,其意义是号令鬼神疾速承办某事。

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够如此向鬼神发号施令,如若不然,则等于平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鬼神不听令,而且会招致天谴冥罚。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

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还要减寿六年,何况一般信士呢?所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经时遇到“急急如律令”,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如果口误念出,随即忏悔即可免除殃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2012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道教知识:斋日都有那些?

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12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道教知识:持斋有功德

答: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应当努力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将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的功德,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每月初一名为“月朔日”,每月十五日名为“月望日”,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集会之日。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土地福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

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七日,并庚申、甲子日(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下均仿此),为真武斋,是日真武玄天上帝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一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

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师下降人间,度人济物。

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

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月晦日”,此日各家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12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道教知识:什么是功德?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

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

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6-12-2012 12:5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12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道教知識:什么是回向?

回向者,回小向大,把自己积累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界上圣高真,将自己的功德与上界高真的威德合而为一,方能利益众生。

回向功德,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把功德回向给某某,就可以利益他,更何况某些信众动辄就把自己读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受苦众生。这样的回向,迟早要把自己和家人搞垮,所以很多信众诵经修福,越修越苦难,这就是由于回向功德“透支”的原因。

利益他人,道教讲究祝祷。功德回向给仙真、官将,然后祝祷仙真、官将,大显威灵去保佑、帮助他人,而并非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就可以利益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1-2025 01:37 PM , Processed in 0.15545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