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7-5-2006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洒家有本《周易参同契注译·悟真篇注译》,还真叫人看得一头雾水呢。![](static/image/smiley/default/mad.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7-5-2006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讲得 于 7-5-2006 08:02 AM 发表
洒家有本《周易参同契注译·悟真篇注译》,还真叫人看得一头雾水呢。
的确!这类内炼的书确是不容易看得明白,还没开始练就得花大量时间去弄个清楚,呵呵!![](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smilies/mad.gif) |
|
|
|
|
|
|
|
发表于 7-5-2006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想了解道教的内丹修炼的重要典籍就看看这两本书吧。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又名《参同契》,是结合了周易、炼丹术和道教气功三者的一本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作者是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书名中“参”为“三”,指周易、黄老、炉火三事。
《周易参同契》最早出现在东汉末期,作者魏伯阳的事迹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大致生活在汉桓帝(147年 - 167年)时期。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以及《周易参同契鼎器歌》一首,共约6000字。全书用周易爻象来论述炼丹成仙的方法。被道教的外丹和内丹派都视为重要的著作。书中用炼丹术语来介绍修炼方法,使得本书非常晦涩难懂,而他的文风也对后世的丹书有很大影响。
《悟真篇》
《悟真篇》是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的一部论述内丹修炼的著作,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其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
《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全书以诗词形式论述内丹修炼,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单方术,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无极图》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
16首七言律诗为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唯一途径,并且指出了内丹修炼需要之一的一些地方。
64首绝句详细讲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方法,指明了需先立鼎器、再捡药物,后明火候。
1首五言说明功法的全过程。12首西江月多重复前面诗词的论述。
卷末还附有《歌颂诗曲杂言》32首,用禅宗修炼来辅助说明内丹修炼。 |
|
|
|
|
|
|
|
发表于 16-5-2006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各位武友,有没有听过铜人簿???![](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6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铜人簿是一本武术魁宝!!!![](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6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chttat 的帖子
洒家上网搜了搜,它好像只是本少林医学书呀。![](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eek.gif)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6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什么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6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ttat 于 17-5-2006 12:22 PM 发表
讲什么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很久以前曾翻过台湾出版的少林铜人簿一书,内容记载的是不同的药方。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6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38.photobucket.com/albums/e120/getphoto/TU0018.jpg)
<<君子剑>> 是书乃国术丛编之五,金一明先生所编,民国二十年初版,由上海百新图书公司印行。书内有二十四幅手绘古装剑势图。金一明,江苏扬州武术家,曾任民国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副处长,精通少林、武当内外家拳术,将研究所得编撰成的武术丛书有<<君子剑>>、<<少林拳图解>>、<<三十二势长拳>>、<<练功秘诀>>以及<<武当拳术秘诀>>等等,阐发了他对于武术理论的一些见解。该书目录如下:
题词两篇
自序
君子剑歌诀(一)
君子剑歌诀(二)
初习六法:
眼法有六、击法有五、刺法有五、格法有三、洗法有三、握法只一
君子剑二十四势图解全目:
举鼎势、点剑势、左翼势、豹头势、坦腹势、跨右势、撩掠势、御车势、展旗势、看守势、银蟒势、锁击势、腰击势、展翅势、右翼势、揭击势、左夹势、跨左势、掀击势、逆麟势、敛翅势、右夹势、凤头势、横冲势
君子剑二十四势全路图解
结论
现从结论里摘抄数小段内文如下:
所谓剑神合一者,即是一气呵成,神到剑到,剑到神道,人即是剑,剑即是人,进则上下相随,退则前后如一,是周身之精气神与剑皆成一气矣。
练剑要由浅入深,先练手眼心身步五法,后练胆力劲力速力沉力神力五力,循序渐进,方凑奇妙。
余(作者)舞双手剑时,只觉长剑劲力起于足跟而不发于脊背;短剑劲力,多在肩脊而不在足跟。
待续..........![](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smilies/tea.gif) |
|
|
|
|
|
|
|
发表于 22-5-2006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小孩尖???![](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2-5-2006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5-2006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尖就是kid sword。![](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
|
|
|
|
|
|
|
发表于 24-5-2006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4-5-2006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5-2006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5-2006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5-2006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38.photobucket.com/albums/e120/getphoto/TU0019.jpg)
<<石头拳术秘诀>> 著作者乃江都郭粹亚先生,其友扬州金一明亦从旁协助合编。此旧平装共有百余页,由中华书局于民国十八年(1929)印行,观其版权页,初版当为民国七年。
郭粹亚幼年肄业于邗江学校时即从师唐殿卿老先生习技。及长,因感国势堪虑,认为应当学拳以培养尚武强壮的国民,其时虽处枪炮时代,但两军窄巷相搏时,若欲夺人器械还制其人,拳术仍有用武之地,所谓艺高人胆大。作者感叹自古以来重文轻武,清代尤甚,以致兵力不强,割地赔款,疆土日蹙,实可悲也。在当时来看,拳术之盛衰多少可影响国家的强弱,一夫习拳可以保身,一家习拳可以强族,一乡习拳可以保卫治安,因而作者盼望国人能明此大意,速振精神,练习拳术,以为他日之备!正是作者每于忿郁填胸时练拳,金一明见了就劝其著书传世以公同好,民强国自强,亦不致于湮没而失传!
此拳因其拳法之坚精妙益,故称石头拳,乃少林派矮架拳种,创始于魏文帝时,昌盛于宣武孝明间,风行于北方诸省,以燕赵为甚,唐肃宗时逐渐南传。石头拳,手法有单掌、双掌、十字掌、花手掌、单拳、双拳、捕拳、十字拳、魁星拳等;腿法有单腿、二起腿、飞腿、提腿等;身法则有进退吞吐;眼法则跟随拳掌所运之方向;架势有马裆式、前弓后箭式等等,种种动作无不精巧,凡拳中之所有变化,此拳皆具备矣!
石头拳共分四路,有四十多个动作,过渡式都以一二三四等数绘图详解(呵呵,看似有如操兵图),也列出诸多练习石头拳应注意的事项,连作者自身都说:本篇详说拳法、掌法、手法、腿法,几无一不备,较之面习者为尤佳,学者虚心练习,方知余言之不谬。
目录如下:
序一 (郭粹亚)、序二 (金一明)、编辑大意、编辑励言、拳术之原起、拳术之功用、石头拳之名称、石头拳之源流、石头拳之拳法、石头拳之动作、石头拳术一般之注意、石头拳术图式一般之注意、石头拳术说明一般之注意、石头拳拳路图说明、石头拳动作名称变动一览表
第一路:
第一动作 立正
第二动作 分手
第三动作 并蹬
第四动作 双掌
第五动作 连步双掌
第六动作 花手单掌
第七动作 魁星独立
第八动作 恨步拳
第九动作 花手勾掌
第十动作 马裆一字掌
第二路:
第十一动作 马裆捕拳
第十二动作 花手单掌
第十三动作 穿掌勾罗手
第十四动作 进步上击掌
第十五动作 花手勾掌
第十六动作 一字掌
第十七动作 捕拳
第十八动作 花手盖击掌
第十九动作 白鹤掠翅掌
第三路:
第二十动作 左斜方进步 左单掌
第二十一动作 右斜方进步 右单掌
第二十二动作 进步独立掌
第二十三动作 寒鸡拜佛掌
第二十四动作 连退单掌
第二十五动作 操掌单箭腿
第二十六动作 退步拳
第二十七动作 前踢右单腿
第二十八动作 收腿右穿掌
第二十九动作 前踢左单腿
第三十动作 收腿左穿掌
第四路:
第三十一动作 朝地龙
第三十二动作 进步上击拳
第三十三动作 跃步十字掌
第三十四动作 左捕右击拳
第三十五动作 肘击
第三十六动作 下击拳
第三十七动作 上踢单腿
第三十八动作 花手上击拳
第三十九动作 跃步进击掌
第四十动作 巴击拳
第四十一动作 二起腿
第四十二动作 双花独立掌
第四十三动作 收手
待续..........![](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smilies/tea.gif) |
|
|
|
|
|
|
|
发表于 30-5-2006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6-2006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云力青争此帖升为精华帖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flower.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6-2006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乱七八糟兄和唔兄的提议,也谢坛主、版主和众武友们的支持!![](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希望这<<旧书古籍专区>>能在大家欣赏书影和获得简介资料之余亦能为咱武坛增添特色,这在其他论坛是少有的,有的虽说是旧书区,但见的书影多是现今翻印的影印本,当然书的内容还是旧的。
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到为何清末民初"忽然"开始有大量的武术著作问世?在我收集的旧书古籍来看,大多数雕版刷印的清代木刻线装古书都是些养生类著作,少有关于技击的,反观民国期间却有大量的武术著作纷纷问世,我想这可能和清朝灭亡、当时战乱状况以及日新月异的印刷技术有关。
无可否认,清代早有很多武术流派林立,象南少林的故事大家也都知晓吧!反清志士在清政府的打压下秘密成立组织;练武之人在清廷禁止民间习武后大多不敢明目张胆地练武,连河南省的少林寺僧人也不得不如此地被抑制而在夜间秘密习武,在那样的情况下我想就很少有人著书了,反而多数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传承或流传。晚清后清政府对于民间习武的管制逐渐松懈,原因可能是道光年间国内战乱,清军往往一触即溃而不得不借助民间乡勇的力量,这在清末时习武和著书的风气渐盛中便可窥见。
清末民初是印刷术转变的时代,其时引进了西方的石版印刷技术而导致雕版刷印日渐式微,后来洋装书又逐渐取代了石印本,再加上先进的照相制版技术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快捷且流通量也加大,况且当时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激发更多人民习武以抗外侵,我想这是民国版武术书多起来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逐渐接触西方文化,加上当时学者提倡新思想,我想著书立说的念头能从保守的思想中释放出来与当时的背景不无关系。以上纯粹是我个人的见解,请大家补充和指正,谢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