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ugong

潮州社团新闻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8-2009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潮州八邑會館辦成年禮‧17少年“出花園”
柔佛  2009-08-24 13:49

(柔佛‧新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按潮人傳統進行“出花園”成年禮,週日(8月23日)成功邁入第3屆。17名15歲少年男女,一早就在會館進行洗花水、換新衣、參與祭拜公婆神等儀式。完成“出花園”儀式,也意味著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

這項活動是由柔佛潮州八邑會館青年團及婦女組聯辦。會長陳泰昌、籌委會主席洪徠騰、副文化鄭志發,以及這17名少年的家長,都見證了儀式的進行。

週日也是農歷七月初四。一般而言,潮人傳統“出花園”成年禮,都在每年農曆的三、五、七月舉行,尤其是七月初七的“乞巧節”為多。

參與的17名潮人男女,其中有13人是少男,另4人是少女。他們分別是:羅惠菱、謝旻軒、傅子峰、張樂桓、林勇澤、羅俊凱、劉家宏、許嘉進、蔡偉聰、周浩銓、高珈琪、陳裕達、洪資恩、鄭偉健、陳治仁、張欣婷,以及沈韻柔。

祭拜公婆神是重要禮節
儀式完成獲頒證書

大會司儀鄭志發會上敘述“出花園”的“程序”。他說,“出花園”的孩子在接受“洗花水”儀式後,便穿上木屐,準備拜祭祖先。

接著,“出花園”的孩子便到柔佛古廟上香。

這也柔佛潮州八邑會舉辦3屆以來,首次要求參與者到柔佛古廟上香。會館副財政黃培賢在古廟內,則向孩子們解說古廟的典故。

孩子們過後回到會館,向思成堂先輩上香。接著便下樓祭拜公婆神。祭拜公婆神是“出花園”成年禮的重要禮節。孩子們必須向擺放“公婆”的床前恭敬祭拜。

17名參與“出花園”儀式的孩子,週日也獲得柔佛潮州八邑會館頒發的證書。

儀式告一段落後,參與者便與家人一起用餐,雞頭則是桌上不可或缺的菜肴之一。參與成年禮者此時必須坐上正位,並讓雞頭朝著他們。雞頭必須由參與者自行取用,其寓意是希望這些孩子們往後能出人頭地、興旺發達。

這些孩子在與家人一起用餐之前,還必須進行“集體咬雞頭”儀式。

潮汕地區特有成人禮俗
“出花園”孩子長大了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种特有的成人禮俗。家中有15歲男女孩子的家庭,要為他們辦出花園儀式以表示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出花園的日子,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三、五、七月尤以七月初七乞巧節為多。當天清早,要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走出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裡玩鬧的孩童了。其儀式是將三牲果品合湊成4件或8件或12件,陳置在俗稱“膠掠”上,請出公婆神的神爐,由出花園的孩子跪拜,拜畢,以後就不再拜了。

出花園的孩子要穿紅皮屐,吃公雞頭,所有食品都要吃一點。

孩子的父母也必須於當天早上將豬內臟,包括豬腸、肚、肝、腎、心,煮熟成湯,並下點糖,讓孩子吃下。其寓意就是15歲了,人必須更新內臟,拋棄肮髒的東西。中午,備辦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鳥蛋,共12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等為主,寓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園後處處“六合”;青蒜,長大後能算會除,聰敏伶俐;芹,是終身勤勞。出花園者的座位也是有講究的,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雞頭朝著他(她),別人不可動,由出花園者自吃,雞頭便成了出花園者的專利。寓意長大後能出人頭地,興旺發達。

沐浴換新衣
拜別公婆神

為孩子辦出花園儀式時,要用12樣鮮花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要換新衣,穿紅皮屐;當日要躲在房子里。男出花園者,祭品中要有一隻公雞,女者用母雞,要請親族吃酒菜。

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來自於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林大欽。傳說林大欽少時讀書,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一天,他放學回家,見有老者抱著一隻公雞蹲在地上,旁邊有一對紅聯紙,一張沒有字,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要求過路者應對,對得上可得這只公雞,對不上者僅賠他一頁對聯紙。

林大欽站了一陣,對曰:“牝羊頷下須”對得好,老者將公雞送給他。回到家裡,他父親將公雞宰了,燙熟後砍了個雞頭獎勵大欽,以示獨占鰲頭之意。後來,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潮人以為這是個好兆頭,在孩子入學時就給買雙紅皮屐,給他抱大公雞,孩子出花園時就給吃雞頭。

陳泰昌:未來續辦“出花園”成年禮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泰昌表示,會館已經連續3年舉辦“出花園”成年禮。會館認為這是個有具有意義的傳統禮俗,因此在未來將繼續舉辦。

他希望這些參與“出花園”成年禮的孩子,過後要懂得自立並好好做人。這項儀式也提醒父母,孩子已跨出門檻,應給孩子自立的機會。

籌委會主席洪徠騰表示,現代的孩子已逐漸淡忘傳統禮俗,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為了傳承傳統禮俗的理念,將每年舉辦這項活動。

星洲日報/大柔佛‧2009.08.23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75046?tid=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9-2009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潮曲、讲座、千人宴 会庆庆祝节目丰富多采
(2009-09-14)

团缘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订下月10日晚上举行的80周年会庆,特别安排中国汕头戏曲学院演出潮州大锣鼓和潮曲,为千人参加的联欢晚宴带来浓浓的潮音和欢乐气氛。

  与此同时,它也邀请时事评论员张立及黎建南到来担任时事讲座的讲员,跟本地听众畅谈“中国崛起与亚太关系”。

  中国汕头戏曲学院潮州大锣鼓,非常富有潮州地方喜庆色彩,前年曾应中国中央电视台参加元宵晚会演出,也曾参加本地2006年的妆艺大游行,精彩表演,甚获中国和本地观众好评。

  吴南祥说,80周年会庆订在新达城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六楼会议厅举行,到时,香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中国和美国的潮团也会派代表到来同欢共庆,因此这也可说是小规模国际潮团联欢会。

  80周年会庆特别出版了一本无广告的精美特刊,记载着潮州八邑会馆的历史和发展概况,富有纪念意义。

  联欢晚宴也将安排本地歌唱家演唱名曲,给每一名参加赠送纪念品。

  时事讲座是由潮州八邑会馆与《联合晚报》联办,订于10日下午2时30分,在滨华酒店一楼宴客厅举行,票价15元(包含茶点招待)。

  讲座主席《联合晚报》总编辑蔡深江说,香港政治评论家张立(也是晚报的专栏作家)和台湾政治观察者黎建南,政治观察敏锐,消息灵通,尤其是对两岸三地的政治演变有独到的见解,能为本地听众作深层剖析,讲述这些变化对东亚和新加坡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带来前所未闻的独家参考消息。

  他也认为,这是本地听众与两位主讲者讨论八八水灾、达赖喇嘛访台、台湾领导层更换和陈水扁案的一个好机会。

 在晚会上表演的中国汕头戏曲学院表演团,也将在隔天(11日)和12日晚上7时30分,在牛车水人民剧院呈献综艺晚会,为会馆文教会筹募活动基金,票价分20元和10元。

  会员和公众要参加以上活动,可于星期一至星期五办公时间内到丁路潮州八邑会馆报名和缴费,询问电话为:67382691。

http://www.zaobao.com/sp/sp090914_01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09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州八邑会馆全体董事 合捐50万庆成立80周年
(2009-09-14)

● 邢谷一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为热烈庆祝成立80周年,全体董事自掏腰包合捐50万元充作筹办经费,创下历来本地宗乡会馆董事会自筹周年庆祝会经费最多的纪录。

  这相信是本地各大宗乡会馆中,第一家单靠董事捐款办周年大庆的会馆。

会长捐3万后

其他人也响应

  新上任会长吴南祥是在四个月前举行的一次董事会议,讨论筹款以办八十周年大庆时,以身作则率先认捐3万元;五位副会长黄海庆、陈喜南、蔡纪典、杨应法和黄南德予以响应,各认捐2万元。另一名副会长洪少民也认捐1万5000元。

  接着总务黄文丰、财政李长豪、董事林炳坤和连宗正,也各自认捐1万元。其他董事则按照各自心意和能力,捐助1000元至50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四位名誉会长蓝楚汉、纪海鹏、黄裕翔和黄裕贵,为表示支持吴南祥热烈办大庆提议,都一致跟随捐献3万元,而会馆的三位永远名誉会长:林继民、张昌隆、翁烈强,名誉会长潘国驹和荣誉董事陈庆益,后来也都认捐1万元以示支持。

  吴南祥在受访时说:“80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能走到今天,取得这么丰硕的文化成果,而且在本地宗乡会馆和国际潮团中享有崇高声誉,很不容易,是本地全体潮人之光,可喜可贺。”

  他也解释说,要董事出钱办大庆,是很不得已的事,因为会馆以前所拥有的七间店屋,已无条件让给义安公司建设现在八邑会馆和义安公司办事处所在的潮州大厦,剩余一间在乌节路的店屋多年前也被政府征用,赔偿所得20万元一直保存在银行定期存款户头,至今本利累积也只是22万余元。

 他对这次全体董事慷慨解囊,破天荒地使筹委会一举筹得50万元经费,表示感激。

  他说:“他们热心捐献,不单使每一个支持潮社的人感动,也使每一个爱护宗乡会馆的人士欣慰。”

  潮州八邑会馆上次是在10年前举办70周年纪念时,办过比较大型的联欢宴会,晚宴嘉宾是当时任总理的吴作栋资政,不过那次在海皇餐厅歌剧院办的晚宴规模和内容,比下月举办的80周年联欢会要小得多。

  吴南祥也表示,80周年庆估计需要耗费25至30万元,剩余经费、晚宴餐费和门票收入,将充作会馆的文教活动经费,继续推动本地和潮州文化的发展。

  他希望以后八邑会馆会长办大庆会更加顺利,不需要为经费大费周折。

  对于这个前所未有的董事筹募经费行动,黄海庆受访时说:“这是我们为会馆所做的一点贡献,也是我们向会馆先贤表达的一点敬意。”

  李长豪也透露,董事的捐款绝大多数已经到位,因此会馆有信心能把这次庆祝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根据董事捐款纪录,认捐的69名董事,包括荣誉会长、名誉会长、荣誉董事、名誉董事和特别董事在内,加上义安公司捐助的5万元,总共认捐了49万1200元;其中,捐款1000元以上董事总共65名,反应十分踊跃。

  连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以及新加坡旅游局的资助,筹委会共筹得56万元。

http://www.zaobao.com/sp/sp090914_00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9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祖自何方
潮汕多災多難
造就勤勞冒險精神


報導:許慧瑩
攝影:林淑娥、受訪者提供

潮州僑批博物館外“紅頭船”模型。
潮州人的老家在中國東南沿海閩粵交界處,西北靠山,東南面海,韓江、榕江、練江、隆江、黃崗河等河奔流其中,北回歸線從中部穿過,所以氣候比中國其他地方較炎熱,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海濱有魚鹽之利,地理條件十分優越和美麗富饒的地方。

但是潮汕地理環境也有不利一面,歷史上多次發生地震、風災、海潮和蟲害等災害,也因此,鍛鍊和造就潮汕人勤勞頑強的性格和冒險精神,務實又精明的文化心態。

大馬潮州公會聯合會總秘書林家光指出,潮汕是古潮州府與近代汕頭市的簡稱,潮汕面積域區,方圓一萬多平方公里,居住著千多萬人,是廣東省第二大城市,旅居海外的潮州人也有千多萬人,被中國稱為僑鄉,還有居住在中國各地的潮州人百多萬人。

他說,潮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文昌盛,根據出土文物證明與歷史家考據,潮州在5000年前的石器時代,已經有人活動。

“2000多年前漢族從北方移入,逐漸與當地人融合,並建立了行政機構,該地區的經濟、文化不斷發展。”

林家光也是雪隆潮州會館副會長,他向《中國報》指出,從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開始,潮州的行政機構被稱為潮州。

“加上居民語言及風俗習慣和廣東省的其他地區不同,所以當地居民就被稱為潮州人。”

他說,漢族移居潮州,多數是先入閩才入潮州,直接進入的不多,因此潮州人被泛稱為“福老”,潮州人也多數承認其祖先來自福建(主要是閩南的蒲田、泉州和漳州)。

海外華僑寄信錢回鄉
僑批表達思鄉之情

書信迢遞,千裡共圓缺,家書抵萬金。

家書作為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組成部分,是集文學、美學、書法、禮儀、郵政、包裝、紙張等文化于一體的綜合載體。

家書是一根長長的線,把游子的心與家人緊密相連,每逢佳節,許多未能回鄉的海外僑胞,都會寄家書表達思鄉之情,海外華僑的這種書信方式,史學上稱之為“僑批”。

林家光指出,閩南話稱信為“批”,寄信稱寄“批”,后來“批”成為南洋華僑寄托銀信的代用詞。

他說,經營“僑批”的民間機構則為“僑批局”,也稱“僑信局”或“批局”;負責收送“僑批”的人叫“批客”或“批腳”。

他說,“僑批”出現于清朝末年,到現在已有100多年歷史。

“鴉片戰爭后,中國沿海的閩南、廣州等一帶大批百姓出洋謀生,他們打工攢錢后要寄錢回鄉,而當時金融和通訊業並不發達,‘僑批’便成了海外華僑給國內僑眷寄錢和家信的途徑。”

林家光說,十九世紀初,一些較為富裕的“水客”(負責遞帶“人、信、財、物”者)或僑商便開設了專門機構“僑批局”。

“當時的‘僑批’通過海路送達僑眷手中,僑眷收信后要馬上回信,回信再經‘批客’的手送回僑批局,最后重返寄信人手中。”

他說,寄信人得知家人已如數收到錢物時,這枚帶有“往返”功能的“僑批”,才算順利走完了它的旅程。

貧苦農民離鄉覓食
被送東南亞當苦力

馬潮聯會代表團出席第16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
潮汕地區原本就存在地少人多,糧食不足嚴重問題,不少貧苦人民基于謀求生計的需要,紛紛乘船出海到異國他鄉,另找出路。

大馬潮州公會聯合會總秘書林家光指出,據歷史記載,潮汕地區歷來多災多難,各種災患頻發生,廣大貧苦農民為了謀求活路,只好流淚離開鄉土,乘坐“紅頭船”漂洋過海,寄人籬下湖口度日。

他說,潮州人從宋代就開始陸續移民海,19世紀中期及以后更是大量漂洋過海,期間西方殖民者為了開發東南亞和其他殖民地的豐富資源,急切需要大批廉價勞動力,潮州人就在當時大批湧入。

他說,從1851年英國在南澳掠去1000名“豬仔”起,隨后掠奪數目急速增加,從1852年至1958年期間,有4萬人淪為“豬仔”,殖民者強拉他們上船運送到東南亞各地,成為礦山和種植園“苦力”。

“潮州人向海外移民,時間長、人數多、分布廣、時代延續,目前海外潮州人估計有千多萬,遍佈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

林家光說,海外華人,每5個人就有一個祖籍是潮汕。

他說,潮汕海外移民具有愛鄉的優良傳統,並能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及潮汕文化的優勢。

“潮州人刻苦乃來的農業民族精神,及開荒拓地的創業精神,在大馬已為潮州人奠下相當穩固的經濟基礎,從早期的經營雜貨、捕魚為生,到隨著時代發展,朝向大企業進軍,在銀行、金融、製造業、百貨市場、建築業等工商領域都有傑出表現。”

潮州話最古遠方言
潮劇中國藝苑奇葩

潮汕文化湧現許多傑出人才,隨著潮州人的足跡傳播到中國及海外,在全世界有一定的影響,是種地域性群體文化。

林家光指出,潮汕文化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形于秦漢,發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創新于近代。

他說,潮汕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小分支,同時擁有自己的方言、戲劇、音樂、菜系、民情風俗和人文心態等八大特色。

“其中潮州話是中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

林家光說,潮州話古樸典雅、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語言生動力富幽默感。

“因此,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研究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化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

他說,對潮汕人而言,潮州話是維繫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他說,潮州戲由南戲演變而來,新中國成立后正式命名為潮劇,是潮汕的地方戲,也是廣東三大地方戲種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中國藝苑奇葩,獲得海內外好評。

“潮樂包括鑼鼓樂、弦絲樂、笛套樂、細樂、廟堂音樂五大類,是一種具有濃郁潮汕特色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古老樂種。”

林家光指出,潮州菜是產生于潮汕的一種富有潮汕風味又適合現代口味的菜系,屬廣東三大菜系(潮菜、粵菜及客家菜)之一。

“潮州菜特點是清淡鮮美,保持原汁原味,做工精細,色、香、味、形、名俱美,小吃特多,重視佐料,每張桌席都會有各種調料,甜咸釀辣,符合個人口味。”

15歲喻意長大成人
辦“出花園”儀式

潮州孩子15歲“出花園”,寓意長大成人,可助父母扛起家計。

林家光指出,潮州有個特殊習俗,即家裡孩子一到15歲,就要為他舉辦“出花園”成人禮。

他說,古老的潮州人認為孩子到15歲已成年,今后孩子可以自立,或單獨外出;在15歲之前,則只能在自己的花園內生活。

“當日必須準備三牲(魚、雞、豬肉)、果品及雞頭,祭拜祖先及神明,孩子穿上新衣新褲及紅木屐,向家長行禮,隨后母親就會向孩子訓話,告訴孩子已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面。”

林家光說,“出花園”不一定要選擇孩子生日當天舉辦,父母可以選擇吉日舉辦,惟擔憂外人會沖犯到孩子,一般會在家裡舉辦,只有家人參加,不會邀請外賓或親朋戚友。

林家光說,出花園咬雞頭的傳說,來源于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林大欽,據說林大欽少時讀書,因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

“一天,他放學回家,碰見一位老人抱著一只公雞蹲在地上,旁邊有一副紅聯紙,一張沒字,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

他說,那位老人要求路過行人應對,對得上可得公雞,對不上者僅賠他一張紅對聯紙。林大欽站了一陣子,對曰:“牝羊頷下須。”那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說:對得對,對得好!便將公雞送給他。

“林大欽抱著大公雞回到家裡,其父親高興極了,暗自稱贊孩子有出息,並將公雞宰了,煮熟后,還把雞頭獎勵給林大欽,並拍拍大欽的肩膀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要好好應讀書,爭取以后出人頭地,獨占鰲頭。”

林家光指出,后來,林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自那以后,潮汕人就認定孩子吃雞頭是個好兆頭,便在孩子入學時,像林大欽一樣,著紅皮屐,抱大公雞;孩子出花園時就讓他(她)咬雞頭。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mp;art=1207lk09.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9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华语讲演会

  潮州八邑会馆华语讲演会本月8日晚上7时在会馆举办“西游记与你”讲座,电话:97564650/673826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9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

廉价航空公司捷星亚洲jetstar asia明年2月将开通从新加坡直飞汕头的航线,新加坡直飞汕头只需要4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9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12-14 新加坡联合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9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州八邑会馆组团访潮汕

  潮州八邑会馆配合2月2日捷星亚洲航空公司新加坡-汕头航线开通,正组织一个庞大代表团访问潮汕,欢迎潮籍乡亲参加。

  捷星亚洲将是首家从新加坡直飞汕头的非中国航空公司。潮州八邑会馆为方便、本地和邻近国家潮籍乡亲往返粤东潮属县市,积极参与推动这一航线开通。该航空公司最近宣布,每星期提供三个航班服务到汕头,这也惠及有意往返粤东客属县市的客家籍人士。

  潮州八邑会馆文告说,代表团初步行程已拟定,包括访问揭阳市政府领导及到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观赏潮剧晚会,行程共五天四夜,现在开始接受报名,额满为止。询问电话:6738 2691。

http://www.zaobao.com/sp/sp091231_02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临星期六1月23日新山潮州八邑会馆在新山陈旭年街有潮州文化活动,7pm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10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笔画老街‧吉玻潮州会馆2月5约你写生保存古蹟



(吉打‧亚罗士打)亚罗士打有很多古蹟,除了政府当局花钱维护、通过文字记载外,你我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保存古蹟,例如画画。

吉玻潮州会馆邀约爱好绘画的人士,在2月5日下午3时至7时30分,来到唐人街及海墘街作画,从绘画艺术的眼光来看待拥有百年歷史的老街。

可贏奖金又增添古蹟姿彩

这一天,你能够以手中的彩色笔,在唐人街和海墘街的各个角落写生,一方面为古蹟增添姿彩,另一方面也有机会贏得总奖金超过1000令吉的特优及优胜奖。

会长许锦秋週四(1月21日)在新闻发佈会指出,这项取名“2010年新春古蹟街区写生比赛”,分为公开组及中学组。

他说,欢迎各族爱好水彩绘画的人士参加,只是公开组参赛者可提呈多份作品,但只会获得一份奖金;在籍中学生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中学及公开组。

截止报名日期是2月2日下午5时;报名费10令吉,参赛者可凭票根到新春嘉年华吉玻潮州会馆摊格,换取同样价值的物品。

有意报名者,可以联络潮州会馆:04-7322264;林秋芬:012-4758222。这项赛会也获得副会长陈木辉热心赞助,並会为赛会主持颁奖礼。

吉华堂新春嘉年华
30日起设摊挥春售字画

许锦秋说,会馆將在吉打华人大会堂於1月30日至2月7日主办的“2010年新春嘉年华会”中设立4个摊格,即现场挥毫写春联及对联、售卖字画、象棋擂台赛、售卖潮州糕点及家庭用品。

他说,挥春活动將配合吉北艺术协会,准备邀请知道书法家参与其盛,目前尚未確定人选;至於售卖字画,则是把会馆歷年主办学术赛的作品出售,收入充作会馆活动基金。

《星洲日报》记者特別推荐
7风景不能错过

手中拿著画笔,你知道唐人街和海墘街,有甚么景观值得把它描绘进你的画纸里吗?

《星洲日报》记者特別为你推荐数个地方,也是你这次参加写生比赛不能错过的风景。

1.广东暨汀州会馆
这座拥有超过150年歷史的会馆,绝对是当之无愧海墘街和唐人街“第一古蹟”。

2.海珠屿大伯公庙
有华人的地方就必有神祇,这座老庙是古时先贤南来亚罗士打谋生时,唯一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3.吉打福建会馆
普通的乡团会所,有不同的內涵,也是州內歷史悠久的乡团之一。

4.海墘街
这里的商业店屋,面向亚罗士打发源地的吉打河,步行在树荫下,让你思维似乎也回想过去,成为绘画的绝佳体材。

5.唐人街
这条长街的长度、店屋都比海墘街长和多,老店的故事等你来描绘。

6.丹绒查里塔
数年前,旅游部斥资在唐人街和海墘街交接处的河岸边,兴建一座3层石塔,也前这里没有甚么歷史底蕴,但是登高望远,让你俯瞰唐人街和海墘街。

7.吉打河和安南武吉河。
这2条老街傍著2条湾湾的流水,也有摇曳在河面上的小船,也许渐渐失去了清澈,但是混浊的河水还是有其渊源流长的故事。

星洲日报/大北马‧2010.01.21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90742?tid=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10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州会馆名下 老屋翻新保原貌

(槟城21日讯)槟榔屿潮州会馆名下的一栋老建筑进行翻新,引起世遗办事处关注,作为业主的槟榔屿潮州会馆向各界派定心丸,一切以指南为准,不会改变其外貌。

庄廷良:以世遗指南为准

该会馆总务庄廷良向本报记者指出,该会馆在与新租户的协议中已要求牛干冬326号建筑的修复必须依照古迹指南进行,以保存其外貌不变。

他指出,尽管有关建筑并非座落于乔治市古迹核心区,而是缓冲区内,不过,会馆在与租户签下一纸合约时已志明有关建筑的修复必须受到会馆监控;“我们要求其外貌不能改变,必须做回原貌,比如拆除的任何物件,也要重新装回。”

不过,他说,潮州会馆般座落在核心区,一切必须保留原貌,作为缓冲区的建筑只要其外貌没有更动,但是由于租户拟将其改为旅社,所以内部的装修必须迎合其用途。”

他表示,有关建筑已荒废约两年,屋身也已严重破烂,尤其是楼上,所以他相信若没有进行装修,不会有人愿意迁入;惟他认为,由于古迹建筑是牛干冬的卖点,所以相信租户也不会更动有关建筑,以免失去其古迹媚力。

他表示,也有针对该建筑物的修复聆听取(文史工作者)陈耀威建筑师的意见,对方也表示关心,同时也给他们一些的劝导。

此外,针对有关建筑的修复是否获得市政局批准时,庄廷良表示,他相信有关装修工程已向市政局呈上图测,在问及是否面对市政局以未呈图测指示停工时,他说,并无此事,日前承包商只是接获市政局以阻碍车位而发出传票。

新租户拟改为背包旅社

据了解,326号的双层楼战前建筑在20年代为“中山照相馆”,后转租为“南记镜庄”,新租户有意改为背包旅社。

有关修复工程是在上周进行,工人被发现拆除屋顶及“立面玻璃百叶窗”,引起世遗办事处关注,市政局也获接报。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0/01/22/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010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现新山小汕头旧时光‧陈旭年街潮味十足

(柔佛‧新山)数个来自新山的数个社团週日(1月31日)晚上联合在新山陈旭年街举办“潮味十足陈旭年”文化街活动,朗朗上口的潮州歌册,精彩的潮剧献唱,潮人讲古文化漫步,可口的潮人小吃、以及潮人民俗文化展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令这条老街道充满了潮州乡音,也使得新山小汕头当年的景象彷彿再现。

週日晚上的活动由新山中华公会文化街工委会主催,联合呈献的社团,主要为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柔佛潁川陈氏公会、柔佛南洋同奉善堂和新山镇安古庙。

“潮味十足”文化街活动原定於1月23日举行,惟因柔佛苏丹驾崩,故而展延至週日晚上举行。

活动的展延也令原本从海內外受邀到新山演出的数位潮乐大师因时间无法配合,无奈地先后离开了新山,这些潮乐好手是:香港潮乐名师李统一、马来西亚潮州音乐联谊社长蔡发展,以及汕头市潮剧导演林嘉。

文化街工委会主席莫泽浩受访时透露,工委会计划每月在陈旭年街举办一项大型且具主题性的活动,週日晚上的“潮味十足”文化街活动便是其一。

他说,週日晚上的活动吸引了逾2000人出席,令人满意。

他说,工委会將再接再厉,以举办更丰富精彩的节目来吸引人潮的到来。

莫泽浩:日后安排救护队驻守
一中年男子突昏倒

新山中华公会文化街工委会主席莫泽浩表示,週日晚上有一名中年男子突然昏倒在陈旭年街上,这让工委会瞭解到在举办文化街活动时,也应安排救护队驻守。

莫泽浩表示,週日晚上9时30分,一名中年男子突然脚步不稳,然后昏倒在陈旭年街上。他猜想这名男子是在醉酒的情况下,被五脚基凸起部份绊倒。

他说,男子昏倒后,在场的工作人员即刻联络新山中央医院的救护车。

他表示,过去,文化街工委会一直把焦点放在治安上。经男子昏迷的事件发生后,往后举办的文化街活动,工委会也將安排救护队驻守街上。

据现场所见,男子昏倒后,尚有气息,鼻孔和嘴唇流出血液。救护车於9时40分抵达,並將男子载走。

星洲日报/大柔佛‧2010.01.31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91809?tid=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3-2010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廓汾阳公会 回乡祭祖团历来最大
(2010-03-08)

凤廓汾阳公会郭氏古庙,本月17日举办回乡祭祖团,欢迎宗亲报名参加。
  该公会会长郭绪泽说,由于今年是选择乘坐捷星亚洲班机直飞汕头,再乘45分钟车程巴士便可到达潮安廓陇乡,今年祭祖团获得会员和宗亲热烈反应,已有50多人报名参加,是公会历年举办祭祖团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他说,祭祖团前后逗留七日,祭祖典礼安排在本月19日举行,有兴趣参加宗亲现在可报名,电话:91188449。

http://www.zaobao.com/sp/sp100308_02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乡会馆送学生潮汕寻根
(2010-06-07)

  义安中学中三学生黄嘉玲(14岁),父母原籍潮州,一家人说潮州话,吃潮州菜,但却从来没有到过潮州。这个学校假期里,黄嘉玲将和一群同学一起乘飞机到汕头,成为家里第一个踏上“寻根”之旅的人。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今年首次举办“华裔优秀学生广东潮汕文化寻根之旅夏令营”,10名获选参加的义安中学学生,将在两名老师的陪同下,将于明天(8日)到潮州、汕头和揭阳考察八天,体验当地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

  在考察期间,师生不仅有机会参观赫赫有名的开元寺、广济桥等名胜古迹,还将受到特别安排欣赏潮剧演出、潮菜烹调,以及与当地中学的师生进行交流互动。

  潮州八邑会馆会长吴南祥说:“八天的行程,涵盖了潮汕地区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和活动,学生回乡寻根,不仅能了解潮汕文化习俗,也能深刻体会母语的优美和意义。”

  他说:“前一阵子,社会上对母语教育的广泛讨论,也让我们意识到推广母语的重要。这次夏令营让学生浸濡在使用华语的大环境里,可以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华语。”

  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蔡纪典是潮汕夏令营的团长。他指出,八邑会馆之前已在潮汕地区举办了四届“感受狮城”教育展,吸引不少潮汕学子来本地留学,今年会馆决定改变方式,组织本地学生前往潮汕游学、浸濡,从另一个层面加强新中文化的交流。

  蔡纪典说:“这次实验性举办夏令营,也为会馆举办其他文化浸濡计划积累经验,鼓励更多本地中小学生参加学校假期的交流活动。”

  义安中学带队老师黄媺方也说,参加首次“寻根之旅”的10名学生,是从全校众多报名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不仅华语讲得流利,对中华文化也有浓厚兴趣。

 她说:“虽然这些学生中半数以上都是潮州人,但祖籍并不是最重要的遴选因素,关键是他们要对学习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去探寻华族文化的根源。”

  获选参加的中三女生陈怡瑄(14岁)是道地潮州人后裔,可是潮州话却只会听不会讲,对潮州的印象,都来自小时候外公说的故事。因此,她抱着“了解祖先文化”的念头报名参加了夏令营。

  陈怡瑄说:“我希望能和潮州的学生交朋友,学习正宗的潮州话和潮汕文化,回来之后可以跟朋友分享,我希望祖先的文化能代代传承下来。”

  黄嘉玲则希望在参观潮菜烹调节目的同时,能学到一点做潮菜的手艺。她打趣地说:“妈妈总是说我不会做菜,等我学会做正宗潮州菜,回家显身手,让她惊喜一下!”

  义安中学副校长陈可欣指出,在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时候,方言和地方戏曲都在逐渐没落,他们在本地已很难接触到纯粹的潮汕文化。这次寻根之旅,可以让参加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与中国内地同龄学生交流,也有助于提高本地学生的华文应用能力。

  在这项交流计划下,潮汕地区的中学生订在八月份到本地进行交流活动。陈可欣表示,义安中学届时将尽地主之谊,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交流互动。

http://www.zaobao.com/sp/sp100607_01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10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穿木屐、拜公婆、咬鸡头……18少男少女“出花园”!
2010-09-17 16:08


      潮籍子女穿上木屐,在地上连踩踏8下,意喻“升官发財,平步青云”(图:星洲日报)
   

      洗一洗脸,把去掉身上的污浊。(图:星洲日报)
   

      诚心祈祷,感谢上天保佑大家平安长大。(图:星洲日报)
   

      庄茹惜(右)向潮籍子女讲解祭拜公婆是“出花园”成年礼的重要礼节之一。(图:星洲日报)
   

      许锦秋(左)以潮籍族长身份,带领潮籍子女祭拜公婆。(图:星洲日报)
   

      咬鸡头,以便独佔鰲头。(图:星洲日报)
   

      7名小女生参加过“出花园”仪式,长大了。(图:星洲日报)
   

      吉玻潮州会馆举行“出花园”成年礼,图为吉玻潮州会馆理事、潮籍子女与父母一起大合照留念。(图:星洲日报)
   

      王愷崴(右)在父母王文贤及陈素美陪同下参加。(图:星洲日报)
   

      同事兼好友张美合(左起)与林淑梅,一起带孩子伍家耀与梅家瑋参加潮汕传统成人礼。(图:星洲日报)
   

      赖福利(右)是传统潮汕人,希望3个孩子都能完成“出花园”成人礼,包括宇亨(左起)及及宇杭。(图:星洲日报)

(吉打‧亚罗士打)洗洗脸、穿木屐、拜福德正神,拜公婆、咬鸡头……18名各籍贯少年男女在长辈见证下,在吉玻潮州会馆完成潮汕传统文化成年礼“出花园”仪式,象徵挥別青涩的岁月,踏入成人阶段。

现代人的成年礼,可能是在21岁生日时,获家长赠送一枚“锁匙”项链,简简单单;不过,我们可能忘却父母先祖那一辈的文化瑰宝,譬如潮汕人士传统的“出花园”成人礼节。

吉玻潮州会馆在昨天(9月16日)的“916马来西亚日”没有高喊“一个马来西亚”,却举办创会以来首次的“集体出花园”仪式,为家有子女初长成的18名少年男女,安排了一项別开生面的成人礼。

穿红木屐象徵平步青云

大家先进行洗花水仪式,象徵洗涤乾净身上的污浊,然后穿上红衣和一双红木屐,象徵高中状元、平步青云。

同时,少年男女再去祭拜福德正神(大伯公),然后在族长(吉玻潮州会馆会长许锦秋)带领下,祭拜守护神──公神婆,表示大家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只懂得“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能够“走出”花园。

咬鸡头寓意未来能“独占鰲头”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出花园的少年男女与父母吃午餐时,要咬吃鸡头,这是寓意未来能够“独占鰲头”,而再喝杯凉茶,则意味洗净肠胃,从此以后拥有好脾气,不再血气方刚。

杨益盛:走出“花园”成“大人”
小孩不再终日玩闹了!

吉玻潮会馆副会长杨益盛说,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成人礼,意义“出了花园”的小孩就不再是终日玩闹的孩童了,已走出“花园”成为“大人”。

他说,时代变迁导致“出花园”仪式也越来越简化,潮青团举办这项成年礼,把原由各自家庭进行的简单仪式,变为集体的热闹活动。

要学会负责任

“出了花园就是告別孩童时代,但別忘记这同时也是一个开始仪式,成了大人后,更要学会对自己及家庭负责任,並非从此可为所欲为,无须再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叮嚀,反之更要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要尽子女的责任去孝敬父母,同时对家庭及社会负责,学会承担身边一切的责任。”

纪联足:重温长辈对孩子用心
开启青少年成长责任

工委会主席纪联足致词时说,该团希望藉此机会,让大家重温长辈对孩子的用心,开启青少年成为一个大人应有的思想及学习感恩之道,让青少年明白成长为大人经歷的过程和应有的责任。

“青年团决定主办集体出花园,欲传承潮州人的传统文化,协助助发扬潮汕文化,並让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很新鲜,也很好玩!

赖宇杭(14岁):很开心能够参加这次“出花园”的活动。

这也是从爸爸口中知道潮州“出花园”的传统文化后,首次看到及参与其中,感觉很新鲜,也觉得很好玩。

爸爸鼓动我参加赖宇亨(13岁):感觉还好。在爸爸的鼓动下来参加。

父亲赖福利则说,之前大女儿在適岁时,已在家里完成“出花园”仪式。这次原也想为儿子在家里完成“出花园”。

“只是现在已越来越难找到这项成人礼的祭品及物品,因为只须少量,需要价钱也不便宜,因此在知道潮州会馆有此活动后,就为2名儿子报名。

“出花园”成人礼刊在报端家长马上为孩子报名

张美合与林淑梅是同事,2人从报上得知吉玻潮州会馆举办“出花园”成人礼后,就即刻为孩子梅家瑋及伍家耀报名。

张美合:让孩子有非凡体验

张美合说,她小时有参加过“出花园”仪式,所以看到报纸介绍后,就为儿子梅家瑋报名,要让孩子有与眾不同的体验。

梅家瑋:接触潮汕传统文化

而家瑋也觉得这个体验很不错,所以在父亲提出后,就答应前来参加,让他亲身感受和接触到潮汕传统文化。

林淑梅:忧传统文化会消失

林淑梅则说,小时候家境普通,家长没有为他们准备“出花园”仪式,所以不希望孩子伍家耀也错过,他们等了很久,才终於等到有团体筹备集体活动。

她也忧虑,若没有团体推动、以及不获得潮籍人士爱护,这个传统文化终有一天会消失在发展洪流。

王愷崴:认识潮汕文化精髓
知道成人后负责任了

王愷崴在父母王文贤与陈素美及弟弟陪同下前来参加“出花园”成人礼,並很高兴在这里认识很多朋友。

他说,参加“出花园”成人礼是很难得的经验,可以深入认识潮汕文化的精髓,也知道成人之后要负责的责任等。

星洲日报/大北马‧2010.09.16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13394?tid=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9-2010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民俗承先启后‧鑾潮妇“拜月娘”重现古礼
2010-09-21 16:32

(柔佛‧居鑾20日讯)宣读〈祝寿文〉、献上文房四宝、传统食品、胭脂水粉组成的拜祭品,居鑾潮州妇女重现古代“拜月娘”一景。

“拜月娘庆中秋”活动是由居鑾潮州会馆青年团主办,洪仙宫和居鑾河婆同乡联谊会协办。由於潮汕地区有句俗谚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拜月娘是属於女性和小孩的专属祭祀活动,因此拜月娘仪式是由潮州会馆妇女组负责进行。

拜月娘的活动首先由司仪赖美玲宣读〈祝寿文〉,接著妇女和小孩在三位主祭者刘莲娣、刘慧英和刘兰香的带领下,轮流献上文房四宝、传统食品、胭脂水粉,之后再上香,整个仪式便宣告完成。

文具送小孩表演木偶剧

在礼成后,大会也准备了文具派送给出席的小孩,同时也聘请北海的潮州铁枝木偶剧团前往表演,吸引了逾500人到场共庆佳节,热闹非凡。

大会主席黄春龙表示,该会极力推广拜月娘庆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希望能够唤起民眾追溯先人拜月娘的含义和习俗,因此潮青团破天荒举办这项盛会。

“我们要把长辈所留下的潮州风俗、文化遗產传承给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潮籍弟子们。”

黄春龙希望年轻一代可以接受长辈们传下的习俗,並承先启后,將这些文化瑰宝、籍贯精粹发扬光大。

顏炳寿:体现书香社会
提供歷史背景手册,讚!

活动开幕人暨马华居鑾区会主席顏炳寿表示,主办单位第一次主办类似的活动,还提供相关歷史背景的手册,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们和大家分享潮籍的文化歷史、中秋的歷史起源等,潮州人向来强调书香社会,这可说是很好的体现。”

顏炳寿认为,民俗文化有更深一层的精神,通过一些传统神明力量和传统文化背景,教导新的一代在做人处事、个人修养和教育孩子的时候,这一切就显得重要。

他也认为,虽然阿波罗號登录月球后,嫦娥的传说已经破灭,但是人们应该探討的是更深一层的精神面貌。

顏炳寿认为,文化的资產也是世界的资產,居鑾潮籍人士推动潮籍和传统文化,这可说是对国家的文化资產做出很大的贡献。

郑辉冠:太阴娘保佑五穀丰收

洪仙宫主席郑辉冠透露,拜月娘在潮州是源远流长的中秋节活动之一,在新时代的今天却早已被遗忘,若不及时加以发扬,日后的子孙將不会知道先辈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

他说:“在潮州,月娘也被尊称为太阴娘,是潮州妇女敬仰的女神,她们相信在太阴娘会保佑五穀丰收、孩子们健康成长聪明伶俐。”

他也透露,为了重现“拜月娘”仪式,主办单位特別向一些老人家请教和上网收集资料,务求將传统的“拜月娘”仪式再次展现在眾人眼前。

蔡永福:別不顾后果肆意批评

居鑾潮州会馆主席蔡永福则表示,大马最近发生多件闹得沸沸扬扬言语攻击事件,让他对无顾后果肆意批评带来的影响感到非常感慨。

“社会上一些有心人士挑剔批评指会馆只会办些普通兼吃喝玩乐的活动,我认为族群间因该发挥团结一致的精神,而不是以攻击为目的,为所欲为的互相抨击。”

黄子万:团结落实“一个大马”理念

居鑾河婆同乡联谊会会长黄子万则表示,希望极端份子不应该再破坏国家的团结,而他也希望在小团结到达团结下,达致和落实首相提倡的“一个大马”理念,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星洲日报/大柔佛‧2010.09.20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14006?tid=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2-2011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潮人保留文化!‧中国卫视又拉队拍过年情景
2011-02-07 14:16

(吉打‧双溪大年6日讯)双溪大年成为中国潮声卫视中文台拍摄海外潮人过节的情景,可见双溪大年潮人文化保留有功,才能吸引中国电视台来访!

中国潮声卫视中文台已经不是第一次抵达马来西亚拍摄当地的华人文化,而此次在吉中潮州会馆总务马松兴、財政陈庆贵穿针引线下,將拍摄镜头转至双溪大年。

有关电视台在双溪大年取景,包括老街场一潮州人家过年情景,潮人佔多数的双溪拉兰新村以及明修善社年初三晚上的“迎真节鸞”,也就是扶鸞庆典。

马松兴:城市外淳朴
推荐到大年拍古早味

吉中潮州会馆总务马松兴认为,由於电视台要寻找古早味的特色,因此他们建议对来到双溪大年。

他说,对方在马来西亚主要在檳城、吉隆破以及柔佛,由於潮州会馆与潮声卫视常联繫,而恰巧他们致电询问他们的意见,因此,马松兴以及陈庆贵就把他们带来双溪大年,看看城市以外的淳朴。

“一如我们介绍他们明修善社的迎真节,也是中国內地没有的民间文化。”

吉中潮州会馆成立5年的时间,至今会员將近1千400人,是德教会立善阁、明修善社以外,会员堪称最多的社团。

拉队到明修善社!
记录“迎真节鸞”庆典

潮声卫视中文台特別拉队到明修善社拍摄“迎真节鸞”庆典。

“迎真节鸞”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恭送神明后,农历新年的年初四子时(也就是年初三晚上11时15分左右),眾神明师尊首次蒞临附鸞,进行扶乩,预测新年运程。

这项“迎真节鸞”已经在该社进行数十年,深受信眾敬仰的一项民间信仰,祈求家庭、自身平安和乐。

电视台特別访问了社长拿督巴杜卡马兴松,总务郭瀚忠、副社长拿督马兴中夫妇,敘述有关风俗歷史。

黄帮赐:拍摄海外华人文化
卫视分3组大马取景

该电视台大型项目总监,也是此节目的主持人之一的黄帮赐说,经过双溪大年此行,他发现海外华人包括双溪大年,对中华文化的保存更为深刻。

他说,可能当年从中国南下后落地生根,在海外居住的华裔都深怕中华文化流失,对中华文化的情感,比任何人都更要坚持。

总部设在香港的潮声卫视,目前已在深圳、汕头、广州设立联络处,去年5月开播以后將在粤东四市、东南亚等地陆续建立记者站、联络处。以潮人为目標观眾是潮声卫视的最大特色,同时,潮声卫视也是海內外潮人的公共文化平台。

黄帮赐说,他们这次分为多组,同时出发至海外10个国家,包括欧美、澳洲、澳门、香港以及马来西亚等。而在马来西亚,他们也有3组队伍,分別在吉隆坡、檳城以及双溪大年取景。

他指出,他们的目的是希望中国观眾瞭解,海外华人,主要是潮洲人士如何庆祝新春佳节。

他表示,他们当天拍摄的片段,会立刻回传电视台陆续在春节时期播出。而他们此拍摄队伍,也接近尾声,將在本月9日离开马来西亚。

张福荣:亲朋戚友聚集
难忘电视台新年拍摄

被电视台选为拍摄潮人家族的张福荣说,新年年年过,今年却因为有电视台拍摄而显得很特別难忘。

也是老街场百年歷史大伯公福德祠总务的他说,他是前一晚才接获通知对方要来拍摄,也特別將亲朋戚友聚集在一起。

张福荣为了此次拍摄,特別邀请了老街场將军殿醒狮团做特別演出。他说,每年都有让醒狮团在家门採青,而今年才让醒狮团做特別演出,让本地醒狮团特色介绍给大家。

星洲日报/大北马‧2011.02.06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30876?tid=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11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專訪中國潮州市小天使潮劇團 李任輝:漸受中國人重視 潮劇高雅藝術


兒童唱潮劇,內心深層的表達沒有成人來得深刻,卻有助于文化傳承。

報導:蘇蓮珍
攝影:蘇蓮珍、摘自劇團網頁

 (新山3日訊)舊時代,囝仔學潮劇掙口飯;新世紀,千金唱潮劇爭口氣。

 封建時代,在戲班裡唱潮劇的人,沒身分、沒地位,人人稱他為“戲仔”;中國經濟開放后,傳統中華文化也靜悄悄鬧起改革,如今唱戲的人獲尊稱為文化工作者,地位越漸崇高。

 中國潮州市小天使潮劇團團長李任輝接受《中國報》訪問說,如今,在中國,越來越多小孩學潮劇,這些小孩把潮劇當作興趣與愛好來學習,與早期的“童齡制”訓練方式有很大差別。

 他坦言,若說從前的潮劇是“垃圾藝術”,今天的潮劇已提升至“高雅藝術”。

 他樂見潮劇的轉變,這也證明人民的鑑賞水平逐漸提升,潮劇老師的地位也隨著提高,潮劇藝術推廣更具價值。

 李任輝說,早期潮劇的童齡制,主要是窮人家把孩子交到劇團,學一技之長掙錢糊口養家,小孩甚至無法上學,自小就學唱戲,以唱戲為事業。

 他解釋,今天的中國,越來越多小孩也學唱潮劇,形式卻大不同,學潮劇猶如孩子課余時間學畫畫或鋼琴一樣。

 “現在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來學潮劇,把潮劇當成一門高品味的藝術,學習是為興趣,非為賺錢。

 李任輝于3月30日至4月6日,帶領著劇團內3名老師林愛華、黃樹銘和楊麗鳳,以及6名學生李曉藝、林曉軒、蔡銳池、楊佳佳、余文婷、周鈺淳,前來新山參與三月初三鑼鼓響活動,劇團學生都5至14歲的“娃娃”。

 他強調,雖然潮州市小天使潮劇團是業余劇團,可是學員接受的都是專業訓練,學員利用週末(非上課日)學唱戲,並從基本功開始學起。

身兼母職 教育孩子

童唱潮劇,師兼母職!

 團長李任輝坦言,教兒童唱潮劇,比教成人唱潮劇來得困難10倍,尤其現在孩童學唱潮劇,是學藝術學才藝,孩童鬧起別扭,還得又勸又哄。

 他說,小孩會說潮劇,但無法理解劇本內容,對于情感上流淚、感動等內心演出,拿捏得沒成人深刻。

 他坦言,即使肢體動作,兒童也沒有成人的模仿能力強。

 李任輝笑言,有的學生才5歲,導師甚至得幫協助忙喂食如廁,或者鋪好床墊被子讓孩子睡午覺,身兼母職。

 不過,導師林愛華、黃樹銘和楊麗鳳說,當遇到孩子鬧別扭,他們堅持以輔導方式勸導說服,所以,導師與小團員的感情都非常親密融洽。

讚揚大馬文化精神

我國潮劇的形態和唱腔不比中國原鄉,惟推廣文化的精神,中國人也自嘆不如。

 李任輝說,此行來到新山與各社團交流,包括與本地柔佛潁川陳氏公會的儒樂團一聚,對于本地華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深受感動。

 “從專業角度來評論,馬來西亞的潮劇水平不能和中國相比,可是推廣的精神卻是很多中國人都比不上。”

 他說,大馬華社都是眾人齊心協力,自己出資出力去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並沒有這種氣氛,大家都在等政府支持和出資。

 談及本地儒樂團的不足,李任輝認為,癥結主要在語言和形態上。

 他指出,潮籍人士到大馬落地生根,經過多年變遷,加上與其他籍貫族群融合后,潮州話沒有潮州原鄉說得標準,唱潮劇時難免咬字不清。

推動校園潮劇活動

兒童演潮劇流于表面,卻肩負著傳承傳統潮籍文化的使命!

 李任輝指出,推動兒童潮劇團,是因為在中國可看見潮劇文化已出現斷層,40歲以下的青年已不注重潮州戲曲。

 他說,基于這點,希望經由兒童劇團,栽培唱潮劇的后代,也吸引更多孩童聽潮劇,所以他們也推動進入校園的潮劇活動,使之成為學校課外活動之一。

 他坦言,初時招收兒童會員時,面對困難,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學潮劇對孩子前途有任幫助。

 不過,經政府、海內外僑胞和媒體的宣傳,潮劇文化漸漸回暖,他更指出,潮劇也是首批入選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潮劇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從有文字記錄可考,估計逾400年歷史。

 潮州市小天使潮劇團此次來訪馬來西亞,將在“三月初三鑼鼓響”兒童廟會中演出,劇目計有《京城會》、《蘇六娘》和《江雪琴》等。
劇團簡介

中國潮州市小天使潮劇團創辦于2004年11月,是一個民間非營利性的公益慈善藝術機構,通過招收有潮劇天賦的少年兒童進行培訓,旨在搶救、發掘、保護、傳承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

 在不影響學生學業前提下,採取業余培訓形式,利用節假日對學員進行培訓,並部分偏遠山區及貧困學生悉心關懷照料,先后聘請了8位教師,其中多數是潮劇知名演員和資深專業人士。

 劇團至今共培訓過三四百名學生,有的已輸送到上級院校繼續深造,目前在團學生約40人,年齡5至14歲。

 雖是業余潮劇團,但曾獲得兩屆世界華人藝術節金獎、慶祝香港回歸10週年中港才藝大賽金獎、廣東省首屆少兒潮劇演藝大賽金銀銅獎等,屢獲佳績,受到各界人士好評。

 劇團也多次協同各部門組織參加賑災、慰問孤寡老人等慈善演出,也參加由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美國、泰國、新加波、馬來西亞等僑團接訪演出,成為連結海內外潮人感情的紐帶。

學潮劇不難
★李曉藝(13歲,學潮劇9年)

父親是州市小天使潮劇團團長,從小耳濡目染,4歲多開始學潮劇。

 與新山儒樂團兒童組成員交流后,覺得他們非常棒,雖然年紀小小,但對中華文化熱愛精神值得學習。

 我將在三月初三鑼鼓響活動演出《京城會》、《蘇六娘》,主要扮演小姐角色。

 學潮劇不難,只是上課時常講普通話,對說潮州方言帶來一些影響。

曾想過放棄
★林曉軒(10歲,學潮劇2年)

這是我第一次來馬來西亞,喜歡這裡的水果。

 為了此次交流表演,向學校請假,我將參與現代潮劇《江雪琴》演出。

 從小受到奶奶影響,喜歡上潮劇,自己決定來學一學,發現學潮劇一點都不容易,基本功即壓腿等最困難,曾痛得一度想放棄,經老師鼓勵,終于堅持下去。

希望演花旦
★楊佳佳(13歲,學潮劇5年)

父親常聽潮劇,加上大姑媽、小姑媽全都懂得潮劇,我覺得潮劇很好聽。

 因為是在課余時學習,不會影響功課,不過未來功課越漸繁重,可能會暫停學潮劇。

 老師依聲音、臉型安排我們飾演的角色,我較常飾演小生,但也希望能演花旦,因為頭飾衣服較漂亮。

 第一次來馬來西亞,感覺這裡很文明,紀律很好。

 當課餘興趣
★余文婷(13歲,學潮劇5年)

班上很少同學學潮劇,所以常有同學奇怪問說,為何會選擇學潮劇。

 記得,因為到二姨家聽見潮劇,覺得很有趣,所以便讓媽媽讓我學,媽媽非常鼓勵我學潮劇,並把它當作課業放鬆的興趣。

 因為學了這才藝,學校辦活動時,我曾獲代表班上台上表演潮劇。

受奶奶薰陶
★周鈺淳(12歲,學潮劇5年)

第一次代表劇團出國,很期待,尤其我一直想到國外參與大型演出,這次算是達成我一半的願望。

 只是馬來西亞天氣很熱,我又很怕熱,所以較難適應,此行我們也到海邊、會館走走。

 從小受奶奶耳濡目染,喜歡唱潮劇,潮劇並不難學,因為它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的文化。

 喜歡演丑角
★蔡銳池(15歲,學潮劇3年)

從小看電視播潮劇,便一直想學潮劇,12歲那年,便決定加入潮州市小天使潮劇團。

 雖然當時女團員30多人,男生才七八人,但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我多數演丑角,也較喜歡丑角,因為比較可愛,雖然,因為足齡已離開的劇團,但我現在獲得汕頭戲曲學院錄取,希望未來成為專業的潮劇演員。

 (團長李任輝也點名贊揚,蔡銳池雖加入劇團時間較遲,可是刻苦用功,很多團員做不到的動作,他都一一克服,是劇團表現最突出的學生之一。)

http://beta.chinapress.com.my/node/2031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11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美食義賣會 豬頭粽豬腳凍再現 南洋風味亮點美食

(新山3日訊)失傳的潮州美食豬腳凍與豬頭粽,亮相第十屆“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美食義賣會,融合本地文化色彩,南洋風味的潮州美食令原鄉中國潮州代表感到驚艷。

 美食義賣會工委會主任李玉平透露,今年的義賣會共有25檔,售賣47種潮州美食,並且準備6萬令吉的固本來售賣。

 “我們預計可售出5萬令吉的固本,扣除成本可獲盈利兩三萬令吉。”

潮州文化保留不錯

 義賣會美食由各地潮州會館及商家贊助,盈利將捐助主辦單位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作為活動基金。

 其中在新山已看不到的豬頭粽及豬腳凍,為主辦單位柔佛潮州八邑會館特從新加坡購入的,成為義賣會上的亮點美食。

 李玉平昨晚漏夜把這兩樣美食載往柔佛古廟義賣,由于擔心會被關卡抽稅,因此只訂了5公斤豬頭粽及10公斤的豬腳凍來售賣。

 “這兩樣食品成本高,拿來義賣旨在介紹美食,不在賺錢。”

 另一方面,中國潮州攝影學會會長陳利江觀察后發現,一些潮州美食在原鄉已很少見,可是這裡卻還保留得很好。

 他說,這裡的潮州人因為本地氣候及生活文化,產生了特有的潮州食品及醬料,比如這裡的潮州美食會配上辣椒醬料,但在原鄉就很少使用辣椒醬料。

 他也發現這裡的滷鴨及炒粿與原鄉一樣,魚面的外形則比原鄉來得粗。

 另外,跟隨潮州電視台及潮州攝影學會前來的庄英銳及庄瑜貂,對義賣會售賣的潮州美食感到親切,認為新山潮州文化保留到相當不錯。

 他們說,市殼魚在原鄉已很少見,但這回能在義賣會上看到市殼魚令他們感到驚喜。

讓孩子認識潮州文化
★吳文添(40歲,商人)

我覺得豬腳凍很特別,所謂物以稀為貴,吃起來也特別好吃,不過,我本身最喜歡吃的食品還是潮州滷味粿條仔。

 我是福建人,太太是潮州人,特地帶孩子及家人來參與這項活動,籍此讓孩子認識潮州文化。

潮州食品不容易找到
★李佩珍(58歲,退休人士)

我多年前在中國汕頭吃過豬頭粽及豬腳凍,我發現這裡的豬頭粽及豬腳凍與原鄉的味道不一樣,這裡的有獨特的南洋風味。

 潮州食品不容易找到,因此,這次特跟朋友前來這裡品嘗美食。

 我不是潮州人,因為丈夫是潮州人,所以吃了不少潮州食品,自己也會煮潮州粥。

http://beta.chinapress.com.my/node/203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11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封街摆桌享美食看潮剧‧逾700人为“大老爷”庆辰诞
2011-04-05 11:52

(柔佛‧新山4日讯)辛卯年潮州乡音民俗庙会“三月初三锣鼓响”之“吃糜看戏”活动,昨晚第一次在直律街封街摆桌,大伙在大马路上边享受潮州美食边看潮剧,现场犹如嘉年华般热闹。

活动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主办,柔佛潁川陈氏公会、新山镇安古庙、柔佛南洋同奉善堂和柔佛古庙管委会联办,主办单位昨晚在柔佛古庙外的直律街,封街摆桌宴开65席,超过700人一同为“大老爷”元天上帝庆祝辰诞。

活动没有冗长的致词,也没有正式的开幕仪式,纯粹只是“吃糜看戏”的晚宴,出席者如满意台上的表演,更可效仿古时“跳加冠”,打赏台上的戏班。

柔州古庙舞龙表演掀序幕

活动一开始是由柔佛古庙舞龙队表演精湛的舞龙表演,向元天上帝祝寿;过后则由来自新山融合兴儒乐社,带来“浪淘沙”和“十杯酒”潮乐。

紧接著,雪隆潮州会馆副会长吴俊標及新山的融合兴儒乐社会员陈素云,在现场演唱“但求无疚存心胸”和“且將美酒壮胆气”,贏得现场人士拍手叫好。

烟火龙喷烟火出席者惊讶

此外,新山耶耶亚哇洪仙大帝舞龙队带来灯笼烟火龙,在舞动龙身时突喷出烟火,让出席者惊讶不已,更把现场气氛推至最高潮。

“三月初三锣鼓响”不可缺少的潮剧,则由柔佛潁川陈氏公会儒乐团和来自中国潮州市小天使潮剧团负责。他们七情上脸的表演和绚丽的服装,让大家看得如痴如醉。

柔佛潁川陈氏公会儒乐团带来折子戏“千里送京娘”;中国潮州市小天使潮剧团则表演江姐选段二“满怀热血荡激情”接“绣红旗”、春香传选段“爱歌”和双玉禪选段“青春不再恩义长存”等,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潮曲歌唱赛冠军献好歌

值得一提的是,刚夺得“2010年安卡沙广播影视奖”的Ai FM的张吉安联同马谣吉他手陈敬贤,在现场带来两首童谣,既以潮州话演绎的“外婆月娘”和多种籍贯语言演绎的“月光光,火金星,照地堂”。

另外,2003年全国潮曲卡啦OK冠军黄玉珍和2006年全国潮曲卡啦OK冠军郑为香,也在现场带来多首动人歌曲。

当晚出席的嘉宾有,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林奕钦伉儷、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泰昌、名誉会长陈英文代表陈培宝、前任会长陈伟雄、“三月初三锣鼓响”工委会主席陈再藩、庙会发起人李树藩、活动赞助人陈培雄和新山多位华社代表。

陈再藩表示,今晚的宴会吸引了来自潮州、泰国、新加坡、日本和本地人的参与,约700人一同吃糜看戏,好不热闹。

星洲日报/大柔佛‧2011.04.04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36927?tid=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11-2025 12:50 PM , Processed in 0.13689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