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智囊

请教大家问题,希望给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11-2020 11:1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7-11-2020 11:13 AM 编辑
智囊 发表于 17-11-2020 11:02 AM
我修念佛后的几小时感觉很舒服和清净

出入息没有修,反正失业,就空一小时出来修出入息


你或许可以念佛一段,再去打坐。然后起来活动时,先别急着进入思考,就用现量观察一切,听只是听,看只是看。当心量调好了,你就去看经,只读不要想,读不懂也不要想,就顺过去。突然读到某段,如果发楞头脑一片空白,你就去继续打坐。如果你没有在想,但是自动对某句经文的升起一个体悟(心中出来的,不是思考而得),这时你才去观察,这个体悟究竟是那里来的。这样去找直心。如果找到了,以后你读经就尽量不要思考用直心,久了脑壳内就会发亮了。这就是一种不断训练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1-2020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許多人都誤以為
什麼人 都能會有 頓悟 之可能,
事實是
能頓悟的人
都是 早已經具備了 悟的因和緣 之“法”
只是 緣於“執著”這樣的緣,
此事,是依於緣,難見緣生,
因貪 緣於執 而迷 才不緣生“悟”,
唯有當他真正的“棄捨”而放下“取” 之時的那一刻,
形成“悟”之因和緣
才會有機緣 和合在一起“生”出火花
燃燒出智慧之光明而覺悟。

鑽牛角尖的特徵是
繼續不停地尋找
沒有最。。。
只有更。。。。。之結果。

有些人
為了究竟
會不知不覺的鑽入 有和無 之牛角尖,
尋找
沒有最。。。
只有更。。。。。之結果,
也因為這樣
才會說出一些
佛陀不說的 第幾識 又 第幾識,  
只因 他
不知 自己不知道
鑽入了 牛角尖,
只是為了 枝和葉
忘了以“心材”作為核心的那個“目標”


鑽入牛角尖的人,
則如一個
不知道
在摩天輪裡不停地向前進 是無法達到盡頭 的人一樣
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繼續前進,
繼續不停地
尋找
沒有最。。。
只有更。。。。。之結果,
因為
不知 自己不知道,
就不懂得回頭。


佛陀智慧圓滿,
他懂得什麼是“識”,
他也知道牛角尖,
他明白真正之“究竟”,
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何時該 “棄捨”枝和葉  
適可而止 的“回頭”
以找“心材”作為核心的那個“目標”
他理解“人”為何會“執著”,
因此
佛陀只是這樣告訴大家
何謂 有
是因緣
此有故披有,此生故披生,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
何謂 無
此無故披無,此滅故披滅,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佛陀他是真正的知道
什麼才是“究竟”之因緣,
他知道,故 無執著,也懂得回頭,
可是人們不懂,
所以佛陀不鼓勵人們去追尋那些 無窮無盡 的事物。


樓主雖具備一些因緣,
可執著也不比他人少,
唯有在重新學習的過程中,
一些因緣才會有新機緣
和合而燃燒,
否則
難免一如他人
因內心“痴”和“貪”之導向
集識而難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20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了书,从这些学到了一些概念,又产生一些概念的疑问,然后又期望他人给予“答案”,然而别人的答案也是书里的概念。
你这些全部,都离不开自己和别人的脑筋知识,又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答案呢?

真修行人,或者现在已经在修内观,无论是动中禅或者孙伦禅,总比一直在这些概念绕圈圈来得好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智囊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1-2020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17-11-2020 07:55 AM
有问题的意识,通过去除贪,去除嗔,就变成没问题了。


在南传,那并不叫做识,那是心所。


心是很直接地知道,心所是附加的特性,如有贪,无贪,有嗔,无嗔。


末那识如果是在描述特性喜好的取舍,也 ...

「比丘!这里,未受教导的一般人是不曾见过圣者的,不熟练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训练的;是不曾见过善人的,不熟练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训练的,认为色是我,或我拥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受……想……行……认为识是我,或我拥有识,或识在我中,或我在识中。比丘!这样是有身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20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20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囊 发表于 17-11-2020 01:16 PM
「比丘!这里,未受教导的一般人是不曾见过圣者的,不熟练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训练的;是不曾见过善人的,不熟练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训练的,认为色是我,或我拥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受……想……行… ...

「怀有怒气和敌意,邪恶狡诈邪见解,弄虚作假伪诈者,应知此人是贱种。」

「对于自己父母亲、兄弟姐妹岳父母,言语伤害和激怒,应知此人是贱种。」


「别人请教有益事,反而教唆无益事,说话鬼祟和遮掩,应知此人是贱种。」


「自己做了邪恶事,一心希望没人知,行动鬼祟隐所为,应知此人是贱种。」


「语言不实来欺骗,婆罗门与沙门众,或是其他行乞者,应知此人是贱种。」


「满嘴不善之言辞,心为愚痴所缠绕,只为贪图小利益,应知此人是贱种。」

「时常吹嘘赞自己,而又蔑视于他人,骄傲自大反劣小,应知此人是贱种。」


「无理辱骂于佛陀,以及辱骂佛弟子,辱骂出家在家人,应知此人是贱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11-2020 02: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17-11-2020 01:27 PM
「怀有怒气和敌意,邪恶狡诈邪见解,弄虚作假伪诈者,应知此人是贱种。」
「对于自己父母亲、兄弟姐妹岳父母,言语伤害和激怒,应知此人是贱种。」

「别人请教有益事,反而教唆无益事,说话鬼祟和遮掩,应知此 ...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20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大乘或小乘佛教,修行宗旨在于修戒定慧。
显然楼主定慧不足,若智慧升起之时,楼主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1-2020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囊 发表于 17-11-2020 02:09 PM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你自己分享“识”无我,你又何必去找第七识,第八识呢? 何必去找“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20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5-11-2020 10:29 AM
你的头脑太活跃了,就很难静下来。这样听了更多意见,不会改变你的问题。

先学静吧,几天不要上网,去念佛静修,也不上手机,当你能静下来之后,然后你才有能力观察念头和意识。

我曾看一個人越唸經越煩亂.

一間素食店看到的.

他不斷唸阿米陀佛,手中唸珠不斷的轉,但我在他臉上看不到平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20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9-11-2020 08:07 PM 编辑
jecksont 发表于 19-11-2020 06:15 PM
我曾看一個人越唸經越煩亂.

一間素食店看到的.

他不斷唸阿米陀佛,手中唸珠不斷的轉,但我在他臉上看不到平靜.

这个每人要试过不同方法,最能相应的就是以前修过,就能比较快的进入状况。所以每个人适合的法门不一定相同。

另外,每个人修行来到不同阶段时,有时会有业力的反弹。通常要突破某个关口的时候,障碍特别大。那时候欲静反而静不下来,你读佛教的修行故事会发现有些出家人甚至会去自杀,这些不是因为他们的定功不好,而是某个时段的业障大过定力,所以随着一个人的修行程度越高,不一定脾气就越好,只有突破某个修行阶段之后,才会突然风静云清,就像飞机飞过云层之前,可能会有一阵风雨。

反而有些人生来就是一副好脾气,也许是前世没有造什么杀业,嗔心本来就比较轻。而有人虽然今生出家,或许曾经带兵打战的,那么嗔心所就比较严重。

总之我们不应误会修行人一定就是好脾气,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烦恼很严重,所以才去修行。如果本来少有烦恼,反而不太愿意修行。

总之,贪、嗔、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只是不同人的其中一项烦恼会比较明显,这是都受到前世业力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20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9-11-2020 08:04 PM
这个每人要试过不同方法,最能相应的就是以前修过,就能比较快的进入状况。所以每个人适合的法门不一定相同。

另外,每个人修行来到不同阶段时,有时会有业力的反弹。通常要突破某个关口的时候,障碍特别大。那 ...

那不是一切都是白的嗎?前世好,今世就好. 今生出家,嗔心重反而更易犯錯.
老實說一句,他只是没錢而己.


反而有些人生来就是一副好脾气,也许是前世没有造什么杀业,嗔心本来就比较清。而有人虽然今生出家,或许曾经带兵打战的,那么嗔心所就比较严重。

总之我们不应误会修行人一定就是好脾气,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烦恼很严重,所以才去修行。如果本来少有烦恼,反而不太愿意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12:1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囊 发表于 17-11-2020 11:02 AM
我修念佛后的几小时感觉很舒服和清净

出入息没有修,反正失业,就空一小时出来修出入息

念佛也是包含了出入息干嘛还去找"个出入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20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问题跟我很像。
先回答第二问题,答案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明白就看《净土大经科注2014》。

至于第一个问题,我也有类似情况。
当时,我的人生被逼入绝境。对!没错!已经在低谷了,还被逼入绝境。以为自己是好人,结果却这样,难道我错了吗?我一直以来都遵守戒律,一直都是很慎重考虑做决定,难道我做错了吗?

我一直想,一直想,就一直想。读《净土大经科注2014》也在想,想找到真相。到底真心是什么,莫非我在用妄心。生生世世轮回中,已经用习惯妄心,怎么办?

还想。想到疑去了。如果生生世世造业,一开始就错的话,那么结果怎么成佛?
开始萌生邪念:““莫非教育不能改变命运,佛菩萨骗我(当时的邪恶想法)。发好心,做好事,结果是造大恶,业力以结果而论,那发善心又算什么(当时的邪恶想法)。如果结果是不如理如法,即使发善心,做所谓的“善事”,结果注定是下地狱,那这么多年来我是在造地狱业,莫非这世界是佛菩萨创造的,如果违背因果就要受罚,那我岂不是生生世世要下地狱,受非比寻常的地狱苦,人生够苦了,还要去受更苦的苦中苦,这不公平,我是好人,结果却下地狱,怎么可以这样(当时的邪恶想法)。””



结果的结果,越来越痛苦。“这世界充斥着痛苦、无奈、悲哀与绝望还有黑暗,就如同佛所说人有八种苦,人在火宅中”。


到最后,我不想搞清楚真相了,只想解决当前的种种困境和从痛苦的深渊出离。净空法师说过,讲经的师父如果不解经,就会拜佛拜到解为止。我学,一天拜100至200遍,体力不行就休息。净空法师拜300遍以上的,有的师父拜800遍,我不如他们。


直到有一次,我狠下心,不开悟绝不起来。不记得拜了多少次......一刹那......破涕流泪......原来佛菩萨没骗我。




时空
。。。
回到
。。。
当下
。。。






建议智囊,一门深入,常时熏修,拜佛。方法是头脑放空,一直拜,忍不住佛号生起也没关系,尽可能地什么都不想,也不要念佛,只管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20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法是偏执于从问题开始朔源,因此本末倒置了。

痛或不痛,不是问题而是状态,正如0,1,2,3...只是代表某个状态而已。
意识以识别各种状态,无须互证对错,是共生共存无所不在的。
坚持于探讨意识的存在局限了你自己的意识。
意识是河流,也是大海。
海纳百川,万流归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20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意识都不是你。。。。也不是你的。。。。

不管意识多矛盾,或者意识多平静,意识都是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1-2020 06:1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之道 发表于 21-11-2020 12:48 PM
你的问题跟我很像。
先回答第二问题,答案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明白就看《净土大经科注2014》。

至于第一个问题,我也有类似情况。
当时,我的人生被逼入绝境。对!没 ...

当时,不求荣华富贵,不求解经,不求福报,不求忏悔,不求神通,只管拜佛。
我现在依然是凡夫,没开悟,详细方法最好请教寺庙里的师父。
于我而言,目前只是佛教的门外汉,往生极乐世界才算入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09:50 AM , Processed in 0.06492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