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意根是色或是非色法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2016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enzasatohung 于 1-4-2016 07:47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5:38 PM
我们的讨论已经远离主题,我已经向版主请求删楼,如果师兄有什么想要做备份的请尽早。

回答你最后的提问,观念,想当然是无常,我所关心的问题不是执不执着的问题,而是我想提出疑问对于现在所修的是带你去荷兰还是去涅槃的问题。

你对于见道仍有疑,见法者绝对不会有此种疑惑,自己见法不可能自己不知道的,你不断从文字,从前人的说法来推敲什么是见法,只会迷乱了自己。

心意识的东西我看的不少,但是都不明白,所以我知道我还不需要明白它。

我是想到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认为像你这样观察意根,是属于止禅还是观慧?是为了导致什么结果?


不好意识看来我讲多了,但我一开始就已经道明了我不会讨论心意识的问题。东西我自己delete就好。

问题就是不管你跟随什么最原始的修法都好,只要不减少执着,都不会变成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016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之意根的定義
隨佛法師Bhikkhu Vūpasama著
選錄自 《原始佛法與佛教之流變》© 2010
http://www.arahant.org/blog/2013/08/18/dharma_0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1-4-2016 07:25 PM
心意识的东西我看的不少,但是都不明白,所以我知道我还不需要明白它。

我是想到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认为像你这样观察意根,是属于止禅还是观慧?是为了导致什么结果?


不好意识看来我讲多了,但我一开始就已经道明了我不会讨论心意识的问题。东西我自己delete就好。

哦,原來要配合樓主delete自己的回帖。

外道也來delete宣言(複製貓):"不好意看来我讲多了,我發的回帖,你們讀已經讀了,要從你們自己的記憶之中delete才會消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6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4-2016 08:11 PM 编辑
外道 发表于 1-4-2016 07:13 PM
帖子討論討論之後離題的多羅羅, 吵架的帖還一大堆呢. 如果你樓主不耐離題, 就把討論拉回原主題不就得了,看到離題就把樓刪除?

是網民們的回復不如你意還是離題? 如果你只允許意根是色法, 那你的主題應該就表明 "意根是色法, 說非色法請離開", 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令你氣炸的回覆囉.


.


我看过阁下回复过的帖,都是专想吵架
既然帖要删了,吵架嘛我无妨奉陪玩一回合
要吵架起码像素环真要一些水准嘛,他起码有自信说大乘是不能被辩倒的
还可以有理有据分析出大乘怎样不能被辩倒
阁下讲入禅定讲成变植物人这样的水准竟然也敢跟人家辩,还振振有词,狺狺狂吠。如果换作是我早就不想在论坛这里见人了。
我讲意根不是心脏是根据科学讲的常识
我讲意根是色法是根据净色根
如果阁下真有本事或任何人都好,就在这里反驳我。
所以你能不能讲一些入禅定而不会变成植物人的非色法意根的运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8:10 PM
我看过阁下回复过的帖,都是专想吵架
既然帖要删了,吵架嘛我无妨奉陪玩一回合
要吵架起码像素环真要一些水准嘛,他起码有自信说大乘是不能被辩倒的
还可以有理有据分析出大乘怎样不能被辩倒
阁下讲入禅定讲成变植物人这样的水准竟然也敢跟人家辩,还振振有词,狺狺狂吠。如果换作是我早就不想在论坛这里见人了。
我讲意根不是心脏是根据科学讲的常识
我讲意根是色法是根据净色根
如果阁下真有本事或任何人都好,就在这里反驳我。
所以你能不能讲一些入禅定而不会变成植物人的非色法意根的运作呢?

都叫你要從自己記憶之中去刪除囉,怎麼沒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6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4-2016 08:20 PM
都叫你要從自己記憶之中去刪除囉,怎麼沒去做。 

要我重复问题吗?这可是跟主题有关,没有离题哦!
如何入禅定而又不会变植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2016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8:26 PM
要我重复问题吗?这可是跟主题有关,没有离题哦!
如何入禅定而又不会变植物人?

"如何入禅定而又不会变植物人?"不是嘛?你當著禪定那麼危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8:26 PM
要我重复问题吗?这可是跟主题有关,没有离题哦!
如何入禅定而又不会变植物人?

"所以你能不能讲一些入禅定而不会变成植物人的非色法意根的运作呢?"

你的意思:"如果意根是非色法,那麼人就是植物人。"? 是不是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016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個黏物質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6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4-3-2016 11:10 PM
一當圖表清楚明確之後, 接下來, 其他很難明白的就變成立刻就明白. 譬如, 入定, 就得先關閉:

眼識 X -------|
耳識 X -------|
鼻識 X -------|    意根 ---> 意識
舌識 X -------|
身識 X -------|
腦識 X -------|

這也說明了你的頭腦轉動思考, 你就不能入定. 不過, 這時候意識還在, 因為意識是在另一組.

原来你连发觉问题的能力都没有

进入禅定关闭脑识不就是你那个伟大理论吗?

please answer it with
specific to the general
definite to the vagu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去讀"原始佛教之意根的定義",意根在佛教裡面是色法還是非色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都沒辦法定個明確的答案。歷代祖師那麼多位,行了那麼深的禪定,也無法統一說出一致的答案。你又何必在這個爭論之中大動肝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6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4-2016 08:45 PM
自己去讀"原始佛教之意根的定義",意根在佛教裡面是色法還是非色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都沒辦法定個明確的答案。歷代祖師那麼多位,行了那麼深的禪定,也無法統一說出一致的答案。你又何必在這個爭論之中大動肝火?

我才刚刚起兴,不想你那么不堪几回合就倒了
我还性质勃勃期待呢,你却说我恼火。
阁下别以为发烂咋就可以颠倒是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東西,只要去印證,就得出統一的答案。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這樣,去印證,就得出統一的答案,所有才有科學的R&R 可重覆性與可再現性. 心的東西就未必是這樣,在最細膩的時候,你想它怎樣,它就怎樣。所以為什麼連歷代祖師那麼多位行了那麼深的禪定都無法得出統一的答案,因為都想得不一樣。其是不是"想",連"想"都不必,只要你心中的概念或哲學觀不一樣,它就跟著不一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 第二, 修小乘法,你肯定會驗證到意根是色法,實實在在,確確實實。
外道者,修外道法,也確確實實可以印證到意根意識非色法。大乘修大乘禪法,應該也是可以印證到意根意識非色法。

它就是這樣的,詭變多端,沒需要去幫它站在其中一邊喊打喊殺,只是你們把它當真理而已,我可知道連印證都是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8:53 PM
我才刚刚起兴,不想你那么不堪几回合就倒了
我还性质勃勃期待呢,你却说我恼火。
阁下别以为发烂咋就可以颠倒是非。

激將沒用,你省省啦。
修行人還搞那麼市儈計倆,不累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8:45 PM
原来你连发觉问题的能力都没有

进入禅定关闭脑识不就是你那个伟大理论吗?

please answer it with
specific to the general
definite to the vagu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腦根負責是思考方面的,唯有思考斷了才可入定。
意根負責的不是思考的,是覺知方面。入定的時候那覺知還在,那思考不生。
思考和覺知原本就是兩個不同的部門在負責,把它們全部歸類腦都不對,把它們全部歸類心也不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016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4-2016 08:45 PM
原来你连发觉问题的能力都没有

进入禅定关闭脑识不就是你那个伟大理论吗?

please answer it with
specific to the general
definite to the vagu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我的理論肯定偉大(第二:更生氣啦 ),你氣不過我也沒辦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016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4-2016 07:37 PM
哦,原來要配合樓主delete自己的回帖。

外道也來delete宣言(複製貓):"不好意识看来我讲多了,我發的回帖,你們讀已經讀了,要從你們自己的記憶之中delete才會消除。"



你只要不去注意它,你就能delete 全部了,还包挂别人记忆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16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3-4-2016 09:39 PM 编辑

这帖还在,版主在吃蛇啊!

做一点补充

昨天在西方佛教论坛里去看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原来心所依处--Hadayavatthu是根据佛音在注释书的说法,
在发趣论有说

Yam rupam nissaya manodhatu ca mannovinnanadhatu ca vattanti, tam rupam manodhatuya ca mannovinnanadhatuya catamsampayuttakananca dhammanam nissayapaccayena paccayo      

意思是意界和意识界生起所依的色法就是意界意识界和其所缘境法的物质所依,比较简短的意思依靠该色,意界及意识界得以生起,里面没有提到Hadayavatthu,在经典里也没有这个文字,是佛音论师个人及其注释书的意思。

在佛音的时代,当时所流行的是心脏说,如奥义书说

梵我被肉体和心识所包围,不得解脱,犹如禁闭在牢狱中一样,它水远在心脏内底的小空处。

梵是“大我”,给人的灵魂是“小我”,小我的灵魂居于人类肉体的心脏。可见佛音论师当时的印度是普遍认为心脏是人类意识的“住处”。

在早期佛教,至少比大乘佛教之前所形成的部派佛教都是认为意根是色法。根indriya指的是觉知功能的感官,通常认为意根为非色都是想象出来的,有一个非色的意根去缘受想行法尘,比如电台接受器我实在不能想象一个不是色法的antenna接受外来信息,所以那些只有名法而不依靠色法的事物都是想象出来的。

想象的东西,经典说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如果意根是色法的话那么请问又有哪一种器官它的功能比脑更像意根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16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3-4-2016 06:52 PM
这帖还在,版主在吃蛇啊!

做一点补充

昨天在西方佛教论坛里去看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原来心所依处--Hadayavatthu是根据佛音在注释书的说法,
在发趣论有说

Yam rupam nissaya manodhatu ca mannovinnanadhatu ca vattanti, tam rupam manodhatuya ca mannovinnanadhatuya catamsampayuttakananca dhammanam nissayapaccayena paccayo      

意思是意界和意识界生起所依的色法就是意界意识界和其所缘境法的物质所依,比较简短的意思依靠该色,意界及意识界得以生起,里面没有提到Hadayavatthu,在经典里也没有这个文字,是佛音论师个人及其注释书的意思。

在佛音的时代,当时所流行的是心脏说,如奥义书说

梵我被肉体和心识所包围,不得解脱,犹如禁闭在牢狱中一样,它水远在心脏内底的小空处。

梵是“大我”,给人的灵魂是“小我”,小我的灵魂居于人类肉体的心脏。可见佛音论师当时的印度是普遍认为心脏是人类意识的“住处”。

在早期佛教,至少比大乘佛教之前所形成的部派佛教都是认为意根是色法。根indriya指的是觉知功能的感官,通常认为意根为非色都是想象出来的,有一个非色的意根去缘受想行法尘,比如电台接受器我实在不能想象一个不是色法的antenna接受外来信息,所以那些只有名法而不依靠色法的事物都是想象出来的。

想象的东西,经典说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如果意根是色法的话那么请问又有哪一种器官它的功能比脑更像意根的呢!

在已故达摩难陀长老的著作法句经故事集里也是说佛陀他并没有明确说意根是什么,好像在古印度时期受到奥义书的思想,印度一直以来认为意识的住处在心脏,佛陀并没有去否定它。

Durangamam ekacaram - asariram guhasayam
Ye cittam sannamessanti - mokkhanti mara bandhana.

正在臥於窟者,去遠處、單獨行、無體;凡是將 使心完全止息者,將從魔羅的繫縛被釋放。


就在这句法句经里长老的注释有说

" It is clear that the Buddha had not definitely assigned a specific basis of consciousness as he had done with the other senses. It was the cardiac theory (the theory that the heart is the seat of consciousness) that prevailed in his time, and this was evidently supported by the Upanishads. The Buddha could have adopted this particular theory, but he did not commit himself. In the Patthana, the Book of Relations, the Buddha refers to the basis of consciousness in such indirect terms as yam rupam nissaya, dependent on that material thing. What the material thing was the Buddha did not positively assert. According to the views of commentators like the Venerables Buddhaghosa and Anuruddha the seat of consciousness is the heart (hadayavatt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2-2025 10:52 PM , Processed in 0.1439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