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阿含解脱道次第--空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11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14-9-2011 11:24 AM 编辑
回复  Gap_Gezz



我之义是说,在佛陀的时代,他所开教的佛法就有四众第子(男出家第子,女出家第子, ...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1:15 AM


恩 所以有苦難眾生 就需要有佛
有佛 就需要有僧來學法求法
若佛陀不傳法 僧就不存在
若僧不存在 法就不久住世間

僧在法施期間可以感化更多的眾生來皈依入聖流本來就是無量功德一件 (佛陀說法施是最上的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11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Gap_Gezz


    恩 所以有苦難眾生 就需要有佛
有佛 就需要有僧來學法求法
若佛陀不傳法 僧就不存在
若僧不存在 法就不久住世間

僧在法施期間可以感化更多的眾生來皈依入聖流本來就是無量功德一件 (佛陀說法施是最上的布施)


但你在概念上有混乱,
1。在于你把出家等于僧, 其实僧只是圣职者,有在家僧和出家僧(因为有四众)
2。在于你把僧等于僧伽(sangha ), 其实僧伽只是修行团体,有在家的僧伽,也有出家的僧伽 (因为有四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p_Gezz
而是每个人修行过程重要的一部分, 为修行而出家 为达阿罗汉位而出家,所以每个人修行要达阿罗汉就要出家
(得四果一定要出家,不然会死,对吗?)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1:15 AM

沒有一定的準則, 得4果阿羅漢的修行在家人也有....
當然並不是說全部的在家人都不可能,或許有部份在家人是有可能,如果他生活單純,又具有修定的特性,過去生或許也經修過了,或許容易得定。

佛陀以許多不同方式教導不同人,有些在家人聽佛說法後,
當場立刻證悟,當時有許多在家人在場.

至於死 對阿羅漢來說沒有生死這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清池

我了解..簡單來說
僧的意思是聖潔的人

我是回答你上面的回應 你指有分工那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9-2011 12:01 PM 编辑

回复 63# Gap_Gezz


    沒有一定的準則, 得4果阿羅漢的修行在家人也有....
當然並不是說全部的在家人都不可能,或許有部份在家人是有可能,如果他生活單純,又具有修定的特性,過去生或許也經修過了,或許容易得定。


你不能肯定,可能没做好功课吧,但学术界已证实,从南传声闻道的教义和史列,四果阿罗汉都要出家的,不然就会死掉。。你去查问一下你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清池

那是你的知見, 我不需要去問, 也不需要回答
因為我不是阿羅漢...
而你這樣肯定的定論 我沒辦法回答

我只答我所理解的 至於阿羅漢出不出家 交給阿羅漢去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9-2011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p_Gezz
还是有分为 有余涅磐 和 无余涅磐 的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1:47 AM


有余涅磐 是什麼?
无余涅磐 是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p_Gezz
至於死 對阿羅漢來說沒有生死這回事了

还是有分为 有余涅磐 和 无余涅磐 的

那是你的知見, 我不需要去問, 也不需要回答
因為我不是阿羅漢...

但这是你修行的目标,若你达到了这四果目标,你就要有心理准备
难道你对你修行的目标-认为是达不到的,永远只是别人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11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9-2011 12:00 PM 编辑

回复 67# Gap_Gezz


有余涅磐 - 涅磐后这假身还建在
无余涅磐 - 涅磐后这假身死了 (灰身灭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p_Gezz
但这是你修行的目标,若你达到了这四果目标,你就要有心理准备
难道你对你修行的目标-认为是达不到的,永远只是别人的。。吗?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1:55 AM

我不會去妄想未來
當下我是什麼就做什麼
如果心中的正法呼應著出家就出家
我嚮往無我  可以做到無我

修行一定有目標 是當下一步一步的走
當我到達阿羅漢的境界自然自證自覺自知該怎麼做...
老是妄想自己是佛時會怎麼樣  
是阿羅漢時怎麼樣
佛陀也開示過是沒意義的
有些弟子想知道阿羅漢的境界 跑去問佛陀...
佛陀就用毒箭的開示 給予指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老把大乘菩萨和南传菩萨道扯一块呢?此菩萨非彼菩萨,南传菩萨以佛陀前世为准,是六道受苦受难的众生,大乘菩萨是天空飞来飞去法力无边那种,不能因两者同叫菩萨就用南传菩萨道来证明大乘菩萨,这两种菩萨的差距还大过玉皇大帝和上帝的差别!susupapaya 发表于 14-9-2011 09:40 AM
大乘并没有定义菩萨是必须飞来飞去法力无边那种,你阅经不足了解不多就不好乱讲。经典中也有飞来飞去,法力无边的阿罗汉,那这是不是阿罗汉的定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14-9-2011 12:05 PM 编辑
回复  Gap_Gezz


有余涅磐 - 涅磐后这假身还建在
无余涅磐 - 涅磐后这假身死了 (灰身灭智了)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1:59 AM


假身还建在會怎麼樣?
假身死了又會怎麼樣?
有余涅磐 跟 无余涅磐 的差別就在於假身
那應該如何把 有余 變為 无余?
最後都 涅磐了不是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Gap_Gezz


   
有些弟子想知道阿羅漢的境界 跑去問佛陀...
佛陀就用毒箭的開示 給予指導....


你个人修行当然无所谓,但若社会大众修行那就要有社会责任,给社会一个交代
你的社会的领导人要知道若有一天全部你的声闻同学都要得四果了,或都要出家了,那如何交代?社会如何运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9-2011 12:17 PM 编辑

回复 72# Gap_Gezz


   
假身还建在會怎麼樣?
假身死了又會怎麼樣?
有余涅磐 跟 无余涅磐 的差別就在於假身
那應該如何把 有余 變為 无余?
最後都 涅磐了不是嘛?


不对阿,有余涅磐 假身在,就如佛陀成佛后哦就转法轮利益众生五十年

你有余涅磐后 假身在 就可以更好的教导和解释佛法,利益众生
也可以去同其他宗教领导人,世俗领导人,开讲和平之道,利益众生

不是说阿罗汉的悲力也是很大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p_Gezz


   

你个人修行当然无所谓,但若社会大众修行那就要有社会责任,给社会一个交代
...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2:09 PM


謝謝你 看得出來 你對社會的生活很在意
覺得現在的社會趨勢很合乎正法

為啥說既然是我個人修行 就無所謂....
你要真正見法 大慈悲才可以出現
我覺得你應該放下所謂的文明社會
並思維照見到眾生所謂的社會是不斷給眾生造苦輪迴的世界

有些人感慨我們這個社會病了 有人感慨世界在走向滅亡...

我個人是認為是我們內心病了 是我們內心在走向滅亡
出家本來就是醫治內心的一條路....

不然所謂的為社會服務, 跟一般的宗教在做的沒分別都是善行...
甚至國際救濟團隊也做的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14-9-2011 12:38 PM 编辑
回复  Gap_Gezz
不是说阿罗汉的悲力也是很大的吗?
清池 发表于 14-9-2011 12:13 PM



確實是, 因為已經做到無我了
不為自己的功德
不為善報
不為成就佛果
在做出世間功德了

甚至不執著可以做多久功德
肉身損壞了 就 涅槃
佛陀也是如此布施的不是嘛
佛號裡面 阿羅漢 也是 佛號之一

既然成佛 要先達到阿羅漢... 不然怎麼可以跟佛陀一樣的教導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11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9-2011 12:44 PM 编辑

回复 75# Gap_Gezz


  
謝謝你 看得出來 你對社會的生活很在意
覺得現在的社會趨勢很合乎正法


大乘佛教-菩萨道的无我观,就是以服务 社会大众,世界人类大众,的利益福祉为先

不為自己的功德
不為善報
不為成就佛果

只是大乘的一种自然的生活价值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來源 維基百科 - 辟支佛
依照部派佛教的看法,辟支佛與阿羅漢都是究竟解脫,也就無需再修行成佛。但大乘佛教依照《法華經》的教義,認為所有的修行者終將成佛,辟支佛與阿羅漢的覺悟尚不究竟,所以只要他們繼續修菩薩行,終將也會成為正等正覺的佛。

而現今原始佛教之研究,則於經典提出,二乘的區分方法有明確的錯誤,依阿含經的記載,阿羅漢所思惟修證的四諦,內容實為十二緣起,而後世不解,以為有修十二緣起的緣覺與四聖諦的聲聞乘,為佛教發展與大乘化後所產生的重大錯誤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9-2011 01:50 PM 编辑

回复 78# Gap_Gezz

1。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但汉传佛教天台宗区分“独觉”和“缘觉”: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大乘佛教认为,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

2。 辟支佛
        在狭义 -  是指而出生在无佛之世,以自己的智慧独自悟道解脱生死、证果之人。
        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广义上 - 是指孤独修行的人,不论是在哪一乘哪一传

3。 南传长老也同意,世尊开讲三种菩提:

        南传佛教把菩提或觉悟分为三种:

         1。正等觉或三马三菩提(sammàsambodhi/大菩提)、
               ( 正等觉菩提又称为「大菩提乘」,即「大乘」,其实践者称为「菩萨」)

         2。巴支咖菩提(paccekabodhi/ 辟支佛菩提)、

         3。声闻菩提或弟子菩提(sàvakabodhi/声闻菩提)。


   修行者可以随自己的意愿修习至证悟三种菩提的任何一种。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6785


4。 佛陀本身是大菩萨,和大阿罗汉,但普通菩萨不是佛陀,普通阿罗汉也不是佛陀


5。根据南传佛法,有三种人不能再证悟佛果:

第一、佛陀,因为他已经证悟了佛果;

第二、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巴支咖佛或声闻弟子的人,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

第三、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悟佛果。




    (所以四果阿罗汉不能再证悟佛果 ,阿罗汉与佛陀不同等 )

(转)在证悟道果之前,修行者可以选择(声闻道)解脱道或菩萨道。但在证悟任何一种道果之后,声闻无法改作菩萨,因为佛陀所开示之道是「正性决定」(sammatta-niyàma即固定的法则)。

比如一位修行者证悟初果之后,最多将经过七番生死即证入涅盘,他们不可能再用无量劫的时间来圆满波罗蜜。证悟道果必然导向涅盘,不再退为较低圣位或凡夫;阿罗汉阶段是最后的阶段,阿罗汉死后趣般涅盘,这是「正性决定」。

正如佛陀说阿罗汉「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阿罗汉死后不会再投生,否则佛陀和阿罗汉所说的话就是虚假的话。但是佛陀和阿罗汉是不可能说妄语的,他们已经彻底灭除了造成未来生死的一切烦恼和业力,不再生死轮回,这是「正性决定」。

因此,包括佛陀在内的所有阿罗汉都不会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辟支佛是前世是初、二果的圣人,或是半途菩萨道行者,在无佛时期自行入涅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3:14 PM , Processed in 0.15947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