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rader2011

量化宽松措施 ~ Q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9-2012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QE3見效‧MBS孶息急挫

國際財經  2012-09-28 08:56
(美國‧紐約28日訊)美國聯儲局的第3輪量化寬鬆(QE3)發揮作用,30年期按揭抵押債券(MBS)孶息跌至1.66厘,較本月中推QE3前的2.2厘大挫,MBS孳息只差數基點便會低於10年期美債的基準孳息,變相投資者視MBS將較美債“更安全”。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今年採取買MBS、沽美債奏效,料獲利豐厚。

聯儲局在月中宣佈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MBS後,30年MBS孳息急挫(即MBS的價格上升),不足半個月,30年MBS孶息由宣佈推QE3前的2.2厘,大幅下滑近兩成半,至近日報1.66厘的的低位。由於聯儲局只繼續推行沽短債買長債的“扭曲操作”,未有額外加碼購買美國國債,導致美國國債價格的升幅不及MBS,10年期美債孳息僅從1.87厘跌至目前的1.62厘,幅度為一成多。

QE3公佈後累跌兩成半
10年期美債孳息跌幅追不上MBS,導致兩者差距愈拉愈窄。今年6月初,30年MBS與10年期美債孳息的差距尚有100基點(每100基點為1厘),到宣佈QE3前,兩者的差距仍達60基點,但之後息差持續收窄,到日前減至3.6基點的低位(見圖),是有紀錄以來最低,打破了2010年7月創下的54基點紀錄。

由於10年期美債一向獲環球投資者視為“無風險”的基準,企業債券及MBS等投資工具的回報,都是依據10年期美債孳息,再視乎風險加上風險溢價(risk premium)而釐定,故此等投資工具的孳息都會較“無風險”的美債為高。若30期MBS孳息的跌幅持續,短期內將會低於10年期美債孳息,變相投資者視MBS將較美債“更安全”,意味?在聯儲局推行QE3下,傳統的投資智慧將會改寫。

債王策略奏效
料大賺
不少國際投資者今年已及早部署聯儲局動用QE3買MBS的措施。債王格羅斯早在今年初,透過貸款及沽售歐元區國債,把所得資金購入MBS,令MBS的持倉佔整個投資組合的五成;到今年中,格羅斯便開始大規沽售美債,由7月底佔整個投資組合的33%,減至僅得21%,拋售幅度達三分之一,買MBS、沽美債正好迎合聯儲局的QE3模式。現時格羅斯管理的Total Return Fund今年的回報已達8.61%,料在MBS價格再升之下,今年的獲利將甚為豐厚,一洗去年僅賺4.16%的頹風。(香港明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0-2012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笑的QE3文章









-------

就是会印钞票。。 本帖最后由 anakmal 于 3-10-2012 08:3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12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说法:先看QE3再谈通胀●白文春

财经 评论 谈经说法  2012-10-18 12:11
美国联邦储备局于9月13日宣布推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E3),在无顶限的情况下,购买总额400亿美元的房贷抵押证券,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直到美国就业情况大幅度改善为止。

美联储是在其主席伯南克是于8月31日杰森霍德央行会议上致辞,表达他对美国就业市场复苏走势缓慢的忧虑后,祭出QE3措施。

伯南克相信,美国的就业复苏缓慢,问题根本并非在于就业市场结构问题,而是纯粹受到经济景气的影响,只要该局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就可协助提振就业率。

和之前两次量化宽松行动不同的是,QE3的规模无限,而且专注在购买房贷抵押证券,直到美联储对美国就业情况感到满意为止。

之前,美联储分别于2008年11月及2010年11月,祭出总额各为1。

25兆美元及6000亿美元的第一及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

提升商业信心
伯南克说,他希望通过推行多次的量化宽松措施,美国就业市场持续获得改善,并矢言若就业前景没有大幅度好转,将购买更多资产及采取其他适当的政策工具来调度。

美联储坚信,QE3措施料将足以提振美国消费者和商业的信心,显示该央行决心阻止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

伯南克也特别点出,购买房债将协助正在复苏中的美国房产市场持续复元,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推手。

另一方面,美联储也持续采取其他措施,包括“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及把满期房贷重新投资到机构房贷抵押证券。

此外,美联储也进一步延长低利率政策的实行期限,即让联邦基金利率保持近零利率水平的政策,至少再延迟到2015年中旬。

较早时,该局已于今年1月宣布,将此政策延长到2014年杪。

联储局应保留银弹
很偶然的,QE3推出后,美国失业率9月出于意料跌至7.8%。

之前,失业率从7月的8.3%下跌至8.1%。

9月份7.8%失业率是超过3年来最低水平,而且是2009年1月以来首次低过8%水平大关,显示就业市场正在稳健复苏中,情况好于市场先前预期。

尽管美国共和党搬出阴谋论,指责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共和党总统竞争对手罗姆尼的首轮辩论中处于劣势,临时祭出经过美化的数据,以试图挽回美国民众支持率。

但是,美国失业率改善却是不争的事实,并获得其他正面的经济数据支持,包括消费者信心扬升,汽车销售也写下4年最高水平。

这些利好因素也激励美国股市上涨,房产领域也渐入佳境。

效应减退
我倒认为,美联储应等待更多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后,才推出市场期待已久的QE3,这是因为之前两轮量化宽松对美国经济的正面效应正在逐步减退,美联储应保留一些银弹,留待更加必要时才出手。

尽管QE1确实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效应,并导致原产品价格高涨,QE2至今还看到一些余温,但QE3对正在复苏中的美国经济的正面效益,已经不比QE1和QE2来的强。

无论如何,QE3仍显示美联储力振美国经济复苏的决心,并采取史无前例的果敢措施。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毕业的伯南克,可说是美联储成立百年来行事作风最激进的一任主席。

他之前就努力与2007-2009年金融海啸搏斗,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新一轮的大萧条。

美国经济目前正逐步复苏,显示伯南克上任来所采取的各项努力与措施已经奏效。

然而,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升温,届时市场反而将把焦点专注在通货膨胀问题,因为美联储为提振美国经济和就业率所印制的大量钞票,将会产生其负作用。

美联储有信心可很好的控制通胀,情况不会失控。

且让大家拭目以待,先等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才来谈论之后可能出现的通涨问题。[Nanyang]

白文春 资深经济学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2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各地都下调利率,马匹也升资了。。
黄金现在调整相形会再冲一轮吧。。
ECM有动做。。
不过大麻大选也要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2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貨幣政策鬆緊角力‧良藥或毒藥?全球中行量寬把脈

大馬 投資致富  2012-11-04 19:00
全球已是無疆界世界,從位於華盛頓的美聯儲局總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國家銀行,到東京的日本銀行,自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美歐日各發達國貨幣政策的鬆緊,就如全球7大洋潮水一般,驅策著資金的流向與經濟的走勢……

金融海嘯以來,美歐儘量維持利率水平於接近零的區間,藉以提振經濟和製造就業機會。有人形容寬鬆政策是“飲鴆止渴",有人認為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先救經濟以免陷入大蕭條才是“正著"!

然而,一方的良藥可能會成為另一方的毒藥;各國中行的一舉一動,除影響著本國經濟與貨幣的局勢,也左右了其他國家的命脈,因而,他們一方面是合作夥伴,另一方面也扮演競爭對手的角色。

從免於大蕭條、到如何從“財政懸崖"解救出來,美國已在低息環境中浮沉多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自2008年10月起,把利率維持在零至0.25%,此利率將維持至2014年下半年。亞洲(除日本)新興國家,一般仍把利率維持在適度的2.75至6%水平。

我國經濟學家認為,聯儲局主席擁抱的量化寬鬆政策(QE)志在印鈔票援救美國經濟,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也導致全球金融體系失序,全球尤其是儲備豐沛、普遍投資美債、歐債的亞洲國家,最終也可能為美國走高的債務“買單"。

大馬評估機構(RAM)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博士認為,美國已一連三次祭出量化寬鬆政策,最新一輪的QE3著力購買抵押貸款,藉由搞活房市刺激就業增長,在苦苦提振就業率期間,美元貶值會是美國提高出口競爭力的手段之一,同時也間接的藉此貶值減低債務。

伯南克任期2014年屆滿,在聯儲局主席交接時刻,他說,大家都期許看到新任主席如何為累累債務脫身,以及如何擺脫系列的救市計劃,尤其人們是否會有信心危機而導致美元走跌,相信是今後各中行主要挑戰。

聯儲局主席換人
或衝擊市場
聯昌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李興裕說,若聯儲局主席換人,可能會對市場造成衝擊,因為市場對新人選是否延續前人的系列量化寬鬆政策尚不明。

他指出,系列的量化寬鬆政策,確實對新興國家帶來很大傷害,金融失序也亂了。不過若從正面的角度看,很多新興國家中行,已從這樣的亂局中謹慎應對。

為了應付上述局面,泰國、巴西、印尼各採取一些措施,以管控資金的流動;我國於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曾實施過一段時期的資金管制措施,不過他相信大馬不會再重新實施這樣的政策,因為這會影響市場的開放與自由度。

李興裕說,我國仍有很多工具管控與追隨資金,其中讓人民把錢存在國外銀行,也不失是協助解除資金過於充裕的一個良方。

他說,這項對市場衝擊可能會維持一時,不過政策是否延續,其風險並不像一般想像高,因為聯儲局決策,都由7至12名理事作出。

連續執行了三次量化寬鬆,目前尚宣佈無限期執行此政策的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要由12位投票成員所組成,其中7位為聯儲局(Fed)董事,包括大名鼎鼎的Fed主席及副主席。這7位理事會董事,加上紐約區聯邦準備銀行主席,共8位為FOMC固定投票成員。其餘4位投票成員則由11位地區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輪流擔任。

李興裕說,2008年執行的第一次量化寬鬆政策(QE1),總共挹注1.3兆美元,為有史以來最大挹注,當時也因有全球其他國家一起在各自的國家注資提振經濟,因此起立竿見影作用。

不過到了QE2,再次向市場注資6千億美元購債券時,效果已沒有那麼宏大,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也達致避免通縮(deflation)之目的,最低程度,美國市場還是出現通膨現象。

“今年剛剛決定繼續執行的第三次量化寬鬆(QE3)政策,是透過回購抵押資產提振房市,最終拉抬就業;目前房市數據參差,有些微改善,評斷其功過言之過早。"

美國還將繼續貫徹這項措施,繼續印鈔票扶託資產價格和股市,讓人們信心回溫,增加消費與投資力度。

他說,美國鷹派經濟學家約翰泰萊對此政策大加撻伐,儘管很多經濟學家也認為此措施治標不治本,只是救火於一時,不過若沒有這類緊急措施,市場垮下後情況將更加棘手。

李興裕表示,除了量化寬鬆,在面對這樣緊迫的情況,人們不知還有甚麼更好的選項,進而避免對經濟的傷害減至最低。

歐中行買債穩市
歐洲中行總裁德拉吉卻強調不會引致通膨,亦無違反相關規定。

歐中行上月推出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無限買債,是在二級市場從投資者手上買債,而非歐元區國家政府,符合禁止貨幣融資的規定。買債對象亦以短債為主,為市場紀律留下空間。

德拉吉說:“經OMT投入市場的資金其後會被回收,不會導致通膨,OMT公佈後亦無衝擊通膨現象。他重申,計劃不會動搖歐中行獨立性,亦不會為納稅人帶來過高風險。"

另一方面,早前的歐洲的量化寬鬆政策,是暫時撐起全球股市、美股與亞股的“良藥"、“麻醉劑"?只有時間,能夠驗證其虛實。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其利率由2008年7月間的4.25%,下調至目前的0.75%。

經濟步入衰退
恐重創全球經濟
歐債危機去年8月、9月間蔓延惡化之後,全球皆以戰戰兢兢的態度踏入2012年,今年3至4月間正當歐債苟延殘喘之際,人們也預示到全球金融市場將出現震盪,歐洲經濟步入衰退,亦恐重創全球經濟。

正當人們等待“利空"消息出現,然而全球股市卻意外急升,儘管標普、惠譽機構相繼調降歐洲國家的債信評級,全球各國也相繼宣佈今年經濟預測下調的壞消息,但是股市照樣亮麗。

市場人士把這個亮麗格局,歸功於歐洲中行去年12月推出了長達三年期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歐中行總裁德拉吉祭出4千892億歐元資金,讓銀根注滿整個銀行體系,使銀行有廉價的資金可以買債,成功壓低了歐豬諸國債息。

德國反對印鈔票救經濟
德國中行歷屆總裁,向來是與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著幹",主要是擔心這些非傳統的量化寬鬆行動,會導致歐元區通膨失控,且引發歐元國家的道德危機。

現任總裁魏德曼表示,此一計劃等於是印鈔票來救濟某一國家,這就像給病入膏肓者的一劑毒品,只是短暫止痛,並不能根治,反讓他們上癮而拒絕削減開銷與啟動經濟改革,後果堪虞。

德國中行多任總裁,還因反對歐洲國行與美國“首尾呼應"貫徹接近零利率的寬鬆政策,掛冠求去亦在所不惜。
9月初,還傳出德國中行總裁魏德曼即將下台的消息,德國國行並未如過去一樣嚴詞否認,而是沉默應對。

9月5日,歐洲中行實施無限量購債行動,在二手市場集中購買3年以下短期債,並會予以沖銷,當局每月會公佈購債數據,藉此在目前零息情況下,重拾對歐元區市場息率的引導能力。

儘管德國中行向來反對類似計劃,不過德國總理默克爾其後未批評歐國行的買債計劃。德拉吉早最近也與德國國會議員積極溝通,受歐債衝擊的歐盟國,撙節措施持續進行。

德國中行前任總裁韋伯於去年2月,因反對當時歐中行總裁特里榭的購買公債計劃,毅然宣佈辭職。韋伯當時是接替特里榭擔任歐中行總裁熱門人選,後者辭職也使得來自意大利的德拉吉成為現任的歐中行總裁。

英國低利率擺脫衰退
英國中行的英格蘭銀行,基本上是隨歐中行音樂起舞的中央銀行,它仍然維持基本利率在歷史低點的0.50%,而且是連續3年多,將借貸成本削減至歷史低點。

英格蘭銀行上一次調整利率是在2009年3月5日,為下調0.5%至0.50%。其量化寬鬆政策,最初於2009年3月5日啟動,2012年7月5日再加額度500億英鎊,使得總額增至3千750億英鎊。這項購買英國金融機構資產的規模,旨在促進金融機構間的借貸往來。

其總裁默文金恩(Mervyn Allister King)的任期將於明年6月30日5年屆滿,英國政府還首次在廣告上徵召人才,“尋求一位廉正堅定、任何與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掛勾的人士,其適任性或打折扣。

原本副總裁的塔克,在該行工作超過30年,7月雖曾因議員質詢他對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醜聞的掌握不足,適任性被打折扣,但仍是呼聲最高的人選。其餘人選包括英國金融服務局主席特納、公務員服務部門前主席歐唐諾也暗示有意接任。

即將卸任的金恩剛宣佈英國就快脫離衰退,新總裁的履任關乎英國未來經濟興衰,英國財政部、英格蘭銀行將面試應徵者,然後向財政部呈報。成功面試者過後將解答國會財政委員會系列問題。

日本擴大購基金規模抗通縮
在歐中行和美聯儲局相繼於9月推出寬松貨幣政策之後,日本中行(Bank of Japan)在9月擴大了資產購買規模,10月再追加11兆日圓擴大基金購買規模,以在經濟和物價走勢不確定之際加大抗通縮力度。

這是日本中行連續第二個月推出新舉措,也是自2003年5月以來該行首次連續第二個月推出寬鬆措施。從之前的80兆日圓提高至91兆日圓。

日本中行在與利率政策聲明一同發佈的公告中說,為防止日本經濟偏離重返可持續增長和物價穩定的軌道,該行認為進一步採取積極的貨幣政策放鬆舉措是適當的。日本中行同時將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維持在0.0至0.1%的區間不變。

該行長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週三(10月10日)表示,日本中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仍對日圓升值可能給經濟以及物價前景帶來的影響,持謹慎態度。

中國見招拆招
調升人民幣
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國,貿易有龐大順差的中國,長久以來常面臨美國的施壓,而人民幣同時也面臨不曾間斷的壓力。

美元是全球的關鍵貨幣,其走勢牽動著任何一國的神經,持有最多美元債券的中國,尤其對美元波動極為敏感,因此,見招拆招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成為中國最為至關緊要的步驟。人民幣若升值太高,勢必打擊其出口競爭力、構成中國就業壓力及進一步衝擊實體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的總舵手周小川,最近在回答採取何種貨幣政策應對當前貨幣寬鬆政策格局時,只輕描淡寫的回答哪種工具都有可能,即是謹慎審時度勢,然後適時使用適當調控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應對危機時可設法尋找一些靈活性,找一些活動空間,而不是過於自我約束。其所提到的各種方法,也包括在低利率基礎下透過管理利差,激勵銀行清理不良資產同時,也將資金貸出,這比大量提供流動性有效。

除此,也可能採取“大水漫灌"方式,澆水到流動性緊缺的銀行,而避免引發通膨或過量資本流入弊端。

中國近年已在區域穩健積極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進程。另外,加強金融衍生產品的開發,加快培育流動性強、效率高的金融市場亦是其重點。

國行謹慎穩健
化險為夷
再看大馬,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潔蒂,總是緊扣市場脈絡,正如國家銀行鼠鹿標幟所彰顯的“謹慎、靈活"特性,上任多年以來,往往能在群鱷埋伏的區域乃至全球市場凶險中,騰挪自如、化險為夷。

國行多次維持3%利率不變,預期國內通膨今年與明年趨向中和,密切關注歐美經濟疲弱情況,並預期暫由內需撐起的經濟成長,不會引發通膨壓力,除非是原油供應或食品供應受干擾。

潔蒂在任十餘年來,由於在穩定金融與銀行體系、國際金融舞台發揮更大影響力,期間更當選國際最有影響力國行總裁,聯昌研究經濟學家李興裕說,其評級甚至為伯南克更勝一籌。

談到大馬國行總裁時,姚金龍博士說,丹斯里潔蒂在國行的總裁任期還有大約3至4年,應該有能力從內部選賢與能接替其職。

新人選應從國行選出
潔蒂從2011年5月1日起,獲再延長國家銀行總裁任期5年。

他說,國行的第二梯次人才濟濟,要從中挑戰人才接替潔蒂職位,應該不會有太大擔憂。

他比較傾向於讓新人選從國行選出,因為這會較有學術和國行的文化底蘊,具有更強的公信力,而不是那麼以市場為導向,能把國家利益放在任何利益之上。

“相比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選,有時難免有一些利益衝突,因此比較認同從國行裡面推選總裁,而不是曾在企業服務過的人選。在國行服務過的人選,也在處理貨幣上有豐富經驗,這會是穩定的力量。"

他說,潔蒂自2000年5月擔任總裁職以來,表現令人刮目相看,除了穩定金融與銀行體系,也在國際金融舞台發揮更大影響力,期間更當選國際最有影響力國行總裁,而且在推動伊斯蘭金融上成就卓越,大馬目前躋身國際知名全球伊斯蘭債券出名的發債國。

“另外,潔蒂也強化大馬銀行系統,使銀行體系更健全和擁有豐沛資金,基於資金容易獲取,大馬被世界銀行選為全球最易獲取融資的國家之一。"

國行出身的聯昌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李興裕說,在潔蒂之前,國行總裁是來自外頭的銀行家,今後接替潔蒂人選問題是來自國行內部或銀行界,主要還得看財政部意願。

就國行內部是否有接班人,他相信國行已在培訓接班人,其副總裁如拿督莫哈末依布拉欣、拿督諾珊西雅、助理總裁蘇迪博士等皆有望接班。(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12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ritain no QE 了

前景虽恶化 欧利率不变英QE3 喊停

财经 天下  2012-11-10 09:06
(法兰克福/伦敦9日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警告欧洲前景恶化,但仍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也未扩大货币刺激。英国央行则维持利率不变,并暂停第3波量化宽松(QE3)。

上任一年的德拉吉在货币决策会后记者会中指出,欧元区的经济活动可能还是疲弱无力,近期的调查显示年底前可能不会好转,明年的增长依然很虚弱,不过通货膨胀的压力大致温和。

欧洲央行稍早一如预期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75%,而收购债券的计划也随时准备启动。

德拉吉指出,欧洲央行已经准备好启动直接货币交易(OMT),只要成员国符合必要的条件。

至于西班牙会否请求纾困,他说一切就看西班牙和西班牙政府要不要采取行动。

国际货币基金(IMF)敦促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的欧元区国家,寻求欧洲央行启动购债计划的纾困机制,升高对一向抗拒此举的西班牙压力。

赞希腊紧缩措施
IMF昨天公布为20集团(G20)财长准备的报告摘要中,IMF指出,面临压力的国家如有必要,应该转向区域纾困机制求援,同时持续确保公共融资。

德拉吉也对希腊政府在议会推动新一轮紧缩措施表示称赞,但同时表示欧洲央行不能仅靠自身去救助希腊或其他欧元区受困国家。

英国央行同日宣布,收购资产的目标维持在3750亿英镑(1.84兆令吉),代表结束第3轮量化宽松,暂不进一步收购债券;基准利率也维持在0.5%。

量化宽松此刻喊卡,或许代表英国央行振兴经济的重心将转向刺激放款,如8月推出的贷款融资计划(FLS)。

英国央行副行长塔克和宾恩最近质疑,量化宽松的成效远不及2009年推出的第一轮QE。

英国通胀已经超越央行目标2%,更让质疑货币刺激的声音有增无减。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90656?tid=462 本帖最后由 icy97 于 11-11-2012 04:2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11-2012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E3不给力啊。。
股价没创新高
还是热钱没来到东南亚?

点评

热钱逐步流入大马 http://cforum3.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42359&fromuid=1684830  发表于 27-11-2012 12:06 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1-2012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bb05 发表于 26-11-2012 11:55 PM
QE3不给力啊。。
股价没创新高
还是热钱没来到东南亚?

不但没流入,反而侧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11-2012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热钱逐步流入大马??
但是最近一直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12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E4登场中国首当其冲 全球货币战一触即发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晚上六时一分
(纽约14日电)美联储周三即宣布,扩大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总体规模至每月850亿美元。QE4再次恶化了全球货币泛滥之势,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从此次美联储火速推出QE4可见,美国已经点燃了货币战争的战火。

周三美联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2012年最后一次利率决策例会,其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0%至0.25%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的情况下将保持不变,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加上QE3,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扩大为850亿美元。

QE3后短短3个月,美联储就急匆匆推出QE4,一方面显示美联储致力于美国经济复苏、就业率回升之急切心情,但另一方面也暴露美国不顾美元特殊地位、不顾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各国冲击的心态。

随着美联储开始按照新计划购买国债,其将向银行系统注入储备资金,其实际效果将是又一轮增发货币。美国放水美元,受冲击的是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储备大国,对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出口大国中国带来的冲击最大、最激烈。

中国出口在11月份大幅度下滑,给刚刚有所企稳的中国经济迎头一棒。美联储QE4的推出将会使得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将对我国出口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

美元是国际货币,担当着各国储备和国际支付功能。美国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本质是一轮又一轮的增发放水美元货币。美国放水美元,必将使得欧洲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紧随之后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不排除各国竞赛式的相互贬值本国货币,可能使得一场货币战争就此爆发。

英国央行行长金恩日前即警告称,许多国家正在试图通过干预汇市的手段来压低本国货币,明年全球货币战争可能进一步激化。到了明年,投资者将会看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想方设法让本币汇率下跌。

这种警告绝不是危言耸听。明年发生货币战争的几率非常之大。所谓货币战争就是世界各国竞相贬值本国货币的战争,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降低货币汇率的方法来消除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二是通过贬值货币促进本国出口,进而拉动本国经济增长。从此次美联储火速推出QE4可见,美国已经点燃了货币战争的战火。

一旦爆发货币战争,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受到的挑战也最大,将使得中国3兆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遭受较大贬值损失,同时手中持有的美元外汇资产也将随之贬值。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12/14/110.html
本帖最后由 icy97 于 20-4-2013 12:1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2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illiamnkk81 发表于 17-12-2012 05:57 PM
QE4登场中国首当其冲 全球货币战一触即发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晚上六时一分


快叫美国还钱 !!!!
慢慢卖掉储备。。
加强rmb !
RM 也该快升吧 ! $ 步够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12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完没了。。。这种政策根本就只是治标不治本,这样下去迟早搞到全球经济大萧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12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E易發難收

評論  2012-12-18 11:29
美國為了拯救疲軟的經濟,再次祭出擴大量化寬鬆(QE)規模,不過市場反應並沒有如預期歡騰,慶祝行情不但沒有一天,亞洲還為不斷湧入的熱錢而煩,看來QE從QE1令人驚喜、QE2讓市場歡欣鼓舞,可惜到QE3已經效果不彰,短短兩個月再推出的QE3.5,效果已經成疑,聯儲局也已經黔驢技窮。

不過,現在市場除了對QE麻木,還必須擔心,美國、歐洲、英國和日本之前拚命推QE刺激經濟成長,接下來要如何退場,才能避免對全球金融市場再拋震撼彈。

量化寬鬆(QE)是一種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簡化地形容為增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等,使銀行在中行開設的結算戶頭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在失業率高企和面對通縮的經濟,有一定的刺激成效。

美國在2009年3月第一次推出QE1,全球主要中行,包括歐洲和英國跟隨其腳步,亞洲經濟步入正軌;不過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因此時隔一年多,在2010年11月聯儲局再推出QE2,並看到製造業、就業和屋市有起色,但是歐債風暴令美國今年9月再推QE3,可是市場反應冷淡,並且已經期待QE4!聯儲局12月12日如所願擴大寬鬆規模,每月持續以4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待扭轉操作在今(2012)年底到期後,將再以每月45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國庫券,美國股市以下跌回應,顯示投資者對QE已經麻木,反之,QE造就大批的熱錢湧入香港、中國、韓國、和亞洲新興市場,亞幣飆高,出口受衝擊,經濟受影響,讓當地中行為“打"熱錢而疲於奔命。

QE有助促進國內消費,美國、歐洲(包括英國)和日本等先進經濟,都靠消費力道支撐經濟成長,所以,美國在雷曼後的兩次QE有其必要性,不過,接下來的加碼,似乎是因為騎虎難下,而不得不推行。

寬鬆政策也不是萬靈丹,日本從90年代開始步入通縮,極度的量寬政策並沒有讓經濟有起色,反之步入數十年的蕭條,迄今未有起色,主要是市場信心不足,釋放的資金並沒有用在消費和投資活動,內需提不起來;部份經濟學家擔心美國會步入日本後塵。

而且,寬鬆低利環境並不能持續太久,美國因為美元是國際儲備金,可以大量印鈔票,所以可以維持比較長期的低利寬鬆,但是,歐美日過度的寬鬆一發不可收拾,若控制不當,也會引發全球動盪,包括通膨高企、熱錢亂竄和匯率失序;市場過多浮濫的資金,也可能帶來嚴重的泡沫化情況。

聯儲局這次加碼寬鬆,也有說是吸取教訓,認為1930年代的美國和1990年代的日本都因貨幣刺激太少,才扛下巨大的經濟成本,所以下了大賭注,讓利率前景和失業與通膨掛鉤,冒通膨可能短暫大起的風險,拯救失業率。

伯南克曾發表“日本貨幣政策:自我癱瘓的案例?",顯示他研究過日本寬鬆失敗的原因,因此這次為了不重蹈覆轍,才冒險出新招。

不過,由於市場對QE的麻木,QE3.5後,市場可能再期待QE4、QE5——但寬鬆貨幣政策不會是一場永無止休的遊戲,市場在習慣於低息環境後,已經有經濟學家擔心歐美日如何抽身,而且,抽身的方式也非常重要,不然低息寬鬆的音樂突然停止,全球的資金大逆流,也是全球金融市場難以抵擋的海嘯災難。(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陳艷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13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貨幣寬鬆‧游資亂竄‧大馬吸金力探一探

大馬  2013-01-04 12:18
印鈔機不斷印鈔,紙幣熱錢四處流竄,世界各大工業國家歐美日大手筆灌水,令熱錢暗渡陳倉湧入亞洲,2013年,亞洲又是游資的天下!

然而,游資如洪水、滾滾流入,在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流連,對投資大馬卻似乎興趣缺缺,流到了門前,又倉促轉向他方。

“哪裡有錢賺,就往哪裡去!",在各國中行對熱錢設下防衛線的同時,不少國家也在積極“獵殺"游資,新的一年,無情的熱錢又將往哪裡鑽?大馬的吸資能力又如何?就讓《星洲財經》來告訴你。

2012年,各國中行紛紛灌水為垂頭喪氣的經濟力挽狂瀾,令全球原本灰頭灰臉的股市、債市、投資等,都突然生龍活虎,亞洲更是游資的天堂。

根據野村國際報告,儘管2013年,一些國家可能上調利率以壓制通貨膨脹的怪獸肆虐,但相信今年新興市場的游資依然蓬勃,游資甚至還會接踵而來。

野村指出,QE3(第三量化寬鬆政策)和美國低利息國庫券的資金大量流出,將導致未來數月流向亞洲的資金蜂擁而至。

“除因美國無止境的量化寬鬆政策,大部份新興市場保持中和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將助長游資的擴展。"然而,這些游資又將何去何從?

熱錢棄債抱股?
2011年,全球經濟再度告急,令債市在過去兩年成為了全球資金的避風港,市場開始釋出“棄債抱股"的咒語,然而,若全球資金大逆轉,大馬的債市是否又將掀起千層浪,股市是否能激起更多浪花?

野村全球股票策略部主管的葛文高表示,截至2012年10月,全球流入債市的資金破3千億美元,在全球經濟略有眉目、投資者風險胃納可能調整之下,未來數月恐出現逆轉現象。

針對該說法,英特太平洋證券研究主管馮廷秀坦言,若以全球資金的動向來看,全球債券的回酬低,確實料導致熱錢湧向股市,不過,大馬的情況較為不同,預計債市和股市仍將獲得同等的青睞。

他解釋,這是因為大馬的利率水平適中,債券回酬仍具吸引力,債市始終是外資多元化投資組合的選項。

野村報告也顯示,外資過去3年對大馬市場的興趣提高,以致截至9月,外資在大馬政府債券的比重,自一年前的34.6%躍升至42.1%。

“除非大馬債市出現嚴重的風險胃口逆轉,否則,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下,相信大馬債市仍能夠在外資心目中佔一席之地。"

但是,另一名分析員直言,若股市持續走高,債市難免面臨風險,因投資者極可能為了更好的回報,棄債投市。

資金選高貝他棄抗跌股
全球經濟震盪令東盟區域早前成為全球資金的寵兒,東盟股市“水漲船高",惟花無百日紅,“漲多必跌,跌深必漲",這也是為何“北亞股市當道"的說法不脛而走。

根據野村,美聯儲之前祭出QE1和QE2,之後的6個月就有多達400億美元的外資流向亞洲(不包括日本)的股市,而目前的QE3,流入亞洲市場的游資僅約140億美元,因而預見額外250億美元將在明年流向亞洲市場。

洶湧游資有望推動MSCI亞太(不包括日本)的區域指數走高20%到530點,然而,作為亞太的一分子,大馬的股市又是否能夠從中受惠?

葛文高的答案是,馬股仍具吸引力,但恐怕難有大作為,主要是美國需求復甦和風險承擔度提高,或意味資金將以之前遭忽略的“高貝他"股市作為停泊港。

他相信,亞太區在新的一年仍將在全球股市中“超越大市",但投資者可能減少涉足“抗跌"區域-東盟,轉向能夠自中國、美國和區域成長需求受惠的股市,如韓國、台灣、中國和香港,因北亞股市的估值較東盟低。

“其實,資金現已蠢蠢欲動,開始提高對韓國、香港的涉足率,而中國股市近期也有走高的跡象,反觀,東盟股市一直在調整,裹足不前。"

作為東盟的一分子,馬股在全國大選的添壓下,新一年的外資流入恐更令人忐忑,不過,馮廷秀相信,馬股仍將錄得淨流入。

外資仍將留守馬股
“確實,相對區域,馬股的吸引力已漸失,惟外資在11月流出馬股後,12月又重返馬股,相信部份外資仍將留守馬股。"

另一名分析員也提到,美國財政懸崖、歐洲債務危機等的風險尚未圓滿落幕,在未來景氣變化仍不確定下,2013年的東南亞市場還是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根據華僑銀行調查,不包括日本的亞洲市場依舊是最受基金經理歡迎的股票市場,接近54%的基金經理視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為投資首選;新興市場則居次,佔超過46%。

安本資產管理認為,在人口可觀和中產階級增加下,明年的新興股市仍將獲得支持,同時相信,政府和家庭的財務能力強勁,加上亞洲公司的融資穩健,將令明年的亞洲股市(不包括日本)受惠。

債市成升息令“傀儡"?
儘管今年債市的資金很可能大幅流向股市,惟分析員認為,除非國家銀行貿然上調利率,否則大馬的債市仍將趨穩。

“由於外圍經濟仍將面臨一定阻力,我相信許多外資仍將在大馬債市暫避風頭。"

不過,全國大選仍可能左右大馬債市的士氣,因大選或對政府政策的執行帶來短期的不明朗問題,而大馬的國債水平高,面臨主權債務評級遭下調風險,也是大馬債市的隱憂。

馮廷秀則提到,大馬的債市穩健,一直受外資看好,即使和區域比較,大馬的債市仍具一定的吸引力。

“即使印尼的債券回酬可能較大馬優,但在外資眼裡,風險也可能比大馬高。"

大馬10年期政府債券回酬目前達3.5%,高於許多區域同儕,這也是為何,目前外資持有政府債券的比例,已自2008年的13.5%飆升近兩倍到40%。

黃氏星展投資管理固定收入部主管趙潔瑩表示,大馬去年的債券回酬介於5.5到6%,今年估計介於4.5至5%。

“即使是5%的回酬,相信也足以吸引資金流入大馬債市。"

另外,大馬評估機構(RAM)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表示,隨債券發行量在2012年創新高,大馬2013年的總債券發行量料和今年不相上下,介於800億至1千億令吉,其中,150億至200億令吉料來自海外發行者。

他表示,在區域中,大馬的債市佔盡優勢,包括大馬債市的基建齊全、規模龐大且具流動力,同時已有許多外資發行者的根基。

“大馬的利率和通膨低,也令債市持續獲得日本和歐美強勁需求的支撐。"

大馬不受外資青睞?
大馬的FDI(海外直接投資)最近拉警報,在東南亞國家中敬陪末座,僅較歐豬各國及日本等國佳,儘管經濟學家預見,大馬今年海外直接投資仍將保持300億和400億令吉之間,但和相比,大馬似乎早已被套上“不受外資青睞的區域之一"。

大馬的FDI全球排名30名外
根據UNCTAD(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2012上半年全球投資趨勢報告,東南亞整體FDI,自前期54.7億美元下滑5.4%到51.8億美元,大馬的FDI似乎首當其衝,在全球排名在30名之外,FDI由前期6.9億美元,挫36.6%到4.4億美元。

全球各國上半年共吸引外資667.6億美元,中國以59.1億美元居冠,香港以40.8億美元居第三,顯示亞洲的吸引力仍不減。

此外,泰國FDI也自前期的3.4億美元,上揚高達62.1%到5.6億美元。至於印尼和新加坡,FDI雖也因全球經濟放緩受衝擊,但跌幅卻未如大馬慘重,印尼上半年外資由前期10.3億美元滑落20.6%到8.2億美元;新加坡外資也自前期27.9億美元,微挫1.9%到27.4億美元。

這3個東盟國家,遠遠將大馬拋在後頭,彷彿反映了,即使熱錢流竄,外資可能過門不入大馬。

穩健基本面有望抵消當前利空
本地經濟學家普遍正面看待大馬今年的FDI表現。聯昌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李興裕預見,大馬穩健的經濟基本面有望抵消當前的利空,估計2012至2014年的海外直接投資動力不變,介於300億和400億。

上述預測符合UNCTAD的全球FDI成長預測,估計由去年的1.6兆美元,增至2013至2014年的1.8兆到1.9兆美元。

李興裕認為,經濟轉型計劃和東盟的區域整合皆有望推動大馬的FDI,大馬的FDI其實也已自2009年的低谷51億令吉反彈,2010至2012年首9個月的FDI達891億令吉或每年297億令吉。

姚金龍則坦言,大馬的FDI以資源和出口為導向,在經濟震盪之際,難免較其他區域脆弱,反觀,印尼和泰國的FDI,因內需強勁以市場為導向,吸資力難免較大馬優越。

“儘管如此,大馬的FDI表現仍正面,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對比,也是區域最高者。"

隨世界銀行最近上調大馬明年經濟成長至5%,姚金龍預計,大馬的FDI將隨外圍經濟復甦而改善。

IPO“勝"地光環難續
“儘管大馬在2012年崛起成為區域IPO勝地,惟別以為大馬就能夠崛起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因為愈多大馬公司尋求在馬進行IPO,即意味大馬對IPO的饑渴……"

一名國際分析員對大馬IPO今年的盛景發表了這樣的談話,直言大馬的資金市場仍在發展中,任何海外公司擬在區域上市,新加坡和香港始終是它們的首選。

無論這段話是否一語驚醒“夢中人",但卻道出了大馬2013年IPO的“落寞",IPO勝地的光環料難持續。

馬股208億籌資額居全球第四
2012年是馬股IPO(首次公開售股)最風光的一年,在全球其中三大的IPO支撐下,馬股以高達208億令吉的籌資額躍升為全球第四大IPO市場,不僅超越新加坡,更擊敗了香港。

然而,孤掌難鳴,馬股靠著政府相關公司撐起來的IPO勝地,似乎未能說服外資前來大馬的IPO市場“湊熱鬧",而政府相關企業的“獨樂",最終還可能導致馬股的上市公司過剩,游資支持不住。

馬股明年較受矚目的IPO,有土著大亨丹斯里賽莫達的馬拉科夫(Malakoff),和亞洲航空(AIRASIA,5099,主板貿服組)創辦人丹斯里東尼費南達斯旗下的Tune保險、亞航X。

另外,除全球最大避孕套製造商佳力士工業(Karex Industries),市場也傳言,香港富豪李嘉誠持股的大馬西港控股(Westport Holdings)或考慮在馬上市。

不過,綜觀上述公司,也幾乎是大馬的企業,這是大馬IPO市場長期以來的“異象",也是眾分析員普遍唱淡2013年IPO吸資力的原因之一。

全國大選攪局馬股周轉率下滑
一名投資銀行家表示,全國大選已導致市場“分心",相對泰國和印尼,馬股的周轉率已有下滑跡象,在外圍經濟不穩之下,大選無疑對大馬的IPO市場雪上加霜,這也是為何,除政府相關企業,私人企業基本上對大馬的IPO意興闌珊。

馮廷秀也提到,大馬小型股表現令人失落,加上流通率受限,也是外資對大馬IPO打退堂鼓的原因,這已反映在紅籌股的宿命中。

“更重要的是,大馬的上市公司太多,可能導致游資萎縮,進一步打擊小型股的士氣。"

須吸引大型海外公司本地上市
海外分析員也直言,大馬去年的IPO美景,只能歸功於本地基金組織的財力強勁,而要崛起成為區域關鍵的IPO市場,大馬必須像新加坡和香港,能夠吸引大型的海外公司,但這並沒有在大馬的IPO市場中出現。

“要崛起成為IPO勝地,資金流也必須自由流動,同時加強和其他金融中心聯繫。"(星洲日報/財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13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擔心副作用過猛‧聯儲暗示QE3今年退場

國際  2013-01-04 17:56
(美國‧華盛頓4日訊)聯儲局決策者們表示,他們可能會在2013年某個時候結束每月購買850億美元債券的措施,但是在年中還是年底收場,他們卻意見不一。

昨日在華盛頓公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月11至12日會議紀要顯示,“一些委員認為很可能需要繼續購買資產直到2013年底左右",而其他一些委員則沒有提出明確的時間範圍。

“鑒於在金融穩定性或資產負債規模方面的顧慮,其他幾位委員認為遠在2013年底之前放慢或結束資產購買措施可能是合適之舉。"

在將主要利率降至近零水平4年之後,決策者們目前在擴大他們的第三輪量化寬鬆(QE3)規模,以促進經濟成長並拉低目前為7.7%的失業率。在前幾輪債券購買過程中,聯儲局購買了2.3兆美元的證券。

上述會議紀要顯示,FOMC與會人員在購買應持續多長時間上意見不一。在那些提供時間範圍預估的與會者當中,認為應在2013年中結束和認為應在年底結束的人數基本旗鼓相當。

美中行內部存巨大分歧
這份紀要顯示了該中行內部的巨大分歧,但對於該中行將在未來作何選擇卻幾乎沒有給出明確暗示。在去年9月以來歷次公佈的官方政策聲明中,該中行都表示將繼續推行債券購買計劃,直到就業市場顯著改觀。

上述問題將成為聯儲局面臨的重大決策難題,也是主席伯南克或將迎接的下一個巨大挑戰。

如果聯儲局以目前的速度購買債券直到年底,其2.9兆美元的資產規模將增加1.02兆美元。

結束債券購買計劃或許會給市場帶來衝擊,因為市場已經習慣聯儲局不斷推出刺激政策的做法。

不過聯儲局在週四公佈的紀要中明確表示,官員們仍舊關注計劃所產生益處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相關潛在成本。

紀要稱,儘管幾乎所有官員均認為,於9月開始的資產購買計劃是有效的,而且對增長構成了支持,但他們同時也普遍認為,正在進行的資產購買計劃所帶來的益處存在不確定性,隨著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大,潛在的成本或將有所上升。

FOMC在2012年12月12日修正了2013年的經濟成長、失業率預估值。根據聲明,預期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將達到2.3至3.0%,低於2012年9月預估的2.5至3.0%;失業率預估值則由2012年9月的7.6至7.9%下修至7.4至7.7%。

根據勞工部的資料,2012年11月美國的失業率為7.7%。(星洲日報/財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3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E5 将要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013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狂歡後的落寞

評論  2013-01-08 11:55
有個嫁去英國的新加坡人,曾和我分享,她不明白為何他的老公,不能吃有骨的魚,於是,她花了很長時間去跟他解釋,為何亞洲人會吃有骨的魚。雖然,他的老公最終能否接受有骨的魚不得而知,但我們當時得出了一個結論:洋人不喜歡複雜的東西。

或許,因為不喜歡複雜的東西,也不想把問題複雜化,去看醫生時,不管身體的哪個部位疼痛,西醫永遠會給你一顆止痛藥,告訴你吃了後,就不痛了,如果你擔心藥力不夠強,不用擔心,他還有一顆安眠藥,讓你用睡眠去安撫身體的疼痛。

在近代的經濟史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止痛藥",該止痛藥就叫做QE(量化寬鬆),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就是大力提倡者,止痛藥的方向是,透過永無止境的虛擬財富,以最快速度來推動經濟成長。

然而,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QE,美國的經濟又有甚麼樣的進展?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粗略估計,迄今注入美國金融和經濟系統的資金已達4.6兆美元,但美國過去5年的債務也同時不斷膨脹,逼近7兆美元。

某程度上,美國的房價已從低谷反彈並帶動房市復甦;民眾的負債情況改善也推動消費力;美國股市去年也大唱豐收,不過,最根本的問題――美國就業率,似乎並未因此改善,即使有也只是曇花一現。

就業率是國家關鍵的經濟指標,它的裹足不前或多或少說明了QE的嚴重缺陷――堆積出來的虛擬財富,根本無法確切提振市場的信心。英國早前推出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GDP)大約20%的QE,但就業率未出現實質改善;日本也先後推出9輪QE,但就業增長依舊低迷。

在2013年正要來臨前,伯南克提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QE,繼續藉QE購買資產,直到就業市場明顯改善。

為何伯南克明知道這些虛擬財富,無法扭轉長期的經濟結構問題,最終反而只會引發更多的泡沫,尤其亞洲,卻依然一意孤行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很明顯,這名著名的經濟學家,除了要全世界替美國人買單外,早已無計可施。

或許,美國人真的要學學中醫的智慧,因為中醫講的是調理,效果慢卻針對長期問題來調解,這正道出,為何面對複雜的經濟問題,決策者絕不能單靠QE來扭轉頹勢,而是應該就長期的經濟結構下對策。當然,我不是要推翻西醫數百年所奠定的現代醫學,但是,眼望美國永無止境的QE,我開始覺得,若能夠結合西醫和中醫,治病療效必能更勝一籌。

2013年初,游資可能再度蜂擁而至,通貨膨脹的怪獸早在前方部署,然而,資金狂歡後,留下的永遠是落寞,此景似曾相識,惟很多人可能已經忘記了。更重要的是,這次恐怕比上回更落寞,因為,儘管財政懸崖的議案通過,美國債務水平節節上升卻是經濟結構遭扭曲的計時炸彈。

然而,寫到這時,聯儲局決策者又突然表示,可能在2013年某個時候結束每月購買850億美元債券的措施,但是在年終還是年底收手,卻各持己見。可見,新的一年,該收緊還是寬鬆,實在考驗各國決策者的智慧。(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陳曉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013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红利人口减少。。因池 失业率会下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13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聯儲何時收走“大酒杯”

國際 即時國際財經  2013-02-26 18:40
(美國‧華盛頓26日訊)美國在任時間最長的美聯儲主席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曾將美聯儲的角色定義為“在聚會漸入佳境時收走大酒杯”,意思是說美聯儲需要提前收緊貨幣政策以免催生資產泡沫和通脹風險。

雖然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推行多輪量化寬鬆政策,其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已突破3萬億美元,但由於美國經濟復甦仍然溫和,且面臨自動削減開支計劃等不確定性,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還未打算收走“大酒杯”。不過,隨著多位重量級官員表達對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的擔憂,換上“小酒杯”,即削減資產購買計劃規模,正在美聯儲內部凝聚共識。

美聯儲去年9月宣佈出台不設上限的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直至“美國就業市場前景明顯改善”,誓將油門一踩到底。但最新公佈的今年1月份貨幣政策例會紀要卻顯示,多位官員表達了對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潛在風險的擔憂,認為美聯儲可能需要“在就業市場前景明顯改善前減少或停止資產購買”。這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可能早於預期提前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美股、油價和金價上週大跌,美元指數走強。

事實上,由於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近年來膨脹太快和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美聯儲需要重新制定2011年夏季曾達成的退出策略,這一討論目前還在初步階段,並未形成具體方案,更談不上退出時機的選擇。

相比退出寬鬆貨幣政策(一般以加息為指標),投資者目前更為關心的是美聯儲本輪量化寬鬆政策何時結束。從會議紀要來看,美聯儲有兩種判斷標準:一是美國的經濟形勢,特別是就業市場前景;二是量化寬鬆政策成本與收益的衡量。

如果美聯儲預期美國就業市場前景將明顯改善,美聯儲很可能會先削減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同時評估就業市場改善的趨勢是否持續,然後決定是否結束量化寬鬆;而如果美聯儲認為量化寬鬆政策的成本已經超過收益,美聯儲將迅速終止量化寬鬆。

從美聯儲官員表態和市場調查來看,出現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雖然美聯儲官員普遍認為量化寬鬆政策對刺激經濟增長和放鬆金融狀況的效力逐漸減少,一些官員對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的副作用表示擔憂,但這些擔憂大部份還停留在對未來風險的預期與猜測,並沒有充足的事實根據,量化寬鬆政策的收益仍然超過成本。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洛克哈特本月中旬表示,權衡利弊之後,仍有充足的理由支持當前的寬鬆貨幣政策。洛克哈特屬於中間派,其政策立場往往與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共識保持一致。

此外,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副主席耶倫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達德利等核心決策層官員仍然是量化寬鬆政策的堅定支持者。據彭博社報導,伯南克在本月初與華爾街人士的會議上淡化了對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催生資產泡沫的擔憂。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21日公佈的與美聯儲直接進行債券交易的21家一級交易商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多數交易商認為美聯儲結束量化寬鬆政策的主要原因將是美國就業市場大幅改善。他們預計,美國每月新增非農就業崗位數達到20萬左右並延續至少6個月,或者失業率降至7%將符合這一目標。

雖然美聯儲將繼續執行量化寬鬆政策以改善就業,但越來越多的官員呼吁逐漸削減資產購買規模,以降低政策退出風險和避免金融市場劇烈反應。目前鷹派、中間派和鴿派官員均有代表對換上“小酒杯”表示支持,暗示這一想法成為政策實踐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日前建議將資產購買計劃與失業率掛鉤,例如失業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每月購債規模削減150億美元。他認為,“就業市場前景明顯改善”的目標並不會突然實現,這意味著可以根據就業市場改善的趨勢放慢資產購買節奏。目前美聯儲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450億美元長期國債,總共850億美元。

鷹派代表、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費希爾,鴿派代表、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威廉斯上週均表示支持逐漸削減購債規模。中間派代表、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皮亞納爾托此前也建議在今年年底之前削減購債規模。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喬拉沃爾尼亞預計,美聯儲將於今年6月宣佈削減資產購買規模,並於12月底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不過,根據1月份的會議紀要,結束量化寬鬆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立即轉向,美聯儲將考慮延長債券持有時間作為資產購買計劃的補充。

參加22日美國年度貨幣政策論壇的經濟學家們擔心,不斷攀升的公共債務和美國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美聯儲退出寬鬆貨幣政策遲緩而造成通脹風險。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美聯儲曾因未及時“收走大酒杯”而引發美國網際網路泡沫和房地產市場泡沫。全球央行大寬鬆的今天,決策者或許更需回味威廉‧馬丁的名言。(新華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2013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手笔:伯南克淡化QE风险•Caroline Baum

财经 评论 名家手笔  2013-02-28 12:04
上周,美联储局的量化宽松政策有了些要进行量化调整的意思,至少是1月29-30联储局会议的会议纪要中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纪要表明,联储局决策者开始认为长期资产购买计划的成本要大于利益。

本周,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时,矫正了我们的这种看法。

“我们认为,加大在某些金融市场的冒险程度,其所产生的潜在成本,不会大于其所带来的推动经济复苏、加快就业增长之利,”伯南克在为国会听证会预先准备好的报告中说。

他同时表示,联储局将继续执行每月850亿美元(1798亿令吉)的资产购买计划,“直至发现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前景出现显著改善。”

伯南克出色地概述并淡化了扩大联储局资产负债表规模所带来的风险。目前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为3.1兆美元(9.61兆令吉),几近危机前的四倍。

伴随接近零的低利率维持时间的加长,大规模的资产购买有可能推高通胀水平、促进过度冒险和金融失稳、制造市场扭曲,而且当利率上升时还会造成联储局长期证券资产组合的资本减值。

信用下降

我想在这个风险清单上再加一条,那就是联储局信用的下降,因为联储局似乎越来越愿意在短期内容忍通胀水平上升,以换取失业率下降。

联储局局主席强调称,持续高失业率会使国民个体和整个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却没有说明,如何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得到一个不同的结果。

失业率迄今已经连续50个月维持在7%以上的水平。虽说它已从2009年10月的10%降到了现在的7.9%,但是伴随总体劳动力人口的减少,这样的降幅实在是显得颇为勉强。

从有益的一面看,伯南克表示,尽管在利率水平、时间因素以及全国房产价格2006年见顶后的六年来回落了三分之一的事实到底各自对当前的复苏发挥了多大作用这一问题上,目前还没有定案,但较低的长期利率水平确已助推了房地产市场复苏。

伯南克说,就像低到不能再低的利率推动了股市强劲攀升一样,消费者的心情和支出也会有相同程度的改善和增加。

不幸的是,根据瑞信集团经济学家NealSoss和Henry Mo的研究结果,来自股市的“财富效应”似乎不如房产市场产生的这种效应那么有力,那么实在。
从历史上看,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人们的心目中,房产财富比股市财富更为恒久,更为稳固。

首要任务避免资产泡沫

在房价依然不振的形势下,联储局必须“营造更大规模的房价和股价牛市,方能实现其所期望的经济增长加速,”

Soss和Mo在瑞信2月13日的《美国经济观察》中写道。

俄克拉荷马州共和党参议员Tom Coburn在本周的国会听证会上问伯南克,联储局的量化宽松举措是否存在“收益递减”的情况。

伯南克承认这个问题问得好,接着讲述了2009年市场陷入一片混乱时类似举措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最后总结说,这一举措“就经济增长而言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有道理。不过,对于美联储局即时解除刺激计划的能力(我们拥有必要的“工具”)、发现金融系统潜在风险能力(我们加强监管)及预测未来能力(我们拥有专门模型),我不知道伯南克是不是真的没有太过自信。

地产泡沫破灭七年后的今天,美国经济发展依然远未显现出其应有的潜力。房地产市场似乎终于触底了,且即将开始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作出显而易见的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你或许会认为,避免再次出现说不得的那个东西———就是资产泡沫啦———该是联储局的首要任务。[南洋商报财经]

•Caroline Baum彭博专栏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12:01 PM , Processed in 0.08578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