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天之驕子

十方佛就是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4-2011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如果极乐在三界之内, 为何普贤菩萨还要发愿往生极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4-2011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6-4-2011 06:00 PM 编辑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如果极乐在三界之内,


因为如小乘涅磐一样,同属心中方便幻城

上面讲过,极乐的概念就如水中的月影, 水就是指心,月就是指真理,月影就是心中所感应到的真理
没有水,就是说没有心,就没有月影, 心就是指识(假我),识是属假物

[一心一境。。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如果极乐在三界之内, 为何普贤菩萨还要发愿往生极乐?
hkjj 发表于 16-4-2011 05:07 PM


彌勒淨土在兜率天
是欲界天
你怎麼解釋?
什麼叫三界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1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ḥ ,巴利语:tisso dhātuyo)
版本1
  (1) 欲界(梵kāma -dhātu),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
    (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
        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
     (3) 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
        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

版本2
  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
    (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
    (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
    (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

版本3
  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ḥ ,巴利语:tisso dhātuyo)
版本1
  (1) 欲界(梵kāma -dhātu) ...
清池 发表于 16-4-2011 07:21 PM


這些我都知道
我問的是
三界之外之說
難道三界之外還有界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真法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4-2011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7-4-2011 08:00 AM 编辑

回复 66# 念弥陀


    “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不就是十法界, 十法界与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

十法界就是众生心里有十个阶层,十个阶层不一样,从上面往下面看,有佛界、有菩萨界、有缘觉界、有声闻界,再下面是有天界、修罗界、人界,再底下是有畜生界、饿鬼界、地狱界。

《起信论》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是说从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的三细变现,再现六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一真法界本来是无念的,一念妄动,产生分别,执著,而演变现出十法界来

三界就是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08: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天之驕子


這些我都知道
我問的是
三界之外之說
難道三界之外還有界嗎?


没有,全在十法界/一真法界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4-2011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7-4-2011 09:41 AM 编辑

再说,所谓的一真法界,就是法性,也就是如来法身
如来法身就是佛的三身之一
用我们的现代的话语来讲,就是整个宇宙间
而法性就是十法界



所以说如果说《十方佛就是阿弥陀佛》的这样说法的话
其实以经把阿弥陀佛从显教的报身佛提升上密教的法身佛了
那是转进了藏传的密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如小乘涅磐一样,同属心中方便幻城

上面讲过,极乐的概念就如水中的月影, 水就是指心,月就是指 ...
清池 发表于 16-4-2011 05:13 PM


好深。。捉不到你在讲设么,可以讲白一点吗?
那极乐到底在哪一界? 因为极乐有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圣居土.凡圣同居土   
每一土境界都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7-4-2011 11:18 AM 编辑

回复 70# hkjj
    可以讲白一点吗?


那你就简单的去想一下

1。 若是法身佛的话,法身佛是不可能在自己法身之外去造另一佛国土的,这话就讲不通的

2。 所谓法身,就是指法则/定律, 不是人格化的,而是非人格化的, 你我他和小蚂蚁都在这法身/法则/定律内

3。 所以法身佛造佛国土之说,只能是冥喻, 不是真实/实相, 是化城,目的是为了引导入佛智慧


极乐有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圣居土.凡圣同居土   
每一土境界都不同


4。 你现在局住的这世界不是凡人和圣人一同局住的地方境界吗?世尊和各大佛教圣人也不是一样同局住在这里

5。 十法界的动态变化是指个人心内的心境和基本境涯,
      一个处于恶鬼界的人的心境,只能看到贪恶,就是难看到圣事和圣人/佛菩萨的,
      一个处于菩萨界的人的心境,只能看到善和圣洁,就看到的都是圣事和圣人/佛菩萨的,

     境为心转,这是唯心的, 佛国土不是在你心内的菩萨界和佛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感恩。。我想了解更多,那部经可以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7-4-2011 12:28 PM 编辑

先去看法华经,和用天台三大部的正解为其依据,就会比较通了

http://www.tiantaizong.org/html/tiantaijiaoguan/tiantaisandab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我早就知道了
但我問的是境界
你說色究竟天
沒那麼高吧?
某位居士在他書中透露是二禪無量光天當 ...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4-4-2011 03:07 PM
道绰讲,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小同大异”,同是“信”的方面,兜率天众听弥勒讲不退之法,也能生起信心而获益。所谓异,是兜率境界还不是不退转境界,而弥陀净土不是,兜率天众生还有五欲,难成圣道,而弥陀净土无喜乐的杂染。

在三界内,只有四禅天色究竟才舍去喜乐支的(现在说的是弥陀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有没有会错意,但我记得我有个净土宗的老师说过,佛菩萨所在的地方,是非色天什么的。
他 ...
vincentliow 发表于 14-4-2011 10:07 AM
西方净土是报土还是化土?善导主张“是报非化”。众生在净土世界所见的阿弥陀佛是报身而非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报之义,是指精神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11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绰讲,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小同大异”,同是“信”的方面,兜率天众听弥勒讲不退之法,也能生起信心而获 ...
Dharani 发表于 17-4-2011 06:18 PM


不要忘了極樂世界沒了食慾和淫欲
但還是有相的
所以哪是色究竟天內。。。
三禪開始的境界
已經就不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忘了極樂世界沒了食慾和淫欲
但還是有相的
所以哪是色究竟天內。。。
三禪開始的境界
已經就不 ...
天之驕子 发表于 17-4-2011 10:09 PM
色究竟天是阿弥陀佛的报身净土所在处,是净土宗祖师(净土宗的奠基人昙鸾和实际创始人善导)所说的,由不得你个人否认的。
再说二禅天有喜,三禅有乐。极乐净土是喜乐俱舍的,所以不是在二禅、三禅天,应该是四禅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去看法华经,和用天台三大部的正解为其依据,就会比较通了
清池 发表于 17-4-2011 12:03 PM
不愧是法华的忠实promoter其实你是认智顗大师是你们的宗师,还是日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4-2011 12:50 AM 编辑

回复 79# Dharani


    不愧是法华的忠实promoter其实你是认他智顗大师是你们的宗师,还是日莲?


但也一定先要有天台大师(智顗)的法华实教(圆教)之理的基础,才能理解日莲上人的法华实教(圆教)之事

法华圆教有三国四师之说,就是指世尊,天台大师,传教大师, 和日莲上人



其实天台大师(智顗)早在他的《五方便念佛门〉
把其在佛教的方便性质已经讲了很清楚了


大正藏 No. 1962 五方便念佛门
隋 智顗撰

http://yzzj.fodian.net/baoku/FoJingWenInfo.aspx?ID=T1962

天台智者大师撰
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

。。。
从自心起,无别境界,即是诸境唯心门;又观此心,亦无自相可得,即是心境俱离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3:43 AM , Processed in 0.15320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