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现代大乘学有相,小乘佛法学无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5-2010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12-5-2010 10:14 AM 编辑

回复 59# 素还真

老兄讲的那些是出自什么经典?

法華經並開結八十頁就讲明佛身是:

其身非有亦非無,非因非緣非自他,非方非圓非短長,非出非沒非生滅,非造非起非為作,非坐非臥非行住……。


小弟讲的是依据佛经,有根有据,
不是信口开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5-2010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禅宗是佛教吗?
佛陀有教导过禅宗的修行法吗?
禅宗学习,修行的是那部经典?

哦, ...
心中仍把妳思念 发表于 12-5-2010 10:11 AM


这个你谷歌一下不就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0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素还真


    查了,证明禅宗非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10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查了,证明禅宗非佛教。
心中仍把妳思念 发表于 12-5-2010 10:15 AM


随便你怎样认为哦。

我说禅宗是佛教,不过后人并不一定理解禅宗。既然你查了也自己证明了,你就不用问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0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是梵我外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0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心中仍把妳思念


很明顯的 ,您只是故意胡說八道 .

不過我倒是很高興看到您繼續亂素還真.

不知道他幾時要發火狂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5-2010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笑话重复看几次,是会……….

在实教,是不可称自已为‘不才,那是大谤法, 不承认/否定自已固有的佛性, 就是谤法
-释袈摩尼都没有这样说,看来有人比他还要有智慧,您们说了就算

南无妙法莲华经-就是归依正法的教导  
( 南无=归依;  妙法=正法;  莲华(花)就是正(妙)法的比喻; 经=教导)
-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 .. 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这句话好几本经典都这样说)
-佛之正法有其标准,其他人的正法也有其标准
-如果唱或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就是归依正法的教导,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有附佛外道
-一个以佛之正法行事的人与事,与一个不以佛之正法行事的人与事
-自然会有人察觉得到

日莲圣僧就是第十五从地涌出品地涌菩萨之首-上行菩萨(日莲圣僧)。受持(念)法华经题是释尊传给上行菩萨的殊胜法门.
-释袈摩尼都没有说上行菩萨=(日莲圣僧),如果有人可以证明是的话,请拿出证据
-有人会这样厉害的能力吗,可以和佛祖问个明白

而权教就是权宜的教法,因为佛法需要传到外面的国土,但那里的民众机根又低又很谜信,不明智慧,仅关心是谁神比较大,谁能上天堂之类。
因此需要分离佛的三身的说法 ,把他说成三类不同的佛,说什么在天界的报身佛,说什么超级巨型的法身佛,去适合他们的无明的心
-佛祖以佛之智慧,都要分别宣说声闻,缘觉,菩萨,然后一直至成佛
-看来有人更加有智慧,还有其他的说法度众生
-习得声闻智慧,就暂时脱离轮回,然后再不知哪里在进修,直至成佛
-连声闻智慧都没有,更别说缘觉和菩萨
-修“大乘”的众生还不是菩萨(可能有些人是)
-应该说是修菩萨道,发菩萨菩提心的修行人吧
-法华经有提到一佛乘,但一佛乘如何修行好像没多说
-如佛祖入甚深禅定,还有一些表演,其他佛之智慧都没解释怎样修,如何成佛?
-始终只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
-罕一得道,别说得道成佛,得道成啊罗汉也………..

修持法华经题的法门,有"金刚宝器戒”,此戒犹如金刚宝器一般坚固不坏. 因修大菩萨道, 较灵活且不拘泥, 是以慈悲菩萨行的理想所取代.
-我不知菩萨道的戒,不过我知道应该会有不少


我知道我说的都是错的,你们是对的
就当笑话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0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3-5-2010 08:42 AM 编辑
我不觉得   佛=生命    ,这个很错得离谱
佛教导 生命是无常,所有东西是无常,因此  
应该是 佛 = 认识所有元素是无常,所以是苦,引导我们涅磐灭苦


常乐我净(nitya-sukha-atma-subha) - 涅槃四德: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
因涅槃的体性有四种功德。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

《涅盘经》:“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小乘认为-常乐我净是凡夫之四顛倒, 但大乘佛教认为常乐我净是涅槃四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5-2010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笑话重复看几次,是会……….

在实教,是不可称自已为‘不才,那是大谤法, 不承认/否定自已固有的佛 ...
qazq 发表于 13-5-2010 12:21 AM


创价学会根本就是附佛外道,曲解佛经。现在你们能做什么呢?狐假虎威转贴佛经,盗窃佛门前人的思想为自己贴金罢了。

前阵子我已经贴了创价曲解【妙法莲花经】,不过对创价的人解释只是浪费时间。

创价的人不要来这里装佛教徒以及宣扬非佛教的伪法。你们要宣扬你们的学说就回去你们的创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0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子:
佛教唯心还是唯物是因为人们不理解佛教的缘故。

佛教没有所谓的唯心或唯物,佛教依据的是实 ...
素还真 发表于 10-5-2010 10:04 PM


素还兄言之有理。
看你最近的跟网友们的解释及对话就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0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唯心还是唯物是因为人们不理解佛教的缘故。

佛教没有所谓的唯心或唯物,佛教依据的是实相。不过 ...
素还真 发表于 10-5-2010 09:55 PM



   
佛教唯心还是唯物是因为人们不理解佛教的缘故。

佛教没有所谓的唯心或唯物,佛教依据的是实相。不过后人一看到实相这个词汇,就试图把它玄化,哲学化,文字话,这才会出现佛教唯心唯物之说。


佛法是灭苦之道,确实与唯心唯物(非唯心非唯物)无关,但是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印度哲学思想的冲击,后期佛教确实有体系化的佛教哲学,喜不喜欢都好,这是事实。。。。
不理解的人,不是被哲学牵着走,迷失其中,就是一味否定哲学。。。唯心或唯物倾向,就像你支持唯心倾向的量子力学和唯物倾向的量子力学,都无损于亲证实相。。。不明白的人,不免要起争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0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4-5-2010 12:22 AM 编辑
素还兄言之有理。
看你最近的跟网友们的解释及对话就懂了。
peggy_str 发表于 13-5-2010 09:57 AM


我不会跟附佛外道深谈佛学的,你看我怎样回他们就知道。佛学不是cheap sales,你认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0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灭苦之道,确实与唯心唯物(非唯心非唯物)无关,但是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印度哲学思想 ...
贤善自在 发表于 13-5-2010 12:58 PM


一些人认同历史学家的研究与推测,认为佛教从原始佛教慢慢演变成部派佛教,从上座部分出大众部,然后建立大乘思想,从中观般若,如来藏,慢慢发展到后期的唯识,金刚乘。也有一些人认为后期的佛教学理上虽然包罗万象,丰富许多,可是归根究底的想法却仍然是以原始佛法为本,所以从另一角度看这些后期佛教的学理仍然是出自佛说。 然后也有类似你的看法,把后期佛教的学理看成是哲学层次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是为了从另一角度去启发人们,究竟来说还是善的。

以上的观点都不是我的观点。我认为初中后期的佛学是没有被哲理化的,是人们自己误解而强加哲理化,而且我也一厢情愿的相信大乘佛法也不是由原始佛法演变而来,而是本来就存在,等待适当的时期到才广传世间。

可信的大乘经其内容是没有哲理的,是人们错解了经典而产生哲学观的错误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0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灭苦之道,确实与唯心唯物(非唯心非唯物)无关,但是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印度哲学思想 ...贤善自在 发表于 13-5-2010 12:58

一些人认同历史学家的研究与推测,认为佛教从原始佛教慢慢演变成部派佛教,从上座部分出大众部,然后建立大乘思想,从中观般若,如来藏,慢慢发展到后期的唯识,金刚乘。也有一些人认为后期的佛教学理上虽然包罗万象,丰富许多,可是归根究底的想法却仍然是以原始佛法为本,所以从另一角度看这些后期佛教的学理仍然是出自佛说。 然后也有类似你的看法,把后期佛教的学理看成是哲学层次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是为了从另一角度去启发人们,究竟来说还是善的。

以上的观点都不是我的观点。我认为初中后期的佛学是没有被哲理化的,是人们自己误解而强加哲理化,而且我也一厢情愿的相信大乘佛法也不是由原始佛法演变而来,而是本来就存在,等待适当的时期到才广传世间。

可信的大乘经其内容是没有哲理的,是人们错解了经典而产生哲学观的错误观念。

素还真 发表于 14-5-2010 12:43 AM


兄台错解我意,我说后期佛教(包括部派)含有哲学体系成分,但这并不表示后期佛教远离(或者没有了)前期佛教的修证精神,从部派到大乘般若,中观,唯识,如来藏等思想,依然有许多有成就的大德。。。哲学体系的形成,是必然的,除非佛教采取的布教方式是向内而不向外,培养有道德,有修证的佛教徒来达到感化大众,而不主动地向其他信徒布教或者回应其他教派的学说,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佛教徒确实有回应当时印度教派的其他哲学思想,回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有系统(受佛教佛法影响)的思想体系(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如果你所指的是经典而不包含论典,原始佛经和大乘佛经没有哲理,关于这一点,我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0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如果你所指的是经典而不包含论典,原始佛经和大乘佛经没有哲理,关于这一点,我赞同贤善自在 发表于 14-5-2010 12:28 PM



话说回来,原始佛经和大乘佛经,没有哲理成分,不表示部派和大乘佛经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有系统的哲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0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毘達磨 (abhidharma  )不就是哲论系统吗?后期各部派佛教都有自己的。
一些说从天堂采取的它,其他承认它是他们自己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5-2010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回来,原始佛经和大乘佛经,没有哲理成分,不表示部派和大乘佛经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有系统的 ...
贤善自在 发表于 14-5-2010 12:31 PM


哪现代的佛教徒呢?受哲学成分影响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0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跟附佛外道深谈佛学的,你看我怎样回他们就知道。佛学不是cheap sales,你认同吗?
素还真 发表于 14-5-2010 12:21 AM


认同啊~
你跟他们说的那些,对你来说是皮毛中的皮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0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素还真


    天下万物,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佛教发展历史,也离不开这个定律。。。
当整个印度宗教界在为14无记争吵不已时,佛陀另辟一条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法不离见苦灭苦,鹤立鸡群,自成一派。。。
后来与其那教慢慢成为可以和婆罗门教对抗的沙门文化 --  部派佛教,而佛教也开始有了经院哲学的倾向,而渐渐失去了当初世尊说法的的那种宗教情操,从信仰转为哲学知识倾向,慢慢陷入了佛世时各派哲学的问题。。。

然后以般若性空为主的大乘经典出现了,如果我们看大乘般若经典,他没有一大堆理论,没有烦躁的哲学,讲的都是很直接,和心有关,我们可以说初期大乘佛教恢复了世尊说法的精神----大乘佛法填补了部派佛教所造成的信仰真空,得到了广大信徒的支持。。。
然后大乘佛教也重复了部派佛教的路,慢慢走向哲学化;然后又有新的体系起来纠正,就是如来藏大乘经典。。。在印度如此,在中国发展也如此,即使是禅宗,也离不开这个定律。。。

现代佛教,如以南传和藏传来讲,也有分信仰和知识哲学倾向。。。至于汉传嘛,我会说两头不到岸;讲中国佛教哲学,自家不如新儒家学者,讲宗教信仰修证,恰恰是汉传这个时代最弱的部分,讽刺的是,讲入世救世,恐怕不如南传佛教国家,但我倾向于同情中国佛教多过呵责。。。西方人学佛,大概受希腊文化影响甚深,99%以上,都是走哲学,暂时还没有看到在信仰修证上有成就的佛教徒。。。日本佛教,有两个极端,一个走哲学研究路线,(全世界大概他们最强),孤心自赏;一个走信仰路线(大底全部的新兴宗教都如此),不过过于俗化,无论讲知识体系还是修证,入不了佛法的核心,从信仰上来讲,到喉不到肺;但在世间善巧方面,远胜中国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5-2010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啊~
你跟他们说的那些,对你来说是皮毛中的皮毛吧?
peggy_str 发表于 14-5-2010 02:34 PM


对我而言那些都没有什么价值。对”得道者“的话,我告诉他们的是皮毛没错。

但是面对无边无尽的佛学大海,自己却是非常渺小。

那些皮毛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被带到大海边的人才懂得什么是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11:22 AM , Processed in 0.1173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