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8-12-2004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環繞太陽的細絲
Credit & Copyright: Greg Piepol (sungazer.net)
說明: 上禮拜,兩條異常長的細絲橫跨了太陽的部分區域。 這些 細絲 實際上是較太陽電漿 那低溫且深色的日珥 ,被太陽的磁場 所撐起,卻在太陽的表層被發現。 細絲通常會持續約幾個禮拜才會再度落下。 上圖所示,兩調細絲在太陽的右側清晰可見。 我們需要20個地球,並肩排放,才能達到其中一條細絲的長度。 同時可見到稱為譜斑 的耀眼炙熱區域以及呈現出太陽表面質感、鋪滿的幾百顆米粒 。 上方圖片 是上週早期利用小型望遠鏡,以主要是被氫所排出的特殊光色 所拍攝下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2004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甘伯的串珠
影像版權與提供: Walter MacDonald
說明: 用大口徑的雙筒望遠鏡指向北天的鹿豹座 (Camelopardalis),你就有機會看到影像中這串美麗但之間並無關聯的恆星。 名為甘伯串珠 (Kemble's Cascade)的這個星宮,含有將近20顆幾乎排成一列的恆星,它的總寬度要比滿月寬五倍以上。 這群恆星是因為天文愛好者魯西恩‧甘伯 (Lucian Kemble, 1922-1999)的大力宣傳才得以聲名大噪,而且是從我們在銀河系的位置看出去,它們才會排成一列。 上面這張甘伯串珠的照片是用一部小型望遠鏡所拍攝的,拍攝的地點位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 照片左下方的明亮天體是編號為NGC 1502的密實疏散星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續不斷的土星極光
影像提供: J. Clarke (Boston U.) & Z. Levay (STScI), ESA, NASA
說明: 土星的極光會和地球上的類似嗎? 為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當2004年一月卡西尼號接近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時,哈柏太空望遠鏡與卡西尼太空船同時監測土星的南極。 哈柏在紫外光的波段擷取影像,而卡西尼則記錄無線電波段的訊號並同時監測太陽風的狀況。 如同地球, 土星的極光是繞著磁極的一個完整或一部份的圓環。 但和地球不同的是, 土星的極光持續數天,和地球上持續數分鐘的情形大相逕庭。 雖然可以確定的是兩者都是由帶電粒子進入大氣層時所產生, 但土星的極光看來卻似乎比地球或土星的極光更與太陽風的狀況密切相關。 上圖展現三幅哈柏的土星影像,每幅間隔兩天拍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銀河中的一顆磁星拋出的巨大閃焰
插畫提供及版權: Robert Mallozzi (UAH, MSFC)
說明: 這個不曾紀錄到的銀河系中最明亮的焰火會是連接宇宙中兩種爆炸的關鍵嗎? 去年12月,一層大約只有幾個地球寬的迦瑪射線層犁過我們的太陽系,讓衛星的偵測器飽和,並有令人注意的粒子從月球反射回來。 一顆靠近我們銀心的磁星, 也是一個軟迦瑪射線中繼器 (Soft Gamma Repeater, SGR) 編號 1806-20 的本源,已經釋放出它曾被記錄過的最大閃焰。這個亮而短暫的巨大爆炸的初始峰值使它看來與另一種形式的巨大爆炸 -- 一個短期迦瑪射線爆, GRB -- 十分相像,如果它離我們很遠的話。 短期迦瑪射線爆大多數人認為與它長期迦瑪射線爆的表親們(被認為似乎與遙遠的超新星爆炸 有關)有根本上的不同。 上面的插畫一系列的描繪出 SGR從一開始的突起到向外爆發的過程。一道快速移動的輻射波從磁星中央射出。當更多類似的事件被環繞地球的雨燕號衛星偵測到後,SGR與GRB之間的可能連結將應該會有更好的嘹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非洲歐克洛(Oklo)核反應爐
影像版權與提供: Robert D. Loss, CEMS
說明: 1970年代,非洲發現了一批年齡將近20億年的核反應爐遺跡,而科學家認為這些可能是天然的反應爐。 隨著可裂變的鈾衰減到密度低於維持核反應所需要的量,這些天然的反應爐早就已經停機了。 上面影像中的第15號古反應爐,位在加彭共和國的歐克洛(Oklo)。 影像中黃色的岩塊就是裂變殘餘下來的 氧化鈾。 現在歐克洛反應爐的衍生物,被用來測試基本常數在宇宙時間尺度期間的穩定度,以及開發出儲存人造核癈料的更有效方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星的極光環
影像提供: J. Trauger (JPL), NASA
說明: 土星環系是太陽系最壯麗的奇景之一。 不過來自哈伯太空望鏡的這張影像,提供了也很動人的另類土星環--圍繞土星極區的紫外極光環。 這些比雲頂高了1600公里的土星極光,其成因可能和地球極光類似。 運用哈伯望遠鏡的相機和卡西尼號太空船的儀器監控土星極光的起落和流動,科學家找到了一些令人警奇的發現。 在這張紫外光波段假色影像裡,動人的紅色極光是來自氫原子的輻射,而較濃密的白色區則是來自氫分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ig Dipper Castle
版權: Till Credner (AlltheSky.com)
說明: 北斗七星(big dipper)是 大熊座(Ursa Major) 最讓人熟悉的 標誌, 很容易地可在這張精彩的 照片中辨認出來。 北天的星空愛好者通常跟隨北斗七星最右邊的兩顆星 延伸的線, 向著照片外的頂端,指向北極星(Polaris),用來指向北方。 跟隨著斗柄的弧線可找到北天著名的星座--燈塔座(beacon),大約位於山頂的古堡。 北斗七星堡也許是這張驚人場景的最好稱呼, 但是它的古名是地平線堡(Castle Hohenzollern)。 它沉浮在雲海上端,城市的燈光飄邈不定,位置在德國的南部(Swabian Alb), 這個地區過去是古代海底的礁石。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手峽谷的成員:Melas、Candor與Ophir峽谷
影像提供: G. Neukum (FU Berlin) et al., Mars Express, DLR, ESA
說明: 水手峽谷 (Valles Marineris)是由水手九號太空船所發現的,它是在火星赤道綿延四千公里長的巨大峽谷與凹陷。 從中段越望過峽谷往北看,在這幅壯麗遠視影像的前景是Melas峽谷。 它的後方是Candor峽谷,而靠近地平線的是Ophir峽谷陡峭之谷壁。 斷層、表面塌陷、和土石流是這個複雜地質系統壯觀景象的一部份,除此之外在這個峽谷系統內,也可以見到層狀的沈積構造。 在2004年建構的這張影像,數據是來自歐洲太空總署火星特快車號探測船上的高解析立體相機 (HRSC)。 Melas、Candor和Ophir峽谷大約有二百公里寬、五至七公里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陽黑子的蛻變: 由底層到頂層的形態
影像提供: Dutch Open Telescope, Sterrekundig Instituut Utrecht
說明: 太陽黑子是地球大小的磁鐵,通常看起像是平貼在太陽表面。 上面這幅數位蛻變影像,呈現了一顆太陽黑子在不同高度的形態,基本上可以算是它的立體圖。 這幅編號AR 10675的太陽活耀區之假色影像系列,是在三個特定顏色的波段拍攝的,等同於是觀測了太陽表面上不同高度的三層。 第一幅影像呈現了太陽的光球層,也就是一般我們看見的太陽,上面分佈著許多 米粒組織。 這顆大而黑的太陽黑子,中心有個很清晰黝黑的本影,周圍繞著顏色較淡的半影。 影像序列中間部份的影像,顯現主要來自太陽 光球層上方數百公里處物質所發出的光。 在這個高度,大小和洲級陸塊相當的米粒組織經過反色處理,而由相同磁場強度點所連成的長線條開始現身。 最後數幅影像呈現了深入色球層數千公里後所看見的景觀,此處可清楚看見磁場線由太陽黑子伸出投向遠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尼眼中的土星衛星-瑞雅(土衛五)
影像提供: 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說明: 土星的每一個衛星似乎都有自己的秘密。 土衛五,瑞雅,土星僅次於泰坦的第二大衛星,在上圖中可看到幾道著為淺白色的不尋常紋路。 這幾道紋路的高解析度影像顯示他們是許多帶狀的斷層所構成。 瑞雅(土衛五) 絕大多數的成分是水結成的冰,但中央可能有著一顆較小的岩石核心。 瑞啞的自轉和公轉週期是一樣的,就如同地球的月亮一般,因此瑞雅的其中一面總是向著土星。 這個效應的結果便是另一面永遠背對土星。 造成瑞雅的背面比正面(上圖)有更多更大更深的隕石坑。 上面這張自然色的影像是在上個月由卡西尼無人太空船在環繞土星時所拍攝的。 in orbit around Saturn.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http://www.phy.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image/0502/rosette_crisp_big.jpg[/img]
玫瑰星雲
Credit & Copyright: Richard Crisp (narrowbandimaging.com)
說明: 玫瑰星雲若不叫玫瑰星雲,是否看來同樣甜美? 在新總表中所命名的 NGC 2237,看來並沒有減損這座花似的發射星雲之外觀。 於星雲中躺著一群明亮的、稱為 NGC 2244的新星開放星團 。 這些星星是在約四萬年前從星雲原料中形成的,而他們的恆星風在星雲的中心吹出一個洞, 被一層的塵埃與炙熱氣體所隔離。 來自炎熱的星群之紫外線,促使周圍的星雲發光。 玫瑰星雲延展約100光年寬,位在約5000光年遠的地方,用小型望遠鏡朝著麒麟星座的方向看, 便能看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地小行星號在愛神星:登陸之前
影像提供: NEAR Project, JHUAPL, NASA
影像整合 Patrick Vantuyne
說明: 2001年2月12日,近地小行星-休梅克號太空船輕輕地降落在愛神星的表面上。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登陸小行星。 在降落的過程中,太空船的攝影機為這個小世界的表面拍攝了一連串的照片。照片中愛神星的表面有數個破裂的巨石與充滿塵土的隕石坑,以及一個塌陷的峽谷。 在上面的組合圖片中,最左邊的一個圖片是降落過程中所拍攝的最後一張影像;它拍照的距離是128公尺。將這個影像放大,即可看到愛神星表面幾公分範圍的表面特徵。 立體影像實驗者Patrick Vantuyne仔細地從太空船落地前所拍攝的一系列影像,判定出不同影像中出重疊區域。由於這些影像是從不同的角度所拍攝得到的,因此Vantuyne就可以用它們來建構出小行星433號(愛神星)的表面特寫立體影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室女座星系團的中心
影像版權與提供: Jean-Charles Cuillandre (CFHT), Hawaiian Starlight, CFHT
說明: 室女座星系團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團。 室女座星系團是如此之近,因此在地球的天空橫跨5度的範圍,大約是滿月的十倍大。 室女座星系團擁有超過一百個各式各樣的星系成員,包括螺旋、橢圓、和不規則星系。 室女座星系團的質量非常巨大,甚至正把我們的銀河系拉過去。 室女座星系團不僅有滿是恆星的星系,也擁有溫度高到會發出X射線輻射的雲氣。 星系團內和周圍星系的運動指出,星系團所含的暗物質超過我們可見的物質。 上面影像呈現了室女座星系團的中心,對某些人來說它很像是人臉,其中包括左上角明亮的梅西葉星系M86、右上角的M84、下方的NGC 4388、和中央的NGC 4387。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藍色的土星
影像提供: 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說明: 在這張從卡西尼號太空船看出去的影像裡,土星的北半球充滿著寧靜的藍色色調。 為了近似這顆巨行星上層大氣散射陽光後所產生的自然藍色色澤, 影像經過色澤調整。 土星著名的環系投射出斜穿過影像的長長暗影,而擁有巨大隕石坑的著名衛星--土衛一 (Mimas)出現在影像的左下端。 土衛一以稍大於主要內環的距離繞行土星,它的大小有四百公里,軌道半徑將近二十萬公里,約莫是土星半徑的三倍,但略小於土星暗淡細小的E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紅色的土星
影像提供: G. S. Orton & P. A. Yanamandra-Fisher (JPL), Keck Observatory, NASA
說明: 經由量測土星 大氣和行星環的熱紅外輻射,建構出這幅我們很熟悉氣態巨行星的怪異假色影像,呈現了它的溫度變化與分佈。 這幅清晰的土星地面影像,是由三十五張基亞山 (Mauna Kea)凱克一號望遠鏡所拍攝的照片組成出來的。 由於現在是南半球的夏季,受到陽光直射的影響,我們預期溫度會變得愈來愈高。 但令人警訝的是,紅外線影像數據指出土星的極冠溫度比其他部份高了不少,而且土星的南極是個明亮的熱點。 土星溫暖的極冠和熱點,在太陽系內可能是獨一無二的特點,因此卡西尼號太空船計畫用儀器進一步加以探索。 土星的熱點溫度到底有多高呢? 在絕對溫標裡,土星南極對流層頂的溫度是讓人熱得發昏的91度,或者說是攝氏零下182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隔熱罩在火星造成的撞擊坑
影像提供: Mars Exploration Rover Mission, JPL, NASA
說明: 破裂的金屬和焦紅的火星,讓機會號隔熱罩的撞擊點成為這部無人探測車探索過的有趣地點之一。 去年機會號墜向火星時,它所拋棄的隔熱罩之圓椎狀破損外殼出現在這張影像的左端。 向右捲動,不但可看到另一個隔熱罩碎片,也可以見到撞擊地點。 這個撞擊地點很有趣,部份的原因是它的成因相當明確。 撞擊潑濺了表面下的淡紅色土壤,而較暗色的噴濺物質則沿較大碎片的方向分佈。 在這個即興式的太空展覽後方,是由單調的平野和鐵銹砂所染紅的天空構成之大片異星景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威夷上空的神秘軌跡
影像提供: Night Sky Live Collaboration
說明: 上頭的天空中有些什麼? 我們並非都已瞭解所有夜空中看到的東西。 夜空現場 (NSL) 計畫維持了一組不斷更新的全球網路攝影機陣列(CONCAMs),並持續的監視夜空。 在2004年12月17日, 一台架設在夏威夷 Haleakala一座活火山的 CONCAM魚眼相機看到了目前仍神秘未解的物體劃過夜空。 The夜空現場(NSL)團隊或許已經將上面的軌跡歸類於未確認後便束之高閣,但就在隔壁島上的茂納山上的CONCAM相機也記錄到了相同的事件。 夜空現場團隊也許便將這道軌跡當作是人造衛星,但在heavens-above.com網站(一個通常會登記明亮人造衛星事件的網站) 中,卻沒有關於人造衛星的紀錄。 如果你認為你有一個對於這道軌跡的合理解釋,請來線上討論區參與。目前的候選解釋包括了:因為某種原因被heavens-above漏失的已知衛星、一枚剛剛發射的火箭、或是一枚剛好通過的太空隕石。 夜空現場計畫徵求熱心義工協助監視每一具可工作的夜空現場CONCAM照相機,內容包括搜尋類似這個事件的有趣動畫。 內幕公開: Robert Nemiroff同時為 夜空現場 與 每日天文一圖 兩個計畫工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顆用望遠鏡的雷射製造的人工星點
影像提供及版權: Adam Contos (Ball Aerospace)
說明:當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望遠鏡和雷射結合的時候,你會得到什麼? ? 答案是一顆人造星點。 監測一顆真實亮星的光度擾動可以求出地球大氣目前的變化狀況,但許多時候在需要大氣資訊的方向上不一定有亮星存在。因此,天文學家已經發展出一種在需要的時候,利用雷射來製造人工星點的方法。對這顆人工導引星的持續觀測可以非常清楚地得知地球大氣產生的模糊效果,並藉由快速的調整主鏡曲率來除去模糊的效果。 像這樣的自適應光學技術使得對真實星體、 行星、 星雲、與早期宇宙的高解析度地面觀測成為可能。 上圖攝於2002年,在夏威夷的茂納山上,一道正在製造人工星點的雷射光從凱克II 10公尺望遠鏡射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GC 3132:八字型的行星狀星雲
影像提供: Hubble Heritage Team (AURA/STScI /NASA)
說明: 在NGC 3132裡,產生這個奇特美麗行星狀星雲的恆星,並不是星雲中心的亮星,反而是它旁邊那顆較暗的星星。 這些由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外層雲氣所發出的輝光,為它奪得八字星雲 (Eight-Burst Nebula)和南環狀星雲的稱號。 在這張代表色影像裡,環繞著這個雙星系統的藍色輝光,是由暗星的熾熱表面所激發出來的。 雖然拍攝這張影像的原來目的,是想要探索這個星雲形狀的對稱性,不過,後來反而是這個行星狀星雲的不對稱性成了它最有趣之特點。 到目前為止,星雲特異形狀的氣殼以及貫穿NGC 3132的塵埃帶之結構和位置,都還是天文學沒有完全解決的難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2005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08MHz兆赫的電波天空
影像提供: C. Haslam et al., MPIfR, SkyView
說明: 請將你的電波望遠鏡調到408百萬赫(MHz)頻道,去看看此一波段的天空會是如何。 在1970年代,位在Jodrell Bank、MPIfR和Parkes Observatory天文台的三座大型碟型天線,就是在做這項巡天工作。 將所得到的數據組合起來,就建構出整個天空的電波全天圖。 這種波頻附近的電波,主要是由沿著磁力線做螺旋運動的高能量電子所發出的。 在這張假色照片裡,銀河盤面水平橫過影像的中央,看不見銀河系恆星的蹤影,卻看到許多靠近盤面的明亮光源,他們分別是遙遠的波霎、恆星形成區和超新星遺骸,而影像中的環狀結構,是我們附近恆星活動所吹出的"泡泡"。 河外星系半人馬座A (Centaurus A),位在盤面的右上方, 電波全天圖右下方的明亮光源是大麥哲倫星系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