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atebreeder

摇滚爱好者请进 !! (在此公告, 我们搬新家了!)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听了很多 pink floyd 的歌, Dark Side of the Moon 这张给我的印象较为深刻..

# Dark Side of the Moon - Pink Floyd



01.Speak to Me/Breathe in the Air
02.On the Run
03.Time
04.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05.Money
06.Us and Them
07.Any Colour You Like
08.Brain Damage
09.Eclipse

一下是从某网站转载的专辑评论:

让广大乐迷们翘首期盼并苦苦等待了9个月之久的专辑《月之背影》(DARK SIDE OF THE MOON)终于于1973年3月份正式推出发行。而过去试验性的音乐终于在这张唱片里告一段落, 而“ 概念专辑与完整主题”成为他们日后发表作品的一项特色。该专辑被认为是完整地体现了 Pink Floyd 创作概念的宏伟作品, 整部专辑内容写实, 认真且艰深,隐晦,充满个性,独树一帜且不易被人接受,需要仔细聆听方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它的封套设计十分精巧富有创意 —— 一束白光被三棱镜分解为6种颜色, 但在背面的封套上, 这6种颜色的光束又被棱镜融为一束白光, 它表现了他们追求思维的独立和统一。 Pink Floyd 过去在美国很少推出单曲唱片, 而且推出的少数单曲都不叫座, 可是1973年5月的一首《Money》单曲竟高居《公告牌》杂志第13名, 而这部专辑在英美两地的排行榜上更是表现优异。能获如此荣誉充分说明了《月之背影》这张以探索压力, 疯狂和死亡的表达意念的作品已广为大众接受, 正因如此, 他们在日后推出的一连串概念专辑里, 更得心应手地深入探讨各个主题了。《月之背影》这张专辑还在《公告牌》专辑榜上创下了停留735周的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从1973年5月上榜到1988年7月历时14年之久后才功成身退);而原排名第一,现排名第二的由 Johnny Mathis 于1958年发表的《Johnny\'s Greatest Hits》所创造的490周的停留记录也早在1983年10月就被《月之背影》所打破。该项记录也许会永远保持下去了。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做为他们发布的第9部专辑。整部专辑为6首歌曲加4首背景效果音乐, 采用不停顿的方式连续演绎, 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整部专辑被看成一首完整的曲目而不是专辑里所有歌曲的简单集合。它似乎是主要针对转瞬即逝且充满罪恶的人类生命, 这也是摇滚乐中最常见的主题素材。《Breathe》中描述到“象兔子般挖一个个的洞使自己活的长久”,表达了一种自闭,无助的心态。《Time》则表现的是对光阴虚度的追悔和对故乡的眷恋,歌中这段歌词相当富有哲理“你跑呀跑,与太阳并驾齐驱,它落山了,跑了一个来回,又出现在你身后,太阳在对应的方式里是相同的,不过你却渐渐衰老,呼吸短促,离死亡的日子越来越近”。《Money》则鞭策了金钱至上的思想,歌中唱到“金钱是毒气,是种罪恶,是一切魔鬼的成因”。《Us And Them》是全碟旋律最优美的一首歌,歌词虽简单但内涵却很深奥,其深刻地提出了反战宣言“你我都是普通人,只有上帝知道我们会怎样选择命运。是在后方哭泣?还是在前线阵亡?昏暗之中,谁又知道我是谁?沮丧之时,谁会给我援助?”。《Brain Damage》中通过讲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与众不同的行为,借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实际清醒的人为世俗所不容,只能在“月之背影”才能看见他,这是整张唱片的精神所在。最后的结束曲《Eclipse》在罗列了一大堆普通人经历过的事情后却在结尾说到“每件事情在太阳下谐和一致,但太阳却被月亮遮蔽了”,表达出一种苍凉的哀愁和无奈。


??作为英国最成功且最具长久生命力的前卫摇滚乐团和迷幻音乐的较早实践者,Pink Floyd 所呈现出的那种与60年代中期污浊的摇滚乐坛形成鲜明对照的未被污染的个性,均体现在这张具有外太空概念的概念专辑中。尽管这只是乐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短暂的高峰,但 Pink Floyd 依旧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大众喜爱的卓越的技术演奏团体。乐团的四位成员通过对电子器材的熟练运用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音响效果。他们不断地对各种音乐类型进行尝试以期望能够保持他们令人眼花撩乱且令人无法抗拒的音响魔力。由于整部专辑内涵较为隐晦,我们或许可以从下面的曲目中的一些关键歌词领略它的一些含?澹骸禩ime》中的 ("The time is gone the song is over");《Money》中的 ("Share it fairly but don\'t take a slice of my pie");以及《Us and Them》中的 ("Forward he cried from the rear")等等。虽然该唱片是一部概念专辑,但它里面的一些曲目仍然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Time》在 David Gilmour 强有力的吉他伴奏下呈现出一种美妙的乡村风格演绎;而在《Money》中伴随着 Dick Parry 那极富煽情的萨克斯即兴演奏所表现出的那种宽阔而粗旷的风格,以及《Us and Them》中同样迷人切且令人窒息的萨克斯演奏;另外在《On the Run》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独特的为躲避一连串不安的令人恐怖的轰鸣声和爆炸声而由右至左的奔跑声在一片钟声齐鸣中结束转而进入下一曲《Time》等等。贯穿整部专辑的坚实框架结构则是乐队通过电子合成器,音响效果器以及背景声音的装饰下所建立出来的。同时整部专辑的声音是令人陶醉且具有丰富的多线条,其保持着清晰和完美的结构。它通过迄今为止我们还未曾见到过的各种音响的组合, 从而彻底改变了我们耳中所感受到的音乐世界;而 Pink Floyd 正是为这些行之有效的变化进行着尝试。


??正出于这种想法,他们重新选用了一批旧的和未完成的曲目,当中的一些则来自于乐队成员先前已经完成曲目的多音轨的混音效果。例如,他们先前为一部以外国人的角度看待美国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Zabriskie Point”所做的配乐则为《Us and Them》选用(最初的命名为“The Violence Sequence”)。而对于《Breathe》而言,则是 Waters 取材于他和前卫作曲家 Ron Geesin 合作,为一部写超写实主义派的医学记录影片“The Body”所谱写的乐曲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另外,他们在1995年发行的名为“P.u.l.s.e”的现场演出实况录象中有这部作品的一些曲目的幻灯片背景,它或许可以从侧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乐队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构思。
??当然,本专辑的不足在于 David Gilmour 的嗓音经常表现出软弱而缺乏光泽(注:这可能与作者的使用音响设备有关,据刘汉盛讲:调教不好的音响设备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The Great Gig In The Sky》的结束显得有些仓促,似乎有些人为缩短的痕迹。但这些丝毫不会影响整部专辑的质量。让我们来看看滚石杂志对他们的评述:"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is a fine album with a textural and conceptual richness that not only invites, but demands involvement. There is a certain grandeur here that exceeds mere musical melodramatics and is rarely attempted in rock.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has flash - the true flash that comes from the excellence of a superb performance......."(Rolling Stone 05/24/73, pg.57 )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另一处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是它的音响效果。此张唱片的音响效果十分出色,它被HP列入他的TAS杂志的超级榜单中。经他的热炒,该唱片的LP版在美国被炒卖到了天价。仅唱片开头的心跳声有多沉才合适就不知考倒了多少音响师。《Speak To me》中直透人心的鼓声,《On the Run》中的迎面而来的奔跑声和心跳声所制造出的紧迫感,飞机起飞的轰鸣声,《Time》中的一片钟声齐鸣, 以及其后的那一段沁人肺腑的鼓声,《Money》中收银机的硬币声,《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中那声嘶力竭的呐喊等等,这些都是发烧友们津津热道的话题,其惊人的音效在这里也不多提了。即使你不是摇滚迷,单就该专辑的音响效果,你也应该去收藏一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5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另一张则属于是它们的经典之作 - The Wall



Disc: 1

01. In The Flesh?
02. The Thin Ice
03.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
04. 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05.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
06. Mother
07. Goodbye Blue Sky
08. Empty Spaces
09. Young Lust
10. One Of My Turns
11. Don\'t Leave Me Now
12.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III)
13. Goodbye Cruel World

Disc: 2

01. Hey You
02.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03. Nobody Home
04. Vera
05. Bring the Boys Back Home
06. Comfortably Numb
07. The Show Must Go On
08. In The Flesh
09. Run Like Hell
10. Waiting For The Worms
11. Stop
12. The Trial
13. Outside The Wall

专辑评论:
The Wall是Roger Waters在Pink Floyd所取得的最为辉煌的成就,它以不间断的连续方式叙述了一位摇滚明星从婴儿的降生开始到成人后的人生沉浮经历,命运的阴影始终追随在他的身旁左右,使其生存在濒临崩溃的人生边缘上。这其实是建立在Roger Waters的个人亲身经历以及他所观察到的在他周围音乐圈内的一些人的经历和现象。而乐队至此为止,这位贝斯手已牢牢地拉制了乐队的整个发展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与David Gilmour一起合作,而制作人Bob Ezrin则由他的介绍成为一位来自Pink Floyd以外的合作者。相反Pink Floyd原先的成员:鼓手Nick Mason已很少介入唱片的制作,而Rick Wright则似乎已完全游离在乐队以外(本专辑完成后,他便退出乐队做个人发展,直至87年才又重新回归)。事实上,由26首歌曲组成的The Wall是部非凡的有着极为广泛影响的作品,它几乎就是Floyd先前专辑所取得的成就的总和。这一预言式的宏大作品通过其深刻的反思而概括了从冷战阴影,教育危机,人性异化直至末日般恐怖的西方社会在那个时代的总特征。

  故事是围绕着一个虚构的,将一位名为Pink Floyd歌星的孤独比喻成一堵精神上的墙所展开的,而墙是由他在人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而且无法排斥的一种精神失落,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随他的人生成长也日益增长演化发展而成的。专辑的开篇便是通过邀请无意识的观众进入Floyd的演出("In The Flesh?")而展开的,刚一出世Pink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然后转回到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的父亲的回忆(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 ),上学后又不得不面对填鸭式的刻板教育制度的伤害("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以及"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又对其的过分看护而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 "Mother" ),他不由得自问“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该修建一堵墙吗?”;但在甜言蜜语的回答中,他看到的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奔向掩体的平民("Goodbye Blue Sky ");他迷惑了,不知何去何从("Empty Spaces ");于是他自甘堕落下去,在他对性的憧憬和渴望中( "Young Lust" )高喊到“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无奈的空虚中,只能假装一切都好,但日复一日,爱变得灰暗,他却变老并得不到任何快乐("One Of My Turns");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以及对女友离去后所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 ");此时的Pink已经完全绝望,他已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他就象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 ");最后,在他结束曲("Goodbye Cruel World")中彻底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而结束了第一盘的内容,而此时,Pink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自我封闭的墙,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第二盘在Pink面对外面的世界寻求自我解脱("Hey You ")中开始,而美妙的吉他演奏曲(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以及低沉的管乐曲("Nobody Home")折射出此时Floyd的孤独情感,对人生迷茫的他哀叹到“..But I\'ve got nowhere to fly to”;精神忧郁的Pink面对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时唤起他悲伤的回忆,不由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随后在一片鼓乐齐鸣般的古典弥撒风格的颂歌合唱中,引出了整部专辑的核心曲目("Bring The Boys Back Home")中则唱出了他强烈的反战心声;当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药物诱使其完成("Comfortably Numb")后,他不由得想逃避,发问到“这场表演还要继续下去吗?”为何不转身逃走?然而此时此刻,他已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将这场表演进行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在演出现场,他那种忧郁不振的情绪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的憎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式发作("In The Flesh"),他嚎叫到“If I had my way, I\'d have all of you shut”;他不愿被社会带走他的灵魂,宁愿("Run Like Hell");在温暖但混乱的战栗中,他再度迷茫,孤立无援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伴随着痛苦,他的心在流血,精神已疲倦不堪,终于将这场表演("Stop ");而在("The Trial")中,他通过对自己在精神上进行的审判,最终将他心灵中的这面墙推倒后,Pink终于走出墙外("Outside The Wall")和人们又会聚在一起而结束全曲。回首往事,墙那边又是一群疯狂的小孩们,他们是否又在建造他们自己的墙吗?这张唱片向我们展示?俗非罄硐氲那 ?勐烦蹋??阅谛牡某了嘉?鳎?浴扒健北扔魅诵缘募纤??诰??种执煺酆褪О芎螅?辉俪谅伲?辉偬颖埽?赂业刈叱觥扒健蓖猓?罢易约旱男绿斓亍?

  这部专辑广受注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配合。例如,在专辑中多次出现的反战内容唱出了广大美国社会民众对越战深刻反思的心声,而把自己比作是“墙上的一块砖头”且无足轻重,便采取逃避的方式以求解脱,这种思想又与当时美国社会中“垮掉的一代”的处世态度不谋而合,因此也同样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共鸣。这部抱负不凡的概念专辑凭其极富社会反叛性的内涵而在全球掀起热潮。该专辑在美发行后于当年12月15日进入美专辑榜并名第列51位,六周后升至榜首并一举蝉联15周冠军,而在美国同期发行的单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也以其特有的叛逆性而成为其单曲榜的4周冠军,并且也是他们历史上唯一一首单曲榜冠军歌曲。THE WALL的演出则是一部耗费心力的舞台表演(如此奢华以至于乐队只能将它带到少数几座城市进行演出)并被改编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该专辑同期在全球攻陷了几乎所有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排行榜并占据榜首位置,除了日本和英国。好惊讶吧!不过想想英国Q杂志给出的很普通的三颗星的打分,也没什么奇怪的啦。The Wall同样标志着Waters和Gilmour最后一次作为合作伙伴工作在一起。乐队在下一部专辑The Final Cut完成后便宣告解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5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乐队介绍:

Pink Floyd



风格: Album Rock(专辑摇滚) British Invasion(英国入侵) British Psychedelia(英国迷幻) Hard Rock(硬摇滚) Prog-Rock/Art Rock(前卫/艺术摇滚) Psychedelic(迷幻音乐)

六十年代英国产生了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乐队,我们已作过回忆的有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The Who、Yes乐队,而能与 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乐队抗衡,并称三大乐队的就属今天要介绍的Pink Floyd乐队了。Pink Floyd与Yes 乐队都属于艺术摇滚,二者都对“太空摇滚(space rock)”做出了探索。但这不等于说它们是两支雷同或部分雷同的乐队,Pink Floyd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色为它投下了耀目的不朽的光环。Pink Floyd乐队的几位乐手:吉他手Syd Barrett(席德·波瑞特)、贝司手 Roger Waters(罗格·沃特斯)、鼓手Nick Mason(尼克·曼森)、键盘手Rick Wright (瑞克·瑞特)聚首在该乐队名下开始演出时,适逢1965年,天才青年、21岁的Syd Barrett掌握着这个年轻乐队的大部分职权(其余成员均不超于20岁),他能文能武,写歌、弹唱样样拿手。Pink Floyd这个队名是他将两位古老的布鲁斯艺人的名字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结合起来组成的。起初,他们演奏那种司空见惯的节奏布鲁斯,在多如牛毛的乐队中间还显得相当平庸。

不过这种状况第二年即得到初步改观,Pink Floyd挖空心思在吉他和效果器上大作文章。尖叫的吉他经过效果器混响延时处理再经过放大器放大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已为乐队招来一小批歌迷。更为可喜的是Syd Barrett写出了一系列让人易于接受的迷幻乐段,配上迷幻的吉他和神圣的风琴(有灵魂入天堂的作用)实践起来效果不俗。Syd Barrett词作笔锋犀利、曲式闲雅,其作品流露出诗人的敏感和孩子般的好奇心。

1967年Pink Floyd签约EMI公司,一路畅行,首张单曲和首张专辑轻松上榜。首张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黎明之门前的风笛手)可与The Beatles的《Sgt.Pepper'S》(帕波军士)一争高下。要评出英国迷幻专辑之最佳,《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当仁不让,一定要与《Sgt.Pepper’s》比肩同行。这张专辑既是首张也是Pink Floyd 最后一张类似的专辑。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5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接上段)

1967年后半年,Syd Barrett的天才头脑终于碰到了最大的敌人。他患上了进行性的精神紧张症,一上台他的症状就发作,这位吉他手刚一开始是跟不上趟儿,再后来简直就不知道该演奏些什么。一场美国之行也因吉他手的职能瘫痪而草草结束。

1968年乐队收吉他手Dave Gilmour为第五位成员,让他在演出中担任Barrett 的角色,Barrett仍坚持写作和参加录音,这样维持了几个月后、他彻底离队了。Barrett,乐队的吉他手、歌手、词曲作者和领袖的离去将Pink Floyd的艺术生涯分成了明显的两个阶段。Barrett带走了轻松闲雅、友好幽默的视角,乐队再也没有创作出一个类似〈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的专辑。处住这样一种不可逾越的窘界,百分之百的乐队都束手无策,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走了,游戏还能持续下力吗?仿佛只有奇迹才能拯救Pink Floyd。

种种难以至信的事实适时适地地巧合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奇迹。Royer Waters——贝司手兼主唱,Pink Floyd具有雄才伟略的新舵手以及新上任不久的吉他手Dave Gilmour构成了Pink Floyd再生之后的创作阵线。Roger Waters写出的作品不辱Syd Barrett先前奠定下的水准,很快将Syd Barrett驱出英国人的记忆,占据了歌迷心中第—偶像的位置。其时乐队在美国尚不知名、这倒使Pink Floyd因祸得福,美国听众对Syd Barrett不存在先入为主的印象。

往后的若干年里Pink Floyd潜心打磨着他们实验摇滚的招牌。实验摇滚为迷幻风格与音乐歌剧联姻的产物,那玄妙的布鲁斯带着讨巧的流行风味在吉他与风琴的掩映下变得非常容易为人接受,再加上Pink Floyd领领什返于欧洲勺北艾各地参与地下演出活动,这些因素使Pink Floyd的听众群无形中扩大了不少。这一点Pink Floyd乐队在1973年发行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时并没有完整的认识。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亮的暗面)初次从Roger Waters手中脱搞时,包括作曲家在内的乐队成员即使作最大胆的猜想也无法想象出它未来的份量,起初它只不过是Waters写出的一组讽喻现代生活阴暗之处的歌曲。当它经过仔细的配器和效果处理之后,逐建射出难以至信的影响力。迷幻的不落风尘的吉他讲述着最真的事实,从容不迫的旋律正带你滑向最深的恐惧。《Dark Side of the Moon》塑造了Pink Floyd超级巨星的形像。它在公告牌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上不可思议的停留了741周。从诞生那天起到现在它一直都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摇滚专辑之一。

超越《Dark Side of the Moon》的成功是极端的事,Pink Floyd却及时跟进,于1975年发行了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希望你在这儿),再度夺下专辑榜冠军,其中“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映着你——疯狂的钻石闪光)专为献给离队已久、已遭淡忘的乐队缔造者前吉他手Syd Barrett。如果说《Dark Side of the Moon》在表达现实的可怕、不安全和令人绝望时还带有某些掩饰,那么《Wish You Were Here》和1977年专辑《Animals》(动物)则将这阴郁的主题毫无保留地合盘托出。Roger Waters的思想和音乐正在逐步控制Pink Floyd乐队,这一作用由于1979年专辑《The Wall》(墙)而进一步加强了。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hatebreeder 于 31-10-2005 01:1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5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接上段)

《The Wall》,一套两张的概念唱片,意境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墙用来讽喻现存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困难——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就如建筑在我们周围的高墙一样使人隔绝,使人像囚徒一样痛苦。《The Wall》取得的成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即便有《Dark Side of the Moon》在前,仍可以这么说,部分原因在于这次他们除去了电子乐的成分。《The Wall》的主题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墙上的另一块砖)作为单曲单独发行。该曲由Roger Waters写成,分为三部分,带有自传体三部曲的形式。第一部写童年惨缺不全的亲情留下的永久的创痛,第二部控诉不良的教育制度对少年心灵的摧残,第三部描述虚妄的爱情无休止的捉弄着青年绝望的心。Rick Wright感人至深的键盘,Nick Mason从容不迫的鼓韵,David Gilmour如泣如诉的吉他深深验证了他们对Roger Waters作品的理解程度,他们的表现也为他们自身赢得了闪光的荣誉。

Pink Floyd早期就很重视视听效果,他们在这方面的不少创举到了九十年代仍不能被超越。《The Wall》就能证明这一点,两首歌之间立体声效果极强的直升机螺旋浆似的轰鸣、近距离的枪声、女性的和声以及歌曲起始处情绪化的独白等等,这些均被当作模式延用至今。在《The Wall》发行前后的巡演中,Pink Floyd在每场的舞台上都搭建一堵高墙,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演形式也走在了历史的前头。

八十年代早期Roger Waters对Pink Floyd的控制终于引起其他成员的反感,从而成为乐队解散的主要因素。乐队的部分成员于八、九十年代仍不时推出一些专辑,均获得了满意的商业成就,不少歌迷指责Pink Floyd的成员满足于商业目的而未继续他们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艺术创造。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

(转载自 www.rockyea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05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啊。。。 HATEBREEDER,相信看了之后想不认识PINK FLOYD都难。。 哈哈!本人因为转换工作到了新加坡,发觉这里的音乐讯息虽然不是非常厉害,不过比起马来西亚实在快太多了!而且这里的CD及DVD等产品价格合理,所以翻版并不会太猖獗。要买翻版的只好过新山了!(哎。。。!)这里举办各类音乐会也比大马多选择,推荐这套将上演的音乐剧 - '老九'!简介如下:

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上有八名姐姐,天生与众不同。

排行第九的他就叫老九。他的父亲曾是私会党员,深以老九为傲,并视他为最大的欣慰。老九与生俱来的聪颖,曾被预言将取得莫大的成就。果然,长大后的老九凭着非凡的能力,有机会问鼎一项极具声望的奖学金。但就在即将迈向光辉前途的重要关头,老九他犹豫了……原来老九想向父亲的好友陈师傅拜师,学习濒临失传的传统木偶表演艺术,因为他发现自己已对这门艺术,产生难以磨灭的情感、无法自拔。游走于现实与理想、现代与传统之间,究竟老九该作何抉择?最终,老九是否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找到心中的乐土?

郭宝崑的经典剧作《老九》,将以音乐剧的全新姿态重现舞台。改编后的音乐剧,会以乐曲与吟唱形式呈现这出动人的篇章,触动你的心弦。这项演出汇集了新加坡与跨越三大洲的最杰出表演艺术工作者,融合了舞蹈与木偶设计的盛大场面,势必让您耳目一新、震撼其中。

原著 郭宝崑  艺术总监 吴丽娟  作曲 Jonathan Price 作词 小寒,吴熙,杨阡  改编 吴熙,张献  导演 郭践红  主要演员  黄家强,林继修,吴悦娟,林志坚 及 刘晓义 饰演“老九”

http://www.sistic.com.sg/SOPApp/ ... zFQ_lf3DRIUO5AzsJFM

[ 本帖最后由 efx 于 31-10-2005 10:2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2005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看到一个广告,pink floyd即将推出live concert dvd - pul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5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你们觉得 cradle of filth 有什么评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005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fx 于 31-10-2005 10:21 AM 发表
好贴啊。。。 HATEBREEDER,相信看了之后想不认识PINK FLOYD都难。。 哈哈!本人因为转换工作到了新加坡,发觉这里的音乐讯息虽然不是非常厉害,不过比起马来西亚实在快太多了!而且这里的CD及DVD等产品价格 ...

对啊... 如果不算兑换率的话,新加波的 cd 价格是比大马还来得合理呢!!
比方说你在新加坡赚 1000 新币却只需要花大约 s$20 就能买到一张 cd 了..而大马少说都要 rm40 左右呢!! 真不划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05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才听了 Death Cab For Cutie, 上瘾了。旋律太美丽了,歌词太讽刺凌厉,太具诗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05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此仁依剑 于 4-11-2005 01:16 AM 发表
最近才听了 Death Cab For Cutie, 上瘾了。旋律太美丽了,歌词太讽刺凌厉,太具诗意了!


嘿!他们的MV也非常有趣呢!ENJOY!
http://music.yahoo.com/ar-293843-videos--Death-Cab-For-Cutie

[ 本帖最后由 efx 于 4-11-2005 11:1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05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著名澳洲乐队 Architecture in Helsinki 将出席 11 月 23 日在 Zouk KL 举办的 Up Front 的音乐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5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发现这帖!这贴是精华!这里的介绍让我认识了很多不错的band。尤其是 mindless self indulgence,children of bodom ! 自己本人最喜欢 nightiwsh这样的风格。简直是我眼中的传奇。不知还有没有象nightwish这样的band?
最近较常听 korn , trapt , sevendust , silverstien , story of a year, children of bodom ,in flames

[ 本帖最后由 haosmile 于 9-11-2005 08: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5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osmile 于 9-11-2005 08:00 PM 发表
现在才发现这帖!这贴是精华!这里的介绍让我认识了很多不错的band。尤其是 mindless self indulgence,children of bodom ! 自己本人最喜欢 nightiwsh这样的风格。简直是我眼中的传奇。不知还有没有象nightwish这 ...


喜欢NIGHTWISH的可以尝试听EDENBRIDGE,THE SINS OF THY BELOVED,WITHIN TEMPTATION。
这些都是我只听过一遍后的直觉,
可能象你比较熟悉这类音乐的,听了后会觉得他们都没有一点类似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5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听PAIK的四张专辑:
Corridors(2001),Orson Fader(2002),Satin Black(2004), Hugo Strange。

PAIK于1996年组成,
是来自美国的三人纯音乐乐队,
AMG把他们归类成SPACE ROCK和SHOEGAZE乐队,
我听起来是带点工业的噪音版后摇,吉它很吵,
可从厚重粗噪的音墙中可以听见优美的旋律在流动。

编曲结构反复性高,长度多是6分钟以上。
变化不大,风格也异常统一,
仿佛四张专辑是同时推出的。
缺乏创意,听着听着,还是不知不觉中被他们吸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05 07: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谁有看过PAUL GILBERT在日本的Guitar Wars演唱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11-2005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NIGHTWISH的可以尝试听EDENBRIDGE,THE SINS OF THY BELOVED,WITHIN TEMPTATION。
这些都是我只听过一遍后的直觉,
可能象你比较熟悉这类音乐的,听了后会觉得他们都没有一点类似呵呵。。。

edenbridge的专辑找不到!都没有seed了...才刚下载了within temptation和the sins of thy beloved....曲凤与nightwish有点相识....不过,还是nightwish的音乐更加宏壮,也更加激烈!不过还是要谢谢你介绍这么不错的band! than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05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acuna coil 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05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nightwish的live concert in lowlands.....好棒!
那个 drum手好象很辛苦...看他的样子快要喘死了
还有那个keyboard手....好厉害!一面弹一面抽烟
至于那个女主唱....意外想象不到,她的样子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美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05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對那個PAIK蠻有興趣的。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5 01:57 AM , Processed in 0.1321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