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igfish

大鱼心灵书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割水仙

  过年的时候,许多人家喜欢养盆水仙花放在屋里。养水仙有一种切割鳞球的方法,经过切割的水仙,叶子不会太长而花开得饱满。不像没有切过的往往叶子长得太高,吸收了过多的养分,而无法开花。
  教育不也是如此吗?在我们受教育的时候,常遭到师长的责罚,但是这正足以收敛我们的骄气,约束我们的心,以达到更高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的眼睛

  当美国太空人将要登陆月球的时候,曾有人预测这个被人们歌颂了数千年的月亮,就将要失去它朦胧与神秘,而变成了艺术领域的陈迹。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又几度登上月球,我们依然吟着“奏时明月汉时关”,想那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的阴晴圆缺也仍然引起我们的感触。
  由此可知,艺术的眼睛毕竟与实用有一段距离,科学再昌明,信仰依然存在;现实环境再美好,仍然比不上我们心中所创造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简与影片

  同样是书,很早以前的人刻写在竹简上,后来的人印刷在纸张上,最新的方法则已经使用照相原理,拍成缩影的软片,所同样是“学富五年”,五车竹筒恐怕还写不下一部长篇小说,五车书本也不过容下数万本,五车缩影软片却能装下几十个中书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所要接受的知识,何止千百倍于古人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与人工

  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的,也是最能改造大自然的动物。所以在人类的情感中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大自然爱,又有一种对人文艺术的亲和感。
  所以同样的是鱼,有的人爱吃生鱼片,有的人喜欢糖醋鱼。同样的虾,有的人欣赏活跳抢虾,有的人却要豌豆炒虾仁。同样是游览,有的人喜欢庭园布置、楼台水榭,有的人却偏爱原始森林、青峰浮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钟表

  我想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每当出差旅行的时候,一天似乎变得特别长,甚至相当于平日的好几倍。这是因为在那一天当中经历的变化特别大,早上还在台湾,晚上可能到韩国;早上还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城市,晚上却可能是虫声唧唧、满眼烟岚的深山。
  所以充实生活就是延长生命,时间的钟表固然是分分秒秒,生命的钟表却是点点滴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势取胜

  我曾经读过一篇真实的报导:“有位飞行员,单独驾驶飞机载运一头老虎。升空之后,突然发现老虎溜出笼子,向他逼近。这时飞行员知道无路可逃,强做镇定,瞪着老虎,老虎竟不敢再向前走,而退回笼子,使飞行员化险为夷。”据心理学家研究,动物们常能敏锐地感觉到其它动物的情绪,当对方畏缩时,它就气焰高张地攻击;对方强硬时,它反倒会觉得惹不起,知难而退。
  由此可知,我们面临强敌对,即使实力不足,也当在气势上取胜,如果士气先败,实力再强也难有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冲刺

  在运动会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许多参加赛跑的选手,在终点冲刺的一刹那,突然跳起求比别人快些。但是据专家研究,跳起来的速度反而比继续跑到终点的人慢。
  在人生的战场上,许多人为了抢在前面,常放弃了平实的奋斗,而企图一蹦成功,岂知不但不能快,反而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岁兰

  某年冬天,朋友送我一盆报岁兰,放在案上,真是馨香满室。但是不久
  之后,花期过了,只剩下单调的叶片,我则将之移至墙角,与其它的盆栽并列着,按时浇水施肥。
  一年匆匆地过去,并列的盆栽一棵接着一棵盛放,只有那报岁兰,平凡得如同了棵大草,但是就在我几乎已经完全对它失去兴趣的时候,某日早晨,它竟然带给我万分的惊喜——又掬上了一沁馨香。
  兴高采烈地将它放在案上,我对报岁兰说:“怀才不遇的人哪!只要你秉持志节,默默充实,是不会被埋没的。”
  而那报岁兰也似乎对我笑着:“求才若渴的人哪!对于那怀才而少表现者,只要你充满信心地继续照顾,总会见到他发挥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满眼荷花

  我曾经访问一位擅长画荷的艺术家,怎样把荷花画得那么生动。他说:“画荷花不一定要整天拿着笔在池边写生,而应该静坐在荷池旁欣赏,看风中的荷、雨中的荷、春天的新荷、夏天的盛荷、秋天的老荷,冬天的残荷。久而久之你已经不知什么是我、什么是荷,而溶入其中。摊开纸,自然满眼荷花,四季的烟雨一齐涌上,还怕画不生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居

  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前曾在美国加州卡莫尔有一间画室,名叫“可以居”。“可以居”这三个字出于中国画论里“画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意思是说:当我们初看一张画时,常常只能客观地欣赏。然后将自己投入画中,就可以四处游览。至于自我完全溶人之后,则甚至可以居住在画里了。
  面对一张好画,如果我们都能由“可以观”,而后“可以游”,最后“可以居”,也就能够达到欣赏的极高境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灵

  提到国画,许多人都会想起“空灵”,认为空处必灵,灵处必空,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所有的空白,必须靠实体的衬托与暗示才能产生。譬如一张白纸上画一条船,空白处就变成了水;上面画一些山头,下面空白处则成为云。若没有这些山与船的衬托,云和水是不会产生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于许多抽象事物的追求,都当由具体的东西开始。绝不可一味创造空洞的理想,而不拟定达到理想的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是而昨非

  常听见一些艺术界的朋友讲,回顾自己某一年的作品,实在可笑,如果把那些时间用来从事这一阶段形式的创作该多好,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他又会讲同样的话来否定现在了。似乎今天永远是对的,过去必然是错的。而不想想若不经过上一个阶段,他又怎么达到现在的地步呢?
  我们固然可以“觉今是而昨非”,但不能因此否定昨天。固然可以说火开朗基罗、董源、王维、李白不合时代,却不能否定他们的价值。不了解传统而一味想打破传统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一角,夏半边

  绘画史里有所谓“马一角,夏半边”。马一角是指马远,夏半边是说复圭,因为他们构图喜欢们重于一角和让另一边空白而得名。近代北宗大师傅心舍,也常有些作品,像是欲言又止,而彼评为“剩山残水”,但是许多人反觉得更有味道。
  艺术不同于科学,许多事情说完了,反不如点到为止,让观者存其心,自己想象来得境界深远,所以张彦远也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咖啡与牛奶

  我曾经看过一篇医学研究报告,有二十个人分为两组,一组睡前喝浓咖啡,另一组喝牛奶,但奶里面放了比前一组多好几倍的咖啡精,然后叫他们去睡觉。结果喝咖啡的人多半睡不着,喝牛奶的人却很快不就进入梦乡。
  由经可知,我们许多时候表现得失常,都是由于心理的因素。所以愈是怕发生的事,愈容易发生;睡觉之前即唯恐失眠的人,八成就是失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据心理学家研究,晚上睡觉之前背书,要比一大早读效果好。原因是:早上虽然头脑清醒,背书容易,但是跟着就有许多纷杂的人事,所以背起来的东西,很可能到中午便遗忘了一大半。而睡前所念的书,因为接着就是睡眠而没有其它的打扰。所以容易植根在脑海。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辛苦获得一样东西之后,应该谨慎涵养,发扬光大,而不要急于展示,被流俗所染。这也就是《中庸》所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的道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讲话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对我说,近年来的幼儿,学讲话似乎都比较慢。主要是因为父母上班,或则把孩子交给托儿所带,孩子疏于照顾,学习的机会少;或则是交给年老的长辈带,长辈们讲话太多而且复杂,孩子也不容易学习。
  教育的道理就是如此:我们既不可以少教,使得学生没有东西学,更不能教得太多,混淆了学生的思考。能够适时而教,适可而止,不填塞,才能收到教育的宏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发

  我们在梳头的时候,常会惊讶自己掉那么多头发,而唯恐头发掉光,但是过了很久头发依然是那么多。这是因为看得到的头发一边在掉,不容易见到的也同时在生长。
  一样的道理,我们对于许多事物往往只注意到那些明显可见的生长,却忽略了潜在蕴发的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射箭

  我曾经拜访一位神箭手,问他学习射箭的心得。他说初学射箭,一心注意身体的姿势,拉弓的动作,箭绝对射不准。再进一步则心里只想着怎样瞄准,也不容易射中,至于最高的境界,身体的姿态、拉弓与瞄准根本就不需要思考,而当自己的心与箭靶,完全结合时,靶似乎变得特别大,也就能百发百中了。
  所以我下了一个结论:射箭同于任何艺术,当技巧需要经过思考时,那只是普通的技巧;唯有技巧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才能神乎其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

  当我们注视钟表的短针时,很难发现它的移动,但是一天当中它竟然转了两圈。当我们注视一棵树的时候,很难看出它的消长,但是春天抽出了新绿,秋天却凋零了黄叶。当我们注视一个人的时候,很不容易看出表面的改变,但是孩子们长高了,青年人也逐渐添了皱纹。
  时间在每一瞬飞逝,万物在每一秒改变,人更在每一刻真走向老年,只是我们不知觉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取法乎中,进而求上

  据我教学的经验,有时学生看名家大师的作品,反不如观摩高年级同学的好作品获益得多。因为有些名作境界太高,与初学者程度相差太远,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不知如何取法,倒是看程度相近的作品,参酌比较,颇有所得。所以就教学的道理讲,我们固然可以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但就求学的过程而言却应该是“取法于下,进而求中;取法乎中,进而求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9-2024 07:04 PM , Processed in 0.10192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