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k6868

我的音响+Siltech線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8# dorian 的帖子

很有趣的称呼。。厉害。。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2-2009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then 于 9-12-2008 01:06 PM 发表 你的系统是初级的highend了。升级???你不是刚买吗?supernait 不够推CP-8571??居然走了naim这条不归路,就只有往更高级naim前后级下手。请问你的siltech cable是什么?基本上,玩naim,最好是用回 ...
其实也还不能算High End,只能说是高级Hi-Fi。
如果要达到High End水准,那可是没人性的价格才算,还要有一间设计完美尺寸正确,吸、反射音处理理想的音响房,没多少人有这福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2009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5# kk6868 的帖子

RM610000的成本。。。。
这套玻璃也真的几够力以下,撞一撞,心脏也跟着音箱玻璃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ltech原厂系列专访<1>  作者:郭汉丞

1000度的热情淬练金与银



Siltech的公司名称,就是银(Silver)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字结合起来,顾名思义,公司一开始是打着纯银做为招牌。 1983年开始研究银作为导体的效果,并在1984年正式以Siltech对外营业,不过目前的经营者Edwin并不是创始成员之一,而是在1992年加入公司成为合伙人之一。Edwin本身学的是电子,毕业以后在荷兰Philips工作,直到1992年加入Siltech经营团队,电子技术背景加上生意头脑灵活的Edwin,开始对产品进行分类规划,成功的让Siltech的品牌在全球音响市场上发光发热。

客观数据是研发基础



在访谈当中,Edwin告诉我们,荷兰并不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加上欧洲工资、劳工法规、税制等等都很严格,他们不能往低价走,和劳力密集的国家竞争,所以Siltech必须从技术面出发,并且让消费者瞭解,他们所购买的Siltech产品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为了清楚的与消费者沟通,Edwin表示,音响线材有很多人都说听了就知道好处,但他却认为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先知道产品有多好,怎麽邀请消费者试听?所以Edwin大手笔斥资购买各种高阶的测量仪器,用数据证明Siltech的线材在客观测量表现上就是高人一等,而亲身聆听更能体会高级线材的好处。

G3奠定金银合金的地位

访问Siltech的过程从Edwin的简报开始,或许两年前在台北有过合作的经验,这次在荷兰原厂我也是担任现场口译。Edwin简单地介绍 Siltech的历史,关于所谓Generation的说法,其实代表Siltech的冶金技术演进,目前发展到Generation 6(简称G6)。Siltech最早在1984年推出G1,而1992年则发展到G2,G1和G2都是纯银线,但冶金纯度与结晶都随着时间而进步。 1993年推出的FTM 4 Gold,首度溷入纯金,受到市场极大的迴响,即使在2000年时FTM4停产,到现在依然会收到少量订单,得要特别为客户订做。


一旁的古董收音机还能用,参考系统使用Pass前级、Theta后级与Audio Physics喇叭,线材当然全套Siltech签名系列。

1997年推出G3,奠定了Siletch金银合金导体的领导地位。很多人说他们都听过银线,细节很多,但是高频总是显得很锐利,不耐听,但是 1997年的G 3,改变了音响迷对于银线的看法。Edwin表示,G3具备银线应有的丰富音乐细节与极佳的高频泛音表现,但声底却非常饱满、厚实、耐听。

G6加SATT是Siltech最高成就

后来陆续在2000年与2003年分别推出了G5和G6,同样是金银合金,但是製程更加进步,在金属结晶的阻隔(Crystal Boundary Error)更上层楼。至于G4则是工业用产品,没有应用在音响线材领域。标示G5与G6的线材,都是Siltech的高价系列,而Edwin并没有忘记平价消费族群的需求,2002年MXT系列提供中低价位的优质选择,主要材料是铜线,外表包覆少量的银与金,让MXT在有限的预算中,获得Siltech 的优质声音品质。另外同时期的平价产品还有iQ系列,但是Edwin说现在看起来似乎不太有iQ,因为当年的算盘打错了,没有算到这一两年来原物料突然大涨,所以现在暂时不能出货,等精算出成本调整售价之后,才能重新供应市场。


工厂距离办公室大约15分钟车程,佔地1,500平方公尺。

至于老婆Gabi van Kley所经营的Crystal线材,冶金配方则没有第几代的区别,而是特别为Crystal量身订做的新配方,针对超细线材(Micro wire)製作的导体,称为Generation Crystal,可以承受8000W的输入,在简报之馀,Edwin还不忘为老婆的公司加把劲。

2004年推出Generation 6,是目前他们可以製作失真最低的线材。从第一代到第六代,或许有新的读者想问,那麽Siltech是不是还在研发Gerenation 7?Edwin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七代的计画,因为G6的性能实在太好了,连Edwin都说要再突破非常困难。但是今年他们发展出了「SATT」的处理程序,是冶金製程的后段再加工,以1000度的温差,让金属分子重新紧密排列,达到最佳传导性能。他们发现SATT处理对于声音产生显着的影响,表现更好,2006年开始正式为Siltech线材挂上「SATT」招牌。

第一家通过欧洲认证的HDMI

Siltech的公司位于安恆市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这裡只有办公室,负责全球销售与服务,而研发与製造中心则距离办公室约15分钟车程。 Edwin强调,绝大部分的Siltech产品都在厂内自製,只有少部分连接头元件,则是由Siltech提供设计图,在瑞典或德国找合适的协力厂商製作。冶金技术的基础技术由母公司STC提供,尤其是冶金技术和基础原料支援,不过在本次参访过程,则没有安排冶金工厂。



在产品介绍中,Edwin表示,Siltech主要的产品线集中在纯音响的领域,但同时也跨足多声道领域,包括视讯专用的线材,其中在2004年推出HDMI线,是第一款获得欧洲认证的HDMI线,当年度仅有Siltech一家通过,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几家能够做出符合认证规格的HDMI线,这是因为Siltech拥有许多先进的测试仪器,所以在工厂内他们就已经测量过,早已经超越标准许多。此外,Siltech还提供许多特殊的产品,譬如 McIntosh的扩大机,常常有小型的短路环(Short Bridge),但随机出厂的小接头品质通常不太好,而Siltech的製品则能够补足这些大厂疏忽的细节,大幅提昇器材的声音表现。

简报最后,Edwin强调四大特点,是Siltech与众不同之处,也是消费者选购Siltech的价值所在。Edwin说,Siltech拥有自己的冶金技术、专门为音响设计的特製端子、完整的研发实验室,还为消费者提供长达三十年的终身保固。在参访过程中,Edwin在每一个环节为我们说明 Siltech的专精之处,证明线材设计不是随兴而为,全部都有硬底子的技术支撑,加上反覆试听,让技术为音乐重播服务。

噪讯与失真是线材大敌

在工厂裡面,Edwin以实际的操作说明Siltech的技术精华。音响线材的目的,就是要传输音乐讯号,但是一般的线材存在着许多失真与噪讯干扰,所以Siltech的线材在设计时,第一要务就是要彻底消除失真噪讯干扰。



在线材失真上,Edwin说一般线材厂商多半使用电压测量失真,所以看起来失真数据不高,但是Siltech却发现电流引起的失真更大,所以他们与大学的研究中心合作,设计出特殊的失真分析仪器,分别测量电压与电流所引起的各种失真。他们所使用的金银合金,以纯金填补纯银结晶的缝隙,在仪器测量上,证实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压与电流引起的失真。

绝对45度绞绕

除了导体本身必须具备优秀的传导特性,有效降低失真之外,Edwin还解释当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这是基本电学,从教科书上面大家都读过,只要把线材採45度对称绞绕,就可以完全抵消磁场的影响。理论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却非常困难。绝对45度角的紧密绞绕,是抵消噪讯的关键,Edwin 表示目前仅有Siltech可以精确地达到45度对称绞绕,而其他一般的线材厂商很难模彷。



为何绝对45度绞绕这麽难做?因为音响线材本身都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厚度会让线材非常不容易採取45度绞绕,即使其他的厂商可以模彷Siltech的绝缘材质,但是一样无法把线材绞绕做到绝对的45度夹角。此外,在线材绞绕的过程当中,用力挤压线材会让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产生若干气泡,导致阻抗与容抗的变化,这些都是Siltech从仪器上测试所发现的事实。


线材的绞绕採用特殊的机器,机器刚刚工作时,最前面绞绕出来的线材还不是百分之百45度角,所以每一个批次製作的前段都会产生若干损耗。怎麽确定线材已经到达准确的45度角绞绕?必须把机器停下来,以检验的图卡对照,确定无误才会继续製作下去。

Kapton与Peek提供最佳屏蔽

所以多年以来Siltech应用Kapton和Peek的绝缘(视讯线则採用GoreTex),但这两种材质都非常坚硬,如果绞绕的力量过大,屏蔽会裂开,而用力不够,又无法正确绞绕出45度角。Silteh和柏林Froitzheim und Rudert实验室合作,设计特殊的绞线机器,以适当的力量进行绞绕,所以Edwin自豪地说其他厂商模彷不来,除非他们能做出绝对45度角的绞线机。


全手工製作,来自香港的移民Yuki直接用普通话,向本次钛孚参访团员解释箇中巧妙。

现场有经销商问起集肤效应的影响,Edwin说集肤效应影响并不大,不如外界的干扰影响大,所以Siltech发展出Kapton与Peek的绝缘,完全隔绝外界的EMI、RFI的侵入。从Edwin的解说中,可以瞭解Siltech线材强调的超低讯噪比,结构上就是完全抵消与阻隔外界杂讯干扰,达到最纯淨的音乐讯号传递。抵消磁场靠45度角绞绕,而屏蔽则使用比铁弗龙更好的Kapton与Peek。

Edwin以两张实际的测试图表对照说明,在Siltech的测试图表当中,以SQ-88和另一家线材大厂的高级品做比较,即使竞争对手的产品价位高出数倍,但是讯噪比测试数据却比Siltech差很多。所以在实际聆听时,用家都说Siltech线材听起来背景特别安静,细节特别清晰,就是因为 Siltech具备高度的噪讯抵抗能力,没有任何噪讯溷入音乐讯号当中。在今年慕尼黑音响展当中,Siltech特别展示了这两张测试图表,告诉消费者 Siltech如何在技术上证明他们的线材声音比人家还要好。

Siltech簡史

年代         產品大事記
1983         Siltech開始研發音響與視訊專用線材。
1984         經過反覆試驗,研究第一代純銀導線Siltech Generation 1,Siltech公司正式成立。
1985         Siltech音響線材首度出口。
1990         發表高速扁平純銀線材FTM-3與FT-12。
1992         推出Generation 2純銀導線冶金技術。
1993         發表全球第一款金銀混合線材。
1997         冶金技術推展至Generation 3。
2000         發表Generation 5,同時發表限量版Siltech參考後級擴大機。
2002         與柏林Froitzheim und Rudert實驗室合作開發高精度線材絞繞機。
2003         冶金技術再突破,發表Generation 6。同年推出Classic與Signature系列,達到接近零磁場感應,技術領先全球。
2004         推出平價iQ系列線材。
2004         首款獲得歐洲認證之HDMI數位線,獨家採用四層屏蔽隔絕干擾。
2006         SATT(Siltech Advanced Thermo Treatment)。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7: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iltech原厂专访(二)~~~ 作者:郭汉丞

-纯淨音乐传导的Siltech



大手笔投资测试仪器

参观工厂行程结束后,我和Edwin另外安排了专访,除了导体、绞绕与屏蔽之外,我请教Edwin线材好声的关键在哪裡?Edwin说音乐本身会说话,而线材的任务就是负责没有噪讯、没有扭曲的讯号传导,为了达到此一目标,设计者要想办法把线材做得平衡,包括阻抗、容抗、感抗都要平衡。所以 Siltech才会买了这麽多昂贵的测试仪器,譬如Tektronix 70GHz TDR系统,售价高达55,000欧元,全欧洲只有两部,从这裡我们发现了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传导失真。其他如HP Agilent Communication Analyzer、Audio Precision Spectrum Analyzer、Tektronix High Speed Scopes都是售价不斐的测试仪器,要是没有这些投资,Siltech也不敢大声说自己的技术最好,可以做到全世界最好的讯噪比。



Edwin还透露,其实尽量减少接点,是让声音表现最好的方法,譬如把扩大机的输入端子全部拿掉,直接把讯号线或喇叭线銲在电路板上面,声音表现一定会更好,但是实际使用时并不实际。所以Siltech必须发展自家的优质端子,应用在自家的线材上面,确保从导体、屏蔽到端子,都拥有最高的品质。

任何滤波都是多馀


欧洲的工厂似乎都特别整洁,Siltech也不例外。

接着我问Edwin对于滤波网路的看法。其实线材的世界大概分成两派,一派人使用纯度最高的金属导体,一派则採用滤波网路,Siltech显然属于导体纯正派。Edwin说任何滤波基本上都是多馀的,Siltech并不认同音响线材应该使用任何滤波网路。他强调这样的说法并不带有价值判断或批评,也不是因为彼此是竞争者才这麽说,他相信每一家线材厂商都会宣称自己的产品最好,所以关于滤波网路的讨论,并不是针对任何厂商提出批评,只是当他设计 Siltech的线材,并不採信滤波网路的理论。

Edwin认为经过滤波之后,一定会损失某些音乐细节,虽然可能听起来比较顺畅(smooth),但是实际上音乐的细节已经受到损失,这就好像是摄影一样,如果在镜头前面加上滤镜,和真实的影像一定会有些不一样,色彩也会受到影响,虽然可以造成特定的效果,但是却和真实重现不同。所以,当有人说某些线材听来「满好听的」,Edwin并不辩驳,但他相信正确的理论一定可以製作出正确的产品。

追求纯淨的音乐传导

对Siltech而言,追求最低噪讯,达到纯淨的音乐讯号传输,才是唯一的指导原则!Edwin从结构、从屏蔽、从测试数据,大声地向全球音响迷宣告,Siltech不做线材神话,以严谨的设计去除所有影响音乐的杂质,以精密的测试说明优秀的性能,留给音响迷与爱乐者最纯淨真实的音乐。

Edwin van der Kley谈SATT

所谓SATT(Siltech Advanced Thermal Treatment)是Siltech花费数年研发的成果,代表冶金技术的一大突破,透过特殊的温度的处理製程,将金属导体结晶达到完全无误的重新排列(Error Free Crystal)。简单地解释SATT,他们做了一个非常酷的广告,写着First we freeze it, then we fry it.(同行「音响论坛」的刘总编翻成「冰火九重天」,颇为传神。),虽然实际的製程是先加热然后冷冻,但是广告上写着冰过再加热比较合理,就像是我们从冰箱把冷冻的食物拿出来,然后加热烹调美味的料理,热腾腾的菜餚上桌,所以由冷到热的讲法听起来比较合理,不过这个「冰火九重天」的广告,倒是让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究竟SATT是什麽东西。



整个SATT的处理过程,让线材经历1,000度的温差,达到金属结晶的重新排列。在特殊的冶金环境当中,先加热到800度,实际上金银导体比起纯金或纯银的熔点较低,所以800度时就已经是呈液态的状态,而且是让Siltech金银导体结晶重新排列的边际温度。

因为金银合金在800度时已经变成液态,并且经历重新结晶的过程,所以冶金的环境必须严格控制,保持完全无震动、真空、高压的特殊环境处理,如此在冷却的过程中,才不会让导体本身产生任何张力。在800度加热之后,让金银导体自然降温,接着冷却到零下200度,藉着冷热之间高达1,000度的温差,达到金属结晶的重新排列。

由于降温的过程严格控制环境,所以SATT处理之后的线身更为柔软,使用Siltech斥资购买的各种仪器测试,发现SATT处理过后的线材性能更好。透过仪器测量,他们发现经过SATT处理过后的线材,电感与容抗都进一步降低,然后进入实际试听,效果远超过预期,而且SATT处理过后,线材不需要 Break-in,直接就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于是从2006年开始,Siltech所有的线材都经过SATT处理,特别标示SATT字样。

实验室的对照讲解

Siltech强调线材必须具备极高的讯噪比,他们投资了许多昂贵的仪器,可以测量各种讯号传输的失真与噪讯,包括数位与类比讯号都可以精确测量。工程师示范的测试,拿出一条铁弗龙绝缘的军规线材,但是铁弗龙的包覆不够紧密,所以如果使用者将线材弯曲时,内部就会产生气泡,造成阻抗的增加。



测试比较时,工程师将铁弗龙军规线用力折弯,阻抗马上产生明显的变化,在Siltech的测量仪器中,就可以看出阻抗的变化,铁弗龙军规线一经弯曲,阻抗变化马上剧烈的变化,但换上Siltech的线材,从头到尾的阻抗依然平直。



接着工程师换上另一条以PTFT包覆的50欧姆RG-58讯号线,PTFT包覆即使弯曲线材依然不会产生气泡,阻抗变化比较稳定,工程师一样用力的将线材弯曲,在仪器中阻抗可以发现阻抗并不平直,产生些许的起伏变化,但换上Siltech的讯号线,即使用力弯曲线材,依然维持从头到尾平直的阻抗,只有接头的地方略有变化。讯号线测试则以讯号产生器送出1kHz的讯号,一般的讯号线立刻像天线一样接收到噪讯,从扩大机放大出噪音,但换成Siltech测试,线身完全不会感应,证明完全不受干扰。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7: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1# jackbjg 的帖子

哇~~~真的没想到,这套玻璃喇叭价錢那么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彩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纪念版~~~线材

Siltech於1983年成立於荷蘭,為了慶祝25週年,特別推出了經典週年系列: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使用與G7相同的金銀導體(silver-gold conductor),這導體亦使用在Royal Signature Series上。G7沒有聽覺上可發現的失真(audible distortion)。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搭配Sitech自行研發的RCA與喇叭端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荷兰线王------Siltech 220i RCA 讯号线、220i平衡讯号线、220L喇叭线~~~~器材评论

近期笔者检讨家中的音响体系,发觉参考的讯号线线已沿用了一段颇长时间,心裏暗忖是时候应该升级换线了;适逢笔者近期亦测试了数款音效甚佳,潜质优厚的讯号线,令笔者心痒难耐,占有欲大增,正当考虑之际,收到大草兄的通知,说刚收到代理送来了一套Siltech的最新产品,Classic Anniversary系列裏的220i RCA、220i平衡线和220L喇叭线,劝谏笔者切勿冲动,试清楚後再作决定。坦白讲,笔者在数月前曾主动向大草兄作出要求,现在机会就在眼前,笔者当然不会错过。



一哥地位

—向走高档路线,位列顶班级别的Siltech从来都不是我辈发烧友所能负担的品牌,如长驻本刊试音室的参考线材 Siltech Signature Series一样,完全无惧任何同级对手的挑战,一直稳占市场的领导地位,其华丽高贵,纤毫毕现的上乘分析力和有如开山劈地的强横动态,更加是笔者梦寐以求的声音表现,但奈何其分身家级的定价只能望门轻叹。



周年纪念型号

总部位於荷兰,在1983年正式成立的Siltech,一直对接线的开发研究努力不懈,从昔日厂方获得专利的G1技术到今天的G7冶炼技术,都是经过不断的研究和突破厂方自己的数据规格才向外界发表,绝不会墨守成规,而这种积极进取的营商态度,亦令Siltech这名字为世人所熟悉,在市场上占有领导的地位。踏人2008年,厂方设计出一系列全新的产品推出市场,笔者今回测试的Classic Anniversary系列正是厂方为庆祝成立二十五周年而推出的周年纪念系列,供笔者测试的全套220接线是系内的最低型号,对上的有330、550、 770三位大哥,每个型号均配备喇叭线、RCA和平衡接线,而除了220仍是采用上一代的G6导体外,其他型号都是采用最新发表跟旗舰系列Royal Signature Series同出一辙的第七代银合金冶炼技术的G7导体。


我现在用著的Classic Anniversary 330L(G7)纪念版喇叭线~纯银喇叭端子,总结来说,音场,动态,控制力与分解度表现大大提升,我个人认为现在的音质十分满足。。。

设计特色

在现今科技发达的商业社会裏,有很多我们肉眼见不到的讯号干扰会影响我们的音响体系,如电脑、马达、火牛、手提电话和日常生活的家庭电器都会产生一些电波干扰,而这些电波干扰正是影响讯号传输和声音质素的客观因素之一,要杜绝这些不良干扰,各大小造线的厂家都绞尽脑汁,施展浑身解数,务求设计出的产品能超越其他对手;至於Siltech厂方在整套220接线的设计构造方面,采用了厂方称为Balance Twisted Pair的编手法,希望藉著这种方法能够将讯号传输时所产生的电感值尽量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有利讯号的传输;绝缘层方面则选用PEEK Polymer PE这种物料,线身外围再套上一层呈黑色的尼龙网作保护层,以上一切都能有效杜绝日常遇到的电磁波干扰(EMI)和射频干扰(RF);导体方面则是上文提及过厂方获得专利的G6纯银合金导体,据资料显示厂方在二十多年前打造的G1导体,并未受时间的洗礼,直至今天依然色泽亮丽,光滑如新,厂方独家的冶炼技术对导体的防氧化效能和耐用程度绝对是无庸置疑。

每条讯号线的末端部份和喇叭线的头尾两端均装置了一个发出耀眼银光,打磨得光亮如镜的金属环,令整体观感更有Royal Signature的影子,但是线身没有那么粗壮,对比起旧款的Classic Series的黑色胶环高贵大方得多;接驳插方面,厂方专诚为我们度身打造了数款插头,包括用於讯号线上的RCA插、喇叭线上的义和蕉插,而应用在这套二十五周年纪念系列裏的接驳插头,在素材运用方面当然不会马虎了事,厂方严选了售价高昂,但音质上乘的铐  ,再在表面镀上真金的品种,绝对诚意可嘉,配合仿如厂方的注册商标,上文提及过的银色金属环观感更加一致,样子非常漂亮,XLR插头则使用瑞士制造的 Neutrik品种,结合以上种种,令220i孔号线的总谐波失真达到低於0.00005%,频宽更能达到0-12MHz这惊人数字,而220L喇叭线的总谐波失真则低於0.00008%和频宽同样是0-12MHz。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6-2-2009 12: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荷兰线王------Siltech 220i RCA 讯号线、220i平衡讯号线、220L喇叭线~~~~器材评论



正式实试

今次试音笔者将会分成两个部份,第一部份会先将两对讯号线人昔笔者自用的参考讯号线,喇叭线沿用Kimber Cable的Monocle XL;第二部份则会由全套220接线开声,器材方面由Esoteric的X03SE CD机打头阵;负责将讯号处理放大有抽丝剥茧的Mark Levinson 326s前级和气势、幼细兼备的Krell E-302後级;最後一关将电流转化为声音则交由Dynaudio C1扬声器负责;作为音响器材主要食粮的电源供应由PS Audio Premier应付。第一部份开始,笔者首先放人明达出品的『Female Audiophile』,播放第二首由Chie Ayado献唱的『Tennessee Waltz』,她独特的运气唱腔与第三首Inger Marie Gundersen的『Let It Be Me』裏自然流露的成熟技巧截然不同,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足证220i讯号线绝不卖弄甜美的音色,而且音染低不可闻,能准确表现不同歌曲的意境,又不失歌者丰富的感情与女声的娇柔妩媚,令笔者不期然地听毕整张CD。播放『2008原音精选』第四首『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活力四射的琴音加上大牛筋和爵士鼓,令整首乐曲生动传神,充满气氛。第五首由Ingram Washinqton主唱的『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Ingram圆润的歌声仿似浑然天成,自然而毫不造作,简单沉实的唱腔反映歌者成熟老练的歌唱技巧,加上质感强烈的色士风,令笔者陶醉於美妙的歌声之中,绝对值得各位读者们细意欣赏。

有了以上的出色表现,笔者急不及待进行第二部份的测试,火速将220L喇叭线人昔笔者沿用的Monocle XL再开声,同样放人『Female Audiophile』,同样的歌声再次响起,但听感己再不一样,乐器的线条更加清晰明确,人声的嘴型更加细聚地高企於音场中间适当的位置,是真正的樱桃小嘴,各位女主角的娇柔妩媚、呵气如兰的细节动作都一一被捕捉反映出来,更能表达女声温柔秀气的一面。

换入『2008原音精选』『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山本冈弹奏钢琴的指法更为灵巧生动,玩味十足,牛筋是略为收敛了一点,但整体听感更为轻松,及至在『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里的色士风的质感亦有所不及,但Ingram的歌声依然舒适自然,无损整体的可听性,而这只是相对地和在笔者组合裏的声音表现,在正常的情况下绝对收货有余,转听第七首『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开首的鼓声深潜有劲,铜管吹奏缤纷璀璨,豪迈雄壮的调子,令人有昂然阔步的感觉,220接线在营造气氛方面的能力人於一流的水平,为了证实这一点,笔者选播属现场录音的第十四首『Brindisi』,一开始现场观众齐齐拍掌的声音,己教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当时那万人空巷的盛况,场面宏大壮润,四位歌唱家的表现更加是以精采绝伦来形容,到尾段再一次的千人拍掌大合唱加上完结时的欢呼声,令现场气氛炽热到不得了;原来220接线不只是营造音乐气氛出色,当播放现场录音的乐曲时,所表现的临埸感更加是个中的高手。

坦白讲,今次测试的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220全套接线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线材,人声充满光泽,弦乐变化多端,它那快速的瞬变和高度控制的能力令沉闷的乐曲跃动,令声音变得活起来,播爆棚场面时更能突出它音场庞大,捕捉音乐细节的能力、频率响应超乎理想的优点。

测试完采用G6导体的220接线之後,笔者心裏不禁有个疑问,究竟采用G7导体的上级型号的声音表现会是何等境界?

“流金”岁月:评Sli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220L音箱线

Siltech于1983年在荷兰成立,其目标是要发展成享誉全球的高级音响厂商之一。它的产品在许多著名音响杂志的测评文章中都获得了最高评价。这次拿到的是siltech为纪念公司成立25周年,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超的手工制造的全新经典周年(Classic anniversity)系列产品中的220L音箱线。它跟同系列的音箱线一样有着非常精致的外观,刚拿到时我还爱不释手地把玩了一番。该线是在纯度极高的银里面注入少量金所制成而非只是镀金镀银,而用金镶嵌在银离子之间的缝隙里能起到滤波作用。线身采用具有很强抗干扰能力以及能减少集肤效应的平衡双绞线构造,其顶端连接Siltech自己生产的精美插头。从资料上看,有Y型插头和香蕉插头两种。本人拿到的是带Y插头的。另外用PEEK聚合体来绝缘。更多关于它具体性能的资料用问答的形式让各位一目了然地了解。

为什么Siltech要用金银合金导体,而不使用无氧铜(OFC)或其它材料?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它的材料在性能上媲美金银合金。银的导电性能是最好的,优于铜和金。虽然铜的导电性能又比金要好,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铜线因为较之容易氧化每况愈下,而金的抗氧化性能远远强于铜,Siltech金银合金线材的性能会渐入佳境,经过一年之后的使用,Siltech金银合金线材的音质将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Siltech的金银合金冶炼技术与质量在业界居于领先;其音质在全频段都具备更好的音质表现。

Siltech的金银合金冶炼技术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

在了解Siltech为什么会选用金和银来作为线材的材料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看看银的晶体结构吧:铜和银的自然晶体结构并没有表现出最佳的传导特性。线材制作的过程会在表面产生微小的缝隙,那是结晶的过程造成不完美的结晶球状结构,每当音乐讯号通过时,便会造成相当小的失真。这些结晶群就像是一撮结晶簇,在每一个结晶“球”之间存在着缝隙,而Siltech开发了专属的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结晶与结晶之间的缝隙。24K 金可以填补结晶群之间的空间,藉以改善讯号传导的电器特性。

为什么选用PEEK?

以Siltech专利的SST插头为例,选用Peek是因为它具备杰出的绝缘特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 (你用铁锤都敲不破);同时PEEK的熔点很高(摄氏600度)。所以Peek不仅是音质很好的材料,也是安全性很高的材料。

为什么Siltech要焊接大部分的线材及插头?

在大多数情况下,焊接是让机械与电气接触又好又牢靠的唯一方法。在进行焊接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保金属之间的完美接触。因此,在Siltech实际焊接完成之前,会在金属导体上施加压力,以确保金属间的良好接触。其实焊接就好像是胶水的功能,而且不会直接影响导体的电气特性。但是如果你在金属导体中间看到了一团又大又亮的焊锡的话,那就意味着那导体表面的接点不理想,电阻值会因此提高。所以焊得好看不等于好的焊接。如果压接法不会影响内部结构,那Siltech也会采用压接法来制作线材。

Siltech 如何解决微小信号失真导致的听觉疲劳?

人耳能够非常精确地分辨出来自其它不同讯源的弱音信息。音乐中哪怕只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人耳都会以极高的精度予以分析。这就是那些低品质的线材会引起听觉疲劳的原因是您的大脑一直在忙于纠正错误信息。在音乐信号的还原中,正确地转换每一个微小信号,对正确地辨别人声与乐器的音色是至关重要的。大部分音响系统都能在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正确地还原出大音量信号,但是它们却不能精确地还原出微小的信号。    Siltech利用独有的设计理念,把"zero crossing recognition theory(零交越识别理论)"付诸于实践,从而克服了上述难题。 "零交越识别理论"阐述了目前在音频信号传输中,微信号失真对音质劣化的重要影响。这也是为何用音响器材欣赏音乐时,音质会有很大不同的答案之一。信号的传导要求能量的损耗须保持最低限度,虽然这种损耗失真很小,但它每秒钟会发生数千次以上,因此严重地降低了音乐信号的真实度,而Siltech已经成功地将这种微量级的失真减低至10%。

音色亮丽干爽

在杂志社专业视听室煲了一个月后终于大功告成,可以聆听出220L真正的功力。播放的还是在视听室听过不下百遍的《致爱丽丝》,但以前听起来略显暗哑的钢琴声在此时变得干爽明亮起来。晶莹剔透的音符一个一个在耳边欢快地跳动,犹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人声方面,在220L的助力下,王菲完全展现出她天籁般的嗓音,电玩《最终幻想》主题曲《Eves on me》空灵华美,直掏人心,能将男女主人公绚烂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恰到好处。而用参考线对比时没有如此耐听,总觉得声音不似那般亮丽,提不上劲。

分析力很强

放上一曲莫文蔚的《阴天》,除了她性感饱满的声音吸引我外,最令我惊诧的是她的唇齿音竟然变得如此“丰富”,用在一旁同听的同事的话说是“口水多到就像一盆盆水向你泼来”,他还边说边做掩面状。确实之前用参考线听时还远远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而在另外一曲民族风味的音乐中,各个方位的敲鼓声,不管是雷声阵阵还是蜻蜓点水都能分辨的一清二楚。一点都不会含糊。用参考线听时却没有如此明显的形体感。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6-2-2009 03:3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09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曲清 于 25-2-2009 11:17 AM 发表
最近都很静 睡觉快来毒人 要换什么AMP 或 喇叭?! ...



我来了。。。。

nad 372最好配Dynaudio D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0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aim Power line電源線, Hi-Line訊號線

Naim 研發CD555超級CD系統期間,另一個設計項目亦同期進行,就是要開發一個新系列導線---一系列必須要超越整體Naim舊有標準的導線。

負責這個設計項目的設計團隊由”零”開始,即是連導線所用的插頭也要自家研製,不假外求,完全是Naim的製作。
Hi-Line模擬訊號導線所專用的Air-Plug(專利註冊) Din插頭,有效消除訊號及電路間的不良耦合,阻止振動經導線由器材的開端輸出到另一件連接的器材。
Power Line電源線亦和Hi-Line訊號線一樣,採用自製的電源主插和IEC接頭,且插頭每件細微元件包含各種功能都是從來未曾於音響發燒電線上出現過的。主插的外殼是固熱性樹脂(因熱性樹脂能抵受高温及強大壓力而不變型) 製造 ,金鐲腳是非固定的,這樣可避免令聲音綁緊,可增加接觸面及傳輸最大電流量。
Power Line電源線和Hi-Line訊號線的誕生,令全球Naim迷的心愛器材得以至全面的音樂及音響質提昇。

等了很久的Power Line電源線,刚刚到手了。。。



她的插头是用Wattgate头,一点都不昂贵.,而Naim自製的IEC接頭,看下去样又几靚和昂贵。。


插上去~~~听到声音速度比较快点,音色表現还不错,她真正的实力还不懂,刚開始煲。。。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6-2-2009 03:1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26-2-2009 01:46 AM 发表



我来了。。。。

nad 372最好配Dynaudio DM2/7。。。。


这套系统。。。好绝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09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26-2-2009 02:30 AM 发表
等了很久的Power Line電源線,刚刚到手了。。。



她的插头是用Wattgate头,一点都不昂贵.,而Naim自製的IEC接頭,看下去样又几靚和昂贵。。
...


好靚仔啊。。。run-in后用你的furutech FI-50M公头换wattgate公头试一试。。。可能有意外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03: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26-2-2009 02:52 AM 发表


好靚仔啊。。。run-in后用你的furutech FI-50M公头换wattgate公头试一试。。。可能有意外惊喜。。。

这个方法。。。应该可以试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09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1# needforsleep 的帖子

power line 电源线 的wattgate头,很像不是便宜的320i, 如果有蓝星就是音响级的330i, 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本帖最后由 kkthen 于 26-2-2009 11: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3# kkthen 的帖子

我在看真点,是它家最便宜的wattgate垃圾公头320i (5266i-model)。。。同之前siltech線头一样。。很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2-2009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26-2-2009 12:40 PM 发表
我在看真点,是它家最便宜的wattgate垃圾公头320i (5266i-model)。。。同之前siltech線头一样。。很差。 :@

wattgate公头320i就不用想太多,直接换了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then 于 26-2-2009 12:45 PM 发表

wattgate公头320i就不用想太多,直接换了它。

啊。。。又要换头,头痛。。好烦!!还是等它煲热后,看它声音表现怎样。。到时再打算,需不需要换上50仔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0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26-2-2009 01:53 PM 发表

啊。。。又要换头,头痛。。好烦!!还是等它煲热后,看它声音表现怎样。。到时再打算,需不需要换上50仔啦﹗


鬼叫你用过furutech50仔贵头。。。知道那wattgate很差。。。

但。。。一般的人看到那wattgate都流口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YNAUDIO 马来西亚没有代理 那个2/7 也不懂什么价格 想配也 不懂那里配 价格也是个大问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1-2025 04:52 AM , Processed in 0.11642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