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k6868

我的音响+Siltech線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2-2009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22-2-2009 01:53 AM 发表


我想知道。。。那时你们AB test marantz 63se和nad 542是用什么amp和喇叭?~和线材如果你是记得。。。

还有那时那架nad 542 run-in了没有?


NAD 542 就用你看到的那个DEMO SET 我也不懂RUN IN 了没有 电源和其他的线材是用 他们家专用的 SUPRA 系列 而AMP 有用过2架 一架是 DENON 的 6 系列 和 另一个是 CA 640 V2  如果没有错 。

其实 我在房间玩 和 香港人的玩法差不多 原因在地方不大 加上不对称 。
不是说要玩香港味 只是在马来西亚 我有另一班 朋友 玩的 太过高级了 都是生意上的大老板 和他们不一样LV 哈哈哈 。
所以话题上还是算了 。

* 前几天才发现 原来我家隔几家 是买HI-FI 的 不懂是那间的老板 得空有时间去打听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2-2009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22-2-2009 02:52 AM 发表
全球首套真正"玻璃喇叭"亮相~~~来源:器材评家

HARIO玻璃王是专业从事咖啡器具,茶具,酒具,家庭用品及航天玻璃,耐热玻璃的世界最顶级公司,最近他们推出一套足以展示其产品性能的音响,推出以特殊耐热玻璃制造 ...


玻璃喇叭。。。里面又没有海绵。。。
我,阿豪仔和kkthen试过,所以会知道是什么什么声音。。。。~很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09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的看法:
这些玻璃 " 音箱 " 都是弧型的 , 而且造型很特别, 似乎有经过计算,  
箱内反射声波应该也减到最低了,
所以我认为它应该不会很吵 ...
而且之前论坛里也有人转载日本神木专家的意见说 :
箱子内或墙壁用吸音棉之类的东西, 并不是对声音最好的处理方式, 有时它反而会把其他音乐细节也一起 " 吸掉 "...
个人意见...讲错请不要鸟我...

[ 本帖最后由 Monster123 于 23-2-2009 01:3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2009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nster123~看来你对喇叭。。。好有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09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nster123 于 23-2-2009 01:33 AM 发表
小弟的看法:
这些玻璃 " 音箱 " 都是弧型的 , 而且造型很特别, 似乎有经过计算,  
箱内反射声波应该也减到最低了,
所以我认为它应该不会很吵 ...
而且之前论 ...


你找一对喇叭,把内部的吸音棉拿掉。。。你就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

给你说一说。。。我从新再看了照片。。。

设计者为了设计美观的玻璃喇叭。。。而不吵。。。只好分开独立全部单元。。。而全部独立单元的喇叭应该是没有出风洞。。。不然会很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nster123 于 23-2-2009 01:33 AM 发表
小弟的看法:
这些玻璃 " 音箱 " 都是弧型的 , 而且造型很特别, 似乎有经过计算,  
箱内反射声波应该也减到最低了,
所以我认为它应该不会很吵 ...
而且之前论 ...

神木是香港人创办的==+日本那位是harmonix老板~
完全不用阻尼做声箱其实也是常有的事(loudspeaker cook book里就有蛮详细的分析对于不同吸音物跟不用吸音的)
玻璃箱不用吸音我以前也有试过XD 但忘记效果了  只要喇叭振膜本身阻隔后部声响能力足够的话其实不大重要~(纸膜的就差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2-2009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阁下的系统从未吃饱过。。。。
听Richard Gray RGPC 400Pro电源供应器~~~文·【谭泽江】



上星期提到Mr Richard Mccarthy为我示范了Richard Gray电源供应器后,发现它除了音乐背景更为宁静及清晰度更佳之外,还有许多优点是电源洁净器所不曾出现过的。我试过不少也拥有多部电源洁净器,深知它的先天局限。但见识过Richard Gray电源供应器后,深知绝非凡品,于是立刻安排测试。

接受测试的RGPC 400Pro电源供应器,使用了高达6000W的“扼流圈”(The Choke)。RGPC 400Pro共有四个电源播插座,全是高质量的Hubbell插座。测试时,所用的器材为Reimyo CDP-777 CD机、Accuphase E-408W合并式扩音机及Dynaudio BM6扬声器。Accuphase E-408则直接从墙上的电源插座取电,该插座的输出电流高达20A,理应将Accuphase E-408喂得肚满肠肥。

首先听Brian Bromeberg的爵士低音提琴独奏Come Together,整体表现不俗,没什么好挑剔的。接着将Accuphase E-408插在RGPC 400Pro上取电,经验告诉我,宁静度及清晰度将会有所改善。

当低音提琴响起,令我大吃一惊!宁静度及清晰的改善虽然是预料中的事,但低频的改善却是教人震惊!用了RGPC 400Pro之后,低音提琴的音响变得结实,音粒浑圆、浓厚、低潜,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琴弦及空气的振动。此外,琴弦及乐手拍打指板以及手指在指板上滑动也更为清晰,许多以往听不到的细节都历历在目!音场的空间感也更好,音响开扬从容,立体感鲜明!

接着将Accuphase E-408从墙上的电源插座取电。一开声,惊觉原本圆润浓厚的低音提琴,竟变得干瘪粗糙,有如严重脱水的水果!原本向下延伸的低频再也潜不到底,音响萎缩成一团,音场只剩下平面的二度空间。

天下发烧友都知道,千金难买靓低音!低潜、力度十足及清晰的低频,是音响系统中最珍贵及最难得的一环!因此发烧友不惜一掷千金,买大喇叭及粗大如树干的喇叭线及电源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改善低频。

Accuphase E-408独霸一个20A的电源插座,供电理应取之不尽,为何反不如经过RGPC 400Pro取电呢?

原来RGPC 400Pro里的“扼流圈”与电源是以平行的方式连接,电流并不流经它,因此不会局限电流量。而电磁“大水塘”设计则是RGPC 400Pro的另一杀手锏,它以每秒60次的频率储存巨量的电流,当器材需要大量的瞬态电流播放地震山摇的低频及爆棚乐段时,RGPC 400Pro能够即时提供大量的瞬态电流。这也说明了何以Accuphase E-408接上RGPC 400Pro后,表现生龙活虎,原因就是低音提琴将Accuphase E-408的电流储备悉数吸干后,RGPC 400Pro能够即时补充源源不绝的瞬态电流;反观墙上的电源插座,虽然电流充沛,却无法在一瞬间喂饱Accuphase E-408,在电流储备青黄不接时,当然无法重现直捣地府的浑厚低频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当我将CD机的电源插在RGPC 400Pro后,低音提琴的凌厉动态与咆哮,令我不得不写一个大大的服字!原来耗电量小的器材,同样面对电源补充不及的窘态!

试过了Richard Gray RGPC 400Pro后,我方才明白原来低频表现不佳,是因为器材电源储备补充不及的原故。经此一役,我才开始了解,数十年来,我的音响器材一直处于水深火热的饥饿状态中!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4-2-2009 10:46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Levinson宝刀未老-发烧录音依然发光发热~~~作者:郭汉丞

玩Hi End音响不认识Mark Levinson,要不是年资比较浅,就是对美国音响漠不关心。在1980年代Hi End音响蓬勃发展初期,Mark Levinson用独特的眼光,结合第一流的电路设计工程师Tom Colangelo,将音响带往新的境界。在「From Mark Levinson」这张唱片裡,我们则可以透过音乐认识Mark Levinson对Hi End的想法。

Mark Levinson推出自己的唱片,已经不是新鲜事,在音响之外,他也锺情于录音,不过Mark录音的方式别出心裁。Mark在纽约拥有一家自己经营的Hi End音响店,店裡面就摆着平台钢琴,有时候他会问上门的客户玩不玩乐器,他可以用现场把客户演奏的音乐录下来,不经过剪辑,直接在音响系统上面播放,这样客户就知道Hi End音响到底真不真实。纽约不乏音乐名流,上门的客户有很多是音乐家,有些早已成名,有些则是蓄势待发,Mark在自家店裡录音时,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录音,而他又懂得炮製录音,这些音乐家在Mark店裡面留下的音乐轨迹,便成为有趣的韵闻轶事。

採用Bobcat技术进行母带处理

不过Mark怎麽和ABC唱片连在一起?这要从ABC唱片的老闆徐学辉先生谈起。唱片内页的说明写道,徐先生透过朋友引荐,来到纽约Red Rose工作室,认识了Mark,两人都是从事发烧唱片的录製与发行,聊起来自然话题很多,徐先生播放了ABC出版的唱片,他发现Mark觉得唱片的效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于是决定以Bobcat的技术为ABC即将发行的黑胶唱片进行母带处理,也才有这张「From Mark Levinson」专辑的诞生。



「From Mark Levinson」蒐罗的曲目都是由过去Mark多年来的录音中精选。既然提到了Red Rose,我想很多人应该还记得「Live Recordings at Red Rose Music Volume I」这张SACD,那是Mark创立Red Rose时最早推出的唱片。「From Mark Levinson」当中也有若干重複的曲目,譬如第二轨的「23rd Psalm」圣经诗篇朗诵,背景是悠扬绵长的钟声,深邃的录音表现出宁静悠远的气息。又像是第3轨的「Misty」,也是Red Mose前做当中选录的曲子,但除了这两首之外,「From Mark Levinson」的其他9首曲目,就没有重複了。初听「From Mark Levinson」时,我还以为大部分和Red Rose那张SACD重複,但实际比对,才发现仅有两首重複。

犹如置身录音现场般的真实

唱片标示的录音时间是2007年3月至9月,不过由于曲目都是Mark早先的录音,所以实际录音时间更早,但是经过Mark重新炮製调整,集结成片。与Red Rose前做比较,ABC出版的格式仍是标准CD,或许在规格上比较吃亏,但母带重新处理过后,依然呈现出绝佳的录音品质。从一开始管风琴演奏的巴哈「赋格的艺术」,音乐表情庄严肃穆,沉稳而流畅的演奏,在第一流的录音中,展现彷彿回到录音现场般的新鲜感与真实感,在越好的音响系统上,越能感受到「From Mark Levinson」录音之优点。



「From Mark Levinson」拥有很优雅的气质,一般发烧录音会刻意选择动态庞大的曲目,但「From Mark Levinson」却不是如此,而是想要让聆听者感受到轻鬆自然的音乐气息,体会演唱或演奏者的神情,彷彿就在眼前一般,究竟是什麽样子?一连11首曲子听下来,丝毫不觉得累,因为在聆听过程中,很容易就融入音乐当中。

有些人看到Mark Levinson的大名,就以为这张唱片可能是测试音响的发烧片,但实际上音乐的动态并不惊人,也缺乏恢弘气魄的音乐曲目,要测试音响是否具备大动态、高对比,那就选错片了。「From Mark Levinson」的音乐全是小品,录音讲究自然清新,聆听者可以感受到录音现场的空间,三度空间立体地



对于音响迷而言,出自Mark Levinson的Hi End音响肯定不是捶手可得,而需散尽千金,但「From Mark Levinson」专辑却肯定人人享用得起。如果你不确定Mark Levinson的音响是不是值得你散尽千金,不妨先从「From Mark Levinson」窥见Hi End录音的堂奥。

The Soul of Analog is Back! 专辑曲目



01. Art of Fugue, Contrapunctus IX
02. 23rd Psalm
03. Misty
04. Careless Love
05. Ancient
06. My Life
07. Bach Lute Suite in G
08. Little Girl Blues
09. Angels of Mercy
10. I Can't Get Started
11. Gone For Baroque Project 2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满发烧色彩的Pioneer D6 SACD/CD机~~~~作者:谭泽江



上星期提到Pioneer D6 SACD/CD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人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究竟它是龙是凤,今天自有分晓。

测试时,所用的监听系统为FM-255前级、Pass Lab X-600.5单声道功率放大器及German-Physiks Carbon II扬声器。扬声器的喇叭线接线柱上,当然少不了上个星期所介绍的Walker Audio HDL MKIII无线电波及电气噪音过滤器。试音碟为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第二及第五号、“黑教堂”里的Julsang以及Five Songbirds(SACD碟)里的A Taste of Honey等。

为了取得最佳的音效,测试时开启了Pure Audio Listening及Legato Link Conversion PRO两项功能。启用Pure Audio Listening功能后,显示屏的灯光自行熄灭,表示所有可能影响音质的功能全都处于关闭状态,音频讯号以最短的通道输出到放大器,充满了发烧色彩。

低频丰满质感佳

神经兮兮的高频是许多CD机的通病,为了扬长避短,有些厂家刻意将CD机的高频滚降,突出中频的表现。此举虽然令人感觉比较悦耳,但却牺牲了高频的延伸。

相比之下,D6的音响开扬,高频的延伸更佳!听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小提琴的高频细致及充满空气感,松香味十足!最教人惊讶的是,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质感极佳,低频异常丰满!如此出色的低频,从未在同价机种中出现过。再听“黑教堂”里的Julsang,管风琴的低频扑面而来,大合唱的场面宏伟壮大,D6的低频及音场的表现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过了CD之后,当然不能不试SACD的表现,于是放上Five Songbirds(SACD碟)听A Taste of Honey。

Five Songbirds是一张混合式CD/SACD碟,它同时具有CD层及SACD层在同一表面上。论音响,当然以SACD层为佳。可惜的是,放上光碟之后,D6并没有优先选择播放SACD层,而是照旧播放CD层,因此得靠手动的方式在遥控器上切换成SACD模式。此举虽然无伤大雅,但D6的人工智能应能设计更聪明一些。

以D6听SACD是截然不同的境界,无论是高频的延伸、音响的密度及从容度都比CD出色!A Taste of Honey一开声,懒慵诡异的音乐气氛旖旎动人,伴奏六弦琴的拨弦迸发出眩目的火花,袅袅的余韵,飘逸迷人!Patricia Barber吐气如兰的嗓音,丝丝入扣,整体音响比CD更为从容自然!

实惠而性价比高

D6轻飘飘的体重,也许满足不了一般好大、好重朋友的“虚荣心”,但它丰满与质感极佳的低频,说明了体重并没有影响其低频表现。此外,Pure Audio Listening及Legato Link Conversion PRO功能,令D6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如果在播放SACD/CD混合式光碟时,能自行优先选择SACD层,则得分更高。

D6的音响开扬、全频响应平直,比起一些避重就轻、依赖高频滚降以取悦耳朵的CD机要准确得多,它的低频更是横扫同价机种!D6的音响较温,动态表现称职,除非你酷爱“满清十大酷刑”等惨无人道的爆棚录音,否则听一般录音已绰绰有余。

Pioneer PD-D6-S的出现,填补了千元以下SACD/CD机的真空;虽然以往市场上有同类机种的存在,但表现差强人意,乏善可陈。D6的出现,为喜爱音乐与音响朋友提供了一个实惠而又性价比高的选择,是初哥及精打细算朋友的首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评NAD 515BEE CD播放机和315 BEE合并功放~~来源:器材评論家~~~

一直走平价高性价比路线的NAD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于1972年在英国成立,出于音响市场的不断发展,NAD的发展历经几番变迁,包括丹麦音响投资传奇式人物Peter Lyngdorf接手,把NAD收归Audio Nord国际旗下,后又转手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皮克灵镇的Lenbrook集团,主攻北美市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主帅的变换,NAD的主销市场也发生有着一些变化,先是英国,后发展到欧洲大陆中、南部,随后强势冲击北欧,同时在北美营造了相当稳固的市场。此后,NAD跟随Lenbrook集团,主销北美,同时,AudioNord国际保留着北欧区域的销售权,形成两大集团“共同”运作的形式,并且NAD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性设计团队……如今他们做得非常成功,不仅有独特的技术和人性化的设计,而且能有效地整合国际资源,在有限的成本下做出好产品来,NAD从成立之初所定立的高性价比市场路线至今并没有任何改变,他们把主要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在音乐重播能力上,这一点让人不得不服。NAD的产量大,经典产品很多,在全球的知名度也很高,它家推出的一些产品品质非凡,绝对称得上是“平民的Hi-End产品”。



无铅化环保设计

     近期,NAD在高性价比上再度出手,入门级的价位,高品质的悉心打造——C515BEE CD播放机以及C315BEE合并功放亮相于众人眼前。我们先来看看C515BEE,作为一款入门级CD播放机的C515BEE,虽然定价平宜,但却充分考虑HiFi级的播放要求,是一款专门为音响用家开发的CD机。C515BEE面板的设计十分简洁,机身的左侧部分为圆形的电源开关掣及唱盘抽屉,中间部分为小型的显示屏,右边则是六颗圆形的功能选择按钮键,外观朴实简明,唯其采用的不多见银灰色的钛金属面板,予人视觉冲击,特别令人有一种时尚潮流的观感。机背的接驳端子方面,提供有两组音频输出端子:分别为RCA模拟纯音源输出(Analog)及数码同轴(Digital)输出各一组。NAD C515BEE底部设有四个半球体形的避震胶,以作为支撑整部唱碟播放机之用;这四个半球体形的避震胶可以减低因转盘抖动而引起对音色重播有极大影响的谐震。整体上看C515 BEE做工水准相当考究,无论塑料或金属部件,其边角的加工处理都非常细致,从而可见国际品牌对细节的要求颇为严格。



打开结实的机箱上盖,可见C515BEE电源部分使用了一只环形变压器,而除了Sony的转盘系统之外,所有的线路均集中在一块颇大的双面线路板上。从线路中可见,C515BEE的电源是独立为每组线路供电的设计,非常清晰地能看到每组线路旁都有一组电源稳压滤波网路。这样做能保证各组线路不会因为共用电源而相互干扰,对提高工作精度和降低时基误差都有莫大的好处。C515BEE的解码部分为Burr-Brown 24 Bit/192k Delta Sigma D/A转换器,在重要的音频电路上采用高品质的专用元件,以实现在同级机中更优秀的音色表现。值得注意的是,C515BEE是无铅化设计,达到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NAD的工程师用最好的微调电路读取技术来提高性能,使其具有最新版权保护和刻录光盘读取。并且改进了音频性,能降低失真和完善音乐细节。除了支持CD的播放外,C515BEE还支持MP3、WMA的压缩音乐的播放。


。。。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1:10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评NAD 515BEE CD播放机和315 BEE合并功放~~来源:器材评論家~~~

PowerDrive-S改良气囊功率技术

     作为入门级的机型NAD C315BEE合并功放,同样地标榜为音响用家提供更好的性价比,入门级的价格机种却是集合了多项NAD的高级音响技术,让人大惊叹。

     像是采用了NAD的专利Power—Drive—S改良气囊功率技术,能够根据负载的阻抗作出相应的调整,即使在很低负载阻抗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效率和极低的失真度。在瞬音高输出的情况下,则可以提供更强的电源供给,使功放的功率输出更稳定,驱动力更强,低频更出色。NADC 315BEE的PowerDrive-S能提供高动态、强驱动和低失真的输出能力,失真率只有0.02%。通过PowerDrive-s气囊功率技术,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能够因应音源信号状态而变化,特别是在大动态信号来临时,其输出功率能够倍增,补偿信号链中动态失真的损失,因而能够更容易获得澎湃震撼的大动态效果。即使用小的能量驾御喇叭单元,同样能够实现还原高保真音响效果。在驱动低至2欧姆负载的扬声器,仍能保持足够的动态余裕,比同样规格的其它产品听起来更有力。外观来看同样设计简炼的的C315BEE,各项实用圆形操控钮键设备齐全,可谓毫无多余花巧的额外设置。像是钛金属面板的右下方所有大颗圆形旋转钮键设置于是用作音量(Volume)及音色(Treble,Bass、Balance、Tonedefeat)的调校,  而其它小颗圆形按钮键则设置于面板的下左方,用作讯源设定的选择,令人一目了然。提供有六路音频输入、内置耳机输出及线路输出,同时前面板具有音频输入接口,方便连接MP3播放机。配置的遥控器,可以控制合并功放上的所有功能,相当方便。



声音表观

     试听时,虽然NAD C315BEE合并功放的标示的持续输出功率:40WX2/8Ω,在10来平方米的空间,  以NAD 515BE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搭配ElacBS244书架箱聆音时,音量只需扭到9点位置,便可以感觉到力水的充裕及强劲的输出,原来NAD C315BEE有一个提供电源的大型环形变压器,再加上两颗白色的大型及两颗蓝色的中型电容,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细小电容分布运作于各电路板上,从而提供充足和纯净的电源供应。相较于在一旁作参考的丹麦王子Densen B420 CD播放机和B130合并功放组合,虽然Densen标示的输出功率要比NAD组合的高,但NAD C515BE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推力方面明显要更为强劲些,因而该NAD组合搭配宽裕度方面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搭配上还是建议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扬声器,能更利于NAD组合发挥最佳的声音效果。

在听感上,NAD组合和Densen组合都有着忠于原音的声音风格走向,它们的音色都是相当优异的,两组合的特色是透明且清晰明朗,没有可闻的染色或怪异的渲染,但具体到个中诠释,两者还是有些许差异。于是,试着把Densen组合与NAD组合轮番搭配在ElacBS244书架箱上。以Densen 组合来说,清爽的口感依旧,但相对NAD组合它就更多了几分柔情脉脉,NAD的组合听感上较为清丽直白,而Densen的组合较为柔和细腻;NAD组合较为大方豪迈,Densen组合则较为含蓄秀气;NAD组合较为男性,而Densen组合则较为女性化,两者的表现各有千秋,均有出色的表现,只是共性上的个性上略有不同而已。音质上,NAD C515BE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虽然少了几分Densen组合滑细感受,但却以另一种更直接、更真实的美感呈现出来,事实上它的音质相当好。换句话说,当播放小提琴独奏时,NAD C515BE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所表现的弓弦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声质感比Densen组合更直白逼真,这样的特色适合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或以弦乐为主的交响乐,因为只要弦乐群一出现!一整片“沙沙”粉状的琴弦共鸣总是让人感动再感动。

NAD C5l 5BF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的分析力很高,但它们的清晰明朗不是俗称的“亮”,而是属于略微阴柔类型,就像下雨过后,云尚未退去之前,天空中泛着明亮不刺眼的阳光,一眼望去万里清晰,这就是最理想的透明感。可以说,音质与音色的表观上,NAD组合与Densen组合的表现仅在伯仲之间,差异之处各有千秋。以瞬时响应以及冲击感来说,NAD就有一种更为强劲和富线条感的表现。NAD C515BEE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中低音域的鼓声控制力极佳,那种弹性是属于橡皮球般快速结实的,而非橡皮筋般的软弱无力。震天价地的管弦齐奏场面时,也呈现一种临危不乱的冷静。

播放人声时又是另一种体验,耀星唱片那张《童丽精选》,一首《牧羊曲》童丽略带甜美的音质之外,还听得到胸腔共鸣的厚实戚,感觉就像是喝优质的德国白酒一样。德国白酒独步全球,喝起来优雅又略带甜味,但是那种甜味不会给人腻的感觉,主要原因是有足够的酸度当平衡。NAD C515BE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的人声表面甜美动人,但却不会给人腻感,主要就是除了突显旋律线之外!有厚实的音质当作后盾,就像德国白酒的甜度与酸度形成极佳平衡。总的来说,平衡,饱满,清秀,中性的声音表现是NAD C515BEE CD播放机和C315BEE合并功放组合的声音特点,它们声底非常干净,如果您个人觉得该组合的口味稍微清淡些,可考虑用些铜材质的线材进行微调,以增加暖厚感。

NAD C515BEE CD机技术参数

频率响应:5Hz-20kHz±0.5 dB
总谐波失真:0.0035%(0dB,1kHz)
讯噪比(A计权):95dB
动态范围:98 dB
重量:3.52kg

NAD C315BEE 立体声功放技术参数

NAD专利Power Drive放大技术
NAD专利柔性剪峰技术
输出功率:40W×2/8Ω
气囊功率:95W/8Ω;130W/4Ω;180W/2Ω
重量:6.5kg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1:11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优雅柔美~~~~~评QUAD(国都)99CD-S CD机~~~~作者:魏珏



近来在AV器材大行其道的市场下,传统纯音响器材的风采确实大不如前,虽然多数厂商都随着潮流需求,投入大力相关AV产品的开发,不过却仍是有人坚持生产高水平的传统音响制品,尽管市场需求不若AV产品来得热络,但对于想单纯欣赏音乐的买家来说,这些立体声音响设备的成熟韵味,正是他们所要求的首要条件。QUAD(国都)这家1936年成立的老厂由于产品开发及推出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近年来少有新产品问世,这个以生产静电音箱与放大器知名的英国厂家,不会就这样在音响圈沉寂下去吧?不久前QUAD终于推出了它的新99系列。这一系列包括有99CD碟机、99合并机、99前级及三台后级(99双声道、99单声道、909二声道),这一系列沿用了77系列全铝一体成型式设计,外型优美时尚。其中99 CD唱机十分强调信号读取精度,采用了高精度的转盘与伺服电路,D/A转换部分采用了Delta-Sigma数模转换芯片,时基误差极低;99前级强调与本组合中的各单体的匹配,采用了“Quad Bus Link”界面,并设有多样化的“音调控制”电路,可对高低频进行调整,该前级的内部组件为倒悬式(固定于机盖上)设计,可以减少震动,以提高音质,同时该机除了标准的输入、输出端子外,还采用了一种Quad独有的排线式连接方法用于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减少普通接线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对音质造成的不利影响。99系列这个以“Quad Bus Link”将CD、前级、后级以排插层层相连,利用连动装置与遥控器执行一切的模式操控,摆明了就是要向消费者宣示他们的基本立场:我们并不鼓励玩音响。这样的执着实在令人无法驳斥,但是以这样的理念所成就出来的产品,其高完成度与高水平的音质,却也是绝对令人钦佩的。体积小、不占空间、好摆位,制造质量与售价形成合理的对比,诚信不漫天喊价的作风,无论对于消费者或是制造商,甚至是对音响市场的正面提升,都有绝对的示范作用。

整个99系列的机身都是以铸铝打造,Quad工程师别出心裁地将器材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完全导至整个机壳上,散热面积也因此相当整个机身。99 CD-S以Philips承盘结构为基础,使用了Delta Sigma CS4328解码,设计重点摆在一般低价系统不会去注意到的信息读取与解码正确性上。这款器材的内部电路规划是简洁工整,并且选用高品质的音响级零组件,从电源供应开始,系统皆是采用优质的环形变压器,具备低磁漏、高电流的绝佳特性,并且规划了多组稳压线路,让电源供应的稳定度有效提升。

试听用的功放是ASR EmitterⅠ,音箱为丹拿听众73SE,连接的线材是美国的音乐丝带。凡是亲眼看到99 CD-S CD机外观的人,都会觉得它实在太小了。的确这个CD机的尺寸完全没有那种2万元级别CD机的高大魁梧身躯,实际尺寸不但比我们日常看到的DVD还要小,而且银色的面框看上去很有现代感,正面看上去只有简洁的几个按钮和蓝色显示屏,典型的英国风格,上次我在杂志社听过一下99 CDP-2 CD机已经感觉到它的实力的确很强悍,完全是以往英国产品的阴柔一派的风格,而是显得灵气十足,很有跳跃的活性,是一种把音乐的气氛和神韵能够展现自如的器材,就凭这一点,把日系产品打的体无完肤。

Quad优质的声音表现,过去在业界早已是颇有盛名,此次再度与Quad相会,外型多了一份雅致中透着科技味的质感,但“体温”依旧是温热的,音乐的呈现也是温热的,这不只让人重温了Quad所呈现的音乐质感,与过去相比还多了份透明与灵巧。在搭配丹拿听众73SE音箱时,那种音乐挥洒在聆听空间中的感受,听来是那么的柔嫩软Q,不仅是音乐能毫无压迫的释放,那种甜润入心的感受,更让人毫不自觉地就沉醉于美好的乐音之中,彻底放松心情来体验精彩的音乐内涵。

Quad 99 CD-S虽是不折不扣的晶体管CD机,却有着许多电子管机都难得俱备之温润甜美,和煦的高频与现今强调高频的延伸有着微妙的差异,乍听时感觉似乎稍带着蒙陇,但细细品味后,却令人回味无穷,在解析力与美感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稍慢的速度感、距离稍远的音场感与不夸张的低频共同营造出优雅柔美的绝佳氛围,在聆听古典小品或爵士人声时特别动人。如果说现代Hi-End器材所追求是对于音乐写实的重放,那么99 CD-S则是倾向于写意美感的经营,耐听是它最大的优点。因此,对于一些高频较硬朗的音箱,99 CD-S也有良好的驯化与收敛效果,多多搭配尝试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与过往的Quad产品相较,整个音质显得更形流畅自然,对于音乐起伏转折的控制也是更上层楼,再加上优异的音像定位,丰富的层次诠释,完整承袭了Hi-End音响应有的声音模样。当然,各位也不要小看这台99 CD-S CD唱机,它真的值得好好赞赏一番,它透明丰富的细节呈现,与令人动容的音乐诠释功力,从什么角度听来都是价值五位数字以上的声音表现,所以对想要好好听张CD片的消费者来说,独立买台音乐性够品味的CD唱机还是不得不为之事。久违的Quad,再次在合理的价位中,造就出值得深深品味的佳作,对想要单纯好好听音乐的人来说,这台99 CD-S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久违本地市场多年之后,这款Quad 99 CD-S有强化了造型与机体结构,柔美的声音质感更不愧为经典机型后继之作,对于一些重质不重量的爱乐者,Quad 99 CD-S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诚心推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udiolab 80000CD机~~~~来源:器材评論家

资深的发烧友都应该听过Audiolab这个品牌,甚至很多人都成为他的主顾.在国内发烧热度最高的时候,尤其是Audiolab成名作的8000A合并放大器,更在国内创造过辉煌的销售成绩,从此Audiolab凭着出色的声音表现和相宜的售价在人们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高性价比形象和口碑。



其实Audiolab成功的产品还有很多,如8000C前级8000P后级同样也是非常经典的产品.及至后来的新款前级8000Q和单声道后级 8000M,亦马上 被英国权威音响杂志<WHAT HIFI>采用为参考大器.这间在1983年才由两位英国人PHILIP SWIFT和DEREK SCOTLAND创办的小型公司,最初的生产厂房竟然只是在PHILIP家中的厨房.但在经过市场迅速发展后,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英国著名HI-FI企业. 到了1998年,英国著名的麦拿伦塞车队收购了Audiolab,同时亦把品迫名称更改为TAG MCLAREN.麦拿伦以他们高尖端科技,发展出多项新颖的音响及影音产品等.但这也是以高昂的产品成本换来的,此时虽然TAC MCLAREN的产品仍然很出色,但市场份额却大不如前,到了2004年的3月,著名的国际音响集团IAC把麦拿轮音响部收购过来,并在一年后把品牌名称恢复为大家熟识的Audiolab.

当然,IAG并非只把品牌买过来这么简单,他同时亦把很多麦拿伦音响的科技和设计也引进了IAG.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技术人才,包括服务了 Audiolab/TAG不得MCLAREN十多年的总设计工程师NICK CLARKE也一起加入了IAG.NICK的首个任务是要把改良后的8000系列重新推出,像8000S合并式放大器,8000Q前级,8000P后级和 8000M但声道后级,即将很快与音响乐迷见面了.而且据可靠的消息称,这些重新以Audiolab品牌出品的产品售价将和被MCLAREN收购前的水平相当,这无疑是给喜爱Audiolab的朋友一个喜讯.而全新的8000系列产品,还有几个新产品,包括这次测试的CD机,AV处理器,多声道后级等等.

8000CD的外观设计继续保持了经典8000系列的老面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竖立在面板右面的长条形电源开关,只是薄薄的机身由原来 Audiolab惯用的黑色改为了现在流行的银灰色.8000CD的碟仓安排在面板的左面,靠中间是黑底白字的显示屏和圆形的轻触功能按键.整机设计简洁实用,丝毫没有多余的点缀和刻意的修饰.



8000CD的背板设置了两组RCA模拟输出,能够满足多样的连接方式.而数码输出则配备了常见的RCA同轴,光钎和专业器材上标配的BNC端样.它的内部设备并不复杂,可能是Audiolab特别注重电源系统的建设,因此机箱内近半的面积被电源电路占据着,上面有两只”刺猬”牌环形变压器,还有一大堆滤波,整流,稳压的电路。





而转盘系统的选用更显出了它的身份,8000CD的转盘竟然和贵价不少的QUAD CDP一模一样,甚至伺服系统也基本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工作的稳定性,而且从Audiolab和QUAD同是IAC集团成员来看,资源共享的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消费者才得以最合理的价钱买到理想的器材.8000CD的解码处理和模拟放大电路相对CDP而言要简单一点,线路也直接一点, 但不同档次的器材没有直接比较的意义.事实上它的电路以高度集成化为目标,如解码芯片就负肩了192KHZ升频和24BIT精度解码的功能,模拟放大使用了高性能的OP运放,周边电路自然也就变得简单了。

唱片试听

雅乐之声2005:敲击乐器的质感轻盈,透明,空气感也流露着甜美的气息,而鼓点也跳跃爽快,干净利落,丝毫不会拖泥带水,音乐气氛轻松活泼.<奈何>中人声细腻,甜美,而结像也颇为纤巧,感情的表达较为直率而有活力.EMI<英雄三重奏>:小提琴明亮清丽和大提琴的圆润柔韧很是协调,而钢琴的轻快舞动也带着不俗的透明度,整首乐曲在鲜活的音乐气氛衬托下表现出细节丰富的音乐内涵。

三角试音碟:铜管乐器显现得光辉灿烂,弦岳组的质感没有过度的刺激,丝毫不紧张也不尖锐而始终有种平滑柔顺的味道.动态不是惊人的强烈,但瞬间反应相当伶俐,丝毫不拖泥带水.DG穆特<卡门幻想曲>:小提琴柔顺并带有适度的光泽,是纯净细致的质感,拉到高把位时也没有令人不悦的生涩尖锐.伴奏乐团声部很柔美,毫不张扬,在齐奏时表现的气氛也保持着轻盈流畅的特质.瑞鸣<龙迹>:整个场面在爆棚时也没有散乱,即使音场的边缘也能够保持立体清晰的音像层次.当然听这个录音时低音乐器能够更为厚重点就更佳。

评语:8000CD的性格属于斯文淡雅一类,具有传统的欧洲产品气质,听古典作品能很好发掘出音乐的内涵.搭配上建议选择声底厚润,浓郁的产品为宜,这样更能适应现代人多变的欣赏习惯。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2:02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堂堂皇皇的王者之风——MBL 1621A+1611F数位讯源~~~来源:器材评論家

您知道【音响论坛】写第一代1611数位类比转换器是在什么时候?在95期,由张典齐医生执笔,那是多早以前的事了!您知道【音响论坛】写第一代 1621CD转盘是在什么时候?是在第124期!由我执笔。现在论坛已经出版到235期了,回头看这二篇文章,真有点天宝遗事之感。这么多年来,1621CD转盘内部默默精进,型号只改变为1621A。而1611数位类比转换器却已经改到F型。由此,我们大概可以知道,CD转盘如果一开始就做得很好,日後能够改进的空间并不大。不过,数位类比转换器却会随著数位类比转换晶片的升级而不断改型。这次,1611F已经精进到不仅可以唱CD,也可角车SACD的DSD数位讯号。



已经可以解DSD数位讯号

什么!能够解SACD的DSD数位讯号?没错!用什么端子来接驳?用HDMl端子。用什么系统来传输?用MBL自己研发的传输系统。既然如此,1621A也应该可以输出DSD数位讯号罗!对不起,不能!,它还是只能传输CD的PCM数位讯号。如果您想听SACD,必须另购一部MBL的SACD转盘,这部转盘被设定为只能传输DSD数位讯号。

什么!你是说,如果想要用MBL的器材来听CD与SACD,就必须买CD与SACD转盘各一,以及一部1611F罗!没错!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呢?难道是想多赚一点钱吗?就MBL的观点而言,这种做法并非想多赚一点钱,而是他们的坚持:他们认为CD与SACD转动的速度不一样,因此所使用的CD镇在重量上以及细节上的设计也不一样。既然如此,为了得到毫不妥协的效果,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将CD与SACD转盘分开二部。理由就这么简单,就看您能不能认同。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如果用家没有那么苛求,MBL是否能够提供CD镇与SACD镇各一,这样不就能够利用一部转盘来同时唱CD与SACD了吗!

铝铸机箱,重达30公斤

假若您曾经仔细端详过1621A与1611F,一定会发现,怎么它们的箱体上看不到锁箱体的螺丝?而且,抱起来非常重,竟然有30公斤。这实在太神奇了,难道1621A、1611F的箱体是用强力胶黏合铝板而成的吗?或者里面装了铅块?非也!1621A与1611F的机箱是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而成,再去打磨烤漆的,所以从箱体外观上看不到一般箱体的固定螺丝。这种做法我在其他厂牌的数位讯源器材上从未见过。我相信这种铝铸机箱成本很高,这也是为何1621A、1611F要卖那么贵的原因之一。为何1621A与1611F的箱体要采用铝合金铸造呢?当然是想得到最佳的刚性,让箱体振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除了箱体之外,安坐中央的镀金『舱体』部分也是铝合金属做的,雷射机械拾取系统就安放在里面1621A采用的雷射拾取系统是Philips CDM12 Pro SpecModuls,为了避震,工程师为它加上一个纯铜、铝以及悬挂弹簧组成的副底座,光是这个副底座就重达4公斤,而且可以调整水平,让整个雷射机械拾取系统处於避震最佳状态。此间代理商说,副底座作法是MBL最高机密之一。

有如保险箱一般坚固

当您掀开、62、A的圆形舱盖时,会发现这个盖子十分厚重,那是以、Omm厚的铝合金所车成。为了降低盖子内部气流回荡对CD播放的影响,这个圆形舱盖内面车成阶梯圆螺纹弧形,让气流的影响降到最低。整体而言,这个舱盖不仅降低内部气流对CD片的冲击,也有效阻隔外部声波震动的影响,让整个CD机械拾取总成有若一个保险箱那么坚固(这是MBL说的)。

虽然1621A的CD『舱体』做得那么坚固,不过我最佩服的并不是舱体的作工,而是那个小小的CD镇。假若您不是 1621A的用家,很少有机会能够仔细观察这个CD镇,事实上这个小小的CD镇是MBL费尽心血设计出来的。先说整个CD镇的重量,它是仔细实验过CD镇的动态质量之後决定的最佳重量。而CD镇上的『星星光芒』是十一道,而非一般熟悉的十二道。为什么?知果是偶数的十二道,很容易让CD镇产生谐振,如果是奇数的十一道,就不会产生谐振了。再来,这个CD镇总共用了三道『橡皮筋』,第一道用在手握处,这道橡皮筋是方便用家握住CD镇的。第二道橡皮筋是在CD 镇的外沿,这道橡皮筋镶在外沿镂空圆圈处。也就是说,这道橡皮筋从CD镇内、外都摸得到。最後一圈橡皮筋设在内沿,这内、外二圈的橡皮筋功能在於柔性的与 CD镇接触,适度吸收CD转动时的振动,也抑制CD镇本身谐振。

前所未见的CD镇

最後,1621A的CD镇轴心材料采用铜,其他部分采用铝合金,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克服相同材料容易引起共振的缺点。而轴心尺寸特别设计得与CD中心孔径一样大则是为了让CD片可以被牢牢固定住。老实说,这真是一个前所未见的CD镇,从重量到形状、橡皮筋的设计与轴心设计中,可以了解这个小小的CD镇真的是罕见的杰出设计,由此亦可窥知MBL做事的态度。

1621A的面板上中央是个显示幕,左右二边各有五个镀金按钮,负责一般操控以及显示幕灯光的关闭。背面更简单,就是 XLR、BNC、RCA、ST&T等数位输出端子各一。与之相比,1611F数位类比转换器无论是面板或背板就显得更复杂了。在面板上,您也可以看到十个镀金小圆按钮,那是十组输入的切换,其中第四组就是SACD输入。在二排小圆按钮之间当然就是那个显示幕,上面可以即时显示各种资讯。再来,底下一层还有四个小圆按钮,分别是True Audio、Option、Mute、Display。True Audio的功能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询问原厂直至截稿时都无下文,有兴趣的读者也只好自己跟代理商询问了。Option则是为了日後可以增加变动输出控制之用。Mute当然是静音,当您按下这个钮,显示幕就会关掉。Display则是控制显示幕的亮度,有好几段可供选择,不过亮度落差并不大。

来到背板,数位输入端只开放一个HDMI,一个XLR,二个RCA同轴以及一个Toslink光纤端子,并没有十组通通使用到。而数位输出端也准备了一组RCA同轴端子。倒是类比输出端子准备了三组,其中一组为XLR输出,另二组为RCA端子输出,三组都是固定输出。

核心元件大家都用,但声音就是不同

到底1611F内部采用什么解码晶片呢?打开它的镀24K金顶盖(MBL顶级产品身上的金色都是镀24K金的),可以看到内部有三个北欧制环型变压器,还有一大片的母线路板,在母板上方则插上另外一片数位类比转换线路板,这样的设计比起一般数位类比转换器来得『庞大』很多。为什么采用三个环型变压器,我猜数位线路、类比线路与逻辑控制线路各一,这也是许多高级机种的制式设计方式。

仔细搜寻,发现1611F内部采用Cirrus Logic的CS4396,这个DA转换晶片内部的数位滤波器部分可以将44.1kHz升频八倍,成为352.8kHz,然後再转为SACD 2.8224MHz的二倍频5.645MHz。这也是为什么1611F的面板上写著升频5.645MHz的原因。至於面板上还写著DeltaSigma数位类比转换,那是因为CS4396这个晶片本来就是Delta Sigma结构所致。数位类比转换晶片采用CS4396,数位接收晶片也是采用同厂的CS8414。至於、6涧F的类比输出级是否采用分砌式线路?不是,而是采用Analog Devices的OP Amp AD 797。这个OP Amp属於高速低失真设计,回转率高达20V/us,频宽有11OMHz,是个性能很好的OP。老实说,CS4396这个数位类比转换晶片非常普遍,从顶级音响一直到日本AV环绕扩大机,甚至DIY迷都普遍使用。有趣的是,虽然大家都使用同一个数位类比转换晶片,但几乎各厂家的CD唱盘或数位类比转换器声音特质都不一样,而且音质成就的落差也相当大。这证明了一件事:一部CD唱盘或数位类此转换器的成败并非一颗数位类比转换晶片就能决定的,而是由整体细部设计汇集而成。像1611F这种声音特质在其他厂牌的数位类比转换器或CD唱盘上就无法听到。

1611E可以升级为1611F

写到此处,我相信读者一定很想知道1611F与上一代1611E在声音表现上到底有什么不同?由於代理商艺声没有送 1611E来,我只好请教老板蒲先生。据他说最大的不同就是频域最高端与最低端的延伸更好,声音也更细致更美,1611E的用家一比马上就想换机。也因为如此,MBL特别提供升级服务,只要您有1611E,就可付费升级成为1611F。

器材搭配还是要注意

聆听1621A、1611F的场地在我家,搭配的器材有几套,第一套是以Spectral DMC 30SS前级搭配ATC SCM 100ASL双喇叭系统。第二套是以Spectral DMC 30SS前级搭配Pass X350.5後级与Dynaudio Sapphire喇叭。第三套是以ASRLuna 8综合扩大机搭配Dynaudio Sapphire喇叭。

看到这样的搭配,或许您会认为第一套的搭配组合最适合1621A、1611F,可惜事与愿违,第一套组合搭配 1621A、1611F效果并不好。不好在哪里?声音的色彩有点浓,形体有点大,动作有点迟缓,透明感有点雾。这样的声音特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让我再度体验到器材的搭配无法用想像力去凑合,而是必须以实战经验来论证。

当我用第二套系统来搭配1621A、1611F时,整个声音特质有了大幅度的改变,此时我听到的是非常扎实的声音,音像型体也有点大,但动作开始灵活起来,透明感也清朗许多,这是我喜欢的声音。这第二套系统使用的前级与第一套相同,但後级不同,喇叭也不同,所以声音表现起了大变化。至於第三套,由於扩大机与喇叭都与第一套不同,因此整套的声音表现与第一套当然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差异在哪里?透明感变更好了,音乐活生感也更好了,而且甜味与木头昧都飘出更多,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一股淡淡的金黄色彩。

综合三套器材的搭配经验,我可以推测出为何第一套系统不适合1621A、1611F的原因:ATC SCM 100ASL属於中频段与低频段都很饱满的声音,而1621A与1611F也是属於同类性质,浓上加浓,满上加满,当然会让胃肠有点负担过重。不过,我也想过,MBL的前级、後级、数位讯源也都是属於饱满的声音,为何他们搭配起来反而能够呈现MBL那特有的庞大宽广权威厚实声音特质呢?我想,相同味道的浓汤混在一起,与不同味道的浓汤混在一起,所得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不是吗!最後定稿采用第二套与第三套的综合表现,音乐规模感最庞大的第一套只好割爱。

迷人的淡淡金黄色彩

到底1621ACD转盘配上1611F数位类比转换器,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想许多人心中早已拥有定见,事实上它们所唱出的声音特色的确也没有超出大家对MBL的『声音定见』,那就是声音带有淡淡金黄色彩;乐器与人声型体饱满;音乐的气势庞大,稳重,具有权威感;高频柔软有弹性,小提琴柔美,木头昧浓,弦乐重奏的和声很美;钢琴音粒圆滚有重量感,木头味浓;人声中频段饱满又柔和;低频段量感丰富,而且扎实有重量感。以下。我让更进一步的阐释上述的声音特点。

从十几年前购买MBL 6010前级开始,我就发现它的声音具有一股非常淡的金黄色彩,理智告诉我这应该是染色,但感性作祟,却让我很喜欢这股淡淡的金黄色彩。这股淡淡的金黄色彩音色让MBL的声音好像经过时间的淬炼,有如老的音乐厅,有如年代久远的名琴,也好像是放在橡木桶中陈年的葡萄酒。总之,淡淡的金黄色可以让我连想出许多因为『陈年』而产生的美好事务。更妙的是,MBL的这种淡淡金黄色彩的音色与他家器材外观非黑即金的高贵色彩很搭。

我不知道这种听起来有特殊感受的音色从何而来,大概来自主事者Meletzky对音乐对声音的品味吧?阅读中外器材评论多年,我似乎没见过那篇评论说MBL的声音没有色彩,非常中性。中性本来是高度传真所追求的目标,但MBL的特殊淡淡金黄色彩似乎也成了高贵音色的代名词。不过,在此我也要说,由於具有淡淡的金黄色彩,所以MBL器材的搭配并非百搭,有时搭配不良,听起来的声音就会走样,这是用家必须注意之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堂堂皇皇的王者之风——MBL 1621A+1611F数位讯源~~~来源:器材评論家

圆润饱满有弹性

乐器与人声的形体饱满也是MBL产品的特色,当然也是1621A、1611F声音特质之一。无论是小提琴、钢琴或人声,1621A、1611F都显出比一般数位讯源还要饱满圆润的乐器形体。这种饱满圆润如果单单一直听1621A、1611F,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但当您一旦换成一般数位讯源来听时,马上会感受到怎么乐器形体的大小饱满程度整个小了一号。例如当我听这次高雄音响展那张赠送片时,第一首二位男歌手合唱的腹腔饱满程度就是如此。而当听到第四首藏密时,那鼓声,那打击乐器,那喇嘛的和声等也是如此。听第十四首The Look of Love女歌手Kennedy Jenson的嗓音与铜管也是如此。最後一首Regular Pleasures,Patrica Barber的嗓音因为饱满圆润而更具磁性的魅力,鼓声(不是脚踩大鼓)更因为形体饱满而呈现极佳的软Q弹性。您看,有些同样采用CS4396数位类比转换晶片的CD唱盘声音听起来就是瘦瘦的,乾乾的,没有重量感,但1621A、1611F听起来却是饱满圆润有弹性的,您说这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我不得不说,这就是Hi End的Know How。

具有帝王的权威感

1621A、1611F的音乐气势庞大、稳重、具有帝王的权威感,这也是它家特色,尤其当前级、後级与数位讯源都采用他家产品时,这种庞大的音乐规模感与稳重的低频基础更显出如帝王般的权威感。不要说别的,当我在听阿劳与Colin Davis所合作的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Philips 464 681—2),就深深的感觉到这首曲子用1621A、1611F听起来才更有皇帝的权威感。

老实说,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配器并不庞大,但1621A、1611F就是有本领将管弦乐再生得很厚实,钢琴的音粒更圆润饱满,更有重量感。就是因为所有的乐都比别人大一些,稳重一些,更重一些,这些无数的『更多一些』加总之後就营造出比别人庞大的音乐气势,同时也让音乐显得更有权威感。

温暖柔美,有木头味

再来说到高频柔软有弹性,小提琴柔美,木头味浓,弦乐重奏的和声很美。MBL器材的高频段从来就不是有棱有角、如剃刀般锐利的那种,而是处处充满圆角,带著柔软温暖弹性的声音。不过,我也要提醒您,刚拆箱的MBL器材还是免不了有一些棱角,声音也会稍硬些,您必须让它开嗓之後,才能听到柔软温暖又有弹性的高频段。例如,当我听阿卡多演奏的『Diabolus in Musica』时,小提琴又柔又软又有光泽,还圆圆的。或许有人可能会觉得华丽的感觉有点不够,这又有何妨?又例如,当我用1621A、1611F听『妈妈教我的歌创时,除了小提琴声比较柔,钢琴音粒形体比较大之外,还会因为MBL那淡淡金黄色彩的声音特性,而感受到更多的小提琴与钢琴木头味。而当我听 Philips那张义大利弦乐四重奏团所演奏的『德布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时,很明显的听到比较柔、型体比较大、声音线条比较圆润的四把弦乐器。

而当演奏到第二轨与第五轨、第六轨时,弦乐器的拨奏与拉奏和声显出一种特别的和谐音响效果,让人听了舒服。1621A、 1611F的人声中频段饱满又柔和,低频段量感丰富,这也是迷人的特色之一。例如听蔡琴那张『金声演奏厅』时,您会觉得蔡琴唱歌的调子好像更低了一些,其实并不是调子改变,而是因为蔡琴的声音更厚更有磁性之後所产生的错觉。同样的,当我听Nat King Cole那张『When I Fall In Love』(Top Music TMCD、037)时,我也发现整张CD变得更柔和,Nat King Cole的嗓音除了磁性之外,显得更实,更饱满。

听过几张人声演唱之後,我乾脆再拿出Janislan的『Breaking Silence』来听。原本我以为会更好听,不过老实说,此时我觉得1621A、1611F并没有为这张CD加分,因为Janis lan那低低柔柔的嗓音此时会变得比较没有生气,或许这是因为整个中频段与低频段太丰富所致。即使如此,整体而言1621A、1611F饱满柔和的中频段与丰富的低频段对於大部分录音而言都是正面的。您知道吗,听1621A、1611F的饱满柔和人声就好像睡在轻盈柔软的羽绒被下,裏在身上温暖又舒适。

各种表现都很杰出,无法尽书

看到这里,恐怕有读者会误以为1621A、1611F的声音优点都集中在饱满、温暖、柔和、庞大之中,其他表现并不杰出。其实不然,我只是举众多优异表现中比较突出者,其他我没有提及者也一样优异,只是碍於篇幅无法尽述。例如当我听Naim唱片那张【Antonio Forcione Quartet in Concert』时。1621A、1611F就表现出非常好的乐器演奏质感,以及既快又沉稳的暂态反应。为什么我说既快又沉稳呢?简单的说,就是身型壮硕又动作灵敏,有坦克快速往前冲的重力加速度反应。或许与某些数位讯源相比,1621A、1611F少了一点轻盈,但带有重量的快速反应也具有另外一种音响美感。

又例如,当我听FIM唱片公司所出版的法雅『爱是魔术师』K2HD版时,一方面我听到非常棒的弦乐群音质音色与擦弦质感,另一方面我又可以享受到火花四射、热情洋溢的音乐活生感。当然,各种乐器演奏的质感也因为1621A、1611F的厚实特性而更为真实,像铜管听起来就很棒,不仅不会刺耳,反而有金属的温暖厚度。至於音质与音色等的表现,那就不必多提了。

堂堂皇皇的王者之风

MBL 1621A、1611F二部加起来的售价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购入的,它的竞争对手无疑是像Burmester 069以及dCS Scarlatti等这类强劲产品。读者们一定有一个问题想问:在这几部天价级数位讯源之中,到底哪一套最好呢?以我自己的聆听经验来说,我认为它们都是顶级产品,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并非在於谁比较好,而是您到底喜欢哪种声音特质,以及搭配是否适当?就好像世界小姐前几名站在众人面前,个个美艳脱俗,但每个人都会因为自身审美观念差异,而会有心目中不同的第一名。这么说好了,如果暂时撇开搭配不谈,喜欢Benz车的人可能会倾向1621A、1611F;锺情BMW的人应该会选择Burmester 069;而若迷於Audi与Jaguar的人则可能会挑dCS Scarlatti。到底您喜欢哪种车呢?请自我评占之後再下决定。至於我,我认为1621A与1611F那堂堂皇皇的王者之风永远是别人学不来的。



1621A CD转盘:采用philips CDM12 Pro Spec模组,XLR、BNC、RCA、ST光纤数位输出端子各一,体积480X200X430mm,重量30公斤,1611F数位类比转换器:采用 Delta Sigma 24/192多位元数位类比转换架构,可解SACD的DSD讯号,超取样至5.645MHz,讯噪比120 dB,数位输入端子包括HDMI端子一个,XLR端子一个,RCA端子二个,数位输出端子RCA一个,类比输出端子包括XLR一组,RCA二组,体积 480 X、50 X 430mm,重量29公斤。

参考软体

高雄音响展的规模虽然小於台北,但在多年努力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代理商的重视,这是好事。而他们委托软体业者所制作的赠送OD也有越来越精彩之势,这次片中所选十五首曲子,可说集好听、音响效果佳,以及容易表现三项特点於一身。即使是一般的音响系统,我相信也能够让人听出耳油。请不要将这张赠送片随手扔了,它是可以再三聆赏的。

建议

音质很美。
②音色拥有淡淡金黄色彩。
⑧庞大、饱满、有重量感,有权威感。
④温暖温柔。
⑤小提琴与钢琴的木头昧很美。⑥硬调空间都不怕。

焦点

搭配自家前後级最能凸显帝王般的气势。②搭配别家中低频、低频饱满的喇叭时要注意是否声音变得太浓。

附:

1621A的舱盖是拿整块厚达一分分的铝块去车出来的,内面还车成螺纹形,这是为了避免CD转动时产侫涡流。

1621外观

1621A CD转盘的箱体采用罕见的一体铸成方式做成,这在数位讯源领域里可能是唯一的。箱体铸成之後,留下的空间才装上『舱体』与舱盖等。

1611F外观

1611F数位顼此转换器的箱体也是用铝合金一体铸成的,背面与底下冉以铁板做成箱底。箱体顶上那个超大的金黄色舱盖打开後可以看到里面的线路。

1611F背板

1611F的背板上拥有许多输入端子,其中有些用铁板封起来尚未使用,可见还可升级。

已经开放使用的端子中最特殊的就是那个HDMI端子,那是用来传输DSD数位讯号的。

1611F的内部采用三个环形变压器,电源部分相当讲究,内中线路板分为二层,底下是母板,另外一块较小的上层则是数位类比转换线路板。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2:18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令人静下心来享受音乐——Densen Beat 420CD机、130放大器~~~作者:林森

对Densen丹麦王子的认识是从十多年前的那款B-100放大器开始的,这款面板上有着两个金灿灿大旋钮的合并机不但外观足够的抢眼,所发出的声音也能令很多真正的乐迷感慨:原来音响也能发出这么有音乐味的声音!B-100因此成为了Densen的经典,至今很多人说起Densen,还念念不忘那两个与众不同的大旋钮。虽然一直以来Densen在音响界从来没有大红大紫过,但像这种类型的欧洲Hi-Fi品牌,产品线不算宽广,除了坚持自己的理念开发产品外,也不会随波逐流迎合市场搞那些靠走量赚快钱的产品,这正是音响精品文化的代表。

      人家说丹麦是音响的天堂其实一点都没有夸张,这里出产的晶牌不但多,而且都非常著名,还有这里的音响设计师像天生就会设计音响一样,Densen的老板 Thomas Sillesen当然也不例外,从小喜欢音响的他从13岁开始就自己制作功率放大器;到了18岁更在音响展兼职;而后来大学阶段还曾经当过进口音响晶牌的代理商,  由此可见Thomas Sillesen的音口向阅览已经非常丰富。但和很多志同道合者一样,Thomas Sillesen不甘心只为人家作嫁衣,既然自己有能力设计产品,何不自起炉灶成立自己的品牌,推出自己的产品呢?于是,Densen就此诞生了。到了 1992年,Thomas Sillesen设计出了一款型号为DM—10的产品,并且参加了当年英国伦敦的音响展,从此打响名堂,为大家所认识。



最注重两声道系统的音乐享受

      从手头上的资料可以看到,Densen的全线产品均为两声道设计,这并非是Thomas Sillesen看不到现在市场流行多声道的设计,也不是他不知道AV市场的潜力更大,而是ThomasSi,lesen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是自己所长的就留给人家发展,将更大的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两声道音乐系统方面。可能由于B-100的外观太深入民心了,也可能是现在的音响市场已经少了过往的激情,以致Densen的新一代产品Beat系列面市的时候,大家看到那简约至极的外观设计后,并没引起多大的轰动。但当人们静下心来慢慢分析Beat 系列的表现时,却又发现Densen对声音的理解,已经越来越趋向艺术化了。

      我们看到Beat系列每款产品的外观和体积都几乎一模一样。整个机箱均由厚厚的铝合金型材构建而成,无论抗谐振的强度、散热性能或是抗干扰的能力都非常出色。而面板上正中的位置是红色的点阵显示屏,左右各分列着几颗闪灿灿的镀铬按键。B-420CD机和B-130放大器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碟仓门而已。这两款机体积虽然不大,但重量却有点不合比例,让人感到机内的用料是非常充实。机背上的输出/入端子以实用为前提,B—420CD机除了两组常规的RCA模拟输出接口,还有一个独特的Digital Denlink端子,通过它连接相应的设备输出数码比传统的同轴/光纤方式更好;而数码输出方面则还有可以选择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的BNC端子,在不使用时可以减少内部的干扰。另外,B-420也具有一只D端子供与Densen的其他设备相连,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实现一体化操控。而B—130放大器的输出/ 入端子同样丰富而实用,多组模拟输入和前级输出足以满足使用的需求,而喇叭线输出虽然只有一组,但多功能的结构可方便使用裸线、丫型叉、香蕉插等各种接线方式。如果要挑剔的话,恐怕只能说说那个设计特别的电源输入插座,在使用较大插头的电源线时,其较为突出的保险丝座正好顶着而不能完全插入,令接触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众多技术保证最佳表现
      内部设计及用料上,B-420CD机继承了Densen的优良传统,全机信号通路均以SMD表面贴片技术生产,令信号路径更短,并且使用高度可靠的双面特富龙PCB线路板;而主时钟和伺服软件均为特别定制的,D/A转换线路以金属盒屏蔽起来,杜绝干扰影口向工作稳定性,有效提高讯噪比;而模拟放大缓;中输出由分立晶体管组成。而电源供应则为较传统的环形变压器和滤波整流电路构成,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及多组多级独立精密稳压电路为整机各组线路提供充足稳定的电源供应。
      B—130放大器使用了一只扁型的超大环形变压器为整机提供充沛的能量,放大线路采用DMCD(Densen Mass Current Distribution的缩写)大电流分配传输技术,在大电流设计下维持最低输出阻抗,达到快速的瞬态反应和对音箱的超强控制力。而信号通道同样采用 SMD表面贴片技术,有效减少失真,而双面特富龙PC8线路板、严格检测筛选的元件、无负回输的宽频放大线路设计等等技术的应用,令B-130毫不妥协地体现出Densen一直坚持的“AIR-GUITARFACTOR”设计理念,令它重播的声音能够引起聆听者的共鸣,让人产生投入表演的冲动,DENSEN希望他的这种声音境界能够让人忘掉器材的存在,而沉浸在音乐中!



细腻柔情
      Densen这套组合的声音在初听之下并没有让人特别惊喜之初,但越听下去,就能发现其实它们的声音有一种令人舒展、放松的能力,它们对音乐独特的诠释能力就像是滴水穿石那样,在不经意间慢慢融入聆听者的内心中。这个感觉最主要的来源,是来自于它们所具有的极高的整体平衡度,还有就是那种纤细而柔软,没有丝毫硬质感的音质。这种足够平衡的声音能够使人在长时间聆听也不会累,而且能够令人感受得到来自音乐的感动。
      许多器材在中小音量下演绎小编制的乐曲,如室内乐或者流行歌时,都可以保持着非常好的音色、质感,但是将音量加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却非常容易出现嘈吵刺耳的现象。这通常是因为输出功率提升之后,失真也随之而被显露出来所致。但这套Densen组合在强音下依然能够保持着和小音量下一致的纤细、柔软的质感,它们的中高频依然如故地饱满润泽,乐器的质感丝毫没有尖锐的紧张感。但是,请记着要保持这种效果是有前提的,你所搭配的音箱不能太难推,如ELAC、 Amphion或者ProAc的小书架箱都会非常合拍;而且聆听环境也不能太大,能在25平方米以下会最理想。
舒服自然的浓浓音乐感
      大家玩音响除了追求如临现场的音效外,最大的目的恐怕还是希望从中好好领略音乐的魅力,而其实音效和音乐感是没有半点矛盾的,没有好的音响性的话,何来好的音乐性呢?Densen这套组合就是这样的,它们所重现的乐器质感非常悦耳,而清晰的条理性就能将演奏家的技巧和情感演绎出来。如一个管弦乐团中,弦乐组合奏的规模感能表现出一片片的感觉,而独奏小提琴也能表现出细致而丝丝入扣的质感,而且相互间的比例、对答、衬托都细致入微,使音乐在你面前缠绵交织,感人至深。
好好享受音乐的美感
     当然,毕竟Densen这套组合也只是厂方的中低级型号,受限于成本,在设计的时候多少会作一些妥协,如在需要再现具有闪电般响应速度的时候,在要求得到无坚不摧的驱动力、震撼性的时候,Densen这套组合就未必能令人满意。但是瑕不掩玉,在合理的搭配下,B-420和B—130这套组合的音质保留了 Densen引以为傲的厚暖轻松,再加上精湛的制造工艺和在同厂产品中相当低廉的售价,就能令人好好享受音乐的美感,相信不少爱乐朋友会为主心动不己。
B-420 CD播放机
规格:两组数据信号和两组线路输出;300W电源;40000uF滤波电容;24bit D/A转换;尺寸:444mm×310mm×64mm(宽×深×高);重量:9.5kg。
130放大器

体积(WHD):440X64X310mm
重量:5kg
接口:两组单端RCA模拟信号输出端子/两组同轴数字信号输出端子/数字Denlink接口/控制信号接ID/(Gizmo遥控器/只)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25-2-2009 02:30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2-2009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一篇文章 拿NAD 来和 DENSEN 比较   是抬举了NAD 还是扁 DENSEN ?
DENSEN 在还没有还 这个AMP 之前  找了2套 但是都是因为 价格 台高买不下手 最后选择了 这个NAD C372  以后再升级DENSEN 会在 进入选择里面 。

最近都很静 睡觉快来毒人 要换什么AMP 或 喇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2009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4# kk6868 的帖子

Mark Levinson, Oberschrott! <---- 某人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6# dorian 的帖子

PS,朋友~不明白你讲~~~什么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2009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7# kk6868 的帖子

就是超级烂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1-2025 09:55 PM , Processed in 0.20532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