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3-11-2006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6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4-2007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4-2007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n23 于 22-4-2007 03:38 PM 发表
踩一下...留脚印的...谢谢老师的分享
教你如何選購新制生餅,干嘛要留下腳印呢?![](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 |
|
|
|
|
|
|
|
发表于 31-1-2010 07: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沉水久了,上個水面吸收一下新鮮空氣吧! |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你如何選購新制生餅,干嘛要留下腳印呢?
方野十狼 发表于 24-4-2007 08:57 PM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因为是好贴,留下脚印,下次可以找到囖,呵呵!![](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veliness.gif) |
|
|
|
|
|
|
|
发表于 9-1-2011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1-2011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试茶都会认为会:
由"苦"化为"甘"快.
"生津"的多少及时间有多长.
"茶韵"到达喉部为标准.
有以上三个优奌的茶才会是我考虑的茶品.
还有一样我很个人认为的,买一片好茶比买到几片的普通茶为好.
kenleong 发表于 9-10-2006 09:32 P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受教了。
以后小弟买茶时会多注意。 |
|
|
|
|
|
|
|
发表于 10-1-2011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韵"到达喉部为标准.----这就是喉韵。
选普洱茶,喉韵是标准之一。 |
|
|
|
|
|
|
|
发表于 15-1-2011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今做普洱茶的也有三種茶人。
1 因為普洱茶熱賣,一些商人見有利可圖就去壓制普洱茶,但其本身不懂普洱茶,做出來的普洱茶可想而知。
2 一些茶人用其他茶種的專業性(如烏龍茶)套在普洱茶身上去做普洱茶,做出來的普洱茶只能新鮮喝,不宜陳放。
3 時常喝真美普洱老茶陳品,從老茶品飲的經驗當中抓住哪些新茶可以陳放的契機,以新想久,這樣的茶人做出來的普洱茶才能適合做長期的存放。
這是晚學的一些拙見。 |
|
|
|
|
|
|
|
发表于 17-1-2011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今做普洱茶的也有三種茶人。
1 因為普洱茶熱賣,一些商人見有利可圖就去壓制普洱茶,但其本身不懂普洱茶,做出來的普洱茶可想而知。
2 一些茶人用其他茶種的專業性(如烏龍茶)套在普洱茶身上去做普洱茶,做出來的普洱茶只能新鮮喝,不宜陳放。
3 時常喝真美普洱老茶陳品,從老茶品飲的經驗當中抓住哪些新茶可以陳放的契機,以新想久,這樣的茶人做出來的普洱茶才能適合做長期的存放。
這是晚學的一些拙見。静思 发表于 15-1-2011 12:25 P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请教在喝新普洱茶时如何判断它是否適合做長期的存放? |
|
|
|
|
|
|
|
发表于 17-1-2011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浅见,新生普洱有几种,一种是小时了了而另一种是大器晚成。 |
|
|
|
|
|
|
|
发表于 18-1-2011 0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wuming76
對一個新手而言
一 喜歡喝它。
二 喝後口腔會有源源不絕的唾涎,沒有痰膩感,也沒有乾燥感。所謂“先苦後甘”,要不就是“先澀後潤”。
三 苦、澀,本來就是茶的本性,苦澀要就整個舌頭或口腔都有感覺,而不是只有局部的苦澀感.比如:喬木大葉種普洱茶的茶滋是苦或澀在整片舌頭,而不是像灌木小葉種般,只會在舌尖部位澀麻而淡薄輕利。
四 根據苦澀感在口腔上停留時間的長短而去斷定該普洱茶茶品能收藏否,這就是坊間所謂的“茶底”或“茶氣”,有的茶友則稱之為“茶韻”。
結論:
值得收藏的普洱茶茶品,沖泡後的茶湯,喝起來雖有苦澀感,其感覺將從整片舌頭延伸至喉頭,雖苦澀卻回甘,並唾涎津液不斷,給人以源遠流長的舒服感,致使喝茶者會主觀地“一直想喝”。
另外:
好茶不怕淡薄地飲用,因“淡”而把茶性逼出【經驗談:江城地區的茶品必須“淡飲”才喝出茶的真性】。喝濃茶或許是茶的品質不佳,因淡薄飲用將喝不出真茶滋,所以才沖泡得濃厚些,來掩蓋事實?
越是淡薄飲用【茶底】越好者或是越有感覺的,才能經得起歲月的【陳化】。 |
|
|
|
|
|
|
|
发表于 18-1-2011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於上層次的品飲者
還要看
採茶的季節,樹種葉種 【樹種要求喬木,葉種要求大葉種】,工序上的問題【殺青要求“炒青”,乾燥要求“曬青”】,乾倉與溼倉,茶底活性,等等、等等。茶品最終還是要靠實際的品飲。
在品茗藝術的平台:
【山頭原林韻】】、【厚化蘭樟香】、【陳老肌骨氣】
個人見解說錯勿怪:
時常喝老茶陳品真性美味的普洱茶,才能真正體會到【越陳越香】,在品飲新茶的同時,從那記憶中緊緊抓住【陳香美味】的真美普洱茶,【以新感舊】想像這新茶是否有能力【陳化】為以後的【老茶陳品】,若沒有品飲【老茶陳品】的經驗,又如何有能力去斷定此新茶【陳化】後能臻至為【老茶陳品】乎?所以品飲多品飲【老茶陳品】是必要的。
如何斷定值得收藏的好茶,是要靠多聽、多喝、多感受從品飲老茶陳品的經驗,練來的【消閒工夫】。 |
|
|
|
|
|
|
|
发表于 18-1-2011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浅见,新生普洱有几种,一种是小时了了而另一种是大器晚成。
茶物语 发表于 17-1-2011 11:56 P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请教如何在喝新茶时来判断以上两者的区别? |
|
|
|
|
|
|
|
发表于 18-1-2011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ming76
三 苦、澀,本來就是茶的本性,苦澀要就整個舌頭或口腔都有感覺,而不是只有局部的苦澀感.比如:喬木大葉種普洱茶的茶滋是苦或澀在整片舌頭,而不是像灌木小葉種般,只會在舌尖部位澀麻而淡薄輕利。
四 根據苦澀感在口腔上停留時間的長短而去斷定該普洱茶茶品能收藏否,這就是坊間所謂的“茶底”或“茶氣”,有的茶友則稱之為“茶韻”。静思 发表于 18-1-2011 01:39 A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是否苦澀感在口腔上停留時間越長越好,而越能收藏?
是否苦澀感在口腔上停留時間越長,“茶底”,“茶氣”,“茶韻”就越好? |
|
|
|
|
|
|
|
发表于 18-1-2011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2011 0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思 于 19-1-2011 02:48 AM 编辑
手頭上有一批96年鳳慶圓茶【此茶有七十年代水藍印的影子】,今天喝到07年的味道的確很接近96年這一批,薄薄的苦從舌尖延伸到喉底後轉甜,帶有淡淡的油樟香,且唾涎津液不斷,回甘很舒服,茶氣強,飲用後通體舒暢。茶底肥潤,條索分明,可以看到是單一級數的茶青【三級茶青】。此茶陳化後應該會成為好茶。【很久沒喝到記憶中好普洱茶的新茶品了,所以今天很高興】
注:鳳慶的茶底本來就帶苦【這苦與喬木的苦還是有分別】,鳳慶的茶香也比較飄揚。 |
|
|
|
|
|
|
|
发表于 19-1-2011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ming76
看結論
静思 发表于 18-1-2011 06:11 P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anyway,thanks. |
|
|
|
|
|
|
|
发表于 20-1-2011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静思
非常赞成好茶少投茶量泡是可以喝出好味真味。
而某些用多投茶量泡的茶,其原因为:1)茶质差所以多投茶量泡,喝的是所谓够味,喝浓度。2)茶质高,细腻度好,但是泡法,茶具,水等不能支持泡出好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