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niel82

【庄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1-2006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你不厚道哦,
干吗把我的课文抄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1-2006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月光菩萨 于 7-9-2006 09:09 PM 发表
关于《逍遥游》此文,是有点清风道骨意味,但是楼主此文更像是一篇文学欣赏的剖析,而缺乏“道教”或“民间信仰”的内涵。
建议楼主改次弄个《天问》来往往,会发现其中有更浓的“民间信仰”的味道。


《天问》要配合很多神话来看才看得懂,
其实找《九歌》会更适合,
因为根本就是祭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06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匠石之齐 ,至于曲辕 ,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 ,絮之百围 ,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 ,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 ,走及匠石 ,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 ,未尝见材如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 何也?”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 以为柱则蠹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 :“女将恶乎比予哉 ?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夫柤梨橘轴 ,果蓏之属 ,实熟则剥 ,剥则辱 ;大枝折,小枝泄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 ,自措击于世俗者也 。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 ,乃今得之 ,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 ,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 。弟子曰:“趣取无用 ,则为社何邪?”曰:“密 !若无言 !彼亦直寄焉 ,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 。不为社者,且几有剪乎 !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 ,而以义喻之 ,不亦远乎 !”

[注释]

(1)匠石:木匠,名石,宋国人,《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
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之:往,去。齐:齐国。
(2)曲辕,齐国的地名。
(3)栎(li):例名。社:土神庙。社树:土神树。
(4)蔽:遮。数:几。
(5)絜(xie):用绳量。百围:指周长百尺。
(6)临山,临居山顶,高出山头。
(7)旁:旁枝。
(8)市:集市,市场。
(9)匠伯,木匠师傅。不顾:不看。
(10) 辍:停止。
(11) 弟子:徒弟。厌:通餍,饱,厌观:饱看。
(12) 走:跑。及:赶上。
(13) 执:拿。斧斤:斧子,此处凡指木匠工具。夫子:指匠石。
(14) 材,材料。美:好。
(15) 行:走开。
(16) 散木;没有用的松散之材。
(17) 棺:棺材。椁,外棺。
(18) 樠(mén):树名,液樠:液流污浆的樠树。
(19) 蠹:虫蛀。
(20) 见(xiàn)梦:托梦。
(21) 女:同汝,你。
(22) 文木:文理紧凑的可用树本。
(23) 柤(zhā):通楂,山楂。
(24) 果蓏(luǒ):有核为果,无核为。
(25) 实熟:果实成熟。剥:剥落,脱落。
(26) 辱:折,损。
(27) 泄(yè):遁枻,被牵拉。
(28) 苦:受苦。
(29) 中道夭,中途夭折。
(30) 掊(pǒu),打击。
(31) 是:如此,这样。
(32) 几:近。
(33) 乃今:现在。得之:指无所不用。
(34) 予:我。
(35) 大:高大。
(36) 若:你。
(37) 散人:不材的人。
(38) 恶(wū):何,怎么。
(39) 觉:醒。诊:通畛,告。
(40) 趣,旨趣。
(41) 密:停下,保密。
(42) 若,你们。
(43) 直:特,直寄:特意寄托。
(44) 诟厉,辱骂。
(45) 几:几乎。翦(jiǎn):砍伐。
(46) 保:保存,异:不同。
(47) 义:指常理。喻:说明。
(48) 远,相差太远。


[译文]

匠石前往齐国,走到曲辕,看见一棵土神栋树。这棵树大到可以遮蔽几千头牛,用绳子量有百尺粗,树干高出山头八十尺而后才有树枝,它有可以造船的旁权十几枝,观赏的人就象到市场一样熟闹,然而匠石一眼不看,竟不住脚的往前走。徒弟饱看一番,跑着赶上匠石,说:“自从我拿着工具跟随先生以来,从未见过象这样好的木材。先生不肯看它走个不停,这是为什么呢?”匠石说:“算了吧,不要说它了!那是一棵什么用处都没有的树!用它造船就会沉没,用它做棺椁就会很快腐烂,用它打器具很快就会毁掉,用它做门就会象液樠那样流出污浆,用它做柱子就会虫蛀。这是不能当材料用的树木,正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匠石回来后,土神栎树扎梦说:“你要用什么和我相比呢?拿我跟有用的树比吗?比如山楂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及瓜果之类,果实熟了就被剥落,剥落便遭到扭祈,大枝打断了,小枝也被拖了下来。这些都是因为它们有用痛苦一生呀,所以不能享尽寿命而中途夭折了,这都是自己招来的世俗的打击的结果。世上的事物没有不是这样的,何况我寻求无用的境地已经很久了。几乎被砍代,直到现在才得到无所不用,以无用为我的大用,假使我真的有用,怎能长得这么高大呢?况且你我都是物,为什么你这样看待物呢?你是接近
死亡的无用之人,又怎么认识无用之木呢?”匠石醒后把梦告诉给弟子。弟子说:“栎树的旨趣在于无用,那么它为什么要做土神树呢?”匠石说:“保密呀,你不要说了,栎树也不过是特意寄托于社神,才招来了不了解栎树人的辱骂,它不做社树,岂不就遭到吹伐了吗?况且它用的保身方法与众不同,以常理来说明它,不也差的太远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06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邪冥 于 9-11-2006 07:30 AM 发表
同学,你不厚道哦,
干吗把我的课文抄上来?


您好,愚弟只想分享“庄子”思想给大家阅读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06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 ,见大木焉,有异 ,结驷千乘 ,隐将芘其所藾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 ;咶其叶 ,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 ,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呼神人,以此不材!”未有荆氏者 ,宜揪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 ,求狙猴之杙者斩之 ;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 ,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大祥也。

[注释]

(1)南伯子綦:即《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丘:商丘,来国的都城,即今河南省的商丘县。
(2)异:异样,指大树长得奇特。
(3)结:集结,驷:四匹马拉一辆车。千乘,千辆车。
(4)隐:隐藏。隐将:将隐。芘(bì):通庇,隐蔽。藾(lài):荫庇。所藾:指车马。
(5)轴解:木心的纹理象车轴。即年轮为轴,疏散而空为解。
(6)咶(shì)通舐,舔。
(7)酲(chéng):喝醉酒。狂酲,大醉如狂。
(8)荆氏,宋国的地名。
(9)楸:落叶乔木,高达三十米,树干端直。
(10) 拱:两手合握。把:一手把握,拱把:指树的粗细。
(11) 杙(yi):小木桩。
(12) 高名:高大。丽:屋栋,脊檩。
(13) 椫(shàn)傍:单幅板棺木。
(14) 颡(sān):指白额的牛。豚:小猪。亢鼻:仰鼻,高鼻。
(15) 痔病:痔疮。适:往。


[译文]

南伯子聂到商丘游览,看到一棵大树,与其它的树不同,集结一千辆四匹马拉的车,将可以隐蔽其下庇荫凉。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呀?这树必定有特殊的材质吧!”仰头而望它的细枝,则弯弯曲曲而不能做栋梁,低头看树干,则轴心疏散而不能做棺椁。舔它的叶子,则嘴烂而舌伤。闻它,则使人大醉如狂,三天醒不过来。子綦:“这树果真是不成材的树木,因此它才长这么大。唉!神人也象这树一样是不材的人!”宋国有荆氏领地,适宜种植楸、柏、桑三种树,一把两把以上粗的。被寻求栓猴子的小木桩的人把它砍掉;三围四围粗的,被寻求高大脊檩的人把它吹掉;长到七围八围粗的,被贵族、富商之家寻求棺木的人把它砍掉。因此不能穷尽天年的寿命,而中途便夭折于斧斤之下,这就是有用之材招来的祸患,所以要解除用白额头的牛,高鼻梁的小猪,长着痔疮的人去祭河,这是巫祝都知道的,以为不吉佯,而神人却以为是最大的吉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1-2006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离疏者 ,颐隐于脐 ,肩高于顶 ,会撮指天 ,五管在上 ,两髀为胁 ,挫针治繲 ,足以?口 ;鼓策播精 ,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 ;上有大役 ,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 ,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注释]

(1)支离疏:庄子假设的人名。支于正而高于常的形体不健全的人。
(2)颐(yí〕:面颊。脐:肚脐。
(3)顶:头顶。
(4)会:同髽,指发。撮:头巾。会撮:发髻。
(5)五管:五脏的腧穴。五管在上:指脊背向天,即大弯腰。
(6)髀(bì):股部,大腿。两髀为胁,贝股部不见胁部,腰伛到极点。
(7)挫针:挫同剉,缝衣服,治繲:洗衣服。
(8)?口:以粥充饥。
(9)鼓:叩,振动。策:小簸箕。播:扬土,精:精米。
(10) 食(sì):供养别人。
(11) 攘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
(12) 役,劳役。
(13) 常疾:残疾。功:通工,劳役之事。
(14) 粟:谷。
(15) 钟:重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


[译文]

有个形体奇特名字叫疏的人,面颊隐藏在肚脐之下,双肩高过头顶,发譬朝天,五脏的喻穴都在脊背之上,突出两股不见两胁,以缝洗衣服来饘粥度日,簸米筛糠所得精米,足供十个人吃的。国家征兵时,他捋袖伸臂而游于其间,国家征劳役时,他则以残疾而不受使役,国家对残疾者发放救济时,便可以领到三钟粮和十捆柴。形体残疾的人,还可以养活自身,享尽天年,又何况是忘掉德性的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6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适楚 ,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凤兮 ,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 ,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吾行郤曲 。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 ;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 ,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注释]

(1)适,往,去。
(2)楚狂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楚国的隐士,游其门:路过孔子住处。
(3)凤,比喻孔子。
(4)何如:如何。
(5)来世:未来,侍:等待。
(6)往世:过去。追,追回。
(7)成;成治,成就事业。
(8)生:全生,保全生命,即全性。
(9)刑:刑戮。
(10) 羽:羽毛。
(11) 载:承受。
(12) 临:数。
(13) 趋(cù):赶快。
(14) 迷阳,昏乱。
(15) 郤曲,前郤而曲行,绕弯行走。
(16) 寇:砍伐。自寇:自讨砍伐。
(17) 自煎,自讨燃烧。
(18) 桂:桂伎。


[译文]

孔子去楚国,楚国狂人接舆路过孔子馆舍门前,唱道:“凤啊,凤啊,你为什么怀着大德而到这衰乱的国家呢!未来的社会不可等待,过去的社会无法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象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象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再以德教人了!危险呵,危险呵!在地上画出来的路而赶快走!昏乱呵,昏乱呵!不要影响我走路!我走的是条前郤弯曲的路,不要伤害我的脚呵!”山上的树木自讨砍伐,带油的膏脂自讨燃烧,桂树枝可以自用,所以伐它;漆树可以使用,所以割它,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6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充符】

《德充符》以义名篇。“德充符”中的德本为得,进而指德行,充为充实,符为符合。德能充实于内,物能充实于外,从而使内外相符合。《德充符》主要说明了庄子的道德观,全篇写了王胎、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无赈、瓮大瘪等形体残缺而道德充实的人物,以反映庄子对道德的看法。通过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形骸并不重要,而德才重要,其关键在于能真正的忘形,忘死,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遗形骸而取德。当“无可奈何安之若命”时,反映了庄子的定命论思想。通过鲁哀公与仲尼的对话,着重说明“德不形”,主张一种不存在的“存在”的观点。在德不需要、不可认识的观点中也反映了庄子的不可知论。卫灵公、齐桓公看中了支离无脤和瓮■大瘿而喜欢他们,在于说明二公把德之长放在心上,而形丑是无所谓的,但是还不算是圣人。圣人是“恶用德”的,一切都不需要,最后是“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无彼此,无死生,任其自然无为的虚无主人,才是庄子希望的境界。

鲁有兀者王骀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于仲尼曰 :“王胎,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立不教 ,坐不议 ,虚而往 ,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 ,无形而心成者邪 ?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 。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 !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 ,其与庸亦远矣 。若然者 ,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虽天地覆坠 ,亦将不与之遗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 ,肝胆楚越也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而游心乎德之和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 ,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 ,以其知得其心 ,以其心得其常心 ,物何为最之哉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唯止能止众止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 ;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 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 ,不惧之实 。勇士一人,雄人于九军 。将求名而能自要者 ,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 ,府万物 ,直寓六骸 ,象耳目 ,一知之所知 ,而心未尝死者乎 !彼且择日而登假 ,人则从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注释]

(1)兀(yuè):通别或跀。古代断足的刑罚。王骆,(tái或dài):人名。
(2)游,游学,跟随老师学习。相若,相当,相似。
(3)常季:人名,孔子弟子,一说兽国的贤人。
(4)中分鲁:对半分鲁国的学士。
(5)立不教:站立时不教导。
(6)坐不议:坐着时不议论学问。
(7)虚而往:学生空虚而去。
(8)实而归,学生装满学问回来。
(9)不言之教:语出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指不用语言的教导。
(10) 心成:心能相契和。
(11) 直:特。后而未往:来及前去。
(12) 奚假:何止。
(13) 与:同举,全。之:指王骀。
(14) 王(wang):高出。王先生:作先生的师长。
(15) 庸,庸常、普通,与庸:与普通人相比较。
(16) 若然:这样。
(17) 用心,运用心智。独,唯独,特,又。若之何,怎样。
(18) 不得:不会。与之变:跟着死生变化。
(19) 天地覆坠:天塌地陷。
(20) 之:指天地,遗:失。
(21) 审:明知,迁:变迁,变化。
(22) 命:听命,命令,化:变迁。守:固守。宗:即大字师的宗,宗主,道。亦即老子:“道
冲而用之或下盈,渊乎似万物之宗”的宗。
(23) 何谓:什么意思。
(24) 自,从,异:不同。
(25) 楚越:楚国越国。
(26) 宜:适宜,宜于。
(27) 游:遨游,德:天德。德之和:指宗、道。
(28) 丧:丧失。
(29) 彼:指王骀。为己:修己。
(30) 心:理智。
(31) 常心:符合道的理智。即死生不变,天地覆陷而不遗的心。
(32) 最(jù),同聚,积聚、积累。
(33) 莫:没有。鉴:昭。
(34) 唯止:唯有静止的水。能止:能留住。众止:众人停止脚步。能止众止:引申前止为心,
后止为物。
(35) 正:本性。
(36) 幸能:难得能。正生:生通性。正生指使自己的心性纯正。正众生:使众人的心性纯正。
(37) 保始之怔,保持受命本始符验。
(38) 实:实质,本质。
(39) 雄:称雄。入:冲入。九军:以八阵九宫之法为军队的阵势。
(40) 自要:自己要求自己。
(41) 官:以天地为官。
(42) 府:以万物为府。
(43) 寓:以六骸为寓。六骸,身、头、四肢。
(44) 象:以耳目为象。
(45) 一知之所知:指天地、万物、六骸、耳目,都是一个知的表现和贯注,是得常心以后的知,
亦即真知。
(46) 心未尝死:指正常的心。
(47) 择日:指日。假(gé):通格。登假,升到,《大宗师》有“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
说的是进而至于道的意思。
(48) 从是:追随这一点。
(49) 彼:指王骀。何肯以物为事:哪里有意让众人追随他所做事呢。



[译文]

鲁国有被断去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跟他学习的人与孔子相当。常季问孔子说:“王骆是被断去一只脚的人,跟他学习的人和先生在鲁国对半分。他站立不施教,他坐着不论理,跟他学习的人空虚而去,充实而归,岂有不说话就能使学生无形之中达到心心相契的吗?这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曰:“先生是圣人,我也落在他的后面而没来得及前往请教。我将要拜他为师,何况不如我的人呢?何止鲁国一国!我将引导天下的人全去跟他学习。”常季说:“他是被砍掉一只脚的人,而能高出你,那未,他超出普通的人也太远了,这样的人是怎样运用心智的呢?”孔子说:“死生也就是大事了,他却不会同死生一样变化,即使夭塌地陷,他也不会因这种变化而遗落。明知无所待而不随物的变化而变化,听命万物的变化而固守万物的道,”常季说。
“这怎么解释呢?”孔子说:“从事物不的同角度观察,肝和胆虽然那么近也象楚国和越国那么远;从事物相同的角度观察,万物都是一样的。如果这样,那就不知道什么声音是耳目感到适宜的,而下动心才能获得精神自由,对事物只看到它的共性,而看不到所丧失什么,看到断去他的一只脚就象丢掉一块泥土一样。”常季说:“王骀只是善于修养自己,用他的智慧提高他的理智,用他的理智去领悟符合天道的常心。那未,为什么外物还能聚集在他的周围呢?”孔子说:“人没有从流动的水中照到自己的,而只能从静止的水中照到自己。唯有静止才能使众多外物静止下来。同是受命于地的树木,只有松柏有独特的本性而冬夏常青。同是受命于天的帝王,只有尧舜得到独特正直品质,成为万物之上的帝王。幸而能以自己的本性,去端正众人的本性。保持本始的符验,具有无畏的品质,一名勇敢的武士,也能称雄于千军万马之中。将士为追求功名而能自己要求自己,也能做到这样。何况是主宰天地,包藏万物,以人体为寓所,以耳目为幻象,把人们的种种认识看作同一而得到常心的人呢!而且王骀将会指日可以进于道,所以人们部愿意跟随他。王骀开初并不是有意想引导众人为事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6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徒嘉 ,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 ,子先出则我止 。”其明日,又与合堂共席而坐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于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且子见执政而不违 ,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 ?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闻之曰 :‘鉴明则尘垢不止 ,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 ,不亦过乎!”ǐ子产曰:“子既若是矣 ,犹与尧争善 ,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下当亡者众 ,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 。中央者,中地也 ;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 ,我佛然而怒 ;而适先生之所 ,则废然而反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 ?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 ,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 ,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 ,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 :“子无乃称 !”

[注释]

(1)申徒嘉:人名,姓申徒,名嘉,郑国的贤人。
(2)而:他,指申徒嘉。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伯昏无人:申徒嘉、子产的
老师,也是列子的朋友,《田子方》有“列子为伯昏无人射”的记载,《列御寇》有“列子之齐,中
道而反,遇伯昏瞀人”的记载。
(3)止:留下。我出子止,子出我止:指子产郑国大夫而羞于同犯罪被刚刑断足的申徒嘉并行。
(4)子:你。
(5)堂:厅堂。古代房子,前为堂,后为室。合堂:指同在一屋中学习。席:席地而坐。
(6)其:抑或。
(7)执政:指宰相。违:通讳,回避。古代见宰相有回避的礼节。
(8)齐:同,并,比齐。这里指与宰相比齐。
(9)先生:指伯昏无人。门:门人,学生。
(10) 固:岂。
(11) 说:通悦,得意。后人:轻视别人。
(12) 闻之:指听到先生的话。
(13) 鉴:镜子。
(14) 子:你。取:求取。大者:广博。
(15) 而:你。
(16) 若是:如此。子既若是:指申徒嘉的形体不完备而言。
(17) 与尧争善:与尧争高低。
(18) 计:计算。自反:自己反省。
(19) 自状:自己陈述。过:过错。以:认为。亡:指亡善。众:很多人。
(20) 不状:不陈述。存:存善。
(21) 羿(yì):后羿,古代传说中善射的人。彀(gǒu)中:射程之中。
(22) 中(zhòng)地:射中目标。
(23) 全足:双脚。
(24) 佛(bó):通勃。怫然:发怒的样子。
(25) 适:往。所:处所,住所。
(26) 废:废弃,舍弃,句中指怒气消除。
(27) 洗:洗刷。洗我以善:即以善洗我,以善教育我。
(28) 夫子:先生,指伯昏无人。游:学习。十九年:十年九年。
(29) 形骸之内:精神,心灵,实际指德。
(30) 索:索求,追求。形骸之外:指外貌,躯体,实际指形体缺足而
(31) 蹴(cù)然:不安的样子。
(32) 称:说。子无乃称:你不要再说了。


[译文]

申徒嘉是被断去一只脚的人,他和子产同样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则你留下来,你先出去则我留下来。”到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又在厅堂里同席而坐。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完出去而你留下,你先出去而我留下。现在我将要出去。你可以留下呢,还是不能留下呢?况且,你见到执政的宰相而不知道回避,你要比齐执政的宰相吗?”申徒嘉说:“在老师的门下,岂有执政的宰相这个样子呢?你得意你的执政宰相就轻视别人吗?我听先生说过:‘镜子明亮就不落灰尘,落上灰尘就不明亮。长久和贤人在一起就不会有过错。’现在,你所求取的是老师的广博知识,还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子产说:“你既然形体如此了,还要与尧争高低,衡量一下你的德行还不足以使你自我反省吗?”申徒嘉说:“自己陈述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是不善的人是多数。不陈述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是不善的人是少数。知道对事情无可奈何而安善如命,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做到。处在后羿的射程之内的地方,正是中央那块地方,就是必中之的。然而有时却没有射中目标,这是命运。人们以他门的双脚讥笑我一只脚的人很多。我听了勃然人怒,当我到了伯昏先生这里,我的怒气全消了。我不知道伯昏先生用善道教育我吗?我跟伯昏先生已经学习十年九年了,还不曾感到我是断了脚的人。现在,你和我以道德相处,而你却要我身体完好,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子产不安地改变了态度,说:“你不要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6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 ,瞳见仲尼 。仲尼曰:“子不谨前 ,既犯患若是矣 。虽今来 ,何及矣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 ,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 ,吾是以务全之也 。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 。夫子胡不入乎 ,请讲以所闻!”无趾出 。孔子曰:“弟子,勉之 !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 ,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曰 :“孔丘之于至人 ,其未邪 ?彼何宾宾以学子为 ?彼且薪以?诡幻怪之名闻 ,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 ,以可不可为一贯者 ,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 ,安可解 !”

[注释]

(1)叔山无趾:人名,复姓叔山。无趾:因断足而得名。
(2)踵:脚跟,用脚跟行走。
(3)子:你。不谨前:不谨慎于前。
(4)犯:触犯。犯患:触犯刑律得祸患。
(5)虽今来:今虽来。
(6)何及矣:来不及挽救了。
(7)不知务:不明事务之理,愚昧无知。轻用吾身:指好管事。
(8)尊足者:指尊性命之德而言。
(9)务全之:求全之,全力保存它。
(10)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指于地有广大的恩德。
(11) 安知:怎么知道。若是:如此有拣择。
(12) 丘:孔子自称。陋:浅陋。
(13) 夫子:指叔山无趾。胡:何,为什么。
(14) 无趾出:无趾走了。
(15) 勉之:努力。
(16) 务学,努力求学。前行之恶:从前行为中的过错。
(17) 全德:完美的道德。
(18) 老聃,老子。
(19) 至人:有道之人。
(20) 其:抑或。
(21) 彼:孔子。宾宾:频频,常久。子:你。
(22) ?(chù)诡:奇异。幻怪:虚妄。
(23) 是:此,指教与学。桎梏(zhìgù):本意脚镣手铐,引申为束缚。
(24) 一条:指齐一。
(25) 可不可为一贯:肯定与不肯定齐一,即齐是非。
(26) 天:天然。刑:刑罚。
(27) 安可解:不可解除,不可救药。


[译文]

鲁国有个因刖刑被断了脚的人叫叔山无趾,用脚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孔子说:“你从前不谨慎,已触犯刑律遭到这样的祸患了。现在虽然来请教,怎么来得及挽回呢?”无趾说:“我只因不识时务而轻率地采取行动,因此断掉了脚。现在我到这里来,还有比脚更珍贵的道德尚存在。我要竭力保全它。天无所不盖,地无所不载,我把先生看成天地,哪知先生是这样有拣择的人呢!”孔子说:“我实在太浅陋了。先生为什么不进来呢?请讲一讲你所听到的道理!”无趾没进去就走了。孔子说:“弟子们,努力啊!无趾是被断了脚的罪人,还要学习以求弥补以前的过错,何况没有犯过过错又具备道德的人呢!”无趾对老子说:“孔子是达到至人或是没达到至人的境界呢?他为什么还频频地向你学习呢?况且他追求的是奇异的虚幻的名声,他不了解至人把这些看成是束缚自己的桎梏吗?”老子说:“为什么不直接使他把死和生看成齐一,把肯定与不肯定看成齐一,从而解除他的桎梏,这样做可以吗?”无趾说:“这是对他天然的惩罚,怎么可以解除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6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 :“卫有恶人焉 ,曰哀骀它 。丈夫与之处者 ,思而不能去也 。妇人见之 ,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 ,宁为夫子妾’者 ,十数而未止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 ,常和人而已矣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无聚禄以望人之腹 。又以恶骇天下 ,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 ,且而雌雄合乎前 。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寡人召而观之 ,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不至乎期年 ,而寡人信之。国无宰 ,寡人传国焉 。闷然而后应 。汜而若辞 ,寡人五乎 ,卒授之国 。无几何也 ,去寡人而行 ,寡人恤焉若有亡也 ,若无与乐是国也 。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也 ,适见} 子食于其死母者 ,少焉眴若 ,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 ,不得类焉尔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姿 ,刖者之屡 ,无为爱之 ;皆无其本矣 。为天子之诸御 ,不爪蔚 ,不穿耳 ;取妻者止于外 ,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 ,而况全德之人乎 !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
“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命之行也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故不足以滑和 ,不可入于灵府 。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于兑 ;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 ,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哀公异日以告阂于曰 :“始也吾以面南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 ,吾自以为至通矣 。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 ,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



[注释]

(1)鲁哀公:鲁国的国君,名蒋,定公之子。
(2)恶:丑。恶人:长相丑陋的人。
(3)哀骀它(tuó):人名,哀骀为姓,它为名,指貌丑德全的人。
(4)丈夫:男子。与:跟。之:他。处:相处。
(5)思:思慕,眷恋。去:离去,离开。
(6)妇人:女人,妇女。
(7)与:与其。
(8)宁:宁肯。勿宁。夫子:指哀骀它。
(9)十数而未止:不止以十来计算,很多的意思。
(10) 唱:提倡,倡导。
(11) 和,应和。
(12) 君:作动词,指处统治地位。
(13) 聚禄:俸禄,积蓄。望:月满为望,作满解。无聚禄以满人之腹:指不能使人富贵:
(14) 骇:一作琖,惊动。恶骇天下:丑恶少见于天下。
(15) 知:知慧,认识。四域:四境,四方。
(16) 且:此,合:聚台,雌雄:女男。
(17) 是:此。
(18) 寡人:国君的谦称,即哀公自称。召:请,招见。
(19) 不至于月数:不到一个月。
(20) 有意:有感。
(21) 期(jī)年:周年。
(22) 宰:宰相。
(23) 传国:传国事。
(24) 闷然:淡漠的样子。
(25) 汜:同泛,心下在焉,没把宰相看到眼里。若应若辞:如同拒绝辞去一样。
(26) 卒:终于。授:授任。
(27) 无几何:没有多长时间,不久。
(28) 去:离开,离去。
(29) 恤(xù):忧虑。亡:失。
(30) 若无与乐是国:虽然有国的富贵而没有与共乐的人。
(31) 是:此,何人:什么样的人。
(32) 游:一本作使,尝游,曾经游说。
(33) 适,遇。} :一作豚。} 子:小猪。食:通饮,饮乳,
(34) 少焉:一会,眴(shùn)一作瞬,目动而惊的样子。
(35) 下见己,指死母猪看不见小猪。
(36) 不得类:小猪得不到同类。
(37) 翣(shà):棺材饰物。
(38) 资:给,送,屦(jù):由葛麻做的单底鞋。
(39) 之:指代屦。
(40) 无其本:无所用。
(41) 诸御,各种侍从。
(42) 爪翦:剪指甲,指不伤形体。
(43) 不穿耳,不穿耳环眼,指下伤形体,即指女侍从。
(44) 取妻者:指男侍从。止于外:留在宫外。
(45) 形全:指女侍从不剪不穿,男侍从不娶妻。为尔:为此,指为天子侍从。
(46) 全德:指所享受的天德。
(47) 才全:即德全,德性充实无缺。德下形:德下表现在外形上。
(48) 事之变:人事的变化。
(49) 命之行:天命的运行。
(50) 规,度,测度。始,由来。
(51) 滑(gǘ):乱,和:指德之所以为德的和谐状态。
(52) 灵府:心灵之府。
(53) 和:顺,豫:乐。
(54) 兑,偏悦,喜悦。
(55) 隙:空隙。
(56) 接:指与外物事变相接触,时:时中的时,生时于心:指心中有其权。
(57) 荡:动荡。
(58) 异日,他日,过几天,闵子:姓闵,名很,字子骞,孔子的弟子。
(59) 纪:经纪,理,忧其死:忧民不得其所而死亡。
(60) 通:通于统治的道理。
(61) 无其实:指没有统治天下的德行。
(62) 亡其国:一本作亡吾国。
(63) 德友:以德交友。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国有位长相丑陋的人,叫做哀骀它。男人与他相处,眷恋而不能离开他。女人见到他,就请求父母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勿宁做哀骀它的妾。’这样的女人已有十多位了还未停止。未曾听说他提倡过什么,只是经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统治的权位拯救别人的死亡,也没有积蓄的俸禄填饱别人的肚子,反而以丑陋的容貌使天下人惊骇,只应和而不倡导,知慧不超出四方,然而却因此使无论男女都聚合在他的跟前。这样的人必定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我把他请来看他,果然是以丑陋惊骇天下的人。他和我相处,不到一个月,而我已经觉察到他的为人了。不到一年,我就信任他了。国内没有宰相,我要把国事交给他,他却淡漠无睹,而后才来应承。对于权位没有放在心上,如同拒绝或辞去一样。我感到很羞愧,终于把政权国事托付给他。不久,他离开我走掉了。我感到忧伤,若有所失,好象在这个国家里虽然富有,而再没有使我感到快乐的人了。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我也曾去过楚国,恰巧遇到一群小猪羔在吸吮着刚刚死去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就目动而惊恐起来,都抛弃它们死去的母猪而逃跑了。因为死母猪看不到小猪,小猪得不到自己的同类。小猪爱它母亲,不是爱它母亲的形体,而是爱其主使形体的精神。作战而死的人,在他们的葬礼中不用装饰棺椁。断脚的人就没有理由再去爱他的鞋子,都因为没有它的根基了。做天子侍从的人,女的不剪指甲,不穿耳环眼;男的娶了妻子的留在宫外,不再服役,为保持形体完整。天子侍从尚且如此,何况保全天赋道德的人呢!现在哀骀它不说话就能使人相信,没有功业就能使人亲近,能使别人把自己的政权交给他,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德性完善而又不表露于形体的人。”哀公说:“什么叫‘才全’?”孔子说:“生死存亡,贫穷富贵,赞贤与毁不肖,饥渴冷暖,这都是事物的变化,天命的运行。犹如日夜轮转,而智慧不能测度它们的起始,因此,不值得以此扰乱德之为德的德性,不可以侵入心灵。使心境和谐快乐;畅通而不失其怡悦,使自己日夜一刻不停地和万物共处在象春天一样的和乐之中。这样,顺应外物而在心中产生的和悦的气质,就叫做‘才全’。”“什么叫做‘德不形’?”孔子说:“平静如水静止的至高点,它可以成为我们取法的准绳。内心保持高度静止,就不会为外物所动摇。德就是以修养功夫合其本体。所谓‘德不形’,就是万物都不愿意离开它。”几天以后,哀公告诉闵子说:“开始,我以为我居于国君的地位统治天下,掌握治理臣民的纲纪,忧虑臣民的生计,自以为是通达治理的道理了。现在,我听到至人的言论,我担心自己有名无实,轻率地使用自己的躯体,而危亡自己的国家,我和孔子,并不是君臣,而是以道德相交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6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跂离无脤说卫灵公 ,灵公说之 ,而视全人 ,其陋肩肩 。瓮大瘿说齐桓公 ,桓公说之 ,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 ,此谓诚忘 。故圣人有所游 ,而知为孽 ,约为胶 ,德为接 ,工为商 。圣人不谋 ,恶用知?不斫 ,恶用胶?无丧 ,恶用德?不货 ,恶用商?四者,天鬻也 。天鬻者,天食也 。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于人 ;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眇乎小哉 ,所以属于人也!警乎大哉 ,独成其天 !

[注释]

(1)跂支离无脤:庄子假设人名。城的曲门。跂:一足。支离:伛背。无(chún)
缺唇。说(shuì):游说。
(2)悦(yuè):通悦,高兴。下文恒公说之,同。
(3)全人:指形体无残缺的人。
(4)脰(dòu):颈项。肩肩:细长。
(5)瓮(wèng):陶制的盛器。■(áng),通盎,盆。瓮瓮,指卖盆瓮的人。大瘿(yǐg):
子上长的大瘤。
(6)齐桓公:齐国的国君,小白。
(7)长:善、好。亡:缺隐,形残。
(8)忘:前“忘”指遗忘。次“忘”指形残。三“忘”指遗忘。后“忘”指德。
(9)诚忘,真正的遗忘,即忘真忘实。
(10) 有所游:指前面的游心乎德之和的意思。
(11) 知:通智。孽:同蘖,树木旁生的根叉,即分孽。知为孽:把智慧看成是多余的枝叉。
(12) 约:信约。胶:胶物。约为胶:持约为信如以胶胶物不能坚固。
(13) 德为接:自外物接合,外铄。
(14) 工为商:以巧炫异,犹如商贩。
(15) 圣人不谋:圣人不搞权谋。
(16) 不斫(zhuó):不砍削,不砍开。
(17) 丧:保其大和而本不丧失。
(18) 货:相买卖。
(19) 鬻(yù),通养,养育。
(20) 食(sì):给人吃,饲养。
(21) 人:人为。
(22) 情:指人的性情,即世间的是非。
(23) 群于人:与人为群。
(24) 是非不得于身:身无是非的干扰。
(25) 眇:通秒,眇小,微小。
(26) 謷(áo):高大的样子。
(27) 天:指天德。


[译文]

有位守门人支离无唇向卫灵公游说,卫灵公很喜欢他,再看到形体完整的人,反而觉得脖子长得太细小了。有位脖子生大瘤子卖盆瓮的人向齐桓公游说,齐桓公很喜欢他,再看到形体完整的人,反而觉得脖子也太细小了。所以德性有所长而形体丑陋就会被人所遗忘。人如果不遗忘他所应当遗忘的残形,而遗忘他所不应遗忘的德性,那才叫做真实的遗忘。所以圣人能保持游心乎德和,把智慧当作孽生的旁叉,把盟约当作胶合不坚固,把所得看成是有所取,把工巧看成是商贩。圣人不搞权谋,哪里用得着智巧?不去雕琢,哪里用得着胶合?性没有丧失,哪里用得着充德?不求得利,哪里用得着通商?这四者都是禀受于天,也就是靠天饲养。既然禀受于天,又哪里还用得着人为呢?有人的形体,没有人的性情。有了人的形体,所以能和人群居;没有人的性情,所以是非就不会在他身上产生。吵小啊,与人同类的人情事故。高大啊,与天同体而成其天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6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子谓庄子曰①:“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②,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③。”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④,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⑤,天选子之形⑥,子以坚白鸣⑦!”

【注释】
①惠子:即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
②道: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含义十分复杂,这里与“天”对应,“天”指事物的自然,“道”可能是指事物的本原,即宇宙万物的本体。
③益:增添。
④劳:耗费。
⑤据:靠,凭依。槁梧:指用梧桐木做成的几案。瞑(mián):通作“眠”,假寐的意思。
⑥天选:自然的授予。
⑦坚白:“坚白”论是古代名家的著名言论,它以石为喻,指石之白色与石之坚质都独立于“石”。庄子对于这一类辩论极不赞赏,斥之为无稽之谈。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是没有情的吗?”庄子说:“是的”。惠子说:“一个人假若没有情,为什么还能称作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作了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庄子回答说:“这并不是我所说的情呀。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致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不随意增添些什么。”惠子说:“不添加什么,靠什么来保有自己的身体呢?”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闭目假寐。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6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宗师】

《大宗师》以义名篇。“大宗师”的“大”就是老子的“强为之名曰大”的“大”。大在这里指道。“宗”就是老子说的“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所以,《大宗师》是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挥,其主旨是讲道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这是庄子的本体论。由“知天之所为”到“而比于列星”。在庄子看来,天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只有真人才能认识道。道的性质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帝;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生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并讲了道的作用。由“南伯子葵问乎女偊”到“天之小人也。”主要讲真人的修养方法,死生是不液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应当忘掉死生变化而与自然合为一体,听从命运的安排。从“意而子见许由”至篇未。主要写真人当忘仁义,忘礼乐,坐忘。就是要达到“离形去知,用于大道”的境地,最后还是“至极者命也”,任凭命运安排的定命论。


知天之所为 ,知人之所为者 ,至矣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 ,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 ,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 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 ,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 ?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 ,不雄成 ,不谋士 。若然者 ,过而弗侮 ,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 ,入水不濡 ,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其觉无忧 ,其食不甘 ,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 ,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 ,不知恶死;其出不 ,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 ,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 ,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 ,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 ,不以人助天 。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 ,其容寂 ,其颡頯 ;凄然似秋 ,暖然似春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 ,亡国而不失人心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 ,非圣人也 ;有亲 ,非仁也;天时 ,非贤也;利害不通 ,非君子也;行名失己 ,非士也;亡身不真 ,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 、务光 、伯夷、叔齐 、箕子、肾余 、纪他、申徒狄 ,是役人之役 ,适人之适 ,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 ,若不足而不承 ;与乎其觎而不坚也 ,张乎其虚而不华也 ;邴邴乎其似喜乎 !崔乎其不得己乎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 ;厉乎其似世乎 !警乎其未可制也 ;连乎其似好闭也 ,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 ,以知为时 ,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 。而真人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 ,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注释]

(1)知:知道,认识。天:天然。所为:有所作为,有所作用。知天之所为:指的是本体。
(2)人之所为:人的作用。
(3)至矣:认识达到极点,天人合一了。
(4)天而生:顺着自然而生,即无为自然而生。
(5)以:用。其:自己。知:同智。所知:所认识的。
(6)终其天年:享尽天生的寿命。即《养生主》所说的“可以全生,可以尽年。”不中道夭:不
中途夭折。
(7)是:这,此。知:认识。盛:顶点,极点。
(8)有患:有祸患,有问题。
(9)所待:指认识的对象作为必备的条件。当:得当。
(10) 特:但,不过。未定:不可确走。
(11) 庸讵:何以。天:自然。人:人为。
(12) 真人:达于道的人。真知:达于道的认识,可谓真理。
(13) 逆:逆料,预测,不逆寡:当事物没发展到一定程度,预兆甚小的时候,不去预测它就是
智。
(14) 雄成:自傲,自尊。
(15) 谋:谋虑。十:事的假借。不谋士:不谋虑未来的事情。
(16) 若然,如果这样。
(17) 过而弗悔:有了过失不后悔。
(18) 当而下自得,得当而不自觉得意。
(19) 栗:恐惧,害怕。
(20) 濡:沾湿。
(21) 登假(gé):升到。
(22) 寝不梦:睡觉不梦想。
(23) 觉:醒。忧:忧愁。其觉无优:他醒了无忧无虑。
(24) 甘:精美,肥美。
(25) 深深:渊深静默的样子,息,呼吸。
(26) 嗌言:咽在喉头中的话。哇:呕吐。嗌言若哇:要说话而又顿住的样子。
(27) 嗜欲:嗜好欲望。
(28) 天机:天然的本能,浅:浅薄。
(29) 说:通悦。
(30) 出:出生,(xīn):通欣,高兴。
(31) 入:死亡,距:通拒。抗拒。其出不,其人不距:把生死看作是出入。
(32) 翛(xiāo):无拘束很自由的样子,往:指死。
(33) 来,指生。
(34) 始:天命之始。
(35) 终:天命之终。
(36) 受:得,引申为生。
(37) 忘:失。复之:复归天道。
(38) 是:此,这,心:指主观。捐:弃。
(39) 人:人的主观意志。天:天道,下以人助天,不以人的意志求助而归夏天道。
(40) 心志:神凝,思想安定。
(41) 容:貌。寂:静,不动,即<达生>中说的“望之似木鸡,其德全”。
(42) 颡(sáng),额:頯(qiú又读kuí):颧骨,引申为质朴。
(43) 凄然:严肃,冷情。
(44) 暖,湿暖。
(45) 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与夭地合其德,达到夭人合一,而没有定规不可测知。
(46) 用兵:发动战争。
(47) 亡国:灭亡别人的国家。
(48) 利泽,有利的雨露。
(49) 不为爱人:不为人有意喜爱。
(50) 乐通物:愿意与万物相和。
(51) 非圣人:不是圣人可以做到的。
(52) 有亲:有偏爱。非仁:不是仁。有亲就有不亲,所以是非仁。
(53) 天时:四时运行,非贤:不是贤人。
(54) 利害不通:不把利害齐一。
(55) 行名失己:追求名声而失去己任。
(56) 亡身不真,不行谨身养亲之道。
(57) 役人,卑贱的人。
(58) 狐下偕:尧时人名,尧让帝位给他,他不接爱,投河而死。
(59) 务光:夏时人名,好养性弹琴,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于房水,《外物》有
汤与务光天下,务光努之”的记载。
(60) 伯夷、叔齐:殷代未年人,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因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
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61) 箕子、青余:殷纣王的贤臣,因谏纣王而遭奴役。
(62) 纪他,汤时人,劝说汤让位务光,务光负石沉水而死,恐怕汤让位于己,遂率弟子投寂水
而死。《外物》有“汤与务光天下,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子弟而踆于■水,诸侯吊之。三年,申
徒狄用以蹻何。”
(63) 申徒狄:人名,汤时的贤人。听务光负石沉水而死又听纪他入水而死,自己也沉于河中死
去。
(64) 役人之役:把别人的事当自己事去做。
(65) 适:畅快,舒适。适人之适:把别人的快乐当自己的快乐。
(66) 状:感情,情态。义:正义。
(67) 承:承受。
(68) 与:通举。觚:棱角。坚:重。
(69) 张:宽宏大度。华:浮华。
(70) 邴:神情开朗的样子。
(71) 崔:动,一作隺。
(72) 滀(chù又读xū):颜色温和而有光泽。
(73) 与:交接。容与:不急迫。止:归依。德,德行。
(74) 厉:同励,勤勉。似世:同于世俗。
(75) 謷(áo):高大的样子。制:竭制。
(76) 连:深沉。闭:闭口不言。非闲字误。
(77) 悗(mèn):心不在焉。
(78) 以刑为体,以刑罚为本体。
(79) 翼:翅膀。
(80) 知:周知。时:时变。
(81) 循:遵循,据。
(82) 绰(chuò):宽绰。
(83) 丘:山丘。
(84) 一:合一。下同。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20-12-2006 03: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6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认识了自然的本体,也认识了人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才算达到了最高境界。认识自然的本体,是自然产生的。认识人的作用是,用自己的知慧所认识的,去保养自己的知慧所不能认识的,使自己能享尽自然所赋予的寿命而不中途夭折,就是最高的知慧。虽然如此,但是还有问题。认识一定要有可反映的对象做为条件而后能断定是否正确。而作为认识所反映的对象的条件则是变化不定的。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自然本体不是人为呢?所说的人为不是自然本体呢?有了真人而后才能有真理性的认识。什么叫做真人呢?古代的真人,不预测先兆,不妄自尊大,不谋虑未来,著是这样,有过而不懊悔,有功而不得意;若是这样,登高不怕,下水不湿,入火不热。只有认识能达到合于大道的人才可以这样。古代的真人,睡时不梦想,醒时不忧虑。饮食并不肥美,呼吸则是深沉静然。真人的呼吸用脚跟,普通人的呼吸用喉咙。被人屈服的人咽在喉头的话说不出来。嗜好欲望深的人,他的天然本能就浅薄了。古代的真人,不知道喜欢活,不知道厌恶死。出生不高兴,人死不抗拒,自由自在地离开人间,自由自在地来到人间。不忘天命之始,不求天年之终,欣喜地接受生,也把死看成回归到自然的道。这就叫做不用人的心智弃道,不用人的意志助天。这就叫做真人。这样的人,心思安定,容貌寂静,面额无光;冷清象秋天,温暖象春天,喜怒如同四时变化一样自然,和万物相处都适宜而不可测知他的规律。圣人发动战争,灭亡了别人的国家而不失掉人心。雨露滋润万物,不为人有意喜爱,由此可见,有心通达
物情而引以为乐,就不是圣人;有心亲近他人而自以为德,就不是仁人;有心利用天时而自命为智,就不是贤人;有心分别利害而不能通之于齐一,就不是君子;有心以行为博得名誉而失掉自己的本性,就不是士子;不行谨身养亲之道的人,不是卑役的人。象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负石、纪他和申徒狄等人,都是为别人的操劳而操劳,为别人的安适而求适,而不是为自己的安适而求适的人。古比的真人,他处世的情志正义而不结朋党;好象不足而又不承受别人的帮助;举上有棱角而不固执;襟怀开阔而不浮华;神情爽朗象似喜悦!一举一动象似不得已!内心深沉而面色可亲,德性不急迫而令人归依;勤勉的行径犹如世欲作为!高大的形象好象不能控制;深沉不语象似闭着嘴吧。以刑罚为立体,以礼教为翅膀,以智慧为时变,以道德为因顺本性。以刑罚的本体,杀人也是宽大。以礼教为翅膀,才能畅行于社会;以知慧为时变,是不得已应付于事务;以道德为因顺本性,说的是有脚就可以登上山丘。而真人认为他是勤于行走的人。所以,他喜欢的是齐一,
他不喜欢的也是齐一。他以为相同的是一,他以为不相同的也是一。他以为相同的与天同类,他以为不同的与人同类。天与人是不能相互对立的。这样的人就叫做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6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死生,命也①,其有夜旦之常②,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③,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④!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⑤,而身犹死之⑥,而况其真乎⑦!
泉涸⑧,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⑨,相以沫⑩,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1)。夫大块载我以形(12),劳我以生,佚我以老(13),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夫藏舟于壑(14),藏山于泽(15),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16)。藏小大有宜(17),犹有所遯(18)。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19)。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20),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21)?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22),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23)!
夫道,有情有信(24),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25),可得而不可见(26);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27),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28),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29),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30),以挈天地(31);伏戏氏得之(32),以袭气母(33);维斗得之(34),终古不忒(35);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36),以袭昆仑;冯夷得之(37),以游大川;肩吾得之(38),以处大山;黄帝得之(39),以登云天;颛顼得之(40),以处玄宫;禺强得之(41),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42),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43);傅说得之(44),以相武丁,奄有天下(45),乘东维(46),骑箕尾(47),而比于列星。


【注释】

①命:这里指不可避免的、非人为的作用。
②常:常规,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
③与:参与,干预。
④卓:特立,高超;这里实指“道”。
⑤愈:胜,超过。⑥死之:这里讲作“为之而死”,即为国君而献身。
⑦真:这里指的是“道”。一说即上段之“真人”。姑备参考。
⑧涸(hé):水干。
⑨呴(xū):张口出气。
⑩(rǔ):同“濡”,一本亦作“濡”,沾湿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11)化:这里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12)大块:大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13)佚(yì):通作“逸”,闲逸的意思。
(14)壑(hè):深深的山谷。
(15)山(shàn):通作“汕”,捕鱼的用具。旧注就字面讲。
(16)昧:通作“寐”,睡着的意思。一说“昧”当如字面讲,昧者”即愚昧的人。
(17)藏小大:即“藏小于大”。宜:合适,适宜。
(18)遯(dùn):“遁”字的异体,逃脱、丢失的意思。
(19)恒:常有、固有的意思。
(20)犯:承受。一说通作“范”,模子的意思。
(21)胜(shēng):禁得起。
(22)妖:或作“夭”,根据上下文意判断,这里应是少小的意思,与“老”字互文。
(23)系:关联、连缀。一:全;“一化”即所有的变化。待:依靠、凭借。“所系”、“所待”这里都是指所谓“道”,庄子认为一切事物、一切变化都离不开“道”,因而人们应当效法它,“宗”之为“师”。
(24)情、信:真实、确凿可信。
(25)传:传递、感染、感受的意思。
(26)得:这里是体会、领悟的意思。
(27)神:这里是引出、产生的意思。
(28)太极:派生万物的本原,即宇宙的初始。先:据上下文理和用词对应的情况看,“先”字当作“上”字,这样“太极之上”对应下句“六极之下”,且不与“先天地”一句重复。
(29)六极:即六合。
(30)狶(xī)韦氏:传说中的远古时代的帝王。
(31)挈(qiè):提挈,含有统领、驾驭的含意。
(32)伏戏氏:即伏羲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33) 袭:入。一说讲作“合”。气母:元气之母,即古人心目中宇宙万物初始的物质。
(34)维斗:北斗星。
(35)忒(tè):差错。
(36)堪坏(pēi):传说中人面兽身的昆仑山神。
(37)冯夷:传说中的河神。
(38)肩吾:传说中的泰山之神。
(39)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中原各族的始祖。
(40)颛顼(zhuānxū):传说为黄帝之孙,即帝高阳。玄:黑。颛顼又称玄帝,即北方之帝,“玄”为黑色,为北方之色,所以下句说“处玄宫”。
(41)禺强:传说中人面鸟身的北海之神。
(42)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居于少广山。
(43)“五伯”旧指夏伯昆吾、殷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
(44)傅说(yuè):殷商时代的贤才,辅佐高宗武丁,成为武丁的相。传说傅说死后成了星精,故下句有“乘东维、骑箕尾”之说。
(45)奄:覆盖、包括。
(16)东维:星名,在箕星、尾星之间。
(47)箕、尾:星名,为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6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将船儿藏在大山沟里,将渔具藏在深水里,可以说是十分牢靠了。然而半夜里有个大力士把它们连同山谷和河泽一块儿背着跑了,睡梦中的人们还一点儿也不知道。将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适宜的,不过还是会有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而不会丢失,这就是事物固有的真实之情。人们只要承受了人的形体便十分欣喜,至于像人的形体的情况,在万千变化中从不曾有过穷尽,那快乐之情难道还能够加以计算吗?所以圣人将生活在各种事物都不会丢失的环境里而与万物共存亡。以少为善以老为善,以始为善以终为善,人们尚且加以效法,又何况那万物所联缀、各种变化所依托的“道”呢!
“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长于上古还不算老。狶韦氏得到它,用来统驭天地;伏羲氏得到它,用来调合元气;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太阳和月亮得到它,永远不停息地运行;堪坏得到它,用来入主昆仑山;冯夷得到它,用来巡游大江大河;肩吾得到它,用来驻守泰山;黄帝得到它,用来登上云天;颛顼得到它,用来居处玄宫;禹强得到它,用来立足北极;西王母得到它,用来坐阵少广山。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人能知道它的终结。彭祖得到它,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时代;傅说得到它,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7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①:“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②,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③!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④,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⑤!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⑥,参日而后能外天下⑦;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⑧;朝彻,而后能见独⑨;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⑩,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11),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12)。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13)。”


【注释】

①南伯子葵、女偊(yǔ):均为人名。旧注曾疑“南伯子葵”即“南郭子綦”。
②孺子:幼儿,孩童。
③恶(wū)这里是批驳、否定对方的言词,义同“不”。
④卜梁倚:人名:圣人之道:指虚淡内凝的心境。圣人之才:指明敏的、外用的才质。
⑤庶几:也许、大概。
⑥守:持守,修守,这里指内心凝寂,善于自持而不容懈怠。
⑦参:三。外:遗忘。“外”是相对于“内”的,思想上、精神上既然能凝寂虚空,身外之物,包括天地、死生都好像虚妄而不存在,故有以天下为外,以物为外,以生为外的说法。
⑧朝彻:“朝”指朝阳,“彻”指明彻,这里用早晨太阳初升时的清新明彻,喻指物我皆忘的凝寂空灵的心境。
⑨独:庄子哲学体系中的又一重要概念,指不受任何事物影响,也不对任何事物有所依待。能够独立而无所依待的就只有所谓的“道”,故这句中的“独”实际指的就是“道”。
⑩杀:灭除,含有摒弃、忘却之意。“杀生者”与下句“生生者”相对为文,分别指忘却生存和眷恋人世的人。
(11)将:送。
(12) 撄(yīng):扰乱,“撄宁”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保持心境的宁静。这是庄子所倡导的极高的修养境界,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得到了“道”,所以下一句说“撄而后成”。
(13)“副墨”、“洛诵”、“瞻明”、“聂许”、“需役”、“於(wū)讴(ōu)”、“玄冥”、“参寥”、“疑始”等,均为假托的寓言人物之名。曾有人就这些人名的用字作过推敲,揣度其间还含有某些特殊的寓意,但均不能确考。大体是,“副墨”指文字,“洛诵”指背诵,“瞻明”指目视明晰,“聂许”指附耳私语,“需役”指勤行不怠,“於讴”指吟咏领会,“玄冥”指深远虚寂,“参寥”指高旷寥远,“疑始”指迷茫而无所本。


【译文】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哩!然而却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南伯子葵又问:“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背诵)的孙子那里听到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到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到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到的,需役从於讴(吟咏领会)那里听到的,於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到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到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7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①:“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②,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③,遂相与为友。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④。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⑤!曲偻发背⑥,上有五管⑦,颐隐于齐⑧,肩高于顶,句赘指天⑨。”阴阳之气有沴⑩,其心闲而无事,跰&#65533;而鑑于井(11),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恶之乎(12)?”曰:“亡(13),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14),予因以求时夜(15);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16)。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17)!且夫得者(18),时也(19),失者,顺也(20);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21),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22),其妻子环而泣之(23)。子犁往问之,曰:“叱(24)!避!无怛化(25)!”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26),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27),不翅于父母(28);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冶铸金(29),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30),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31)。今一犯人之形(32),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33),蘧然觉(34)。


【注释】
①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寓言故事中假托虚构的人名。
②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③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④问:拜访、问候。
⑤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⑥曲偻(lóu):弯腰。发背:背骨外露。
⑦五管:五脏的穴口。
⑧颐(yí):下巴。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⑨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⑩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11)跰&#65533;(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2)恶(wù):厌恶。
(13)亡:通作“无”,“没有”的意思。
(14)浸:渐渐。假:假令。
(15)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6)鸮(xiāo):斑鸠。炙(zhì):烤熟的肉。“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7)更(gēng):更换。驾:这里指车驾坐骑。
(18)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9)时:适时。
(20)顺:指顺应了规律。
(21)县(xuán):悬挂。“县解”即解脱倒悬。庄子认为人不能超脱物外,就像倒悬人一样其苦不堪,而超脱于物外则像解脱了束缚,七情六欲也就不再成为负担。
(22)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23)妻子:妻子儿女。环:绕。
(24)叱:呵叱之声。
(25)怛(dá):惊扰。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6)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7)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8)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9)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金:金属。
(30)踊跃:跃起。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31)祥:善。
(32)犯:遇,承受。
(33)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34)蘧(qú)然:惊喜的样子。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译文】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块摆谈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
不久子舆生了病,子祀前去探望他。子舆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的样子!腰弯背驼,五脏穴口朝上,下巴隐藏在肚脐之下,肩部高过头顶,弯曲的颈椎形如赘瘤朝天隆起”。阴阳二气不和酿成如此灾害,可是子舆的心里却十分闲逸好像没有生病似的,蹒跚地来到井边对着井水照看自己,说:“哎呀,造物者竟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
子祀说:“你讨厌这曲屈不伸的样子吗?”子舆回答:“没有,我怎么会讨厌这副样子!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变化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了倒悬之苦,然而不能自我解脱的原因,则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
不久子来也生了病,气息急促将要死去,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哭泣。子犁前往探望,说:“嘿,走开!不要惊扰他由生而死的变化!”子犁靠着门跟子来说话:“伟大啊,造物者!又将把你变成什么,把你送到何方?把你变化成老鼠的肝脏吗?把你变化成虫蚁的臂膀吗?”
子来说:“父母对于子女,无论东西南北,他们都只能听从吩咐调遣。自然的变化对于人,则不啻于父母;它使我靠拢死亡而我却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了,而它有什么过错呢!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是好事,也因此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现在如果有一个高超的冶炼工匠铸造金属器皿,金属熔解后跃起说‘我将必须成为良剑莫邪’,冶炼工匠必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金属。如今人一旦承受了人的外形,便说‘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人。如今把整个浑一的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物者当作高超的冶炼工匠,用什么方法来驱遣我而不可以呢?”于是安闲熟睡似的离开人世,又好像惊喜地醒过来而回到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07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①,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②,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③,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④。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⑤!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⑥,而我犹为人猗⑦!”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⑧,而外其形骸⑨,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⑩。彼何人者邪?”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11);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12)。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13),而游乎天地之一气(14)。彼以生为附赘县疣(15),以死为决溃痈(16),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17),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18),逍遥乎无为之业(19)。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20),以观众人之耳目哉(21)!”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22)?”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23)。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24),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25);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26)。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27)。”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28),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注释】
①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庄子假托的人名。本句的“友”字可能是“语”字之误;作“相与语”讲前后语意均能串通。
②挠挑:循环升登。无极:这里指没有穷尽的太空。
③莫然有间(jiàn):顷刻之间。一说“莫然”即“漠然”,指相交淡漠。姑备参考。
④侍事:帮助办理丧事。
⑤嗟来:犹如“嗟乎”。
⑥而:你。反:返回。真:本真。“反其真”意思就是返归自然。
⑦猗(yī):表示感叹语气。
⑧修行:培养自己的德行。
⑨外其形骸:以其形骸为外,把自身的形骸置之度外,意思是不把死亡当作一件大事。
⑩命:名,称述。
(11)方:方域,指人类生活的空间。
(12)陋:浅薄,见识不广。
(13)人:偶;“为人”即相互做为伴侣。
(14)一气:元气。
(15)县(xuán):悬。疣(yóu):这里义同“瘤”。“附赘县疣”喻指多余的东西。
(16) (huàn)、痈(yōng):均为毒疮。“决溃痈”指毒疮化浓而破溃。
(17)假:凭藉。
(18)芒然:即茫然。尘垢:这里喻指人世。
(19)无为之业:无所作为的境界。
(20)愦愦(kuì)然:烦乱的样子。
(21)观:显示。
(22)方:方术,准则。
(23)戮:刑戮。“天之戮民”意思是受到自然惩罚的人,即摆脱不了方内束缚的人。
(24)造:往,适。
(25)给:足。“养给”即给养充裕。
(26)生:通作“性”,“生定”即性情平静安适。一说“定”字为“足”字之误,“生定”则是心性自足之意。
(27) 畸(jī)人:即奇异的人,这里指不合于世俗的人。
(28)侔(móu):齐同。


【译文】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在一起谈话:“谁能够相互交往于无心交往之中,相互有所帮助却像没有帮助一样?谁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循环升登于无穷的太空,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永远没有终结和穷尽?”三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印于是相互结成好友。过不多久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弟子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孟子反和子琴张却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可是我们还成为活着的人而托载形骸呀!”子贡听了快步走到他们近前,说:“我冒昧地请教,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这合乎礼仪吗?”二人相视笑了笑,不屑地说:“这种人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意!”
子贡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说:“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不看重德行的培养而无有礼仪,把自身的形骸置于度外,面对着死尸还要唱歌,容颜和脸色一点也不改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称述他们。他们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都是些摆脱礼仪约束而逍遥于人世之外的人,我却是生活在具体的世俗环境中的人。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内彼此不相干涉,可是我却让你前去吊唁,我实在是浅薄呀!他们正跟造物者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瘤一样多余,他们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顾及死生优劣的存在!凭借于各各不同的物类,但最终寄托于同一的整体;忘掉了体内的肝胆,也忘掉了体外的耳目;无尽地反复着终结和开始,但从不知道它们的头绪;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为的环境中。他们又怎么会烦乱地去炮制世俗的礼仪,而故意炫耀于众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贡说:“如此,那么先生将遵循什么准则呢?”孔子说:“我孔丘,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即使这样,我仍将跟你们一道去竭力追求至高无尚的‘道’。子贡问:“请问追求‘道’的方法。”孔子回答:“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求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子贡说:“再冒昧地请教‘畸人’的问题”。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6-2024 09:00 AM , Processed in 0.0742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