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雪隆2019年的薪水~~~~~~~~~~~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6-4-2019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4-2019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4-2019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6-4-2019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6-4-2019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比人,气死人,做好自己的本份,不需要羡慕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icon_redface.gif)
|
|
|
|
|
|
|
|
发表于 16-4-2019 09:0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如水 发表于 15-4-2019 04:14 AM
或者没有游泳池,很多黑人的apartment
黑人已经入住很多高级公寓 |
|
|
|
|
|
|
|
发表于 17-4-2019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gss 于 17-4-2019 10:02 AM 编辑
其实,你是觉得我很气,气什么呢?
你在新加坡赚新币,所以你拿鸡饭和华为手机来比较。可是,这层次又似乎只是不同生活素质的比较,对你来说,鸡饭和手机或许是指标,可是,别人的生活素质币不一定是这样。
我拿别墅来说吧,吉隆坡Damansara Heights 面积6000sqft 的bungalow 平均4百万令吉,新加坡 Bukit Timah面积3000 sqft平均要6百万到8百万新币(老实说Bukit Timah要找面积3000 sqft还挺难的,大多数都是10000sqft 的bungalow)。在吉隆坡夫妇两人收入一个月3万令吉即使住不了Damansara Heights 面积6000sqft 的bungalow,也可以住Ara Damansara、Taman Tun、Damansara Jaya的4000 sqft的半独立,驾一辆C Class或 3 Series,在新加坡,夫妇两人收入一个月3万新币,能不能住4000 sqft的半独立和驾一辆C Class或 3 Series?再拿另一个例子来说,吉隆坡提供IGCSE私人教育学校雨后春笋,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谁在付这些教育费了?所以说,在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如果吉隆坡不能提供有素质的生活,所有华人都跑到新加坡了。
我1988年在新加坡大学毕业,1995年放弃PR离开,新币高昂,对我来说也是好事,毕竟我的CPF还有一笔钱,只是说,如果SGD1还没来到RM4(或者说SGD1=USD1),IBM 已经关闭Tampines的厂房(这间高科技厂房只在新加坡9年),搬回美国(https://www.straitstimes.com/bus ... rom-singapore-to-us),如果SGD1来到RM4,我们也不知道那些欧美公司还要在新加坡投资?所以说,强劲的新币只能保证表面上的生活素质,却不能保障未来的生活。
新加坡和香港一样,只能盼望周围国家低效率、贪污腐败、经济萧条,新加坡才能从中取益。当周围国家崛起时,新加坡就像香港。今天,港人有些要港独,为什么?因为港人的优越感已经消失了,论金融,比不上上海,论科技,比不上深圳。新加坡是个独立国家,当然不需要新独,可是,小国家的宿命是避不了的,这操纵汇率来抵消生活的做法过去40年做得了,不见得以后40年还行得通,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例如ECRL)就是要绕过新加坡。
想一想,40年后,新加坡减少了港口的经济,Pulau Bukom的石油业又因为 alternative energy而减少,药剂业是否也会因为汇率而跟着IBM跑?一切都是未知数。李光耀当年高瞻远视,只是一党专政的制度就是无法破旧,我想,这未必是件好事。所以说,即使我是新加坡毕业,我却从来没想到将孩子送去新加坡读书和生活。
如果你想新加坡继续繁荣,我看,祈祷印尼选出一个宗教极端分子来当总统,还有马来西亚让巫统重新掌证,好让新加坡从中取益。可是,即便如此,操纵汇率来抵消生活的做法也永远无法提供生活的素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7-4-2019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看事情别只以主观的角度去解释,你没有的经历的就不见得别人的是假的。
(1) 先说我的PR,凡是在80年代去新加坡读大学的,由于Tuition Grant的关系,都必须要留在新加坡工作4年。而一般上,像我们这种情况,拿到第一份工和Employment Pass后,我们都可以轻易拿到PR。第一次PR的限期是5年,5年限期结束前,大多数也会收到两封信(i)邀请成为新加坡公民,(ii) 确认终生不需服兵役。我选择离开新加坡,头一年,我继续收到Income Tax Return Form。在90年代,没有网上报税,加上快递也很贵,所以,我要求Income Tax停止寄Income Tax Return Form给我,根据要求,我就写信回应我不打算申请公民,并已经搬到香港,移民局盖章收到这封信后,我呈上副本给Income Tax关闭我的file。
(2) 至于哀嚎,也得看人,别一厢情愿认为所有人都得靠新币汇率来生存,华人固然在政府部门的地位不高,可是,到了私人企业,华人地位远远高于你的想象。特别是到银行的Premier Centre或Preferred Banking Centre,大多数客户都是华人。而送子女进Taylor、Sunway、SriKDU、等等私人学校的,也大多数是本地华人,你不相信,可以亲自来Subang、Kota Damansara、Mont Kiara来看看这些私人学校的学生。
(3) 至于你那句“吉隆坡能提供优质的房价是对于外国人或者是外汇购买者的观点,对于本地人来说一百万那是遥不可及的事实。”,我劝你亲自去 iproperty搜寻,1百万在一些吉隆坡和八打灵地区,恐怕只能买到30年单层排屋。Bandar Utama、Damansara Jaya 排屋,甚至是Ara Damansara 的排屋都是要价超过1百万,我不知道你这“遥不可及”的结论是如何得来的。如果对于你的周围社交圈子内是遥不可及,这不代表其他马来西亚华人不能负担。我只能奉劝你,到 https://www.brickz.my/ 输入我谈到的住宅区,看看过去一年的交易,例如说, Damansara Jaya的排屋
https://www.brickz.my/transactio ... ansara-jaya/landed/
(4) 如果你坚持马来西亚华人在哀嚎,那是因为你的社交圈子停留在那个层次,然后你就根据你的经历来想象马来西亚华人有多么惨,你这种凭赚新币来建立的优越感,只怕最终也会沦落到香港人的境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7-4-2019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说你是雪兰莪人,我就惊讶:
(1) 你连爪哇文和爪夷文都分不清,我看你离开马来西亚太久了。
(2) 你为什么对广告牌置入爪夷文(不是爪哇文)那么敏感?实质上,别说Shah Alam 的路牌老早就有了爪夷文,很多政府大厦过去20年老早就置入爪夷文,人人手中的令吉钞票早就有爪夷文。可是,你看看雪兰莪周围的马来人,有多少马来人是用爪夷文来沟通?我看过很多住在雪隆的马来人的面子书和Whatsapp,英文还多过爪夷文呢!
我没说私立大学都是华人,这只是你自己主观的断言。请参考第49楼的:“送子女进Taylor、Sunway、SriKDU、等等私人学校的,也大多数是本地华人,你不相信,可以亲自来Subang、Kota Damansara、Mont Kiara来看看这些私人学校的学生。” 我谈的是雪隆的生活素质和新加坡的比较。
“我拿新马两国基层人民的生活做比较,可是你却拿中高产阶级进行比较,这不太公平。”
你拿鸡饭和华为来做指标,我在第47楼提醒你“你在新加坡赚新币,所以你拿鸡饭和华为手机来比较。可是,这层次又似乎只是不同生活素质的比较,对你来说,鸡饭和手机或许是指标,可是,别人的生活素质币不一定是这样。” 这是要告诉你,雪隆一带是马来西亚中产阶级集中的地方,鸡饭和华为不一定是我们评估生活素质的指标。你如果要以基层人民的哀嚎来conclude这是所有马来西亚(或雪隆)华人面对的问题,那么,你可否谈谈新加坡基层的哀嚎?
“但我说,难道就不怕孩子变香蕉人?他笑而不语,告诉我其实马国有些华裔有华语资源,但却不接受这些资源,连汉字都不会看,尤其是在吉隆坡这联邦直辖区。有的选择华语资源的孩子,因为国语不佳,导致生活不方便。”
华人世界的二十四节令鼓,是由马来西亚华人创作的,而且也于2009年成为马来西亚国家遗产项目;高桩舞狮比赛,也是由马来西亚人创作的。所以说,马来西亚华人学语言是以文化角度去学的,而新加坡人学华语却是以语言角度去学习,因此新加坡人无法创作类似二十四节令鼓的作品。更何况,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是多元的,所以,广东、福建、客家这些方言普遍上都还存在,而新加坡只独尊华语。我只能告诉你,下回看日剧和韩剧时,注意他们的汉字发音。例如说:“世界”这两个字在日语的发音,“百姓”在韩语的发音,都和本地人俗称福建话(闽南话)的发音一样,这是因为日语、在韩语和福建话都是根据古汉语发音。新加坡的华语,是根据北京话为标准,实际上,孩子们都忘了,自己的老祖宗是西晋五胡乱华时南迁的中原人,懂得方言才是懂得自己文化的根。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9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認識的蠻多的,90后也是有不少都是5000-6000.沒辦法,如果不賺到這樣沒法生活呀,而且我認識的包括我都是在selangor租房透過lrt,mrt等等去到吉隆坡市中心工作才拿到的薪水,如果是selangor,90后一般也很少超過3000,除非是一些比較技術性職業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9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自己还不是一样一直在这里炫耀你有多少百千的存款。自打嘴巴
|
|
|
|
|
|
|
|
发表于 18-4-2019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4-2019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i ongs 老大
当年新加坡有要买下Batam的意思。这个东西请问你有什么看法? 买下Batam后就是否代表着能有更完整的产业或工业发展?不太过依赖金融操作?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身边的朋友很多也上1万,但素做的都素直销,和自己创业才拿到,重点素不用给钱父母,做什么才能放心去做,因为没有负担~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百千很多咩,现在钱这样小,没有几百万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ngss 发表于 17-4-2019 07:19 PM
年轻人,看事情别只以主观的角度去解释,你没有的经历的就不见得别人的是假的。
(1) 先说我的PR,凡是在80年代去新加坡读大学的,由于Tuition Grant的关系,都必须要留在新加坡工作4年。而一般上,像我们这种 ...
他每次都素说马国赚不到钱,要赚钱去新加坡,赚了几年后回来摇脚少奋斗30年因为3倍,他说马国没前途和钱途,但不回来看看这里多么多benz满街走,对啊,那些都素showroom car,只有新加坡人坐的起benz马国人坐不起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10: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能力哪里赚钱都没差的啦,你去新加坡要存钱也一样在那边省东西省回来消费,你在马国要存钱不买车可以善用公交也没什么奇怪,因为车素贬值的,新年时跟一个拿了pr的表姐夫聊天,他说如果单身在马国有5千月薪根本不需要去新加坡受苦,新加坡没你们想象的好,尤其打算要创业的人,那边当老板要新加坡人才可以开公司,马国有马国的好,新加坡有新加坡的好,所以他这句证实了有能力还素留在自己国家,在马国觉得没机会的才去那边找机会,也不素你说的什么少奋斗30年,因为你去了那边压力什么的都比马国大3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4-2019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L没有公交方不方便,只有你肯不肯去塔,在马国找不到吃要沦落到当马劳的你继续自偶安慰吧,因为你的心都已经在新加坡了,说什么也没用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