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5-12-2005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chko 于 9-11-2005 01:24 PM 发表
对,mozart的作品都属纯音乐。贝多芬之后的音乐家都是制造音响效果的,很多人都无法接受。我只认为音乐过于完美会变得虚伪做作,有很多声音都是用来制造气氛和感觉,色彩的效果,增加层次感,有何不好?
他们不是制造噪音, 而是太自由发挥了, 浪漫派吗...
许多都是钢琴音乐...交响乐也有不错的...
例如:
Chopin - Etude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Mendelsohn -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
Tcaikovsky - Piano Concerto no.1
Dvorak - New World Symphony
Greshwin - Rhapsody in Blue
Copland - Appalachian Spring ......
都不错...
其实听音乐最重要的是感觉...想下那音乐在讲什么...
(只是我个人意见)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05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2-2005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2-2005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5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费力 于 15-12-2005 09:35 PM 发表
他们不是制造噪音, 而是太自由发挥了, 浪漫派吗...
许多都是钢琴音乐...交响乐也有不错的...
例如:
Chopin - Etude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Mendelsohn -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E Mi ...
我没说他们制造噪音.
其实你们是否有发觉到,室内乐都是个个音乐家的精华所在,那些作品才是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最真实最精湛最富感情的音乐,很多人都忽略了。有一些交响曲反而太戏剧化,过于夸张……
至于钢琴协奏曲,我最喜欢Grieg,Rachmaninoff和Tchaikovsky
小提琴协奏曲则是 tchaikovsky的……
交响曲,Rachmaninoff 第3号交响曲,Mahler的也不错!
chopin的scherzo no.1完全地展露发挥钢琴的魅力!!! |
|
|
|
|
|
|
|
发表于 20-12-2005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只要能产生大家的共鸣,那就是好音乐。
口味的问题纯粹属不同环境,地方,世界背景所造成的差异。
记得:世上是没有绝对的,只有最适合的!!
尝试聆听不同的声音,你就会领悟:
每个贝壳身上
都有着不同的线纹和符号
这是他们生活在海中
一生谱成的乐章
密密麻麻的
斑斓奇异的
谁也读不懂
却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把他们放进耳朵倾听
便会听到他们的歌声.
明白吗?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05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香草儿~ 于 16-12-2005 08:20 PM 发表
我有兴趣听,音乐使者快讲 。
等我一下,我在收集资料,齐了就回贴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05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心 于 16-12-2005 12:06 AM 发表
喜歡DEBUSSY縹緲的想像力
对,他看到海浪,听到海风,都可以写出一首歌。
偶现在练习The Sunken Cathedral 和 The Girl with Flaxen hair. |
|
|
|
|
|
|
|
发表于 23-12-2005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chko 于 23-10-2005 11:54 PM 发表
太好了!终于遇见知音了!
我也列一列我最喜爱的音乐家吧!
Baroque: Vivaldi**, Bach****
Classical: Mozart****, Beethoven***
Romantic: Puccini****, Chopin***, Brahms***, Tchaikovsky***, Verdi** Rac ...
我和BACHKO的選擇差不多... BACHKO兄好像特別喜歡Rachmaninoff
大家好像忽略了國民樂派 - 十九世紀中葉,由於盛極一時的拿破崙沒落,各國都在強 化國民的自覺心,且重估本國的文化遺產。不僅文學、戲劇、 美術,連音樂方面也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且,不止是義大利, 法國或德國之所謂音樂先進國家,各國都在努力地追求富有本 國國民感情的音樂。這種運動,原發於俄國,不久波西米亞、 北歐諸國、西班牙及其它國家都一一跟進。所以從十九世紀後 半到二十世紀初的時代,在音樂史上稱為”國民樂派時代”。 以下是這個時期幾個代表性的作家:
國民樂派的鼻祖為俄國的葛令卡。
史麥塔納(Smetana, 捷克人, 1824-1884)
被稱為波西米亞音樂之父,與德弗札克、楊納傑克合稱捷克三大音樂家。
「我的祖國其代表作,由六首樂曲所組成,每一曲皆附充滿詩情的標題,樂曲皆以捷克之風土、自然、歷史、傳說為背景。
音樂欣賞:
莫爾島河(史麥塔那) -- 「我的祖國」第二首,現已成為每年五樂舉行「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之開幕曲。
德弗札克(Dvorak, 捷克人, 1841-1904)
其音樂以交響曲、室內樂居多,音樂健康明朗著浪漫詩情,民族氣氛濃厚,作有九首交響曲。 1982年任紐約國際音樂院院長,感受美國之風土民情,而作「新世界交響曲」,他將黑人靈歌,印地安民謠,及將感受的美國精神融入樂曲中。
音樂欣賞:
新世界交響曲(德弗札克) -- 其中第二樂章即為著名的「念故鄉」.
葛利格(Grieg, 挪威人, 1843-1907)
樹立挪威國民樂派之功臣,確立挪威民族音樂,提高音樂水準。
1874年受大文豪易卜生之託,為五幕歌劇「皮爾金」配樂,原作有23首樂曲,後來取其中八首,每四首一組,而分為第一,與第二組曲。
音樂欣賞:
皮爾金祖曲(葛利格)
晨歌 -- 取自第一組曲
安妮妲之舞 -- 取自第一組曲
蘇爾維格之歌 -- 取自第二組曲
西貝流士(Sibelius, 芬蘭人, 1865-1957)
被芬蘭視為國寶級的音樂家。
其作品「芬蘭頌」,原名「蘇奧米」,因當時國家受瑞典,俄國壓制,此曲受人民熱烈喜愛,而被俄國禁演。
音樂欣賞:
芬蘭頌(西貝流士)
杜卡(Dukas, 法國人, 1865-1955)
生於巴黎,對於作曲評論、教育活動,有重大貢獻,曾被選為法國學士院會員。 音樂特色傾向德國浪漫樂派,但內在以法國感性手法做表現。
音樂欣賞:
小巫師(杜卡) -- 根據歌德敘事詩創作,以愉快音詩描述,屬交響詩,具序奏與尾奏的交響性詼諧曲
小巫師(卡通版, 只提供96K連線速度版本,如連線速度低於96K,將會把檔案完全下傳後才開始播放)
五人小組 -- 葛令卡、桂宜、鮑羅定、莫索斯基、林姆斯基可沙可夫、巴拉基列夫
葛令卡(Glinka, 俄國人, 1804-1857)
其音樂特色使用了歐洲式的音樂手法,採用豐富的俄羅斯民謠為素材,並創造許多民族性的藝術音樂。在其過逝後,鮑羅定繼承其遺志,大力宣揚其作法。
音樂欣賞:
盧斯蘭與魯蜜拉序曲(葛令卡)
莫索斯基(Mussorgsky, 俄國人, 1839-1881)
他非常深入研究民族語言及音樂,把它合為一體化,民族語言所代表的一些東西融入音樂裡面,漠視歐洲傳統音樂的手法來成為德布西音樂誕生的一種契機,也就是德布西的音樂深受其影響。 莫索斯基的音樂作品大部份都具有文學性的標題,型式很自由,樂曲的構成隨著他的情感而法展。
音樂欣賞:
荒山之夜 -- 俄國第一首標題音樂
莫索斯基的作品 -- 展覽會之畫,原本為鋼琴曲,但因受到世人喜愛,因此有許多人將其改編為管弦樂版,目前最受世人所喜愛的管弦樂版本為拉威爾所改編。
展覽會之畫使用了「漫步」主題來串連各幅畫,音樂描寫了十幅畫別為:侏儒、城堡、御花園、牛車、雛雞之舞、兩個猶太人、市集、墓窟、雞爪山上小屋、基輔城門,在城堡這幅劃中拉威爾大膽地使用了不屬於古典樂器、也不曾在交響樂中出現的一種樂器 -- 薩克斯風
音樂欣賞:
展覽會之畫(鋼琴版)、展覽會之畫(管弦樂版)
林姆斯基可沙可夫(Rimsky-korsakov, 俄國人, 1844-1908)
其重要著作為「管弦樂法原理」,為現代作曲者必讀的一本書。
音樂欣賞:
大黃蜂飛行(林姆斯基可沙可夫)
天方夜譚第一樂章(林姆斯基可沙可夫)
天方夜譚第四樂章 -- 與新世界交響曲同樣地將前幾樂章之主題再展現一次
史坦拉文斯基(俄國人, 1882-1971)
音樂欣賞:
春之祭第一部份序曲 -- 春之祭共分為「大地的禮讚」及「少女的獻身」兩部份,分別有八首及六首樂曲
春之祭 (卡通版, 只提供96K連線速度版本,如連線速度低於96K,將會把檔案完全下傳後才開始播放)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俄國人, 1840-1893)
柴可夫斯基原從事法律職業,但因喜歡音樂,後投考聖彼德堡音樂院第一界學生,後任教於莫斯科音樂院開莫斯科音樂院後,受梅克夫人經濟上的支助,專心作曲。 其音樂通俗,旋律優美,所以廣受世人所喜愛。
音樂欣賞:
1812年序曲
1812年序曲(純音樂)
悲愴交響曲第一樂章(第六號交響曲)
胡桃鉗芭蕾舞劇第一幕 -- 柴可夫斯基有三齣很有名的芭蕾舞劇,分別為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
http://www.wwwart.com.tw/record/classic_04.htm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23-12-2005 10:1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3-12-2005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香草儿~ 于 27-11-2005 09:41 PM 发表
要是盲目的认识,盲目的喜欢,倒不如不必认识,不必喜欢。
赞同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那么少人喜欢js bach 哦?
嗯。。 我喜欢一个composer不只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好听而已,
我会appreciaten他们写歌的方法。。bach 家族的人写歌都很“变态”的。
天才。。。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来说,主要是看cd的制作单位和演奏者。。。因为我不会演奏(没有天分),但至少还分得出音色的好坏。。。所以,对我来说,cd的质地,hi-fi的好坏,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每一个音乐家/音乐人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有的特色。我比较少听现场,现场的效果表现都不太稳定的,除非是世界级的演奏团体。。。如果早在一、两百年前,我一定选择听现场。但,随着音响的出现和进步。。呵呵,我比较喜欢独乐乐。。。所以我全选了。。。。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scco 于 3-4-2006 09:21 PM 发表
对我来说,主要是看cd的制作单位和演奏者。。。因为我不会演奏(没有天分),但至少还分得出音色的好坏。。。所以,对我来说,cd的质地,hi-fi的好坏,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每一个音乐家/音乐人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其 ...
哈哈 其实我们不是在讨论"音色的好坏","cd的质地,hi-fi的好坏"....
bach很好,贝多芬也很棒,肖邦更是浪漫的代表,但我还是喜欢mozart~
哈哈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6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特喜好帕格尼尼 “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钟)”
巴哈“小步曲”、“小步舞曲”与“嘉禾舞曲”
罗西尼的“威廉尔泰序曲”,威尔第弄臣中的“善变的女人”。
莫扎特的费家洛婚礼、魔笛、第四十号交响曲、第十三号小夜曲。
舒曼的快乐农夫
韦瓦第四季曲中的春 |
|
|
|
|
|
|
|
发表于 19-4-2006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香草儿~ 于 3-4-2006 09:34 PM 发表
哈哈 其实我们不是在讨论"音色的好坏","cd的质地,hi-fi的好坏"....
bach很好,贝多芬也很棒,肖邦更是浪漫的代表,但我还是喜欢mozart~
哈哈哈哈
不论音乐家的音乐有多棒,传播媒介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某某的音乐,要有某某种类的乐器,才能有一流的效果。。。这也是我的考量范围。。。。所以,先不说他的音乐好坏优劣。。。我认为,传播媒介的素质,才是能不能让我们很好的欣赏某位音乐家的主要因素。。。就是音乐是拿来欣赏的,所以如果说你很喜欢某某音乐家的音乐,就是说你能欣赏他的音乐了。而那些你忽略的,不表示他们的音乐不好。而是你还未能欣赏他们的音乐。。。我说到"音色的好坏","cd的质地,hi-fi的好坏",其实就表明这个观点。。。传播媒介占主导位置。。。。所有流传至今的音乐家都是很好的。。。也不必特别赞美哪个。。。唯有这样才可以欣赏到音乐背后的意义。。。可能你觉得我离题了。。。我只是从较广的视角去想。。。纯属个人观点。。。看了就算吧。。。 |
|
|
|
|
|
|
|
发表于 20-4-2006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真的很少听古典乐~
这些作曲家也只是流于知道的地步而已~
所以只选了前三人和柴可夫斯基~ |
|
|
|
|
|
|
|
发表于 24-4-2006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ozart...
虽然不是每一个都很了解,但还是喜欢MOZART,
可能是因为他可以在短短的生命岁月里,
写出得到大家的共鸣的曲子!
喜欢他的另一点,
也可能是觉得他很可惜吧!
音乐才华还来不及好好的发挥就英年早逝了!
PS: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贝多芬是莫扎特的学生! |
|
|
|
|
|
|
|
发表于 24-4-2006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板抒情 于 24-4-2006 12:03 AM 发表
Mozart...
虽然不是每一个都很了解,但还是喜欢MOZART,
可能是因为他可以在短短的生命岁月里,
写出得到大家的共鸣的曲子!
喜欢他的另一点,
也可能是觉得他很可惜吧!
音乐才华还来不及好好的发挥就英年早逝了 ...
莫扎特没有教过贝多芬。两位大师只有一面之交~ 莫扎特也没传授什么给贝多芬。 |
|
|
|
|
|
|
|
发表于 24-4-2006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一个video-Swinging Bach(摇摆巴哈)
是2000年在莱比西集市广场举行的Bach Festival,
是用J.S Bach的音乐以不同方式来演奏,包括Jazz,重奏,合唱等等...
真的很值得看哦!
我很喜欢里面Bobby Mcferrin 和 Jacques Loussier的演出...真的很棒!!
其中有一段Bobby Mcferrin还叫观众一起合音,很感动...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6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香草儿~ 于 2006/4/24 12:30 AM 发表
莫扎特没有教过贝多芬。两位大师只有一面之交~ 莫扎特也没传授什么给贝多芬。
是吗??
我是在一本关于[莫扎特]的书里看到的!
难道那本书错了??
请告诉我!
谢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