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真哲

何謂傳統三段論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4-2015 01:1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30-4-2015 01:01 AM
剪不断  理还乱~~

多事之秋,更那堪~~

那你得劝劝你的朋友,
多说哲理,少发脾气。
动不动用大字又不准是很失礼和不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15 08:1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30-4-2015 01:13 AM
那你得劝劝你的朋友,
多说哲理,少发脾气。
动不动用大字又不准是很失礼和不专业。

是对的~

所以不要转移焦点说人非~
你的proton车非车论证,快来让人大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4-2015 11:4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30-4-2015 08:12 AM
是对的~

所以不要转移焦点说人非~

對啊~快來讓我們「大開眼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15 11:1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3-5-2015 11:17 PM 编辑

宁静香08-25 01:365#

什麼是範疇?

在哲學上”範疇”一詞用以對應英文的category,其意義簡單的說就是最基本的類別。不同範疇的東西無法互相比較,我們無法回答像是”五公分等於幾公斤”這種問題,因為長度和重量是不同的範疇,他們之間無法互相比較。



類別和範疇是不同的,例如,我們或許可以把馬和牛這兩個不同的類別當作不同的範疇,而馬和牛又同是屬於動物,雖然動物也是一個類別,但是,我們不把”動物”當作一個範疇,因為它不是基本的類別。所以,不會有任何東西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如果我們把範疇定的好,那麼,也不會有任何一個東西不屬於任何範疇。這裡牽涉到我們如何界定範疇的問題。亞里斯多德界定十大範疇,康得的十二範疇,或笛卡兒區分身心為兩大範疇等等,都是對事物的一種區分方法。


範疇是基本的思考工具,對範疇的了解有助於我們掌握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依據康得的說法,範疇就像是模子一樣,而我們用這些模子去認識事物。但是,世界不見得就是我們所認識的這個樣子。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3954&mobile=y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15 11: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3-5-2015 11:28 PM 编辑

亞里斯多德界定十大範疇,康得的十二範疇,或笛卡兒區分身心為兩大範疇等等,都是對事物的一種區分方法。


只是我的看法;
上一樓對三段論的功用作了易以明白的解譯。對我而言就似如歸納法,歸納演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15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3-5-2015 11:25 PM
亞里斯多德界定十大範疇,康得的十二範疇,或笛卡兒區分身心為兩大範疇等等,都是對事物的一種區分方法。
...

我一直都跟你說沒錯是歸納法
但下一步就是演繹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5-2015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0:27 PM
我一直都跟你說沒錯是歸納法
但下一步就是演繹法了@@

哦,是吗?

我只知道你第14楼如此说~
“他真的不是一個歸納

在哲學的術語中

演繹符應理性作用
歸納符應經驗作用

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爆發點

所以要先看過消化過才比較好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5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0:27 PM
我一直都跟你說沒錯是歸納法
但下一步就是演繹法了@@

没关系,现在我了解你所说正如我所了解的了;
三段论,归纳是为了演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5-2015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4-5-2015 10:44 PM
哦,是吗?

我只知道你第14楼如此说~

我忘記在哪個回覆說了@@


三段論證不只是歸納法
因為大前提必須通過歸納而來
但沒有演繹法則沒有結論
三段論不是歸納法因為邏輯述詞上兩者是A與B,而【是】則是一個等號,所以是不成立的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各自在認識論上的分歧
顯然來自亞里斯多德的影響
經驗主義因為那樣所以覺得大前提的內容才是最實在的
但理性主義因為那樣所以覺得沒有理性作用(演繹)有再多的感覺預料(或說影像,觀念)都只是雜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5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0:27 PM
我一直都跟你說沒錯是歸納法
但下一步就是演繹法了@@

好奇这;
亞里斯多德界定十大範疇

这十大範畴,到底是那十类?
所以西方其它学科的最初源由,应该也是因此而来,而更系学化更细腻化吧??

这阿里斯怎么办到,叫化要去谷神下了~

三段论,其功用及深度,应该也就是如此了,归纳然后演绎,从大属性範畴中又划分为其它细腻学系。前人用心后人继承,了不起,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15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4-5-2015 10:58 PM
好奇这;
亞里斯多德界定十大範疇

對啊
所以我們應該要吸收前人的思想
然後加以釐清
再配合現在社會所需發展出新的東西
而不是一直執著與拿前人和前人比較
比較會得出新的知識是好的
但比較完以後還是站在原地
那又何苦浪費時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5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0:53 PM
我忘記在哪個回覆說了@@

“三段論證不只是歸納法
因為大前提必須通過歸納而來
但沒有演繹法則沒有結論
三段論不是歸納法因為邏輯述詞上兩者是A與B,而【是】則是一個等號,所以是不成立的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各自在認識論上的分歧
顯然來自亞里斯多德的影響
經驗主義因為那樣所以覺得大前提的內容才是最實在的
但理性主義因為那樣所以覺得沒有理性作用(演繹)有再多的感覺預料(或說影像,觀念)都只是雜草”

上面的,
第一段说,叫化大致了解。

结论演绎的“是”一字,正确来说并不是“等号”/相等或等於。
这“是”大致应是“→”,而不完全是“=”.
所以三段论的最后演绎,并不完全是属於归纳。


但大前提必须属於归纳性的条件,下来才能后续为三段论。
而最后所演绎中的却是属於个体性的,不完全属於大前提归纳性的~~
所以结论,
三段论是亦为归纳亦为演绎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15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4-5-2015 11:26 PM
“三段論證不只是歸納法
因為大前提必須通過歸納而來
但沒有演繹法則沒有結論

你說的那兩個:【是】(等於/屬於)與【則】(條件)是很大的差異

結論差不多啦 可以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5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0:53 PM
我忘記在哪個回覆說了@@

“三段論證不只是歸納法
因為大前提必須通過歸納而來
但沒有演繹法則沒有結論
三段論不是歸納法因為邏輯述詞上兩者是A與B,而【是】則是一個等號,所以是不成立的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各自在認識論上的分歧
顯然來自亞里斯多德的影響
經驗主義因為那樣所以覺得大前提的內容才是最實在的
但理性主義因為那樣所以覺得沒有理性作用(演繹)有再多的感覺預料(或說影像,觀念)都只是雜草”

第二段,
这经验和理性主义的述语,对叫化而言倒是陌生。

不过嘛,
知己不知,近知也。虽然自己对它不了解,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所不知了,不排斥它,从中了解,那离知不远了。

最怕自己不知,却又排斥排挤它,不去尝试弄清楚了解它,拒知识於门外,那么真是无知的一种了。

这些述语,叫化再去问问谷神。

那么,亞里斯多德的学说,倒又分歧了两派~
和华哲相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5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1:26 PM
對啊
所以我們應該要吸收前人的思想
然後加以釐清

前人的哲理所留下是死物。
在现代活的人,把这死物执得太死,自己的思维也是死物了。

但在不同立场,用的洽当,它又是属活物,活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15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4-5-2015 11:42 PM
“三段論證不只是歸納法
因為大前提必須通過歸納而來
但沒有演繹法則沒有結論

那只是一種名詞  就當成A和B就好了
不理解也沒關係因為也不重要(和我們討論的沒有影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5-2015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5-2015 11:31 PM
你說的那兩個:【是】(等於/屬於)與【則】(條件)是很大的差異

結論差不多啦 可以的啦

哦,喔~喔~喔~喔~~~

这方面,林冲强多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5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沖不錯啊
至少不會一直抄襲別人或酸別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5-2015 05:3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請白板的同類來看清楚什麼是三段論證才說白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15 10:5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8-5-2015 10:59 AM 编辑

條件推論(Conditional Syllogism):以條件命題為大前提,組成的三段論證。如:如果他有癌症,他的病是嚴重的,他有癌症,他的病是嚴重的(建成式)。或者,如果老師有重病,他不來上課,他來上課,老師沒有重病。


上文與 「若p則q;非q所以非p」有關係嗎?
記得有人說過,若p則q;q,所以p是不成立的
還是還有其他的形式?
我只知道這一個形式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8-2025 07:03 PM , Processed in 0.11805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