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清池

大乘《法華經‧方便品》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11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三法印
六祖坛经:

无常者即是佛性,因其执着诸法缘相,变幻无常。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此心源于真常不变之佛性,生灭之念永续不断。佛性无断,分别心永恒不灭,叫做有常。佛性是真常,因其变幻无常,佛性不现前,故说无常。一切诸法原于真常之相,若无真常之性即是物物皆由自性有生灭分别之心,即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我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尘念不断是为常者,尘念此起彼伏,变幻无常是真无常,生是有常,灭是无常,生灭之真如,无生无灭无常无不常。法是幻化无常,执着于法,执着于断灭顽空也是无常。执着于法之心无断灭,心生一切诸法缘相,遂之不断,是名真常,实者是心的变幻无常之物,即无常。不执着于有常无常,两者皆非,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失其两端用其中,中者佛性也,上下左右皆失其中,佛性非常非无常。八倒是凡夫外道,论常与无常的八句话,于生死之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为常乐我净,此凡夫四倒也。无涅槃之常乐我净,执无常、无乐、无净,此二乘四倒也。凡夫谓有为四倒。二乘叫作无为之四倒。断有为四倒为二乘。断有为无为八倒为菩萨。本性不迁是常,自在安然是乐,一无所住是我,了然无物是净。犹春池拾砾,我计无我,是颠倒法,无常无我之见如春池执石为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11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Svaha

经典经华!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性是真常,因其变幻无常,佛性不现前,故说无常。

真常又会因其变幻无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11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佛法的造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三法印
真常并不是凡人执著的常见,而是正因为‘无’常才能体现‘真’常。‘有’是不论多么广大、深远,都是有限的,不能覆盖一切。‘无’就不同,唯有‘无’才能覆盖一切全体,‘有’存于‘无’。佛菩萨所证的法无我/法空,正因为‘空’,才能体现佛的全知,智慧福德圆满。

凡夫与二乘合称为八颠倒,凡夫的四倒是误认世间为‘常乐我净’。二乘的四倒是误认永灭为涅盘,即‘无常’,‘无乐(苦)’,‘无我’,‘无净’。对着外道的邪见常见,故说无常。对着二乘人,又常计无常,所以惠能说涅槃经是尽破这些八颠倒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这都是为了避免解错佛的圆妙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1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的涅槃并不是究竟涅槃,他虽然住于涅槃,从此以后灰身灭智,但是不是绝对的灰身灭智是有问题的。大乘论中提到,这些罗汉是醉于三味酒而在那里享受酒醉的滋味,但是酒醒之后,一定要出定,出定后不是意味着堕落,而是必须回小向大,他会发现他并没有证得涅槃,还是要度众生,这应该是根据法华化城品的而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9-2011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5-9-2011 06:59 PM 编辑

回复三法印:
真常又会因其变幻无常??




四颠倒 - 有二种:1,凡夫之四颠倒。2,二乘之四颠倒

1,凡夫之四颠倒:
a,常颠倒,于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
b,乐颠倒,于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
c,净颠倒,于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
d,我颠倒,于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
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为破此四颠倒之观法也。


凡夫之四颠倒:佛教认为,世间是生死法,一切有为法(有生、住、变异和消失的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而生灭变化的,它的本性皆是无常、苦、无我和不净,但“凡夫”不明此理,相反地认为是常、乐、我、净,颠倒妄执,因称之为四颠倒。
《俱舍论》卷十九称:“应知颠倒总有四种,于无常执常颠倒,于诸苦执乐颠倒,于不净执净颠倒,于无我执我颠倒。”


2.二乘(声闻乘和缘觉乘)之四颠倒:
a,无常颠倒,于涅槃之常而计无常也。
b,无乐颠倒,于涅槃之乐而计无乐也。
c,无我颠倒,于涅槃之我而计无我也。
d,无净颠倒,于涅槃之净而计无净也。
涅槃经:“为诸烦恼无明所覆生颠倒心,我计无我,常计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

涅槃四德: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因涅槃的体性有四种功德。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

涅槃四德: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
a. 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为常。
b. 乐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又运用自在,所为适心,名之为乐。
c. 我德,解我有二种:  
         i)  就体自实名为我,如涅槃经哀叹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
         ii) 就用自在名为我,如涅槃经高贵德王品所谓:
                         ‘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自在故名为大我。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
d. 净德,涅槃之体解脱一切之垢染,名之为净,又随化处缘而不污,名之为净(大乘义章十八)。
    法华玄义:‘破二十五有烦恼名净,破二十五有业名我,不受二十五有报为乐,无二十五有生死名常,
                            常乐我净名为佛性显。’ 说此[  常 乐 我 净 ],为涅槃经一部之所诠,故涅槃经谓之谈常教.


佛性是真常,因其变幻无常,佛性不现前,故说无常。

佛性=成佛潜能,一个人的成佛潜能会变化成无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11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见法/诸法实相 = 有为法 + 无为法

1。有为法 (假谛,俗谛) =  有生有灭 = 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2。无为法 (真谛,空谛) =   无生无灭 = 常、乐、我、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9-2011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悟之路 于 30-9-2011 03:37 PM 编辑

大乘經大都含有一些具有心理威脅的“暗示提醒”,這種心理打壓幾乎是針對佛弟子的卡拉瑪精神,帶出了絲毫不能質疑大乘經的催眠,猶如一神教精神的傾向。

《法華經》內,就不斷重複着若有人質疑不信此經,會得到以下業報:
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或複颦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此人罪報,汝今複聽,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幹,其影身瘦,黧黮疥癞,人所觸娆,又複為人,之所惡賤,常困饑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斷佛種故,受斯罪報。若作駱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余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有作野幹,來入聚落,身體疥癞,又無一目,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長大,五百由旬,聾騃無足,宛轉腹行,為諸小蟲,之所咂食,晝夜受苦,無有休息,謗斯經故,獲罪如是。。。(罪業審判未完,還有很長猶如萬劫不複,暫此簡略,若有興趣可自行參閱)


此外,大家都知道佛陀是因材施教,隨機說法,根本就沒有准備什麽所謂的一部經准備開示。

而《法華經》就很玄了,不斷聲稱釋迦牟尼佛是要說《法華經》,經名也安排了。也說什麽這部微妙的《法華經》是三世十方一是最奧秘、最核心的道法,切莫再生一絲懷疑之心。

原始聖典是強調“一世無二佛”,“阿羅漢不受後有”,“阿羅漢不需再成佛”等等,這些統統就和法華經有衝突,但是若懷疑《法華經》會得到以上所述的果報了,和《因果經》的恐嚇手段相仿。

這意味著叫人放棄原始聖典,一切與《法華經》有矛盾之處的都不要理,以《法華經》為第一,因為是所謂的“經中之王”。注意,《法華經》內也不斷強調自己是“經中之王”或“最上法”等,這種吹噓誇耀無非是要建立自己“權威”的地位,給予人們心理迷惑,和基督教的自我吹噓的精神有何差異?

後來天台宗出現的什麼藏、通、別、圓或五時判教無非是為了“合理化”當中的矛盾處,難聽點是“自圓其說”或“圓謊”。因為為了怕上述的果報,不能質疑法華經,一來原始聖典是原始佛法的事實始終是不能否定,為了兼顧兩處,才發展出一大堆理論來為大乘經鋪後路,“一個謊言要用十個謊言來掩飾”這句格言意味着什麼?

《法華經》正確與否大家自己去思維,不要只一味的信就可以了,古印度現實的佛陀會這麽“前言不對後語”,做出這麽反複的舉動,出爾反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0-2011 08:50 AM 编辑

大乘经上有讲,各佛与菩萨们的认同,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开讲法华经,在世亲菩萨的法华经论中在大藏经中拿出各佛在宇宙中所用的法华经的十七个名字。也因为有法华经的开讲,佛的圣第子们,包括各阿罗汉和菩萨才能有受记成佛。。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 - 世亲菩萨
梵名Saddharma -pundarika-sastra, Saddharma -pundarika-upadesa
大正藏   第26 册No. 1519  [No. 1520]
( 印度大乘佛教论师世亲着,后魏菩提流支、昙林等合译。本书为法华经之注释书。又作妙法莲华经论、法华经论、法华论)
http://www.1wei.com/foxue/htm/1226.htm

[  如来欲说法时至成就者。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故。此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显示甚深功德应知。何等十七。云何显示。

一名无量义经者。成就字义故。以此法门说彼甚深法妙境界故。彼甚深法妙境界者。诸佛如来最胜境界故。
二名最胜修多罗者。于三藏中最胜妙藏。此法门中善成就故。
三名大方广经者。无量大乘门中善成就故。随顺众生根住持成就故。
四名教菩萨法者。以为教化根熟菩萨随顺法器善成就故。
五名佛所护念者。以依如来有此法故。
六名一切诸佛秘密法者。此法甚深唯佛知故。
七名一切诸佛之藏者。如来功德三昧之藏在此经故。
八名一切诸佛秘密处者。以根未熟众生等非受法器不授与故。
九名能生一切诸佛经者。闻此法门能成诸佛大菩提故。
十名一切诸佛之道场者。以此法门能成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余修多罗故。
十一名一切诸佛所转法轮者。以此法门能破一切诸障碍故。
十二名一切诸佛坚固舍利者。谓如来真实法身于此修多罗不败坏故。
十三名一切诸佛大巧方便经者。依此法门成大菩提已为众生说天人声闻辟支佛等诸善法故。
十四名说一乘经者。以此法门显示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之体。彼二乘道非究竟故。
十五名第一义住者。以此法门即是诸佛如来法身究竟住处故。
十六名妙法莲华经者。有二种义。何等二种。一者出水义。以不可尽出离小乘泥浊水故。又复有义。如彼莲华出于泥水喻。诸声闻得入如来大众中坐。如诸菩萨坐莲华上。闻说如来无上智慧清净境界。得证如来深密藏故。二华开义。以诸众生于大乘中其心怯弱不能生信。是故开示诸佛如来净妙法身令生信心故。
十七名最上法门者。摄成就故。摄成就者。摄取无量名句字身。有频婆罗阿閦婆等舒卢迦故。此十七句法门是总。余句是别。如经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如是等故。 ]

http://www.1wei.com/foxue/htm/122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9-2011 09:17 PM 编辑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 - 世亲菩萨

方便品之余


 自此以下次依示现四种事说。一者决定心。二者因授记。三者取授记。四者与授记应当善知

云何决定心。已生惊怖者令断惊怖。以为利益二种人故。是故如来有决定心。此惊怖者五种应知。

  一者损惊怖。谓小乘众生如所闻声取以为实。谤无大乘起如是心。

                                如来说言阿罗汉果究竟涅槃。我毕竟取如是涅槃。是故罗汉不入涅槃如是惊怖。

  二者多事惊怖。谓大乘众生闻菩萨道劫数长远种种苦行起如是心。佛道长远。

                                我于无量无边劫中行菩萨行久受勤苦。如是念故生惊怖心。以是故起取异乘心如是惊怖。

  三者颠倒惊怖。谓心分别有我我所种种身。见诸不善法如是惊怖。

  四者心悔惊怖。谓大德舍利弗等起如是心言。我不应修证如是小乘之法。如是悔已心即自止。

                                 即此心悔名为惊怖。此义应知。

  五者诳惊怖。谓增上慢声闻之人起如是心。云何如来诳于我等如是惊怖。


因授记者。如经止止舍利弗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人等皆生惊怖故。此因授记皆生惊怖者有三种义。

一者欲令彼诸大众推求甚深妙境界故。

二者欲令彼诸大众生尊重心。毕竟欲闻如来说故。

三者欲令诸增上慢声闻之人舍离法座而起去故。

第二请者。示现过去无量诸佛教化众生。如经是会无数次第乃至闻佛所说则生敬信故。

第三请者。示现今佛教化众生。如经今此会中如我等比次第乃至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故。

取授记者。以舍利弗等欲得授记。如经佛告舍利弗汝已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如是等故



。。。。。

令住者。如经舍利弗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故。

  依法者。如经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譬喻因缘念观方便说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如是等故。言譬喻者如依牛故。得有乳酪生酥熟酥及以醍醐。此五味中醍醐第一。小乘不如其犹如乳。大乘为最犹如醍醐。此喻所明大乘无上。诸声闻等亦同大乘无上义故。声闻同者。此中示现诸佛如来法身之性同。诸凡夫声闻之人辟支佛等。法身平等无差别故。此义皆是譬喻示现因缘之义如前所说。言念观者。小乘谛中人无我等。大乘谛中真如实际法界法性。及人无我法无我等种种观故。言方便者。于小乘中观阴界入。厌苦离苦得解脱故。于大乘中诸波罗蜜。以四摄法摄取自身他身。利益对治法故。遮者如经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如是等故。无二乘者。谓无二乘所得涅槃。唯有如来证大菩提。究竟满足一切智慧名大涅槃。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有涅槃法。唯一佛乘故。一佛乘者。依四种义说应当善知。如来依此六种授记。是故前说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何相法何体法如是示现。何等法者。谓未曾闻故。云何法者。谓种种言辞譬喻显说故。何似法者。所谓唯为一大事故。何相法者。为随众生器说诸佛法故。何体法者。所谓唯有一乘体故。一乘体者。所谓诸佛如来平等法身。彼诸声闻辟支佛乘非彼平等法身之体。以因果行观不同故。

  自此以下如来说法。为断四种疑心应知。何等四疑。一疑何时说。二疑云何知是增上慢人。三疑云何堪说。四疑云何如来不成妄语。何时说者。诸佛如来于何等时起种种方便说法为断此疑。如经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如是等故。云何知是增上慢人者。如来不为增上慢人而说诸法。云何知彼是增上慢为断此疑。如经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者若不信是法无有是处如是等故。云何堪说者。从佛闻法而起谤心。如来应是不堪说人云何不成不堪说人为断此疑。如经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如是等故。云何如来不成妄语者。此以如来先说法异今说法异。云何如来不成妄语为断此疑。如经舍利弗汝等应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故。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者。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者。所作善根能证菩提。非诸凡夫及决定声闻本来未发菩提心者之所能得。如是乃至小低头等皆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1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悟之路 于 30-9-2011 04:35 PM 编辑

回复 49# 觉悟之路

當然若有人聞到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甚至只是在‘信’受這部經,佛都給他們授記,他們均會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這麼兒戲的授記?

而且也說若有人能廣傳此‘福音’,甚至能私下為另外一人講說《法華經》,甚至只講一句,此人就是如來佛的使者(天使?),受如來佛(上帝?)的派遣,執行佛的使命(傳福音?)。講一句尚且如此,更何況在所有大衆之中廣泛宣傳,到處弘揚。

也說到要用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然後合掌來供養這麽一部經卷,就能得無量功德,注定成就佛果。法華經的內容一昧的叫人信,叫人以那些物品供養此部經,就能成佛,這些都實際可行?那就很難說了,當然對于缺乏正見的人來說就可行。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衆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于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于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于諸佛所、成就大願,愍衆生故,生此人間。’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衆生,于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于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衆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于我滅度後,愍衆生故,生于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于大衆中、廣為人說?’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現于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還有,注意《法華經》內的《提婆達多品》,佛陀叫人相信此品,若相信就能不墮三惡道。這品是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否某個殘餘勢力混入僧團,對其祖師的折衷所為?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法華經》,應該會對一些一神論、泛神論、多神論、本體論份子感到有親切感吧,不過這些都不是原始佛法的主張。佛弟子應該避免被這些牽著鼻子走,白白浪費了一生,須知人身難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1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華經》強調極端的二元論,不信此經觀點(即使和阿含經互相違背),必然萬劫不復,墮落地獄,無數次入畜生胎,就算得人身也出身低賤。

呵,若相信,那就無量功德,必然被授記成佛,將來一定能的無上正等正覺。

猶如一神教主張,你相信《聖經》就必定能上天堂(相信的同時也要否認其他的),不相信就直墮地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1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很彻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9-2011 07:22 PM 编辑

回复 觉误之路

當然若有人聞到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甚至只是在‘信’受這部經,佛都給他們授記,他們均會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這麼兒戲的授記?


不,经上已讲受记乃无学阿罗汉,大菩萨,大成就者等 , 你看不对,应该说法华经是能以信得入。。

[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 - 世亲菩萨:
数成就者。诸大众无数故。行成就者有四种。一者谓诸声闻修小乘行。二者谓诸菩萨修大乘行。三者谓诸菩萨神通自在随时示现。能修行大乘。如颰陀波罗菩萨等十六大贤士。具足菩萨不可思议事。而常示现种种形相。谓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等。四者谓出家声闻威仪一定不同菩萨故。
皆是阿罗汉等有十六句。示现声闻功德成就。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等有十三句。示现菩萨功德成就。
声闻功德成就者。彼十六句三门摄义示现应知。何等三门。一者上上起门。二者总别相门。三者摄取事门
]

法华会上授记的三根弟子
三周说法是佛对弟子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施教,也是直畅如来出世本怀的最后
说法。所幸三根声闻全部领解佛意,成为一佛乘的菩萨,所以佛对他们授记予以印可。
因此,从修行因果来讲,领解一乘妙法是因,蒙佛授记是果。

(一)上根授记
法华会上最先得到授记的是上根人舍利弗。他领解佛所说的一乘妙法后欢喜表白
说:“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
日竟在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稳。今
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这是说,舍利弗常自悔疑一向从
闻佛法,为何佛不以大乘度我?此时才明白是以往因不解佛之方便说法,今日法华会
上趣入一乘之究竟,晓得自己仍为真佛子,且亲得如来法身之少分,前疑顿释,欢喜
赞叹。

佛为舍利弗授记说: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
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
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
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
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
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这是对舍利弗成佛的一段明确授记。授记的项目一般有六项:国土名、佛名、时
节、劫名、眷属、正法存续期间等。但也有广略不同的。佛对舍利弗的授记是声闻弟
子们最为详细的,除了上述六项外,还提到了华光佛之后的后继佛——坚满菩萨。这
在其他声闻授记中是没有的。

(二)中根授记

其次是为中根四大弟子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授记。同样
的,四大弟子听了佛的三车喻后,也有领解。他们共同表示,已经深信领解了三乘归
一的说法,也明白二乘法悉是趋入大乘之方便,只是过去错把方便当真实,自谓与佛
同得涅槃,所以不再有进求妙觉之心。今日忽然闻佛开显,如无量珍宝不求自得一样,
何欢喜庆幸如之哉?

对四大弟子的领解,佛亦为他们分别作了授记,:
“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
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
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
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声闻弟子无量
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过是已后,当
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
来。……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
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
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多
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
劫。”

以上四大弟子授记的六项内容大同小异。根据各人的因行,果德有少许差别。如
迦叶以修头陀苦行为因,故果报上无贪着五欲、娆乱佛法之魔事。须菩提是解空第一,
所以成佛以后依空而住为众说法。其中,对迦旃延的授记中没有谈到国名和劫名。
值得注意的是,每位菩萨成佛之前必须值遇许多佛,恭敬尊重供养,然后方得成
就佛道。这是因为,诸佛是无上大福田,恭敬尊重供养是增上福德,从佛闻法是慧解
成就,福慧两足方堪成佛。所以授记中对弟子们值佛多少的数目和因行有详细的描述。
这使得我们不难理解普贤十大愿王为什么要把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放在前
三愿了。还有,菩萨积集菩提资粮的三大阿僧祇劫也是以逢佛数目的多少来计量的,
如初阿僧祇劫逢事七万五千佛,第二阿僧祇劫逢事七万六千佛,第三阿僧祇劫逢事七
万七千佛3。说明在修行成佛的长远时劫中,遇佛值佛,悟佛所说是菩萨们最幸运的大
事。

(三)下根授记
最后是对下根声闻的授记。佛在宿世因缘周中追述了弟子们过去的闻法因缘以后,
有富楼那、憍陈如等千二百声闻领解,并在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得到佛的授记;
又有阿难、罗睺罗等领解得益,于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中蒙佛授记。
三周说法中弟子们对佛说法领解的表达方式亦有不同。前二周说法声闻是激动欢
喜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里,富楼那却以心念表示自己的领解:“世尊甚奇特!所为希
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着。我等于佛功德,
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佛有他心通,知道弟子领解后,就为他们
授记。
先为富楼那授记。“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
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
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
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祗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号曰法明如来。……劫名宝明,国名善净。”此佛的眷属有无量阿僧祗千万亿那由
他诸菩萨众,其声闻众,也是多到算数校计所不能知。没有谈到正法像法存的时间,
只说到“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祗劫,法住甚久”。
下根声闻以富楼那为首得到授记,其他千二百阿罗汉也以心念表示领解,希望得
佛授记。佛各为授记,但授记内容比较简略:“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
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其他如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
那提迦叶、迪留陀夷、优陀夷、阿迦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
等五百阿罗汉也同号普明如来,佛寿六万劫,正法十二万劫,像法二十四万劫。他们
的关系是次第作佛,——转次授记。
会中除了五百罗汉外,还有其他声闻弟子也已经具备授记资格,但没有来此法会
的, 所以佛付嘱迦叶转告:“迦叶汝已知,五百自在者,余诸声闻众,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这一特殊的咐嘱授记的方式说明,本品不仅仅只有五百弟
子授记,佛的常随众千二百人皆得如是受记,因迦叶为众中之长老,故佛特嘱他辗转
告知。
千二百罗汉因行基本相同,故成佛和各种事项亦同。他们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
无所证,后来承佛化导,先后个个证果。因感佛之恩,遂于——法会常随不舍,被称
为常随众。所以佛在《五百弟子授记品》说:“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除了千二百罗汉外,法会中还有以阿难和罗睺罗为首的学无学1声闻弟子二千人也
都领解了佛说的一乘妙法。他们自知小果非为所趣,应当证入无上菩提,故一心归向
于如来知见,待佛授记。他们的授记事记载于《法华经》的《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中。
佛在此品中,对其余二千弟子作了统一授记:
“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
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二千授记和五百授记一样,较简略的说到佛名、佛寿、正像法存续时间等。对阿
难和罗睺罗两位大弟子的果德事项则作了较详细的说明。

佛为阿难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
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祗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
僧祗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
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这是佛正授阿难菩提之记。阿难护持法藏的宏愿深厚,其果德之名号、寿量、佛
法住世久远等,较余佛殊胜。但由于阿难是初果有学位并非证四果阿罗汉的圣者,所
以他的授记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八千新发意菩萨对佛为上中根诸大声闻授记尚无
疑问,却不能理解果位偏低的阿难为什么能在很多大菩萨还没得到授记的情况下就荣
幸地被授记成佛。佛对他们的起心动念非常明了,
于是解释说:
“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
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
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这是解释说,佛与阿难本于空王佛1所同发大心,佛常精进而早登正觉,阿难以多
闻而护持法藏、教化菩萨之愿,不即入涅槃,这是阿难的因地行愿,也是菩萨大权示
化,故应得授记。

和阿难果德类似的是罗睺罗的授记: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
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
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
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罗睺罗密行第一,和阿难一样同是佛成道之夜所生。他以示现种种律仪来教化无
量众生;又发愿不入灭度,愿常在世教化众生,此皆密行,唯佛知之。所以他的果德
和阿难基本相同,并且也为成佛后的阿难作长子,示现菩萨的游戏神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9-2011 06:59 PM 编辑

回复 觉误之路

也說到要用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然後合掌來供養這麽一部經卷,就能得無量功德,注定成就佛果。法華經的內容一昧的叫人信,叫人以那些物品供養此部經,就能成佛,這些都實際可行?那就很難說了,當然對于缺乏正見的人來說就可行。


这你也读错了,此法华的大乘密语,是在做传布法华正法时,可用 鲜花,布条,香精,音乐,讲座,演剧,服装 等等世间之物来帮助弘教。。供养法华经 - 就是广弘布教法华正法 -这是最大的布施


天台宗出現的什麼藏、通、別、圓或五時判教無非是為了“合理化”當中的矛盾處

不这些的分类,早在古印度的佛教界就有了,世亲菩萨,等古印度,中亚,东方等的大乘大德们,在他们的论著都有提到的。。也常常各派为这些世尊教法的分类的不同,在各自的论说上辨论- 但大致上与天台大师的总分类相近。。

你只是孤零零罢了。。


注意《法華經》內的《提婆達多品》,佛陀叫人相信此品,若相信就能不墮三惡道。

提婆達多的叛变于佛陀,教恶王杀父夺权,多次于恶王串联来谋害世尊的第子和世尊本身,也分裂佛陀的合和僧迦团,
用从高地推大石谋害世尊使佛的脚趾出血。。这就是五逆罪中所说的佛教的最大恶之一
这在全部的佛藏中都有说提婆達多后入无间地狱。。
难道你家的版本跟大家的不同吗??难道你不相信此品说的- 使佛出血 -五逆罪-入无间地狱?


《法華經》,應該會對一些一神論、泛神論、多神論、本體論份子感到有親切感吧,不過這些都不是原始佛法的主張。

各部派声闻教派都有承认如来法身/五之法身的不生不灭
南传的长老也都有承认如来的三身论。。


《法華經》強調極端的二元論,不信此經觀點(即使和阿含經互相違背),必然萬劫不復,墮落地獄,無數次入畜生胎,就算得人身也出身低賤。

这你就乱讲了,众生轮回在六道本来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谤法作恶不信正法-会导致落入三恶道-也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法华经只是讲出有修行和供养这法华的大乘正法有大福德,
来世定会出丧生于人天二道,也能常生于有法华师等大乘善知识的良缘,再修法华正法。。

是你自作心虚罢了。。


那就無量功德,必然被授記成佛,將來一定能的無上正等正覺。

这是当然,你修声闻道的目标不就是要成四果阿罗汉-再灰身灭智吗?
你若不相信在未来能够达到这目标,那你修声闻道来做什么??

同样的你的同修们修菩萨道的目标就是要成佛
在这无始无终的宇宙观里,你可以站出来说他们肯定不能成佛吗??
这就违背的法华经的教义了,因为在法华经里佛陀说连这个佛教历史里最恶的人-提婆达多都能最终成佛
你如何有能力说别人不能成佛呢?这就是大谤法了

在大乘的经典,佛陀也说出他的本愿就是要度全众生成佛,与他无异
修佛当然认同正统佛藏的话,相信在那里佛说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对恶人和女人成佛的授记
《法华经》中不仅比丘可以蒙佛授记,比丘尼也能得到授记;不但男身能成佛,
一向被认为有五障的女人也能成佛。不但善根浓厚的三根声闻可以领悟授记,连极恶
的恶人提婆达多也获得授记成佛,这是《法华经》的博大和包容之处,也是一乘佛法
的绝待和圆融思想的体现。

(一)比丘尼授记和女人成佛
法华三周说法使在会声闻全部回小向大,声闻除了比丘外,也包括了来听法的六
千学无学比丘尼,她们也是闻开三显一得法益者。同为声闻,闻法既同,理应不异,
因此佛在《劝持品》中对以波阇比丘尼为首的六千有学无学比丘尼作了授记。经过如
是授记,三根九品声闻弟子,始同入佛道,称佛本怀,满佛本愿。

佛对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授记说:
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
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
切众生喜见如来。


对摩诃波阇波提的授记较为简略,只谈到因行和佛名。其他六千学无学比丘尼和
千二百罗汉以及二千学无学声闻一样,属于同记,即摩诃波阇波提成佛以后,与六千菩萨转次授记。
这里,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的授记名号和六千学无学比丘尼略有不同: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
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祗劫。


对耶输陀罗的授记和摩诃波阇波提类似,但多了佛寿一项。耶输陀罗本在六千比
丘尼之列;因为其因地具有特性,故另外授记。有趣的是,比丘尼们也是以心念希求
然后得到佛的授记的。得到授记后,她们才感到心安具足,自知从此真堪弘扬一乘。
即于佛前发愿:当来亦于他方国土,广宣妙法华经。
比丘尼授记成佛的意义不仅于此,它还说明了成佛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一件事,
并不只限于男性修道者,女性也具备成佛的资格。在印度当时,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
贱的,不要说女人能成佛,就是修道也是男人的专利。佛冲破阻力,突破了第一关,
同意女人出家,使女人具有了修道的资格,因此学无学比丘尼得到佛的授记似乎还是
可以理解的;但在《法华经》这部无上妙法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突破,那就是倡导女身
成佛。
经中常说女人罪业深重,不得成为梵天王、帝释天、魔王、转轮王与佛(即五障),
此等观念,与大乘佛教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思想相矛盾,《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
龙女依着文殊菩萨的教化体达了法华一乘妙法,当下转丈夫身成佛。龙女成佛受到以
智积菩萨为代表的菩萨和以舍利弗为代表的众多声闻的质疑。龙女说偈以“又闻成菩
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释智积之疑,以龙女以献宝珠2喻当下成
佛之境非言可显,惟证乃知的方式答复舍利弗。二位代表默然信受。舍利弗等人虽已
信解佛语,得佛授记,但是尘沙烦恼未尽,仍滞于分别法执,尚有胜劣、逆顺等观念
差别,而法华圆教正是去除差别观念的,所以属三恶趣罪报之畜类所摄的龙女,通过
修善闻法成佛,显示了罪福平等不二。此外,舍利弗等阿罗汉发白面皱,为众中长老,
而龙女年始八岁,依文殊智解法华理,也显示了法华长幼平等不二的绝妙之理。
比丘尼授记成佛和龙女成佛都是法华圆妙思想的必然体现。《法华经》有相待妙和
绝待妙3之说,为三根声闻包括比丘尼在内的授记是相待妙,龙女成佛则是法华绝待妙
的体现。待绝二妙都是法华一佛乘思想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0-2011 09:16 AM 编辑

(二)恶人授记

《法华经》的说法是圆融无碍,没有定相可得的,除了男女平等,还有体现正邪
平等的恶人授记之说。诸佛为利众生,大权善巧施设无量言教,凡有所作所说,皆为
众生成佛。但其说法,并无定相可得。经中,宿缘浓厚的三根声闻等皆得佛授记,甚
至破坏诽谤佛法的提婆达多之类恶性众生,亦得授记作佛。依法华本意,若赞若谤,
俱作胜缘而得成佛,诸根普被,法雨均沾,这是佛出世的本怀。
提婆达多在小乘经典中是犯五逆罪的极恶之人,《佛祖统纪》转述《增一阿含经》
说:

佛语提婆达多:“汝宜在家,分檀惠施,不宜出家。”如是再三,提婆便生恶念:此沙门
妒心,我宜自剃头,善修梵行。后犯五逆,有大光风绕提婆身,便发悔心,称南无佛。适称南无,便入地狱。佛语阿难:“提婆在地狱经一大劫,命终生四天王,展转生他化自在。最后
受身,成辟支佛,名曰南无。”


提婆达多犯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及杀阿罗汉等三逆罪,命终堕落无间地狱。但因为
他临终真诚忏悔并称念佛号,所以佛为他授记地狱报尽,仍然得以生天及证辟支佛果。
《佛祖统纪》认为,这仍属于“相带”之说,不够究竟。而无复前四时兼但对带的无
上妙法超越了相对之法,以大乘开迹显本的深意对提婆达多亦给予授记成佛。
《提婆达多品》中说到,提婆达多为释迦成佛之增上缘。过去有一位国王为求《法
华》大教,曾于千岁中,采果汲水,搭薪设食,乃至身为床坐,供奉阿私仙人。这位
国王即今释迦佛,阿私仙人即今之提婆达多。无量劫后是人当得成佛,名号天王如来,
广说三乘,教化无量众生。
恶人提婆达多的授记,显示了法华的逆顺平等不二和邪正平等不二。从世尊与提
婆达多的本生来看,提婆达多生生世世为邪见外道,违逆于佛,死入地狱,而《法华
经》中佛却说:“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成等正觉,广度众生”,乃至授记,于当来世,作天王佛,这是显示逆顺平
等不二。再者,在法华会上,同一法会,同一时间,舍利弗等正见者授记,而提婆达
多等邪见者亦授记,正显邪正平等不二。一乘大教,事事无碍。能灭差别见,一切法
平等并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9-2011 07:13 PM 编辑

五、对结缘众和六种法师的普记

《法华经》的授记是由略到广的,在前面几品说法度尽一切声闻之后,佛又对后
来闻经随喜的人给予广记

迹门法华的代表《方便品第二》中说到,众生仅是举手、低头、一念欢喜,一与
佛法发生关系者,法华开显,皆当作佛。这是为后来的普记埋下伏笔。迹门法华的授
记是以声闻为主,由于三周说法只是声闻得益,收机不尽。故在《法师品第十》中说
到,无论佛前闻法,或是佛灭后闻法随喜,以及正行六种法师,皆能速得成就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此经开权显实的特点在于,结点滴法缘者,佛统统为众授记,悉以成
就一乘妙法。

普记的对象包括对现前闻佛法随喜的人、佛灭后闻法随喜的人以及受持法华的六
种法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此妙法)三类。


第一类现前闻佛法随喜的人属于法华四众中的结缘众,他们是指现世得见佛闻法
者,虽然宿世因浅,现世未能得证悟之益,但种下未来得度之因缘,他日因缘成熟能
值佛见佛闻法开悟。

如经云: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
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
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声闻在三周说法中各得授记,其余四众八部,以及三乘初心者闻法成种,历耳成
因,皆是现前结缘之众,故如来皆与普记。这里的“一偈一句”指闻法极少,“一念”
说明时节极促,“随喜”则是自未有行,只是随喜其法,随喜其人而已。这样的微少功
德善根,佛陀都给他们授记能得佛果,体现了《法华经》的博大和圆融。因为如来说
法种种方便,不论大小、顿渐,无不为使众生逐渐成佛之一乘妙法,无有少法为二乘
说者,故于佛现前闻法若多若少,佛悉许为授记。

第二类是佛灭后闻法随喜的人,

如经云:“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
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是对生不值佛、
并非耳提面命的未来闻法者也给予悬记,显示法华一乘妙法的殊胜无论是现前抑或灭
后,只要闻经皆获无量功德。于佛现前闻法能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就如同与醒人系珠
一样;即使闻而不解,随喜未信,则如与醉人系珠1一样,他日自然醒悟。所谓凡有心
者,皆当作佛。

第三类是正行六种法师。《法华经》中常常说到五种法师或六种法师,五种法师是
指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加上供养此妙法即是六种法师。佛灭后能行此六种之
人,即是法师。为什么将这六种人称为“法师”?因为此六种法师往劫承事诸佛,宿植
德本,现在不生净土、诸天,仍于人间化度众生,弘演此经妙法,这正是缘于他们的
悲愿宏深,将来必得作佛。

如经云: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
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
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这里,把六种法师针对《法华经》所修的功德等同于供养十万亿佛的功德,他们
的行愿相当于“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所以佛陀宣称“是诸人
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即是对六种法师行法华一乘菩萨道的许可、印证与授记。

《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有一例子可以为六种法师,特别是受持法师作一说
明。经中提到,妙庄严王原习外道,后经善知识感化,见佛生欢喜,邪心并绝,受持
法华。佛为妙庄严王说法放光,示教利喜,并授记说:“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
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这位妙庄严王得到
授记是因为他弃国出家,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法华经》。按六种法师来讲,他
是受持法师,所以功德智慧广大,最终证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并得到佛的授记。

经中强调,对待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的善男子、善女人,人们应当
以敬佛的心态去瞻奉、供养。因为佛说“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佛陀
称赞叹六种法师是大菩萨,是因为他们能够自舍清净业报,生于佛灭后的恶世,以无
畏惧心弘扬法华一乘,这种连新授记的声闻都不敢承当的艰苦弘法事业他们都能发心
去做,可见他们因地一定是有着宏大誓愿力的基础,所以佛陀给予这些大菩萨们深重
的赞叹和授记。

普记可知,不论当时在会不在会,若现在,若未来,若此土,若他土的众生,
皆悉授记作佛。所以不但当时无量人天等众已得佛授记,即使我等及未来无量众生,
亦已蒙佛授记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1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0-2011 08:56 AM 编辑

结语

《法华经》关于授记的思想教义可谓洋洋大观,深深地影响了大乘佛教的兴起与
发展。在法华会上,所有听众包括天龙八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法益,也至少得到了成
佛的普记。当然,最受益的除了大菩萨们得到增加地上阶位以外,就是那些原先自以
为已得究竟涅槃后来才知仅是化城而回小向大的的声闻了。他们从世尊亲口得知自己
未来成佛的庄严事项,成佛有期,无疑倍受鼓舞,在一乘菩萨道上不再退转。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授记的意义所在。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便得到了佛的
授记,预知亲证菩提的时劫,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大精进而提前成佛,就像释迦牟尼
佛通过自己的精进力较弥勒菩萨提前九劫成佛那样。众生都是未来佛,只有我们不断
地精进,才能离成就无上菩提的目标越来越近。

(转)《法华经》的授记思想  -   闽南佛学院
http://www.yufotemple.org/HLNews/UploadFile/attachment/20101015092159865.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5:04 PM , Processed in 0.13511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