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羽球消息]#2385 张宁忆与张海丽恩恩怨怨 “不想混冠军”显一姐风范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9-8-2007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袭击余波未平 中国羽球队可能放弃印度赛
2007年08月29日07:5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公兵)由于日前印度发生了爆炸事件,而印度羽毛球公开赛又将于近期举行,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Qzone)称,如果解决不好就选择不去参加比赛。
25日,印度海得拉巴发生了爆炸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爆炸事件被认为与恐怖主义有关。凑巧的是,印度羽毛球公开赛将于9月4日至9日举行,赛场地点与爆炸地点非常接近。
李永波2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如果到周日(9月2日)还解决不好,就选择不参加该项赛事。
“毕竟现在是周二,离周日我们出发还有一段时间。”他说。对于解决好的标准,他认为必须要安定,否则乱七八糟的,去了太危险,肯定不会去的。
2007年印度公开赛提供15万美元的总奖金,这是该赛事提供奖金最高的一次,而且该赛事还是北京奥运会积分赛事。
按照原计划,中国队将派出由鲍春来(Qzone)、新科世锦赛女单冠军朱琳领衔的16人参加该赛事。在印度公开赛之后,中国队所要参加的国际比赛首推第七站超级系列赛——将于9月11日至16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公开赛。
另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马来西亚羽毛球协会秘书冈加拉奥表态称,必须对运动员的安全负责,将在与马来西亚国家体育理事会商量后作出是否参赛的决定,决定也将在本周作出。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7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到一月去咯!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7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备战奥运国羽不再关起来练 人性化管理意在减压
2007年08月29日11:09 龙虎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结束了羽球世锦赛的征战后,中国羽毛球队即将开始新一轮的奥运积分争夺战。不过,和其他“偏爱”封闭训练的运动队不同,中国羽毛球队决定取消封闭训练,为队员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训练环境。一向提倡人性化管理的国羽总教练李永波前日公开表示:世锦赛后直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中国羽毛球队将不再进行封闭集训,除了外出比赛,其他时间将集中在北京定点训练。
奥运备战不再搞封训
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各项目运动队的备战也愈发紧张。长久以来,封闭训练几乎成了中国军团在大赛之前必不可少的练兵程序:福建漳州的封训是中国女排每年的“必修课”,国乒将士经常到通州、厦门等地“闭关苦修”,中国游泳队前段时间也奔赴昆明高原练兵。但这一次,羽毛球队却剑走偏锋,谈到国羽的奥运备战氛围时,李永波
表示会以放松为主:“我们这次不会搞封闭训练,就在北京扎根了。毕竟明年的奥运会比赛就在北京,我们已经有那么好的地理优势,干吗还要拉到外地把自己‘关起来’?”
对于取消封训的消息,国羽队员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昨天下午,男单国手陈金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昨天是世锦赛后第一次全队集中训练,队内暂时还没有宣布取消封训的消息。不过,谈到想在北京训练还是去晋江封训的问题,陈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想在北京练了,这边医疗设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完善。再说了,明年奥运会就在北京打,外国选手都想来这里适应场地呢,我们干吗还往其他地方跑啊。”
人性化管理意在减压
李永波曾经说过,选拔奥运参赛队员不但要看实力,还要考察队员在大赛上的心理素质。明年的奥运会,中国健儿不单要接受国外高手的挑战,还要面对“心理关”:如何在主场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长期的封闭式集训缺点很多,频繁、枯燥的海外拉练曾让国奥球员憋出了“心火”,结果先后闹出了群殴、顶撞教练等负面事件。“现在的年轻队员应该采取人性化管理,一直把他们关到北京奥运会,到时压力太大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怎么办。”李永波的观点,相信对其他运动队的内部管理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其实,国羽为奥运备战制定的“放松计划”还有很多。世锦赛后,羽毛球队给队员放了6天大假,让他们回到亲人和朋友身边放松一下身心,以便能够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奥运备战。对于9月初就将再次迎来奥运积分赛的国羽将士而言,这次“长假期”来之不易。此外,羽毛球队还计划改善队员们的食宿条件,让他们免去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奥运备战之中。 南京日报记者 朱凯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维/张洁雯组合有望维持 金牌搭档将战积分赛
2007年08月30日02:44
搜狐体育讯 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李永波新闻,李永波说吧)近日有意让刚刚在马来西亚羽毛球世锦赛(羽毛球世锦赛新闻)上夺冠的前奥运金牌组合杨维(杨维博客,杨维新闻,杨维说吧)/张洁雯(张洁雯博客,张洁雯新闻,张洁雯说吧)维持原配,继续参加奥运积分赛。
李永波表示,这对广东组合在世锦赛期间夺冠并不是让她们继续维持原配的关键原因,毕竟她们决赛是战胜的队友。而就在世锦赛决赛结束当天,李永波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杨维/张洁雯虽然夺冠,但是她们是否继续复合,还要慎重考虑后再决定。而如今,李永波表示,最终令教练组下决心让她们复合的原因,其实是赵婷婷的性格与杨维差异较大,两人的组合发挥不出最大的威力。
尽管曾经半年没有配对过,但是杨维/张洁雯这对广东组合的世界排名仍然在前三名的行列中,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可以说,如果不出意外,她们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希望很大。
谈及两人拆对原因时,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田秉毅(田秉毅新闻,田秉毅说吧)曾经表示,张洁雯在比赛中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而且防守能力稍逊,比赛中一着急失误就会比较多。而换赵婷婷与杨维搭档,也是寻求优化组合的一种尝试。
若非国际羽联在不久前结束的吉隆坡世锦赛上出现低级错误,弄错名字,杨维/张洁雯的复合恐怕不会来得这么快。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2 hihaboy 的帖子
明年一月份就有三个公开赛啦!!
精彩啊!!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6 醉八仙 的帖子
到时印度公开赛就会变成鸡肋赛事了。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婷婷: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 奥运会这么远那么近
2007年08月30日09:37 《羽毛球》杂志


说起赵婷婷,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少年成名,而随后就会意识到,作为双打运动员的她,一直经历着搭档不断的变化。1999年不到17岁的赵婷婷进入国家羽毛球队二队,当时她的搭档是现在已经到了新加坡的李羽佳,然后是张亚雯、魏轶力、张丹,再到现在的奥运会冠军杨维。
采访赵婷婷的时间定在了2007年7月7日,朋友们传来的短信息让我们意识到这天竟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好光景。一件粉色T恤搭配牛仔短裤的赵婷婷,一脸轻松地坐在天坛公寓里的体育亭,静静地敞开心扉,讲述着自己进入国家队以来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得知入选国家队,我放声大哭
在地方队的时候,我们是不分单双打的。我自己是属于那种特点比较突出、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的类型,不过当时我的技术还比较全面,实力也还可以。到了国家队以后,通过选拔,我进入了双打组。刚开始,我对双打的认识并不全面,此后便开始了对于双打项目的学习,从技战术到和搭档的配合意识等,我慢慢地进入状态。
在正式进入国家队之前,我曾和张洁雯等几个年轻队员到国家队集训过两周,之后我们便回到各自的地方队等候通知。那时候,我觉得要是进了国家队,压力肯定比在地方队大多了,毕竟那里的层次最高、水平最高,所以小时候的我对国家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害怕。印象中,当时我们八一队的领导对我说:“婷婷,已经给你买好了火车票,明天你要去北京报到。”而我的反应是:“啊?!”然后就哭了。
一下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极其的不安。从教练员到队友,每天见到的人原来都是遥不可及,而现在每天都会亲身面对,我感觉除了不适应还是不适应。自己只能万事小心翼翼。再加上刚到国家队的时候,在二队住的又是地下室,感觉很压抑,见到人的时候都会有点紧张。
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我并没有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可能是年龄还小的原因,我当时也没有一下子想很远,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已经是成功的一员了,能够进入到羽毛球的最高“学堂”,更多的是开心。
刚来的时候,我并没有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还是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上。当时觉得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必须要把眼前的这条路先走好,然后才能自然而然地取得好的成绩。不可能说我现在明明是在这个位置,却要去看更高的目标,这样的距离在我眼中会觉得太过遥远,而且特别不现实。虽然那个时候,很多朋友都会送上美好的祝福:“婷婷,你都进入国家队了,将来就有机会成为世界冠军啦!”当然是有这种可能,但当时的我还是会觉得那样的善意祝福非常虚幻。
生活中的我,也不会给自己制定每一步的目标。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不希望什么事情都把自己规定得很死,这是典型的 射手座人的特点:不喜欢被束缚。就拿感情来说也是一样,人家都说谈恋爱要在一起,而我则是粘两天就一定要给自己放一天假的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时间之后,人的觉悟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国家队这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中,就会去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打上一队?什么时候有机会去参加国际大赛?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世界冠军?那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感觉是憧憬。
人生就像正弦曲线,有巅峰也有低谷
1999年到2004年,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很顺的5年。虽然换了3个搭档,但总体上说,自己也努力了,教练也给机会了,虽然每个环节都有一些磕磕碰碰,但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比如我和魏轶力2003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取得了女双亚军;比如2004年参加了奥运会,虽然只拿了第四名,但是与我同龄的人中很多连参赛机会都没有。当时我对自己的羽毛球生涯有很多的憧憬,2004年奥运会后我根本没想过2008年有可能打不了,觉得自己虽然没有拿到奖牌,错失良机,但是也不能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我会感觉一切来得太顺,看不到成绩之外潜在的东西。2005年我又被换了搭档,当时自己觉得很突然,事前毫无预兆,感觉很不开心,有一些委屈,心理有些不平衡。但是现在来看,正是那段时间让我得到了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不放弃。
2005年和魏轶力拆对后,我真的感觉看不到继续下去的路。我这样性格的人,你说要我混日子,我真的是做不来。虽然我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进入训练场那个特殊的氛围,自己还是会投入其中,因为不投入的训练会让本身就枯燥的训练时间变得更加漫长无味。但是,每天在那里和以前一样辛苦地练习,却又看不到机会,我便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变得很消沉,甚至和分管我的教练也说过不想练的话。很庆幸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当时,我的想法也挺简单,就是当以后回忆自己的打球经历时,不会因为自己的放弃而感到后悔。正是这样的一个信念让我一直坚持,让我从2005年底开始,经过一年的坚持,慢慢地走出了最痛苦的那段时间,也让自己慢慢成熟起来。
那一年有很多朋友安慰我“想开一些,一切都会好的”,包括我的教练、以前地方队的教练以及家人、队里资历比较老的队员等等,他们都一直给予我意见和帮助,是他们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过我没有和他们细说过这一年中发生的那些琐碎的事情,我觉得讲多了只会增添他们对我担心。这样的经历,让我真真正正地明白,人生中有些苦一定要自己品尝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时我的教练给了我很大的安慰,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和我聊聊,平时在训练场上也一直对我很关照。虽然我没有参加大赛的机会,成绩排名不如从前,但是教练的做法让我感到他们并没有放弃我。
这样的一年让我明白,一个人在低谷的时候更容易冷静,更能够看清楚自己,看清今后怎么去走脚下的路。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从将近一年没有目标的生活中完全走了出来,找回了专属于赵婷婷一个人的本色,在赛场上的冲劲和自己性格中的那股傲气又都回来了。在马德里世锦赛前的香港公开赛上,我和郑波获得了混双冠军,这是我结束低迷期后的一枚证明“我能行”的金牌。
生活中总是充满惊喜,但更大的惊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和杨维正式开始配对是在2007年超级赛 马来西亚站之后。虽然此前听到了一些传闻,但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把眼前的路走好,让自己强大起来,如果有机会出现,不要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强大而错过。
当我听教练跟我说可能会给我换搭档时,我又一次感觉紧张了。毕竟当时的我是在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状态,我甚至可以和每个人说不是我没有实力,而是我没有机会。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这个机会是我渴望已久的,但同时我也十分清楚,这个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样的机会是一个天赐良机,但同时又可能是另一个致命的诱惑,于是我再一次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和杨维首次搭档参加了瑞士公开赛。那次比赛,虽然我们取得了冠军,但我却有不能放开打球的强烈感受。我并不是一个容易紧张的球员,但是瑞士公开赛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紧张”二字!场上我不断告诉自己不能输,因为机会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输掉比赛,那谁都不能去责怪,只能怪自己。出征前,田导(田秉毅)曾和我说:“这次瑞士公开赛不要想法太多,教练只是想看看你们两个人配合的情况,不一定要拿冠军的。”但是这样的宽慰话在我听来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我不可能真的只是去打打,看看行不行。
比赛结束后,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打完的,只记得在场上就是球来了我就去打,尽量去跑,思路并不清晰。之后的新加坡和印尼两站公开赛,虽然我们没有拿到冠军,但是赛后我已经可以认真思考比赛中自己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很久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了。
这样的好状态伴随我来到苏杯赛赛场,在格拉斯哥,有记者问我:“赵婷婷,你三次参加苏杯,这次作为绝对主力参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还有记者会问我:“作为 中国队的第一女双参加苏杯,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对于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压力,甚至和记者开玩笑说:“在荷兰苏杯的时候,我也算得上是主力呢,只是没有派我上场而已嘛。”在我看来,只要我上场,我就会拿下那1分,至于是不是第一双之类的,都没有去考虑,可以说我是以轻松又自信的心态顺利完成了苏杯任务。
2008年奥运会,这么远,那么近
在我的羽毛球生涯里,已经换过了不少搭档,对搭档我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搭档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把问题说清楚,及时沟通,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距离。双打就是双打,始终不能把两个人合二为一,要保持好每个人各自的特点,不能说为了迁就对方而失掉自己原有的特点。场上的两个人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不然相对弱一点的一方很容易在心理上有负影响。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两个人去发挥各自的特点,球打出来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现在,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还要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因为距离2008年奥运会只剩下300多天了,谁也不可能知道会发生什么。要求不一样,心态就会不一样,我不能一下子要求自己怎么样,只能是在现有的时间内把细节上面的东西处理好。
2006年时,2008年奥运会对于我来说很远很远,因为当时的我觉得那是和我无关的一件事情,我会和我自己说:2008年和我有什么关系嘛?!我有什么希望嘛?!所以当时真的是对奥运会特别不关心。但和杨维成为搭档之后,我觉得机会又来了,可以朝着奥运会这个目标去努力、去追求了,现在的我真切地感到:2008年原来和我是这样的亲近。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赵婷婷告诉了我另外一个让人欣喜的好消息---作为军人的她,将在今年八一建军节那天,被授予南京军区劳模称号,在体育界的女军人中,她是唯一的一名。在结束采访后,一场暴雨过后的北京,天空中出现了一道清晰的彩虹,这似乎在告诉着每一个听完赵婷婷故事的人:执着的坚持一定能够感动上苍,在雨过天晴之后就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羽毛球》独家提供 文/于小璇)
[ 本帖最后由 luckyfish 于 30-8-2007 11:49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永波师徒上海做活动 超级丹展现睿智幽默一面
2007年08月30日12:1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8月26日,上海的各路羽毛球精英们汇聚东亚展览馆,共同角逐2007中华牙膏“活力成双”羽毛球公开赛上海站的名次。选手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尽显活力健康本色。场下的助威团也不时地为选手们的精彩扣杀鼓掌喝彩、加油助威。活动当天,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和世锦赛男女单打世界冠军,林丹和朱琳现身颁奖晚会,并送上了亲笔签名的羽毛球,让现场的球迷兴奋不已,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
幽默睿智“超级丹”
与赛场上的一身霸气不同,赛场下的林丹穿着时尚,酷味十足。对于卫冕世锦赛男单冠军,林丹显得很高兴:“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心理上的突破,打破了所谓世界单项排名第一的选手不能获得世锦赛或奥运会冠军宿命的说法,对我明年打奥运会,是一个极大的正面心里暗示。”也许正是获得了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冠军,林丹对于记者的发问始终从容应对。
特别是当天在世纪联华超市,有女记者问到羽球王子超级丹平时似乎不爱笑,是不是因为牙齿不够白时,林丹害羞地微笑了,他聪明而幽默地说:“以前不用中华牙膏时还真不好说,现在么,用中华牙膏,牙齿绝对白”,说完更是做起了活体广告,对着镜头露出完美笑容。引得现场消费者哈哈大笑,更多的人加入即将开始的签售大军中。
由内而外的自信,让林丹成为名副其实的“男一号”。当被问及今年的七夕没能和女友谢杏芳一起度过时,光芒四射的林丹流露出侠骨柔情的一面。“其实没什么遗憾,我们在北京天天见面。我俩都还年轻,希望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愈加成熟的林丹已经学会从细微中体味幸福。
祝愿这对羽坛的“金童玉女”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一起比翼双飞……
清新活力“俏朱琳”
重新挑染了金色头发的朱琳格外的年轻活力,球包上一串串可爱调皮的挂饰,遇人总爱甜甜地微笑。从北京飞抵上海,朱琳从排得满满的行程中,抽空和家人短暂相聚了片刻,其实,新科世锦赛女单冠军在生活中还是一个孝顺的乖乖女。
而谈到羽毛球,朱琳立刻变得眉飞色舞起来:“下周我要去印度打公开赛,然后是台北公开赛,反正一个月要打1到2场比赛。希望以赛代练,加强体能和力量的训练,为明年的奥运会和以后的大赛多积累一些经验啦”。
正如朱琳在自己博客中写道:“一个人唯有努力使自己升华,才能成为真正成功的人。”如今,这位在赛场上敢打敢拼的年轻世界冠军,在羽毛球的征途上,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为又一个冠军梦想而奋力拼搏!
剑指奥运“李教头”
在此次世锦赛收获了重量级的金牌后,球迷们对于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大满贯充满了期待。所以,媒体的问题直指奥运,而李永波也是有问必答,显然对于奥运蓝图,这位长袖善舞的大帅早已了然于胸。
李永波透露道:“奥运参赛队员有三个衡量方面:一是对国外对手的交手战绩;二是在大赛上的心理和心态能否保持平稳;三是在一段时间内的战绩和发挥是否稳定”。
而“21分制”在李总教练看来,是中国队征战2008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挑战。“21分制会令对手之间的强弱对比改变很多,比赛的偶然性和悬念更多了。这需要队员们增强把握机会的能力,同时对教练的考验也更大,需要提高战术素养,随时应对突发场面。”
面对赛制的改变,备战奥运的集训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李永波强调说:“会以人性化为主,不会搞封闭式训练。现在的年轻队员都那么时尚,让他们能有正常的生活节奏也是好事。”
有理由相信,总教练李永波带领下年轻的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员们,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定会再创佳绩,向世界展示队员们阳光健康、勇于攀登的王者风采。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國羽全主力征戰日本賽 謝杏芳將報世錦賽之仇
2007年08月30日15:53 騰訊體育
騰訊體育訊 2007年國際羽聯超級賽系列之日本公開賽抽籤結果日前出爐,由於賽事級別較高,中國隊全部主力在經過世錦賽之後的一週長假之後,幾乎傾巢出動。而各國高手也將再次聚集,包括印尼的陶菲克、丹麥的蓋德、大馬的李宗偉在內。
引人注目的是,復出之後選擇參加了六站級別較低賽事的周蜜,也與隊友王晨、葉佩延一起出現在本次比賽的簽位表上。上周她剛在全港錦標賽的女單決賽中擊敗葉佩延,奪得冠軍,並聲稱狀態已經恢復八成,對於獲取北京奧運的參賽資格,非常有信心。
據悉,2007年日本超級賽將於9月11日-16日在東京展開爭奪,賽事總獎金額高達20萬美元。
男單:陶菲克捲土重來 陳宏扮演首輪阻擊手
中國此次仍舊派出了全部4名男單主力,林單和鮑春來(Qzone)包攬了大賽頭兩號種子,分守1/4和4/4賽區。陳金(Qzone)和陳鬱分別在2/4和4/4賽區,加上以個人名義參賽,位於3/4賽區的陳宏,中國男單實際上有5名幹將分守在四個賽區。
值得關注的是,在前不久大運會上發揮不佳的陳宏,本次比賽首輪就遇到了世錦賽上同樣發揮不佳的陶菲克,急於證明自己的他們究竟是誰能如願以償的晉級次輪呢?鮑春來首輪也將遭遇一場惡戰,他遇到的是近年來上升勢頭極猛的泰國名將波薩那,這名選手在07年5月份的新加坡公開賽中曾經連克林丹(Qzone)和陳鬱,最終奪得一枚份量很重的男單金牌。7號種子陳鬱的晉級之路則較為平坦,他在首輪迎戰馬來西亞選手賽魯阿瑪。爾後,他將與中國香港選手陳仁傑或威爾士選手裏查德一決高下。假若連戰連捷,陳鬱將與鮑春來在1/4決賽中展開“內戰”。
頭號種子林丹和丹麥名將蓋德同在一個賽區,有望1/4決賽上演強強對話。但丹麥的前世界第一想要挑戰當今世界第一的超級丹,必須先做好惡戰大馬老將黃綜翰和中國香港“一哥”吳蔚的準備。
2/4賽區的強強對話同樣驚心動魄,在8月的世錦賽上兵敗主場的李宗偉,急需通過一個高級別的公開賽冠軍來重新獲得大馬上下對他的信心。但他的簽運並不是太好,他必須接連面對同胞哈菲茲、世錦賽亞軍新力或是大黑馬蘇西洛,每一場都是硬仗。最終這個賽區的一張半決賽入場券很可能就在李宗偉和陳金之間展開爭奪,在吉隆坡世錦賽上兩人同是失意人,這回誰將在日本得意一回呢?
女單:張寧(Qzone)身陷惡戰之區 謝杏芳(Qzone)有望快意復仇
頭號種子張寧所在的上半區因為眾多新老高手雲集,顯得頗為引人矚目。首先是剛剛奪取全港錦標賽冠軍的前中國國手周蜜,首次將有機會和前隊友,中國隊的女單名將們上演直接對話。不過她的簽抽得並不好,首輪碰到日本選手廣瀨蓉理子,次輪又極有可能遇上悍將王晨,只有闖過了這兩關,她才有機會去挑戰中國隊的盧蘭和張寧。
周蜜和王晨的對抗將成為中國香港女隊頭號人物的爭奪戰,兩人同樣是從中國轉到香港打球,曾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周蜜復出不到一年,稱狀態已恢復八成,而最近一年連奪亞運會冠軍和世錦賽亞軍的王晨,自從連接擊敗謝杏芳和張寧之後,似乎信心大增,已經脫胎換骨。中國香港女單在這場高水準的競爭中標誌著整體實力的崛起,對由張寧謝杏芳領軍的中國女單,想要在北京奧運實現女單三連冠,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阻擊。
下半賽區有兩個最值得關注的人物,首先是慘敗吉隆坡的謝杏芳很可能在次輪就再次遇到冤家黃妙珠。在世錦賽上,衛冕冠軍謝杏芳在後者的手上,兩局總共連21分都沒拿到,就匆匆繳械投降,被眾多球迷視為中國女單的一場恥辱之戰。經過短暫調整後的謝杏芳能否贏得這場捍衛中國女單榮譽和威嚴的關鍵比賽,是中國女單北京奧運能否三連冠的重要參考因素。
另一個受人關注的人物是新科世錦賽冠軍朱琳,她坐鎮3/4賽區,首輪將面對中國香港的葉佩延,世錦賽上苦戰三局才擊敗後者,這次比賽能否延續上次的輝煌,將被人們視為這位女單新秀能否擔任中國女單三號人物的一次關鍵考驗。
雙打:中國最強男雙首輪便“內戰”
令人吃驚的是,頭號男雙蔡赟(Qzone)/傅海峰首輪便遇到了隊友郭振東/謝中博(Qzone),整體實力本就不強,這場“內戰”對中國男雙來說可真是雪上加霜。新搭檔鄭波/徐晨處於2/4區,他們有望與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麥組合埃裏克森/倫加德在第二輪相遇,勝者將在1/4決賽面對跨國組合吳俊明/陳甲亮。年輕組合沈燁/何漢斌被分在4/4區,兩人可能將在1/8決賽中迎戰馬來西亞組合鐘騰福/李萬華。若能爆冷勝出,他們的下一個對手將是馬來西亞鑽石組合古健傑/陳文宏。世錦賽決賽的老冤家,印尼的馬基斯/亨德拉和南韓的鄭在成/李龍大將爭奪3/4區的半決賽名額。
女雙方面,魏軼力/張亞雯、高崚(Qzone)/黃穗(Qzone)與楊維(Qzone)/張潔雯(Qzone)分列前三號種子,外加於洋/趙婷婷,四對中國組合分守四個賽區,很有可能再次上演包攬四強席位的輝煌。
中國隊同樣派出了四對混雙組合參加日本公開賽。頭號種子鄭波/高崚極有可能在1/4決賽中對陣2006年世錦賽亞軍、英格蘭組合克拉克/克洛格,謝中博/張亞雯則與何漢斌/於洋聯袂出戰2/4區,能否會師八強將是最大的疑問。4/4區徐晨/趙婷婷簽首輪即將遭遇兩屆世錦賽冠軍、印尼組合維迪安托/納西爾,殺出重圍的困難可想而知。(佩弦)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役是其无奈之举 张军换个“岗位”再战奥运
2007年08月30日15:08 龙虎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羽毛球世锦赛结束后,面对新一轮的奥运备战,中国羽毛球队在个别项目上进行了人员调整。两届奥运会混双冠军、30岁的江苏老将张军即将结束运动员生涯,成为国羽女双助理教练。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张军的电话,对于退役转当教练的问题,张军没有回避,他表示现在队内还没有公布正式的任命,所以具体会担任哪个单项教练目前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军将不会以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了。
其实,早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张军就有过退役的念头。2005年初,他和张宁、夏煊泽等5名老运动员一起提交了“教练员申请”,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被批准。想到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张军决定再搏一次。不过,对于年龄偏大的他来说,继续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随着伤病的增多,张军的状态出现下滑,国羽教练组经过研究后决定将他和高的这对两届奥运冠军组合拆对。此后,张军先后尝试了和赵婷婷配对混双、携手郑波搭档男双,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在相继缺席苏迪曼杯和世锦赛两项大赛后,张军距离北京奥运会已经越来越远,退役也成了他无奈的选择。
“今年伤病比较多,训练不够系统,比赛也很难出成绩。(退役)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办法。”话筒另一边,张军的声音压得很低,“当教练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李(永波)指导这两天不在北京,队里也没有正式的任命下来,所以还要再等两天。”至于将出任女双助理教练的消息,张军同样表示没有最终确定,“这两天刚恢复训练,我暂时是跟在女双组那边帮忙,最后定在哪边还不好说。”
奥运金牌、世锦赛冠军、苏迪曼杯冠军……张军的荣誉簿上写满了辉煌,在距离北京奥运会不到一年的时候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显然也很失落。不过,尽管不能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争金夺银,但在张军看来,当一名教练同样能为奥运备战出一份力。“教练岗位肯定是一个新的挑战,等任命下来了,我会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其实,能够帮助运动员走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也算为自己圆一个梦吧。”对于自己的新岗位,张军表示要学的有很多,“作为一个老运动员,我这些年积累的比赛经验应该有点用处。怎么说呢,还是多学习吧。”南京日报记者 朱凯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yfish 于 30-8-2007 06:13 PM 发表 
國羽全主力征戰日本賽 謝杏芳將報世錦賽之仇
2007年08月30日15:53 騰訊體育
騰訊體育訊 2007年國際羽聯超級賽系列之日本公開賽抽籤結果日前出爐,由於賽事級別較高,中國隊全部主力在經過世錦賽之後的 ...
虽然我是支持芳芳的 但是讲回爱国 我还是希望我们的珠珠能再斩下芳芳!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羽女双调整重稳定 确立杨维/张洁雯继续合作
2007年08月31日06:28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世锦赛归来之后仅一周多的时间,中国羽毛球队便采取了一系列举动。首先是确立了杨维/张洁雯继续合作,征战明年奥运会的积分赛,而后双打老将张军,被留队到女双组任助教。
在第十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队损失了男双和混双两项冠军,但在女双和女单上却有不小的收获。
小将朱琳的崛起让人看到了女单新的希望,而在女双比赛中,拆对数月之后,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冠军组合杨维/张洁雯再度联手,仅训练了一周便夺得了世锦赛女双冠军,让人们不得不重新估量这对组合的实力。而就在本周初,乒羽中心副主任兼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明确地向媒体宣布,张洁雯/杨维将继续合作下去,参加明年奥运会的积分赛。
对于决定让她们继续合作下去的缘由,李永波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表示:“这次世锦赛冠军并不是决定她们继续配对的关键原因,主要是杨维和之前的搭档赵婷婷性格差异较大,发挥不出最大威力。”至此,“折腾”了四个多月的女双拆对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了。而同样在本周初,上届奥运会混双金牌得主老将张军,正式开始转换新的角色———中国女双组助理教练。
早在今年4月份,张军便告诉记者,将再打一两站奥运积分赛,如不能进入前四,他就准备退役。但有意思的是在打完两站比赛后,张军却在教练组的挽留之下放弃了退役的打算。正当人们逐渐淡忘此事时,队里却正式通知张军开始到女双组协助教练工作。
张军表示:“本周一李(永波)总教练才告诉我这个事情。我当时觉得,突然就这么退役了,还不太能接受。但我知道,这是队里对我的信任。其实不光是当运动员可以创造成绩,作为教练,把希望寄托在队员身上也是一样的,也能实现我2008年的奥运梦想。目前,我先跟着女双队伍,以帮忙为主。”
其实不难看出,这些动作都是以女双组为核心进行的。相信教练组是希望通过这些举动,稳定女双组的情绪,加强女双组的执教力量,以确保这一优势项目能在明年奥运年上继续扮演夺金铁军的角色。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婷婷: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 奥运会这么远那么近 2007年08月30日09:37


说起赵婷婷,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少年成名,而随后就会意识到,作为双打运动员的她,一直经历着搭档不断的变化。1999年不到17岁的赵婷婷进入国家羽毛球队二队,当时她的搭档是现在已经到了新加坡的李羽佳,然后是张亚雯、魏轶力、张丹,再到现在的奥运会冠军杨维。
采访赵婷婷的时间定在了2007年7月7日,朋友们传来的短信息让我们意识到这天竟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好光景。一件粉色T恤搭配牛仔短裤的赵婷婷,一脸轻松地坐在天坛公寓里的体育亭,静静地敞开心扉,讲述着自己进入国家队以来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得知入选国家队,我放声大哭
在地方队的时候,我们是不分单双打的。我自己是属于那种特点比较突出、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的类型,不过当时我的技术还比较全面,实力也还可以。到了国家队以后,通过选拔,我进入了双打组。刚开始,我对双打的认识并不全面,此后便开始了对于双打项目的学习,从技战术到和搭档的配合意识等,我慢慢地进入状态。
在正式进入国家队之前,我曾和张洁雯等几个年轻队员到国家队集训过两周,之后我们便回到各自的地方队等候通知。那时候,我觉得要是进了国家队,压力肯定比在地方队大多了,毕竟那里的层次最高、水平最高,所以小时候的我对国家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害怕。印象中,当时我们八一队的领导对我说:“婷婷,已经给你买好了火车票,明天你要去北京报到。”而我的反应是:“啊?!”然后就哭了。
一下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极其的不安。从教练员到队友,每天见到的人原来都是遥不可及,而现在每天都会亲身面对,我感觉除了不适应还是不适应。自己只能万事小心翼翼。再加上刚到国家队的时候,在二队住的又是地下室,感觉很压抑,见到人的时候都会有点紧张。
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我并没有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可能是年龄还小的原因,我当时也没有一下子想很远,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已经是成功的一员了,能够进入到羽毛球的最高“学堂”,更多的是开心。
刚来的时候,我并没有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还是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上。当时觉得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必须要把眼前的这条路先走好,然后才能自然而然地取得好的成绩。不可能说我现在明明是在这个位置,却要去看更高的目标,这样的距离在我眼中会觉得太过遥远,而且特别不现实。虽然那个时候,很多朋友都会送上美好的祝福:“婷婷,你都进入国家队了,将来就有机会成为世界冠军啦!”当然是有这种可能,但当时的我还是会觉得那样的善意祝福非常虚幻。
生活中的我,也不会给自己制定每一步的目标。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不希望什么事情都把自己规定得很死,这是典型的 射手座人的特点:不喜欢被束缚。就拿感情来说也是一样,人家都说谈恋爱要在一起,而我则是粘两天就一定要给自己放一天假的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时间之后,人的觉悟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国家队这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中,就会去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打上一队?什么时候有机会去参加国际大赛?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世界冠军?那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感觉是憧憬。
人生就像正弦曲线,有巅峰也有低谷
1999年到2004年,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很顺的5年。虽然换了3个搭档,但总体上说,自己也努力了,教练也给机会了,虽然每个环节都有一些磕磕碰碰,但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比如我和魏轶力2003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取得了女双亚军;比如2004年参加了奥运会,虽然只拿了第四名,但是与我同龄的人中很多连参赛机会都没有。当时我对自己的羽毛球生涯有很多的憧憬,2004年奥运会后我根本没想过2008年有可能打不了,觉得自己虽然没有拿到奖牌,错失良机,但是也不能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我会感觉一切来得太顺,看不到成绩之外潜在的东西。2005年我又被换了搭档,当时自己觉得很突然,事前毫无预兆,感觉很不开心,有一些委屈,心理有些不平衡。但是现在来看,正是那段时间让我得到了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不放弃。
2005年和魏轶力拆对后,我真的感觉看不到继续下去的路。我这样性格的人,你说要我混日子,我真的是做不来。虽然我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进入训练场那个特殊的氛围,自己还是会投入其中,因为不投入的训练会让本身就枯燥的训练时间变得更加漫长无味。但是,每天在那里和以前一样辛苦地练习,却又看不到机会,我便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变得很消沉,甚至和分管我的教练也说过不想练的话。很庆幸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当时,我的想法也挺简单,就是当以后回忆自己的打球经历时,不会因为自己的放弃而感到后悔。正是这样的一个信念让我一直坚持,让我从2005年底开始,经过一年的坚持,慢慢地走出了最痛苦的那段时间,也让自己慢慢成熟起来。
那一年有很多朋友安慰我“想开一些,一切都会好的”,包括我的教练、以前地方队的教练以及家人、队里资历比较老的队员等等,他们都一直给予我意见和帮助,是他们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过我没有和他们细说过这一年中发生的那些琐碎的事情,我觉得讲多了只会增添他们对我担心。这样的经历,让我真真正正地明白,人生中有些苦一定要自己品尝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时我的教练给了我很大的安慰,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和我聊聊,平时在训练场上也一直对我很关照。虽然我没有参加大赛的机会,成绩排名不如从前,但是教练的做法让我感到他们并没有放弃我。
这样的一年让我明白,一个人在低谷的时候更容易冷静,更能够看清楚自己,看清今后怎么去走脚下的路。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从将近一年没有目标的生活中完全走了出来,找回了专属于赵婷婷一个人的本色,在赛场上的冲劲和自己性格中的那股傲气又都回来了。在马德里世锦赛前的香港公开赛上,我和郑波获得了混双冠军,这是我结束低迷期后的一枚证明“我能行”的金牌。
生活中总是充满惊喜,但更大的惊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和杨维正式开始配对是在2007年超级赛 马来西亚站之后。虽然此前听到了一些传闻,但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把眼前的路走好,让自己强大起来,如果有机会出现,不要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强大而错过。
当我听教练跟我说可能会给我换搭档时,我又一次感觉紧张了。毕竟当时的我是在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状态,我甚至可以和每个人说不是我没有实力,而是我没有机会。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这个机会是我渴望已久的,但同时我也十分清楚,这个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样的机会是一个天赐良机,但同时又可能是另一个致命的诱惑,于是我再一次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和杨维首次搭档参加了瑞士公开赛。那次比赛,虽然我们取得了冠军,但我却有不能放开打球的强烈感受。我并不是一个容易紧张的球员,但是瑞士公开赛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紧张”二字!场上我不断告诉自己不能输,因为机会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输掉比赛,那谁都不能去责怪,只能怪自己。出征前,田导(田秉毅)曾和我说:“这次瑞士公开赛不要想法太多,教练只是想看看你们两个人配合的情况,不一定要拿冠军的。”但是这样的宽慰话在我听来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我不可能真的只是去打打,看看行不行。
比赛结束后,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打完的,只记得在场上就是球来了我就去打,尽量去跑,思路并不清晰。之后的新加坡和印尼两站公开赛,虽然我们没有拿到冠军,但是赛后我已经可以认真思考比赛中自己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很久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了。
这样的好状态伴随我来到苏杯赛赛场,在格拉斯哥,有记者问我:“赵婷婷,你三次参加苏杯,这次作为绝对主力参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还有记者会问我:“作为 中国队的第一女双参加苏杯,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对于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压力,甚至和记者开玩笑说:“在荷兰苏杯的时候,我也算得上是主力呢,只是没有派我上场而已嘛。”在我看来,只要我上场,我就会拿下那1分,至于是不是第一双之类的,都没有去考虑,可以说我是以轻松又自信的心态顺利完成了苏杯任务。
2008年奥运会,这么远,那么近
在我的羽毛球生涯里,已经换过了不少搭档,对搭档我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搭档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把问题说清楚,及时沟通,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距离。双打就是双打,始终不能把两个人合二为一,要保持好每个人各自的特点,不能说为了迁就对方而失掉自己原有的特点。场上的两个人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不然相对弱一点的一方很容易在心理上有负影响。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两个人去发挥各自的特点,球打出来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现在,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还要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因为距离2008年奥运会只剩下300多天了,谁也不可能知道会发生什么。要求不一样,心态就会不一样,我不能一下子要求自己怎么样,只能是在现有的时间内把细节上面的东西处理好。
2006年时,2008年奥运会对于我来说很远很远,因为当时的我觉得那是和我无关的一件事情,我会和我自己说:2008年和我有什么关系嘛?!我有什么希望嘛?!所以当时真的是对奥运会特别不关心。但和杨维成为搭档之后,我觉得机会又来了,可以朝着奥运会这个目标去努力、去追求了,现在的我真切地感到:2008年原来和我是这样的亲近。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赵婷婷告诉了我另外一个让人欣喜的好消息---作为军人的她,将在今年八一建军节那天,被授予南京军区劳模称号,在体育界的女军人中,她是唯一的一名。在结束采访后,一场暴雨过后的北京,天空中出现了一道清晰的彩虹,这似乎在告诉着每一个听完赵婷婷故事的人:执着的坚持一定能够感动上苍,在雨过天晴之后就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羽毛球》独家提供 文/于小璇)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永波师徒上海做活动 超级丹展现睿智幽默一面
2007年08月30日12:1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8月26日,上海的各路羽毛球精英们汇聚东亚展览馆,共同角逐2007中华牙膏“活力成双”羽毛球公开赛上海站的名次。选手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尽显活力健康本色。场下的助威团也不时地为选手们的精彩扣杀鼓掌喝彩、加油助威。活动当天,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和世锦赛男女单打世界冠军,林丹和朱琳现身颁奖晚会,并送上了亲笔签名的羽毛球,让现场的球迷兴奋不已,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
幽默睿智“超级丹”
与赛场上的一身霸气不同,赛场下的林丹穿着时尚,酷味十足。对于卫冕世锦赛男单冠军,林丹显得很高兴:“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心理上的突破,打破了所谓世界单项排名第一的选手不能获得世锦赛或奥运会冠军宿命的说法,对我明年打奥运会,是一个极大的正面心里暗示。”也许正是获得了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冠军,林丹对于记者的发问始终从容应对。
特别是当天在世纪联华超市,有女记者问到羽球王子超级丹平时似乎不爱笑,是不是因为牙齿不够白时,林丹害羞地微笑了,他聪明而幽默地说:“以前不用中华牙膏时还真不好说,现在么,用中华牙膏,牙齿绝对白”,说完更是做起了活体广告,对着镜头露出完美笑容。引得现场消费者哈哈大笑,更多的人加入即将开始的签售大军中。
由内而外的自信,让林丹成为名副其实的“男一号”。当被问及今年的七夕没能和女友谢杏芳一起度过时,光芒四射的林丹流露出侠骨柔情的一面。“其实没什么遗憾,我们在北京天天见面。我俩都还年轻,希望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愈加成熟的林丹已经学会从细微中体味幸福。
祝愿这对羽坛的“金童玉女”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一起比翼双飞……
清新活力“俏朱琳”
重新挑染了金色头发的朱琳格外的年轻活力,球包上一串串可爱调皮的挂饰,遇人总爱甜甜地微笑。从北京飞抵上海,朱琳从排得满满的行程中,抽空和家人短暂相聚了片刻,其实,新科世锦赛女单冠军在生活中还是一个孝顺的乖乖女。
而谈到羽毛球,朱琳立刻变得眉飞色舞起来:“下周我要去印度打公开赛,然后是台北公开赛,反正一个月要打1到2场比赛。希望以赛代练,加强体能和力量的训练,为明年的奥运会和以后的大赛多积累一些经验啦”。
正如朱琳在自己博客中写道:“一个人唯有努力使自己升华,才能成为真正成功的人。”如今,这位在赛场上敢打敢拼的年轻世界冠军,在羽毛球的征途上,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为又一个冠军梦想而奋力拼搏!
剑指奥运“李教头”
在此次世锦赛收获了重量级的金牌后,球迷们对于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大满贯充满了期待。所以,媒体的问题直指奥运,而李永波也是有问必答,显然对于奥运蓝图,这位长袖善舞的大帅早已了然于胸。
李永波透露道:“奥运参赛队员有三个衡量方面:一是对国外对手的交手战绩;二是在大赛上的心理和心态能否保持平稳;三是在一段时间内的战绩和发挥是否稳定”。
而“21分制”在李总教练看来,是中国队征战2008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挑战。“21分制会令对手之间的强弱对比改变很多,比赛的偶然性和悬念更多了。这需要队员们增强把握机会的能力,同时对教练的考验也更大,需要提高战术素养,随时应对突发场面。”
面对赛制的改变,备战奥运的集训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李永波强调说:“会以人性化为主,不会搞封闭式训练。现在的年轻队员都那么时尚,让他们能有正常的生活节奏也是好事。”
有理由相信,总教练李永波带领下年轻的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员们,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定会再创佳绩,向世界展示队员们阳光健康、勇于攀登的王者风采。 |
|
|
|
|
|
|
|
发表于 2-9-2007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羽军教练组补充血液 夏煊泽等人任助教
--------------------------------------------------------------------------------
2007年08月30日 09时39分
快报讯(记者苏娅辉)2000年奥运会,张军/高崚以黑马的姿态傲视悉尼。4年后,二人在雅典成功卫冕。还有一年,北京奥运会就将举行,所有人都期盼着他俩能在家门口上演完美三连冠。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两人就被拆对。昨天,中国羽毛球队传出新消息,张军将从队员转型为女双组助理教练。教练组将全面补充“新鲜血液”,与张军一起走上新岗位的还有
夏煊泽、吉新鹏和刘永。
昨天,记者从张军那里得到了他将转型的确切消息。“这件事是真的,李永波指导已经找我谈话了,让我去女双组当助理教练,具体情况这两天就会公布。”恼人的伤病阻碍了张军前进的步伐,退下来也是无奈之举,张军的心情很复杂,“伤病一直好不了,影响了正常训练,我的状态也不太适合比赛。不过我还是特别希望能够继续打球,兼任助理教练。刚开始觉得挺失落的,毕竟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年就要开始了,在家门口参赛,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机会。不过现在冷静下来想想,这也是一种解脱。即使我无法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北京奥运会,但一样可以以教练的身份带队员参赛,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张军觉得,毕竟现在小队员已经顶上来了,他也可以放心地退了。
即将走上新的岗位,张军说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女双组老队员多,我和她们的关系都很好,有利于沟通,这也算我的优势吧。女双组的目标就是冠军,我要提出有效地建议,全力配合田(秉毅)指导的工作。”张军转为教练也得到了老搭档高崚的支持,张军说:“我到女双组还是高崚建议的,她希望我能够在训练中帮助她。”
此外,中国羽毛球队将在教练组中全面推出新人。目前正在苏州带国少女队的夏煊泽已经返回北京,他将出任女单组助理教练。悉尼奥运会男单冠军吉新鹏将出任男单组助理教练,刘永将出任男双、混双组助理教练。
(责编:吴仲彦) |
|
|
|
|
|
|
|
发表于 3-9-2007 08: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毛球女双名将魏轶力:难忘25周岁的生日
2007年08月30日14:11
2007年6月24日,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二十五个生日。因为正巧是星期天,刚从苏杯赛归来的我们恰好这天也没有比赛任务,所以我邀上我最好的朋友,开开心心地过了一次生日。
每次过生日,我都会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哺育我长大,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是在1982年6月24日的凌晨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的,听妈妈说,我生出来就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因为我特别的长、特别的重,每次妈妈去婴儿房看我,总是一眼就能认出我。还有,在我的脖子上有一颗痔,而我爸爸的脖子上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所以爸爸总说不怕我丢,这是不是有点特别呀!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进了专业队,所以生日几乎很少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过。以前,由于交通不方便,爸爸妈妈要来运动队看我是件挺不容易的事,且不说路上要花很长时间,很辛苦,加上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每次来看我他们还要花很多钱。由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小时候我没怎么过过生日,觉得这一天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现在我慢慢长大了,看到父母的白头发也渐渐露了出来,便越来越觉得生日特别的珍贵,也特别想和父母呆在一起。
今年从苏杯赛归来后,我屈指一算,6月24日是星期天,也没有什么比赛的任务,可以过个快乐的生日啦。终于等到了6月24日,我早早地起床,想好了这一天的行程:中午几个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好好吃上一顿,怎么也不能亏了自己的嘴巴;定好了两个巧克力蛋糕准备下午去KTV一展歌喉时尽情享用。其间,我的手机里不断收到朋友们发来的祝贺生日的短信,让我非常开心。
那天真是出奇得热,我早早赶到吃饭的地方。因为感觉众口难调,所以我选择了一家自助餐厅,这样大家能吃到很多口味的东西,也会吃得比较自在。好朋友们慢慢到齐了,我们也准备开动了。我们有很好的分工,各自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很快便取回了满满一桌子的美食,海鲜、鸡、鸭、鱼,样样都不少。一边吃着,我们一边回忆着小时候在一起时的事情。这些朋友都是和我一起走过很多风风雨雨的老朋友了,1998年来到北京后,我们就在一起拼搏,在二队的训练和生活至今仍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边聊边吃,时不时还要相互开开玩笑、逗逗乐子,这顿饭,我们吃得很多,笑得更多。
吃好喝好,我们便起身去了KTV。或许大家还不知道,我们队里的队员个个都是歌神,只要进了KTV包房,都能抱着麦克风不放,而且唱功一流,各自还有各自的拿手曲目。我也很喜欢唱歌,只要有空就会去唱。唱着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伴奏音乐突然响起来了,朋友们开始为我唱生日歌,那一刻,我的眼睛不知不觉潮湿了,因为我太久没有在生日这天能听到这么多人为我唱生日歌了。在生日歌的陪伴下,我许下了一个生日愿望,然后吹熄蜡烛,把蛋糕分给大家吃。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感动,还好屋里的灯光比较暗,大家没有看见我眼里的泪花。看着那一份份的生日礼物,这眼泪是甜,甜到我的心里。
人们常说,孩子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在生日那天,我最想对妈妈妈说:谢谢您和爸爸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谢谢您们给予我的无私的爱,我爱您们!
我还想对我最爱的朋友们说:是你们带给我一个快乐难忘的生日,有你们在我身边,不管今后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不会害怕。我会把这份美好永远珍藏在心里,与你们做一一辈子的最好的朋友。(魏轶力) |
|
|
|
|
|
|
|
发表于 3-9-2007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宏继续为奥运梦想而战 退役后可能当教练
2007年09月03日05:56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陈宏处得知,在无缘世锦赛后,他将继续为自己的奥运梦想而战。下周,陈宏将参加日本公开赛、中国台北公开赛。虽然前一段在大运会上,陈宏的战绩并不理想,但他对自己的状态依然充满信心。
现在继续参赛
上月中旬,当中国羽毛球队出征世锦赛时,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陈宏出战的却是没有奥运积分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大运会上,除了东道主泰国选手文萨,几乎没有选手能对陈宏构成威胁,但体能不佳让陈宏在男团和男单决赛中两负对手。说到此事,陈宏有些不服气:“我不觉得是自己状态低迷,其实我在大运会上就只输给了这一个人。我打男团、男单、混双三项比赛,两天打10场比赛,是赛制让我的状态受到影响。”
回到福建后,陈宏狠抓了训练,并在之后的全国锦标赛上状态回升,帮助福建队拿下团体第三。
昨日,陈宏告诉记者自己正在认真备战日本公开赛和中国台北公开赛。
未来选择很多
没能参加世锦赛,陈宏损失了不少奥运积分,他的世界排名也因此下滑到第三,排在林丹和鲍春来之后。同样因为无缘世锦赛,这让球迷对陈宏能否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产生疑问。面对奥运积分带来的困扰,陈宏显得比较洒脱:“我还是那句老话,开开心心打球,享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打好奥运积分赛,打到我打不动了为止。”
就在上周,和陈宏属于同一年龄段的奥运冠军张军退役当教练,陈宏心里是否产生波动呢?“我觉得现在一切都很正常,别人并不会影响我的选择。”陈宏也表示自己今后的选择很多,他不会担心自己的未来:“我觉得今后当教练、当主任都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挂拍。” |
|
|
|
|
|
|
|
发表于 3-9-2007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竞争压力加大 张宁将奥运目标从卫冕调整为夺牌
2007年09月03日06: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中国羽毛球队老将张宁今天表示,由于来自年轻队员的竞争压力加大,以及长期的伤病困扰,她已经将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目标,由卫冕降为争取1枚奖牌。
在今天下午进行的一场中华牙膏“活力成双”羽毛球公开赛北京赛区的比赛上,张宁作为特邀嘉宾与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过招。
在活动结束之后,32岁的张宁感叹,自己可能无法再登上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了。
张宁告诉记者,由于伤病,她近来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张宁还表示,以世锦赛新科冠军朱琳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在向她这位老大姐发起挑战,她觉得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过,张宁相信自己还有实力获得一个奥运会参赛资格,她说自己之所以克服了伤病和年龄偏大的困扰而一直没有退役,就是在等待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天,她一定不会让自己的梦想在即将实现的关头化为泡影。
但考虑到身体状况今不如昔,以及来自年轻队员的挑战,张宁也承认,成功卫冕远比2004年在雅典夺冠难得多,她表示:“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此,如果我在北京奥运会上能夺得1枚奖牌,那也算是完成了心愿。”
本报北京9月2日电
|
|
|
|
|
|
|
|
发表于 3-9-2007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9 hihaboy 的帖子
张宁的技术水平毋庸置疑,但是她的体能方面渐渐不如以往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明年张宁能够成功卫冕,就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