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过路客

本地化语言,随便谈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1-2008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9# Mr.Business 的帖子

我的女儿天天都会看Disney Channel。

我去过日本的Disney乐园,和我在澳洲玩过的乱七八糟的主题乐园真的很不一样。里面营造的一种梦之乐园的气氛,是每个成人都向往的童话。

注:我对Transformer和Ultraman的印象比米奇老鼠深刻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8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24-11-2008 10:49 AM 发表
之前政府开放钢铁的顶价,钢铁业者好不客气的起价,一点都不理会建筑商或消费品的埋怨,现在却要求政府保护?哈。。。能够跟国际业者竞争就继续生存,不然请离开。钢铁业消耗大量能源,又污染环境。先进国不要这些产业,我国却求她们来。。。


讲到钢铁...... 想到最近政府频频仁慈的放宽。

不太想用“不见棺不留泪”这种绝情的话。

但本地政府,当初连让华小自费搬迁(不是新建)的计划都抓到紧紧不随便批准的,如今却改口什么都说放宽。

土著股权放宽。新经济政策逐步废除。外资购买物业条件放宽。除了钢铁、洋灰的税务废除、入口准证又放宽。公司税放宽。当初被巫统分蛋糕问题闹得非常热闹的各个经济走廊,合作条件也开始放宽。

同时这么多放宽行动,是为了庆祝放宽节吗?

我国政府虽然表面上口硬,不要承认,实际上已经部署行动,准备不景气的到来。

如果任何能带动我国经济的活动,不要说钢铁业,就算什么会破坏大自然或人体健康的业务,我国一律无任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2# 过路客 的帖子

和大家分享一篇之前写的文章:

“许多人都不知道,经济架构的重新改造,不一定需要政权的更替。如果有政权的更替,只是加速改造的过程而已。其实,大家如果看到一些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不难明白为何一定会发生和一定会变得怎么样了。

我特别喜欢推介《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搜集了许多论据,来印证了一些国家发展的方向。由于Web2.0 ,我们的世界变平了。308大选的成绩,使许多人跌破眼镜,正是互联网造成的。首先,国阵一直有效的宣传机器失灵,因为没有正确的估计互联网的效应。接着,就是网友发挥了以下至上的通讯方式。颠覆了建国以来的以上至下的传讯方式。我想,今天有许多部长抓破脑皮,还是弄不清楚为何会有这样的败绩。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以下至上的社群建设。最近的鸡奸案,又看到了当权者错误估计网络的功能。只是几分宣誓书和医药报告留传在网上,当权者的执法机器就疲以奔命了。科技,以人为本。

为何要了解抹平的现象? 因为抹平的世界,会告诉你以后怎样。大马的政治正在从族群政治,迈向全民议题,例如司法公正,油价津贴,通膨,打击贪污等。种族政治,很明显的在被抹平。人民关注的不是族群利益,而是公正、公平、公开。经济,也一样。很可惜,GLC 天生就是有这些缺陷的历史产物。所以,我认为不久的将来,它们受到的打击,不会比国阵痛失多数席和几个州,来的小。请记住,我们不一定要靠人为,例如民联才可以抹平我们的经济里的不平等分配。历史,是跟着必然规律来发展的。如果你还不相信,请看看这几个月的变化,是国阵做的决定,还是民联的决策?

简单的来说,单独的霸权--国阵,出现了竞争对手。他们除了会使尽肮脏的政治手段来竞争,也必须竞争其他的一切,例如公平、公开和公正。民联不断喊出减油价的承诺,你可以说油价不可被检讨吗? 时空,变得很不一样了”

全文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8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an81 于 24-11-2008 11:12 AM 发表
和大家分享一篇之前写的文章:

“许多人都不知道,经济架构的重新改造,不一定需要政权的更替。如果有政权的更替,只是加速改造的过程而已。其实,大家如果看到一些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不难明白为何一定会发生 ...


你觉得,当世界正在变平之中,我国免不了将面对世界变平的冲击。自然地,在不需要政权更替之下,也将发生经济结构性的改造。这种良性改造,将对经济带来正面的作用。

你看我可以这样解读吗。

就算政治变不了天,在同一个领导政党之下,我国经济会因为全球化的冲击,而自我调整,到自我修复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4# 过路客 的帖子

这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功能。
是否正面,就不知道。

不过,架构正在瓦解和重建,是很肯定的。

看到许多网友对于股市大跌感到很兴奋。
不过机会和危机是一起的。
许多人还是沉醉于过去的辉煌。

投资到旧架构的垄断公司,是很难翻身的(价值和价格都一样不会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8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an81 于 24-11-2008 11:37 AM 发表
这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功能。
是否正面,就不知道。

不过,架构正在瓦解和重建,是很肯定的。

看到许多网友对于股市大跌感到很兴奋。
不过机会和危机是一起的。
许多人还是沉醉于过去的辉煌。
...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中,原本我对于跌幅很开心。觉得捡到便宜货了。

到了9月,开始担心。

现在,开始很害怕。连相当有把握的短暂投机,都放弃了。

害怕到什么地步?把生意给逐步收了,尽量把资产转为现金,哪怕亏一点也在所不惜。

有朋友问我会不会过份担心了?随后把懂得,尽量解释给他听了,完全没半点加盐加酱,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数据,有时还说得比较保守。

他听了,竟然比我还担心,他庆幸一个生意计划没进行。他不是完全听我的话,而是了解整个事情后,才这么说的。其实市面上相当多书籍描述此次金融风暴的来由。如果你觉得花一、两百元买三几本书不太过份的话,也许可以买来看一看。

现在,心里已经另外有盘算,计划了对准哪几个市场,准备一步进一个,抽出来,再进另外一个。

我猜想,一些市场,会在不同时候面对不同冲击,通膨、通缩效果会在不同领域,非同一时间发生。

希望自己看得没错。目前,陆续出来的市场消息,证明自己暂时没走错大方向。

我不否认全球化冲击对本地任何的机制、结构,带来改变。也许本地的媒体业会变平。也许人们工作将步入soho(其实 thomas frieldman 讲的也并非全新概念,管理大师 peter f drucker 很多年前已经预言未来智慧工作者的取代)

但是,经济还是经济,它不会因为什么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自我修复。经济的调整,最终还是来自最基本的做生意要赚钱这种最简单想法。即使把体制改得完善无比,之前过度膨胀的债务(上面 peter 说是 phony value),还是要找个办法、管道,让它蒸发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11-2008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獅城總理李顯龍︰國際金融機構起關鍵作用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認為在全球出現金融危機之際,國際金融機構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關鍵的,而各國與國際金融機構的接觸和配合,也十分重要。長遠而言,通過國際金融機構發揮有效作用,有助加強和改善國際金融體系。

他週六(11月22日)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腦峰會上發言時,從國際合作的立場對當前這場戰後最嚴峻的經濟危機發表看法,勾勒出國際金融機構可以發揮的作用,同時也與其他領導人共同呼吁慎防保護主義抬頭及重新啟動多哈回合自由貿易談判,並確保談判取得成果。

他指出,這次危機暴露了全球消費與儲蓄方面的失衡問題。因為經濟增長光靠美國人通過借貸消費來支撐的模式已經行不通,而亞洲主要的經濟體也需要增加消費。

盡管全球要達到新的宏觀經濟平衡還需要時間,但是李總理也呼吁世人不應被眼前的問題和悲觀所限,而需要看到亞太地區依然會強勁增長。

他認為全球化雖然有缺點,但仍然是為各國帶來好處的最佳途徑。而作為政治領導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帶領人民走出艱難時期,以加強經濟體的抵御能力;促進區域經濟整合;以及為人民從全球化中謀求利益。

對於這場因金融危機而引發的經濟危機,曾兼任財政部長,也擔任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的李總理是著眼於國際金融機構的角色。

他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設立的短期信貸工具受到歡迎,因為它將能夠協助那些基礎穩固的經濟體應付資本外逃的風險。不過,有關的機構也可以改而讓新興經濟體在預防性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工具,以免使用者因 “污點” 而望之怯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在10月底宣佈設立短期信貸工具,作為總裁施特勞斯‧卡恩所形容的 “非常時候” 的 “非常回應” 。這項新措施不像貨幣基金組織傳統上要求借貸國進行經濟改革,而是在資金緊縮時向合格的政府發放短期貸款。

李總理指出,國際金融機構擁有資源、知識和信譽,能協助政府應付危機。如果有需要的國家回避國際金融機構,那在投資者的評估裡已經屬於負面了。

他說,亞洲國家也有區域性的倡議,反映了各國對同舟共濟的期望。只要這些努力與國際金融機構相輔相成,就應該受到鼓勵而不是被取代。 (聯合早報網)




星洲互動‧2008.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来的还是会来,不过Penta是做半导体的automation的,所以比较快感觉到经济衰退的压力。。。

原帖由 mozziebig 于 23-11-2008 08:10 PM 发表
penta 大规模 “炒鱿鱼“ 行动                                                                                                                                                                                                                                                                                                                        
星期五下午 5.30 左右, 大概 20 ~ 30 名试用期间 (probation) 员工被招入某个大经理房间, 对他们公布了这个惊人消息。星期一不必来上班了!


有些还哭着, 无奈的走出房门。  
有些还露出一幅心有不甘但又无助的面孔。:@


在这里, 我要向他们说声对不起. 我实在很同情他们。


如果你们要讨回公道还是有办法的. 不过你们全部一定要合作.一个也不能少.

我不是要挑战老板和自己的饭碗过不去, 我只是希望可以帮这些无辜的牺牲者一把, 也希望他们将来可以像我一样, 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你们一定要集合, 一起到槟城行动党总部投诉你们的遭遇, 召开记者会,再拜托行动党向人力资源部 (ministry of humanresource dept) 做出投诉。原因是公司在没有证据证明 “员工无法达到可以被接受的工作效率 ” (unable to meetthe minumum required work performance) 下被集体解雇 。

公司是有权利解雇试用期间 (probation period) 员工, 但是也一定要遵守规则不可滥用。公司这次的行动就好像 ISA 条文被滥用来扣留 Raja Petra 一样。简直是不可理喻。

祝你们好运。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420242&extra=page%3D1&page=1

[ 本帖最后由 Mr.Business 于 24-11-2008 01: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1-2008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末日博士鲁比尼神准预测 金融大崩溃十二步 2008/11/23


每场金融危机都会有个预言家因为“一语成谶”而扬名立万,在90年代是预测1987年美股崩盘、日股泡沫破灭、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以及网路股泡沫破灭的“末日博士”麦嘉华(Marc Faber)。


在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中,鲁比尼早在2006年就很乌鸦嘴地唱衰美国;而状况也一如他所预测的逐步发生,他因此被封为“新末日博士”,到底鲁比尼是怎么看的?

如今,在这场空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名声大噪的是纽约大学史腾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比尼(Nouriel Roubini)。

《纽约时报》封他为新末日博士(Dr. Doom),英国《金融时报》称他为“传奇性空头预测家”,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夫(Martin Wolf)说鲁比尼是他最欣赏的空头人士。

想当个成功的预言家,只要坚持一个趋势,不论多头或空头,总会遇到对的时候。

鲁比尼就是一个永恆的空头(perma-bear)或永恆的悲观者(perpetual pessimist),这点连他本人都不否认。

不过,就这波经济与金融危机,鲁比尼说他反倒成为现实主义者,而不是悲观主义者,因为事情变得甚至比他原先的预测还要糟糕。

率先预测美国一定衰退!

鲁比尼并不是侥幸猜对的,他进行了一系列关于90年代新兴国家经济崩溃的研究,从1994年的墨西哥、1997年的泰国、印尼、韩国等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的俄国与巴西,到2000年的阿根廷,他发现现代国家经济要崩盘有一大共同点:赤字太多,支出大于收入。

在了解症结后,他决定找出下一个会崩盘的经济体,反覆研究比较许多国家后,他惊讶发现,下一个面临风暴的国家就是:美国。

2006年7月,他率先预测了美国的衰退,当时多头气势正盛,人们视他为杞人忧天或危言耸听的乌鸦。但是在他预测全球金融体系崩溃的十二步,如同依据他写的脚本一步不差地全部成真之后,人们奉他为先知。

在各项讨论经济事务的场合,鲁比尼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举凡美国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IMF)或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都可看到他顶着一头蓬乱的棕色头发,用咆哮般的嗓音发表演讲。

全球将是U型漫长衰退

鲁比尼认为,这次金融系统的全部损失加起来将达到1兆至2兆美元之间(3.59兆至7.18兆令吉),经济衰退将影响更深远、持续时间更长、更加严重。

事实上,国际货币基金最新的预测已经把美国不良资产的亏损调高到1.4兆美元(5.02兆令吉),远高于4月份所预测的9450亿美元(3兆3926万令吉)。

鲁比尼或许受到全球媒体的宠爱,但他对华尔街的末日预言着实惹恼不少人。例如,他在今年2月时便预言,美国每家大型投资银行都将倒闭,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依赖大量的短期槓桿去融通不流通的长期资产。

不久前,鲁比尼在《富比世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表示,高盛最近筹资是在“粉饰太平”,又说该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在赔钱。

高盛立即去函抗议。高盛反驳他的说法系出于“直觉反应”而不是事实,同时谴责鲁比尼一竿子打翻华尔街。不过,鲁比尼仍坚持看衰高盛,还说若不是联邦储备局间接与直接援助,高盛早就倒了。

“看看摩根士丹利,”他说:“他们已摇摇欲坠。高盛也一样,因为他们赚钱的模式是相同的。”他给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忠告是:找家外国银行合并,愈快愈好。

那么金融危机将如何收尾?投资人应该如何自处?根据鲁比尼的最新预估,这次的全球衰退将是U型的漫长衰退,而美国房价虽已自高峰下跌25%,但往后还要再跌15%,回到泡沫开始前的真正水准。

鲁比尼虽然早就预言经济衰退,不过据报他自己的投资仍是一成不变—定时定额买股票基金;而他阴郁学者气质的另一面却是喜欢开派对、泡美眉的“花花博士”,看来是既知末日,何妨狂欢?!

简介

炙手可热经济顾问

现年50岁的鲁比尼出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父母是伊朗的犹太人。

两岁时,他们一家人搬到德黑兰,随后又去了特拉维夫,最后在意大利长大成人,并且完成大学学业。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

《纽约时报》形容,他浑身散发阴郁的气息,彷彿被他所预知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说话的语调流露着他自称“全球流浪者”所独具的疲惫感。

90年代以来,鲁比尼因为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精闢见解,获得华府政坛的关注,并且被柯林顿政府聘为白宫经济顾问。

如今的他是一位炙手可热的经济顾问。

他经常穿梭在欧洲和亚洲间,与各国的央行总裁和财政部长一同出席各种会议。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9&pg=29&ac=904424

[ 本帖最后由 goodluck88 于 24-11-2008 01: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資流失不緊急 安華動議駁回", KLSE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c=mas&dt=2008-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避险效应显现 国际金价再冲800美元 -------------------------------------------------------------------------------- 发布时间:2008-11-24 8:48:49 来源:和讯网 上周五国际金价创出9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盘中更一度攀至800美元关口之上。无疑,黄金价值的根本增长动力依然来自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由于流动性的不断注入和实际利率的不断走低,黄金的保值作用不容忽视,后市很有可能在震荡中走出涨势。   金价再冲800美元  在上周五普遍疲软的商品市场中,黄金的表现尤为引人瞩目。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12月期金最终结算价收高43.10美元,幅度达到5.8%,报每盎司791.80美元;盘中一度创出802.80美元/盎司的10月21日以来新高。同时,金价也以6.6%的涨幅,创出9月19日当周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价上涨的同时,外围市场的表现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风险,也自然无法显现黄金市场的风险对冲功能。截至上周末收盘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均上扬超过6%。此外,美元指数报于87.639,虽然小幅下跌0.271,但依然在87上方维持了稳定。因此,金价上周末暴涨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投资者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和金价下跌后的实物买盘。   然而在部分分析师看来,市场的根本形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尽管周末市场总体表现良好,但在过去一周中油价的累计跌幅达到11.55%;同期道指下挫5.3%,标准普尔500指数和Nasdaq指数分别大跌8.4%和8.8%。IntegratedBrokerageServices的首席交易员FrankMcGhee认为,尽管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不断在向金融系统诸如流动性,但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投资者需要寻求硬资产已应付目前的市况。   与此同时,有分析师认为,黄金价格在此前的下跌也激励了部分实物采购。世界黄金协会(WGC)上周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三季全球黄金需求较上年同期上升18%至1133.4吨,逆转了今年稍早的疲弱态势,因投资者储存金币和金条,以及珠宝商买兴的上升。而且WGC的投资和市场情报部门经理GeorgeMilling-Stanley表示,通常第四季珠宝需求最为强劲,唯一能打击珠宝需求的因素是市场会否延续动荡。   金价或在震荡中上行   对于黄金走势而言,通胀是促使金价上扬的主要因素。在美元走高和油价下跌的情况下,通胀因素似乎在短期内难以显现,这也意味着金价不太可能出现短期暴涨的局面。但在中长期而言,“金价会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中信东方汇理期货的销售副总裁杜晓华认为。   他分析说,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后期有可能演化为对美元的信任危机,从而引发利率掉期交易市场的崩溃。尽管改革旧的金融新秩序的呼声很高,但关于新秩序的建设方案很模糊,这期间黄金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国际储备的地位不能替代。此外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有通缩的迹象,但由于流动性的不断注入和实际利率的不断走低,通胀的预期也在升温,黄金的保值作用不容忽视。在此期间,黄金作为美元的对冲工具,将维持高位震荡,直至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形成。   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准入,以及实际利率的走低,令黄金的避险效应愈发凸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4-11-2008 11:09 AM 发表


讲到钢铁...... 想到最近政府频频仁慈的放宽。

不太想用“不见棺不留泪”这种绝情的话。

但本地政府,当初连让华小自费搬迁(不是新建)的计划都抓到紧紧不随便批准的,如今却改口什么都说放宽。

土著股 ...


除了开放汽车市场。。哈哈。。

他们还不想看老虎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公报:中国对美国债说“不”?
2008年11月24日 09:46中国新闻网【 】 【打印
中新网11月24日电 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尽管遭遇多重风险,中国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优化过程,遵循的是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原则,所以外汇储备多元化更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除2月和6月出现减持以外,其它月份均为增持。对于深陷金融危机之中的美国来说,中国俨然成了一个流动银行。美国前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称,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
事实上,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这一投资亏损。尽管遭遇多重风险,中国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
中国调整外汇储备构成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前不久强调,将“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继续拓宽外储投资领域”。中国官方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官方做出反应称“美国不会因中国持有大量政府债券而受制于人”。
据称,外汇储备优化问题的核心在于币种构成,而币种构成的核心在于美元资产的比重,而美元资产的核心在于美国国债的国际持有。
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TIC)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共持有美国国债5038亿美元,首次站上5000亿美元关口。虽然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创下历史新高,但分析数据可以发现,美国国债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正在下降。
据称,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绝对数额在最近5年多迅速飙升,从2000年7月的664亿美元,到2004年9月的1744亿美元,再到2005年9月的2522亿美元,累计增长近4倍。联系到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同期数值,中国外汇储备构成变化更加微妙。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同外汇储备总额的比值在2000 年至2004年一直在34%至42%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这间接反映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长期方向统一和品种比率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以来,这一数字呈现出持续下行的趋势,2004年内这一走向更加明显,而2005年10月这一比值已经下降到32%,这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去年6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降至4051亿美元,比5月份的4074亿美元下降了23亿美元,中国已连续第3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中国去年4月份减持了5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至4140亿美元,是2005年10月以来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首次下降,也是有数据可查的7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个月份。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3月以来,中国已经连续8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总减持量达到350亿美元。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持有量世界第二的国家,一再减持的行为虽然惹人注意,但仍被普遍认为是“合理且可以理解的”。
近期,美元汇率持续走软成为经济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之后,对包括中国在内拥有大量美元储备资产的亚洲经济体来说,美元贬值是令人头痛的消息。
有关专家表示,除了收益率损失外,中国央行所持美元债券还将遭受汇率损失和价差损失。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因素使美元资产进一步亏损;另一方面,包括一些有政府信用担保的美元债券也已大幅贬值,这也进一步加剧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损失。
自2000年美元贬值加速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遭遇无形损失。就此次金融危机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主要是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损失;其它损失也许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因为其只能获得利率收益,如果进行投资,可能获益更多;而“两房”债券作为准政府债券,况且目前已由政府接管,因此,对债券持有人而言,尚有一定的安全性。
实际上,中国在目前一段时期内还不会大规模的减持美国国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持有美国债券的各国纷纷赎回,而中国却逆市而为,仍不断买入。
美国财务部网站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买入美国国债1659.9亿,卖出1079.14亿,净买入580.77亿美元。
一位权威人士表示,购买美国债兴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该人士顾虑的是,基于巨大的中美贸易额和中国贸易顺差,中国拥有的美元储备飞速增长。与此同时,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又导致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国内通胀压力增大,为缓解货币增量压力、减少因贬值带来的损失,中方不得不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美国启动救市计划将发行更多国债,可能将继续依赖中国购买。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版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后,美国开始筹集融资。
据称,在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拯救计划以后,美国财政部融资的需求上升,美国国债是美国财政部融资的最主要途径。正常年份美国一年要新增6000亿美元国债,明年加上这个新出来的7000亿,那就是规模空前的13000亿。
在此之前,美国国债中70%以上是国际投资者购买,而中国则是最主要的购买者之一。近日有香港媒体称,中国可能认购多达2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协助美国渡过难关。对此传言,中国央行和银监会都予以否认。
对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是否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国内有很多争论。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不买美国国债,我们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
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优化过程,遵循的是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原则,所以外汇储备多元化更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林 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媒:中国开始拥有掌控美国经济的能力
2008年11月24日 08:40环球时报【 】 【打印
19日,华盛顿日报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了拥有“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已经开始拥有掌控美国经济的能力了。
美国10美元的外债中有1美元是从中国那里借来的。要预备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资金,美国必须看中国的“眼色”行事。可以说,美国只能被中国牵着鼻子走了。
根据美国财务部的消息,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比前一个月增加了436亿美元,总额为585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5732亿美元)。
3年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只达到了日本3分之1的水平。但是,日前的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兆9556亿美元(9月末统计的资料),跃居到了世界第一位。中国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收购了大量的美国国债。由于中国通过第三国家也购买了许多美国国债,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将有可能达到8000亿美元以上。
华盛顿邮报表示,由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达到可以左右美国经济的程度,如果中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或者又进一步收购美国国债,美国将会受到重大的影响。如果中国因一些政治目的而抛售美国的国债,美国的各大银行的利率将会出现急速上升的不良现象。
相反,如果中国增加美国国债的收购量,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将会上升,这样,美国的商品会在价格上受到影响。人民币贬值,将会成为美国企业攻击中国市场的最大的绊脚石。
美国外交协会的研究员表示:“中国突然抛售美国债券或者大量购买债券,美国经济都会受到严重的挫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到底有多么脆弱。”
美国劳动界正在要求奥巴马采取措施,制止中国政府对人民币进行操纵。预计,今后美国与中国之间将会出现许多摩擦。
据悉,中国正打算将外汇储备的种类转向多元化。例如收购欧元日元、黄金等。这样,中国将会避免受到美元副作用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政府向花旗提供巨额资金及担保
2008年11月24日 16:40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专电 综合外电报道,美国财政部华盛顿时间23日晚宣布向花旗集团注资200亿美元,同时将采取一揽子救助措施助其摆脱困境。

据悉,给花旗的200亿美元注资将来自美国财政部针对金融系统的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还将共同为花旗账面约3060亿美元不良贷款和证券提供担保。一旦这部分资产发生损失,花旗必须自己首先消化 290亿美元。超过这一水平的损失由美国政府承担90%,花旗承担余下的10%。政府的资金损失将由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补偿。

此外,如果发生超出以上水平的损失,美联储将通过提供无追索权贷款予以援助。

作为接受政府救助的条件,花旗承诺严格遵守管理层薪酬制度。未来3年,如果没有政府允许,花旗每季度向股东派发的股息不得超过每股0.01美元。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花旗除了资产负债表上有2万亿美元资产,表外资产还有1.23万亿美元,其中包括6670亿美元按揭贷款相关资产。投资者担心,如果后一部分资产回流公司账面,花旗将面临巨额亏损。上周,由于这种担心引发市场恐慌,花旗股价暴跌60%,创出16年来低点。

花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老牌银行集团,目前在10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亿个客户账户。《华尔街日报》称,尽管花旗近期的问题看来不像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关门前那么严重,但美国政府看来已经决定,不能在花旗能否经受住这场金融风暴的问题上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对中国债主患得患失 担忧中国抛售美元
2008年11月24日 11:38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主”的消息还是让美方担忧不已。本报记者 江宏景/摄
面对中国这个最大“债主”,美国可能出台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
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债主”。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迟早的事,但当1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这一消息时,还是让人觉得有点突兀。中国增持美国国债有助于帮助美国克服金融危机,不过美国媒体对此事的态度多少反映出美国对此的复杂心态。
美国仍是避风港?
据美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截至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5850亿美元,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今年1~9月,中国共增持美国国债1074亿美元,除2月和6月为净减持外,其余月份都为净增持。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中国增持的美国国债大幅增长,其中仅9月份就增持了436亿美元,几乎是8月份的两倍。
而日本由于连续两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截至9月份持有量减少到5732亿美元。
“即使在最坏的时期,美国依然是一个避风港。”《华尔街日报》对美国财政部的报告如是评论。彭博社则援引纽约银行资深货币战略分析师麦克·武夫克的话说,“中国带动其他国家一起,表明了对美国资产的超乎想像的需求。”
反称中国“操纵汇率”
不过,伴随着这些乐观声音的还有深深的忧虑。《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每10美元国债中,就欠中国1美元,这将使美国更加依赖中国,让中国在美国经济中处于“更大的支配地位”。
报道援引分析师的观点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越多,美元越强势,美国企业到海外出售其产品就越困难,甚至会相应削弱美国企业参与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计划的竞争力。《洛杉矶时报》则担忧,在明年短期债券到期后,这些钱可能会轻易流出,“正如它轻易流入一样”。
“在当前美国情况极不确定、充满戒备心理的背景下,中国增加美国国债购买量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保护主义政策出台。明年4月美国财政部发布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时,中国很有可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华尔街日报》在19日分析道。
不知是不是巧合,11月20日,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批评中国操控汇率。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沃策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把外汇储备当作筹码,向其他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影响力”。
担忧中国抛售美元
“这是对中国的诬蔑,是没有根据的指责。”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实际上,美国人是担心中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
沈骥如介绍说,增持美国国债对中国来说是个负担。“如果中国卖掉美国的国债,会引起美元汇率下跌,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大量的外汇储备缩水。”实际上,国内专家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增持美国国债的争议非常大,有媒体曾经集中采访了十几位专家,大多数人都反对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因为美国国债信用已经很低,投资收益并不乐观。
“中国的态度是非常顾全大局的,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了美国的利益。”沈骥如说。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则指出,在美国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提供了帮助,回过头来,美国一些人反而指责中国操控汇率。事实上,“美元升值,有利于资本回流美国,美元贬值,有助于美国企业增加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中国都会吃亏。”
沈骥如表示,美元贬值不利于中国出口,美元升值则不利于中国进口外国原料。谭雅玲则认为,美国人对中国增持美元的态度也许是故意为之,“不排除是美国一些人利用舆论的方式压中国,让你乱了方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1-2008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liyen 友情相助,我们再回到中国 vs 美国的课题。

这几个帖,带来两个思考。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5-11-2008 12:48 AM 发表
...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

...事实上,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这一投资亏损。...


第一个,是中国不得不增持美国债卷的矛盾。
当初中国为了牵制来自美国政治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所以大量购买美国债卷。

今天美国面对金融危机,美元价值起伏难定。中国也免不了触礁。

中国一方面要脱离与美元的挂钩,另一方面要担心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

况且,要脱离美元关系,已经没那么简单。中国已经深深陷入与美元的关系,不能自拔。如果抛售得太快,等于压低自己的债卷价值,慢慢抛售是行不通的,因为太多了。唯有反方向而行,继续购买。至少能控制美元短期不会带来太大波动。

简单的比较,有点类似大股东回购公司股票。明知道公司未来波动太大,抛售股票太危险,等于减低自己的价值。如果什么都不做任由市场摆布,也不行,因为市场有能力压低股票价值。唯有,继续回购公司股票,才能保持公司的股票价格。谁叫自己抓着太多公司股票,脱不了身?

但是,上市公司老板可以随时私有化(脱离股市),中国对美国债卷,却能做什么?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25-11-2008 01:06 AM 发表
面对中国这个最大“债主”,美国可能出台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


第二个,美国对中国采取保护政策。

由于惧怕中国掌控美国经济,或中国高调崛起会推翻美国经济霸业(美国人觉得自己会更加贫穷,财富都向外流失了),美国人对中国,是又爱、又恨。

美国选举成绩揭晓前,全世界对美国人傲慢的大民主主义,还有不顾全球反对声浪的发动战争,无不感到痛恨。

因此,看到一位非来自大民族的黑人竞选总统,全球人大部分都支持奥巴马,管他奥巴马有什么政策,大家的目的,只是希望力挫美国白人的锐气,出一口气,如此而已。

同样支持奥巴马的,不少还是来自中国的子民。

可是,相信中国政府一定比较希望看到来自共和党的麦卡恩赢得这次的选举。当初一直在国会压迫中国,要人民币升值的,正是来自民主党的老美。民主党代表美国的工业,出发点是以保护国人利益为主,因一向此采取比较偏激的手段、宣言,来发表对中国的不满。

相信,中国知道奥巴马这次的胜算相当高,所以不敢对共和党候选人提出支持宣言。但,如果可以选择,中国宁愿支持布什的接班人。这八年来,中国在经济上的大幅度增长,多少也要感谢布什等人的支持。说到做朋友,布什(或麦卡恩)应该比来自民主党的奥巴马更加像朋友。虽然,布什偶尔“批评”中国,但那只是出于政治立场上的需要,演场戏给美国民众看而已。过去八年,如果美国真的大力向中国采取压力,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幅度增长,能这么顺利吗?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能这么容易吗?

接下来的日子,中国会面对更严肃的考验。尤其中国还抓着大量美国债卷。

在部分共和党员看来,这是“帮助美国”。
在部分民主党员看来,这是“威胁美国”。

但是,除了出口问题、房产、股市因贪而大炒而导致的泡沫,中国的国内经济的确是在起飞。中国只要想办法把内需提高,振兴国内的经济,这样一个 13亿人口的国家,虽然人均收入远比不上美国,但成长潜能却比美国大得多了。中国还是有机会突围的。需要时间。不是三、几年,更长一些。

但,那些相信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触底,开始脱离经济危机的人,还是乐观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减不减最后还是要减。。。

国家银行减息绝不是好消息,特别是这个时候。问题并不是高利息所导致,所以减息并不能解决问题,也只是显示国家银行解决问题的诚意吧了。


Embargo: Not for publication or broadcast before 1930 hours on Monday, 24 November 2008
Monetary Policy Statement

At the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MPC) meeting today, Bank Negara Malaysia decided to reduce the Overnight Policy Rate (OPR) to 3.25 percent.  The ceiling and floor rates of the corridor for the OPR are correspondingly reduced to 3.50 percent and 3.00 percent respectively.

Since the previous MPC meeting, the outlook for global growth has deteriorated further.  Several major advanced economies are now in recession amid severe stress in their respective financial systems. The sharp slowdown in global demand, the significant fall in commodity prices and the substantial decline in equity prices have exerted greater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growth prospects of regional economies.  In this environment, global inflation has begun to recede and this downward tre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hese global developments have prompted authorities to provide significant liquidity support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undertake financial sector resolution measures, as well as fiscal stimulus and monetary easing to support economic growth.  The impact of these measures will however take some time to be fully realised.

The adverse global developments have already affected the Malaysian economy, as evidenced by the slowdown in export performance and lower equity prices.  While domestic demand remains resilient, there are indications of slower private sector activity amid some softening in the labour market conditions and a more challe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Under these conditions, sustaining domestic demand is key to ensuring that growth in 2009 remains positive.

The risk to domestic price stability is now substantially reduced. Inflation has begun to moderate from its peak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8.  Going forward, the lower cost pressures and the slowdown in demand are expected to exert a greater dampening influence on inflation.  Inflation is, therefore, expected to moderate significantly, particularly in the second-half of 2009.

Given the heightened downside risks to growth and the diminish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 the reduction in the OPR is a pre-emptive measure aimed at providing a more accommodative monetary environment.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st of intermediation, the MPC also decided to reduce the Statutory Reserve Requirement (SRR) from 4% to 3.5%, with effect from 1 December 2008.

Going forward,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nditions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remain volatile and uncertain.  Bank Negara Malaysia will monitor closely the evolving developments and will undertake the appropriate policy response to avoid a severe economic downturn.

The meeting also approved the schedule of MPC meetings for 2009.  The Monetary Policy Statement will continue to be released at 6:00 p.m. on the same day as the MPC meeting.
......

Bank Negara Malaysia
24 November 2008

http://www.bnm.gov.my/index.php?ch=8&pg=14&ac=1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庭宾:我敢说金价已到底 因为中国已成黄金价格决定性力量 2008年11月24日 11:57第一财经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上周五,国际金价再次爆发,一天上涨7.6%,重返每盎司800美元一线。 从技术面上看,此次上涨标志着金价回调筑底基本完成。自从3月17日的1032点回调以来,金价被三轮严厉打压,在10月24日最低跌到682美元,这对于所有坚信黄金大牛市的人来说,是一段相当艰辛的心路历程。 作为国内实物黄金投资倡导者之一,近3年来,我一直认为黄金的大牛市才刚刚开始。去年10月22日,本专栏刊发了《价格实现主机制形成 黄金光芒将更耀眼》一文,明确建议投资者远离A股,以10%~20%的投资去购买实物黄金。从那时到现在,嘲笑黄金投资的舆论从没有中断过,随着金价的下跌而日益亢奋,不少看好黄金的人出现了恐惧与动摇。 对于黄金灿烂的未来,本人从没有动摇过,即使现在仍处于黄金价格的阶段性低谷之中。事实上,黄金已经成为过去一年多的“投资之王”,万绿丛中一点红。10月22日,一份实物黄金,截至11月21日,已价值原来购买的1.048倍的美元、1.19倍欧元、1.768倍的石油、1.71倍的美国小麦、 1.7倍的美国道琼斯指数股票、2.23倍的香港恒指股票。当然考虑了人民币汇率因素,可以购买2.64倍的上证指数股票。未来上述倍数中的大多数很可能还会变大。在饱受讥讽和打压之中,黄金正越来越自信,日益展示了王者之风,给那些坚信拥有黄金般未来的人以实际回报。 有读者或许疑问,你为什么敢说黄金价格已基本筑底,凭什么说金价不会再创新低了呢?当然谁也不敢绝对地说黄金已经完全筑底,但基本筑底应无意外,因为对于国际黄金价格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一支力量开始觉醒了,那就是中国。 上周对于国际黄金市场产生最重大影响的两个消息都来自中国,它们一真一假。假的是11月11日,香港一家报纸报道,据一位黄金业界人士透露,中国将把黄金储备由600吨增加到4000吨。这明显是一个假消息,因为没有多头会傻到在购买前宣扬,不排除采写者在采访中将“建议”两字省略了。如果说到建议,本报早在2005年7月29日就刊发《专家建议中国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一文,建议将黄金储备由600吨到4000~5000吨,最近一次,11月 10日本专栏再次建议《中国应花千亿美元为未来买黄金保险》。 真的消息是,11月21 日,中国出台新政策,允许个人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购买实物黄金,最少提货数量是3公斤。这一政策大大降低了中国投资实物黄金的成本。这一政策背后的含意是清晰的,即我们一直以来建议的“藏金于民”政策已经成为国策。 这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仅仅3个月前,有关部门还试图推出黄金增值税的政策,这对黄金投资,特别是中国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打击,国际黄金主力先知先觉,突然发难,把黄金价格前期调整底部847美元击穿了,直接跌到了775美元,中国投资期货和保证金交易的多头惨遭清洗,著名的黄金投资人张卫星也因此崩盘,黯然出局。从抑制黄金投资到鼓励“藏金于民”,这一转变令人振奋。 在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国人对黄金真实价值认识的提升。 对黄金的最初级的认识是,黄金只是一种装饰性商品,而这种首饰还是比较“土气”的那种,远不如钻石等更“时尚”;第二层次的认识是,黄金是大宗商品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投资品,是投资组合中必须配置的一部分;第三层次是,黄金是信用纸币的重要抵押品,成为国际重要的交易货币必须要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如美元和欧元;第四个层面是,黄金在几千年来一直是主要的交易与储备货币,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分崩离析,金本位回归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 在笔者看来,黄金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第五层面,相对于可以滥印的纸币,金本位本质是一种“诚实公正”的经济金融价值观,是重建公正平等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第一块基石。 由这个层面来观察,是否购买实物黄金,实质上是每个中国人、每个地球人的一次民主投票,是赞同并支持“诚实公正”的金本位呢,还是默认“强者主导投机暴利”的信用货币体系?因而它必然受到强势国家和投机者的强烈反对和反复打压,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自己制造的投机风暴中损失惨重,自身难保。 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每个国家更是如此,这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外部选择题之一,是继续不惜代价地维系现有美元信用纸币秩序,还是赞同欧洲重提回归金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个重要的天平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筹码,拥有决定未来相当大的投票权。 最明智的策略是,两边都放上相同的筹码,而无论出现那种结果,我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美元筹码太多了,黄金筹码太少了。 只要中国采取这种均衡主义政策,黄金必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作者为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升贬七年一轮回 美直接"赖账"3.58万亿美元
2008年11月24日 11:10北京青年报【 】 【打印
一场因6000亿美元可能违规的房贷引发的风暴,迄今吞噬了全球5万亿美元财富,还需要9.4万亿美元救助。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是所谓的黑天鹅事件,还是有预谋的设计?仿佛冥冥中,每过七年,美元总会通过升值贬值重新给世界洗牌。
●持有实物资产和减记资产
美国房贷总额为11万亿美元,商业银行持有5万亿美元,按目前5%违约率估算房贷损失约6000亿美元。不管风暴多大,次贷标的物——美国房地产并没有消失,按物质不灭定律看,依然有较大“剩余价值”,同时因次贷等相关衍生资产亏损而发生减记的资产也在美国金融机构口袋里——美国房地产“缩水”后房地产和因其违约而减记资产都在美国市场上。
不幸的是次贷标的物,经过美国投资银行家们抵押创新打包成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产品,却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进入了美国次级债等衍生产品市场。据国际清算银行今年3月份调查数据:全球金融衍生商品总值从2002年100万亿美元,暴增至2007年年末516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额48万亿美元10.75倍,其中300万亿美元是美国人发行的。
●美国直接“赖账”3.58万亿美元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2007年美国增持海外资产3.56万亿美元,为历年增持之最,去年年末,美国海外资产规模已到19.46万亿美元,近几年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通过对外投资全部投向海外,其中包括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于我国银行业的股权,均获利丰厚。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则在增持美国资产,去年外国投资者增持美国资产3.43万亿美元,为历年之最,至去年年末,美对外负债总额21.18万亿美元。
美国2007年收支逆差为7331亿美元,比2006年减少1218亿美元,对外净债务不增反减,显然与去年次贷危机相背离。尤其美元自2002年以来贬值走势,使世界各国的21.18万亿美元资产严重缩水,有专家计算,通过美元贬值美国直接“赖账”3.58万亿美元。
●危机后美元仍强势
美元充当着国际货币角色,具有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功能,享受一国本位币与国际本位币叠加好处。美国通过美元升贬,即汇率变化趋势,掠夺各国财富,还将通胀风险转移到全球。故美元贬值浪潮的“规律”即七年一轮回,美国在世界大肆举债,通过人为定周期贬值,使美元债务急剧缩水,在美元升与跌循环中,使世界财富回到美国,是美国发财致富的秘诀。
为应付此次危机,全球已支付9.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5%,其中美国3.5万亿美元,占GDP的25%,英国1万亿美元,占GDP的37%,德国8930亿美元,占GDP的23%,俄罗斯2220亿美元,占GDP的13.9%等。
危机过后美元的强势地位仍难改变,因为美国实力远超他国,美国GDP占全球比重35%,美国资本市场市值占全球总市值54%,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 72%,全球贸易结算货币58%,美国控制着全球24%战略储备,拥有11%世界贸易份额。美国最终将成为危机受益者,很可能最早生病,也会最早复苏。
●美元缘何不降反升
一是强势美元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各国均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为避免他国抛售,美元稳定势在必行,还可以吸引机构继续购买美国债。二是美元走强利于抑制通胀,为美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空间。三是需求上升,在大规模“去杠杆化”中,必须用美元进行偿付,对美元需求自然随之增加。四是资源性国家货币随着经济减缓,商品暴跌,作为结算货币的美元,当然有反转理由。过去几年美元贬值,成为商品期货市场炒家做多的理由,时下大宗商品下跌带动美元上涨。五是新总统奥巴马已承诺“负责地结束伊拉克战争”,美元作为战争货币形象会逐步谈化,降低美元不确定风险。
相关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5:51 AM , Processed in 0.1286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