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haijiet

認識佛教(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8-2020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影—淨空老法師弘法六十週年紀念


常念不绝.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8-2020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8-2020 08:59 PM 编辑



淨空老和尚弘法六十週年紀念談話   2019/3/6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諸位法師、諸位嘉賓、諸位同學們:大家好!「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今年九十三歲了,說起來好像是很長的時間,自己感覺真的是一彈指。

人生是一場夢,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能帶走?身體都帶不走,真是「萬般將不去」;下面還有一句話,那是帶得走的,「唯有業隨身」。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成就淨業,這個生活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淨業是什麼?最簡單的說,清淨心、平等心、覺心。

我們效法彌陀的心行,念念斷惡修善,為佛法久住世間,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自己。

我今年學佛六十七年,講經教學六十年,我把我的經驗告訴大家。

我是一個極平常的人,沒有學歷、經歷,老師看到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在台灣,勸我出家,勸我走釋迦牟尼佛的路子,這一句非常重要!

學佛,首先認識釋迦牟尼佛,然後跟他學習。

這樣才發現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一天也沒有放鬆,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

佛教不是宗教,把它看作宗教是冤枉,它是教育。

用現代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分?他是一個社會教育家,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的工作者。

他教學不收學費,沒有收人供養。他吃飯,每天出去托缽。

一生沒有道場,沒有房子、沒有土地,過的是流浪的生活,晚上樹下一宿。

上課,大家都坐在地上,自己坐在比較高一點的地方。

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放假;如果有放假,經典上有記載。沒有放假,真正是非常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所以佛法是師道。

我聽老師的話,這一生確實走釋迦牟尼佛的路子,走得很辛苦,但是走得非常快樂。

到九十三歲了,居然有人來找我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去上班,他們為我在巴黎總部設立了一個永久的辦公室——「淨空之友社」,希望我能夠幫助聯合國團結全世界的宗教,幫助化解世界上的衝突,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

教科文組織辦公室這件事的緣起,是在前年三月,當時教科文組織的九位大使來到圖文巴參訪,他們看到了這邊宗教團結與族群團結的實際成果,對於這樁能夠帶來社會和諧的事業產生了很大的信心,就聯名寫了一份報告遞交給教科文組織。

報告中說明多元宗教與族群確實是可以團結的,並且向教科文組織申請,給我設立一個辦公室,教科文總部很快就批准了大使們的這個請求。

我們用這個平台為宗教正名,讓大家都認識到宗教是教育,所有的宗教都講「神愛世人」,都是愛的教育。我們有共同的核心價值,就可以團結在一起。

宗教能夠復興、能夠團結,就可以給世界帶來安定和諧。這是我們第一個要做的事。

後面,我們還要利用這個平台,讓世界各國的大使們都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是全人類的寶藏,可以救國家、救世界。

將來世界要走向統合,統合要用文化,用什麼文化?就用中國的傳統教育,用一部中國的《群書治要》,這就可以統合世界。

這些事是大事業,是復興宗教、開創太平盛世的事業。

同學們都知道,我的壽命本來只有四十五歲,又沒有福報。

為什麼能夠轉過來?當年甘珠活佛告訴我,這是由於你講經的功德。

他說,「你的壽命很長很長,你的福報很大很大」。到去年,我進去聯合國這個組織後才知道,這個話就是說的聯合國。

聯合國很不容易進去,我參加這個工作,年歲雖然大一點,體力還可以。

一生沒有道場,現在有了這麼一個殊勝的大道場,完全是三寶加持、祖宗護佑。

我們用它來弘揚儒釋道教學,用它來團結多元宗教。

我們用的方法是在辦公室開茶館,與大使們喝茶聊天。

這是從方老師那裡學來的,有上課的實質,但不拘泥於上課的形式。

輕鬆愉快的把中國傳統教育與宗教愛的教育介紹給各國大使,這是真正能夠解決個人、家庭,乃至於世界一切問題的方法。

大使們會把這些觀念帶回去,分享給他們國家領導人,共同幫助世界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巴黎這個辦公室是永久機構,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要如何傳法?我們的理想是辦一條龍的學校,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一路辦到大學。根要從小扎起,他長大才不會變質。

一條龍的學校確實能出人才,培養出懂倫理、有道德、信因果的聖人、賢人與君子,由此匡正世道人心,救國家、救世界。

另一方面,宗教團結也要持續做下去。

宗教團結的穩固基礎,在於宗教必須回歸教育。

現在英國的「和諧博士班」起了一個頭,培養各宗教優秀的傳教士。

我們圖文巴這裡的基礎好,宗教團結經營了十多年,將來有機緣可以建一所宗教大學,讓各個宗教的學生有機會深入學習自己宗教的經典,同時也了解其他宗教的教義。

真正明白「眾神一體,宗教一家」,所有宗教就能夠牢固的團結起來,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20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8-2020 09:11 PM 编辑

最重要的,我們的正業也要有人傳承。

正業是什麼?淨土念佛法門是我們的正業,這是學佛、成佛的第一法門。

遇到淨土,那你是太幸運,一生就證得究竟圓滿。

無量法門你去找,再找不到跟淨土法門相同的,找不到,沒有了。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緣分來得太難得!

得到了,為什麼不能往生?對於極樂、娑婆的真相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對極樂世界有懷疑,對這個世界有留戀。

《無量壽經》幫助我們把兩個世界認識清楚。

我希望《無量壽經》後繼有人,一直講下去,不要中斷。

用現在這個科學工具,衛星電視台、網路電視,在一個地方講,全世界都能夠收看到。

講的人要先度自己,再度別人。自己沒有做到,這部經你就沒有辦法講透徹、講明白;自己必須做到,你自然就會講。

遍遍都有體會,遍遍都有不同的意思,顯示出佛陀的經教、祖師大德的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是真實的智慧。

把經教講明白、講透徹,幫助大家真正下定決心,真信、真願,一句佛號念到底。

我學佛七年發心出家,一出家就開始講經,教佛學院。


出家兩年之後我才受戒,受完戒之後,我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我,用手指著我,很大聲的說:「你要信佛,你要信佛」,我一下就愣住了。

老師跟我解釋:「信佛不簡單。不要說你現在已經出家了、已經受戒了,而且已經在從事於弘法的工作,不見得是真信佛。有人出家一輩子,八十、九十還不信佛。」

怎麼不信佛?佛在經上講的,他一個字都沒做到,這就是不信佛。

佛教給你的沒做到,沒做到那就不信佛、不相信。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佛教你布施,很吝嗇,視財如命,那這就不相信;佛教你持戒,偏偏破戒;佛教你忍辱,偏偏發脾氣,那怎麼行?這個意思很明顯的,不信!

甚至於為人講經,講得天花亂墜,自己所作所為跟經典中所說的完全相違背,是不信佛!

佛在經典中講的話你統統做到了,才叫信佛。

信了,哪有不做的道理?不肯做就是不肯相信。

早年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講過很多次,勸我不要再講經,他說:你講經講了三十多年,不要再講了,我們佛門當中後繼無人是大事!
他勸我培養學生。

學生的標準,他老人家特別強調宗說俱通。

說通的人很多,會講的人很多,真正修行的人沒有,修行證果的人沒有,修行證果是宗通。

試問問,你今天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那就不行。

你今天會講,你所講的你做到了幾成?沒做到,這是枉然!

經典裡面的教訓句句做到,這是宗通,我們今天求的是這個,絕對不求形式,絕對不求外表。

禁不起誘惑的是凡夫,不足以為奇,是很正常的現象。

能夠在誘惑當中不動搖的,我們知道這是真正可貴,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這是我們要珍惜的、要護持的。

書上不是寫的嗎?「說通宗不通,長蟲鑽竹筒」。

所以說,宗說俱通才是善知識,這樣真正是佛門的龍象,真正可以為世尊執掌法炬,救度眾生。

我們要學劉素青老居士,她發願表演自在往生,僅僅一個月,阿彌陀佛真的來接她走了。


不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永遠脫離六道苦海,往生成佛,得大自在!

這樣的表演,只要有一、二個人真正看懂了,也照著這個方法念佛往生,這就是真正的救度眾生。

自在往生的人多了,相信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的人就多了,那是真正度眾無盡,功德無量!

世出世間法裡的成就,都離不開好老師的教導與善知識的護持。


老師與護法的恩德很大很大,真正報恩就是依教奉行,自度度他。

我的這一生就是給大家做一個示範,今天藉這個機緣,提出來供養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好好努力,為世界和平貢獻一分力量。

無論做什麼,心上時時都不能夠忘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回歸極樂老家。

古德說:「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等我們這一生任務圓滿了,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我們,這是真正的報佛恩、報師恩、報眾生恩。

值此澳洲淨宗學院舉辦淨空弘法六十週年紀念活動之際,祝福與會大眾道業精進,法喜充滿,淨定安樂,光壽無量!


祝福各宗教、各族群、各文化彼此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祝福各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盛世大同!

恭祝我們同學,大家發心,在這一年當中把信、解、行、證做出來,我們的功德就真的無量了。謝謝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20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慧全现.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20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0-2020 09:40 PM 编辑


念老德相.jpg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黄念祖居士主讲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

在修行的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

在密法中见,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

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

希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是因为大悲心切。


他做太子时看见鸟吃虫子,看见众生为了生活而互相吞吃;又看到有老人,有病人,有死人,人有这么多的苦痛,老,病,死皆不能免,自己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去救度,于是就出家了。

当时印度许多种外道,现在西方人学东方,对于印度的婆罗门外道(梵)还是学的。梵水平很高,相当于中国的老子。

太子出家后,对所有的外道名师,一一参拜求学,但很快就达到老师的造谐,同老师相齐等了。再要前进,就须另找新老师了。

于是从一个又一个,全都学遍了,仍是不行,只有靠自己。就在菩提树下,结吉祥草为座,发大誓愿,不证菩提不起于座。

在腊八夜里,一眼看见明星豁然大悟,彻见本来。

悟时开口的第一句:‘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有生命有情感的生物,都具有如来(如来是佛十号之一,就是佛)的智慧与功德。

佛就是觉者,最彻底的觉悟者。

一切众生在迷惑之中,尚未觉悟,可是都已经具有如来的智慧和功德,这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没有任何人说过的。

中国人读四书五经,老子道德经,诸子百家,都没有这样的语言。

老子是恍恍惚惚的有这么点体会,说道:‘恍 兮!恍兮!其中有物,吾不知其谁氏之子,象帝之先。’所以老子就比孔子高了。

‘ 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功德,怎么当前你不显出来呢?

鸟还要吃虫子啊!虫子还要被鸟吃呀!你们不都是佛吗?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妄想执著的障碍,对于自身本具的智慧光明种种功德之相,不能证得。很简单,就这四个字:‘ 妄想执著 ’。

因为妄想,妄就是虚妄,就是错误的。

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物质,时间,空间,都是由于人的错觉。’佛教则说由于妄想,因妄动,才看万类万物。

我们不但有妄想,而且执著坚持所见,搞什么就著什么,抓著什么就粘在什么上头,摆脱不开。是坚持,是粘住。

妄想是错误,执著是坚持错误。

由于妄想执著,所以众生就不能证得。本有的佛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完全显不出来。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20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9-2020 09:46 PM 编辑

本师世尊以上的开示,道破了宇宙的玄秘,也道尽了宇宙的玄秘,这是十方如来的心髓,是三大藏教的源泉,一切经论,一切修行法门,莫不从此推演而成,因此这是圣教的基本;一切法门的出发点,也即是一切法门的归止。一切莫不从此语流出,一切也莫不流归此语。

一切众生,蠢动含灵,平等平等,同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即是同具佛性。

佛性即是妙明真心,法身如来,真如,实相等等。

所以经云:‘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无差别者是本体,凡事有体有相有用,在本体上无差别,可是在相用上就有差别。

如来离妄,所以成圣。众生执妄,沉沦六道,虽然本具佛性,依旧昏迷不觉,若欲转凡成圣,只在远离‘ 妄想执著 ’

众生堕在妄中,坚持不放,胶粘绳缚,虽然本有法身,可是法身的神妙相用,无法显现。

更严重的是,自有佛性,不能认识,不敢相信,如《首楞严经》所说自己本来有头,可是偏偏认为自己无头,四处狂走,另觅自头,所以学佛首先须认识,自头从未丢失过,何须‘ 头上安头 ’。

若问如何辩认,请看临济禅师法语:‘ 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里求文殊,找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你欲识文殊么?只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

又说:‘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而出入。’‘ 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

‘ 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临济禅师直指目前众生用处,眼见,耳闻手执,足奔,都是通贯十方的心法。

即是六道神光,也正是自心的‘ 无位真人 ’(临济喜用此语,意指妙明真心,自家的法身佛)从自己面门出入。

这就是活文殊,也即是‘ 你目前用处 ’。

目前的‘ 用 ’必然有体,其体就是无位真人,是他从面门出入。

从体起用,从用使你认识活文殊。

这就是从显明了本体。


体用两者关系可归纳为‘ 从体起用,“ 用 ”显本体。’迷人不识本头,只因妄想执著,于是奔走找头,狂心不歇,这就是众生。

一但觉知本头就安住在脖子上,于是狂心顿歇‘ 歇即菩提 ’。别无他术,只是消除其错误颠倒的‘ 妄想执著 ’而已。

这即是最真实,最彻底,最直接,最了当,最殊胜,最圆顿的

‘ 修 ’。盖‘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性修两方面可归纳为‘ 从性起修,“ 修 ”明自性。’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10-2020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0-2020 09:52 PM 编辑

(二)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而且招致种种业报,沉沦生死海中,轮转六道,欲出无期。


而且轮回之说是佛教独有的。

一般是断见,认为死了就完了,一切都断灭了。另一种是常见,认为死了就是鬼,鬼老存在。没那么简单。

断常两见都是错误的,鬼是六道之一,都在轮回转变,无有休止。

轮回之说国内外已经证实了,死了之后还在轮转,有前生有后世,已经得到证实。

今天看到国内外的报导:姐妹两个,一个五,六岁,一个十一岁。在外国高速公路车祸太多了,因为车超速,把两姐妹同时撞死了。

他们的父母很伤心,原来的房子住不下去了,因为一看见房子,睹物思人啊!

她们姐妹活著的情况都想起来了,只好摆脱,就换了地方住。

过了一段时候,又怀孕了,生一对双胞胎。双胞胎没什么奇怪了,但是他身上都有记。

而这个记一个在头上,一个在背上。就是两姐妹撞车受伤之处,所以今生这个地方就有记。

并且两姐妹都常做有车开来直撞自己的恶梦。

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上海一位工程师访问了一个记得前生的人。

他前生是土匪,与军队遭遇,他们土匪就跑,后面就开枪,一枪从后面打进来,他就死了。死了他就投胎了。

他并说:‘ 我前生挨枪子的地方,今生凹一块。’这位工程师摸了一摸,果然在脊椎旁边凹下去一公分多,是一个坑,正是前生挨枪子的地方。


佛教的轮回之说,不但国内当前有许多活生生的事例来作证明。


国外也同样有大量的人死后又投胎的真实事迹。

并且进行了种种研究,出版了专书,证明确有轮回之事。

佛教认为由于众生妄想执著,造种种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一丝不爽。

于是或因还债,或因索命,种种因缘,轮回六趣(即六道)。天,修罗,人是三善趣;畜,鬼,地狱是三恶趣。

在中间,人就很苦,恶趣中的畜生比人更苦。

七十年代初我在邮电学院确山干校,曾经被派去养猪。

猪真可怜,猪的可怜不在于它自身被杀,更可怜的是:注定了它的所有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

这真是一个大苦,不但自己被杀,子子孙孙都要被人杀光,被人吃光。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孩子,谁不心痛孩子,你的子女注定都要做人家嘴里的菜,这苦不苦啊!这还是轻的呢!

鬼趣的苦,地狱中苦更不可说呀!

鬼没有不挨饿的,所以叫做饿鬼,看见水,都是浓血,渴得嗓子冒火,也没法喝,食物进口就化为烈火。

里放焰口就是救济饿鬼,这个法为什么叫焰口,因为饿鬼满口都冒火焰。

放焰口是密法,要给饿鬼开喉咙,把食物化为甘露,使饿鬼都能受用,并加持说法,救度饿鬼离苦得乐。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20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趣的监狱,就是地狱。

地狱有多种类形,罪报的形式,受报的长短,都随众生所犯的罪行而有差别。

地狱之罪,十分惨重。人间一夜,地狱已经历无数生死。

例如炮烙地狱中,烧红了的铁柱子,可是多淫众生妄执过深,习气太重,他看见烧红的铁柱,他就抱住,于是烧焦了,他为什么去抱?多淫的众生,淫欲心特别重,他的业力支配,使他看见这个柱子是个美女,看见美女他就不由自主的去拥抱。

拥抱就烧了,疼啊!死了。

介是记性太坏了,风一吹又活了,活了又忘了,看见美女还要抱,就这么一千次一万次,一万万次也记不住。

所以是愚痴,愚痴到了万分。

所以地狱就是这样形成的。

是属于善道,但人也是很苦啊!也八苦交煎。

爱别离苦,你总有爱别离吧,爱的人要别离呀!越是爱,别离的时候就越是苦。

因为是凡夫,一另就永别了。难道不苦吗?

怨憎会苦,怎么这个同事单让我和他碰上了,真别扭。越别扭,越碰到一起,到那都碰到些别扭人。

你因缘不好到那都怨憎会,最不理想的是这样:有的夫妻,两人在一块就吵架,就怨憎会,等两人分开了又彼此想,又成了爱别离。

所以说众生没办法。

还有求不得苦。你总有个求不得,求不到手的事物,你求不死就求不到手。求不得每个人都有。

成吉思汗打平了欧亚,想不死不可能。因为有求不得苦。再加上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苦。

还有五阴(即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众生恰恰相反,妄想执著,于是五阴炽盛,受一切苦厄。

五阴障蔽了本有的佛性,所以它最苦,余苦皆从它而生,其为八苦。

这就是人类的八苦。八苦交煎,其苦万状。


至于地狱之苦,文中极简单的介绍,详情读读《地藏经》。


其他宗教是把地狱当作神的惩罚。而佛教就不是这样,佛是极慈悲,是平等。

佛就是觉悟的众生,众生就是还没有觉悟的佛。平等平等。

佛没有罚人的思想,《地藏经》中佛拜托地藏,连称,地藏地藏啊!拜托了再拜托。

我读了《地藏经》老要落泪啊!

释迦牟尼佛拜托地藏菩萨,这个人只要生前有那么一点点,细头发尖那么点善,你都不要叫他进地狱啊!拜托地藏啊!

不是佛处罚你进地狱,佛是大慈悲,大平等,但是众生有时候没有办法啊!

习气太重。妄想执著,过于深重。自地狱,自抱铁柱,徒唤奈何!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0-2020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0-2020 04:45 PM 编辑


(三)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


众生沉沦六道,受无量苦,十分冤枉,因为众生本来与佛平等,具有同样的智慧功德,只是由于妄想执著,枉受轮回。


所以我们要理解佛教,要自觉觉他,都须从这句话开始:‘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一句话启发我们的智慧,也增长我们的悲心,不但我们自己不要枉受轮回之苦,我们也应让一切有缘的人出苦。

你总有最关心的人吧,你忍心让他在地狱中这么受苦受难吗?

先说今生有亲的亡者你不忍心吧,而且过去的亡者无量无边,决定有许多曾是至亲骨肉,可是当前正在苦趣受苦,你能够无动于衷吗?焉能不发大慈悲心救度。

所以从世尊这一句话就引起我们要自觉觉他。

我们可以自觉,可以觉他,因为自他本来都是佛,都跟佛是平等的。

只要去掉妄想执著,那就恢复本来面目。轮回本是空的。

那么怎么做呢?总是很简单,只是觉与迷

的是什么呢?迷的是尘世间这些事,所以叫作尘。

是本有的觉性。尘是尘劳妄想,与觉对立。

众生是背觉合尘,对于本来的觉悟,本来和佛一样平等的心,完全不认识,只知欣赏这些声,色,货,利,心中想的只是加官晋级,享福受乐,这叫作背觉合尘。

你跟这个觉就违背了,你的心所想的跟尘就相合了。这样你在六道中转吧。

轮转六道,就因为背觉合尘,所以要回转,回头是岸。


你背了觉向尘,现在回头,背尘向觉啊!这就回头是岸了。你把头回过来,不向尘向觉。

所以那天讲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不是去听声音的美妙欣赏声音的柔和。甚至去分别这个声音是骂我,我就生气,恭维我,我就高兴。被声音所迷。

所以反一反,不去听声,去听是谁在听?能听的是谁呀?不去闻声尘,而去返闻自己的闻性,这就是背尘合觉。

我们现在都想度众生要成佛,要摆脱生死,要普作救度,宏扬正法,这些思想就是背尘合觉的开始了。

开始有这种念头和想法要向觉悟。这就是可贵的‘ 始觉 ’的萌芽。

久久坚持不断发展,就自然达到念念之间,事事之间,处处之间都是背尘合觉,慢慢就跟本有的觉性就合了。就是说有一天始觉能与本觉相合了。

你若能完全相合,彻底恢复了本有的佛性,也即是本有的法身,那就是成佛了。

所以一个人背觉合尘就六道轮转,受苦无尽。

要能背尘合觉,可以出六道,得到彻底觉悟,成为九界导师,普施救度,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20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0-2020 05:07 PM 编辑

(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背尘合觉,再把他说得具体一点。


在尘劳之中最厉害就是贪,嗔,痴三毒。

是贪恋,贪求,贪爱,贪名好利,好色贪杯等等都是贪心。

是嗔恨,仇恨。发脾气,暴燥如雷,笑面虎,笑里藏刀都是嗔心。

,愚痴,不懂道理,不明是非,无有智慧,不信正道,这是痴心。称为三毒。

再加上一个字就是‘ 慢 ’,我慢,老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强,别人的作品都不如我的,老子天下第一。

再加上一个字就是五毒。第五个字有不同的说法,一个是疑惑的,一个是妒嫉的

妒嫉别人,逞能好胜,这是修罗的特性。

另一个是疑,初果断见惑里面就有贪嗔,痴,慢,疑 还是 贪,嗔,痴,慢,嫉,其中以贪,嗔,痴,是最严重的。

所以要息灭‘ 贪,嗔,痴’。

我们要背尘,首先是降伏自己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

但它是多生的习惯,你一起心念不知不觉就在贪,嗔,痴里。

那就要有一定的办法,就是要勤修‘ 戒,定,慧 ’。

贪,嗔,痴是从六样里挑出的三样,那六样都是毒。

戒,定,慧也是从六样里挑出的三样,这六样是六度,六度总括万行,菩萨就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般若就是智慧。挑出三个主要的就是持戒,禅定,般若,就是戒,定,慧布施,精进,忍辱也就包含在里面了。

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


《首楞严经》曰:‘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摄心,最浅近的说,说是坏事不做,好事多做。

真正讲到彻底觉悟的时候,好事也不著相去做了,就离开好坏,就任运了。

所做的没有不是好事,像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以戒的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止恶生善,这是最基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它是第一条。

你总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去影响别人。

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头,踩著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种情况很多很多,这都不好嘛!

具体说呢,作为佛教徒,应该是受三皈五戒。

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不能再去皈依其他宗教道门。

皈依后这才是真进了佛门。

也可以自己受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示决心。

我依止,依止佛给我传的教,我也皈依这一切奉行佛的教法的大。这就叫三皈依。

有了三皈依就成为佛教徒。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20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进一步,居士要受五戒。杀,盗,淫,妄,洒。这个五戒不一定全受。

你五戒受那一条,受那一条都可以,比方说,洒我可以很容易就不吃了,我就受一条不喝洒。

那你也受了戒了,你有了一条了。

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要受,所以受一条,受两条,受三条,受四条都可以。

受了五条就是具足的戒。

因此受戒就不是很难了。但是受了之后就不能犯。

再往上有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修密宗有密戒。

戒是宝塔第一层,你要盖个宝塔,最底下这一层绝对不可缺。

你不受戒不要紧,暂你可以用戒来要求自己。总之自己对自己有个要求吧!

戒就能生定,定能生慧,戒是宝塔第一层,没有戒怎么样呢?就像一个东西是漏的。

牛奶是好哇!你把牛奶倒一个破瓶子里,全给你漏光。

你不受戒,受了戒你不持戒,破戒,都是漏器。

你对自己一点约束都没有,属于漏器。

现在大家没有因缘受戒,可以按这个来要求自己,减少杀,盗,淫,妄,洒这些事情,不杀生,首先是不杀人,也不要为了口福大量吃很多活的东西。

不偷盗,偷窃抢夺,贪污受贿,占公众的便宜,私知吞别人财物等等都犯盗戒。

在家人不邪淫,夫妇之间是不犯戒律。

所以刚才说到戒,还有菩萨戒,你守菩萨的戒律就是行菩萨道,就是初发心的菩萨。


密教是金刚戒,三昧耶戒,三昧耶戒第一条最要紧的就要相信师父,对于师父要非常相信,要依照他的话去做,尊重他的话,而不是外表的恭敬,见了站起来鞠躬作揖的。

你外表很恭敬,心里不恭敬更坏,虚伪。

要真正从内心中对师父要真正了解,不是硬装著的恭敬,真正有所了解了,而从内心中生起恭敬心来,这就如法了。

你能不能学密,这一条就是如人饮水。

可以检验自己,如果能从内心生出来根本的恭敬心,那你学密就能顺利。

受了戒就必须认真持戒,比方说,你不杀生,你要是没有受杀戒,你不杀生没有造孽就是了。你也就没有别的功德。

你又没有救他,你有什么功德?但是你要受了杀戒的话,你就有功德,你有持戒的功德。

从反而看,杀了生的话,要是不受杀戒的人杀了他,就是一个罪报,你欠他一条命,将来就要还它一条命。

你杀它吃了,将来它把你杀了吃了,这样才平等,不然讲不过去。但是没有破戒的罪了。

要受了杀戒的人,你把鸭子杀了吃了之后,来生你变鸭子被它杀了吃,这样还解决不了问题,你还要加上一个破戒的罪。

破戒的罪就大得多,就比被鸭子杀了吃还要大得多了。

所以持戒就是这样,你要持住了,功德极大,要犯了,不仅仅是受杀生还命的报,而且加上一个破戒的报。

所以要受戒。要有一个约束自己的心。

还没有受戒,就先拿戒条来求自己。不好的事情少做,利他的事情我要尽力去多做。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20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0-2020 09:47 PM 编辑

:使心坚定在一个上,不叫它散乱,就是定。

三学中是禅定,也称定学,指从修行中所得的禅定。梵名三摩提,翻译为正定,等持。

在三界中这是超过欲界,在色界与无色界中心地的作用,须勤苦修行才能得到。

其中‘ 四禅 ’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佛教与外道都可修习的法。

须要伏欲界的迷惑,上升色界天,所以这是天乘,修成功了也不能出六道轮回。


初禅:端坐,调和气息,安摄息心,使之清净平稳。专注一缘,没有移动,这是粗住。再继续修下去,其心愈来愈静,这叫细住。


此后相续一,二日,或两月,忽然自心开明一分(这只是自心极初步的开动,与开悟完全是两件事)此时自身如同云影,空无实质,但独存身相之相,这是欲界定。

在此基础上,身心又一转,以前定中所独见之身体衣服床铺,到此皆同虚空一样,这是未到定未入初禅。


在此中,身心更加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是相续一日,乃至一月或更多,定心不坏。

就会在定中发现八触功德(动,痒,轻,重,冷,暧,涩,滑),这是从欲界的四大(地,水,火,风)转变为色界四大之相,此时正入初禅。


呵弃初禅的觉受入二禅,呵弃二禅之喜受入三禅,呵弃三禅之乐受(三禅非常乐,俗说菩萨怕三禅,怕留恋三禅的禅乐)入四禅。

四禅心如清水。

心目为色界四禅定,再加无色界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能观所观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定(极为寂静,心想虽有如无)共为八定,是即众所周知的四禅八定。

可见前五度,若无般若,则不是波罗蜜,上述之非想非非想定,最高只能生无色界最上之天,不能到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20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慧:是通达事理的作用。它能分别事理与决断所疑。

《唯识论》说:‘ 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分别事理,决定是非)断疑为业(破除疑念)。’慧不同于智,通达有为事相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

《大乘义章》说:‘ 真心体明,自性无为慧。’故慧实即般若。般若之,能解了诸法。

《譬喻经》云:‘ 慧解可修经戒 ’梁僧传序曰:‘ 慧解开神,则道兼万亿。’‘ 慧解开神 ’即是‘ 真心体明,自性无。’则无量无边圣道,都在其中了。

三无漏学中的慧学般若,这个智慧不是世间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很肤浅,不能跟佛的般若相比。

佛的智慧,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是不可思不可议。

这个事情是你脑子里想不出来的,理解不了的,叫不可思。

你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你长一万个嘴,一个嘴有一万个舌头,一万万个舌头来表达也表达不出来表达不清楚,这叫不可议。

这个智慧是不可思议的,是止恶向善,是去乱专,是除惑明理显明自心。

勤修此三无漏学,自然除灭三毒。

三毒之中,是根本。

痴正属无明,无明当然不明白,不明白就是痴。

行人勤修三学,生一分智慧,就去掉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

勤修戒,定,慧就回头是岸,背尘合觉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20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真觉路会归净土


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


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

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行人根器,所以不能不知决择。

善导大师说:‘ 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这就是说本师世尊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只是为了宣说阿弥陀佛广大如海的本愿。

也就是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广演种种经教,另开教外别传,全部目的,只为众生归净土。

《大集经》中佛说:‘ 末法中亿万人修道,难见一个人得道,只有念佛法门仍能救度众生。’

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经论,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一切戒律都在里面。又说一切禅定也都在里面。

所以末法行人,洗砂应知淘金,探龙须能得珠,学佛须明佛心,入道咸归净土,才不负两土导师苦心,才是真实佛子。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


《无量寿经》心‘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为宗。小本《阿弥陀经》心‘ 信愿持名 ’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宗的正行。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20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师夏莲老于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辅行。写了两句话:‘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

这两句是一切净宗行人,背尘合觉的要径,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辅的修持。

上一句即是‘ 勤修戒,定,慧。’头两个字是戒学

末后三个字‘ 看经教’是慧学

‘ 定须习,慧须闻,’多看经教,正是闻。

一切依据圣言量,禅宗不立文字,但禅宗的司证,没有不合于圣言量的。

中间‘ 念佛 ’两个字是核心。

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

念佛三昧是宝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宝。

念佛得正定,可见念佛正表定学,老实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专心念佛,不起杂想,就暗合‘ 无所住 ’,老实念佛,一念接一念,暗合‘ 生其心 ’于是暗合了《金刚经》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所以念佛,也是慧学。

念佛时‘ 都摄六根 ’岂但不做恶事,心中也不起恶念,所以念佛也摄‘ 戒学 ’。

念佛虽摄戒,定,慧,但夏师句中,还是指出了‘ 持戒 ’‘ 看经教 ’,唤起大众的重视。

夏师的第二句:‘ 察过去习毋自欺。’正表‘ 息灭贪,嗔,痴。’


‘ 察过 ’就是检查自己的过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认真察看自己的过错。

‘ 去习 ’去掉不好的习气,一些不好的习惯叫作习气。多生多劫的烦恼,成为积习,烦恼虽除,相习未尽,这就是习气,所以要去掉习气。

‘ 毋自欺 ’:要认真,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这句话就是不但要除贪,嗔,痴三毒,还要对烦恼所留的余习,都要检查除去,不可欺骗自己,这才真是背尘。

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净土宗的人,背尘合觉的,全面的,具体的,必要的行持,是净土行人修行的要径。

我们要背沙土合觉,要证到本来是佛,要觉他要自觉,就须在这十四个字上用工夫。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20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0-2020 05:55 PM 编辑

在这十四个字中,要抓住‘ 念佛 ’作为核心。

净宗密宗的殊胜之处,就因为这是他力法门。

前在介绍观音耳根法门时,已经说了,观世音菩萨入三摩地证入楞严大定这一少,经历了多少修持,破除了多少层‘ 能所 ’,一切所都破了,一切结都开了,觉也灭了,空也灭了,灭也灭了,一切生灭都灭尽了。

于是寂灭,获两种殊胜,上与十方如来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并得十四无畏。

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就可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长寿得长寿,乃至还应大涅槃得大涅槃。

这就是他力法门,所求得的种种果宝,是靠观音加被之力。

密宗和念佛法门都是靠他力。也都是他力门。

持戒察过去习都是靠自己,必须自己振作,自己管自己,这是靠自力。

但是这个自己很难靠,不是那么老实。进进退退,力量又很微弱,所以还要靠他力。

没有自力,自己根本没有动力,也不中用。介是光靠自己也不行,要靠他力。

《观经》指出,至心念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一句佛号有这么多的功德与作用。

自力能行吗?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劫是多长啊!说不清了,电子机算机都打不出来。

单位是劫,八十亿个劫,这时间是多少?那么重的多劫生死的罪,一句佛号能消。

要不是《观音耳根圆通章》讲出道理来,今天大家理解《观经》的话仍是很困难。

观世音菩萨以超越无比的大慈大悲的心,专精勤久,勇猛无畏的精进修持,证到期了两种殊胜,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

所以就可以施无畏,有这个力量,可以让你念观音号的人得到无畏。

因此你念就对了。我们抓住这个救生圈。

密教说观音弥陀化身,所以念观音正是阿弥陀佛化身的名号。

念佛是核心。其余是辅助,也不可没有。

不持戒是个漏器,多少功德都会漏光。

不看经教,行而不解,只是迷信。

古德说:‘ 行而不解,增长无明。’不但无功,反而增过,所以必须行解相资,使理解与实修互相促进,两方面自然慢慢增长起来。

所以‘ 念佛 ’是核心,同时一方面持戒,一方面看经教,读诵大乘。

要多闻法,要多思维问题,要多问问题,这是第一句‘ 持戒念佛看经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0-2020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句‘ 察过去习毋自欺 ’。

你念了半天,你的效果表现在那里?都等临死再检验,那就晚了。

过去是不够,到临死才知道有什么用,落了个灰溜溜。灰溜溜就更坏,连勇猛劲都没了。

所以要早知道,要早知道就早日改变这种情况,要把我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早日发挥出来。

常看看念佛之后,到现在为止,自己的习气是如何了,一不是点没变呢?还是有所减轻呢?

还有的人甚至是有所发展,添了毛病,所以要注意,这是我们真正的修持,真正要自觉觉他,发了大愿的人就不避讳这个问题。就时时要观照自己。

所以夏老师检点一身都是短。

把自己检点一下,我这一身都是短处。这才谦虚,才不会错误估价,这才会精进。

贪,嗔,痴很难对付,不可掉以轻心。不真实用一番功夫的人不知道。

有人在用功过程中贪,嗔,痴会爆发,这仍是自然的现象,不是出轨。

有的人淫欲心猛增,脾气越来越别扭,有的越来越糊涂,这都要警惕,不能退缩,要坚持,要祈愿,要勤求佛力加被。

一切不要怕,这一句佛号就是咱们数学上的无限大。

总之,你真正依靠这句佛号,真正念得清净了,你任何的习气,任何贪,嗔,痴的毒都可以彻底消除。这个信心必须得有。

所以因此,持戒念佛看经教,行解相资,要加上察过去习,绵绵密密的,使得自己对于尘缘日渐淡薄。

这就是背尘的初步,再加上持戒看经的自力,念佛自力兼不可思议的他力,这便是日觉路,我们已经在背尘合觉的大路上。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20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0-2020 09:13 PM 编辑

(六)觉路进程—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


先师夏老以:‘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十四个字,概括了将业行背尘合觉,全部的用功下手处。


又以‘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 ’十六个字,指出了在觉路前进的,从始至终的全部过程。

夏师所示文字精简,义理深广,实是无上醍醐。

‘ 理明 ’。‘ 理 ’是本体,即‘ 实际理体 ’。


‘ 理 ’与‘ 事 ’相对。从理显事,从事表体。

譬喻:理为水,波为事,波从水现,波有千差,水只一体。

即人人本具的自心,即是法身。

法身无相,现一切相。所以‘ 青青竹叶,无非法身 ’。

密宗观音仪轨:‘ 所见一切皆法身 ’。大地山河森罗万象,都如水上之波,从水所现,除水以外,没有自体。

于这些道理,若能明白,便是最初步的明理

若能深明妙谛,老实念佛,念念中暗契无住生心。

念来念去,念到事一心,见思惑任运脱落,便是进一步的明理。

若到理一心,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便是真实的明理。

打破全部四十二品无明,明显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便成正觉。


‘ 信深 ’。经教中说:‘ 佛法如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足证若缺信心,就不能入佛法。


莲池大师《疏钞》中说:‘ 信即心净 ’,‘ 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如极秽物,自秽秽他 ’。

大师说:信心就是清净心,只有狐疑,才使得自己身心浑浊污秽一团糟。

这个不信的心,不但使自己浑浊,它就像极脏的东西,谁接触到它,谁就沾上了脏。

所以大师总结说:‘ 信为急务 ’。

禅宗硕德高峰禅师在语录中说:‘ 是道元功德母,是无上佛菩提,能永断烦恼本,能速证解脱门。’

又说:‘ 从上若佛若祖,超登彼崖,转大法轮,接物利生,莫不皆由此一个字中流出。’

可见‘ 信 ’是关键当中的关键。

一般人都会说,我是佛教徒,焉能不信。


这由于不知信有深,浅,邪,正之别。

许多人皈依佛教仍信外道,这个信心就不正。

又有人能信有西方有极乐,有阿弥陀佛,只信到这里,此信很浅,不是深信。

《弥陀要解》指出六信:理,事,自,他,因,果。六者都信才是深信。

极乐,是信弥陀,是信;在六信中,只占两信,仅有三分之一,此信甚浅。

若要深信,就须明理

六信中的‘ 理 ’‘ 自 ’,都包括在所明之‘ 理 ’里面。

前已说明理是理体,是法身。也就是当人的本源佛性。

极乐的一切事相庄严,都是理体,法身,自心的流现。

这就不但信受了表面的事相,而且体会了事物的本体,才认识事物的真实处,这才是深信。

他佛自佛也是如此。只信阿弥陀佛是信他佛,不明本师所示自身本具如来智慧德相,自己是佛。

《观经》说:‘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能信受本师成佛时的开示,就容易了解《观经》的经文,自己修行念佛,是自己的本心在作佛,至于自己的本心呢?‘ 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 是心是佛 ’。这才能接受《观经》的无上开示。

不但信他佛,并能信自佛,所信就深入了。

同样是信,邪,正,深,浅四种功德的差别,不是数位所能表示。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20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0-2020 09:25 PM 编辑

‘ 愿切行专 ’。上明理明信深,由于明理,能生正信,而且深入。

既明理体又能深信,自然会发愿,产生愿力。

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都是可度的。

目前沉沦六道痛苦无量,都是冤枉的有受苦。都是在做恶梦,惊哧得大喊大叫,赶紧把他叫醒,快醒醒吧!别发梦痴了,何必受这罪。

一醒就什么事都没有了。狮子,老虎都没有,梦境就是这样。

你懂得这个道理愿力就来了。

众生都是可度的,没有不可度的,都是由于妄想执著,一时的颠倒。

信能深,愿就切。切就是垦切与切合实际。

不垦切的愿叫做虚愿。不切实际的愿叫做狂愿。两者都是徒劳,不能落实。

若发切愿自然行持就专一了。

《四十二章经》说:‘ 制心一处,无事不辨。’

《大经》三辈往生都因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不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东翻一翻,西找一找。东张西望一事无成。


‘ 功纯业净 ’。心上‘ 理明信深 ’,四字实是修行的关键,信,愿,行称为三资量,缺一不可。


明理生正信,信深起正愿,愿切起正行,非信不能专愿,非愿不能启行。有愿无行,只是狂愿;有行无愿,不是正行。

以上四者关系密切,自然行专之后久久功夫纯熟,乃到‘ 功纯 ’。

由于念佛都摄六根,自然不造新业,又由于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自然‘ 业净 ’


‘ 妄消真显 ’。念佛功纯,妄想自然不起。


既然不起妄想,何来执著?

所以‘ 妄消 ’‘ 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 妄想执著 ’既已消除,本有佛性,自然显现。

《首楞严经》说:‘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镜净心明,本来是佛。

所以过程就这十六个字:‘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 这十六个字我们还不忙于后头八个字,现在要抓前头这八个字 —‘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 ’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20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开头尊师直指:‘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结尾在夏师之偈:‘ 功纯业净,妄消真显。’净除了妄想执著,恢复个人本有觉性,显露如来的智慧功德之相。

这就是圣教的根,大法的源。也是学佛者必须具有的对佛法的基本认识。有此知见,名为正见。舍此别求,难出魔纲。

众生沉沦,只因妄想执著。恢复本觉,显露三身,只因消除了妄想,执著。


迷悟有天渊之别,关键处只在回头一转。从背觉合尘,转为背尘合觉。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更具体的内容,就是‘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这两句包括净宗一切要行。贯彻始终,可从初步直到归家。

佛法如大海,转入转深,循序进修,自然入轨。


初机学人,必须从明理生信处下手,心既深,必发切。愿心垦切,必起正

正行专一,自易纯熟,功夫纯正,无有夹杂,功力殊胜,速消业力,业净功纯,妄想自然不生,妄想执著全空,本有佛性朗现,这就是全部修持的过程。

依止‘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这两句,这就是背尘合觉。


在觉路上,从‘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 ’,到‘ 妄消,真显 ’。就是殊胜圆满。

净土行人,但能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决定往生。前八个字就已能解决问题。

下余八个字,则到莲邦中继续进修。

若有人抱大丈夫冲天之志,誓愿仿世破无明,见法身,那还有以下八个字,切盼您速成带角虎,普为人天之师。

(本文结束)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2.htm#a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5:37 AM , Processed in 0.07506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