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紫玄羽士

拜神或民间信仰是否属于道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3-2008 0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而言,“无量天尊”是尊重用语,也是一种祝福语。道教相信天尊无量无边,历劫度人,常念天尊,能获吉祥如意、千祥云集。

道教相信诚心念颂“无量天尊”,至少有以下十种功德:
第一,天尊加持,所在之地土地城隍皆护佑此人  
第二,智慧明净,所做所行皆是天意,行天之意,无所畏惧  
第三,平安相随,常年奔波之人受得四海大龙王护佑,舟车平安  
第四,财源广进,正财,偏财,禄神常伴  
第五,广传道音,功德无量,常庇福荫,灾祸远离  
第六,渐生气力,皆受天星照耀,气力渐增  
第七,寿命长久,阴司众等,闻听天尊尊号,皆嵇首而礼  
第八,死者超度,死者闻生时亲属能够常年天尊尊号,生出诸端妙处  
第九,地域安宁,尊号声起,五路瘟神皆远离,地域安宁福无量  
第十,死时超脱,常年天尊尊号,死时一念生起救苦救难太乙天尊,即能前往东方极乐界  

让我们至心称念“无量天尊”,澄心遣欲,入希夷门,登无上法桥。

“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无量天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3-2008 07: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紫玄羽士,道教修持也有分自力和他力?
還有,可否介紹下東方極樂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认为没有分东方还是西方,而是万物同体的境界。
无论是在哪三界,都一样,因为已超出阴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玄羽士 于 30-3-2008 06:58 PM 发表
回应daozi匹夫(因他乐于接受,故顺其意而用):

我只是在开头用了“强出头,东拉西扯的,谈的零散”这十二个字,daozi就在当中兜圈子了。

你看daozi先说自己“是不是强出头,自有公断,不是阁下说在下强出头在 ...


感谢。
大家在这里讨论问题,没什么好难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玄羽士 于 30-3-2008 06:58 PM 发表
回应daozi匹夫(因他乐于接受,故顺其意而用):

我只是在开头用了“强出头,东拉西扯的,谈的零散”这十二个字,daozi就在当中兜圈子了。

你看daozi先说自己“是不是强出头,自有公断,不是阁下说在下强出头在 ...


我们也支持三清道教会的课程和活动,希望道教能创造学习的风气,特别是对经典的学习.
网上相逢多有言语交锋,,同道中人也不多,谢谢指教.

陈圆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4# 1max1 的帖子

三界众生都还没超出阴阳,唯有脱离三界,证大罗金仙的境地,才是超出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3-2008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应紫玄羽士:


在下说在下强出头吗?在下说的是退一步说即使。还是那句老话,帽子不能乱给人家扣!


在下有说阁下不懂什么是《道门十规》吗?在下有说不准阁下引《道门十规》吗?再一次,帽子不能乱给人家扣!


没引经据典就是声大大,雨小小?说这话已经有人身攻击的嫌疑。在下暂且不说是不是真的就是人身攻击,退一步说(注意,是退一步说),即使(注意,是即使)在下真的声大大,雨小小,既然在下已经“声大大”指出祖天师有说明附身之类的扶乩现象是被禁止的(奇怪,假如在下真的没读多少书,又怎么知道祖天师曾经说过hor?),阁下也该回去做做功课,恭恭敬敬地去翻祖天师写过的书,找一找典故在哪里,也算是做了一堂功课,如果更有宏道之心,把典故也贴上来让论坛下大大雨,也算是功德一桩,而不是意气用事,在这里作“人身攻击”。


嘿嘿,功夫不深,胡乱发功”同样也有人身攻击之嫌,就好像只有阁下紫玄羽士读过《道藏》,别人都没读过《道藏》似的。讨论问题是这样子做想当然尔的“人身攻击”的吗?


不过话说回头,在下感到纳闷,阁下又知道在下没从头到尾翻过《道藏》?难道阁下会“天眼通”?


要证明祖师禁止扶乩就得凡是《道藏》里头有的都得列出来?在下可不敢作这样的蠢事,为什么?怕版主会把在下ban掉!为什么?证据太多,灌水啦!  更何况,只要是禁止,一部也就绰绰有余了。您说不是吗?


嘿嘿!在下说的至于《中国报》的那一段是指在下在之前的帖子里打的一段文字,并非指《中国报》全系列的报导!Once again,帽子不能乱给人家扣! 还有,读帖子也请专心一点。


关于阁下把陈文成道长摆上台,好象也 miss the point,而且也好象不是很厚道,因为:首先,在这里讨论的是boobanzhu公开说道教扶乩;陈道长来了吗?讲了吗?其次,说陈道长从陈老道长受录,这已经与事实不符;在下很想知道,陈道长从陈老道长那边受的是什么“录”。再其次,阁下认为陈道长在扶乩吗?陈道长像boobanzhu那样,在公开场合“推广”扶乩了吗?再再其次,阁下又怎么知道在下在陈道长面前不会理直气壮地说道教徒不准扶乩?阁下没看见就表示没有?还是那句老话,帽子不能给人乱扣,在下的头可戴不了多少顶帽子! 同时,讨论问题也不能这样意气用事,更不能主观地想当然尔


既然阁下清楚表态,说玄门正宗的道教奉守道诫,所以阁下的道场不扶乩,同时也表明乩童是旁门,不是正道,那么阁下提出道总有一半成员有扶乩,是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那跟这帖子里讨论的“道教扶乩”这个课题有什么直接联系呢?如果阁下愿意,可以说说,让大伙儿明白。


阁下说阁下是玄门正宗,所以不扶乩,同时也表明乩童是旁门,不是正道。那么什么叫“站在整体的立场,考虑各方面不同的情况”?到底阁下所说的道教(当然包括阁下)扶不扶乩?还是道教是一半正宗,一半不正宗,所以“整体”来看不正又不宗?事情总得有个说法。如果阁下愿意,也请阁下说说。


其实,上述的言语争论都是无关痛痒的,因为问题的重点和中心不在在下这个“匹夫”(hmmm,想想,也还满有人身攻击的味道)用语如何激进、阁下有无准确把握别人的发言等等“题外话”。


重点和中心在于:道教徒可不可以扶乩,祖师准不准教徒扶乩。既然阁下身为弘扬道教的信徒已经清楚表态,说玄门正宗的道教奉守道诫,所以不扶乩,同时也表明乩童是旁门,不是正道,那在下想,问题也就解决了,无需再作无谓的争论。


在下想,努力的不单只是在下,阁下作为以弘扬道教为己任的道教徒,同样也须努力。共勉之!

[ 本帖最后由 daozi1 于 31-3-2008 06: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vinchris 于 31-3-2008 02:22 PM 发表
三界众生都还没超出阴阳,唯有脱离三界,证大罗金仙的境地,才是超出一切。

小弟语言能力有限,让你误会了,请见谅。
应该以“自由进出三界,不在阴阳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3-2008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說道教有扶乩文化,不是完全沒有。又來說我為“道教推廣扶乩”,您是否吃錯藥?

還有您還沒有界定降授、降神、降將、口授的區別,這幾項是否與扶乩有關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ozi1 于 31-3-2008 03:40 PM 发表
再回应紫玄羽士:


在下说在下强出头吗?在下说的是“退一步说”、“即使”。还是那句老话,帽子不能乱给人家扣!


在下有说阁下不懂什么是《道门十规》吗?在下有说不准阁下引《道门十规》吗?再一次, ...

也许紫兄想表达的是,虽然道教禁上童,但不需要打扰民间扶占,是这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4# 1max1 的帖子

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vinchris 于 31-3-2008 04:46 PM 发表
多多指教。

非也非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3-2008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aozi道友:

我想在你以下的这段话,彼此达到了共识。

“重点和中心在于:道教徒可不可以扶乩,祖师准不准教徒扶乩。既然阁下身为弘扬道教的信徒已经清楚表态,说玄门正宗的道教奉守道诫,所以不扶乩,同时也表明乩童是旁门,不是正道,那在下想,问题也就解决了,无需再作无谓的争论。”

我和罗圆道人,也肯定彼此的道场为发扬道教教育所作出的努力。

实际上,要正统道门弟子不扶乩是可行的,但要严禁民间信仰的神庙组织扶乩,是相当困难的。道总在此课题上,表明的是“正信乩童”和“神棍”之分(详见道总出版的《乩童问事服务指南》小册子)。

道总因以神庙为会员单位,故肯定“正信乩童”。雪隆三清道教会则认为先天大神不上凡人之身,祈福和消灾解厄,只能用道教科仪。本会也认为所有乩童,皆属“阴法”,不是道教修道的终极本怀,故主张各神庙单位应进行道教信仰和经典教育,尤其是要让神庙单位知道道教的神仙系统,而不至于拜到昏天暗地。

与其我们同道独逞一时之快的口舌之争,倒不如化争辩为实际行动。所以,我建议先校对《道门十规》,进一步凝聚志同道合之士,再进行原文语译和疏解。还有,祖天师最重要的著作,莫过于《想尔注》,也要进行语译。

另外,只靠报章的报导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再整理出更有系统和依据的专论,再编印成册。道教要针对的课题很多,乩童只是一个环节。

希望还有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能付诸行动。

在大马,道教团体不多,同道更少,网上相逢即是道缘深厚。

道祖慈悲!

紫玄羽士   敬覆

[ 本帖最后由 紫玄羽士 于 31-3-2008 08: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微章

相信大家都有阅读过道德经.
在第二章<观微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巳.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巳.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大道之妙在于美者贵乎藏.善者贵乎隐.
天下之事有长必有短,故修道之人能明白长短之理由.不养成是非人我之情,不生太过不及之念.就不会有长短分别与事端.所以长短是一样的形体.

希望道教能发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3-2008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ozi1 于 27-3-2008 01:56 PM 发表



什么叫“房中术”?内容有什么?可否说得具体点,免得教外人士望文生义,心里暗笑............


我所看的<房中术>是指男和女交合,要说明的一点是男女交合不是指人类的男人和人类的女人交合.所指的是自己本身的男女交合.在易经中,心属火属离卦,离卦中间是虚,说粗点就是中间一个洞.肾属水属坎卦,坎卦中间是实,说粗点就是中间一条.古代练气方士所说的男女交媾房中术是有坎卦之实补离卦之虚,所用的是后天卦.当补成功了离卦满了就成了乾卦,坎卦虚了就成了坤卦,所用的是先天卦.

这是从后天反先天的道理,说的是运气道理,大道之妙是在于没有固定形体.要明白可不是吃饭炒菜这么简单,首要明白是道德经,易经,和其他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8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十规>作者简介

张宇初生平及其著述

  张宇初(?—1410),字子璿,别号耆山。父为第四十二代天师。幼而聪颖持重,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洪武十三年(1280)授大真人,诰曰:“前真人既往,尔当世嗣。特遣使诣府,命尔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 领道教事。"恩赍如故。同年二月待召入朝,赐勉修节以格神明,话封哲山母包氏为"清静冲素妙善玄君”。次年(1381),建斋设醛于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宇初人巍,奏准降敷重建龙虎山大上清宫,对上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旨谕禁道士私出符录,赐给龙虎山正一玄坛印,以俾关防符录,镇护名山。建文时,曾一度受贬,遂于黄箬峰下(今江西龙虎山东南)构岘泉精舍居之。

  成祖朱棣即位后,入贺至阙,成祖赐以缗钱修葺大上清宫。永乐四年(1406)劝渝修道教书,可惜功未成而卒。由于仁宗、宣宗二代的间断,编修道教书之事至英宗时命邵以正校刊才完成,刊行于正统年间,即今存《正统道藏》。永乐五年(1407)曾三次建斋录于朝,帝厚赐珍物,并给绎券还山。六年、七年两次奉谕于武当山寻访隐士张三丰。永乐八年(1410)羽化,藏蜕于岘泉。弟宇清嗣。

  据《明史·方伎传》说:“宇初尝受道法于长春真人刘渊然。”渊然为明时全真派高道,幼为祥符宫道士,颇能呼召风雷,仁宗赐号“长春真人”。“渊然有道术,为人清静自守,故为累朝所礼。”

  张宇初潜心于文章,自言志于文20余年,博通诸子之学。他认为文之正气,乃三光五岳之灵,"发而为文,文所以载道也,文著而后道明。"①宇初才华横溢,著作甚丰。主张以虚静为本,以文明道,志在穷性命之源,溯道之本。他不但是天师世家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明清时期道教史上出类拨萃的人物。著有《岘泉集》12卷(《汉天师世家》载为20卷,《四库合书》灵不4卷)、《道门十规》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4卷等。《岘泉集》是以其平日所作诗文若千卷辑成 其序云:。"其中所著《冲道》、《原性》、《慎本》《太极》、《河图》诸篇。义理之玄微,研究之精极,议论二闳肆。其于天地造化、山川人物、礼乐制度,靡不该贯。”提出“夫天地之大,以太虚为体”,“心虚则万有皆备于是矣”的道教哲学思想,作为道教修养层次的最高境界。他不但通于诸家学说和道教义理,更注重个人内修,认为学道修仙是道教徒的根本。他说:“然学老子者,舍仙道尚何从焉?”总之,其论述较为文博,把理学的宇宙观和道教的虚无养生观融汇一体,对明清道教思想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 本帖最后由 紫玄羽士 于 1-4-2008 05: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2008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十规

   真人领道教事臣张宇初撰进

   伏闻,圣人以神道设教,太上以虚无为宗,其广演宏敷,自历劫以来,愈彰愈著。原其本也,虽有道、经、师三宝之分,而始自太上授道德五千言于关令尹,其所谓“无为不争”之旨。始殷三代之初,则广成子蒙黄帝问道于崆峒;等而上之,道所由立,出乎太上一也。修诸己而合夫内圣外王之道者,则有:关、文、庄、列诸子之遗言;治诸世而验夫清静无为之化者,则有:盖公、曹参二公之善政。迨我祖天师立教于东汉,葛仙公、许族阳演派于吴晋。曰教:则有正一、全真之分;曰法:则有清微、灵宝、雷霆之目;非究源以求流,必忘本以逐末。然吾道之盛,宋元已称,特至我朝,钦蒙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上、下经,立成道门上范,清理道教,崇奖备至。谓道教之设,中古有之,如黄帝谒广成子于崆峒、祖天师炼丹于龙虎,役使鬼神、御灾捍患。所以历代不磨,祷祈有应,无不周悉。永乐初元,首蒙皇上圣恩申明,眷谕弥笃,务令一遵太祖成宪。由是观之,吾道之光赫,又岂前之所企及也哉。永乐四年夏,伏蒙圣恩,委以簒修道典,入阁通类。切念臣宇初匪材凉德,学识浅陋,忝窃是惧,徒承乏于遗宗,曷负胜于重任,然虽抚躬慊慄,诏命莫辞。两承勑旨之颁,时蒙宣室之问,揆之驽劣,惭悚益增,稽之遭遇,喜惧交集。又念吾道自近代以来,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领衰裘委。常怀振迪之思,莫遂激扬之志。兹盖伏遇圣明御极,神睿统天,偃武修文,成功定难。圣德“合于天心、祯祥叠见”;皇猷“孚于华夏、道德斯昌”。实道门千载一时之遇,成太平万世不湮之典。是用旦夕,搜采前代定规、群师遗则,撰成《道门十规》,志在“激励流风、昭宣圣治”;永为“奕世绳规、玄门祖述”;庶几“上不负朝廷崇奖之恩、下有资道流趋学之径”。其“茂阐玄元之化、益宏清静之宗”;“阴翊邦祚、大振教谍”;“深有望于将来、期永规于厥后”也乎!

   一、《道教源派》。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则黄帝问道广成子,即太上也。及曰生于殷末,仕于周初,在文王时为柱下史,迨武王时迁藏室史,其所著则道德上、下经,其徒则有关、文、庄、列、亢仓、柏矩之流,其言则修齐、治平、富国、强兵、经世、出世之术,互有之矣。见之太史氏曰:道家者流,精神专一,言广易操,斯可知矣。故所谓先黄老而后六经,甚则以黄老伦于刑名,则为过矣。其曰元始、灵宝,乃混沌之初,玄、元、始三气化生,其本则一。后之阐化,则有祖天师、许真君、葛仙翁、茅真君、诸仙之派。世降之久,不究其源。各尊派系,若祖师之曰“正一”,许君之曰“净明”,仙公之曰“灵宝”,茅君之曰“上清”,此皆设教之异名,其本皆从太上而授。凡符箓、经教,斋品、道法之传,虽传世之久,各尊所闻,增减去取,或有不同,而源委则一。内而修之,则有内外丹之传。其见诸经典者,诸子未尝言之,丹砂药术,其曰修炼止性命神气之说。自秦汉以来,方士竞出,若文成五利之以金石草木,徒杀身取祸,遂世称方术矣。外而施之,则有祷禬祠祝之事。自寇、杜、葛、陆之徒,其说方盛。由后之师匠,增损夸诞,奔竞声利,而世曰异端矣。然二者,太上之初所未彰显,后之不究其本、不探其源者,流而忘返,眩异失同,则去太上立教之本,虚无、清静、无为、不言之妙日远矣。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于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汨,遂乃递相鼓惑,深失祖风。盖经曰: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圆明自足,是开立教之源。以为入道之本,所宜首务也。

   二、《道门经箓》。太上三洞诸品经典,乃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历劫相传,诸师阐化。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为诸经之首;灵宝说经,当以《定观》(洞玄灵宝定观经)、《内观》(太上老君内观经)为要;太上立教,当以《道德(经)》、《日用(经)》为规。内而修已,则《四十九章经》(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洞古》(太上赤文洞古经)、《大通》(太上大通经)、《生天》(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清静(经)》诸经,最为捷要;外而济世度诱,则《黄帝阴符经》、《玉枢(经)》、《北斗(真经)》、《消灾》(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救苦》(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五厨》(老子说五厨经)、《生神》(太上虚皇保生神呪经)诸经,《玉枢(经)》、《朝天》(太上灵宝朝天谢罪法忏)、《九幽》(太上說九幽拔罪心印妙經)诸忏。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逕。是以从道之士,先当恭教神明,焚修香火,积诵经诰,皈依大道。首宿今之业垢,召福泽之良因。故经曰:一切神仙真人,皆以无上要言,得成道果。仙师云:经以敛心,经以著念,使时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诚为方便中第一事也。凡持诵之士,必当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默诵。诚如对越上帝,默与心神交会。心念无二,句字真正,调声正气,神畅气和。庶几有功,则玉音摄气,灵韵交孚自然,和天安地,善俗化民,福集祸消,存亡蒙惠。苟若口诵心违,形留神往,不存诚敬,手怠足扬,虽日诵千百卷,于己何益,又岂能消灾散祸也哉!若为人持诵,犹当持敬存诚,以致斋主之教,以通信向之诚,庶不致虚受斋供布施。为之祈福消愆,自然有感。如或语言接对,嘻笑谈谐,思念不专,熏秽披诵,不徒无益于斋主,反以贻愆于己身。似此皆然,深宜规戒。兼以年代之远,经文讹舛,多后代师德之所撰注,谬误不无,因生轻慢。如或有疑,自信不笃,则守以一诚,慎勿鼓和轻薄浮妄之徒,擅生慢毁,自始厥咎。其太上诸品经箓,若祖天师所受,则《盟威》《都功》(《盟威经箓》、《三五都功箓》);葛仙翁所受,则《中盟》(《灵宝中盟经》或《中盟箓》)、四仙(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茅真君所受,则《上清大洞(真经)》。其余符箓弥多,皆所以褔国裕民,宁家保己,是以历代崇奉皈依者,皆获感应,随所祷叩,旋有异征,其太上设教之验,信不诬矣。然而代深年远,其或字画讹谬,句读乖舛,有之不得,一概非议,毁誉四方,博识师德,善加考证诠次,申送教门改正刊行,犹为善果之一助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神气 + 8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8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十规》

三、《坐圆守静》。为入道之本。盖太上立理教度人,正为超脱羽幻化,了悟生死。若非究竟本来,了达性命,则何所谓学道之士也。经曰:积心善行,绝世所欲,不兴妄想,无有染著,不滞有无,永绝生灭,是名真人。近世以禅为性宗,道为命宗,全真为性命双修,正一则椎习科教。孰知学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椎性命之学而己。若夫修己利人,济幽度显,非明性命根基,曷得功行全备!况自上古以来,太上历劫化现,诸师之修炼成道,皆自静定之工,庶得道功克就,神通自在。怠宋、金之初,重阳王祖师遇钟、吕之传,始立全真之教。盖本经曰:养其无体,体故全真。是教则犹以坐圆守静为要。五祖则太上、东华、钟、吕、海蟾也,七真则丘、刘、谭、马、郝、王、孙也,其下绵延,暨王、苗、祁、完之辈。殆今学之者众,皆以真功实行为本。其初入道,先择明师参礼,开发性地,悫守修真十戒,白祖师、冯尊师堂规等文,收习身心,操持节操,究竟经典。既知入道之门,然后择山水明秀、形全气固之地,创立庵舍,把茅盖头,聊蔽风雨,风餐露宿,水迹云踪。次结道伴,惟务真素朴实之人,晨夕为侣,供送饮食,草衣木食,箪食瓢饮,但获止饥蔽寒而已。直候百日,立基十月,胎圆三年。圆毕,或留园,或出定,惟断绝人事,情消缘灭,去来自由。其或有力之家,布施斋粮,衣钵随分,自给而已,不得妄贪过取,亦不得假设夸诞之辞,惊世骇俗,务吊虚名。其补破遮寒,乞食化衣,真功苦行,槁木死灰,乃磨励身心分内之事,庶不负四恩,殃及九祖,苟或退怠,则群魔作障矣。其供圆道伴,竭力扶持,寒暑疾厄,务尽勤劳,亦积己之功、成人之善也,不得假以禅宗棒喝,互争人我,取世非议。所究丹经,惟《石壁记》、《龙虎经》、《参同契》、《悟宜篇》、《翠虚篇》、《还源篇》、《指玄篇》、《大道歌》、《崔公入药镜》、《金丹四百字》,并《诸仙语录》,皆诱人修真入圣之梯航,所宜潜心研究,庶无差慝。其旁门左道之言,不许经目留心,悞己惑人,甚则毁谤经典,借证其非,则始冥谴必矣。

   四、《斋法行持》。乃上古籲天龠祭之礼。自宝灵天尊受元始说经以来,为立教之本。其目最多,其文最浩。然自太极徐真人、仙翁葛真人、朱阳郑真人三师而下,则杜、葛、陆、宁、项、寇,又其最名世者。由是而分,则有林、田、金、白诸师,遂有东华、南昌之分。派虽不同,而其源则一。故符录咒诀,亦相去不远,是皆后之师德,各立宗门。接引后来之一端,初无二道也。舍此数派,称为正宗,余不足师者多矣。世传《三内文》、《金书玉鉴》、《道门定制》、《立成仪》等书,已有定规,凡行持之士,必广参博究,务明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凡遇行持,必须斋明盛服,洁己清心,先炼诸己,后可度魂。必斋戒以通神明,外绝尘务,内炼形神。非符箓简札之事,不得妄与;凡陆坛朝叩之次,务积一诚。精思默存,为众所模范,庶上可以感天地鬼神,下则不负幽冥之苦趣。如三箓之设,金箓惟帝王可建。玉箓惟后妃可建,黄箓则士庶可建,大小各依分数,不可僣乱定规,一遵太祖皇帝立成仪范,恪守为则。凡其符箓、筒札之类,亦不得增损移易。其坛仪科典,皆设像阴阳,取则经纬,一无妄建,苟不以诚敬斋庄为本,惟务锺鼓喧譁、旛花眩彩、语言嬉笑、举动轻浮,何以对越上帝,通诚三界,不惟无以感召休祥,亦且反增罪业矣。传曰: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诚则有神,其理甚著。故润溪沼址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皆可羞之鬼神,荐之上帝也。此所以为高功炼师者,必择同道端洁谙通之士,同坛共事,庶无贻咎于己,亦为斋主消愆。而致福其所,用云乐之外,其余镜钵铃铎之类,不得杂用,甚为亵溃。至若赵归真、林灵素之徒,偶为世主之所崇尚敬礼,即为富贵所骄,有失君臣之分,过设夸诞之辞,不以慈俭自守,亦取议当时后世多矣。是切为后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8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十规》

五、《道法传绪》。“清微”始于元始天尊,“神霄”始于玉清真王。自历代传绪以来,清微自魏祖二师而下,则有朱、李、南、黄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所衍。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呪亦异,以是讹夘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丹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先求岩谷明师、草衣木食之士,开发万法根宗,精励香火,止佩一法、一箓、一职。苟能晨夕炼神养气,修持不怠,与神明交格,言行无慊,何患法之不灵、将之不佑。虽职小法专亦验。苟惟务虚名,奔逐声利,必求参当世显达为师,夸名眩世,不修香火,荒怠修持,佩法纵多,徒若商贾之负贩,箓职贵于高大,出处务于夸眩,耽肆酒食,矜伐怨欲,不异井巷巫觋之徒。未尝留念神明,辄夸符咒之验,呼俦诱类,第相鼓惑,甚则假以谢师犒将,徼索酒食,诚有误于叩祈,且深乖于教范。又辄妄为人师,以盲引瞽,内无功行,外结是非,深为大戒。果为高行之士,惟务致虚守静;一念不生,万缘俱寂;性天道法,心地雷霆;不落万缘之窝臼,惟究向上之真宗,斯为上士也。又等圆光、附体、降将、附箕、扶鸾、照水诸项邪说,行持正法之士所不宜道,亦不得蔽惑邪言,诱众害道。凡行符水之士,务以利济存心,以丹砂药术兼济,不得妄受资财,反与鬼神构怨,以至法术不验。亦不得滥授道法,轻泄玄机。虽入道之人、崇教之士,言行不庄、慢忽香火者,亦宜宝秘,慎勿妄传。而况市井屠钓之徒,苟利眩名,辄纳为徒,浮谈诳语,自贻律谴,罪所不原。

   六、《住持领袖》。凡名山福地、靖庐治化、丛林宫观住持之士,或甲乙往还,或本山推举,必得高年老耆德、刚方正直之士,言行端庄,问学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依皈者为之,庶足仪刑后进,准则前修。其居是者,务必慈仁俭约,德量合弘,规矩公正。先开接引之方,导愚畜众;次谨焚修之职,请福消愆。裕国祝禧,莫大于报本;尊经阐教,莫大于推诚。其畜众之方,先严戒行规矩为要,警以罪福因果之报,田粮委库职管绍,赋税任砧基应充,饮食修造,各谨司存,晨昏以神明为谨,修葺为心。五湖四海、高人羽士,或挂搭安单、栖冬结夏。设知堂一员,广于接待;素食粗衣,随缘安驻;务令身口安闲,逍遥无念;庶进道有基,身心无虑;其刻苦修持者,犹当周给。其入山檀施,喜舍随缘,或建斋设瞧,荐祖度亲,随力行持,一遵斋科,大小济利,毋校所施厚薄。经曰:一切诸福,皆自欢喜中来,一切布施,生欢喜心,种种善果,福报无边。其官贵宾客往还,素麪一餐,遇夜则宿,不得干与公事,延留惹非。朔望宣明训戒,开示激扬,务修本面家风,究竟本宗事业,毋贪富贵,毋嗜喧嚣,因而争相仿效,华衣美食,广厦细氈,昧公营私,出入骑乘,呵拥仆御,交接权势,以致教化不行,源污流浊,甚则耽迷声色,外饰内乖,不畏香火、神明、灵坛、古迹,私畜俗眷,秽亵神祗。所辖住持,宜闻于有司,处决下山,不得蒙昧阿私,有坏规法。其后进不遵、轻薄之流,不习本宗,惟图顽横,自贻过咎,必宜依律遣断,庶获规绳严肃,教范宣扬,如或一概容情,罪宜均受。近者郡芭道寮,仪范犹乖,纪纲不振,所合整肃,一守定规。

   七、《云水参访》。凡出家之人,上离父母之亲,下弃祖宗之祠,志在出世离尘,必当以超脱幻化、了悟生死为心。苟若仍前,汩迷尘网,昼夜奔波,无有出期,与俗何异。经曰:学道之士,以清静为本。睹诸邪道,如睹仇雠;远诸爱欲,如避臭秽;除苦恼根,断亲爱缘。是故出家之后,离情割爱,舍妄归真。必当以究明心地、修养性天为务。操修戒行,磨炼身心;支笠箪瓢,孤云野鹤。或遇名山洞府,挂搭安单,参谒明眼师匠,问道亲师,切究性命根宗,深探道德之要,悟彻宗门,玩味法乳。不以利名挂意,富贵留心。虽饥寒风暑之切身,不易其操;虽困贫苦贱之役心,不夺其志。忍辱藏垢,言行谦和;卑下柔弱,精神纯一;心存柔逊,性戒刚强,务居山林岩洞、人迹稀绝之地,草衣木食以养生,巢居穴处以守道,各依师授,修炼本来。其出外参求,风餐雨宿,忍冻受饥,蹑屩担簦,携包顶钵,不惧万里之遥,务登明师大匠之门。一言之下顿悟,万劫之果遂周。致凡出处之间,悉遵白祖师,冯尊师,诸师匠堂规、丛林仪范而行。凡有过失,悉依责罚。其或非实际悟明、真积力久、性天莹澈、尘垢磋磨、好为人师以自大者,必择而师之,不得惟慕虚名,趋媚显达,贪迷声利,不究实地工夫,至乃前工尽废,业障徒存。其云朋霞友之徒,亦须志合道同,方乃不生魔识,共成道愿。先择后交,犹为自戒。苟或师友得人,坚心苦行,普资群品,度脱幽沉,则臣事三境,超神八极,为不难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8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十规》

八、《立观度人》。为出家接续之首务。凡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古迹灵坛,皆古昔仙真灵迹去处。其欲香火绵远,必以度人为先。须择名器之家,资性淳良,庶可训诲。苟非道材法器,汎滥收录,或不成材,肆暴为非,罔守戒训,不惟贻玷玄门,又且成败兴废所系。或多来历污杂,出处卑微,甚则累辱冠裳,尤宜自慎。必得其人,然后听言观行,审察详实,为其登名腊籍。长幼各依齿叙,不得徇私,紊乱书记。会众举试,道门经典,务要习熟谙通。掌籍类名,申送道司,俟度牒开通,依例申名,朝廷关给,方可簪披为道士。既顶冠裳之后,掌籍常加,钤束房长,晨夕训戒,务守清规,恭敬神明,焚诵经诰。凡系本宗科典经书、斋醮道法、词意榜语,必当贯熟该通,潜心究竟,出处语默,修习为常,行有余力。若儒之性理、释之禅宗,更能融通一贯,犹为上士。暇日则举唱法事,焚香挥尘,论道参真,或吟诗抚琴以自怡,或佩法坐圆以自究。或有应缘经醮,务必斋戒存诚,一遵前训。藜羹粝食,楮被布衣,乃出家常事,不得混同世俗,故违规矩,博弈肆酒,交友奸邪,长幼参商,支分派别,考试不中,举唱不齐,视科典为文具,因果为虚谈,歌谈妖艳之词,汨没利名之域,贪迷富贵,耽恋纷华,不究本面家风,日坠祖宗基业。轻则议罚,容以自悛;重则一遵戒条,下山除籍。庶激励于将来,使四方之遵守。

   九、《金谷田粮》。多累朝给赐田土,或前代师德所置祖产,前后檀越所施,专为赡众香灯之用。其常住库堂,设职管绍出纳。其各寮院,宜遵常住定规,长幼轮次管绍。共租课金谷,簿书库堂,则都监、上座,监临掌之。以下者,上依腊叙长幼轮管。凡一岁赋税科差、殿堂修造、房院修茸、春秋祭祀、时序荐诵、吉凶吊贺、关防火盗,必以赡众为先、悠久为志。务要公同出纳、明白登载,不得指私为公、各畜私财、互分各据、擅自支遣。务令老安幼怀、香灯不乏、报祀以时、修茸勤谨、赋税预备。则上下雍睦、香火悠久;公私无窘逼之忧、宫观无兴替之患;疾病互相扶持,死亡务从俭约荐送,俱不得昧公营私、亏瞒入己,苟求衣食、欺狂神明;租课湮没、修造不举、祭祀荒违,以致科差点充、上下靡宁,甚则攘窃非为、有乖教法,不惧天理之诛、有负檀施之愿。在公库:则众职举行,方丈会众,查理议罚,计共轻重,甚则更替,轻则罚倍,其数入库公用。其寮院:则尊长举行,亦会众眷查理,轻重亦照常住行之,申呈方丈,从公遣逐。如众职互相容蔽,以掩己私,尊长姑息不言,暗相护恃邻眷,亦宜举行公议,以明去就,惩一戒百。其常住田土,例不许卖,亦不得私立契约,破荡卖易。其应充科役,宜遵定制,设砧基道人支应,庶不一概污杂,染习浇风。切须自慎,神鉴孔昭,各宜勉之。

   十、《宫观修葺》。凡名山福地,真灵香火之所,多宋、元、本朝所建宫宇,上以祝禧福国,下以容众安单。每因兵燹之余,遂乃废驰不举。其各宫观,若殿宇、法堂、斋堂、官舍、云堂、道馆、两庑、店庚,所不可无。虽户有回粮,或所任非人,沈匿租课入己,肆非妄为,毁灭神像,倾颓屋舍者多;务以科差藉口,甚则典卖常住器血、房屋,卒为瓦砾榛芜,终身不思芟整者有之,或各有私财,分烟异爨,因而倣习成风。昨蒙圣恩清理,其凡系前代真仙古迹灵坛,岂宜废施,必合依时修葺。或户下田粮,荒熟不等,赋税轻重,又或产去税存不时,各须临田查理,阅报有司,立碑刻石,毋致涅灭。与公库职员公同出纳,务以修葺赡众为先,专设直岁一员,知库一员,每岁修补漏烂、整筑墙篱,洁净道路、肃清坛宇、蓄箓山森,使神明有所依栖,四众亦获安逸。如田粮所用不敷,或资于经醮,或籍于题注,众力经营,随宜整葺。亦不得假此名色,在外交接官贵,诱透商贾,强人谋为,非出善愿。因而招惹是非,返为宫观之累。如或田粮香花,可充修造,肥己不为,故行穿凿山林,有伤风水,赭伐林木,以充口腹。同处职眷,递相觉察,闻于道司,举行定夺。如悛过自新,方许同处。其或顽愎不遵,听自有司区处,务在革替一新,常川修葺,庶无倾废,永振前规。凡在玄门,各宜遵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0-2025 11:21 AM , Processed in 0.30266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