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5-4-2008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良 药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心,使骨枯干。”(箴17:22)
生活在一个比以前更重视健康和营养的时代,我们常听到许多有关健康和营养的互相矛盾的建议,我们不知道该相信哪种说法。
根据圣经,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我们有义务细心照料(林前6:19)。我们应有适度的休息和摄取合适的营养,尽可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况。
箴言17章22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处方:“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内心的满足和身体建康有必然的关系。乐观看待生活本身就有医疗价值。但人不会生来乐观,真正的喜乐来自于上帝。加拉太书5章22节,喜乐是圣灵在我们生命中所结的果子之一,我们必须在圣灵的引导下,方可体验。
我们有理由感到幸福,因为我们信靠主耶稣基督,我们的罪得到了赦免,并且上帝接纳了我们。当我们遵循上帝的话行事,我们就会有灵魂深处的平安和喜乐。
喜乐吧!这是最好的良药!
只有当我们躺在圣坛上时,
我们才能尝到他的爱所带来的欢乐;
因为他所给予的爱
是给那些相信和服从他的人。
喜乐的心,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良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4-2008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彼得那样的小孩
“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约21:17)
你是否有个只有在他想听话时才会听你说话的孩子?第一次要他把数学书带回家以便帮他复习功课时,他不会听你的;你第二次再跟他提,他似乎也不听;你得告诉他第三次。
使徒彼得也是如此。记得加利利海边早餐后,他和主耶稣的对话吗?他们的谈话中,耶稣三次问彼得,他是否爱他,耶稣也三次告诉彼得,如果真爱他,他将牧养他的羊群(约21:15-17)。
另一次,耶稣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又向彼得重复了三遍(徒10章)。彼得看见一块大布从天而降,上面有彼得认为不洁净的动物,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13节)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三次(16节)。
从这些事看来,彼得是一个很难被说服的人。从中也可看出上帝对彼得的耐心。这应该可以鼓舞我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像彼得那样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什么是他或她所应该做的。彼得后来不也成为上帝所重用的使徒吗?
主啊,虽然我时常悖逆;
你对我们如此耐心,给我们恩典,
让那些我们最亲近的人,也尝到我们的耐心。
对待孩子,如上帝对待你。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08 06: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个奇迹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出15:1)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敬拜赞美上帝的典范,那么千万别错过出埃及记十五章。在那里你会发现以色列人向耶和华高歌。这民族刚经历历史上的伟大拯救。上帝保护他们脱离残暴的埃及人之手,而他们的赞美反映出,他们因而对上帝信靠更深。
当我们目睹上帝所行的伟大奇迹时,总会忍不住大声赞美。这本是合宜的,但却不是只有那时刻上帝才配得我们的赞美。我们常等到上帝行神迹,回应祷告,才会想到要献上赞美敬拜。但仔细想想:上帝并不亏欠我们任何神迹,他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证明他的伟大。上帝的创造已充分显示他那不可思议的大能。同时,为了赎我们回来,他为我们做了最大的牺牲,使我们从灵里的死亡变成灵里的重生。他配得我们的赞美!
你还在等待神迹吗?上帝已经行了许多神迹。回想他的作为,数算他的恩典,好好仿效出埃及记十五章中的赞美,让我们无条件地献上敬拜赞美吧!
赞美你,我的上帝,
你超乎万有,
创造万有,
并且爱护万有,
你是我的上帝。
一颗感恩的心自然会涌流出赞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4-2008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出之间
“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后1:5)
试想,一个装潢液体的杯子溢出来时,无论流出的是什么,一定和原来注入的物质是一样的。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现象。
但这里我要讲的是一个我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现象:当患难进入基督徒的生命中,虽然基督徒生命中也会流露出一些东西来。但奇妙的是,从他生命中溢出来的却和注入其中的大不相同:原本注满的是苦难,但流出来的却是安慰。
在哥林多后书1章5节里把这个过程说得很清楚:“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着基督多得安慰。”“多受”的意思是“大量存在”,“过了一定量的存在”。这和耶稣奇迹般地用五饼二鱼喂饱几千人,还“剩余”12筐食品,用的是同样一个词(约6:12-13)。
在哥林多后书1章5节里把这个过程说得很清楚:“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多受”的意思是“大量存在”,“过了一定量的存在”。这和耶稣奇迹般地用五饼二鱼喂饱几千人,还“剩余”12筐食品,用的是同样一个词(约6:12-13)。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可能饱受生活中的磨难,但痛苦来到时,上帝将利用其超自然的力量和恩惠改变这种痛苦。哥林多后书1章5节的另一种译法是:“正如基督的痛苦流入我们的生活,也是通过基督我们多得安慰。”
如果我们碰到困难,从耶稣那里去寻找安慰,让这安慰先安慰我们,并通过我们给他人也带去安慰。
当我们经历痛苦时,
我们会得到上帝的许多安慰;
磨难会告诉我们,
那里可以寻找到真正安慰。
上帝安慰我们不仅仅是使我们得安慰,
也是要我们成为安慰他人的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4-2008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完美的计划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16:9)
我们都会想到未来,并且尽可能仔细地规划自己的一生,但上帝才是最后的决定者,是实现我们梦想或者完全扭转我们人生的指引者。
美国律师恰克·卡森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为自己规划好了如何爬上影响力与权力的高梯。作为尼克松总统的法律顾问,他的确平步青云,直到上帝介入他的生命。由于他涉嫌掩饰水门案件,终至身陷囹圄。然而,因着这危机他归向基督,他见证说,他在监狱里作为监狱团契的主席,他今天的生活比当时在政界的生活收获更多,因为当时他的生活里没有上帝。
我们生活都经历过变化。原要做的事未成,却成就了另外一件事情。身为神学院的学生,我原打算成为牧师,但上帝指引着我的脚步,把我引入教学、写作和编辑工作。
如果我们相信上帝,即使我们的计划落空,或者是生活的方向突然发生了改变,也不必惊慌和失望。我们应该为生活作计划,但主最终按照他的意愿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向,他的道路比我们所选择的总是好得多。
他引导着我,
他的话满载着天上的安慰,
无论我做什么,无论我在什么地方,
上帝之手总是引导我。
用铅笔写你的计划,把橡皮擦交给上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08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装修住房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弗2:10)
如果你想住在城堡里,现在就有好机会。德国东部撒克松尼州要出售一些城堡,每座城堡售价一个马克。
然而,这有个条件。根据《纽约时报》的文章报道,这些历史性建筑都严重年久失修,买主必须按其“原来的历史建筑结构”修复好这些城堡。估计每个城堡的修复费用在7百万到6千万美元之间。
从买一座需要自己修复的城堡所带来的麻烦,使我想起上帝为我们的所做的事情。以弗所书第2章第1节直接了当地给我们指出没有基督的情形:“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但这种情形却没有使上帝怯步。
上帝对每个接受他的儿女进行改造和更新,以开始新生活。“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5节),上帝以牺牲他的儿子为代价所买到的,他无偿地给了我们(5-9节)。
就像修复的旧城堡比原来更加辉煌,我们经过上帝改变的生命能把其他人也带到富有仁慈、恩典和爱的上帝面前。
付诸行动:
歌罗西书3章1节告诉我们“与基督一同复活”。因为如此,
我们是否得到一些如何生活的启示?(5-17节)
当我们接受基督时,
上帝的工作并非已经完成,而是刚刚开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4-2008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的敌人
“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6-27)
我的房子前面有几棵树,乌鸦和蓝坚鸟又在那里争吵不休。我知道它们总是争论不休,但以前从来没有像这次这般激烈。它们用翅膀和叫声进行的战争,只见一只具有一对褐色翅膀的鸟停在附近的树枝上。那不是乌鸦,而是一只它们共同的敌人――猫头鹰。在遇到更大的敌人时,它们把它们之间的喜好抛向一边,联合起来对付外来的威胁。
这情形使我联想到,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撒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我们的分歧抛在一边。在以弗所书第四章就反映了这一点,保罗要我们把个人的喜恶,我们的愤怒和个人的兴趣抛在一边。当我们专注于这些属世的事情时,就是“给魔鬼留地步”(27节)。魔鬼是希望看到我们互相争斗,而不是联合起来对付它。
所有万王之王的追随者,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如果我们仅仅拥抱十字架,
我们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撒但以分裂攻击,基督徒以合一得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08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反的拉力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我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腓1:21、23)
身为基督徒,我们都受到二种不同方向的拉力。我们都想上天堂,但世界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都像主日学里的小孩一样,凝神专注听老师述说天堂的华丽,最后老师在结束时说:“想上天堂的人,请举手。”除了一个人外,每个人都立刻举手。“强强,你为何不愿意上天堂?”强强回答说:“哦,因为我母亲刚刚烤了苹果饼。”
我们不必为了对生活有强烈的欲望而产生罪恶感。婚姻、家庭、有成就的工作、旅行、休闲娱乐这些事都有正当的吸引力。但要是地上的欢乐太有吸引力,以致使我们看不见上帝把我们放在此地的目的,那么就有问题了。
使徒保罗也同样有这种错综复杂的感觉,虽然他相信他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但他知道他也可能会成为尼禄剑下的牺牲者。这产生了一个冲突:他期望与基督同在,那将会是“好得无比”(腓1:23),但他也同样希望能活下来,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而是为了他的信仰同伴们需要他(24节)。
保罗受到二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并且他在二种情况中都是为了崇高的理由。那么我们呢?
不要将我的灵魂引开――耶稣属我;
我愿意在此长留――耶稣属我。
必朽的受造之物,
从我心中逝去――耶稣属我。
要善用在世的年日,就要常把天堂放在心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4-2008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效法蜜蜂
“但如今,上帝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12:18)
蜜蜂是动物王国中最具有完备社会结构的昆虫之一。在可居住八万只蜜蜂,不是只坐在蜂后身边看着她,每只蜜蜂都有特殊的职务在身。
负责觅食的蜜蜂在采集食物时,要面对外界的危险。担任守卫的蜜蜂要保护蜂巢不受侵略者的侵袭。葬仪队的蜜蜂得负责将尸体搬离蜂巢。而通风大队则驻扎在入口处,负责将气味煽送出去,以指示出那些迷途或失去方向的蜜蜂,让他们知道族群的位置。担任哨岗的蜜蜂则保持警戒,留心外界的好机会和危险。工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似乎是无法言尽的。
同样的,上帝在教会中也给每个人特别的恩赐和职务。没有人接受呼召只是做个旁观者,每一个人都可以献上一份力量。除非我们去做上帝呼召我们所做的工,否则教会的工作是无法完成的。
借着使用你我,
建造并巩固主的教会。
如果我们皆愿善尽职守,
世人将清楚看见基督的爱。
当我们视自己为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教会就会运作得更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8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和自尊
“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4)
有一天,当我读到旧约圣经对于偷窃或损失财产该有所归还或补偿的法则时,我在想有什么可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我立刻想起了一件事——打气筒。在一个月前,我的脚踏车漏气,于是我向邻居借了一个打气筒打气。不小心弄坏了打气筒。但是,我羞于承认,归还时也没提起东西用坏了。
显然,上帝要我向邻居认错,而且买个新的还他。但是我却犹豫不决,我心想:它本来就旧了,而且东西总会坏的;何况向人认错,是多么尴尬的事,会让人看出我是个多么软弱的基督徒。
话虽如此,但是我明白自己的理由十分牵强。我明白上帝要我做这件事。于是,我买了一个新的打气筒,去送还给邻居,不巧他不在。第二天,主日的早晨,当我要把奉献放入奉献箱时,我想起了上帝的话,“……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4)。于是,我又把奉献收回来,决定等与邻居和好后,再来奉献。
当邻居回来时,我向他说明经过,并致歉意,把新的打气筒给他。他很亲切地接受了。这只不过花了七元两角三分及一份求好的心。付出这小小的代价,就重新修好我与邻居的关系,并且可存无愧的心去面对上帝。
主啊!求你显明,
我在哪里失败、得罪了人;
主啊!求你赐力量,
我愿悔改、补偿别人。
事情总能挽回,只要肯认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08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行动的爱
“……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
一位年轻人写了一封情书给他的女朋友。信上写着:“亲爱的,我愿爬到那最高的山顶上,越过那最广阔的海洋,穿过那最酷热的沙漠去看你。附言:如果这个周六晚不下雨的话,我就来看你。”
我们暗笑这位青年的善变,也为这女孩感到难过;与大家一样,这女孩渴望的是有行为的爱,而不是空洞的誓言。
约翰说耶稣显示出他对我们的真爱,就是当“他为了我们而舍弃他生命”。但约翰继续说,“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3:16)。
在约翰一书3章16节希腊文的爱是Agape(神无私的爱)。这种爱的特性就是牺牲。这种爱的基础是意愿,而不是情绪。它也不是一种方便我们的一时兴起,而是一种不计代价去爱别人的一种决定。
为了别人放弃我们和生命并非就意味着死亡,而是放下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些事情,进入别人需要帮助的世界里。我曾经感觉到圣灵要我立刻停止擦洗厨房地板,去探访我的一个邻居。她后来信了主,部分原因是在那次的探访中我们所建立的友谊。
不要为了等待一个大的机会而错失了一个小小表现爱的片刻。有了 神的爱,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爱的行动也是一件大事。
将它付之于行动
雅各书1章27节所教导我们的是什么?
根据雅各书2章14至18节,我们如何见证我们对神的信心?
有行动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neteo 于 28-4-2008 07:29 AM 发表 
有行动的爱
“……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
一位年轻人写了一封情书给他的女朋友。信上写着:“亲爱的,我愿爬到那最高的山顶上,越过那最广阔的海洋,穿 ...
Mark4:3~8,种子的比喻
信心如同种子一样,要结出果实来。
Mark11:12~14,耶稣诅咒无花果树
应该结出果子,而不是只得虚有其表,满树的叶子
在主里,共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4-2008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值得去等待?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使我口唱新歌。”(诗40:1,3)
诗篇第40篇所描述的处境是很艰难的。大卫回想起被逼着要等待的那段日子。但是当他心中唱着新歌回头看时,他看到他的等待是值得的。这也意味着当我们身处混乱之中,我们必须耐心等候 神(诗40:1)。
这种教导在圣经里看来比在生活中要来得容易。“耐心”这两个字对于当今进出快速冲印店、立等可取的洗衣店和开车到外卖窗口买得早餐的人来说却是很难的。
我们利用微波炉煮晚餐,一口吞下那能够“立即止痛”的药物。对隔夜才到达的邮件已嫌太慢,我们便很急躁地等着传真。与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玩耍、一起崇拜的人绝对可以使我们气馁。他们可能是顽固的、使人灰心的、自私的、无礼的。要对他们有耐心很难,然而等待上帝却是更加的难。
写圣诗的菲利·布鲁克承认,“生命中最困难的事就是静坐等待上帝赶上我。”耐心是上帝用来使我们成熟的策略的一部分。它是失去的一项技能,我们都应培养它。
如果你因为一直处在匆忙之中而不快乐,那么就放慢脚步。上帝会给你一首新歌——但你必须先耐心等候他。
我的心哪!不要如此焦急,
对上帝要有信心,同时要等待;
虽然他似乎耽搁了很久,但他从不迟到。
耐心是一种美德意味着许多的等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4-2008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说谎
“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弗4:25)
父亲与他的孩子正在看一辆脚踏车时,一位送货员正巧也来到店里。他的手推车上堆满了盒子,使他无法看到货架上的东西,他一不小心,就把一架电视机撞下来,砸烂了。这位父亲和孩子目睹这一幕时,店老板对送货员说:“不要担心,我们不会要求您赔偿的,我们会告诉制造厂,它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弄坏了,他们就会给我们一架新的。”好一个天大的谎言!
这位身为基督徒的父亲,没有买任何东西就离开了这家商店。他不想和一位不假思索就说谎的人作生意。
不说谎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如果偶尔地撒一次谎,很快地,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撒更多的谎。它可能变成生活的一种习俗。到后来我们可能为了节省几块钱,就会把圣经的基本原则卖掉(弗4:25),也可以放弃为主作见证的机会。
上帝话语的标准很高。我们不能够因为贪得财物或是因为担心生意受到影响,而降低上帝的话语的标准。我们在生意上或是生活上的准则应该是:“不说谎。”
主,让我永远不要说谎;
大胆地诚实地说出真相,
圣经上说上帝就是真理——
我的真理应和他的一样。
会说谎其实是一种损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8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惧与信心
“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诗56:3)
有人说:“信心赶走了畏惧,或是惧怕赶走了信心。”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但我也知道没有信徒是能免于惊慌或恐惧的。
有个星期天晚上,有部车迎面开来,鲁莽的驾驶员违规超车,迫使我驶出了路面,当时我吓得毛发耸立,心跳加快。
在大地震中死里逃生的基督徒们告诉我,当地震发生时,他们都吓坏了。在强烈炮轰下幸存的军人说道,若有人宣称他在炮火下一点也不害怕,此人不是说谎就是白痴。当生命危在旦夕时,感觉惊慌或恐惧并不是一种罪恶。
在一次突发的暴风雨中,基督温和地指责他的门徒“信心不足”,因为他们应当知道有主在他们船上,就没任何事可伤害他们。不过他们倒做对了一件事,他们叫醒耶稣说:“主啊!救我们!”(太8:25)
当恐惧袭击时,要想到 神,全心信靠他。诗篇的作者说:“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诗56:3)
记住!不是恐惧赶走信心,就是信心赶走恐惧。
亲爱主,我凭信心过这一天,
敌人或暴风雨我都不怕,
因为我信靠你的话语,
我知道你在我身旁。
信心可以挣脱恐惧的束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2008 07: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你们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西3:13,24)
贺川丰彦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写了一百五十本著作。他是老师、诗人、哲学家、科学家,而且是个布道家。他写作的范围很广,从科学研究到神学问题样样都有。
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他因持反战思想而被监禁。但他对上帝的爱及事奉却从无间断,他常重复三句祷词:“天父啊,赦免我们。”“上帝啊!让我为事奉而活。”“哦!上帝啊!让我效法基督。”这些简短的祈祷,显示出一个真诚的基督徒属灵生活的动力。
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地思考前面的两个祈祷,我们就无法了解那第三个祈祷。耶稣说他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太20:28)。他教导门徒要饶恕人(太18:21-22),他在十架上为执行死刑的士兵祷告,成了他所教导的至高典范:“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 23:34)
唯有我们服侍人及饶恕人,才可能效法基督。而要做到如此,需要上帝特别的恩典。上帝多么期望我如此的祷告:“天父啊!赦免我们。”“上帝啊!让我为侍奉而活!”“哦!上帝啊!让我效法基督。”这确实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要素。
要在人群中服侍他人,
还要在含冤受苦时饶恕人,
唯独追求基督的榜样,
靠着 神的恩典方能做到。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就是活出基督的生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8 07: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以为傲
“……父亲是儿女的荣耀。”(箴言17:6)
敬拜与智慧之言:
诗篇99篇;箴言7章
身为父母,我们迫切地希望以子女为荣。但也许我们最该关切的,是如何使子女以我们为荣。
在我一本著作获奖之后,出版商寄给我一卷金色的贴纸,那是为贴在书的封面上增光彩而设计的。我八岁大的女儿一看到贴纸,虽不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却向我要了一些去。她把那些贴纸贴在她的房门上,和那些卡通人物的贴纸并列。她比较在乎的是我愿意与她分享这些可爱的贴纸,反而不太在乎那贴纸代表了什么。
能影响我们孩子的并不是我们的成就,而是我们的人格。他们看重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的子女(无论是婴儿、少年或青年),对我们讲话的声调,比我们在工作上签的合约大小有更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乎的是我们的认真倾听,而不是我们打扮得多漂亮;是我们处事的道德标准,而不是我们赢得的冠军头衔,并因此产生所谓的“尊敬”——这种难以捉摸的感情。
箴言17章6节说:“父亲是儿女的荣耀。”
让我们求主,使我们成为子女能引以为傲的父母。
有一恩典乃无价之宝,
其价值超过金、银或名望,
你以爱与牺牲来指引,
把神的名字刻在儿女的心上。
儿女受我们品格的影响。远比我们的成就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5-2008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坏消息
“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路12:37)
老师因有事要离开教室一会儿,她就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有事要到大厅去,我不会离开很久。我相信你们会安静地做功课,不会有任何问题。”
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四十分钟过去了。老师突然出现了。在那一刻,丹尼斯正把橡皮擦往专心在做数学的卡萝那边扔,史蒂芬则站在讲台上扮鬼脸。那些按照老师指示去做的学生,都非常高兴看到老师回来了;只有丹尼斯和史蒂芬不希望老师回来。
在新约中,主耶稣再来是个应许,也是警告。至于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在教会,我们唱着:“久已期待的主,请来。”守圣餐时,牧师必定会提到:“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主日的清晨,耶稣再临是个大好的消息,然而我们是否已预备好,迎接主的再临呢?
主必再临!也可能突然间临到。
这个消息是好或是坏,取决于你!
当耶稣再临来接他的仆人时,
不管是白昼或夜晚,
只要我们忠心等候,
他必看见我们一切就绪,且灯是点燃的!
所以,你们要警醒,
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5-2008 07: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的主
“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
很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个太阳系的模型。模型中间有个金色的大球代表太阳,在四周不同角度与距离,则有较小的球体。
某天,有个朋友顺便来拜访他。牛顿这个朋友是个不相信圣经中有关创世记中记载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人。当他看到这个精致的行星模型,每个星球都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时,他发出了赞叹:“我的天啊!真是杰作!这是谁的作品呢?”
牛顿头也不抬地回答说:“谁的也不是。”
“谁的也不是?”他的朋友叫起来:“怎么可能呢!”
“是啊!这些球、齿轮、线轴碰巧在一起,又很凑巧地形成一个很有规律的轨道。”
听了牛顿的话,这个朋友的脸红了。一个人若认为那精致模型是偶然组合的产物,那真是很傻;但是,倘若一个人硬要相信地球与浩翰宇宙的形成,全都出自偶然,岂不是更愚不可及!“起初 神创造天地。”这是多么合乎逻辑的记载。(创1:1)
诗篇14篇1节提到:“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但事实却证明是神创造这一切。
蓝天、穹苍与众星球
同声颂赞奇妙的创造主。
大自然是 神奇妙的杰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5-2008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无法独自全揽
“……就对他说:‘众人都找你’。”(可1:37)
团体中少了你,相信还是可以正常运作!这个看法大家都同意,但往往我们的表现却不尽如此。我们抱怨“我无法独揽这一切”,可是,却又想尽办法去完成全部工作。
圣经四福音书的作者之一,马可记载耶稣开始传道时,面对许多的期待与要求的情形。耶稣需要去传福音,招募及训练门徒,还要医病、驱鬼,并且还有个人传道,以及大布道。
这么多事,耶稣如何一一去完成呢?首先,他订出优先次序以决定时间的安排。他每天必定有一段时间,离开群众的包围,单独亲近 神。那时他祷告并安歇在主里。有一次,门徒告诉他:“众人都找你”,耶稣却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可1:37-38)
每当耶稣面对天父所交托的任务时,他与我们的处境相同,必须有些取舍;然而他没有让那无法满足的需求所夹带的压力来决定他的方向;相反地,他根据上帝的旨意而行。他每日固定地单独与 神相通,这是耶稣明白天父心意的方式。这样的亲近主,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试着从 神那里领取优先次序,当你再发现无法全部自己完成时,你就不再感到挫折。
想一想:路加福音10:38-42启示我们如何制订优先次序呢?
主耶稣面对群众许许多多的要求时,他又如何处理呢?
(参考马可福音1:35,6:46;路加福音6:12,9:28)
当你千头万绪,不知如何着手时,
让主为你走第一步。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