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8-12-2009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止止滄桑】
津 昕
在中國的神州大地上有三十六洞天,傳說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史上把武夷山列為第十六洞天。
‘武夷’最早出現在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上。《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記載:漢武帝‘祀武夷君用幹魚。’兩千多年前武夷山已在‘天子’的心目中佔有重要位置。
為什麼叫‘武夷’?東漢時有本《列仙傳》,講了七十個神仙的故事。其中有則故事是說彭祖的。象徵高壽的彭祖在中國眾多神仙中地位頗高。彭祖姓 NFDE2 名鏗,德高望重,堯帝將彭城(今江蘇徐州)封給他,所以後人稱之為彭祖。彭祖在殷商時已七百七十七歲,他踏遍神州,選擇了一個最奇秀寧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他在這裡‘茹芝飲瀑’,還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武,小的叫夷。武和夷很有本事,‘為眾所臣服’。於是後人稱這裡為武夷山。也許武和夷便是傳說中的武夷君了。
《武夷山志》記載了‘幔亭招宴’的故事。說的是秦始皇二年八月中秋,武夷君在幔亭峰大擺筵席,設彩屋幔亭數百間,主客是皇太姥和魏王子騫等仙人,同時還宴請了當地鄉民兩千餘人。群仙畢集,君民同樂。
皇太姥修煉的地方叫止止庵,三面皆穹壁,九曲溪桃花澗會於其前,古松參天,修竹竟翠,瀑飛泉涌,澗壑通幽,‘青草青,百鳥吟,亦可棋,亦可琴,有酒可對景,無詩自詠心’,難怪吸引了那麼多神仙在這裡隱居修煉。
繼皇太姥之後,張湛、魚道超、魚道遠也在那裡修煉成仙。接著是晉朝的婁師鐘、唐朝的薛邴相繼於此煉元養真而去。宋朝東京的李陶真、洛濱的李鐵笛、燕山的李磨鏡相踵而入,卜築古庵,並定名止止。宋朝丞相李綱專程到止止庵訪問過‘三李’,見此佳境,也想在這裡建一座吏隱亭。
在止止庵修煉的許多仙人中,最著名算是白玉蟾。他是中國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五祖,文采風流、著述宏富。其學說融攝佛儒,自成一家,在中國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白玉蟾祖籍閩清,原姓葛,名長庚,字白叟,宋光宗紹熙甲寅年(1194) 三月出生於瓊琯。幼時家貧,父亡母嫁,改姓為白,名玉蟾,自小天資聰穎,髫齡即能詩賦,人稱之為神童。十歲那年,他被召到廣州應試。考場上,考官令他片刻之後作一首織機詩。白玉蟾僅思索一下,便應聲作賦:‘大地山河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虛空白處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飛。’如此佳作,真是吐語不凡,令考官們刮目相看,可惜無奈家庭環境所迫,白玉蟾未能踏上仕宦之途,而從小出家學道,雲遊四方,浪跡東南。他有詩自嘲:‘千古蓬頭跣足,一生服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他一到武夷山,就與詹美中一起搜訪止止庵故地,‘劈幾百年不踐之苔,鏟三五里延蔓之草’,並表示‘永身以住持之。’ |
|
|
|
|
|
|
|
发表于 18-12-2009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玉蟾成仙後,元明清著名羽流金志陽、王與敬、林文能、汪三寶、江一源、鄧行達皆長居止止庵。史書還記載的止止庵許多動人的傳說,如武夷十三真人,程斯道異術,黃咸中遇仙等等。
止止庵歷經宋、元、明、清四朝七百多年,多次重修,從‘小結茅庵’到‘紫府瓊樓’,規模逐步擴大。一九一四年一一月三日南平知事萬珙在崇安、建陽知事的陪同下,遊了武夷山。據他寫的《武夷紀遊》中記載:止止庵‘室宇三棟,上棟有樓’,憑欄視兜鍪、獅子諸峰,凝煙聳翠,盡態極妍。止止庵與兜鍪峰僅一溪之隔,‘憑欄視兜鍪’乃容易之事。獅子峰與兜鍪峰還隔了幾重山,要‘憑欄遠眺’獅子峰不知止止庵樓宇竟有多高?也可見當年止止庵建築之規模。
可是四十年之後,這裡已殘遭破壞。一九五四年三月,有位旅行家,名叫老竹的風塵僕僕從北京趕到武夷遊覽,他寫了一篇遊記《武夷春色》登在《旅行雜志》五四年四月號。NB224 記有這麼一段:‘溪水到了這裡,繞了一個大曲折。沿溪有塊水光石,上面題刻很多,靠岸就是止止觀。祇有幾進無人居住的平屋,景象顯得有些荒 NFDCB 。’前後僅四十年之隔,止止庵霄壤之變矣。據調查,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止止庵先後遭到三次大的劫難,先是將木料拆去建醫院,後是連鋪在地面上四米長的石板也挖去建水庫。據村民說:那時運石板是幾百人運了七天七夜。至今在止止庵祇留下古建築遺址的基礎和若干個主殿的柱石。這柱石直徑達60公分,也可見當時地面建築物的宏偉規模。
雖然止止庵祇留下了遺址,但這裡留下了宏厚的文化沉澱,‘丹灶尚遺元谷石’。止止庵前有數十幀摩崖石刻,每一幀都耐人尋味。為什麼古人在這裡刻了‘有緣’二字?為什麼石洞前有‘止止壺天’四字?更令人思索的是止止庵門前為何刻上‘十六洞天’?難怪有學者提出,三十六洞天的十六洞天就在止止庵。所以白玉蟾的《止止庵記》中有這麼一個評價:‘蓋武夷山千崖萬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海外不少氣功師都到國內來尋找氣場。武夷山是他們追逐的目標之一。1992年冬,澳大利亞有一個三四人組成的氣功團,由一位女氣功師帶隊,在武夷山莊一位姓楊的導遊陪同下登上了天遊。一到天遊峰上,一個個分別選了自己煉功的場所,入靜、氣沉丹田。都入了神的世界……
‘您知道武夷山有個白胡子老人嗎?’女領隊大約做了半個小時的氣功後,突然收功問導遊。
‘不知道。’導遊回答道。
‘我剛剛看到一個白胡子老人,全身發光,您能帶我去找他嗎?’
‘我不認識白胡子老人,我、我怎能帶您去?’導遊不知如何是好。
‘可以,我會給您指方向,您給我們帶路。’
於是,三十多位客人也不知是導遊帶路,還是女領隊指路,就到了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
‘剛才白胡子老人就站在這裡。’女領隊歡喜若狂地說。
原來是止止庵!
類似的故事還很多。台灣有位梁先生也是氣功師。他每工作一段時間都要到名山大川去充‘氣’。據武夷山一位女導遊介紹,梁先生每年都來武夷山。
一九九三年三月三 日,人們在武夷山桃源洞見到了梁先生。他正在練功。
‘前幾年我坐在這裡練功,人都坐不住,總好象要浮起來,這裡氣場比台灣強。但今年不行了,我坐得很穩。’梁先生向朋友們說。
‘為什麼?’
‘可能是我的水平提高了,氣充不進去了。’他自信地說。
這時有位先生向梁先生介紹了止止庵,講述了白胡子老人的故事。梁先生如獲至寶,迫不及待要求那位女導遊帶他去尋找古人的蹤跡。
當夜,梁先生在武夷山莊高興地向朋友們說:‘止止庵氣場非常強,我坐在草坪上,人好像都要飛起來。’
知道止止庵的人都懂,真正氣場強的地方不在草坪,而在庵後的一個山洞裡。止止庵後有塊大石頭,上面刻著‘止止壺天’四字。繞過大石頭,再登上十幾米,那裡有一個大石洞,洞內有塊方方正正的大石板,石板很光滑,可同時容納三十多人在石板上練功。傳說,這塊石板就是古仙人修道練功的地方,石臼、丹灶依然可見。
一位從日本歸來研究古建築學的教授考察了止止庵。他一到止止庵就給人們介紹說:‘日本的第二皇家園林叫止止齋,而這裡叫止止庵,齋庵同名,緣於中日同源。’
原來止止是人們追求的一種佳境。
何謂止止?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任何時候,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適度的問題,當行則行,當止則止。這就是規律。止止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祇有深知止止者,方能掌握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及一切規律。 |
|
|
|
|
|
|
|
发表于 18-12-2009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詞源》,止止最早出現在莊子的《人間世》:‘虛室白生,吉祥止止。’《易經》艮卦即‘止止’之義,明確告誡人們‘行時則行,止時則止’。佛教也主張‘止觀’,法華經有‘止止妙難思’之句,可見佛、儒、道三教均以‘止止’為理想境界。
人們說,武夷山現在僅是山水風光遊,缺的是文化。‘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海峽兩岸的人們都迫切希望武夷山能補進靈魂,補進生命,讓遊客來了一次,再來第三次,第三次……重建止止,則是補生命之功。
為弘揚武夷山道文化,發展武夷山慈善事業,一九九三年武夷山市政府決定由中國武夷山道文化開發研究中心自籌資金在止止庵遺址重建止止庵。重建止止庵工程由中國著名古建築家、同濟大學教授路秉傑先生負責設計。福建省人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已先後批復同意同濟大學重建止止庵的總體設計方案、擴初設計方案。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即可擇吉奠基。
‘年來欲問長生訣,止止庵中養太和’。重建止止,功德無量!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9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天上帝信仰文化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8/10/03】【盧銀生】
道教宮觀管理現狀初探
【內容提要】宮觀不但是道教文化的載體,也是道士從事法事活動,弘揚祖師道場的重要場所,更是聯繫信道教眾與神靈進行溝通的仲介媒體,今天在市場經濟,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如何使道教宮觀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及作用,這是我們道教徒值得深思的問題。為此,本文從宮觀的來由,人才的培養,信仰的加強以及傳統與現代管理等諸方面來闡述及探討。如何更有效的管理好宮觀,使道教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更以積極的姿態走向社會,走向人類,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字】宮觀 管理 現狀 信仰 人才 傳統與現代
一、 宮觀的由來
宮觀是道士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道教徒修道生活的場所,換句話,宮觀就是道教徒的家,當遊人或信士踏進修道教宮觀的山門進香朝拜或參觀訪問時,就會看到殿堂裏塑有神像,置有香爐燭臺。供桌和拜墊等宗教設施,尤其一些大宮觀,更給人威嚴宏偉之感。
其實早期的道教是沒有宮觀,是順為過去在道教還沒有正式形成組織前,大部分隱修者進山修道,住茅屋,居石岩,後來隨著社會的慢慢發展,才有了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稱為“治”或 “靖”治,是正一盟之道祭祀的場所。也是管理信教民眾的場所,“靖”則是道士祭神和修練的場所,南北朝時期,道教祭神和修練的場所逐漸擴大,有被稱為館,觀的,如史記記載南朝陸修靜在廬山修練的地方,則稱為“簡寂觀”宋明帝為陸修靜建造的稱為“崇虛館”唐代道教得到了皇帝的無比恩寵,道士祭祀和修練的場所則按照“王者之居”修築,其所居之地亦被稱為宮或觀。由此,道教宮觀就作為道教宗教活動的場所的名稱相對的確定了下來,
再者,閔爺(閔會長)著的《道教儀范》對宮和觀分別做了較多詳細的交待及論述,宮:在古代是對房屋的一種通稱,並沒有特殊的含義,《爾雅,釋宮》說:“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後來給“宮”賦予特殊的尊崇和涵義,成為封建帝王住所的代名詞。而道教的廟宇,一些是由帝王興建且規模大,經帝王頒賜名額亦稱為宮。由此可知,歷史上道教稱宮的廟宇,一般都是經過封建帝王的特許或“賜額”的,而觀據《爾雅,釋宮》觀謂“宮門前之雙闕”,道教廟宇稱“觀”始於陝西周至縣古樓觀,即終南山樓觀台,因尹喜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周康王拜為大夫,以可觀望,故號此宅為關令草樓觀,此便是觀之始也,由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宮明顯在規模上及地位上是高於觀的,而觀毫無疑問是早于宮的,這便是宮觀之倪端。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9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宮觀主要任務是信仰建設
作為道教徒,住廟(宮觀)過正常的宗教生活是他們義不容辭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虔誠的堅守自己的基本信仰,尊道貴德。修道養德,才是實現得道成仙,長生久視這一最高信仰的前提保障。然而,作為社會體一部分的宮觀,即有它瞬息萬變己的特殊宗教性,又有它不能脫離於社會的這一現實,也就是說作為既出世,又入世的道教徒既要有得道成仙的這一宏大之志,又要不失濟世利人這一積德練性的具體行動,在宮觀教徒誦經典,衣冠整齊,齋心齋戒是衡量我們信仰是否純正的一個重要標誌,然而由於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世俗實惠主義邪風的浸蝕,再加之祖師爺為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都能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這就使我們有部分道友在思想上有所退化,在日常行為上有所懶散,例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久而久之形成了哪種事都不想幹的不良習慣,慢慢的信仰淡化,信仰模糊化,繼而跟之而來的是實惠清晰化,好處樂意化的叫想,為此,就如何加強道友信仰建設是擺在我們道教界面臨的嚴峻問題。道教的興衰成敗,何去何從,信仰是關鍵,是提前保障,近年來許多宗教學者也提出了不少建議,老道長也重申了加強道教徒戒律及禮儀的重要性,但還是收效甚微,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道教徒信仰淡化這一問題,因此,從分析心理的角度入手,能否對症下藥是關鍵中的關鍵。
作為當家,宮觀的主持就要分析導致信仰淡化的原因,以便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宮觀管好,以我之拙見,道友思想懶散是形成他們行為停滯,信仰淡化的重要緣由,作為生活在宮觀的道士,雖然身著道裝,頭頂著道巾。在沒達到大徹大悟之前,免不了會有俗人之所想,凡人之所思,這也不能全怪道友們道心不堅,從修練這一角度而言,這是道教徒人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魔障勝過道行,則修道無望,道行不畏魔障,修道才會有望。為此,我們的老修行就要給年青道友們多講講如何定心,坐忘,排除雜念和道理,讓年輕道友儘快的走上性命雙修的道路。而作為當家的,不但在日常修練行為上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外,更要在學識,道教行為規範上多下功夫,找出一套適合於能增強道友信仰的好方法來,畢竟道友們出了家遠讓了慈詳可親的父母親人,來宮觀修行,對成道成仙還是很有興趣的,只是在修行和過程中遇到了暴風雨,在前進的征途中碰見了攔路虎。
同時,作為我們道教界的中流砥柱的年輕道友,我們要反思,要醒悟,在自己的腦海裏要形成幾個為什麼,諸如許多祖師爺為什麼能成仙,而我們卻不能,我們之所以當道士,之所以出家,不光僅僅是過好宗教生活,必須明白我們的任務是什麼,信仰是什麼,如何做,怎樣做,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且回答的問題,也不是吃幾年齋,讀幾本道經就能成神仙的,更何況目前我們連做道士的基本要求都沒有做到,信仰沒有了,就好像駕駛一部車,如果沒有了方向盤它還能行駛下去嗎?一艘船如果沒有發航標,它還能順利的到達目的地嗎?所以,年輕的道友,我們有啥理由不潛心修道,不把增強信仰作為我們的起碼要求;同時,也要深深的理解作為宮觀管理的當家的,也是希望我們有所成就,為道教的發展與弘揚多做貢獻。
三、人才是宮觀發展的關建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培養人才是能否將企業發展壯大的關建因素,作為道教宮觀管理者,也不例外。就當前言而言,我們所收的教徒年齡都在 18~20 歲左右。初高中畢業者居多,因此就形成一種普遍性的文化素質及綜合素質較為偏低的狀況,近年來我們道教界在發展教務活動,對外弘道等方面已落後于其他兄弟教會,有的廟觀因為沒能很好的管理或無人管理而被文化部門或其他單位管理,這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們道教界的一大悲哀,雖然,近年來,已開始著手加強對人才的培養,諸如經師高功人員的有效培養已基本滿足了宮觀的需求。中國道學院及一些地方道協先後以不同的方式培養出了諸如經懺、管理、道教研究等人才,但還是不能滿足宮觀的需求,再加上道教本身就存在著教徒中老年居多,年輕人較少,這無疑從客觀上會造成道教人才寅吃卯糧,青黃不接的斷代狀況;這一點在管理人才方面顯得更為突出。有的宮觀當家因為沒有合適的、有能力的年輕道友來接替管理,一幹就是十幾年,甚至一直到羽化登仙,所以如何行之有效的進行宮觀人才的培養,不但是當家、主持首應考慮的大事,也是社會發展對道教界的迫切要求。
根據地域的不同,山上廟觀(宮觀)與城市宮觀,全真派與正一派在人才需求上及管理上的差異,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方法應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宮觀必須根據教務民展的實際需求,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諸如我們道教界目前最為緊缺的就是管理、弘道、道教文化研究這三種人才,所以宮觀組織應該在這三種人才的培養上下功夫,打持久戰,形成一種長期的培養計畫,而不是今天培養明天斷,後天培養不再見,走馬觀花,擺擺過程,造造影響就了事。近看來,我們教團的有些培訓班,作用不大,道友心煩,抵觸情緒很大,不去嘛,吃祖師爺的飯,說不過去,去嘛,一星期,個把月也學不出個子丑寅卯來,象這樣的培訓班不但浪費財力、物力、作用實在是不大。
還有培養人才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培養人才要搞清正確的培養物件,根據各人不同的文化素質、修養、性格及氣質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而不是道友人人都可以學管理、弘道或道教文化研究的,例如:你讓一名搞財會的道友去學習外事接待方面的知識,是顯然不行的,原因之一就是財會人員的性格屬於那種好靜、細心、不善言談性格內向的類型,這裏顯然與接待所要的那種熱情、奔放、健談是不相符合的,再如、作為受培養的道友,當家必須在十分瞭解及明白他心裏是怎樣想的,否則,就會形成培養的人才很難發揮他們的特長,導致好多宮觀培養的人才不是流向社會,就是沒能很好的為宮觀服務,而發生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就在於不夠重視使用人才,要麼就是道友學習返回後,沒有感到以廟為家的感覺,形成了一種發揮特長無望的悲觀情緒,導致他們另尋出路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所以,將道友送出去培養,回歸後,能否很好的為道教服務,是作為一名當家(管理者)值得重視與研究的問題。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9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傳統管理要與現代管理有效的結合
道教是中國傳統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這種載體之一的道教宮觀,在管理模式上無疑透著老子“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宮觀的價值取向是與企業不同,企業首要是以獲得最佳利潤為先決條件,而宮觀吃的是十方供養,祖師的福報,作為宮觀的當家很大程度上主要採取的是以“教理教義”及“道教儀範”,再加上道祖老子思想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工模式無疑對道眾追求養生,團結和諧過真正的道教生活有著良好的作用,但是老子思想上的管理是對那些具有聖人、聖德才可適用的管理方法及要求,耐以於一般的道教徒,處在修道探索中的道教徒,由於其修為不是很高,所以我認為完全的採用道教以老子思想為主線的無為管理方式是不行的,為此,我認為採用以傳統老子思想為基礎,再採用適當的現代管理模式對宮觀的發展,道教的弘揚是有益而無害的。
社會發展到今天,許多宮觀已成著名的風景區或著名的道教聖地,成為遊人、信士觀光、朝拜的重要動場所,成為當地經濟的火車頭,所以道教面向世界的大勢已成定局,為此那種以傳統的吃齋、打坐的管理方式已很難在今天這個時代道教迅速發展,這就使宮觀管理者不得不從思想上走向現代管理模式。當前我認為建立良好的協會及管委會領導班子,實行民主管理,及有效的與道眾進行溝通,是能否管好宮觀的基本條件。首先良好的協會領導班子是道眾與宮觀的核心,是宮觀未來發展的制定者和設計者,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不僅可以促進宮觀和道眾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宮觀和道眾願望的順利兌現,而建立健全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就必須做到要重視協會領導班子之間的性格的良好組合,使協會領導班子內部能夠正常的運作,儘量的團結協作,因為協會領導班子是道教發展的統帥部,指揮所,這個統帥部力量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協會其他成員工作效率高低,如果忽視了協會領導班子的最佳組合,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戰鬥力,協會領導各執已見,互不相讓,就會造成協會內部之間發生摩擦,出現矛盾形成內耗,從而造成外似平靜內似浪的情況,使道友在思想上感到失望,失去以廟為家的熱情及信念。所以,良好的協會領導班子是宮觀管理興衰成敗的關鍵。
其次,管委會領導班子組建也必不可少,這主要是因為宮觀的日常工作及道眾的日常工作安排都是由管委會具體負責的,同時也是道眾的直接管理者,平時經常與道眾接觸,最容易瞭解且掌握道眾的日常情況。管委會成員管理水準的高低,是保證道友能夠過正常宗教生活及發展教務的有效保障。
再者,實行民主管理,加強及時溝通是宮觀管理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說實行民主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讓道徒人人參與宗教的一些管理,以增強道眾主人翁的責任感,及信仰情感。一般而言,道眾代表會是實行民主具體參與管理的具體形式,它有權及有相應的義務對協會及管委會的重大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研究,允許道眾發表個人的看法及觀點,並對設計道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出應有的決定,對協會及管委會的成員進行監督,提出自己的意見,便自然而然的表達了道眾的心聲,它可以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人際關係有效的得到加強和改善,減少道眾對管理者的抱怨和不滿情緒,避免消極因素的產生,也能有效的減少因工作關係上由於某種誤解和措施帶來的不良因素,而其中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就是實行民主管理的內容這一,通過溝通,能達到傳達思想,交換意見,表達情感之功效,更能增強宮觀的凝聚力,將一些本不該發生誤會、矛盾、隔閡紛紛厄殺在搖籃之中,使宮觀的人際關係暢通,否則,道友與道友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互不瞭解,各行其事,就會失去統一的弘道目的,而使宮觀成為一盤散沙,道友情感變得四分五裂。由此可見,實行民主管理,進行必要的溝通是宮觀管理的團體必不缺的重要內容之一。
結 論
進入 21 世紀的道教,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是充滿風雨坎坷的,宮觀管理的好與壞,道教作用發揮的大與小,這副擔子毫無疑問的壓在了我們青年道友的肩上,我們年青道友既信心十足,但又十分脆弱,在宮觀管理這條道路上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供我們一成不變的借鑒,年青道友除老道長的苦口婆心、辛勤栽培以外,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今天從事管理工作的道友進行探索、創新,找出一條更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道教管理方法來,就象已故的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中教育全國人民的要樣,年輕人要不怕犯錯誤,就怕不做事,在從事管理工作中“步子邁穩一點,眼光放遠一點,膽子放大一點”。總之,年輕道友要為道教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有使命感、責任感,以昂揚的鬥志迎接時代的挑戰,使道教的管理工作及教務工作更上一個新的、嶄新的臺階。
主要參考書目:
老子《道德經》海風出版社 清寧子注解
《管理學原理》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文士等主編
《管理心理學》人民大學出版社 劉英陶等主編
《道教儀范》閔智亭著(道學院編)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9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明是不是人类坏想出来的?经过我的研究,是古代人对大自然的幻想,就好象打雷有雷公,电有电母,雨有雨伯,等等~人类就自然而然的幻想出天上有神仙
而有些是历史上的人物,对国家有贡献,后人就膜拜他们!有些是人,不过他有法力,常常济世救人,去世后人类就建庙供奉!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9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明是不是人类坏想出来的?经过我的研究,是古代人对大自然的幻想,就好象打雷有雷公,电有电母,雨有雨伯 ...
jun6089 发表于 19-12-2009 05:47 PM
人有幻想才有創造靈感,靈感如何得來?就是自然而來。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9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幻想才有創造靈感,靈感如何得來?就是自然而來。
boobanzhu 发表于 19-12-2009 06:46 PM
一切都是自然啦 |
|
|
|
|
|
|
|
发表于 23-12-2009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自修行,各有使命。 |
|
|
|
|
|
|
|
发表于 7-1-2010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2010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2010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1-2010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1-2010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1-2010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2010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2010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2010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2010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