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jerryyaw

- 众神详文及我的图片分享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五日中路財神趙元帥







武財神趙玄壇,名公明,終南冊人氏,道教稱為上天皓庭宵度天慧覺錯梵 所化生,漢末天下大亂而避隱山中,曾為張道陵天師守齊壇(玄壇),上帝封為 [ 正一玄壇趙元帥 ] 。

惟據 [ 三教源流 ] 載: [ 正一玄壇元帥手下有八王猛將、六毒大神、與五方雷神、五方猖兵,和廿八將等 ] ,又謂 [ 買賣求財,玄壇元師能宜利和合,但求公平 ] ,苦難 為司財和使人致富的功德遂深入人心。

武財趙公明為為上帝殿前的將軍(見搜神記載):封神榜載:趙公明武藝高強,並有黑虎、鐵鞭和百發百中的定海珠及縛龍索,被通天教主聞太師利用派往攻打薑子牙,子牙獲廣成子及西昆侖道人之助,趙公明終而陣亡。薑子牙奉元始天尊之諭

旨,追封趙公明為 [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居 ] ,率手下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神(一說為八路財神),專司迎祥納福、招財、進寶為財神界主宰:又稱中路財神、武財神及正財神。

農曆三月十五日為趙玄壇怕冷,遂以鞭炮投神興為其取暖。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3-7-2007 10:2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六日慚愧祖師



慚愧祖師,尊稱為慚愧祖師公,亦稱蔭林山祖師,為臺灣閩籍移民之守神護神。祖師俗姓潘,名了拳,福建沙縣人。生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公元八一七年) 三月廿五日 (臺灣地區以 三月十六日 為誕辰日),出生時左手握拳,初名拳;彌月時,蒙遊僧在左手上寫一 「 了 」 字,握拳之五指立即張開,遂改名為 「 了拳 」 。自幼具有異能,被視為奇人,及長赴陰那五峰隱居修行,人稱 「 陰那山祖師 」 (臺灣稱蔭林山祖師),修行卅餘年,於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八六一年) 九月廿五日 圓寂,因感未能宏演法乘,甚感慚愧,於圓寂前囑門徒在其骨塔上題書 「 慚愧 」 二字,遂被稱為 「 慚愧祖師 」 。

另一說祖師為福建和平縣林蔭山人、潘達三位公子:達孔、達德、達明,皆文武兼備且精通醫術,達明曾治癒皇太后痼疾,皇帝論功行賞獨漏潘達明,乃以 「 慚愧公 」 自稱,後在蔭林山成道,民間祀之為神,後由鄭成功渡海來台,摧其神尊供奉於南投中寮村,常顯靈告之於村民、原住民將襲而倖免於難,民間感其佑護,莫不虔誠祭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九日太陽星君



太陽星君俗稱 [ 太陽公 ] ,為眾陽之宗、紀歲之基準。又名朱明、大明、陽鳥、金鳥、白駒、正陽、金輪等。太陽為恒星之一 ,道家敬稱 [ 星 ] 為 [ 星君 ] ,遂曰地、三日兵、四日陰、五曰陽、六日月、七日日、八日四時。 ] 古代祭曰均由天子或王候主持,時代變遷,民間衍為拜 [ 太陽公 ] 風尚。鸞門尊為 [ 曰宮太陽帝君 ] ,號稱 [ 曰宮朱明炎光天子、太陽 儀帝、顯光普照天尊 ] 。

相傳太陽星君姓孫名開,與太陰月君姓朱名未,天地未開時幽居于威池,以致晝夜不分,星辰無位, [ 世尊 ] 以八字真言,將日月兩君強行分開,各按方位提升,分晝夜、 三振,萬物遂欣欣向榮,黎民因此有結社、建國之舉。

至於 [ 太陽星君 ] 聖誕定為三月十九晶,系源于明朝遺臣,因哀念先帝崇禎皇帝,于此日在煤山槐樹下縊死,為避清室耳目而託辭祭祀 [ 太陽星君 ] 誕,其流俗所及,後世遂以此日認為是 [ 太陽公 ] 聖誕,民間亦效法祭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二十日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俗稱 「註 生媽 」 ,臺灣婦女尊為生男育女之神,司掌生育、保佑子女,保佑孕婦、產婦;大陸民間尊稱 「 子孫娘娘 」 及 「 金花 夫人 」 。

封神傳載:註生娘娘乃 「 龜靈聖母 」 之女弟子雲霄、碧霄、瓊霄等三位,共掌 「 混元金斗 」 (即產盆;或稱淨桶),專擅先後之天,凡所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愚賢之落地先後均須經由 「 混元金斗 」 法寶轉劫。

由於三人以此法寶幫助紂王與周武王鏖戰陣亡,受玉帝敕封為 「註 生娘娘 」 ,專管人間入胎、出生之事。世人並以此三位娘娘昇天受封之日,定為誕辰日。

臺灣民間奉祀註生娘娘,多配祀十二婆祖(或稱十二延女)又稱十二褓姆,各抱一嬰兒,分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生腎或不肖,憑祈求者積善積德之厚薄而定。

註生娘娘配祀十二婆祖為:註生、註胎、監生、抱送、守胎、轉生(身)、護產、註男女、送子、安胎、養生及抱子等婆祖。娘娘聖誕日,已婚已孕婦女均往宮廟膜拜祈求或還願,平日亦有婦女祈福求子,皆有靈跡出現。


婆祖

婆祖


註生娘娘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6-8-2007 01: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


媽祖


持花侍女, 天上聖母, 祝香侍女

天上聖母:道家諸女真人之一。海神「天妃」之封號,姓林名默娘。成神後 封「夫 [ 人、正妃、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聖號,道家尊號「英烈天妃娘娘」,時俗通稱「媽祖」;「媽祖婆」:又以分妃來源之不同,別稱「湄洲媽」( 田縣)、「銀洞媽」(同安縣)、「溫陵媽」(泉州)。

大清一統志「宋、天后、宋 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異香,長能乘席渡海,乘雲游島嶼間,昇化後,嘗衣朱衣飛翻海上,宋、元、明時,累著靈蹟。康熙時封為天妃,又加封天后」。

天上聖母正傳云: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一說五代周世宗顯德元年),而於宋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一說宋太宗端拱元年九月初九日)白日飛昇。

聖母眾姑媽祖(姑媽祖婆簡稱)姓林閨諱默娘,排輩九娘,福建興化府滿田縣湄洲嶼人也。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九六 0 )父諱愿字惟懿,官都巡檢(知府官階)慈祥樂喜,里人稱為善人。母王氏夫人,生一男六女,媽祖為小。母夢神人授予一丸吞之而有孕。媽祖生時紅光繞室,異香 ,生至彌月不聞啼聲,故名曰默。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成誦。年十三歲得道士玄通授以祕法,十六歲得天書銅符於井中,專心研究,因能通曉變化,妙用玄機,而驅邪治病,濟世活人。並能呼風喚雨。常於大海狂瀾,救護難船。並且應縣令之請,登壇祈雨,穫降甘霖,屢顯靈異,以濟世人,眾崇為神。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公元九七八)媽祖年已二十八,猶以未嫁之身,扶危濟世。是歲夏初,父兄同出航海,突遭遇風浪覆舟,媽祖聞訊,立赴海中,救兄生還,而父沒頂無獲。大海遍尋父屍,三日始負父屍歸。為盡孝道,令人感動,時人稱為孝女焉。媽祖自是之後,悲哀日甚。突然九月九日,端坐山頂而化。里人感其恩德,將其肉身立廟祀之,至今湄州祖廟尚存肉身無損。因其神化後常顯威靈,所以香不絕。更迭於海上顯聖救難,故各地航海人士奉為聖神,尊稱媽祖婆婆。宋徽宗宣和二年庚子(公元一一二 0 )給爭路允迪使高麗,中流遭風,八艘七溺。獨路使船,神降於墻,安抵以濟,還奏賜順濟廟號,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己卯(公元一一五九)海寇猖獗,神架駕風掃滅。宋孝宗隆興二年甲申(公元一一六四)醫救時疫,加封為靈應崇福夫人,未孝宗淳熙元年甲午(公元一一七四)加封善利,宋光紹熙元年庚戍(一一九 0 )加封靈惠妃,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公元一一九六)神以霧助平大溪寇,宋寧宗開禧二年丙寅(公元一二 0 六)神助解淮甸之圍,轉 風以蒲田糧船。宋理宋景定元年庚申(公元一二六 0 )神助火焚海寇,風沙敗賊。加封助順顯衛英烈協正善慶尊號。元代以海漕得神佑,賜額靈濟,明成祖永樂三年乙酉(公元一四 0 五)甘泉及鄭和南洋之行,各顯神靈,永樂七年己丑(公元一四 0 九)封為護國疪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立廟於南京,以正月十五日、二月廿三日舉祭,遣使出國必祭告以求平安。明世宗嘉靖七年戊子(公元一五二八)給事陳侃使琉球還,奏請每年春秋二祭。清康熙廿二年癸亥(公元一六八三)特遣禮部致祭。並 ? 建祖廟,加封天后。清雍正四年丙午(公元一七二六)賜神昭海表,十一年又賜福安瀾,並令江海各省一體咠廟致祭。且加封天上聖母之尊號。清乾隆三年戊午(公元一七三八)加封為「福祐群生天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加封為「誠感咸孚天后」。乾隆五十三年(元一七八八)在號上加封「顯神贊助誠威咸孚天后」列入祀典,嘉慶五年庚申(公元一八 ○○ )因天后在生的功德,及飛昇後,神靈顯赫,護國庇民,歷著昭應神威,加封長達十二字之封號為慶天后降生八百四十年誕辰(計十四個庚申甲子)特旨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助垂慈駕佑天后之神」。這是歷代加封而集成,極盡褒揚頌德之意義。嘉康六年辛酉(公元一八 ○ 一)追封聖父愿為積德公。聖母王氏為積慶夫人。清光緒年間特頌廟額「與天同功」。



千里眼、順風耳 聖紀


千里眼


順風耳

千里眼、順風耳又稱為金精將軍與水精將軍,是媽祖身側的配祀神明。媽祖二十三歲時在桃花山收伏二人後,二位神將就成為媽祖身邊的左右侍衛。

商朝末年,紂王手下有一對法術高強的兄弟,兄為高明,弟為高覽,高明能眼觀千里,人稱「千里眼」,高覽能耳聽八方,人稱「順風耳」,在商周交戰時,二人各憑本事窺探軍情,立下不少功勞,為姜子牙營中百將的心腹大患。後來周營想出一計,在二軍對陣時,以戰鼓擾亂順風耳的聽力,以旗幟遮住千里眼的眼力,並灑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盡失,而喪生於戰亂中。

受制於奇謀而亡的千里眼、順風耳心有不甘,妖魂盤據在桃花山上,前後歷經三千年,才等到媽祖前來收伏。二人雙雙跪倒媽祖面前,口稱師父說:我等奉旨在此守候已久,願誠心皈依門下,共濟天下蒼生。此後媽祖身側就多了兩位相貌嚇人的常侍將軍。


顺风耳,天后圣母,千里眼


八家将


宮娥


宮娥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3-7-2007 10:3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佛家諸菩薩之一,謂為文殊師利,亦作曼殊室利:義譯為妙首、妙德、妙吉祥等,文殊或曼殊,是妙之義,師利或室利,是頭之義,德之義,吉祥之義也。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爾時世尊告金剛密?主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即大支那),其國中有山號日五頂(即五臺),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正,為諸眾生於中說法」。按密教文殊師利像,頂有五髻,作童子形,蓋表天真之意,稱文殊師利童子;亦象徵大日如來之五智,手持劍,以表智慧之利劍,駕獅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文殊為眾菩薩之上首,常侍佛左,而普賢菩薩則待於佛右。佛教有所謂的「文殊三世果位」,過去是「龍種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現在是「歡喜藏摩尼寶精佛」,未來是「普見佛」,文殊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志在行菩薩道,利樂眾生,故云:「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

佛家在中國所謂四大名山,即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江西九華山,分別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及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代表佛家悲、智、行、願四大法門,而文殊主一切般若,正是智門之主。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義釋為普首、濡首、敬首、妙首、妙德、妙吉祥等。文殊或曼殊是妙之義;師利或室利是頭之義、德之義、吉祥之義也。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尊之?士 ( 立於佛兩脅之菩薩也 ) ,專掌智慧門,在諸菩薩中為智慧第一。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記載:「爾時世尊 ( 釋迦佛 ) 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言:『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 ( 即大支那,中華民國也 ) 。其國中有名山號曰五頂 ( 註一 ) ,文殊師利遊行居止,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註一】

五頂即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山縣東北,佛家又稱清涼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名五臺。環臺約四、五百里,東、南、西、北四臺皆自中臺發脈,叢林大剎多在中臺之下。僧侶有青衣僧、黃衣僧之分;青衣僧為尋常僧人,黃衣僧則喇嘛僧也。喇嘛中有扎薩克,居菩薩頂寺真容院,由西藏達賴喇嘛派來。蒙古王公及各地僧俗每歲朝山進香者甚多,為我國四大名山之一,在我國則稱為文殊淨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初八日釋迦佛祖




釋迦牟尼:佛教之始?,亦云釋迦文,亦稱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釋迦佛,或略稱佛?。謹按佛?姓瞿曇氏,孔名薩婆悉達多,古中印度憍薩羅國迦毘羅城(亦作迦毘羅)主淨梵王之太子,母親摩訂摩耶夫人。佛?之生死年代,各說不一,茲分述如下:
辭海「釋迦牟尼,佛教始?,亦云釋迦文。釋迦,種族名,能仁之義,牟尼,寂默之義。周昭王二十六年時(公元前一○一六),誕生於中印度憍薩羅國迦毘?城,名悉達多。父為迦毘羅?城主淨飯王,母摩耶夫人。誕生後七日,摩耶逝世,賴姨母波闍波提撫育之。十九歲,納拘利城主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為妃。二十九歲時偶乘車出遊,見衰病者及死者,深悟世間之無常,遂決意出家,一日半夜(時為 十二月八日 ),乘馬潛出王城,入東方藍摩國,剃髮為沙門。旋詣王舍城邊蘭若林,就「鬱陀羅伽仙」求道。遂修習諸種之襌定,更至優樓頻螺付之畢?羅樹(佛於此成道,故又菩提樹)下,敷草,結跏跌坐,誓日「不成正覺,終不起坐」。至二月八日夜,忽?明星而大悟,得一切種智,於是成大覺世尊,為人天之大導師,時年三十五年也(諸經論中亦云十九歲出家,三十成道者)。於是周遊四方,化導群類,凡四十餘載,示寂於拘尸都城跋提河(金河)邊娑羅?樹之下,時周穆王五十三年(公元前九四九) 二月十五日 ,應世共七十九年。關於佛在世之年代,上所述者,自古盛行之說,而近人或謂降生於公元前五百六十五年(周靈王七年)入滅於公元前四百八十七年(周敬王三十三年)云。」
元托克遼史?志「 二月八日 為悉達太子生辰,京府及諸州,雕木為像,儀仗百歲,導徒循城為樂。悉達太子者,西城「淨梵王」子,姓瞿曇氏,名釋迦牟尼,以其覺性謂之日佛。」
辭海附錄中外歷代大事年表「公元前五五七年周靈王(甲辰)十五年釋迦牟尼生(一說公元前六二二)(?按此說,比孔夫子多六歲)。公元前四七七年周敬王(甲子)四十三年釋迦牟尼死(他說公元前五四三、四八○、四八五、四八七等)。
世界佛枚大會推定:「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五四五年四月八日」(臺灣神話)。?按此說,比孔夫子少六歲,惟只是世界佛教大會之推定而已,可見尚缺確鑒之文獻記載)。
綜觀諸說,釋迦牟尼佛之生死年代尚是一個謎!至若佛教之東渡及佛?顯異事蹟,容後補贅。

三聖阿彌陀佛 聖紀
阿彌陀佛係天竺(今之印度)國王,父名月上轉輪聖王,母名勝妙 顏 夫人,悟道之後,拋棄王位,出家修行,法名「法藏比丘」,曾發四十八大願,願在西方建立莊嚴的極樂淨土,成佛後,號「阿彌陀」,為西方樂世界的教主。梵語阿彌陀釋義為「無量」,包括無量壽與無量光二義,因此在諸多佛經中,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壽佛」與「無量光佛」。無量壽經上記明阿彌陀佛共有十三名號。阿彌陀佛左侍觀音菩薩,右侍大劫至菩薩,分為慈悲與智慧的象徵,三者合稱「西方三聖」。
相傳阿彌陀佛降生這天,農夫都以風向預測米價,若吹東南風,主米貴,若吹西北風,主米賤,因此有「風吹隬陀面,有米弗肯賤,風吹彌陀背,無米弗肯貴」的俗諺。
阿彌陀佛十三名號:
無量壽佛、 無量光佛、 無邊光佛、 無礙光佛、 無對光佛、 焰王光佛、 清淨光佛、 歡喜光佛、 智慧光佛、 不斷光佛、 難思光佛、 無稱光佛、 超日月光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十八日華陀神醫先師



華陀仙翁:三國時,一代神醫也。東漢沛國譙人(今安徽省毫縣),名?,字元化,與曹操同鄉。仙翁士大夫出身,遊學徐士,兼習數理經典、通曉養性術、擅長醫術,精通婦產科、藥品學、診斷學等;而以外科剖割最享盛譽,曾為關帝刮骨治箭傷,後因違抗曹操之令,被處死。有著名門人陵廣吳普,彭城阿樊二人。

辭海:「華陀,東漢譙人,一名?,字元化。兼通數經,舉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精方藥針灸之術,又能破腹背,湔腸胃,以除其疾穢,嘗授門人以五禽之戲,如法行之可得高壽。曹操苦頭風,陀針之即瘥,因使常在左右,陀本土人,恥以醫見業,離家思歸,求還取方,既歸,以妻病,數期不反,操怒,收獄考死。臨死,出一卷書與吏日,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陀索火燒之,方遂絕。」

歷代真仙通鑑載:神醫活了一百多歲,容貌與體力仍如壯年。有濟世宏願,但生性澹泊名利,一生拒不為官,尤精通藥鍼,擅長醫術,對外科手術更是神奇。曾為關公刮骨治箭傷,關公仍怡然自得的在看春秋,此一情景,至今仍為世人稱讚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十九日佛教四大天王









佛教四位護法天神,象徵﹁風調雨順﹂的瑞兆。

道教拖塔天王李靖,右手持七星劍、左手拖塔︵燃燈道人相贈玲瓏寶塔︶,塔內以八卦九宮造局,與佛教托塔天王完全不同。待考查。

四位護法天神:

一、北方﹁多聞天王﹂﹁ 沙門天王﹂,梵名﹁北方大聖 沙門大王﹂手中執傘,司掌雨事。

二、東方﹁持國天王﹂,手掌琵琶司調。

三、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司風。

四、西方﹁增目天王﹂,手握一駝司順。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9-7-2007 11:4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二十一日李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佛家弟子奉為護法天神,為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名曰毗沙門天王,著甲胄,左掌托塔,右持寶棒(或傘);又稱北方多聞天王,其實塔可摧群魔。

惟道教與我國民間所奉祀之托塔天王,傳為唐太宗貞觀年代(公元六二七至六四九年)的陳塘關總兵李靖,陝西人,精通兵法,遞升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官職。逝世後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為十哲之一;五代時被封為靈顯王。至元末(約公元一三六四年前後),楊東來評述「西遊記」中載:「神佛降孫」一節,李天王曾云:「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北方,四海皆知名和姓,毗沙門下李天王。」,自此,佛道托塔天王兩神遂合二為一。

托塔天王李靖流傳最廣之時乃在明朝,當時「封神演義」與「西遊記」,均描述天王拜度厄真人為師。有三子:金吒、木吒、哪吒(即中壇元帥、太子爺);曾與哪吒鏖戰,李靖獲燃燈道人贈玲瓏寶塔才得勝。玉帝封為天兵天將總兵,哪吒亦為其屬下先鋒官,神威顯著,佛道弟子皆敬祀。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3-7-2007 04: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二十六日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即炎帝,為古代天、地、人三皇之一的地皇,又稱炎皇為神農氏、五穀先帝、先帝爺、藥仙、藥王大帝、開天炎帝、五穀大帝、五穀王、田祖、粟母等諸多名稱。帝王生於厲鄉、長於姜水 ,起於烈山,接帝位後,定都于陳,後遷徒于魯。在位一百二十年,崩葬于長沙。

神農大帝為少典之元子,母方登為有蝸氏之女,望有龍威而生神農。因長於姜水,故為薑姓。神農發明耒耜(傢俱,起土之用),教民種植五穀,又親嘗百草,一日之間遇七十毒,百死百生,共得三百六十物(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百草),以醫治黎民病痛:且樹立市集規模,互通財貨,使初民生活大為改善。因此,農民、藥商、醫生均奉之為守護神,並立廟敬祀。

清朝雍正年間,曾詔令各府州縣擇地設 [ 先農壇 ] ,以紅質金字作先農之神位,年年由地方官率農民致祭,天子亦在京城天壇舉行 [ 祈農 ] 之祭。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為例祭日。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0-7-2007 08:4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二十六日南鯤鯓李府王爺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之五府千歲(李府、池府、吳府、朱府、范府五王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二月動工興建,佔地二十餘甲,廟貌頗宏偉,古蹟尤多。

萬善爺為此廟之 「 囝仔神 」 又稱 「 囝仔公 」 ,亦為最主要配祀神祇之一。

萬善爺奉祀於 「 萬善堂 」 ,在此廟 「 娘媽殿 」 (奉祀註生娘娘)後左行之 「 萬壽公園 」 內,園中林木青翠,奇石嶙峋,並有萬善爺池邊牧牛的塑像,栩栩如生。

萬善爺本是一位牧童,時常牧牛於?榔山上,後因病去世,即葬於此山。據傳:嘉慶年間,信眾決定奉祀五王千歲、遷建廟宇於?榔山時,竟引發了萬善爺一場土地之爭。五王千歲表示已用錢埋於此地,而萬善爺則稱早已插針於土中,兩相爭執,孰先孰後,孰是孰非,難以定論,雙方竟展開大戰,神兵鬼將鏖戰,激烈無比,引得日夜無光,陰風淒慘,雞犬不寧,附近北桄榔庄居民,在數月內全部走避,頓成廢墟。嗣經赤山觀世音菩薩出面調解,雙方訂下 「 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有福應同享,神界莫相爭。 」 之盟,一場鬼哭神嚎戰爭就此平息,而囝仔公萬善爺亦列為代天府配祀之一神。

  

農曆四月廿六日  李府王爺 聖紀

•  大王爺李公諱大亮, 四月廿六日 生。恭儉忠謹,授封涼州都督。玉帝?封「五府千歲」「代天巡狩」

•  二王爺池公諱夢彪, 六月十八日 生。沈毅剛直,授封都尉。玉帝?封「五府千歲」「代天巡狩」

•  三王爺吳公諱孝寬, 九月十五日 生。嫉惡如仇,授封都尉。玉帝?封「五府千歲」「代天巡狩」

•  四王爺朱公諱叔裕, 八月十五日 生。守正不阿,授封都尉。玉帝?封「五府千歲」「代天巡狩」

•  五王爺范公諱承業, 四月廿七日 生。守正不阿,授封都尉。玉帝?封「五府千歲」「代天巡狩」

王爺又稱千歲、老爺、王公大人等,相傳計有三百六十王爺,有一百卅二姓之多,奉?王爺兩尊者,為二府王爺。如奉三尊者,稱為三府王爺。如奉五尊者,稱為五府王爺。如奉七尊者,稱為七府王爺,均是合?由稱。王爺來歷傳說不一,有謂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之學者,尊為王爺。有謂唐代進士赴考,途見井中有疫毒,為救眾人,齊投井犧牲,以免民眾繼用井水中毒,後昇天化神,封為王爺。或謂唐明皇為試張天師法力、藏三百六十位進士於地下殿,命吹笙鼓樂,要天師使法息其音,天師即拔劍拂空,音突絕,帝異之,往地下殿視之,眾進士均氣絕,帝為弔此 ? 魂,一律封為王爺,?各地。另謂明遺進士三百六十名,不願仕清,自盡而死,玉皇念其不貳,?封為王爺,授命下凡,視察人間善惡,其府稱「代天府」。又閩沿海,送「王爺船」有神象有其物有糧食等什品等,放流海上,謂「送瘟神」,或稱王爺謂「瘟部尚書」尚「水部尚書」等。

本省台南縣南鯤鯓與麻豆,均有代天府朝,稱為「代天?狩」之五千歲。據南瀛又獻第十二卷代天 ? 狩考,引古閩史貽輝之五府千歲傳略云:「蓋聞有功德於民則?,惟聰明正直者為神。五府千歲效桃園故事,結為生死之交,以忠義相切磋,雖異姓勝同胞焉。昇化之後,超授顯秩,代天?狩,樓船邁賀,掃蕩妖氣,捍災禦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 ?,四海尊崇也。按南鯤鯓之廟,建於清之嘉慶年間,其神云係由大陸漂來,抵台南縣海濱。其像臉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哲。因五千歲後各屢顯靈異,乃為台民崇奉日隆,其香火以台南縣為最發達,今僅台南一其廟宇即有一百三十餘座之多,而其他縣市亦多有建廟?之。


五府千歲 ( 南鯤鯓 )

南鯤鯓代天府沿革載:「唐玄宗年間,權臣欲害文科考試及第之三百六進士,適玄宗皇帝欲試張天師之法,權臣喜得良機。秦玄宗將此三百六進士徵於殿中地下室,賜其樂器令吹奇音,秦妙曲,而問張天師曰:「此妖怪之聲音耶!卿有誅妖之咒法乎?」天師曰:「有!但非妖怪之聲。」乃拔劍唸咒,俄而聲音止。玄宗令開地下室觀之,三百六進士盡皆氣絕,無一生存。玄宗念其無辜絕命,乃追封三百六進士為王爺。

  

後來其中之「李、池、吳、朱、范」五王除暴安良,斬妖除邪,其功卓著,感動上天,玉帝敕封為代天巡狩,永住人間,享受香煙。其後各地聞及五府王爺出巡該處,都熱烈建醮歡迎奉送。最後在泉州府晉江縣富美地方,受盡該地方官民熱烈建醮,坐於王爺船,恭送而至南鯤鯓。時值明末清初,內地人民移家台灣,為安居地。神靈預知台澎有新興氣象,另擇此南鯤鯓山為巡狩查察之基地,部署代天府,開始南巡北狩,救善除暴,備受善男信女之崇拜。」

  

五府千歲誕辰日期如左 ( 根據南鯤鯓代天府 ) :

大王 李府千歲 四月廿六日

二王 池府千歲 六月十八日

三王 吳府千歲 九月十五日

四王 朱府千歲 八月十五日

五王 范府千歲 四月廿七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二十七日南鯤鯓范府王爺



范王爺: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之一,排行第五,正確身世待考。據傳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功臣(按唐太宗用李勣、秦叔寶為將,征神突厥、吐蕃等,益廣其版圖。傳說中之李王爺,疑即李勣也。查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一般俗叫徐茂公,初事李密,後從歸唐,屢建大功,授黎州總管,賜姓李;因避太宗諱,單名勣。從太宗平竇建德,俘王世充,破劉黑闥,拜井洲都督,封英國公,圖像凌煙閣。凌煙閣乃唐太宗親贊廿四功臣圖像掛之處。)惟南投縣文獻叢輯載「三府王爺,朱、李、池,擅長音樂,處斬,靈魂昇天,封為王爺,受命下凡,稽察善惡。」台灣寺廟供奉之主神五府王爺,其組合變化很大計有:蘇、邱、梁、秦、蔡、池、邢、金、何、馬、李、吳、池、武、伍、白、紀、范、雷、朱、岳、紀、金,惟以李、池、吳、朱、范組合最常見,此組合之五位王爺,為隨唐時代人,以志趣相投,結為生死之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十一日天下都城隍



都城隍:續文獻通考:「明初,都城隍之神,歲以 五月十一日 為神之誕辰及萬壽聖節,各遺官致祭。」(所云都城隍之神,究係何人,另考)
都:區堿之名,小日邑,大日都。古以天子居日都,即帝都也,又日京師、京都。都城隍者,國都之城隍,為城隍中之最尊貴者也。
城隍:究竟何神?其本體如何?起源何時?職掌何事?隸屬如何?神等品級又如何?如何任用升遷?
城隍本義:
城:許慎說文解字云:以土石建築而成者日城,故城之本義作盛民解。段玉裁注云:言盛者,如黍稷之在於器中也。辭海云:城,城郭也,都邑之地,築此以資堡障者也。形音正義大字典云:城,乃用以盛受眾民於其中者,亦為用以保護聚居中者之建築物。
城有內外,內日城,外日郭,城牆之高者日墉(夏鯀作三?之城,?,周尺謂八尺或七尺),卑者昌垣,於適當處所設門,門數不定。城門上復設一樓,是謂闕,城闕乃瞭望之所,視線廣?,偵敵寇之舉動,瞭如指掌;故外城(郭)可稱為第一道防線,內城為第一道防線。如以明代北京都城而言,內城之復有皇城,再內則為宮城,內外構成四重城;內城若破,皇城、宮城難保,則死無其所矣。以上就城之本義及功能而言。綜而言之,環繞都市築圍牆以保?之建築物日城。
隍:許慎說文解字云:隍,城池也,有水日池,無水日隍矣。段玉裁注云:池之在城外者也。形音正義云:隍為環城而近城者,城高大如阜,故隍 ? 阜,又以皇本作大君解,隍繞城有廣大義,故?皇聲。
古代,城與隍,以邑之大小及險要程度,並審諸地理形勢而建築,故其構造型式亦各自不同,尚因朝代人文環境關係,而差別其規模;以區城而論,大略分為:都城、府城、縣城。都城、隍並有,府、縣即築城外,視需要而設隍。此外有依地勢而築長牆以攘外安內者,如:趙之長城,之長城,秦之萬里長城等。
城與隍,本質同屬土石,故與土石關係最密切,惟所不同者,城聳立於地上然物,以民俗言,「土」有土地公神,「石」有石頭公神(原始均是自然神),城、隍既是土石合一體,城隍神諒必與土地公、石頭公「情似兄弟,誼屬同寅」,此亦神話。城隍神乃陰陽合一體,具有土石本質之自然神也。



龍側: 谢将军 + 什家將


虎側: 范将军 + 什家將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12-7-2007 10:0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十八日張府天師



農曆五月十八日 為我國道教祖師張天師聖誕。其在道教中享譽崇隆,至魏晉後,一般均對道教教宗泛稱為張天師,故天師之名位,遂成為世代相襲;唯此處所稱之張天師,係指東漢時代創立道教之張道陵天師。

張道陵一名張陵,沛國豐人(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鑽研五經,胸蘊甚豐,後入四川鶴鳴山修道,著道書廿四篇,是為道教經典之本。天師嘗自稱太清玄元,早期道教乃由是而立。而入教者,需繳米五斗,故又稱 「 五斗米道 」 。張天師擅長以符籙咒法為人治病,因是追隨而成為其門徒者愈來愈眾,張道陵自擊徒眾日增,乃著手建立廿四治(道教組織),並立祭酒以統領道民,而張道陵在道教的師尊地位,由是建立。

魏晉以後道徒稱張道陵為 「 天師 」 ,五斗米道也被改稱為 「 天師道 」 ,遂成為道教正宗。金元以後,大陸北方另出現一大派 「 全真道 」 ,天師道便改為 「 正一道 」 。唯現今流行於臺灣之道教仍秉天師為正朔,全真派甫於數年前才引進臺灣。臺灣以張天師為主神廟宇,約有百餘座,而盛行於中、北部之天德教、天帝教,與一貫道均係道教一支。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12-7-2007 10:0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初三日韋馱尊者



一切眾生,默然信受。

韋馱天尊,他是一位護法大神,凡是觀音大士的道場撥供韋馱天尊。但對這位大護法,在神世界的地位卻不大清楚。

其實,韋馱天尊原是四大天王及三十二神將的主位,後來皈依佛,成為護法大神,統率四部神洲的東、西、南三洲(即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主利生化益,教濟一切眾生為其本誓。

古來欲建伽藍之場合,須先安奉此神像,以表彰其護法的功德。據印度之傳說,佛滅後,羅?天尊曾竊取世尊的舍利,逃亡時,為韋馱天尊所追擊,因而壓回了佛陀的舍利,而受諸天諸神的景仰 。自然,這只是相傳的神話,因羅?天尊皈依佛後,也是護法的大師。

不過, [ 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 吸一則韋馱顯靈的故事,這是特為記述之:大約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普陀山有所大廟於夜晚失火,當夜有一個小沙門太累,就倒在韋馱佛的腳下睡覺。熟



睡中突有一身空金甲,狀如韋馱的人拍沙門的屁股說,起火了,還不趕快逃生。沙門驚醒,果見火勢兇猛,便在不知不覺中將一尊一丈多高的韋馱塑像,背出廟門。

天明火熄,廟全毀,唯這尊韋馱塑像屹立在廟外遠。眾詢之,沙門告以驚夢之事,並說韋馱是他一個人背出來的。可是這尊佛像,有好幾百斤重,幾個人都抬不動,而小沙門竟能獨力把他背出來。因此韋馱顯靈的事蹟,也就載入 [ 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 中。

普陀山的靈異事蹟實在很多,這次韋馱顯靈,可說是常見習聞之事。其中另有一件不可思議之事,就是普陀山有一座千斤大鐘,是用一根大拇指般粗的小草繩吊起來,幾百年來,從未斷過,今天還吊在那兒。凡是朝山的香客,莫不稱異,但無法解釋,大概這就是神出鬼沒世界的奧秘吧!相傳這條草蠅,是一條金龍的化身,他是普陀山報恩的。

隨侍大士的鸚鵡丞相,又名大生尊者或頭佗尊者,在他未成道前,本是梵天的金翅鳥,常往須彌山北方的大鐵樹上,飛翔須彌四海,捕食龍族。其頸部有如意寶珠,其口中常吐出猛烈的大火焰,稱為迦樓羅炎。

自被收為大士帳前天龍二十八部將之後,他即以其特有之鳥喙,叼食天人一切煩、惱及魔障,以大福利經與一切眾生。觀音大士弘法度人,鸚鵡丞相常常銜命傳達大十的旨意,功不可滅。我們只要看他被譽稱 [ 丞相 ] 就知他在大士寶座前的重要。

鸚鵡丞相的在佛教的神世界中,是迦樓羅天神,屬於三十三天之一,地位相當崇高,也是一切鳥類之王。

以上是常侍大士的幾位大天尊,實則在大士帳前的還有天龍二十八部眾,由於人物太多,而且不常為人道及,也就從略。不過,八大龍王中的難陀龍王與跋難陀龍五,是天龍八部中常侍大士的部眾,在 [ 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 中,這兩位龍王常與大士一



塊在潮音洞的石壁中盛裝出現,很多善男信女曾親自目睹,在此特為提及。

  

農曆六月三日  韋馱尊者 佛誕

韋馱尊者:佛救護法神「四大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一,姓韋,名琨,世稱為「韋將軍」,擁護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等,佛法最力之護法神。佛寺建立後,要安奉韋馱尊者,以鎮守道場。

韋馱的佛像造型主要有:一是雙手合掌,兩手同握金剛杵,表示該寺歡迎四方遊僧前來借宿(俗稱掛單),二是單手握金剛杵立地,表示該寺不接受外來和尚借宿。

相傳釋迦佛滅度後,有兩個捷疾羅煞鬼偷走兩顆佛牙,被韋馱追捕取回。捷疾羅煞鬼是有名的飛毛腿,盜取佛牙後,奔逃洲外,韋馱奉命追捕,一天之內跑遍三大洲,而追回佛牙,因此有「三洲感應法韋馱」之稱。此外,相傳清初時,普陀山上的一間佛寺,某天半夜突然發生火災,當時寺中一名和尚就睡在韋馱佛像腳下,火起當時,韋馱顯應告訴和尚:「佛寺失火,儘快逃生」,和尚驚醒時,火勢已經延燒正殿中,一急之下,背起重達數百斤的韋馱佛像就往外衝,跑到殿外時,整間佛寺已盡成火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十一日田都元帥



古往今來,各行各業均有守護神,田都元帥為我國傳統戲劇界、音樂界尊之為守護神,傳聞已久。

田都元帥民間俗稱為 「 相公爺 」 、 「 雷元帥 」 ,亦稱 「 宋江爺 」 ( 農曆六月十一日 為其聖誕)。但田都元帥究竟指何人,卻說法有二,一說指係唐天寶年間之樂工雷海青,唐玄宗時負責管理後宮梨園弟子,逝後被追封為太常寺卿,後因被梨園子弟奉之為守護神,進而成為民間音樂之守護神。

另一說田都元帥係玄宗時代名將張巡部將雷逢春,奉旨征番時,一日被困於此山,久候援兵不至,危急存亡關頭,情急智生,乃取皮革剪成人形,命士兵日日操弄耍演。由於操演精彩,引人入勝,敵軍觀之入迷,無心戰陣。雷逢春趁夜一舉突襲敵營,大獲全勝。雷逢春班師回朝,皇上聞其技可敗敵,命在宮前獻演,觀而悅之,備加讚賞,乃敕為大元帥。

上述二說雖有所本,唯田都元帥在臺灣則獲南管戲派藝人奉祀,各地樂工奉之至誠。田都元帥也是坊間民俗宋江陳祖師爺,故又被稱為 「 宋江爺 」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12-7-2007 01: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十五日靈官王天君





靈官五天君為玉帝所封真武麾下三十六天將之一,亦為鸞門諸天君之一,尊稱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 、又曾被封為 [ 玉樞火府天將 ] ,職掌都天糾察,斬妖護法,道觀奉為鎮山門之神,佛教則奉為守衛之神,設靈官殿。

[ 列仙全傳 ] 雲:王靈官本名王善,宋代湘陰地堭廟的地堭爺,受法于薩真人,傳法與杭州道士周恩德。明成祖永樂年(西元一四 0 三至一四二四年)間,周恩德奉召入京,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成祖朱棣數試之,無爽也。帝大喜,詔令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以祀薩真人和王靈官,四季為二神更換袍服,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複換新袍服,珠玉錦綺,所費不惜,每年皇帝萬壽聖節、元旦、冬至日皆遣官致祭,直至世宗嘉靖年中(西元一五二一至一五六六年)始廢官祭,且袍服不再焚化。

靈官王天君神像威武,紅臉膛,額上另有一眼,三目圓睜,鋸齒獠牙,虯髯怒張,披甲執鞭,顯示鎮妖壓魔氣勢,確定威風凜凜。





  

農曆六月十五日  靈官 王天 君 聖誕

豁落官 王天 君,王靈官乃玉火神降為山靈精?,為湘陰之湘潭廟神也。初無始名及法相。

南宋孝隆興年間(公元一一六三),有西河薩守堅,為三十代天師諱繼先,字嘉聞,號虛靖,真人之弟子。見其廟?血食太甚,乃飛符火焚其廟,王靈宮被燒成火眼金睛。以係無辜被焚,即奏於天庭,至帝賜予慧眼以額中,並賜金鞭。准其陰隨薩真人,察其有過錯時,則可報前焚廟之仇,歷經十二年。以慧眼觀察,未見薩真人有過可尋。隨薩真人至閩中,遂拜為師,誓佐行持。真人劈乾卦「三」為王字作姓,以善字號其名。奏請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豁落靈官,為道教護監壇之神。

於孝宗淳熙年間(公元一一七四),始於閩都都福州城內于山頂現法相:「鐵面朱髯,三目火眼,銀牙鳳嘴,手執金鞭,身披金甲,綠靴鳳帶,腳駕火輪,顯相嚴威。」巧匠細心塑造,安座於至皇聖牌正對面。

閩人稱為 王天 君。中國道觀奉為山門守護神。

王天 君為二十六天將之首,鷥門 諸天 君之一,尊稱「太乙雷聲應化天尊」,職掌都天糾察,斬妖護法。天君姓王,名失傳(一說云係湘陰廟神,王善),宋時方士,授法於「薩真君」,傳流於杭州道士「周思德」,世稱「王元帥」,亦稱「玉樞火府天將」;明成?永樂中(公元一四○三-一四二四)封為「 隆恩真 君」,歲時遣官致祭。

迨至弘治中(公元一四八八-一五○五),周洪謨議及嘉靖中(公元一五二一-一五六六),倪文毅疏奏,均主張罷免遣官致祭,嗣後官祭竟廢。

陔除叢引孫國敉燕都遊覽志云:「明永樂間,有周思德者,以王元帥法,顯京師。元帥者,世稱靈官,天將二十六居第一位,文皇禱輒應,乃命?于宮城西,宣德初(公元一四二六-一四三五)拓之,額日:「火德顯靈宮。」

又引倪岳青溪漫稿云:「宋徽宗時(公元一一○一-一一二六),有西蜀人薩守堅,當從林靈素傳法,而王靈官則玉樞火府天將,又從守堅受符法者。永樂中槉建天將廟,宣德中改為火德觀,封薩為崇恩真君,王為 隆恩真 君,歲時遣官致祭。」

[ 本帖最后由 jerryyaw 于 23-7-2007 10: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07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十五日劉伯溫



護國軍師劉誠意伯:明代浙江青田縣人,姓劉,名基,字伯溫,?髯,貌修偉,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一三一一) 六月十五日 ,卒於明太?洪武八年(公元一三七六) 四月十六日 ,享壽六十五歲。

劉軍師,通經史,工詩文,尤精天文兵法。年十六舉於鄉,二十登進士,弟授江西高安縣丞,後辟為職官掾史,再遷浙江提學副提舉,因建言阻於臺憲,遂棄官歸田里。五十歲應明太?之聘,至金陵輔佐太?,滅陳友諒、平張士誠、降方國珍,北伐中原,統一天下,奠定帝業。官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素性剛嚴疾惡,與物多仵,六十一歲(洪武四年)以弘文館學士致仕,歸隱後,口不言功,深自韜晦,仍不免為胡惟庸所陷,於洪武八年四月乙己日,憂憤而卒。明正德年間,追諡「文成」。其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眉公集,?行於世。

明陸粲庚已編:「誠意公佐命之功,追?文成,而時罕傳記,至其學所師承,亦能無言之者。(或云九江黃楚望,更考之)予鄉人顧楩,知青田縣,與劉翁為遊,誠意之末孫,能通其家學,為楩言誠意未遇時,知青田山有靈異,日手一編,面山而坐,目不暫釋。經歲,忽崖上豁開二扉,公亟擲書趨入,聞有呵之者日:此中毒惡不可入也,公不顧,竭力排而進,其中日色明朗,有石室方丈,壁上見七大字云:此石為劉基所破。公喜,引巨石推之,應手折裂,得一石函,中有古鈔兵書四卷,懷之出,纔展足,而壁合如故,歸誦之甚習,然猶未得其肯綮,乃多遊深山崇剎,以訪異人。久之,入一山寺,見老道士憑几讀書,若知其隱者,拜之,請教,道士不顧;公力懇之,道士舉所讀書以授之日:讀此旬日能背誦,則可,不能姑去。書厚二寸,公一夕記其半,道士驚嘆日:子天才也,遂傳其學。後佐高皇帝,嘗對御言及道士,卜令驛召至闕,年且八十,而容色甚少。命與誠意及張鐵冠擇建宮之地,初各不相聞,既而皆為圖以進,天寸若一。上欲留之,不可,遂放還山,不知所終。」

此則言誠意伯未達時,於青田山石崖室中,得古鈔兵書之奇遇也。

附註:相傳,我國預言獻「燒餅歌」係劉軍師之大作,此嫁名誤傳也。真實作者係張鐵冠道人(見鄭曉今言類編),與劉軍師同佐明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07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可以家很多分了

支持你啦~

做么不直接正月到腊月咧?

做么文昌下面还有伯公的?

刘伯温也变伯公了

[ 本帖最后由 无名汉 于 27-6-2007 06: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2-2024 01:25 PM , Processed in 0.13087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