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美联储缩表"魔鬼细节":5年缩表4成等于3次加息
2017-09-23 10:00:56 来源:恒天财富
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正式宣布,被动式的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如期开启。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缩表将以一种渐进、可预测的方式推进,10月缩表的规模为停止对60亿美元的到期国债、40亿美元的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再投资。她还表示,预计核心通胀将在明年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 对于这一符合预期的结果,仍存在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尽管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的市场影响值得密切监测。 五年缩表四成等于三次加息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QE)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资产负债表规模由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不到9000亿美元扩张到2014年的4.5万亿美元,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创设临时性短期流动性工具、购入大量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增持长期国债并减持短期国债等。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根据美联储既定的缩表方案判断,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瘦身”后的证券持有规模约为2.41万亿,表内资产规模约为2.62万亿,均等于当前规模的60%。这一缩减幅度的累计效应约等于三次加息。 依据既定的缩表方案,以今年10月为起点有三种可能的缩表路径。在高负债、中负债和低负债的不同情境下,美联储的证券持有规模需分别降至3.5、2.9和2.4万亿美元。 工银国际认为,美联储缩减资产端的证券持有规模,是为了将负债端的准备金调整至合意水平,从而修复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能。美联储相关研究表明,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后,准备金规模的合意范围为0.1万亿~1万亿美元。若将现有准备金规模调整至合意范围的中枢,则表内证券资产规模至少需要缩减1.81万亿至2.44万亿左右。因此,在三条路径中,低负债路径更符合当前实际。 进一步,若将上述基准路径拆解为月频步骤,可以勾勒出更为清晰的缩表进程。据工银国际测算,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表内证券资产较快下降,累计缩减幅度迅速达到6760亿美元;此后下降速度大幅放缓,至2023年4月累计降幅达到1.85万亿,完成缩表目标。如果美联储表内资产缩减6750亿美元,相当于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有鉴于此,预计至2018年10月,即缩表一年后,累计影响将约等于半次加息。至2019年7月和2021年6月,累计影响先后上升至1次和2次加息。整个缩表进程完成后,累计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AIG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此前曾表示:“缩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开始100亿到慢慢加到500亿,估计到2020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会由今年年底的4.1万亿下降到2.9万亿,下降幅度是1.2万亿美元左右。”他同时认为,“如果两年缩减6750亿美元相当于加息一次,估计三年间大概会下降1.2万亿美元,所以估计相当于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效果。” 关注被动缩表下的“SmartSell” 美联储缩表将以被动缩表方式开启,即停止对定量到期后的国债和MBS的再投资,而不是主动抛售(SmartSell),但过程中的意外仍需要密切监测。 程实表示,缩表进程的细节表明,2019年潜藏着重大的政策拐点。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可能启动“SmartSell”操作,即利用被动缩表进程中空置的缩表配额,相机主动卖出长债和MBS,以针对性地修复收益率曲线。总体而言,本轮缩表进程的短期影响较弱,但长期影响显著。 中金公司此前分析称,理论上未来12月的缩减总规模为1800亿美元国债和1200亿美元MBS。由于美联储并不持有一年以内到期的MBS(仅有非常少量、约57亿的机构债),因此初期实际可缩表规模也将小于这一上限水平。这种缺口也可能就是“SmartSell”的空间。 程实也提及,如果“SmartSell”如期启动,则将进一步加速长期强效应的释放,因此风险偏好有可能受到持续而剧烈的冲击,引发美股等风险资产估值的大幅调整,并对美元走势形成有力支持。同时,“SmartSell”可能渐次导致自然利率低于实际利率,货币政策转入实质性紧缩,从而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挑战。 至今年年末,累计缩表幅度仅为300亿美元,难以改变超额准备金过剩的局面,因此不会引发市场的剧烈反应,更不会改变美联储的加速加息立场。第三次加息有望于12月如期落地,推动基准利率向温和通胀率移动,为明年大规模缩表做准备。 但是,长期来看,缩表的累计效应将渐次显露。机构预计,当明年基准利率区间上升至1.75%~2.0%后,美联储将对加息持审慎态度,逐步放缓加息步伐,以避免与缩表的强效应产生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