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oonggor

我的鱼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4-2014 10: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缘佛牌 发表于 6-4-2014 09:58 PM
我大概要300++的鱼苗,请问贴主的家在一区呢/?

森美兰,日拉务(Titi,jelebu),这里普通鱼比较多。您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4-2014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oonggor 发表于 6-4-2014 10:06 PM
森美兰,日拉务(Titi,jelebu),这里普通鱼比较多。您在哪里呢?

我住在penang楼主可以加我微信吗? aiyoyo8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4-2014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快大,真想吃,又开始种其他,又谁要收有机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4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oonggor 发表于 5-4-2014 07:40 PM
火山泥,英文应该叫clay pebbles。

commercial = ZEOLI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4-2014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上载:
下雨后,水变巧克力色了,应该是pebbles 影响吧!

快快做大它...

有机?



蘑菇出来了^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14 09: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大大真的是十项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4-2014 06:3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lien911 发表于 9-4-2014 09:06 PM
这位大大真的是十项全能。。

兴趣而已~我不是万能胶,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4-2014 02: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採了下来.... ^^







本帖最后由 loonggor 于 11-4-2014 02:0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4-2014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你好~~~這裡蠻少人有研究aquaponic的~~我之前也是有小試一下
可是發現菜都長不好~~~我覺得菜跟魚的數量平衡很重要也很難抓
樓主你是种什麽菜吖?魚你是喂什麽吖?
希望能和樓主多交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4-2014 11: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ourage 发表于 11-4-2014 06:50 AM
樓主你好~~~這裡蠻少人有研究aquaponic的~~我之前也是有小試一下
可是發現菜都長不好~~~我覺得菜跟魚的數量 ...

是的,很难平衡,要用心照顾,做什么都要下心机。
我种蓊菜和汉菜,我觉得种水菜最适合。
鱼菜共生,最适合家庭式,如果要求大量,不如单单养鱼或种菜(水耕)。
我还是觉得,鱼菜有很大操控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如果你是一位环保者,你会更有兴趣
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4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oonggor 发表于 6-4-2014 09:55 PM
100只,鱼苗卖家在我这一带,你要多少?

楼主,,请问你的fiber tank 什么尺寸?养100条的密度会多吗?
都养了几久了。。看了你这帖也想玩玩^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4-2014 01:4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angngoi 发表于 13-4-2014 01:26 PM
楼主,,请问你的fiber tank 什么尺寸?养100条的密度会多吗?
都养了几久了。。看了你这帖也想玩玩^_^
...

才养一个月,6'x4'x2',如果一百条,养到手掌心那么大应该很密了。如果600过到1kg50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14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鱼菜共生有好有坏:
水耕种植/鱼菜共生 一般泥土种植/池塘养殖
不用除草 除草烦恼
系统容易控制 比较难控制
难掌握技术 已经很多技术可使用
本钱高 本钱低
设备建好了一般不能/不需要再改 自由改变

你们比较喜欢那一种? 本帖最后由 loonggor 于 23-4-2014 05:4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14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oonggor 发表于 13-4-2014 01:48 PM
才养一个月,6'x4'x2',如果一百条,养到手掌心那么大应该很密了。如果600过到1kg50条吧!

你好楼主,我也有个循环水养殖系统。
你的缸1.8mx1.2mx0.6m,可容纳的水积十分满的话大约有1296L水或1.3吨水。
一般的养殖来说,我们是算公斤的,计算方法为 多少公斤/一吨的水体。
如果没有打氧的话,30kg/吨 - 60kg/吨都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要水质保持在良好条件的话,目前100kg/吨是极限,超越这个标准的话不打氧,不常换水,鱼的成长与健康会受影响。
楼主只是养爽吗?还是要照标准规格饲养?通常我们养鱼都是依照鱼的体重来计算投喂率的例如如果水体里有60kg的鱼,就乘以体重的1%来投喂,即一天600g的饵食,一个月后就会累积 < 18kg (0.6kg*30) 的有机废料。 这些废料必须经过细菌的分解才能更有效率的让植物吸收,因为我没看过你的养鱼水,如果水体有刺激性味道了,便是氨氮类(ammonia)NH+/NH-过高,来不及转换成NO2->NO3。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用一种叫Moving bed bio filtering的细菌分解技术来加强分解效果。那你的鱼菜就包美了。  话说以前我2吨的水体养殖了大约900条300克非洲,大概是135kg/吨的密度,氨氮换水后第一天马上超标,第三天开始有刺激性味道,NO3的含量是50mg/L,我在过滤缸养的浮萍爆满了都来不及吸收,如果我拿来鱼菜的话应该会很爽

鱼菜种植叶菜类是明智的选择,叶菜主要消耗的元素是氮,楼主可以试用水耕法种植生菜类,价钱不错,而且虫害比别的叶菜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4 07: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nnocent2088 发表于 24-4-2014 02:01 PM
你好楼主,我也有个循环水养殖系统。
你的缸1.8mx1.2mx0.6m,可容纳的水积十分满的话大约有1296L水或1.3 ...


你的算法一般养鱼的都会用到,谢谢提醒。我是养爽和一边学习的,希望可以突破以往高密度养殖记录,以后可以考虑大量养殖。
1)我开始抓到鱼儿的胃口,已经试试一天投喂3次。之前有鱼因为食物和水质而重病死去(很奇怪的是,白鱼、河蟹、虾都没有死去),但胃口好和健康的鱼都不受水质影响,除非真的很肮脏的水,这个我没有话说。技术一定要,可是鱼菜共生一来追求自然和有机,二来就是方便处理,你所谓的bio bed过滤器一定会使用到(我已经留一个箱准备做这个过滤器,请指点如何做更好的?特别是NO3这个问题,益菌方面我还可以控制。)。
2)其实像我这样的鱼缸,可以种的菜更多,因为鱼儿越来越大,同时密度养,粪便自然多。如果种多点菜不够肥料,可以在水加肥料,可是如果菜少就无法去除粪便,这也是我 现在的问题。
3)自此之后,我个人比较喜欢水耕法,真的很方便。现在考虑种水耕菜赚钱(因为周期短),然后筹备养殖名鱼。
4)抓摸鱼菜平衡就是鱼菜共生的乐趣,呵呵。希望大家一起研究。
本帖最后由 loonggor 于 24-4-2014 07:4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4 11: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gngdygdyb 1 楼主 2010-10-28 2楼
有机物(饲料、粪便)>>氨>>(亚硝酸菌)>>亚硝酸>>(硝酸盐菌)>>硝酸盐>>(厌氧菌)>>氮气
厌氧菌生存在低氧的环境下,水晶虾、硝化菌都需大量的氧气,水中有充分的氧气,造成培育厌氧菌极为困难,就是有的话也不足需求,所以一般的缸子到硝酸盐氮循环就止,传统下来培养厌氧菌的概念就是铺厚厚的底床,但虾缸用的是土,土不像石或砂,厚土会败坏,不适用来培养厌氧菌。
最佳培养厌氧菌的地方还是在筒子里!
以下自己长期研究厌氧菌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1. Eheim 2215串三个 (一个马达+二个前置):用多量的菌类去”消耗”氧气,才能让最后一个筒子有厌氧菌生存的环境。
2. 用品质好的滤材:硝化菌越多,最后筒内的氧气会越少。
3. 设缸时用品牌好和多量的菌类并维持硝酸盐在最低 (太高就换水)
4. 处理缸内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的累积会导致硝酸盐过高而无法降低。)
4、买一个NO3化除器,人家现成做好的,省事,但是价格很贵.
5、自己DIY一个NO3去除器,做法如下:
用RO杯自制了一个硝酸盐去除器
用RO杯和生化球
RO杯外面用黑色胶纸粘上,以免透光,用来培养厌氧菌一般培养厌氧菌需要碳源,很多人用白球,好处是现成的很容易买到,缺点是价格很贵,如果嫌这个东西贵可以定期往RO杯里加点糖水,切忌要少加,加多了系统会破坏.
注意事项:
培养厌氧菌大概需要2周-4周左右时间,这个期间硝酸盐去除器最好不要直接用于虾缸,因为硝酸盐去除器会经历一个NO2飙高,和NO3飙高的过程,等出水口测不到NO3的时候再放到虾缸运行.
另外去除器要用黑色胶布包好,厌氧菌不喜光. 入水口的管子一样要离水面高一些,防止反硝化作用不彻底产生硫化氢毁掉虾子 当NO3接近0时适当调高入水的速度,从原先每秒入水1-2滴改为10滴-这个水流速度是前辈总结的,但是说实在话这个速度很难控制,速度太快,化除器会变成另一个硝化细菌的培菌筒,速度太慢形成无氧区产生硫化氢
不管是现成的硝酸盐化除器还是自制的硝酸盐化除器都要配合氧化还原电位指示测试器-ORP笔用起来才比较安全(ORP值在负50-负200左右是化除器有效运作的合理范围,如果ORP值小于负200,有毒的硫化氢就会产生),有的商品化的硝酸盐去除器自带这样的设备.如果自D的话需要谨慎对待.以免硫化氢问题出现
有关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原理和化学公式,前辈都有总结,我这里也不写那么多了,下面转帖一下前辈总结的帖子,如果有钻研精神的网友可以仔细阅读,对了解整个水体NH3,NH4,NO2,NO3,转化原理会对硝化过程和脱氮过程有更深理解,并且对各种化除NO3的各种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氮(N)是生物重要的化学元素,它由两种有机物形成:蛋白质和核酸。自然界的氮是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很多,但生物无法直接利用它。一些菌类(主要是蓝、绿藻类(cyanobacteria))能够吸收氮,加以合成氮基化合物,这个过程叫氮固定。藻类被一些生物吃掉,这些生物又再被其他生物生物吃掉,最后的氮化合物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扩展起来。当这些氮化合物被释放(尸体,生物脱落物、排泄物)时,它们就被细菌分解,分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就是氨(NH3)。氨于水中与水结合,就形成氢氧化铵(NH4OH)。这是毒性比较大的物质,能使鱼类血液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功能。当水体中氨的浓度超过0.2ppm时就会造成鱼类急性死亡,浓度高的氢氧化铵是烈性腐蚀剂。氨的毒性随温度,PH值和水中的盐分而有所不同。由于氨水呈碱性,在越呈酸性(PH<7)的水中,氢氧化铵就越被压制。反之在越呈碱性(PH>7)的水中,它的毒性就越大。氨可以被亚硝化细菌分解,转变成亚硝酸(NO2-),这个过程成为亚硝化,公式如下:
回复 举报
ngngdygdyb 1 楼主 2010-10-28 3楼
2NH3+3O2--->2HNO2+2H2O+热
HNO2(亚硝酸)也溶于水,释放亚硝酸根离子(NO2-)。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植物和动物也是有害的,但它会被硝化细菌继续分解成硝酸盐(NO3-),这个过程成为硝化:
2HNO2+O2--->2HNO3+热
这样的话,含氮的有机物就会被分解为毒性较弱。在水族箱中,氮通过这个过程慢慢被分解为无害的硝酸盐。但硝酸盐又是植物的营养剂,会导致藻类的大量生长。所以,通过换水来降低硝酸盐的浓度。在缸中种植植物,也会吸收相当多的硝酸盐。
硝化细菌存在于水族箱的任何地方,但它在光线不强,水流缓慢,溶氧丰富的地方更容易繁殖。因为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都是好氧菌,所以,充足的氧气对氮循环非常重要。如果水中缺氧,硝酸盐会被厌氧细菌再次转化回亚硝酸盐和氨,这个过程叫反硝化(NO3- +2e+2H+ --->NO2- +H2O)。这种反硝化反映非常可怕,自然界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像已知的河流反坑现象,同样的现象发生在鱼缸中就会使宠鱼的生命受到威胁,甚至死亡,这个问题要值得重视。
反硝化过滤
反硝化过滤或脱氮过滤装置被用以防止和降低海水缸中硝酸盐含量的增长。通过反硝化作用,非自养性细菌(厌氧菌)将硝酸盐分解成为单分子氮(N2)和氧,氮气被排入空气中,自由氧在缺氧环境中会使厌氧菌将有机物质氧化;此过程称为硝化呼吸。厌氧菌喜欢水中的自由氧,促使无氧条件下厌氧菌的硝化呼吸作用。从能量角度而言,对它们无好处。要建立起充分的缺氧环境,就必须提供额外的有机碳给菌落群,但不能与氮或磷结合。要使反硝化作用活跃应保持环境处于缺氧条件下,而反硝化作用的终产物却有氧气生成,使得缺氧状态不易保持,因此需要额外提供有机碳促使厌氧菌通过硝化呼吸消耗掉反硝化作用生成的氧,从而保证整个大环境的缺氧状态。
反硝化过滤搞不好会引起大的事故发生,建立起无氧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水中溶氧被耗竭,厌氧菌的新陈代谢达到高峰时,反硝化过滤才真正起作用。在此之前,必须精确补充与被消耗硝酸盐等量的有机碳(促进厌氧菌硝化呼吸)。把握有机碳(乙醇、乳糖、醋酸等)的正确添加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通过准确监测水体氧化-还原电势才能进行可控制。当测量值高于-50mv时,表明反硝化作用尚未开始,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只有当氧化-还原电势值低于-50mv时,才意味着反硝化过滤已开始运作。然而,一旦电势值低过-200mv,就会有浓烈的臭鸡蛋味散发出来!(H2S,硫化氢,剧毒!!!)记住要不惜一切代价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通过提高流量来增加O2和硝酸盐的供给防止产生细菌性硫酸盐降解。
水流量极低时,会迫使厌氧菌完全消耗掉硝酸盐后转向消耗分子氧。(而水流量太大或有机碳供给不足时,出口水体便显现亚硝酸性)。流量掌控以使整缸水在1-2周内被循环一次为适中。由于经过功能良好反硝化过滤的水体中是不含硝酸盐的,因此这个流量完全能保证在水族箱中稳定一个低的硝酸盐含量。经反硝化处理后的出水应绕经滴流过滤或蛋白除沫器以除去可能存在的有毒产物或中间产物。
还应提及的反硝化过滤的另一项优点是:在缺氧环境下,被沉淀的微量元素会被再次溶解于水
本人认为最安全的办法是三串滤筒法,虽然效率不像NO3去除器那样高,但是虾缸还是安全第一,本人目前所有虾缸也都采用三串滤筒配合定期换水加种植根系水草吸收NO3的办法.自己DIY的硝酸盐去除器仍在摆烂缸中运行,到目前为止运行正常没有倒缸,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有心得再和大家报告.
回复 举报
renzhong3000 1 2011-1-16 4楼
如果海水养殖NO3高的话 可以用你第2种方法降解吗
回复 举报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点击登录,马上回复
回复
反馈|登录|注册
电脑版|极速版|客户端new
鳌虾吧
回复
只看楼主
分享
刷新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4-2014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oonggor 发表于 24-4-2014 07:45 PM
你的算法一般养鱼的都会用到,谢谢提醒。我是养爽和一边学习的,希望可以突破以往高密度养殖记录,以后 ...


如果你是指鱼苗死亡的话,通常鱼苗的存活率会少过50%的,有些人说他的苗有80%-90%存活率,但长远来看有些鱼苗虽然不死,但却也不长大,这些有基因缺陷的鱼苗在大自然里都会成为肉食鱼类的食物来源。 所以你所说一些鱼死,一些鱼非常健康,是很正常的,过了一定的鱼龄后会死才有可能是鱼病。Moving bed bio filter 非常简单,你可以购买K1 filter media, 用塑料网围一个圈放入水中,把filter media 倒进去,然后在底部曝气让这些media上下翻滚就可以工作了,效果非常明显,有了这个生物过滤系统,那些生化棉,生化球,生化石都可以省略了。  以前我还很担心效果不强,哪里知道非常简单,随便做都可以function得那么好。 这种生物过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溶氧量也会提高,因为有曝气的关系。

2。对咯,我明白你的意思。像我的养鱼水啊,倒在水沟那里长的草全部青青翠翠的,真是有点浪费。我也正在做着一个鱼菜系统,但短期内不能完成,等完成了再跟你分享。 如果你嫌鱼的废料有过剩,可以试试加上一个物理过滤系统,把固体废料停留在过滤网那里,与养殖水隔绝,大大地降低了氨氮在水里的浓度。

3。你看以看看农牧世界2月/3月刊(忘了哪一月),金马伦有两个老板用水耕法种生菜,刚开始吃力,现在回酬也不错。主要还是方便管理,干净,因为他有做温室,几乎没有用到农药。看着菜一天天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长大,心情也特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14 11: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nnocent2088 发表于 25-4-2014 01:06 AM
如果你是指鱼苗死亡的话,通常鱼苗的存活率会少过50%的,有些人说他的苗有80%-90%存活率,但长远来看有 ...

请问哪里有卖k1?什么价格?如何卖?这里很难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4-2014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oonggor 发表于 25-4-2014 11:35 PM
请问哪里有卖k1?什么价格?如何卖?这里很难找!

我是在taman desa 那里的的鲤鱼店买的,1 Litre大概 RM9.5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14 09:0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nnocent2088 发表于 27-4-2014 09:17 PM
我是在taman desa 那里的的鲤鱼店买的,1 Litre大概 RM9.5吧。

一大包多少钱?下次你可以帮我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8-2025 02:19 AM , Processed in 0.1473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