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亚洲游客

好文章分享050 快樂源自心靈的選擇 (洪靜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8-2011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亚洲游客 于 12-8-2011 08:25 PM 编辑

好文章分享017:分手,也可以很美好
(心律法师)

http://www.fodizi.net/qt/qita/2869.html

近来关于明星分手的传闻不少,其实说起来,明星离婚,是屡见不鲜的新闻。但值得庆幸的是,分手双方的态度都很平和,并没有因为分手而互相诋毁对方。有点像《非诚勿扰2》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散买卖不散交情一样,这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结束。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分手都能这么平和,这么美好。


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明明已经情缘已尽,一方拼了命地想分手,另一方却就是不放手,非要把他(她)困住,还说凭什么让他(她)好过?我不好他(她)也休想好。硬要把两个人变成你死我活的敌人。


男人想的是,我当年追她付出了多少,不能这样白白放手。难道在两人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没有给你带来欢乐,留下美好的记忆吗?


女人想,我生孩子,做家务,为这家一天天牺牲了多少,美丽的容颜,青春一去不复返。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仅仅只是牺牲吗?你没有收获亲情?没有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其实,感情婚姻中,究竟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这永远是一个难以计算清楚的。并不见得提出分手的人就一定比坚持不分手的人更加无情。


相爱时是真实的,是两个人情不自禁的共鸣。但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许多不和谐的地方,诸如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性格修养、业余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当双方都感到在一起并不是那么快乐的时候,分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想要分手的一方,最好能给不爱一个理由,给对方明确的解释。不愿分手的一方,也请尊重一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爱和不爱的权力,不管什么原因,报复别人,残害自己,都只会让人惋惜、同情、怜悯,甚至鄙视、反感、憎恨、厌恶。


也许,分手了你还会爱他、念他、关注他、祝福他,感谢他(她)曾经给了你一段美好的记忆。这,就已经足够了!


而且,分手不仅意味着结束,还意味着你有机会再体验另一种经历,又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应该感激他、恭喜自己。感激他及早的发现了两个人的不适,恭喜自己又有了一个机会找到爱你的人


心律开示:毕竟,是爱过的,哪怕这爱,已经成为过去;即便是缘尽情逝,那也是几百年修行的结果。何必在分手的时候,非要把这份情破坏的一干二净呢?与其纠缠,不如成全。成全彼此在对方心目中曾经的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8-2011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11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the_wanderer

Wanderer,

谢谢。在佛教法音发帖多时,还是第一次有人发帖肯定。

鼓励也是一种布施,推动力,可以让人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18:两块石头的命运
某地有一座即将落成的佛寺,要雕刻一尊本师释迦牟尼佛像,找来两块非常
有灵性的大石头。两块石头质地差不多,但是其中一块略为好一点,所以就
拿这块较好的石头先刻。在雕刻的过程中,石头常常抱怨:“痛死我了,你快
住手吧!我不想让你刻了。”雕刻师好言相劝:“你再忍一下,再过两个星期就
好了。如果你能忍得下来,就将成为万人膜拜的释迦牟尼佛像。”它听了后说:
“好吧,我再忍两天。”结果在这两天中,它还是拼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师的心
都快碎了,最后说:“好吧,那你先歇一会儿。”于是把它放到一旁,然后对另
一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你可不能喊痛。”这块石头说:“我绝对会一声
不吭,你大可放手雕刻,来磨练我。”雕刻师因为受第一块石头的影响,边雕边
问它痛不痛,这第二块石头没有任何怨言。

终于,两周过去了,雕刻师雕出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因为雕刻得非常庄严,
以至万人前来膜拜。来膜拜的人太多踩在地上尘土飞扬,必须想个办法。寺中
的人看到旁边的第一块大石头,就把它打碎铺在地上,这样,第二块石头成了
万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块石头就成了万人践踏的碎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8f3cf0100ehn3.html

- 换个角度来看,第一块石头成了供万人走过的碎石,是成就他人,也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19:懂得赢,也要懂得输
有时,人的美貌、人的娇惯,常使得自己变得十分自我,而“看不见别人”,
一切都要别人依我、听我、捧我、宠我!而我自己很棒、很对,一向都是
赢家!

然而,在人际关系中,“懂得赢,也要懂得输”、“懂得竞争,也要懂得包容”。
因为,我们不能一直“只赢不输”!我们必须懂得适时地“包容、退让与感谢”;
因为,在人际沟通中,“包容与退让”不一定是“我输”,反而可能是“双赢”啊!


语言,是有温度的。冷言冷语、冷嘲热讽、盛气凌人、苛薄冷漠、态度冰
冷……会让人痛苦难受,记恨多年。温馨真诚、语带赞美、接纳尊重、热
情拥抱、微笑鼓励……却让人如沐春风,如浴冬阳。

所以,在言语上──适度的输、适度的退让,制造“对方的赢”,就可以让敌
人变成朋友啊!



没有口德,就没有品德

最难听的声音是嘲讽、讥笑;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鼓掌!

过去,我班上有一个女生,交了一个外系的男朋友。一天,男友用机车送
她回家后,在路上遇到另一男同学,就一起到夜市吃宵夜。等男友回到家,
女孩打电话过来,一开口就大骂:“你死到哪里去啦?我打电话到处找你,
打了十几通都找不到,我还以为你出车祸被撞死了!”

“你干嘛?我又没去哪里,只是在路上碰到小郭,一起去吃个宵夜而已嘛!”
男友委屈地说。

“你是猪啊!吃宵夜?那你不会打电话跟我讲啊?害我急得要命,家里电话一
响,就以为是你出车祸死了,警察叫我去认尸!”女生生气地咆哮着。

这是真实的例子。人在不顺心、生气时,自我控制力较差,就常“口无遮拦”。
而且,人在生气失控时,就喜欢用“负面特质”的形容词,加诸到对方身上,
例如:“你猪啊,笨啦,蠢啦,你去死啦……”

有时,我们觉得,“是他激怒我”、“是他惹我生气”、“我也是为他好”,所以,
我有权生气、有权“骂一骂来发泄”。可是,我们发泄情绪的话,会刺痛别人,
会使人承受不了啊!一个人被语言深深伤害,其伤痕会永远留下,而且时常“
隐隐作痛”啊!

我们都去参加过许多宴会,想想看,最后一道佳肴,是不是都是“甜点”?好像
大部分的宴会,最后上桌的,都是使人觉得“香甜可口的点心”。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主人希望客人离去时,嘴上都留着“甜甜好吃”的印象!

人际关系虽然不像宴会,时间一到,就需离开;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口德”、
“口无遮拦”而刺伤别人,则这令人难以下咽的菜,就很可能成为双方关系的“最
后一道菜”。当我们的客人离去时,嘴里留着的,不是“香甜可口”的滋味,而是
“苦辣想吐”的痛恨啊!

所以,班上这女生与男友分手了,而男友说:“我没有悲伤,只有庆幸!”


“体验,是体谅的开始!”当我们被人侮辱、歧视、瞧不起时,我们才知道,自
己是多么不愿意“受侮辱、受歧视、被看轻”;然而,这也是我们学习到的功课
--以后,我们绝不能像那些“没口德”的人一样,去无情地伤害别人。

爱默生说过:“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

真的,听到别人刺伤我们、没口德、或刻薄的话,我们的心真的会“流血”。也
因此,“会让别人的心流血”的话,绝不要从我们的口中说出;因为,没“口德”的
人,就没有“品德”啊!

犹太人说:“天下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也是舌头。”

有些话,未经思考即脱口而出,它对别人的杀伤力,比砍对方一刀还痛,痛不
欲生。

所以,最难听的声音是嘲讽、讥笑;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鼓掌!

美善的沟通,是具有极大魔力的!它能融化人际厚厚的冰墙,也会带给人们快
乐与温暖!
http://www.duwenzhang.com/wenzhang/shenghuosuibi/shenghuoganwu/20110706/19156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0: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寸動含靈皆平等,清淨正直無分別

有些人總以形象來分別身份的高低,佛陀是最平等的教育家,佛教中有個故事
這麼說: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講經,在他周圍聽法的人都是社會上的高階層人物,有國王、
大臣,也有長者,他們都很尊重佛陀。有一天佛出去托缽,看到一位貧婦,她
是清掃街道的工人,身上又髒,穿的衣服又破爛,當她看到佛陀走過來時,自
形慚穢地躲到房屋角落去,佛便親自到角落中把她找出來,很慈悲的告訴她說:
「你為何要逃避我呢?為何不接近我呢?很多社會人士一看到我的人,或聽到
我的名字就很歡喜,恨不得親近我,為何你看到我跑得遠遠的呢?」

貧婦回道:「佛陀我敬仰您、尊重您,但我是一個低賤的人,我的身上這麼髒,
怕污衊了您的清淨,所以我才不敢接近您。」佛陀聽了就說:「在我的心目中,
沒有髒的人,也沒有卑賤的人,你回去沐浴換衣服再來聽我說法吧!」這位貧
婦非常高興的跪下去向佛磕頭說:「佛啊!我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去聽你講經嗎?
」佛說:「寸動含靈,沒有所謂的高下分別,你儘管來吧!」

PS:佛陀這樣的回答連偶也粉感動..哭到斷腸ㄌ太感動ㄌ...

在旁邊的人看到佛陀去接近一個穿著襤褸的貧婦,很不以為然,覺得佛陀太多
此一舉了,這豈不是有辱身份嗎?所以就向佛提出這些看法。佛很不客氣的向
這些人說:「我時時說的清淨,並不是指形態,而是指心的清淨。今天街道上
能這麼乾淨是從何而來的呢?你們要知道,是因為有這些清掃的工人啊!你看
她身上雖髒,其實她的心比你們清淨。第一、她沒有貢高,再來是她沒有驕慢,
他無所求又有一份謙虛的心。」

佛陀接著又說:「你們心中都自以為是國王、大臣、是社會上有地位的長者,
所以貢高、驕慢,對人起分別心,因此你們的心地一點也不清淨。」佛剛說完,
卻見對面走來一位容光換發,穿著端莊的婦人,佛說:「你們看哪!那是誰?」
眾人回頭一看,見這位婦女形貌華貴,又端莊又乾淨,不覺合掌,心中昇起了
一份敬愛之心,她來到佛陀面前五體投地,眾人一看,原來她就是那位清掃街
道的貧婦,佛因此說:「現在她與你們又有什麼差別呢?」

諸位,佛陀的教育是這樣子的,對人一定要用最平等、最質直的心,把這份愛
心平等的發揮出去,不可有人相的分別,這就是正直的心,無諂曲的心,如此
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人性平等並非只是口頭上講的平等,而是實質上的平等,
人最怕的是有那份虛偽諂曲的心。

http://tw.myblog.yahoo.com/jack-fruit/article?mid=-2&prev=743&l=f&fid=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1:一個關於佛陀的故事                              
某一天早上一個人問他:「有神嗎?」佛陀看著那個人,洞察了他的眼睛,
然後:「沒有,沒有神。」

就在當天下午,另外一個人問他說:「你對神的看法如何?有神嗎?」他
再度看著那個人,並且洞察他的眼睛,然後說:「是的,有神。」

隨侍在佛陀身旁的阿南達覺得非常困惑,但是他一直都非常小心,不敢去
干涉什麼,如果他有事要問佛陀,他會等到晚上別人都離開之後才問。

但是到了傍晚,第三個人跑來問幾乎是同一個問題,雖然問法有些不同,
他說:「有些人相信神,有些人不相信神,我不知道我應該站在那一邊,
請你幫助我。」

現在阿南達變得非常注意聽,看看佛陀要怎麼講,他在同一天之內給出了兩
個非常矛盾的答案,現在第三個機會又出現了,照理說應該沒有第三個答案
了,但是佛陀卻給他第三個答案。他什麼話都沒說,就只是閉起他的眼睛。
那是一個很美的夜晚,小鳥已經棲息在樹上——佛陀當時是在一個芒果園裏
——太陽已經下山了,因此涼風開始吹起。那個人看到佛陀閉著眼睛坐著,
心裏想,或許這就是他的答案,所以他也閉起眼睛跟他在一起坐著。

過了一個小時,那個人張開他的眼睛向佛陀頂禮說:「你的慈悲很偉大,你
已經給了我答案,我將永遠感激你!」

阿南簡直不能相信,因為佛陀一句話都沒說,當那個人很滿意地離開,阿南
達問佛陀說:「這太過份了!你也應該替我想一想,你真的會把我逼瘋,我
快要崩潰了。第一個人來的時候,你說沒有神,第二個人來的時候,你說有
神,而對第三個人你又沒有回答,但是那個奇怪的傢伙卻說他已經得到了答
案,而且他非常滿意,也非常感激,他還向你頂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佛陀說:「阿南達,你必須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些並不是你問的問題,
那些答案也不是要給你的,為什麼你要這樣不必要地去顧慮別人的問題?首
先要先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阿南達說:「你這樣說是對的,那些並不是我提出的問題,那些答案也不是
要給我的,但是我要怎麼辦?我有耳朵,我聽到了,我不但聽到,而且我還
看到,現在我的整個人都覺得很困惑,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佛陀說:「什麼是對的?覺知才是對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有神論者,他想要
我的支持,他已經相信神,他是帶著答案來的,他已經胸有成竹,只是要來請
求我的支持,好讓他能夠對別人說:'我是對的,甚至連佛陀都認為如此。'我
必須否定他,只是為了要擾亂他的信念,因為信念並不是真知。第二個人是一
個無神論者,他也是帶著一個既定的答案來,他已經認定沒有神,他想要我的
支持來更加確立他的不相信神,好讓他能夠到處宣揚說我同意他。我必須告訴
他說:'是的,神存在。'但我的目的是一樣的。」

「如果你能夠瞭解我的回答,那麼就不會有矛盾。我在打擾第一個人預先想好
的信念,我也在打擾第二個人預設的不相信。相信是正向的,不相信是負向的,
但這兩者是一樣的。他們兩個人都不是'知者',也不是謙虛的求道者,他們已經
帶著個偏見。」

「第三個人是一個謙虛的求道者,他沒有偏見,他已經敞開了他的心,他告訴
我說:'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而我自己並不知道神是否存在,請你幫助
我。'我能給他的唯一幫助就是教給他一個寧靜覺知的功課,話語是沒有用的。
當我閉起我的眼睛,他立刻瞭解那個暗示,他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他很敞開、
很有接性,因此他也跟著閉起他的眼睛。」

http://hshieh.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05.html

- 佛陀是观机逗教的。他会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思想
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
為什麼你要這樣不必要地去顧慮別人的問題?首先要先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2:兩塊出差錯的磚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1983年,我們在購置道場之後就沒錢了,而且還負了債。在那片土地上,
沒有建築物,甚至連工具篷也沒有。

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並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從舊貨場廉價買到的
門板上,並將磚頭墊在四個角落,以讓它離開地面。(當然是沒有床墊的
—我們是森林比丘嘛。)

住持用的是最好的門板,那塊平的;我的門板則凹凸不平,中間還有以前
安門把留下的一個不小的洞。

我開玩笑說:我現在不必下床去上廁所了!不過,冷酷的事實是:寒風會
從那個洞竄上來,那些夜晚我睡得很少。

我們是窮和尚,我們需要房子,卻負擔不起雇請一位建築工—材料本身就
夠貴了。

所以,我必須學會蓋房子:打地基、鋪水泥、砌磚、蓋屋頂,及鋪設水管
等一大堆事。

我在家時曾經是個理論物理學家及高中老師,並不習慣操作雙手。

在經過這幾年以後,我變得對蓋房子還挺在行的,甚至戲稱我那群幫手為
BBC(佛教建築公司)。可是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是很艱難。

砌磚看起來很容易:一團混凝土在下面,這邊輕敲一下,那邊輕敲一下。

可是,剛開始時,我輕敲一角要它變平,另一角就蹺了起來,因此我必須
再把那個角敲下去,結果整個磚便跑出線外。

當我好不容易將它輕推回去對齊時,第一個角又變得太高。老天啊!你們
去試看看。

不過身為出家人,我有的是耐心,也有的是時間。我決定每一塊磚都砌得
完美無缺,不論要花多少時間。

最後,我完成了我的第一堵磚牆。我後退幾步,欣賞一下。那個時候,我
才注意到—哦,老天!我忽略了兩塊磚。

所有的磚頭都排得非常整齊,就是這兩塊朝著某個角度傾斜著。它們看起
來醜陋極了,它們破壞了這整面牆,也毀了這堵牆。

當時,水泥已經硬到無法將磚塊取出。

我跑去請示住持,可不可以拆掉牆重新搭建,或以更好的辦法將它炸掉,
因為我搞砸了它,覺得很尷尬。住持說,不可以,牆要保留住。

於是,當帶領著第一批訪客參觀我們剛成立的道場時,我總是努力避開,
不要經過我的那堵牆,我痛恨任何人看到它。

可是,有一天,在我完成它的三、四個月之後,我與一位訪客正在散步,
他看到了那面牆。

「那面牆好漂亮。」他不經意地說。

「老兄啊!」我驚訝地回答:「你是不是把眼鏡忘在車上了?你眼睛瞎了,
是嗎?你看不到那兩塊破壞了整面牆的磚嗎?」

接下來他所說的話,改變了我對這堵牆的看法,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生
命中很多其他事物的看法。

他說:「是的,我看得到『那兩塊出差錯的磚』,可是我也看到了998塊
沒出錯的好磚啊。」

我被他的話震懾住了。三個多月來,我第一次看到了這兩塊磚之外的其他
磚頭。

在這出錯的磚頭的上方、下方、左邊與右邊都是沒出錯、完美無缺的磚。
而且,沒出錯的完美磚塊比起出錯的多很多呢。

在這以前,我的眼睛全都放在這兩塊錯誤的磚上面;對其他的東西盲無所見。

這就是我之所以無法忍受看到那堵牆,或讓別人看到它的原因,那也是為什
麼我想毀掉它的原因。

如今,我竟然可以看到那些沒出錯的磚!這堵牆竟然還挺好看的!正如這位
訪客所說的:「它是一堵好漂亮的牆。」

二十年之後的現在,這堵牆依然存在,可是我已經忘記「那兩塊出差錯的磚」
確切的位置了。我真的無法再看出那些錯誤了。

多少人結束一段感情或離婚,是因為他們在配偶身上只能看到「那兩塊出差錯
的磚」;

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變得頹喪甚至考慮自殺,是因為我們在自己身上只能看到
「那兩塊出差錯的磚」。

事實是,有很多很多沒出錯的好磚、完美的磚—在錯誤的上方、下方、左邊及
右邊—可是,有時我們就是無法看到它們。

反而,每回我們在看的時候,眼光專盯在錯誤上,所見只有錯誤,我們認為那
兒只有錯誤—於是我們想將它們毀了。

很不幸地,有時真的硬把一堵「很漂亮的牆」摧毀了。

我們都有自己「那兩塊出差錯的磚」,可是我們身上完美的磚比出錯的多太多了。
一旦明白這點,事情便沒有那麼糟,我們不但可以平靜地接受自己,包容自己
的缺點,也能愉快地跟配偶一起生活

這對專辦離婚的律師是個壞消息,對你們卻是個好消息。

這個事件我說過很多次。有一次,一位建築工來找我,並說了一個專業秘訣:
「我們建築工總是出錯。」他說道,

「可是我們跟客戶說這是個『原創風格』,附近的房子沒有一間跟它一樣。
我們還因此多收了他們幾千元!」

所以,你家中的「獨特風格」可能是從錯誤開始的。

同樣的,在自己身上、在配偶身上,或在整體的生命中,你們所認為的錯誤也
將可以成為「獨特風格」,豐富你這段時光—一旦你停止專盯著它們看的時候。

讀後感言 :

不只在建築物本身,在自己身上、在配偶身上,或在整體的生命中, 最重要的
是,你的心肝寶貝小孩身上,想想看他們有多少的優點, 有多努力的生活, 甚
至於多費心的討好父母師長,別因"出錯的二塊磚" 抹殺了他們的所有付出,用
你智慧的眼光,欣賞因錯誤造成的「獨特風格」------與你分享

舒特曼:『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

http://hshieh.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0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3:打開心窗、接納別人 (戴晨志)

經聽長輩說過一則故事──古早以前,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裡,住著一位小有
名氣的雕刻師傅;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所以附近一村莊的寺廟,就
邀請他去雕刻一尊「菩薩的像」。

可是,要到達那村莊,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有
些想越過山的人,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就會被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因
此,許多親人、朋友就力勸雕刻師傅,等隔日天亮時再啟程,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師傅深怕太晚動身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即感謝大家的好意而隻
身赴約。走啊走,天色逐漸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這師傅突然隱約
發現──咦?前面怎麼有一女子坐在路旁,草鞋也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
狽。師傅於是探詢這女子,是否需要幫忙?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
頭到鄰村去,就自告奮勇地揹她一程。

月夜中,師傅揹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後,停下休息。此時,女子問師傅:「
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我是想趕路呀!」師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妳一個人留在山區,萬一妳
碰到危險怎麼辦?我揹妳走,雖然累,但至少有個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具,
看著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師傅心情愉悅地說:「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很
像菩薩,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即哭得淚如雨下,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 鬼」。

多年前,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遇上一群強盜,但她無力抵抗,除了被姦
污外,女兒也被殺害;悲痛的她,縱身跳下山谷,化為「厲鬼」,專在夜間取過
路人性命。

可是,這「滿心仇恨」的女子,萬萬也沒想到,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
像菩薩」!剎那間,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裡。

隔天,師傅到達鄰村後,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中,活著越過山頭。而從那
天後,再也沒有夜行旅人,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 初聽到這個故事時,心中真是洶湧不已。

想想,只要能「打開心窗、接納別人」,連女鬼也會感受到咱們的真心誠意啊 !
只要能「心存善念、待人如己」,連女鬼也會被深深感動、而不會害我們啊!

在這紛亂不已的社會中,我們已被訓練成「自我防衛」的心理,經常戴著「有色
眼鏡」來看人,也不時小心翼翼地防著,免得被壞人「騙了、坑了」。就因為這
樣,人際之間的關係逐漸淡泊了,爾虞我詐的事件增多了;人人都謹防著被騙、
被害, 氣氛也常繃得劍拔弩張,少有人像「雕刻師傅」一樣,能以「菩薩的心腸
」來看待周 遭的人與事。

我喜歡一句有點像廣告詞的話:

「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 張開雙臂時,好像
雙手空空,但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是的,當我們「推開心窗」,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就會流淌進來,屋子裡,就會豁然
開朗。

「接納別人、待人如己」,就像是張開雙臂,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必能溫暖且祥
和,全世界也就都在我們手心啊!


溝通小站

有個女性朋友,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媽媽帶著很可愛的小女孩,就忍不住走過去,用手
輕摸小女孩臉頰,並說:「妹妹,妳好可愛哦!」

這時,小女孩大聲喊說:「壞人,妳是壞人,我不要跟妳講話!」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愈來愈疏離、冷漠,也對陌生人充滿著「不信任感」; 每個人
都提心吊膽,而父母也再三交代小孩,「不能跟陌生人講話」!

有一次,我到台南演講,住在赤崁樓附近的飯店。中午時分,我一個人懶洋洋地獨自
走著,想找個「擔仔麵」小吃裹腹。未料,一騎士戴安全帽、口罩,騎著摩托車急駛
過來,突然停在我旁邊。當時,我嚇一跳,心想:是不是想搶劫啊?

那騎士脫下安全帽和口罩,咦,是個女生耶!這小姐客氣地問我:「請問 ......你是不
是姓戴?」

啊?怎麼連我姓什麼都調查清楚了?我愣了一下,沒回話。這小姐又問:「你是不是
戴晨志先生?」

這下完了,她居然連我叫什麼名字都知道!我本能防衛地說:「妳有什麼事 ?」

「戴老師,我是你的忠實讀者,很喜歡你的書;剛才我遠遠看到你,很像你書上的照
片,所以趕快騎車過來,不好意思,嚇到你了!」這小姐很興奮地對我說:「您可不
可以幫我簽個名?」

這時,我「緊繃的神經」才鬆懈下來......

雖然,我們很怕遇到壞人,但事實上,咱們社會,「好人」還是比「壞人」多得多,
我們不能隨時以「防衛心」來和別人溝通;就像本文中的雕刻師傅「心存善念」,也
「為對方採取行動」──一個有好感的「關懷行動」──所以感動了女鬼。

西班牙有句諺語:「山不需要依靠山;但是,人需要依靠人。」

是的,人都需要朋友,若能「關懷他人」,就能夠「贏得友誼」。因此,讓我們學習
減少「防衛性的溝通」,多採取「支持性的溝通」;也問問自己:「最近有沒 有關心
過什麼人?是不是該主動表示關懷?」這麼一來,當我們走夜路時,就不怕女鬼了!

摘自戴晨志--人際溝通高手

http://hshieh.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4:开照法师《了解就能宽容》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有人平步青云,有的人则筚路蓝缕,跌跌撞撞才走到今天。
对于过去的伤痛与泪水,人总是把它深藏在心房的某一个角落。
搁在一隅,不代表就是完全“康复”。只要因缘一到,过去的总会
浮起,而心则依然会隐隐作痛,
甚至演变成情绪的爆发。这都
是因为过去的情绪没被处理好的缘故。

对今日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
过去。尤其是生命成长过程的经验,往往对日后有着重大的影
响。别小看过去的伤痕,它会随着日月而成长,形成特定的人
格。這就佛法中說:「有因有緣,非無因緣」之理。

我们常会对某人某事感到不悦,甚至会冒“无明火”,这都是与
过去的伤痛经验有关。遇到类似的事情,容易触景伤情,但为
了掩饰自己的伤痛就将情绪转换成愤怒与指责。当面对“触景伤
情”的处境时,我们就会选择远离、保护自己、抗拒、排斥等直
接反应。同样的,他人会如此对待我们,也可能是因为过去的
经验形成今日种种的心境。

当了解他人的背景时,便较能接受他今日这样的性格;若能够
发现自己的性格是受到过去的经验影响,我们将更能宽容接受
与你有相同经验的人。了解真相与他人的过去,并非把这当成
是一种“把柄”,而是了解背后的因缘,给予关心与宽容。

善解他人的过去是智慧,包容他人的过失是慈悲。缺乏了智慧,
慈悲心就很难生起

以己度他情,自己不想要的他人也不想要,自己需要被谅解,
他人亦然啊!這就所謂佛法中所講的“自通之法”。

从个人来说,我们应防止主观意识的判决;对他人而言,是给
予他人尊重。若了解他人是为了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利益,而不
是护助他人,那么,别去了解对方会比较好。因为这反而增长
了自己的贪念,希望通过了解对方以便找到他人感情的致命伤。

了解与不了解之间,重点在于为什么要去了解,乃至放下去了
解真相。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时间与空间,让我们可以重新
开始。

宽容他人是因为了解自己;给他人机会是因为自己曾经走过
若能如此的做,我们即成了他人生命中的贵人,黑暗中的明灯。

http://www.amuletworld.net/viewthread.php?tid=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5:老和尚 &老太婆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精通心術,善能調伏心猿意馬,故名意斷。
有一天,心意忽然妄動,教徒弟們擺設擂台,公開對心經。

《並訂立原則》:

凡能對上心經的人,不但賞賜五百個銅錢,還可以進入寺裡,吃最好
的齋菜,住宿最高級的禪房。

由於條件優厚,從朝至暮,上台對心經的人的確不少,但都敗下陣來。

意斷看看已經日落西山了正想回寺,卻看見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太婆,
手裡提著幾雙爛鞋,向著擂臺走來。

意斷站在台上很輕蔑的說:「你來對心經?」

老太婆說:「沒錢買飯吃,只好如此了。」

於是一僧一俗,便對起心經來。

老和尚他,往自己頭上一指,老太婆她,卻往自己的腳一指;第一個
回合,算是對通了。

接著老和尚他又摸一摸肚皮,她卻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他伸出五隻手指,她出示出八個手指。

他左手向下偏斜,她右手向上舉起。

四個回合過後,意斷驚喜的說:「妙哉!妙哉!請呀!」

就這樣,老太婆被迎進寺裡,吃上好的齋,住上等的嘉賓房,並獲得
五百個銅錢的賞賜。

意斷對於老太婆的才華,敬佩得幾乎五體投地,徒弟甲問:「師傅,
老太婆的心經對得如何?」

意斷無限感慨的說:「唉!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我
的心經給她對絕啦!

我說:頭頂青天;她說:腳踏大地。

我說:滿腹經論;她說:穩坐蓮花。

我說:學富五車;她說:才懷八斗。

我說:請上西天;她說:擊倒泰山。

啊,真了不起呀!」

因此,徒弟們對老太婆也不敢怠慢,侍奉更加殷勤週到。

徒弟乙對著老太婆豎起姆指說:「你老人家能夠對得上我師傅的心經,
真了不起呀!」

老太婆說:「那有甚麼困難呢!」

他問:你是補帽的嗎?我說:我是補鞋的。

他問:是不是用牛的肚皮補呢?我說:是用牛的屁股皮補的。

他又問:補一雙鞋給五個銅錢行嗎?我說:不行,要八個銅錢。

最後他嫌八個銅錢太貴,叫我走。

當時我的肚子餓得要命,就舉手想打他,俗語說:「鬼都怕打,
所以…。」

老太婆還沒有說完,和尚們早已捧腹大笑,東歪西倒…。

同樣是一個動作,由於老和尚與老太婆的心思不同,見解不同,
境界不同,所以想法與意念都不同。

以此類推,世界上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句話,由於各人的思想
不同,學問知識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立場與角度都不同,見
解也就不能一致

人又是最固執的動物,每每喜歡固執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而
強說他人的不是

所以,基於妄想識心的分別,基於自我主觀的執著,世間上的
確是沒有真實的是與非。

http://www.amuletworld.net/viewthread.php?tid=6555&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享026:螞蟻的啟示

兩隻螞蟻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鬍鬚就向相反方向爬去。

爬了很久​以後突然都感到遺憾,在這樣廣大的時空中,體型如此
微小的同類不​期而遇。「可是我們竟沒有彼此擁抱一下。」

隨著宇宙空間的新開拓,我們的體型更加微小了,什麼時候,還
能碰​見幾隻可以碰一下觸鬚,然後對視良久,終於緊緊擁抱的螞蟻?

來一次世間,容易嗎?

有一次相遇,容易嗎?

叫一聲朋友,容易嗎?

仍然是那句話:學會珍惜,小心翼翼。

http://www.amuletworld.net/viewthread.php?tid=4877&extra=page%3D3

- 惜福,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27:开照法师《这一跤,并没白跌》

人的犯错很多时候只因一念之差,然而外在的批评与内心的自责却可
让人痛苦一辈子。犯错后要懂得请求他人宽恕,但却不能要求他人非
原谅不可。这是因为有时候他人也需要时间来平息愤怒的心,犹如疗
愈伤口的时间因人的复原能力而不一。因此,原谅与否在于他人,最
重要的是要学会宽恕自己,接纳外来的反应,同时谅解他人的感受

其实只要仍是凡夫,犯错是难免的。问题就在于人时常为过去的而放
不下,事情发生后,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带自己回到现场”,结果是回
想一次则痛苦一次,自己将自己陷入死胡同却又无法自拔。

佛陀形容这就有如一个人被一支毒箭射中了,然后自己又再把第二支、
第三支的箭往自己身上插,苦上加苦,这是何等的愚痴啊!

人因为“该做的事没去做,不该做的事偏偏去做”而感到后悔与责备自
己,这虽是“迟来的醒觉”,但仍是一个有惭愧心之人。人的心总是懊
恼地告诉自己:若当时及早发现与改变,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这样
的“后知后觉”,不失为一个有自我反省的人。当一个人为“不知道的错”
而痛斥自己、为“知道的错”而悔恨过,把过去的经历作为一种借镜、
一种警愓,在修行上即成了最好的的助缘

愚者只懂得“空悲切”,回想过去而一再地刺伤自己。智者会积极尝
试跳出过去的阴影,将自己从愧疚中释放出来,勇敢再开始

佛说:“不应依恋回想过去,也不应担忧那还未到来的事情。过去
的事情经已过去,未来的事情还未发生。”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再向
前踏进一步,做应该要做的事,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一味回头看必会忘了向前跨一步,结果就永远停留在第一步。活
在过去的回忆是浪费时间,想着未来亦如是。

关键在于接下来我应该做的事,从惭愧到忏悔,收拾心情,重新
起步别重犯过去的错误。不然的话,到时又再怨恨自己:刚才为
什么那么不小心!

别再为过去的过失再烦恼,那是因为:当初做决定时,一般人会
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抉择。这些决定,在当时来说非常考验,
但走到今天,才发觉到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人总是会犯错,重要
的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与成长,把过去的经验转化成今日的智慧。

若能如此,这一跤,并没白跌。

http://www.amuletworld.net/viewthread.php?tid=3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1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27:开照法师《这一跤,并没白跌》

人的犯错很多时候只因一念之差,然而外在的批评与内心的自责 ...
亚洲游客 发表于 6-9-2011 01:40 PM



    师兄,非常感谢您的用心,和大家分享那么好的文章。。。好喜欢那一篇,两块砖头的故事。。希望您再接再厉,再来好文章!愿有个美好的晚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mettrayo1980

师兄,谢谢你的鼓励。愿大家智慧增长,法喜充满。

也希望,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分享好的文章,毕竟个人力量太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1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28:分別洗衣 /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現代的人,「分別」太多。其實只要對於自己「分別」的過程能平息一點點,生活就會更加順暢。

在我們泰國的道場,每週會抽出一晚,放棄自己的睡眠到大殿靜坐一整晚,這是森林僧的傳統。
它並不會太嚴厲,因為隔天早上,我們總是可以打個盹。

整夜靜坐後的某一天早上,當我們正要回茅篷補眠時,方丈和尚叫住了一位澳洲籍的沙彌。讓
這位僧眾不開心的是,方丈和尚給了他一大堆袈裟,要他去洗,並下令馬上做。我們的傳統必
須要服侍方丈和尚,為他洗袈裟,或作些其他小小的服務。

這實在是一大堆要洗的東西。再說,所有的衣服都得以森林僧傳統的方式洗滌:水必須從井裡
吊上來,還要生火將水煮滾。一根木菠蘿樹的木塊要用廟裡的彎刀削成碎片,然後放入滾水中,
讓它將樹汁釋放出來,作洗潔劑用。之後,每件袈裟都要放在一個木製槽中,倒入熱水,用手
連續敲打直至乾淨為止。

這位僧眾要在太陽下晒乾袈裟,還得不時地翻面,以確保這天然的染色,不會變成深淺不一的
條紋。洗一件袈裟不但費時而且無聊,況且要洗那麼多件,這得費上好幾個鐘頭。這位在布里
斯班(Brisbane,澳洲東部昆士蘭州的首府。)出生的出家人,由於昨天一整晚沒睡,感到非常
疲倦,我也很同情他。

於是,我走到洗衣篷幫他的忙,當我到他那兒時,他正在咒詛與惡罵—依著布里斯班的傳統而非
佛教的傳統—抱怨這項使命是多麼地不公平而且殘忍:「難道這位方丈和尚不能等到明天嗎?難
道他不曉得我整夜沒睡嗎?我出家並不是來做這個的!」這並非他實際所說的話,可是,這是唯
一可以付印的部分。

這件事情發生時,我已經出家幾年了。我了解他的经历,同時也知道解決他的問題的方法。我告
訴他:「分別這件事比做這件事,還要困難。」

他安靜下來,並盯著我看。在沉默片刻後,他,安靜地回去工作;而我,則回去睡覺。那天下午,
他來見我,並謝謝我幫忙洗衣服。他發現:確實如此—「分別」這件事,才是最艱難的部分。當
他停止抱怨,而只是洗衣服,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人生中,任何事情最艱難的部分,便是去分別計較它。

http://tw.myblog.yahoo.com/jw!I5__UPGQBQMbyX3AQwf6RA--/article?mid=2364&prev=2423&next=2252&l=f&fid=38

- 人的分别心:别比较这是我的,你的;优差,苦差;高尚的,底下的,心才能安住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9-2011 08: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29:倒楣的我,好運的他們 /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在泰國當沙彌的日子似乎非常不公平,資深的比丘接受最好的食物,坐在最柔軟的墊子上,
而且從來不必去推手堆車。而我,每日才只吃一餐的食物卻很噁心;我必須在典禮中,坐
在堅硬的水泥地上(它還是起伏不平的,因為村民在舖水泥的技術上真是沒藥可救)一連
好幾個小時;有時候,我必須工作得非常辛苦。倒楣的我,好運的他們。

我花了很多不愉快的鐘點來合理化自己的抱怨:那些資深的比丘們可能已經證得很高的境
界,那些美味的食品給他們簡直就是一種浪費,應該是我得到最好的食物。那些資深的比
丘們盤腿坐在硬地板上已經很多年,並且也習慣了,應該是我得到那又大又軟的坐墊。再
說,資深的比丘們反正都胖胖的,因為吃了最好的食物的緣故,他們的臀部已有「天生的
軟墊裝潢」。而資深的比丘們就只會叫資淺的僧眾去工作,自己卻從不勞務,因此他們怎
麼能體會推手堆車有多麼熱!多麼累!這些工作都是他們的主意,應該是他們執行這些事!
倒楣的我,好運的他們。

當我成為一個資深的比丘時,我吃最好的食物,坐在柔軟的墊子上,而且很少再勞動。可
是我卻發現自己嫉妒那些資淺的比丘:他們不必為給這一切的大眾演講;不必全天聽著人
們的問題;不必花好幾個鐘頭在行政工作上。他們沒有責任,有那麼多自己的時間。我聽
到我對自己說著:「倒楣的我,好運的他們!」

我很快就明白發生了什麼事:資淺的比丘有「資淺比丘的苦」,資深比丘有「資深比丘的
苦」。當我成為一個資深的比丘時,我只是把某一種形式的苦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苦罷了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單身的人身上,他們羨慕那些結了婚的人,而結了婚的人卻羡慕那些
單身的人。正如到現在我們都已經知道的,當我們結了婚,我們只是把「單身漢的苦」換
成「已婚者的苦」罷了。然後,當我們離婚時,我們只是把「已婚者的苦」換成「單身漢
的苦」罷了。倒楣的我,好運的他們。

當我們貧窮時,我們羨慕那些有錢人。然而,很多有錢人羨慕那些貧窮人的真誠友誼及無
責任的自由。變成富裕只是把「窮人的苦」換成「有錢人的苦」罷了。退休與削減收入只
是把「有錢人的苦」換成「窮人的苦」罷了。所以它一直循環。倒楣的我,好運的他們。

若以為藉由成為某個其他的樣子就會快樂,這是一個妄想變成某個其他的樣子,只是
某一種形式的苦,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苦罷了。可是當你滿足於你的現況時—資淺或資深;
結婚或單身;富裕或貧窮—那麼你就沒有痛苦了。

「好運」的我,「倒楣」的他們!

http://tw.myblog.yahoo.com/jw!I5__UPGQBQMbyX3AQwf6RA--/article?mid=2364&prev=2423&next=2252&l=f&fid=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1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30:生病時的針砭 /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我在泰國東北部出家的第二年,因斑疹傷寒而臥病在床,後來發高燒,便送到烏汶區
域醫院的僧眾病房。那時,大約1970年代的中期,烏汶是個偏遠封閉、非常貧窮的鄉
下。我吊著點滴,感到虛弱與痛苦。我注意到男護士在晚上六點離開他的工作站,半
個小時之後,接班的護士還沒有抵達。我問鄰床的比丘是不是應該提醒負責的人,讓
他知道值夜班的護士還沒有來。我很快就被告知:在僧眾的病房區,從來就沒有值夜
班的護士。如果你在夜間病情惡化的話,那不過就只是不幸的惡業罷了。病重已經夠
慘了,現在我又被嚇壞了。

在之後的四個星期裡,每天早上與中午,一位身材長得像一頭水牛般的護士會來,然
後在我的屁股上扎一針抗生素。這是一所貧窮的民眾醫院,位於第三世界未開發的地
區,因此那些針頭重複使用的次數超過曼谷所允許的次數好幾倍。那位臂膀強壯的護
士確實要使上相當的力量才能將針扎進肌肉裡。人們期待出家人要很堅強—可是我的
屁股不夠強,肌肉變得非常酸痛。當時,我痛恨那個護士。

我在痛苦中,我很虛弱,我這一生從來沒有如此悽慘過。有一天,阿姜查來僧眾的病
房探望我。來探望我耶!我感到非常榮幸與感動,精神因而振奮了起來,我非常開心!
—直到阿姜查開口說話。後來我發現,他對我所說的這句話也同樣對很多他所探望的
病比丘說過。

他告訴我:「你要嘛好起來,要嘛死掉。」

然後他就離開了。

我的興奮被粉碎了,我對這個探望的喜悅破滅了。最不幸的是,我無法挑出阿姜查的
毛病。他所說的完全正確—我可能會好起來,也可能會死掉。橫豎,病痛都不會持續
—奇怪得很,這倒是很有安定的效用。就如後來所發生的,我好轉起來,而非死掉。

阿姜 查,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

http://tw.myblog.yahoo.com/jw!I5__UPGQBQMbyX3AQwf6RA--/article?mid=2364&prev=2423&next=2252&l=f&fid=38

- 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把心安住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1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31:生病有什麼不對呢? /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每回,對大眾演講時,我經常會請曾經生過病的觀眾舉手,也幾乎每一個人都舉手。
(那些沒舉手的不是睡著了,便是迷失在夢幻當中!)我認為這證明了生病其實是
相當正常的。事實上,如果你沒有三不五時就生病的話,那就是非常不正常。為什
麼?當你去看醫生時,你會說:「醫生,我有些不對呢!」但是,-個理性的人會
說:「醫生,我身體正常點了,它生病了!」

若你將病視為不對的事,那麼在這不愉快之上,又增加了無形的壓力,甚至是罪惡感。

有十九世紀的小說《烏有之鄉》(Erewhon)裡,塞謬爾.巴特勒(Samuel Butler)
想像一個社會,在那兒生病被視為一種犯罪的行為,病人會被處以刑罰。有一個令人
印象深刻的敘述:這位被控訴的人,在被審判時,不停地打著噴嚏與擤著鼻涕,法官
嚴厲訶責他是個慣犯。他因為感冒而出現在官員之前,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再說,這
全是他的錯:吃垃圾食物,沒有充分運動,並過著具有壓力的生活。後來,他被判刑,
並關了好幾年。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在生病時,會被如此引導,以致產生罪惡感呢?

有位比丘生了一種無名的病很多年了。他日復一日,週復一週地鎮日臥病在床,虛弱
到無法走出他的房間。在財力上與精力上,這個道場不遺餘力地安排每一種醫療,傳
統的或另類的,試著幫助他,但似乎毫無效用。偶爾,他覺得好多了,於是搖搖晃晃
地到外面走了一下,之後就得再病上好幾個星期。好幾次,大家都以為他要死了。

有一天,這裡聰明的方丈和尚,對於這個問題有了個洞見。因此,他走進這位病比丘
的房間。

這位臥病在床的比丘,以毫無希望的眼神看著這位方丈和尚。

「我來這兒,」方丈和尚說:「我謹代表這個道場全體的比丘與尼眾,同時也代表全
部護持我們的在家居士,代表這些全部愛護並關心你的人,要給你死亡的許可,你不
必好起來。」

聽到這些話,這位病比丘哭了起來,他那麼地努力要好起來,為了治癒他生病的身體,
他的朋友也承受了很多的辛勞。因此,他無法忍受自己令他們失望。如果沒有好起來,
那是多麼大的失敗,多麼令人感到罪過。但當聽完方丈和尚的話後,他感到:可以自
由地生病了,甚至可以去死他不必再為了討他朋友開心,而掙扎得那麼痛苦,這位
比丘感受到的釋放令他哭了出來

你可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哦!當然,從那一天開始,他就漸漸康復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I5__UPGQBQMbyX3AQwf6RA--/article?mid=2364&prev=2423&next=2252&l=f&fid=38

- 生病时,病人也是有压力的。我们要了解。
- 可以的话,让病人放下重重的压力;放下,才能心安。心安,才能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1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分享032:探病 /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當去醫院探望一位所愛的人時,我們有多少人會說:「你今天覺得如何?」

首先,這個問題就問得相當愚蠢!當然,他們一定感覺到非常不舒服,否則他們不
會去醫院,對吧?再說,這個很尋常問好的話,給了病人很沉重的心裡壓力。他們
會覺得,若是告訴別人實情—他們現在感覺很不好,因而使得他們的訪客不開心,
這是個粗魯的行為。他們怎麼可以誠實回答:自己覺得很難受,猶如一個被瀝乾水
的茶包,而讓一個大費周章,從大老遠趕來醫院探望他們的人失望呢?因此,他們
會感到非撒謊不可,所以說道:「我想,我今天覺得好一點。同時又對自己在復
健一事上的努力不夠而感到內疚。不幸的是,太多醫院的訪客使病人覺得病得更重

有位依止藏傳佛教傳統出家的澳洲籍尼師,因癌末快死了,便住在伯斯城附近的安
寧病房。我認識她很多年,而且常常探問她。有一天她打電話來,請求我當天就去
看她,因為她感覺到她的死亡時間已經近了。我放下手邊正在進行的事情,並立刻
請人載我到70公里外的伯斯城的安寧病房。當我去接待室登記時,一位很有權威的
護士告訴我,這位藏傳尼師給了很嚴格的指示,不允許任何人去探望她。

「可是我專程從大老遠來看她的。」我溫和地說。

「對不起!」這位護士吼著:「她不想見任何訪客!所以我們全部都必須尊重這一點。」

「可是這不可能!」我抗議道:「她在一個半小時前,才剛打電話要我來的。」

這位資深的護士盯著我,並要我跟著她,來到這位尼師的房門口停下來。然後,護士
指著一張用膠帶貼在緊閉的房門上的大紙牌。

一律不見訪客!」

「你瞧!」這位護士說道。

當我檢視這張通告時,我看到一些其他的字,用較小的字體書寫在下面:「……除了阿
姜布拉姆。」

因此我便進去。

我問這位尼師為什麼貼出這種通告,又給了這樣的特例?她回答,她所有的朋友與親戚
來探望她時,看到她趨近死亡,就變得非常悲傷與苦惱,這讓她感到更糟糕。「因為癌
症而死已經夠悽慘了,」她說道:「還要同時處理訪客的情緒問題,就超過我的負荷了。」

她接著說:我是唯一將她視為「人」的朋友,而不是一個臨死的人一個看到了她的憔悴
與慘敗的情景,卻不感到苦惱的人。相反地,還會講笑話給她聽,讓她笑。因此,我在接
下來的一個鐘頭裡講笑話,而她則教導我如何在朋友垂死時幫助他們。我從她那兒學到:
當你到醫院去探望一個人時,跟這個「人」說話;讓醫生與護士去跟「疾病」說話

在我探望她之後不到兩天,她便過世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I5__UPGQBQMbyX3AQwf6RA--/article?mid=2364&prev=2423&next=2252&l=f&fid=38

- “當你到醫院去探望一個人時,跟這個「人」說話;讓醫生與護士去跟「疾病」說話。”
- 我们要谨记,不要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2:36 PM , Processed in 0.12691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