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1-3-2009 01:05 A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辨别是非是修习菩萨道的人应该学习的事。
把纷乱的事情弄得明明白白解人疑惑,才能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
禅宗发展到今天,谁人因此搞清楚了?单是这篇主题文章,深思之还是弄得人们一头雾水。
你什么地方不明白??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2-3-2009 12:16 A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你什么地方不明白??
你可以尝试的回答四年前我思考的问题:
1) 如何知道自己证悟?
2) 证悟后烦恼,贪,嗔,痴等是否还在?
3) 证悟后如何知道自己不再生死轮回?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03: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3-2009 02:48 A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你可以尝试的回答四年前我思考的问题:
1) 如何知道自己证悟?
2) 证悟后烦恼,贪,嗔,痴等是否还在?
3) 证悟后如何知道自己不再生死轮回?
不错,不错,那是很好的。你有着鸣人的努力精神,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证悟后的不必谈,只可以谈实际的事,例如,现在要做什么等。。。。。。
1)如何知道证悟,这个不容易。有的人到达了某阶段的宁静,他以为自己已经证悟,其实还没有。有的人已经证悟了,可是他却不知道。如果要自己可以完全明白自己的已经真正到达了证悟的地步,除非是达到了最后的阶段,四果罗汉、成佛,那么就可以很确定自己的程度到那里。
在这一切之前的,都是难以分清的。要知道自己是否证悟,有两个方法。
一、去找证悟者来印证。在证悟者面前,甚至不需要说话,就可以明白并且感受得到了。因为彼此已经无所执着。
二、以公案来印证。这只限于禅宗。公案,我已经告诉过你,普通人是不需要去读的,更不可能去解析,但我知道你不相信。
例子:
修行人问:何为祖师西来意?
禅师答道:高的竹子高,矮的竹子矮。
看这个公案,请问你明白了吗?不明白是吧!因为你我皆无法进入无所住的空性里而直接显露实相,我们困于思维,住在妄想里。
我用浪漫来回答你,这样可以吗?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花生包 的帖子
你的回答对我对你来说就好像没有回答一样。
什么是不住在妄想?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素还真 的帖子
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看了很多字,却看不到。我也无能为力了。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2-3-2009 06:32 P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回答对我对你来说就好像没有回答一样。
什么是不住在妄想?
hai~ 花生包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你搞了那么多年还是连边都没摸到还造下无量业,真是可悲
佛法有句话叫[不可思议],很多人都以为是无法想象,其实就是叫你不要用想的。
你用心想就落入第六识妄心,妄心决对缘不到真心。只有把假的舍掉真的才会现前(其实真的也一直都在)。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花生包的帖子
禅师已经没有执著了,他看到真实事物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22-3-2009 10:0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3-2009 10:04 P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禅师已经没有执著了,他看到真实事物了。
甚麼物?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123木頭人 的帖子
你的话。
----------------------------------------------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3-2009 10:09 P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话。
----------------------------------------------
我的話是物?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2-3-2009 10:04 P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禅师已经没有执著了,他看到真实事物了。
可以这样说。
热情不会让禅师执着。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123木頭人 的帖子
谢谢你。
-------------------------------------------------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花生包 的帖子
谢谢你。
-------------------------------------------------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素还真 的帖子
谢谢你。
-------------------------------------------------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是大菩萨。
假如不研习经典,不以经典为凭据,发现一颗珍珠就会说成发现了钻石。
更何况真正的宝藏其价值又何止值得一颗钻石?
善于研习经典才能分辨是非,看清道路。
假如无想之见是妙明真心,经典早该写得明明白白,何必兜来兜去呢?
我没有否决上述看法。只是发现一颗珍珠,却说成是钻石,对整个佛教纲纪又不清楚,以为一朝领悟能解万经,未免不好。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3-3-2009 09:56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3-3-2009 09:41 A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不是大菩萨。
假如不研习经典,不以经典为凭据,发现一颗珍珠就会说成发现了钻石。
更何况真正的宝藏其价值又何止值得一颗钻石?
善于研习经典才能分辨是非,看清道路。
假如无想之见是妙明真心,经典早该写得明明白白,何必兜来兜去呢?
我没有否决上述看法。只是发现一颗珍珠,却说成是钻石,对整个佛教纲纪又不清楚,以为一朝领悟能解万经,未免不好。
毕竟也算相识一场,我就尽我最后的努力再点你一次,若你还不醒悟我也没办法了。
经典早已写得一清二楚,从来就没有隐瞒。
这是个说禅的贴,那我就用大家熟习的六祖壇經里的故事和大家讨论讨论。
大家都知道六祖是听到金刚经里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明显就说明一切啦。众生因住一切相著一切相,遇境生心,妄念相续从无间断,所以虽有真心,但不能显现。当一切不住一切皆不可得一切放下,真心不就现前了吗。
再看看六祖开示惠明的小故事:
惠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明白了吗?屏息諸緣。勿生一念 就是叫他把妄想心放下,这时 不思善。不思惡 当你一念不生的时候,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那个一切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性啦。
我们的本性其实一直都在,而且还天天在用,时时在用,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我们被这个成天打妄想造业的妄心迷了,以为这个就是自己的心,颠倒迷惑而不自知。
我再把话说清楚好了,譬如现在我们把念头一断,什么也不想,一切的现象都在视线之内,但是我们没有着哪样东西、哪个人。虽然有许多人、很多东西,但见无所见,不知道谁是张三,谁是李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无念的灵知,能起见闻觉知的功能,即当人的本性。如果我看见张三、李四、茶杯、阳伞等等,那就糟糕了,那是着相了。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假如你有所见,那就不是真见,所以「见不能及」,「见要离见」,要离开自己的见,才是真见。无所见,那就是你们的佛性。所以见相不着相,无所见,就是真见。
至于研习经典是决对不能用妄心的,不然就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9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s123 于 23-3-2009 10:02 P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毕竟也算相识一场,我就尽我最后的努力再点你一次,若你还不醒悟我也没办法了。
经典早已写得一清二楚,从来就没有隐瞒。
这是个说禅的贴,那我就用大家熟习的六祖壇經里的故事和大家讨论讨论。
谢谢你再三劝告,这是真心话。
很久前某一夜我读【楞严经】某一章节后突然认为自己开悟,心喜若狂。我还把这个消息告诉某为仁兄,他默言。假如某日我告诉你我证果了,你相信吗?同样的,假如某日你告诉我同样的话,你认为我会相信吗?撇开这个不谈,事实上上述的开悟离证果还差十万八千里。
那夜我所领悟的就是你现在领悟到的,或许!对我们学北传佛学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大事,费尽心力东寻西找才找到。可是对南传的朋友,他们应该懂了。这如同纯正的甘露与加了牛奶的甘露之差别。
你理应明白这是第二月亮,不是月影而是第二月亮。
就算这样理解还不足于掌握完整的佛法,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经典的重要唯有深研之,推之己身才能明白。唯有佛才能知晓一切,我们得依靠佛的教诲不断学习。这是有理有据的说法。
你太相信一些现代大德的看法,很多时候我只能对你默言。
最后我祝福你在修学上智慧增长。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3-3-2009 11:08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