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8-2008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人家拍秋菊、大红灯笼、我的父母亲等的时候,有几个人是真正到电影院去看的。一般都是说他的电影太“艺术”、看不明白、很闷,不过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大师来的。
等到人家筹到了大笔资金,打算换口味,走市场潮流风格,拍拍商业片,大家都蜂拥一致赶去电影院捧场,散场后却纷纷议论,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用大笔钱拍烂东西出来。
呵呵,自从选秀节目的三个尖酸刻薄臭嘴的批判形式走红后,现在大部分的电影观众都走这种风格,烂字必挂嘴边,这不好那不好。网络普及,人人都是影评,人人都自以为是影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8-2008 0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25-8-2008 04:15 PM 发表 
路过的,
其实,他是个天才,一直以来都是。
为什么英雄 十面埋伏 黄金甲,你会看到没有味道?
是因为他一开始就不是要拍给你看,而是拍给票房看的。
不管 活着 多么激励,一个都不能少 多么感动,都不能带 ...
说的有道理,到了一种,就算我知道哪里不对,却也不知道如何反驳 kitkat 兄说这一番话的地步。
现在的论点,已经从之前的"好电影是不需要花大钱",到了"重金打造票房成绩" 和 "低成本的好电影",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的地步,这个讨论范围。
无可否认,张导的早期作品,票房成绩的确比不上<<满城尽带黄金甲>>,在 IMDB 的打分里,还拿到 7.0 分(记得它曾经入围 IMDB Top 250 位,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基本上,在大众的眼里,尤其是老外,还算是喜欢张导的作品。
基于好奇心,我作了一点调查。
如果拿 IMDB 的资料作研究,截至 26.8.2008 凌晨 2.15am 为止,我们得到的打分是如以下:(由早期到后期)
1987年:《红高粱》 7.6分 1,983
1991年:《菊豆》 7.6分 2,557
1992年:《大红灯笼高高挂》 8.0分 8,128
1992年:《秋菊打官司》 7.5分 1,720
1994年:《活着》 8.2分 4,597
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7.1分 2,016
1997年:《有话好好说》 7.2分 548
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 7.5分 3,337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 7.7分 5,020
2000年:《幸福时光》 7.5分 1,732
2003年:《英雄》 8.0分 62,005
2004年:《十面埋伏》 7.6分分 30,532
2005年:《千里走单骑》 7.6 1,788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 7.0分 13,168
虽然 IMDB 的投票数额根本没什么意义,也没有统计数据证明票数等于票房成绩,(可以从几个网站如 mojo 或 movie times 拿到资料,但有点懒惰)。但为了方便,我们假设,投票的票数等于受欢迎的程度。
2003年:《英雄》 62,005 票
2004年:《十面埋伏》 30,532 票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 13,168 票
1992年:《大红灯笼高高挂》 8,128 票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 5,020 票
1994年:《活着》 4,597 票
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 3,337 票
1991年:《菊豆》 2,557 票
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2,016 票
1987年:《红高粱》 1,983 票
2005年:《千里走单骑》 1,788 票
2000年:《幸福时光》 1,732 票
1992年:《秋菊打官司》 1,720 票
1997年:《有话好好说》 548 票
那 kitkat 兄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张导花钱打造的后期作品,是为票房成绩而作的。
所以,我不想反驳 kitkat 你的论点,它确实一点没错。真是对极了。
但是,回到最先前的讨论,"好电影是不需要花大钱"的论点上,如果单看分数,张导的电影大部分一直都处于 7.5 以上,即使是早期的低成本电影。反而,就算冲着张导的大名,给足了面子,《满城》的 7.0 分还是属于"低分"。
因此,把看电影的对象分成两种。一种是只看重金大明星大制作的观众(几乎大部分都是这类观众),另一种是纯粹为欣赏电影而不计道具、明星、成本的观众(小部分观众)。
张导有两个选择,
1. 他可以用 2 年时间,以成本 5 千万美元,拍摄一套票房 2 亿的电影。
2. 他可以用 1 年时间,以成本 500 万美元,拍摄一套票房 4 千万的电影。
以导演的角度来说,他若选择 1,赚钱速度要比 2 快两倍以上。
但对捧好电影的观众来说,必须等待两倍长的时间,才可以看到一部好电影。
但是以名气来说,往往选择 2,得导演奖的机会比较高。
所以,如果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取舍,换作现在的我是张导演,我会为了流芳百世而选择 2。
但,也许张导离不开钱的诱惑,也许鞏俐导致张导爱钱,明显地,他选择了 1。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自私地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会感觉有点可惜。
这种感觉而已。
[ 本帖最后由 过路客 于 26-8-2008 06:3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伦敦的表演真的有够敷衍
[ 本帖最后由 fayelife2007 于 26-8-2008 08:0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这么说。
其实我也说歪了,因为除了因为把目标锁定在票房,英雄埋伏黄金甲 也是拍给外国人看的电影。除了imdb之外,这三套电影也在英美获得媒体影评人的一直赞赏。
以张艺谋的水平,要拍一套中国人赞好的戏已经是过去式,要拍一套连美国人也说好看的戏卖座的戏才是目前全球化的首要挑战。
我们会认为美化秦王是很不当的做法,但美国人喜欢其黑泽明的说故事方式。
我们会认为刘德华金城武四级之战很搞笑,但美国人喜欢其隐喻的打斗。。。(呱)
黄金甲我没看,但。。。我想美国人会很喜欢那些宫廷礼服及放半粒。。。。
流芳百世的电影已经拍过太多了,再继续拍下去,会如何呢?
楼楼上的说的好,我们说喜欢之前的戏,但你问问身边的人,张艺谋的电影,在英雄之前的,多少人看过多少套?
那些所谓的好戏没有靓仔美女,没有华丽场景,没有快速的节奏,
只有超凡的演技,深刻的故事,一流的执导手法。
这种电影,在当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还没被解封前或许会有人买票看,但如今全球化的冲击下,张艺谋在不改变的话,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看台湾就知道了,蔡明亮,侯孝贤,
他们的下场如何?台湾电影的市场如何?
两者选一,不难。
因为,这是一个商业的社会,现实的社会。
电影不卖钱,拍来就只能放在艺术殿堂里被大家膜拜,休想还会有人出资让你拍电影。
他的成功,让中国电影发展带来的正面的引导。
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很难拿捏,但,至少他的英雄埋伏黄金甲,不是烂片,只是我们看起来会怪怪难以入戏而已。
要说烂片,还是首推无极。。。
[ 本帖最后由 kitkatlow 于 26-8-2008 08:1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路过兄,
你说,你在两者之间,会选择流芳百世。
让而,这个选择是有一个前提:
有人愿意出钱让你拍电影,拍一些不怎么卖钱甚至随时会亏本但却流芳百世的电影。
这个情形,即使在美国也一样。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6-8-2008 02:42 AM 发表 
但,也许张导离不开钱的诱惑,也许鞏俐导致张导爱钱,明显地,他选择了 1。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自私地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会感觉有点可惜。
...
这是你的个人看法,不代表张艺谋本身。
了解导演最好是看访问,这是我随便找的
從《英雄》到《黃金甲》,盡管這一次張藝謀站在了《雷雨》的肩頭,依然逃不了輿論轟轟烈烈的“口水戰”。昨日,張藝謀接受了記者的訪問,就公眾特別關心的幾個話題進行了回答。 關鍵詞:“壟斷”
記者(以下簡稱“記”):《黃金甲》上映後,我們聽到很多抱怨,說是因為您張藝謀的存在,壟斷了中國電影稀少的資源。您對此是怎麼認為的?
張藝謀(以下簡稱“張”):“壟斷”一詞不知從何說起,中國電影是多麼大的一個范圍,誰敢說自己壟斷了?電影需要各種各樣的類型,市場更是如此。如果小制作的電影在市場上敗了下來,不應該怪別人,首先要檢討自己是否具有競爭實力。多少年來,優秀的小制作電影在市場上大放異彩,這種例子全世界比比皆是,中國不也有一部《瘋狂的石頭》嗎?
關鍵詞:“金錢”
記:《黃金甲》票房僅僅幾天就破了億元大關,聯係到您之前的作品都是票房大賣的影片,因此,有些人認為張藝謀已經放棄藝術,一心追求賺錢。您對此怎麼看?
張:娛樂圈中,“名利”二字,誰敢說自己完全拿得起放得下?伴隨著導演一部作品的成功,這兩個字就會接踵而來,常常會有“范進中舉”的可笑現象。關鍵是看你如何正常面對,我盡量不去在意別人怎麼說。拍電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今天,我還願意拍電影,首先源于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並不想裝扮成清高的文人,但是有一點是最重要的,首先是熱愛它。
關鍵詞:“爭議”
記:既然之前有了《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爭議,為什麼仍然選擇繼續拍古裝大片?
張:《英雄》和《十面埋伏》是我喜歡的類型,因為我喜歡武俠小說,盡管許多人嘲笑我不懂武俠,可是誰又懂呢?武俠本就是一個虛構的世界,難道虛構的世界還要虛構一套規律嗎?我在這兩部電影中學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駕馭能力,我覺得受益匪淺,也嘗試了許多自己異想天開的創意,有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將夢想化成現實的過程,你一定會有許多體會,對于導演,這是最重要的。
關鍵詞:“非議”
記:雖然您自己笑稱“抗擊打能力強”,但是,這次依然受到了很多來自媒體的非議,您現在是否有所動搖?
張:電影是一個公眾性的產品,眾說紛紜本身就是它的特點,沒有什麼奇怪的。我就是盡量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想通這個道理,就可以心平氣和了……我拍了二十多年電影,媒體的朋友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媒體對于一部電影的評論更是眾說紛紜,要不然怎麼叫媒體?一切都很正常,我會以平常心看待所有的評論,我覺得這就是電影所帶給你的一切。
關鍵詞:“訣竅”
記:同《十面埋伏》相比,這一次《黃金甲》的劇情得到了較高的評價。您覺得拍了三部商業影片以後是否已經掌握了訣竅?
張:商業電影是很難拍的,相反,個人色彩濃厚的藝術電影,由于可以無視大眾的評價標準,反倒容易蒙混過關。也就是說,你們都不喜歡,可以,我就拍我自己,藝術電影就是這樣的角度。商業電影就不同了,所謂商業,當然是指市場上的大眾口味,大眾口味是最難面對的,它不是少數藝術家的自我欣賞,所以誰都不敢說他掌握了商業電影的成功規律。拍商業電影,我覺得對導演是很好的鍛煉,在我看來,能把藝術片、商業片都拍好的導演才是最牛的。
關鍵詞:“未來”
記:目前,您已經達到了“巔峰時刻”,您是否仍然有繼續進取的動力和目標?
張:我希望以後還是兩條腿走路,主流商業電影和個性化的小制作電影,我都希望拍,主要是看能碰到什麼合適的劇本。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自己並沒有具體的目標,只是希望拍出更多的好電影而已。所以很簡單,我會繼續學習,繼續嘗試不同的類型。(記者朱美虹)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content_5510736.htm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会有人在访问中砸自己的。。不过是很赞同他说"能把藝術片、商業片都拍好的導演才是最牛的。"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问影视版主能不能开一个专区专门用来讨论电影的。
像音乐歌厅那样,有音乐百科、创作空间等分类。
因为影视特区基本上集合是资讯分享、电影内容交流、情绪发泄、求助、小游戏、电影探讨等。
希望可以有一个可以专门深入探讨电影的专区,可以让大家认识电影、交流电影知识的那种。像之前那个电影鉴赏的帖子那种,其实可以让大家回头思考关于电影的东西的,这类交流其实可以提高大家的电影见闻。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艺谋拍的武侠片真的不好看. ...
幸好他搞的开幕没有叫人失望.... |
|
|
|
|
|
|
|
发表于 27-8-2008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26-8-2008 08:14 AM 发表 
要说烂片,还是首推无极。。。
题外话: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骂无极烂,我觉得还蛮好的,看了几遍……我心中最烂的中国大制作是夜宴,第一次看完后会有“很生气自己为什么花一个小时多来看这种影片”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lionkitty 于 27-8-2008 12:01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8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azz1947 于 26-8-2008 10:05 AM 发表 
这是你的个人看法,不代表张艺谋本身。
了解导演最好是看访问,这是我随便找的
和 tatuto 说的一样,没有人会用石头砸自己的脚。
每次大牌明星被专访,是不是为了钱才接这套电影,哪个不是说为了导演,或为了转换路线,或为了不错的剧本等等理由的?
即使接少戏份的大制作电影,钱拿得少,但都是为了日后晋身世界影视舞台而暂时作出的牺牲。
多少导演、明星,做电影是一成不变的维持?就连周星驰,当初被批死不做无厘头就没戏唱的,人一红了,现在都转型了。
王家卫、蔡明亮等人是少有几个还没变的,但他们"重艺术"的手法,也许没商家敢出钱给他们拍。
谁会说,为了名利?
人红了,钱源滚滚而来,这是自然法则。没人会责怪。但是,为何不能拍到像 Christopher Nolan 的 The Dark Knight,至少也该像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不是办不到,而是宁愿选"华丽"这条路。和当初电影的"朴素",有天渊之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8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8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onkitty 于 27-8-2008 12:00 PM 发表 
题外话: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骂无极烂,我觉得还蛮好的,看了几遍……我心中最烂的中国大制作是夜宴,第一次看完后会有“很生气自己为什么花一个小时多来看这种影片”的感觉。
如果说<<夜宴>>是烂片,大概也不会引起多大争议。
但是<<无极>>好看?
不要深入的说,单说几样就好。
故事情节(不合理)、电脑 CGI 特效(很假)、演技... 不是不好,但被导演拼凑起来,感觉就不好,比如,谢霆锋是搞笑角色。 |
|
|
|
|
|
|
|
发表于 27-8-2008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7-8-2008 12:19 PM 发表
和 tatuto 说的一样,没有人会用石头砸自己的脚。
每次大牌明星被专访,是不是为了钱才接这套电影,哪个不是说为了导演,或为了转换路线,或为了不错的剧本等等理由的?
即使接少戏份的大制作电影,钱拿得 ...
当然我知道那篇访问是非正式的,随便找的。
但至少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替别人下注脚,因为我不是他。
他拍自己的电影大家又不看,拍商业片反而被群轰。
以自己视觉系的风格拍商业片被挑剔,若转成好莱坞或李安风格,把黄金拍成像dark night或藏龙卧虎那样,又会不会被说成穷途末路,转而向其他导演致敬呢?风格很重要。大导演的电影若有他人的影子更是一种羞耻。
为钱拍电影难道有错?为什么把人家当成自己的孩子或下属那样。仅仅容许他拍朴素,不容许拍华丽的。像刘翔那样,刘翔不属于自己,是属于13亿中国人的,每一步都是为人民,负担多大啊。把自己的私心投射在他人身上是不是中国的传统的?想家长总喜欢孩子上音乐课那样。
一切都是face屎的错。
王家卫资金:泽东电影
蔡明亮资金:早期是以辅助金和中影投资。从第五部开始多是以法国资金为主。 |
|
|
|
|
|
|
|
发表于 27-8-2008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azz1947 于 27-8-2008 12:59 PM 发表 
当然我知道那篇访问是非正式的,随便找的。
但至少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替别人下注脚,因为我不是他。
他拍自己的电影大家又不看,拍商业片反而被群轰。
以自己视觉系的风格拍商业片被挑剔,若转成好莱坞或李安风格,把黄金拍成像dark night或藏龙卧虎那样,又会不会被说成穷途末路,转而向其他导演致敬呢?风格很重要。大导演的电影若有他人的影子更是一种羞耻。
为钱拍电影难道有错?
这位网友。。过路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只是想说就算是大制作也可以将它拍好的。。并不是说要抄别人的风格。。 |
|
|
|
|
|
|
|
发表于 27-8-2008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tatuto 的帖子
跑车网友,问题出在于什么是拍的”好“的定义。
是张艺谋好认为的"好"的定义,还是华人观众认为的”好“的定义,或是洋人观众认为的”好“的定义。
拿着几千万美金资金你敢不做到最好吗?
看赤壁吴导演拿了这么多资金,拍得心力交瘁。
我之前的访问引用某些部分不很真实反映张艺谋的心里,但以下这句的确是很真实反映电影口味的问题:
商業電影是很難拍的,相反,個人色彩濃厚的藝術電影,由于可以無視大眾的評價標準,反倒容易蒙混過關。也就是說,你們都不喜歡,可以,我就拍我自己,藝術電影就是這樣的角度。商業電影就不同了,所謂商業,當然是指市場上的大眾口味,大眾口味是最難面對的,它不是少數藝術家的自我欣賞,所以誰都不敢說他掌握了商業電影的成功規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8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问题的,大家想找支持自己的看法,以便能"合理"地反驳。
之前在论坛,我也非常会激动,因为常觉得大家总把角度模糊化,拉开讨论范围,然后再"合理化"一切。也许谁有参加过辩论比赛的,就知道这种辩论方法是扣分的,但现在比较能接受了。哈哈。
是的,我并没有说张艺谋哪里不好,虽然我本人是支持他早期的作品,但也不觉得他再度导低成本电影,一定有票房保证,很难说,以他今天的名气,也许有,但少了大牌明星的撑场,少了特别视觉效果,捧场观众可能会少了一些,可能不会。很难说。
如果有 5000 万美元,应该是拍一套电影,还是 5 套电影呢?
对资质比较平庸的导演来说,5000 万才能拍出好电影(当然,也有导演给他 2 亿都拍不到什么好东西,这种肯定是烂导演,这个不要争辩了,是有的,我承认),但以张导的能力来说,500 万,也能拍得出好电影,这就不是一般导演能做得出的。
张导被人称为世界十大导演之一,肯定有它的道理。
只是,接下来,他要如何操纵自己的电影事业,决定权,全在他本人。如果他一直靠<<黄金甲>>的方式下去,虽然我仍然会捧场,但不会非常尊敬他本人。相信,也有很多观众开始垂弃他。和他同行的,从嫉妒,转到嘲笑。
感人的电影故事,不需要重金打造。
他有能力靠低成本做出好电影,当然,贵有贵做,重金,也可以做得很好,只是观众的要求也自然提高一些。
但 2000 年过后的他,让人失望了一些。
Peter Jackson 就是一个好例子,钱过多了,却不懂得如何用,所以他的 King Kong 是失败的(讽刺的是,King Kong 里的戏中戏,也是循着找不到电影投资家,这个故事发展。这是他当初执导 The Lord of The Rings 是面对的问题)
这是小弟的讨论范围。如此而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8-2008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你之前的讨论,个人还不太认同,也不欣赏,因为模糊焦点。
kitkat 兄说的话,虽然不是百分百切进讨论的中心点,但也在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他的反驳,我不只完全接受,也心服口服。
如果,你也可以提出任何其他理由,包括张导的后期的花重金电影,是如何如何的好,举出例子,甚至最好有一些数据,自然能说服到不只我,而是全部人。
也许,你知道一些内情,比方张艺谋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香港常发生的黑势力,比方就有某某几个口碑相当不错的导演,却时常如出一撤地只导黑社会题材电影,虽然闷还人了,但错不在导演,在这种被逼的情况下接拍,也许我会对张导改观。
总之,我并非不知道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分别。但是,如果没猜错,张导演应该不缺钱用,他近期的电影方向,华而不实,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坚持继续走的呢?要得到好的票房成绩,一定要循着华丽的包装吗?
再说,我也没说重金打造的电影一定不好。
很多重量级导演,比如说 Steven Spielberg 就好,虽然他不是那种靠明星效应以让电影卖座的导演,但他导,甚至只是监制的电影,素质肯定务求最好,一丝不苟(要他挂个大名,不容易)。所以,他的电影,都是花大钱。最后,他的电影,都是卖座又叫好的。
原帖由 qazz1947 于 27-8-2008 02:21 PM 发表 
是张艺谋好认为的"好"的定义,还是华人观众认为的”好“的定义,或是洋人观众认为的”好“的定义。
什么才是"好"的电影,因为每个人定义都不同。这样反驳,还算不错,至少比起之前,这个算比较合理的说法。
但是,仍然不太有说服力,也许你没有举出例子。
张导近期的电影是好电影吗?有洋人说过他近期的商业电影好吗?还是甚至更好过他早期的低成本作品?如果你举得出例子,我一样会心服口服。
原帖由 qazz1947 于 27-8-2008 02:21 PM 发表 
拿着几千万美金资金你敢不做到最好吗?
这个说法... 就让人不敢恭维。哈哈!
拿了几千万又怎么样?
你... 还不太懂娱乐圈世界。很多导演,都是只看短暂"钱"途,这种烂导演,受命捧红哪个女明星、还是"谷"什么歌星人气的,什么烂电影都做得出,重点不在电影,而是那个明星身上。
真的,拿了几千万又怎么样?不敢做吗? |
|
|
|
|
|
|
|
发表于 27-8-2008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7-8-2008 02:34 PM 发表 
没问题的,大家想找支持自己的看法,以便能"合理"地反驳。
之前在论坛,我也非常会激动,因为常觉得大家总把角度模糊化,拉开讨论范围,然后再"合理化"一切。也许谁有参加过辩论比赛的,就知道这种辩论方法是 ...
辩论高手,抱歉我离题兼模糊视线了,您要就扣分吧。至于这一段我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因为这段叙述是肯定张艺谋的能力问题,与开头的品论没feel、名字改成黄粪便、死心有点出入。能力没问题为什么会有有问题的作品出现?是笑话的说者不好,还是听者的耳朵不好?
但商业片若可以吸引你买票、以后也买票,基本上也成功了。像王晶,也许你不会尊重他的艺术成就,但是却要尊重他的电影事业成就。张艺谋可以在欧洲拿艺术奖,又可以拍商业片(虽然华人不欣赏)给美国佬称赞,想想有几个做得到?哥普拉?no,现在当红系列marvel电影的系列导演?no,史匹堡?no,蔡明亮?no别让美国人睡去。只能说张艺谋在商业电影的功力比他们差而已,因为照顾不到华人市场。(华人文化独特,与世界主流文化的美国文化有很多区别。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主题,以商业手段来带给世界观众,得到享誉中西,电影成就上和票房上的,有几个人做到?藏龙卧虎?(我本身觉得差不多有,主要是票房,洋人还是搞不懂侠)。功夫之王?黄飞鸿系列?少林寺?mummy?龙门客栈?除了跳脱传统的李小龙硬朗功夫,他的功夫全世界角落都有,变成一种崇拜的图腾,改变那些不了解中国人的人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
题外话。这十年来,观众的心态被好莱坞改变不少,年轻观众都被好莱坞奶水培养出来。社会经济问题也有巨大改变,商业电影工业不改变只有处于劣势(几年前,有日本legend合作的千里走单骑的票房也不很好吧,以大马的票房也不必黄金甲多,好莱坞培养的观众不来这一套的。偏偏他们是最好赚的一群)。对于资方来说,5000万,管你怎么拍,赚越多越好,若只拍给两岸三地观众看,你知道这里的盗版事业多成功的了,分分钟刚好只能回本而已。当然这是猜测。但至少洋人生意还好做。数千万成本,不照顾海外市场,怎么行。像成龙一早就照顾海外市场了,结果对白又广东又英语又俄罗斯语又印度语,中年以上的观众叫喊不伦不类。PS:成龙耍了20多年的功夫喜剧在后90年代已经不是卖点了,票房都比以前少,(当然有经济、盗版因素,不冲出亚洲怎么行?这为他开拓不少海外市场。让功夫喜剧有新的市场观众。),年纪大一点的有点腻,较小的不爱看uncle演戏。后来在新警察故事有少许改变,有年轻人参与,自己不是唯一主角,反而在低靡和盗版依旧的市场有比前几部国际化较好的票房。老电影人不改变不行。就算不在乎市场规则,。要你30年都从事同样的艺术/电影表达,就像周星驰无厘头到30年、王晶屎尿屁30年、蔡明亮小康家庭事件30年、marvel片30年,市场不累,电影工作需要的的叛逆心态都会累。
据我不肯定说法,大导演不是别人主动出钱请你去拍的,而是他导演本身想拍什么,才咨询资方肯不肯投资的。或者是一直有来往合作的那种。 |
|
|
|
|
|
|
|
发表于 27-8-200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7-8-2008 04:51 PM 发表 
老实说,你之前的讨论,个人还不太认同,也不欣赏,因为模糊焦点。
kitkat 兄说的话,虽然不是百分百切进讨论的中心点,但也在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他的反驳,我不只完全接受,也心服口服。
如果,你也可以提出任 ...
我的文字主题重点是反驳那些看电影后不屑就开口闭口就说张艺谋烂的人为主,其他电影也一样。观众以个人的角度看电影批评电影,电影工作者以商业、社会、艺术表达、个人等等因素的集合下,群体创作完成一部电影来给个人的单位来欣赏。我无法如你般以较小的范围来下评论,比如假设说他爱钱乱制作电影,人红就乱来的自然法则,或以娱乐圈的生态看张艺谋?因为没有实际证明。我倒认为埋怨张艺谋烂的是个人问题,就是把自己心中该有的、想象的模式套在电影人身上,套不上就是烂那种。所以之前就说了很多题外话,主要是针对观众的意识形态,就如你所认为的企图模糊的手段。
其实张艺谋的电影的好坏,是由票房觉定,这也是商业电影的成绩单。说到底,电影其实是很个人的,难道商业电影的就一定要有规定的模式,或好莱坞模式?之前李安的hulk也不很卖座,跳出了marvel的规定范围。你可以说烂,不成功,但是你可以说这是李安随便敷衍的作品吗?同样的,掌握几千万的资金,能够敷衍了事吗?如何过监制那一关?看毛片的时候能够过资方的那一关吗?大制作要经过很多本身创作群体和资方的关卡才可以推出市场。
美国佬的电影不那么是个人的,或者说美国的个人有时候是会较容易的到他者认同,是比较偏向世界主流文化的,这主要是这多年来美国商业电影培养了好莱坞奶水观众,和输出了半个世纪的流行文化和美国文化。你看,中文综艺节目里的街舞,不就是美国街舞。美国人的蓝调经过百年变种,才有今天中文流行音乐的民谣、R&B、饶舌、摇滚。还有素食文化的等。所以美国电影的味道很容易得到全世界共鸣。所以你看好莱坞制作的功夫之王,有李连杰成龙又如何,制作脱离了本身优势的条件:美国流行文化,即使有好演员,好技术工作者、好后期制作,在好制度的监视制作之下,这里的主流观众,不是影评,的反应都不很好。但功夫之王的电脑制作有差吗?有没有成本不足的道具滥竽充数?音效有差吗?再说,mummy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有华人观众讲不好,怪怪的历史。这也许与中国文化持有人对于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电影,都有心中的一套标准,任何超越此标准的形式都是前卫的,难以接受的,不管是好莱坞带给中国观众的,还是华人制作出来以海外市场偏重于两岸三地市场的都好?以后试试问埃及朋友关于mummy二的法老王看法,或以色列人对于the passion of the Chris【耶稣的激情?呵呵】的看法(也许埃及人离法老王太远,要知道中国文化是少有从数千年来不断层持续下来的)。
评论电影好坏,(非电影技术上)不能跳脱观众当时的群体意识形态、经营策略和社会结构、主要资方的决定权等。评论电影的发展变幻,不能不谈经济、技术发展、各国电影交流、国际局势、电影人创作历程、国际文化交流等。当然以上的评论条件你可以完全不谈,一个人的角度谈。这只是关于到主观和客观问题而已。所以若要我说某部电影烂,乱把它改名泄愤、期待幻灭而死心等,除非我本身先具有专业评论资格,才敢如此下定论。
Peter Jackson 如何不懂用钱?为什么失败?失败的标准?
你存疑很多导演拿了资金养明星,或投资在女明星,这包不包括张艺谋?
你在娱乐圈打滚?为什么说拿几千万又怎样?你有不辜负过几千万美金投资的压力经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