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10-2009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家的拿督拿元宝和马来短剑!ho sei liao!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9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要安装冷气?
大热天,龛里油灯,黄梨蜡烛,和蜡烛很热一下的叻。。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9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炉里面插住的是烟头?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9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xkangxx 于 26-10-2009 02:44 PM 发表 
要不要安装冷气?
大热天,龛里油灯,黄梨蜡烛,和蜡烛很热一下的叻。。
你以为神界和人界一样咩。。。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9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erryyaw 于 26-10-2009 02:48 PM 发表 
那炉里面插住的是烟头?
拿督把香烟吸完剩下烟头罢了。。。。 |
|
|
|
|
|
|
|
发表于 26-10-2009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9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9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是拜拿督牌的,如果要换金身要如何?是不是要问datuk先?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9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ai86 于 27-10-2009 02:15 PM 发表 
我家是拜拿督牌的,如果要换金身要如何?是不是要问datuk先?
其实很简单的啦!把金身拿到庙里开光,然后请回家再把旧的牌化掉就可以了。我答应过拿督要帮它换金身的,所以言出必行。你可以打杯问下拿督的意思啦。 |
|
|
|
|
|
|
|
发表于 28-10-2009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3# benson_tn 的帖子
那么打杯时是说马来文问吗?还是可以讲福建? |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
我很久都没上来这里了!
这次我带回了照片来!
大家赏脸,来看看!
鹏举 发表于 22-8-2009 06:23 PM 
我看到你的两个拿督。 |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打杯时是说马来文问吗?还是可以讲福建?
chai86 发表于 28-10-2009 01:15 PM 
可以讲福建。会讲马来话就讲马来话。
我都是跟他用福建说。可是跳乩时都讲马来话。 |
|
|
|
|
|
|
|
发表于 2-2-2010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民间对拿督公的认识
拿督公信仰原本是回教教义未兴起传播,印度信仰影响本区域之前,马来人原有的一种原始精灵崇拜,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虽然大部份马来人已因进一步认识正统的回教教义,不再崇拜“受创造者创造之人物”,但它在马来族群之间仍有残余的流传空间。据梅井在我国1957年独立前的见证研究,直到今天,他们之间仍祀奉着远在印度宗教传入之前便已存在的神──“拿督”(Dato),所谓拿督,一般都指是马来人本身的原始神,那是唯一不受印度宗教或回教所影响的信仰
在马来人心目中,“拿督”是一个尊称的字眼,它可以是长者、祖父、是统治者给予的封勋,它也可以是民间对各种可能降威致灾或赐福助人的灵界生命的尊称,这种尊称,带有避讳的意思。在原来的说法,作为灵界生命的拿督,分布每一山林地界,然而,论及拿督的来源,却有好几种类型,包括了:(1)普通庶物成精:如古剑、枪、古炮、戒指;(2)自然界之灵:山岭、石头、河;(3)动物成精:如老虎、鳄鱼、蟒蛇;(4)巫师或巫医死後显灵;(5)领神或村民死後显灵;(6)圣人死後显灵:回教祭师、经学者、长老,这是圣墓(keramat)拿督,最有灵力,这种keramat遍布全马;(7)活圣人显灵:一些言行特异或有特别神异传说者,如浮罗交怡的玛苏里也可称一例.
这可说是一种万物有灵论!
有关马来民间的拿督信仰,我想较适当引用的是梅井着《马来人风俗》,里头记载的是作者曾经居住在马来乡村,肉眼所见的马来民间对拿督崇拜的情况。
梅井记载那时马来民间对拿督的信仰说,马来人相信,某些地方的拿督公也有恶作剧的,他们会令居住在其“驻在地”的居住者染上只有巫师才可以解除的怪病,而一般人也因此在选地建屋前,找巫师测地。奠基前先拜拿督,并选择一棵树或石块作为将来祀拜的固定地点,尤其是房子建筑在过去的坟场区域更不容忽视这项过程。他说,“据一般马来信徒说,凡是供奉有拿督公固定神位的家庭,每星期必须备香花、槟榔、栳叶、烟草、鲜果及蜡烛等物祭拜一次,最适当时间是在回教礼拜前夕(即星期四夜间)。这种仪式一经举行即不能中断,否则可能引起拿督公的不满而赐予种种麻烦,惟倘能请罪补行祭拜则拿督公也可以随时息怒。”(梅井1957:167)
从以上所考,可知拿督公是属於某一土地范围原来栖属的精灵,人们必须与他们“相安无事”,又以他们作为居住地的家护神,这可说是土地神的性质。
笔者在80年代前,犹常见一些本国及印尼棉兰的马来人,到笔者住家旁的拿督祠以本身的方式(不烧香)拜祭,当年某些马来舞者应各地华人主持的拿督庙邀请在“神诞”时表演马来舞,并在仪式前参与拜祀,这也是民间所周知事实。无论如何,基於独立後马来人对正统的回教教义认识加深,尤其是80年代後,回教复兴深入民间,马来族群基本上已全盘放弃精灵崇拜。今日,绝大部份马来民间巫师在回教教义影响下,是“奉主之名”召唤被尊称为“拿督”的精灵办事,而非信仰拿督公;立祠崇拜的现象是完全根绝了。 |
|
|
|
|
|
|
|
发表于 2-2-2010 03: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拿督公
我在1995年曾在日本《亚洲论坛》季刊上发表说:18、19世纪初到异地的华人,对异乡的危机与灾难会有不测感觉,当他们和未曾接触的“异民族”接触时,自然会把彼此的关系投射在对方神明的身上,华人民间对拿督公的印象是如此建构出来的,我当时也提出华人民间信仰发展出来的拿督信仰有两个特点:它的祭拜礼仪方面除了吸收原马来人的膜拜方式,还加上华人“本位”,把原来的白蜡烛换了红蜡烛,另加线香、纸钱,奉献更为重厚;而对神明的来历和解说,则受到了华人民间根深蒂固的阴阳五行说法的影响,把拿督形容为七色旗代表的“七兄弟”,除了拿督大(Dato Tua)和哑拿督(Patuk Bisu),另外还有五行五色拿督,以及一位不知身份是妻子或姐妹的婆婆(Nenek)(王琛发1995:30)。如此一来,拿督变成了大家族制度了。
其实,这种信仰可说是日久演化的结果。根据梅井所记载的大马60年代前华人的拿督信仰,这种演化早在当时已出现。
“由於华人之间普遍深信拿督公是控制当地人口安全与灾祸的神主之一,所以不少人都成了拿督公信徒,尤其是寄居山林或甘榜地带的华人,更是像供奉灶神与天后一样,家家户户虔诚地按时祭祀。”(梅井1957:1659)
“过去所有经营板厂的华人最为敬重拿督公,因为工友们每天得涉入森林砍伐大树……假使不事事对拿督公敬重,这门行业可就不易干了……原来拿督公虽非回教产物,但毕竟已演变成马来回教徒的神,而马来人在回教教规下早已禁戒猪肉,在类似间接而强烈的影响下,拿督公自然而然地也形成了禁忌猪肉的神。要是谁携带‘违禁品’进入它的‘统治区’,照例将被取缔和处罚。此外,任何同伙都不准说出一句得罪拿督公的话,要不然,就算出自无心也难免会招来离奇病痛的,不过这种病痛经巫师向拿督公谢罪求晓後即可痊癒。”(梅井1957:168)
“马来人祭拜拿督公……大半是燃烛,而烧香的习惯却很少的。至於华人供奉拿督公的仪式……例如烧香多於烧烛,搭建神诊庙祠,挂上牌匾横彩,并在周围插上三角形的红黑色旗帜等……,由千字票赌风的炽烈,拿督公在今日几乎也成了赌徒们日拜夜拜的对象,而且还像华人所信奉的齐天大圣与大伯公一样精於跳乩,所差的只是拿督公下需三牲供祭而专操巫语,同时也没有固定的形象而已。”(梅井1957:168-169)
再去比较梅井当时的记录,我们会发现,这百余年来,尤其50年的时间内,拿督信仰又推前了一步,而更加汉化:
(1)在许多地区的拿督公已不一定是小祠而是华人式的大庙。华人民间原本受英殖而治之政策遗害影响,对马来人认识相当表面,很多人都把拿督公等同马来人,又把马来人与回教划上等号;不少拿督公庙的拿督公便出现用爪夷文写上“教名”的牌匾或横幅布条。有些华人更把本地所见的印度摩尔式圆顶尖端回教堂设计用在拿督公庙祠设计。但是,各地官方的“回教理事会”必须维护正统教义,因此不允许任何“教徒”或“名为教徒”变成受崇拜者,对这种仿回教堂设计以及爪夷文写上拿督公“教名”的作法更是敏感而主动干涉,甚至推倒庙宇也发生过。如此的客观情况,就切断了爪夷文及回教设计在拿督公庙“合法”出现的机会,也使得华人民间信仰的拿督公、祠庙越来越有华人风格,脱离马来族群,在另一族群的社区落地生根,大部份华人庙宇也出现附祀拿督祠,他们正正式式成为华人信仰的附属了。
(2)大概受华人香火多,与华人信仰互相承诺的交易也多,现在不少跳乩的拿督都会说华人方言,甚至华语,他们不仅是操马来语了。
(3)某些华人地区出现了本身族群的拿督公信仰....有本社区的]华裔拿督,如马登(Matang)区,从香炉可证1895年已出现的黄木公拿督,战後槟城周姓的拿督刘见财、巴里文打的拿督公……,槟城一名乩童邱天赐先生说,在四条路,甚至有一家人屋後有讲日文的拿督。华人拿督不一定是回教徒,所以像马登和巴里文打的拿督,就不一定要禁猪肉。巴里文打拿督也甚至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最大庙宇和共同象徵,许多社会的决策是由当地拿督公庙理事会作出,而当地青年结婚,也必到拿督庙膜拜一番!
(4)90年代,各地神料店开始售卖拿督公神像。各种神像的形象主要戴着只有曾到麦加朝圣的良者才可戴的白哈芝帽,穿着马来服装,无形中为原来没有固定形象的拿督定型。这一方面,固然是不理解回教“除真主外没有其他崇拜对象和反对造像的崇拜的教义”;另一方面,却可视为此信仰从原属族群全盘决裂和“移民”的象徵;马来人的精灵崇拜原本在回教影响下不敢造像,现在变成华人拜神像的习俗。
当然,像华人民间传说,把见到白影形容为拿督公,又或者认为他是“阴神”而把会成长的白蚁区视为灵异,作为拿督公的象徵(王扬1995:3),也不是已熟悉乡间自然现象的马来社会和回教教义可以认同的。过去政府要铲除瓜拉雪兰莪(Kuala Selangor)的一座拿督公庙,为建路工程开路,上书要求保留原庙的不是马来人而是当地华人(洛深1978:10),正说明拿督公“移民”到华人民间信仰的这种变化已成定局! |
|
|
|
|
|
|
|
发表于 2-2-2010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雪兰莪州班达马兰新村有一个拿督娘娘 。。。。
一到他的千秋!我们都会去她的坟墓祭拜请她的!
真的是她的坟墓来的!现在装修的很美了!
至于她生前的故事!那间神庙的长老大家都知道的!! |
|
|
|
|
|
|
|
发表于 3-2-2010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2-2010 0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这里!我们都会庆祝的!! 都是看个人的做法吧!! |
|
|
|
|
|
|
|
发表于 13-3-2010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蓝卓公?
什么是蓝卓公?是不是就是拿督公?我记得拿督公只有分红、白、黑、黄、青五色,难道也有蓝色的拿督公了? |
|
|
|
|
|
|
|
发表于 13-3-2010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3-2010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篮卓公,
用福建话念就是“NA TOH GONG"
就是拿督公, 一样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