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至诚恭敬顶礼淨土大經解演義(无量寿经)~'~ 真信、切願,乃至一念,十念,沒有一個不成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8-2023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8-2023 10:11 PM 编辑


寿佛.jpg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十二集)  


2010/4/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剛才我看到一個傳單,這份傳單,聽說是在網路上流行很久了。

我把這一段念給大家聽聽,「來自淨空老法師。經過四川、緬甸的災難爆發之後,近來會爆發更嚴重的災難,是全世界遭遇瘟疫,可能會死上百萬人,比近來四川、緬甸災難更可怕,現在已經有幾個國家,如韓國、印度已經開始了」。

這個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寫的,這個事情我不曉得。

下面有一段他說,「淨空法師呼籲全世界同修,每晚八點半開始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千聲一個星期,是迴向給全世界眾生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請在收到此資訊後,發給更多善心人士,功德無量」。

後面這一句話是他加的。我呼籲全球淨宗同學念觀世音菩薩給世界消災免難,這個我說過,這一段我說過;前面跟後頭這一句,我不知道。

我說的,應該在華藏衛視他們那邊播出來。

後面附的這是觀世音菩薩的藥方,這個藥方,我不懂中醫,這個最好能夠讓中醫大夫看看,看看做做參考,有沒有效果?這個事情慎重一點比較好。

災難很多,尤其是最近這段時期,今天好像是台灣又有地震,還有山崩。

這麼多年來,我常常勸導同修要認真的學到十六個字,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

我們的心態端正,就能帶給我們身心健康,帶給我們家庭幸福,帶給我們事業順利,帶給社會安定和平,帶給世界和睦相處,這是我常常講的。

災難不怕,我們端正心行就能化解災難,這是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大乘教裡面說得很多,我們對這些理論有相當的認知,所以佛這兩句話我們認同,只要改正我們的心態就能化解災難。

所以流傳的東西很多,借用我的名義,我不太清楚。

過去國家宗教局葉局長曾經告訴過我,他到香港來訪問,訪問的時候,有一天早餐的時候邀我,邀我在旅館裡,他告訴我:國內有一些人冒充法師的名義,做一些不善的事情,這些事情法師你都不知道?我說我真的不知道。

他說:這個事情由國家來處理。我說我很感謝他。

所以附帶在此地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

他這個傳單,還沒有什麼大的過失,都是勸善的;但是勸善,觀音菩薩藥方這個我們就不知道,觀音菩薩藥方從哪裡來的?我完全不知道。

諸位了解就好,謝謝大家。

淨土大經專區-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wadza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8-2023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8-2023 10:21 PM 编辑

我們現在開始看經,請看《無量壽經解》第二十面,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積功累德品》云: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這第一句是非常重要的,你看諸佛如來教導我們,真實智慧,這個東西重要。

真實智慧在哪裡?

真實智慧不在外面,是我們自性本來具有的,而且是圓滿的,一切眾生都有。

佛在《華嚴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過去我們對這句話體會的程度,說一切眾生大概是人,頂多到動物,我們體會的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體會更深刻了,因為佛教裡面講眾生,它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這個定義就把所有的現象全包括了,哪一個現象不是眾緣和合的?動物,經上常說的四大、五蘊,這是眾緣和合。

現在我們知道了,植物也是眾緣和合,植物物質那一部分就是色法,現在植物也有受想行識。

我們在最近十年住在澳洲,在澳洲我們有一個很大的菜園,菜園裡面種了很多種類的菜,大概有將近十幾二十種,我們自己經營的。

我們跟這些蔬菜,還有果木樹,最近四年我們種了竹子,所以今年竹筍的收成就很好,我們都不缺乏。

我們跟這些植物溝通,發現它有受想行識,很好溝通,我們互助合作。

對礦物,我們沒法子實驗;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發現水有見聞覺知,它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

最近這幾天,我看到一個光碟,從網路上下載下來的,特別送給我看。

美國科學家發現水有記憶,記憶是識,換句話說,礦物它有受想行識。

這個範圍可就大了,佛說的五蘊身就包括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現象,無論是精神現象或是物質現象。

精神跟物質是永遠分不開的,這在前面我們都曾經給諸位報告過。

物質裡面都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精神,精神方面它有無表色,它不是沒有色。

我們作夢,夢裡頭有色;我們想像,想像裡頭有色法。

所以無色界天,實在講他還是有色,他的色叫無表色,我們一般人看不見,佛菩薩能看見,阿羅漢能看見,有這個功夫的人都能看見。

所以住真實慧的意思可就廣了。

這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粒塵沙、一滴水,經上講的一毛端、一微塵,都具足如來智慧德相。

我們這樣解才是如來的真實義,不限於動物,動物範圍太小了。

淨土大經專區-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wadza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7-2024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7-2024 08:32 PM 编辑

住是安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行化他,自行是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化他是影響周邊的一切眾生,這是住,全是真實智慧。

當然這句話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為什麼?我們了自性,就是迷了真實慧。

其實真實慧還是起作用,迷了的時候起什麼作用?起煩惱。

所以要曉得,經上講「煩惱即菩提」,它是一樁事情,悟了,煩惱都變成智慧;了,智慧就變成煩惱。

你看我們的迷悟能夠把自性裡面的東西產生化,覺悟,那是最好的,圓滿的智慧;如果迷了,智慧就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

由此可知,佛、菩薩住真實慧,他現身說法教導我們,我們跟他是一個自性,無二無別。

他怎麼住真實慧?他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真實智慧現前了。

我們跟他一比,我們起心動念,我們有分別、有執著,這些東西就叫做煩惱

起心動念,大乘法裡面叫它做無明煩惱,分別叫做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見是見解,思是思想,就是你的見解、思想裡面帶來這些煩惱。

煩惱無量無邊,佛為了說話方便起見,把它分為這三大類。

這個東西放下,智慧就現前。

你看煩惱,你這放下了,煩惱就恢復原狀,原狀是智慧。

那煩惱是什麼?煩惱是在病態。

我們起了念頭,錯了,自性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它的正常現象顯示出來的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這正常的。

佛在經教裡面跟我們講的一真法界,跟我們講的諸佛如來的實報土,那是正常的。

十法界呢?不正常。

這個十法界從佛到地獄,一個層次比一個層次嚴重,最嚴重無過於地獄,這最嚴重的,迷得最深的。

地獄裡面也有很多種類,也有淺深不相等,這個極深的叫阿鼻地獄,迷得重。

所以佛度化眾生,原則是什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

他不迷惑,他就覺悟了,他那些病態完全恢復到正常,這就得樂了。

所以佛教化眾生、幫助眾生,全用的是教育,這個我們要懂。

所以我常常想著,也常常提醒大家,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真的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們教導我們的跟佛經上講的沒有兩樣。

老祖宗教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學!

你只要把教學辦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把教育辦好。

教育教的是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這是普通的教育,普遍必須要學習的。

還有少數人向上提升的,那是科學的教育、哲學的教育,那是幫助你提升靈性,也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佛法亦如是。

世出世間最偉大的大聖大賢,在佛教裡面講,全都是佛菩薩;換句話說,都是從事於教育的工作者。

在中國,古聖先賢也有從政的,堯舜禹湯,這是在王位上,從政的;但是也有專門從事於教學的,像孔子、孟子,也是一生都在教學。

孔子雖然周遊列國,想求個一官半職,展示他的抱負,但是周遊列國期間,他的學生跟著他,很多沒有離開,天天在學習,像釋迦牟尼佛那個僧團一樣,不過孔子的僧團沒有釋迦佛規模那麼大,都是從事於教育工作。

孔子是周遊列國,覺得年歲也大了,諸侯雖然見得很多,沒有人願意任用他,這才放棄這個想法,回到家裡面,專門從事於教學工作。

那個時候他老人家已經六十八歲,七十三歲走的,所以全部精神貫注在教學是五年。

釋迦牟尼他全心全意教學四十九年,在古聖先賢裡面,教學時間最長的是釋迦牟尼佛,這是勇猛精進。

淨土大經專區-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wadza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0-2024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10-2024 11:29 PM 编辑

我們求智慧,學佛就是學智慧,就是把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把它挖取出來、挖掘出來,像寶藏一樣,它在礦山裡頭,把它開發出來。

這個開發就是放下。

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你的智慧就開始顯示出來,開始往外湧,不多,這在佛法裡面稱為阿羅漢,阿羅漢所得到的是正覺,正覺是智慧。

繼續不斷的還得放下。

我告訴同學,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塵,到什麼階段?給諸位說,到佛教的門口,沒進去。

這個諸位要知道,不要以為我放下這麼多,自己以為很了不起,才到門口,沒進門。

進門,得要用佛的標準。

所以我說的是方便,幫助你先到門口,然後你自己再跨進去。

真正進門,那就是經上常講的見思煩惱,見惑要斷掉,你很多錯誤的看法,你要放棄。

錯誤看法很多,佛把它歸納為五類第一類「 身見 」,放下,知道身不是自己,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要把這個錯誤的觀念扭轉過來。

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體像衣服一樣,是我所有的,不是我。

所以身體用個幾十年不好用了,再換一個,就像衣服穿髒了,你很歡喜把它脫掉,換一件新的。

這一關突破之後,你對於生死就沒有恐怖,我換一件衣服而已!

沒有恐怖,給諸位說,你這個衣服就愈換愈漂亮,愈換愈好;貪生怕死,那就愈換愈壞了。

這佛對我們的恩德就很大!

我們了解真相,身不是自己,不要為這個身起貪瞋痴慢,就錯了,它不是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0-2024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個要放棄對立,佛教的名詞叫「 邊見 」,二邊,我們現在講對立,大家容易懂。

這個對立是所有煩惱罪孽的根源,因為宇宙之間,在法性裡面講沒有對立,找不到對立。

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一體你把它分成對立,這就錯了,不能分。

所以《 金剛經 》一開端告訴你,「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這四句話講得好,四相離了,它是整體,一體!

你怎麼能把它分?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我們要學不跟一切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為什麼?他迷,他沒有覺悟。

我現在明白了,我覺悟了,我要再跟你對立,不是又迷了嗎?所以沒有對立。

跟人不對立,跟事不對立,跟一切萬物都不對立,跟山河大地也不對立,為什麼?一體,它是我的依報,都是自性變現的,像《還源觀》裡面講,一體起二用,雖起二用,二用還是一體,二而不二,所以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個看法是正確的。

淨土大經專區-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0-2024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放下「 成見 」。

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

中國人常常說,「 某人成見很深 」,成見是什麼?成見是執著。

成見有兩種,一種是因上的成見,一種是果上的成見,在六道裡。

六道裡面的眾生都很執著,這屬於嚴重的執著,自以為是,這是錯誤的。

為什麼錯誤的?佛在經上常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既然曉得一切現象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就沒有成見,沒有成見才能夠隨緣,隨喜功德,「 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

佛、菩薩都沒有成見,一切眾生,你怎麼說怎麼好,佛都能隨順,佛一點都不勉強你。

你造善生天堂,你造惡下地獄,佛很清楚,但是佛不阻撓你,為什麼?你喜歡那樣做,那有什麼法子?到你幾時真正覺悟,向佛請教,他就教你。

你不向他請教,他不教你,為什麼?教你不肯接受,那就造罪業了。

這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顯示出來的,那就是真實的德能、真實的相好,它自然就顯示出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10-2024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勇猛精進 」,這段經文是描繪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的修行,我們應該要學習,向阿彌陀佛學習。

我們今天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是不是智慧?是智慧還是情識?情識就是煩惱末那識就是阿賴耶。

佛經裡頭講得清楚,情是什麼?情就是我見、我愛、我痴、我慢,這是情。

大乘經裡面常講的貪瞋痴,我,我後面跟著貪瞋痴,還有個慢,貪瞋痴慢,四大煩惱常相隨,那是情執。

所以不是用智慧,那就是變成情執,肯定是這樣的。

勇猛精進,要把自性找回來,要把智慧找回來。

這樣一向,你看一個方向,專門就是莊嚴妙土,這個妙土就是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變現成的,真正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阿彌陀佛心想的一個極樂世界出來。

我們是不是想了一個世界出來?也想出來,我們想地球這個世界出來的,這個地球是我們心想生 ;我們的心要是沒有想,地球就沒有了,這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專區-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25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給我們解釋,這是黃老居士給我們解釋的。

「 真實之際者 」,什麼叫真實之際?「 真如實相之本際也 」。

真是真如,實是實相,際是本際,也就是說真如實相,際是個界限,是個邊際,這個邊際有沒有?沒有,沒有邊際,其大無外,佛在教學裡面稱為真實之際。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也」。這就說明,這部經講的是什麼?講真實之際,講這些真相,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就是邊際;無外、無內,這就是說它的邊際,它沒有邊際。

「極樂妙土乃真實智慧之所莊嚴成就者」。這句話重要!

為什麼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在這個地方辦了一個學校,極樂世界是個佛教大學,也可以說是真實之際的大學。

十方世界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十方世界都有十法界,十法界是迷而不覺,這些眾生覺悟了,想回頭了,而找不到方法,尤其是找不到一個很妥當、很快速的方法。

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一個方便之門,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在那個地方去進修,那個地方的修學條件一切都非常完善,這就是莊嚴成就。

前面我們看到三種成就,莊嚴佛的成就,莊嚴菩薩的成就,莊嚴妙土的成就,這三種成就,這是經上講的三種真實成就。

我們煩惱習氣重的,迷得很深的,佛在經上所講的,我們明白了,做不到。

我們能信,為什麼能信?因為這個道理我們聽了之後能肯定,這是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我們能夠相信、能夠理解,但是做不到。

做不到就是放不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放下就能契入,就入境界,剛才我講的,走到門口了,你要不把這三樣東西放下,你就進不去。

你把身見放下、邊見放下、成見放下,你才能進得去,你這個不放下,你進不去。

這一進去,給諸位說,就叫聖人,就不叫凡夫,在小乘就是須陀洹,初果;在大乘,《華嚴經》上講,十信位菩薩你證得初信,你看第一個階級,初信。

十信好比是佛教的小學,這小學一年級,這個學校有十年級,從一到十,你才小學一年級,聖人了。

跟凡夫差別在哪裡?你只要進入這個學校一年級,你決定不墮三惡道,雖然沒有出六道,保證不會墮三途。

你的學習空間天上人間七次,肯定脫離六道輪迴,你得到保證,這是三種不退的位不退,你的地位不會退轉,佛家講三種不退,第一種你得到了。

第二種是行不退,是菩薩。第三種是念不退,那是法身大士,那是佛,菩薩還做不到。

所以這三個層次,這個境界慢慢向上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2025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幫助我們這些沒有能力斷煩惱的,只要專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往生。

這阿彌陀佛你只管念,不要去分別。

阿彌陀佛的意思很廣,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這是梵文,不是不能翻,能翻,為了要尊重不翻,就是無量。

佛呢?佛是覺悟。

無量覺,無量覺是什麼?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名號。

你要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佛號是念自性,這叫自性彌陀。

天天念自性,自性就放光,自性就透出來。

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嗎?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念佛見佛,臨終時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你,那是什麼?那全是自性變的,自性彌陀、自性觀世音、自性大勢至,連西方淨土也是唯心淨土,是自己真如本性現出來的。

你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對於念佛往生就有把握,你有信心,你不會再懷疑,哪有不成就的!

所以善導大師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之所以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人?對這個法門有懷疑,第二個是修學這個法門裡頭雜念太多,夾雜,你的心不純,這就不能夠相應。

真實慧從哪裡來?從清淨心來的。

你夾雜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不生智慧,它只生煩惱。

煩惱就是妄念,這個妄念,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它永遠不停,一個接一個,這是煩惱習氣,這個東西很嚴重。

在修學法門,也就是說轉這些煩惱雜念,恢復真實智慧。

真實智慧叫菩提,恢復真實智慧,念佛這個方法妙極了,八萬四千種方法,念佛這個方法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直捷,所以選擇這個法門,大智慧!

有很多老阿公、老阿婆,沒有文化,不認識字的,你教他,他就相信、就肯念,他真智慧嗎?是,真智慧,他自己還不曉得,真正的善根福德因緣。

為什麼你講給別人聽,他不相信?講給高等知識分子聽,他還不相信,為什麼?他障礙多,煩惱障重,所知障重,這二障把他障住了。

障什麼?障他的智慧,障他的善根,障他的因緣。

所以不能瞧不起這些阿公、阿婆,不可以瞧不起他們。

他們為什麼能接受?他前世有薰習,這一世一接觸生歡喜心,過去生中阿賴耶裡頭有佛法種子,有淨宗的善根,不是沒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25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彌陀世尊攝此妙土,宣此妙法者,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 」。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這個人,他住在這個地方,宣揚這個法門。

這個法門就是《無量壽》,就是這部經裡面所說的。

宣揚這個法門,目的是為了惠予眾生,這個惠是布施,給予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

黃老居士說,「此三真實」,真實之際、住真實慧、真實利益,這三個真實,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真實本際裡面,一定有真實慧、一定有真實利益;真實之利裡面,一定有真實之際、有真實智慧,一而三,三而一,「方便究竟,不可思議」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門,而淨宗是方便門中的方便門,真的是太簡單、太容易了。

因為太簡單、太容易,所以很多人不相信,當面錯過的不知道有多少。

我們不能夠輕視別人,我們自己在過去多生多劫也是多少次當面錯過。

沒有過去世那麼多善根福德因緣,今生遇到了也不會相信,所以相信這個法門不容易,叫難信之法,它不是假的。

「 極樂依正,淨土法門,舉體是真實之際,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性也 」。

這到最後總結這部經是以實相為體,這部經所說的就是諸法實相

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從經上講,正報是阿彌陀佛,依報是阿彌陀佛居住的環境。

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正報是我們自己,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依報環境。

你到極樂世界之後,你才真正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漸漸都放下,然後知道阿彌陀佛跟自己是一體,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極樂世界跟自己是一體。

如果具足真實智慧,現前我們想想是不是極樂世界?是的,一點都不錯。

但是很多人沒有這個體會,為什麼?你的心態沒轉過來。

你的起心動念跟經上完全相應,你就能體會,沒有一處不是極樂世界。

我們這個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頭,為什麼?

它沒有大小,微塵裡頭都有世界,世界裡頭有微塵,微塵裡頭還有世界,它怎麼不在裡頭?

到那個時候,處處你都見到阿彌陀佛,一切依正全是阿彌陀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成的這個佛了不起,你成的是阿彌陀佛。本經體性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專區-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2-2025 10:14 AM , Processed in 0.10498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