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2-2010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bh 于 1-2-2010 01:29 AM 编辑
是啦,该答得没有答,硬硬把人家的话,讲成另外一个意思。
都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华语不好,还是什么的............
你问问题就不能预设答案而且期望人家答也要照你预设答案答. 这种行为叫刁蛮. 因此,我答你的方式叫蛮横并让你知道,你是多么轻浮. 到现在你练答我的问题一条也没回到并继续扭曲事实制造另个问题. 你又是什么意思!!!!我讲你背后一定有个证据和理由作依据. 你有这样做吗?? |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问问题就不能预设答案而且期望人家答也要照你预设答案答. 这种行为叫刁蛮. 因此,我答你的方式叫蛮横并 ...
ybh 发表于 1-2-2010 01:28 AM
是我错是我错是我错,你没有错你没有错你没有错,给你赢给你赢给你赢。 |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tlew 于 1-2-2010 10:47 PM 编辑
梅惠志谈散打与传统武术
首都北京是全国开展散手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80年代初,国家体委在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开始试点开展散手运动,在北京什刹海有一批武术的拓荒者,为散手运动的普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群人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被誉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先生,在他的培养下,北京涌现出像:张新正、杜振高、杨广军、张力华、特学刚、李瑞东等几代优秀的散打运动员。
梅惠志先生不仅是散手运动的推广人,也是将传统武术同现代搏击结合大胆的尝试者。他同他的学生曾多次同传统武术进行过交手比试,对传统武术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梅惠志先生自幼练习过八卦、行意,后又学习过拳击,年轻时学习过中国式摔交,并成为北京摔交队的主要成员。退役后留在什刹海体校做摔交教练,7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批柔道教练员。自从国家体委开展散打运动以来,他组成了全市第一个半专业的散打搏击队,并将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完善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针对现在的散打王比赛,梅惠志先生感慨颇深,听说民间选手要参加散打王比赛,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梅先生是否看过散打王的比赛?
梅:看过,现在的比赛很精彩,除掉护具比赛更好看了,另外场上运动员的表演也不错,比如每个人都有绰号啦。其实护具早就可以去掉,当年北京队同泰国自由搏击比赛时,也不用护具。效果也很好。
易:现在散打王正诚邀民间高手参赛,您觉得这样的比赛会不会很精彩?
梅:我看不会,打起来说不定会很难看。
易:为什么?不是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吗?
梅:有这种提法,但从以前的经历来看,民间拳手的水平很一般。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试点,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剩练散手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比赛打得很沉闷。由个练通背的还不错,同散手能打在一起,但水平还是有差距。最后冠军都是体校的队员拿啦。
易:散手规则是否限制了民间武术的发挥呢?
梅:很多民间武术不服气,说不愿戴拳套,后来市体的摔交教练李保茹教练和他们很熟,就安排他们同我们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的交流,比赛前我们特别嘱咐我们的小队员: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结果一两个照面民间的选手脑袋上起了个大紫包,比赛也就没法打了。民间的选手输不起,打不过就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头两年参赛的特别多,后来就没人来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易:是不是北京以外,还有一些高人?
梅:都一样,我们的队员参加过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当山擂台赛。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有拌成武松摸样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长袍的。比赛前表演,那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出来了,可一上台打擂,裁判喊:‘预备—开始’,就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头两天民间的特多,过两天就剩散手运动员了。
易:您也练过八卦,您觉得传统武术有哪些不足。
梅: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对方怎么打你,你怎么防式的说招说手,平时实战训练水平很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的先做一个云手,这样动作好看,可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种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神秘的。
易:民间不是还有什么铁砂掌之类的功夫吗?
梅:那些东西实际上用处不大,任何一个强壮的男士,训练一个星期,都可以做这样的表演。另外,搏击对抗中人是不断运动着的,哪会让你象打死沙袋那样硬挨着。一般人的拳头都很硬,打在头上都会让人受不了。所以硬功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神秘。
谈话中,梅慧志先生谈到了很多传统武术的门派和某些武术家。出于对大家的尊重,并没有说出他们的姓名。他对传统武术的看法让人很感惊讶,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散手王接受民间挑战的比赛,也只能是商业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不过真正的谜底只有在比赛之后才能被揭开。 |
|
|
|
|
|
|
|
发表于 1-2-2010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統武術有哪些不足。
主要是訓練方法和意識的落後,yes!
BE IT TRADITIONAL OR KICKBOXING, IS THE SAME, ALL BOUT DOWN TO :
QUALITY OF TRAINING,
AGE,
AMATURE。
FULLTIMER
PROFESSIONAL |
|
|
|
|
|
|
|
发表于 2-2-2010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bh 于 2-2-2010 09:59 PM 编辑
是我错是我错是我错,你没有错你没有错你没有错,给你赢给你赢给你赢。
yetlew 发表于 1-2-2010 10:25 PM
阁下叹为观止的认错方式止可以参考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承认错误的态度. 你没有错你没有错你没有错,给你赢给你赢给你赢,是我错是我错是我错.
追根究底,他们真的认为他错了吗??????????你的态度又如何呢??? |
|
|
|
|
|
|
|
发表于 2-2-2010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統武術有哪些不足。主要是訓練方法和意識的落後,yes!
从我的经历来说, 落后的是老师用口讲解技术表达的形式不是训练方法,意識的落後是和现代填鸭式教大的年青人的观念上的迂腐产生的代沟有关. |
|
|
|
|
|
|
|
发表于 6-2-2010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bh 于 8-2-2010 03:15 AM 编辑
就拿典型练跆拳套路的人吧
记得有个学弟己学了5年功底,
sparring 时, "企定马" forward stance , guide block
整条"木样"站着等人打, 一就是只会前攻击,不会後推,
打 taeguek 就一流,有style,有扳有眼
[/quote]
这句话很容易给人看起来,他从套路练习中累积了五年的功底. 但是没有人换个角度看待这事实,他练这些从来没从理解的方式去练他.以致 五年了,打 taeguek 就一流,有style,有扳有眼,换句话说,他五年前记得打完全套taeguek时,到了五年后也是没变化,他的生硬的一举一动连旁边及面对他的观众都会事前知道他下一步的动作.这种情形,他面对人时,还可能用出他练的东西吗?
很多人面对这问题时, 选择逃避. 所以说,你们有什么资格议论其他人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