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看電影: Fyre: The Greatest Party That Never Happened<#1118>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12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TM
基本上是由3個人、1個變態,加上3個路人構成的簡單故事。
這一次,封閉式地點轉移至自動提款機亭内。
同樣是“密室式”,《ATM》卻缺乏了緊湊、驚悚和精彩的元素。
高潮不多,氣氛亦顯得索然枯燥。
殺手的心境也讓人無法捉摸 。
“自動提款機變態殺手”如此大費周章的舉動及動機,完全沒有充足的理由。
因此,故事情節的轉折亦失去説服性。
唯一令人覺得興味的是結局的安排:
這一位變態殺手旨不在折磨無辜,而是喜歡利用人類恐懼的心理因素,讓受害者變成嫌疑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12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3-4-2012 02:20 PM 编辑
The Vow
Inspired By True Event
“如果愛能再重來一次,我依然會選擇和你在一起。”
愛情並非只是浪漫的甜言蜜語。
它其實是一件很實在的東西,
除了是誓言,也包含著誓言、堅貞、真摯、永恒。
感覺也是一件奇妙的物質。
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而會轉化為記憶寄存起來。
就像長大以後,仍然會記得小時候曾經被針頭刺過的痛楚;
或者早已忘卻的某道菜,我們卻依稀能記得那股香氣。
這也説明了,即使記憶逐漸消逝,感覺依然能夠長存在心中。
《The Vow》的故事其實非常平淡,原來所期待的煽情、感性或震撼從來沒有出現過。
盡管如此,還是喜歡它所透露的一點含義。
或許這就是現實。
沒有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只要兩個人能夠平平淡淡地渡過每一天,
不需要奢侈,就已經是幸福的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4-2012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5-4-2012 11:34 PM 编辑
The Intouchables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法國賣座電影。
說起來,它的故事有點老套。不過,喜歡它的輕鬆、趣味、幽默與溫馨。
故事内有數不盡的笑話,它們並不會因爲文化差異而走味。相反,它們都非常平易近人。
它的故事其實真的很簡單,卻蘊含著許多許多的感動。
這些感動並非只是單純的一把鼻涕、一滴眼淚,而是打從心底感受到的一種感覺。
《The Intouchables》非常值得推薦。
其中最有趣的,是Philippe與Driss交流音樂的那一個片段。是好笑,也是無奈。
或許大多數人都像Driss一樣,早已遺忘巴赫、舒伯特、韋瓦第的音樂。
殊不知,其實這些曲子已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是無所不在。
就像我們所聽過的某部卡通配樂、廣告配樂、廣播前奏、熱綫旋律、酒店餐廳…等等,
其實都是來自於某位偉大音樂家的手筆。
這個世界存在著許多奇妙的事情。
兩條截然不同的生命綫、兩個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因爲機緣巧合下碰撞在一起。
已經不能單純使用“富有”來形容Philippe的財富。
儘管他富裕萬貫,殘疾卻令他自卑作祟,甚至無法感受快樂。
一無所有的黑人Driss雖然貧困潦倒,然而他總是開朗活潑。
Driss從來沒把Philippe當成病人看待,這是Philippe第一次在他人眼光中,感覺自己像是個正常人。
從Driss身上,Philippe也找尋到消失已久的快樂。
一段主僕情緣,就這樣消弭、跨越了種族與社會階層。
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從而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數年前,陳奕迅有一首歌叫作《多一點》。
“來吧,關懷人多一點,不憂風波驟變,人間千份溫暖,因兩手牽……塵世也會被愛頃刻感染。”
喜歡歌詞字裏行間所帶出的訊息。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應該多一點關懷與細心。
其實除了Driss,《The Intouchables》還有許多許多充滿喜感的角色與片段,
由始至終,它不斷重復著一個簡單的生活態度:樂觀面對一切。
人生固然有許多不如意之事。意外導致殘疾並不是生命的終結。
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面對、去處理。
只要堅持與相信這個理念,樂觀面對一切,一切一定會好起來的。
喜歡以鋼琴伴奏的配樂,因爲它們擁有一种撫慰的感覺。
其實,電影中的配樂多出自意大利鋼琴大師Ludovico Einaudi的手筆。
注: Philippe的真實姓名為Philippe Pozzo di Borgo。 |
|
|
|
|
|
|
|
发表于 6-4-2012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4-2012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Intouchables
这个我找到的size都很大 hdd不够了,不敢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4-2012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古天乐 发表于 6-4-2012 11:17 AM
不客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4-2012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4-2012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4-2012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 是好戏之人。
180 发表于 8-4-2012 02:12 AM
不敢當,不敢當。
只是平時喜歡看看電影,讀讀文字,也喜歡分享故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4-2012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4-4-2012 09:57 PM 编辑
Battleship:The battle for Earth begins at sea.
聽聞一位愛看電影的朋友說《Battleship》很好看,所以便不加思索地買票入場。
説實在,輕鬆搞笑的前奏讓人感覺這是一部愛情輕鬆小品。
直到不明物體飛入地球才開始漸入佳境,劇情急速進入緊張的氣氛。
只是,最後的結尾也來得有點突兀,氣氛又立即變回愛情喜劇。
不論演技,每一個角色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特別是電影中的兩位女性角色,在片中佔有其重要性,不至於淪爲一般戰爭片中的花瓶。
雖然香港遭受破壞的幾幕片段看起來“似曾相識”,
《Battleship》中目不暇給的特效與戰鬥鏡頭,使情節緊湊,充滿熱血,毫無冷場。
有些時候,古舊的武器和古老的計謀,
永遠能攻無不克,成爲世間最厲害的武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4-2012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me
總會好奇導演爲何刻意安排一場可有可無的性愛鏡頭。
然而,出現在《Shame》的裸露鏡頭與性愛場面,卻變得如此理所當然。
跳接的鏡頭躍過焦點,而鋼琴伴奏將情色與激情化爲藝術。
穿行在地鐵、夜店、酒吧、同志酒吧、高級飯店、小巷或人群之中,處處隱藏著性的挑逗。
對象可以是單身男女、性工作者、同性戀者,亦可以是已婚者。
本片的故事稍嫌空洞,於是焦點自然落在Brandon的身上。
近距離的鏡頭,能夠清晰捕捉到Michael Fassbender時而壓抑,時而狂放的表情。
Brandon這個角色決定了《Shame》中佈滿凝重與壓抑的氣氛。
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
無論是性愛成癮的Brandon、自虐傾向的Sissy、風流成性的上司David,
他們都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依然無法自拔地困在痛苦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4-2012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3-4-2012 05:42 PM 编辑
Lockout
綜合了動作、科幻、幽默、暴力予一體,
劇情多樣平順——平順得缺少了緊張與驚喜;
逃亡的過程感覺就像一場捉迷藏遊戲。
原以為會交待更多有關囚犯的背景故事;
雖説是一級囚犯,實際上卻只有一位惡貫滿盈的大壞人Hydell。
其實,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人性或人道主義的課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12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5-4-2012 08:23 AM 编辑
The Divide
是否曾猜想過世界末日會以什麽形式降臨地球?
是極端的天氣變化,或是恐怖的病毒細菌,亦或殘酷的人禍戰爭?
是否有人敢想象末日以後的世界是如何的?
若生存是為了與他人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那一個人生活在瓦解土崩的廢氣堆是否已經失去了意義?
To survive the end of the world you must first survive each other.
世界末日並非在一夕之間將萬物化爲虛有,而是逐步地消滅地球上的城市與生物,
那種瀕臨死亡邊緣而逐漸產生的心理恐懼才是最痛苦的折磨、最致命的傷害。
《The Divide》算是部不錯的小成本電影。
這個故事假設了城市被核能毀滅。一座繁華的城市在彈指之間土崩瓦解。
還來得及逃亡的幾個人沖入地下室躲避,開始了“黑暗”的生活。時間久了,人類便無法壓抑内心的惡念。
在有限的空間、飲用水、食物等生活條件下,生命受到強烈的威脅感,人類為求自保的自私心不由而生;
隱藏在面具底下的邪惡、婬欲、懦弱、自私、貪心、殘忍等心態,一一浮現出來。
人心或人性,比世界末日更令人畏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4-2012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9-4-2012 09:26 PM 编辑
讓子彈飛
無意間在電視臺留意到此片的播映,
其實近兩年以後才觀賞這部叫好叫座的電影算是遲了點。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看《讓子彈飛》特別容易感觸。
它不包含任何邏輯元素,反倒是充滿了荒誕與現實。
大量的幽默的對白與滑稽的表情,仍無法抵消那嚴肅的政治諷喻。
腐敗的政府總是仗著權力與財力,控制手無寸刃的平民。
在強大勢力的威逼下,民衆毫無選擇地跟隨著勝利的一方,以求自保。政治舞臺上所強調的公平,其實早已變質。
人民若想改變,就必須正確地做出選擇,剷除腐敗以及參與改革,才能迎接美好的未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4-2012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30-4-2012 06:31 PM 编辑
《Mientras Duermes》
西班牙導演Jaume Balagueró繼《REC》系列後的最新力作。
此片的風格和前作迥然不同。導演不再利用zombie作爲恐怖片的噱頭,
而是回歸到盛行於60-80年代驚悚片,運用人性的精神變態作爲驚嚇的元素。
雖然少了故弄玄虛的音效及血淋淋的暴力,凝重的緩慢節奏與黑暗的色調,
使《Mientras Duermes》產生、營造出不寒而慄的氣氛,稱爲電影主要的賣點。
電影是以主角César的角度去敍述一個關於變態狂徒的故事。觀衆得以透過他的視角,
窺看變態狂的邪惡行徑,如跟蹤、騷擾、侵犯、折磨受害者,
從而滿足他(或他們)自身的欲望,獲得快感。
或許故事是以第一人稱撰寫,那位變態狂的扭曲心理多少可以被人理解
——其實,他只是厭惡人類的樂觀。
相反,電鋸殺人狂的冷血行徑卻令人費解不已。
世界總是充滿危險。它們會無聲無息地走入您的生活。所以,千萬別掉以輕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5-2012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7-5-2012 11:18 AM 编辑
Kahaani
由傳統的歌舞片轉型至現今的劇情片、喜劇、警匪片、間諜片,
印度電影業的發展可說是一日千里。其實本身看的印度電影不多,
偶然碰到的《Kahaani》絕對是部令人喜出望外的作品。
《Kahaani》由千里尋夫的故事展開。整部電影敍事流暢、節奏明快、情節豐富多變。
前半段的懸疑,感覺上有點像《Flight Plan》;
一個堅強而美麗的孕婦,千里迢迢來到落後的城市。
爲了尋找失蹤的丈夫,她鋌而走險地搜遍每一個巷道。
原來同理心早已遮掩了對她的猜疑心。就像Mr. Khan說的:沒有人會懷疑孕婦。
故事發展到中後段,情節發展盡是峰回路轉 ;出乎意料的結局恰好又扭曲了原來的事實。
一切看來毫無關聯的情節與片段,立即串聯起來;
或是缺乏合理性的橋段及論點,(最大的疑點) 好像也得到了解釋。所以說,合理的事有時候不一定是對的。
《Kahaani》雖然沒有著重於印度文化,卻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印度宗教色彩;
更集合了懸疑、偵探、陰謀、宗教、神話等多種元素,感覺是妙不可言。
|
|
|
|
|
|
|
|
发表于 10-5-2012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的介绍,看了 Kahaani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很少印度影片那么短,但这部影片做到了。。 两个小时里面把一切交代清楚。
也很惊喜整部影片没有印度片的潜规则半路杀出“唱歌跳舞”的画面。。。
后面的 twist 也可以接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12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7# Upgraded
結局確實有少少驚喜,而且twist交待的、解釋的還滿多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12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0-5-2012 11:05 PM 编辑
This Means War
與其說是二男爭一女,不如說是“一女踏兩船”。
兩個男人的感情其實要比男女關係更加曖昧。
搞笑的白癡對白、浪漫的愛情元素以及刺激的特務行動,
湊成了多元化的愛情喜劇。
邁入新時代的門檻,新的兩性關係就是男女平等。
女人就應該有爭取興趣的主動權。 |
|
|
|
|
|
|
|
发表于 11-5-2012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印度电影介绍,就跑进来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