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耆那教,一位佛教徒必需了解的的宗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0-2010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 但生命中的佛性是要有意识的心去显现的

你要是只做着不动,没有大菩提心去关心痛苦的众生,  是 ...
清池 发表于 28-10-2010 02:41 PM



    友,这跟主题有关系啊?
回复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0-2010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3:19 PM 编辑
当我们以佛法说生命时,就是因缘和合法的五蕴。
不管你是以什么相显示,只要还是因缘法,就有相对性,那就不是中道。


心法也是因缘法。

不,是有分别,

虽然从粗分  个人心念与自然因缘法则  都属因缘法
但细分是有分别的
那是 依正不二来看,依是指个人的自然环境   正是指个人主体
两者是能互相影响的

自然的因缘法, 我一个人若死了,还是运作一样,
我自身的心念,我若不再世了, 就没有了主动权了,

这是以 有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 的中道观来看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2# 清池


    这不就是“欲望”吗?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8-10-2010 03:52 PM 编辑

回复 272# 清池

哈哈, 石女像是古代经典的一说, 古人几时用到现今的民间医学俗语呢???
龟毛兔角听过吗? 龟也会长毛, 兔也会长角啦

你爱玩文字游戏多过你爱你的"真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3:42 PM 编辑
这不就是“欲望”吗?


欲望是可分多种的

如一个生命,就有要 吸空气,吃东西,大小便,睡觉的欲望
欲望不是全指不好的东西
佛和菩萨不是要发大原去渡和教众生嘛
佛教第子,保护僧人和佛寺,护法清流 不是好得欲望吗?
世间人期望有  公正 和平 的环境 也不都是好得欲望吗?

学佛就是要发智慧去分别,哪是不好的欲望, 哪是好的欲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有分别,

虽然从粗分  个人心念与自然因缘法则  都属因缘法
但细分是有分别的
那是 依正不 ...
清池 发表于 28-10-2010 03:11 PM


看来你已把中观跟中道混为一谈了。
中观+中道=中道观? 呵呵

依正不二来看,依是指个人的自然环境(外境)   正是指个人主体(五蕴,除非你认为五蕴之外还有主体
两者是能互相影响的
回复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10-2010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4:28 PM 编辑
龟毛兔角听过吗? 龟也会长毛, 兔也会长角啦

在汉传佛教,龟也会长毛, 兔也会长角 的 之义
是指 如果有学佛人 想要成佛,但又想要离开这污世间,那成佛就不可能的
就有如在找龟毛兔角
因为只有发大菩提心, 欲在世间渡痛苦众生,才能成佛的


龟毛兔角 :
在佛教经典中,经常可以看到有龟毛兔角的譬喻。
《楞严经》:“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
《大智度论》:“如龟毛兔角,亦但有名而无实。”这就是说龟毛兔角是不存在的,是有名无实的。
《大智度论》:「说一切有道人辈言神人,一切种、一切时、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如兔角龟毛常无。」
-
断见之人,欲成佛,是不可能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第子,保护僧人和佛寺,护法清流 不是好得欲望吗?
清池 发表于 28-10-2010 03:41 PM


佛陀已断贪、噌、痴,何来欲望?
回复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0-2010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4:35 PM 编辑
佛陀已断贪、噌、痴,何来欲望?


佛陀 是把贪、噌、痴  转为  智慧( 般若)  ,解脱  ,法业(法身 )
烦恼即菩提
把贪、噌、痴 的烦恼 转为 大涅槃德 的 智慧(般若 )  ,解脱  ,法业(法身 )


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
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
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
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
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载,烦恼为分别性,故其体非有;即见惑性空时,不必断除烦恼惑,而得入真如,故说烦恼即菩提。又‘烦恼即菩提’常与‘生死即涅槃’并用,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极。

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槃,是名苦谛。(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谛。”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
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十不二门指要钞上曰:“若离三道即无三德,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教观大纲见闻曰:“密教谓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显教谓龙女表烦恼即菩提,提婆表生死即涅槃。”

- 佛光大辞典
- [大智度论卷六、大乘庄严经论卷六随修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4:25 PM 编辑

正是

依正不二来看,依是指个人的自然环境(外 环境)   正是指个人主体(体内 五蕴)
两者是能互相影响的

中道 - 是总的修行为道路
中观 - 是心法来 分辨 宇宙真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8-10-2010 05:17 PM 编辑

回复 307# 清池

那我可以说日联魔教, 创假魔种对吗?

********
根据大乘的观念
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
好与坏是一不二之意
佛与魔是一不二之意
正与邪是一不二之意

所以自认是佛其实也是自认是魔, 因为对大乘佛魔一体两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正不二来看,依是指个人的自然环境(体外 环境)   正是指个人主体(体内 五蕴)
两者是能互相影响的

中道 - 是总的修行为道路
中观 - 是心法来 分辨 宇宙真理


你所谓的rupa 色 - 是分得太粗了,体内外都是五蕴下,这把个人 淹没了,在这[依正不二]就谈不上个人主体的正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喝茶,别烦恼
你们说到底还是比知识,就这样又过了一年~ 哈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28-10-2010 05:09 PM 编辑
喝喝茶,别烦恼
你们说到底还是比知识,就这样又过了一年~ 哈哈。
o1j2m3 发表于 28-10-2010 05:03 PM

哈哈!
我刚才还怀疑清池是你扮的....

我在看谁最先沉不住气..........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1# 清池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
----------------

这就是耆那教的大雄/佛陀(大雄也称自已是佛陀)的大涅槃,
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
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
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
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

本体或主体论--  常乐我净
回复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0-2010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6:23 PM 编辑

回复三法印
这就是耆那教的大雄/佛陀(大雄也称自已是佛陀)的大涅槃,
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解脱德


好心你也把你的中文刷一刷
什么称为 [ 德]  / [德性] / [ 美德 ]?
德性/美德是属精神上的东西,
难道你学佛到现在,没有得到这些佛陀留下的美德,智慧,真理 嘛?
还是你所修的教脉是从石中自然涌出给你的?

美德 - Virtues
德性 - Morality moral character
德行-  Well doing

佛陀所遗留下的三种美德:
1. 法身/真理的美德
2. 智慧的美德
3. 解脱的美德

除了第3. 解脱的美德 是佛陀他自身所用, 自身解脱
他还遗留下这给我们后代众生
1. 法身正法/解脱真理的美德,  和
2. 解脱智慧的方法(中道思想)的美德

不要看到一些对你而言是新词就要躁如蛙,不一样的佛教学派因各文化不同,而发展不不一样的文词来宣弘佛法。
如果你不清楚,客气的问问别人,人家还是愿意指点明灯给你的。

留点口德才不让外人误会你修佛修到这样无德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0-2010 06:25 PM 编辑

常乐我净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美德)。又称涅槃四德 (美德)

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
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
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
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

[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佛性论卷二]

全都是属精神上的东西,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5# 我又又来啦


    很可惜,我還是用這一個ID而已,從來不玩分身~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8# 清池

常乐我净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美德)。又称涅槃四德 (美德)

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
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
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
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

[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佛性论卷二]

全都是属精神上的东西,
----------------

耆那教, 与佛教很相似,

因为有"主体"的恒常解脱, 谓之常
因为有"主体"能觉乐, 谓之乐;
因为有"主体"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
因为有"主体"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

全都是属"主体"精神上的东西,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2025 12:57 AM , Processed in 0.13507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