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2-9-2011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快乐。 |
|
|
|
|
|
|
|
发表于 12-9-2011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
|
|
|
|
|
|
|
发表于 13-9-2011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把表格填了!寄了~然后要做么?
ee~ling 发表于 6-9-2011 11:54 AM
eeling, 还未收到您的邮件。 |
|
|
|
|
|
|
|
发表于 13-9-2011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9-2011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5-9-2011 10:50 AM 编辑
现在很多年轻朋友们拿香,却不懂得敬香含义,传贴黄道长讲述。
a) 以香傳信,求神賜福。
道經曰:香煙繚繞達上蒼。香,是人與神之間的通信物。通過燒香把我們心願傳達給我們的神明。神明收到我們的祈求來保佑我們,這就是道經裏面講的“三炷真香通信去,三界神明降福來”。
b) 寸誠感神
大家拜好以後要插香,三炷香插在爐中的總寬度,最好不要超過一寸。
寸代表我們的心,代表我們真心誠意,非常虔誠的意思。
道經有一句話:“寸心可達九重天”。
我們的真誠能感動神明,在九天之上的神明都能收到我們誠心誠意。給神明上香的時候,最好要念上香咒:上香只有八個字。
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淨“
c) 敬香有刪除惡念的含義。香的本質是什麽?香的本質是香而不臭。我們向神敬香就是要表示我們堅守香的本質。要做到心香,身香,口香。
心香: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
身香:做人要身正品端,不做惡事,不做虧心事。
口香:要執口德,不要口出傷人,口出狂言,口出髒話。 |
|
|
|
|
|
|
|
发表于 15-9-2011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香還有一層含義:
香能去除細菌,淨化室氣。以前有一種香,點燃以後,香煙瀰漫在空中,能除掉空中的細菌,有起淨化空氣的作用。保護人們身體健康。
敬香的含義這么多,總結為八個字:
“常焚心香,常存善念。“
心香,代表誠敬,經常要誠敬,我上香的時候,對神誠敬,我沒有給神上香的時候也保持誠敬的心。保持自己永遠善心。做到這一點就是大修行人了。
2)向神明敬幾炷香?
向神明敬一炷或三炷。一和三是陽數,神明屬陽,所以我們向神明敬一炷,或三炷表示尊敬。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代表是“道”,“三”代表是“萬物”。一和三是符合“道”的。所以我們敬香,敬一炷或三炷。 |
|
|
|
|
|
|
|
发表于 15-9-2011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拜神為何要點蠟燭?
a)表示真心誠意。一般用紅蠟燭,紅色代表我們的心。道經裏面有記載:“丹心”,“赤誠”都指的是我們的真誠意。
b)祈求心地光明,開啟人生智慧。
c)蠟燭代表光明,是祈求神明要保佑我們的前途光明,運程亨通。消除黑暗與不順。光明象徵智慧,黑暗象徵迷茫。因此有破除人生迷茫,照亮心地光明,開啟人生智慧,這樣的含義。
d)學習蠟燭心地光明,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蠟燭成淚始干”蠟燭把自己燃燒至灰燼,說明蠟燭無私奉獻。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苦己利人的品德。它不顧自己,幫助別人。我們從蠟燭的身上就要學到這種高尚的品德
這四點含義總結成八個字。
“心地光明,無私奉獻”。 |
|
|
|
|
|
|
|
发表于 18-9-2011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意义深远,里面包含了华人的文化,我支持你们的精神。 |
|
|
|
|
|
|
|
发表于 20-9-2011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0-9-2011 02:25 PM 编辑
燒金紙給神明的含義?
1)表示敬神的心永遠不變。
2)“真金不怕火煉”。其他東西通過火,一燃燒都變成灰。而金在火中燒煉以後,即使熔化了,但是它還是金,永遠不變質。金不變質的優點,也是我們做人要學習的道理。我們拜神的人一定要避免,今天來拜神,明天改變信仰了。燒金紙代表我們拜神的心永遠不變。
祈求土地公保佑“土生金”。我們燒的金紙,它是一張黃色的金紙,中間有一塊方方的“金膜”。按照道教理論,這叫“土生金”。黃色五行屬土,中間有金,這叫“土生金”。道教是產生于中國古老宗教。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國,地大,人多,人人都要靠種地為生,我們五穀雜糧,都是從土里來的。所以華人特別注意拜土地公的原因就在這裡。土地公生長出來的萬物養育我們。所以對土地公的感謝養育恩德。而向土地公燒化金紙是祈求土地公“土生金”。但大家要知道這裡的土生金不是從土里挖一塊金上來,是祈求土地公保佑我們的糧食,水果,蔬菜,都有個豐收,有一個好年景。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從土裡生出來的東西,真的有很多是金黃色的。比如說我們吃的大米,大米的稻穀,還有大麥,小麥,玉米,南瓜,黃豆,這些全是金黃色的,這真的是土生金。所以我們說我們先祖相當的聰明,他說的土生金是真的不是假的。最早時期燒金紙其實是給土地公、大伯公、城隍公等地神燒的。後來變成燒給所有神明了。
懺悔罪過,化解災厄。焚化金紙是向神明懺悔自己的過錯。祈求神明把自己過錯和災厄,隨著金紙的焚化而統統化掉。求得平安,順利。燒金紙還有一點的含義,是祈求賜財。由於金是寶貴的財物,燒化金紙表示求財的意願。祈求神明賜財。這一點是從土生金那裡演變出來的。我們祭拜祖先是報恩,盡孝的思想。給祖先燒銀紙是寄託哀思,緬懷親人的表現。但大家要明白,道經里面講得是最大最好的是盡孝,是生前盡孝,要懂得生前對父母盡孝,這是最大的孝。而且懂得學道,修道,也是最大的孝。我們學道修道,父母都得到福報。他覺得我培養出來的懂得學道修道,他在天上之靈感到安慰。學道,修道,生前盡孝。
現在本地經常用五牲來拜神,這是傳統的做法。大家要知道,過去中國的生活水準都很低,一年到頭來,吃不到豬,羊,雞,鴨,他把平時自己很少吃到的豬、雞、鴨等。
先來拜神,拜祖先,這是對祖先,對神明最大的誠敬。這一點我們要了解他的心理。但有不瞭解的人,看見道教神廟有用五牲來拜神的,就說不仁慈。用五牲來拜神,是華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做法。并不是道教的主張。道教拜神主張用沒有生命的水果、乾果、甜品等。
道教的五供,香、花、燈、水、果。都是沒有生命的,五供之外還加另一個五供,等於十供。香、花、燈、水、果以外,還加茶、食、寶、珠、衣。道教的主張就是用這些水果,還有剛才講的五供、十供來敬神。 |
|
|
|
|
|
|
|
发表于 23-9-2011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神敬供品是什麽含義呢?
敬獻水果,乾果,甜品等。祈求生活甜美,人生幸福。
敬獻茶水,飲水思源,不忘根本,長長久久,有始有終。
水有水源,有水源,有長長久久,有始有終的含義。這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裏面的一個原則。做是要有始有終,飲水思源,飲水思源也能夠起到崇德報恩的思想。
遇到神誕,大家可以買一些壽麵,壽桃。
敬獻壽麵,壽桃。祈求有福有壽,子孫團團。
敬獻香油,點燃神燈,普照光明,驅除黑暗。
敬獻鮮花,純潔,善良,開心,快樂。我們說一個人要開心,要心花怒放,開心到不得了。鮮花很純潔,很香,也很美麗。也祈求自己天天開心,天天快樂。總的來講,都是表示我們對神的一種誠敬。 |
|
|
|
|
|
|
|
发表于 28-9-2011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茶之道
道家养生茶的优势在于以道家养生理论为基础,以中医阴阴五行为用,以宫廷长期的验证为据,从而怡神益智、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起到有病调病、无病防病的作用。药茶尊重和继承传统茶文化,倡导科学而合理地饮茶并开掘祖传茶方,因人因症,茶药结合。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三、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
|
|
|
|
|
|
|
发表于 30-9-2011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道教的生命观
道教是 “重人贵生”的宗教,其论涉“生命”的义理极为丰富多彩,是道教学中最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成就,是人类“生命学”园地的奇葩。从道祖老子著《道德经》,揭示宇宙生存论及长生久视之道,尔后历代道教祖师,皆宗仰而阐发之,成就了道教“重人贵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生命学体系,或曰养生文化。代代传承发扬,成为有东方智慧之光的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一、道教如何认识生命,亦即何谓生命?
这里所说的“生命”,不是泛指一切生物体,而仅指人体生命。据我所知,历来“对生命”的解释,有着不少说法。如:具有肉体、精神、灵魂三大要素,谓为生命;神识与先天之气的合一,谓为生命;形神相依相守的和谐合一,谓为生命;有径谓“性命”即生命;有谓生机与形体俱具为生命。道教对人体生命的解释,也有很精彩的论述。如吴筠《元气论》认为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谓为生命;《太上老君内观经》认为,“气来人身谓之生”,“从道受生谓之命”,即气为生机之源,气人形体,从道受生,谓为生命;《太平经·令人寿平治法》认为,精、气、神三者相与共于一体,是谓生命,更说神乘气行,精居其中,三者相助共功为治于一体,是谓生命。我以为道教强调以气为本,精、气、神三者和谐于一体的“生命说”(或谓生命三义论),还是富有哲理和比较贴切的,也是同道教的养生文化紧密关联一致的。这是道教生命观的特征之一。 |
|
|
|
|
|
|
|
发表于 8-10-2011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道教对人体生命的本原与形质的认识
《道生旨》中说:《西升经》云“修道之士若不知生之所由,道之根本,则茫茫然罔测道之来矣。欲求长生,先修所生之本,子能晓耶?”(《云笈七签》卷八十八)这就是说,修道者知道了构成生命的要素,进而务必认识人体生命的由来本原及其形体结构的生态性质。在这个问题上,儒、释、道自来看法不同。关于生命的本原,孔子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系辞传》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儒家认为生命的由来本原在于天命。佛家认为“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情形体是地、水、火、风、空、识六种元素偶然的、短暂的聚合体,刹那依缘而生灭,“六大”、“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幻的,所谓“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辽塔偈语)。认为生命形体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本体,生命无本原,身体形质,也都是空幻虚无的。道教既反对儒家天命说,也反对佛家空幻说,认为生命的本原是“道”所派生之“元气”。只有在元气运化而生阴阳中和之气后才产生了人体生命,它是有形有质的真实存在,是精、气、神和谐结合于一体的产物。“形者气之聚也”(《云笈七签》卷九十七《七部语要》),故而道教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是“元气”。
远在春秋时代,老子著《道德经》便揭示了宇宙生成论。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揭示宇宙发生的本原为“道”,而“道”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实有之“物”,并不是虚无的。而一般所说的“无”,不过是指其微妙到无可感觉触摸,实际是“有”。关于宇宙的发展,则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四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所谓“一”即“元气”,“二”即混元一气运化出天地阴阳,“三”即清轻上浮为天的阳气与浊重下降为地的阴气相交感运化而生中和之气,中和之气聚而成人,“阴”、“阳”、“中和”共为三气,三气而成天、地、人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三气分判,万化禀生”(《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故曰“元气”为生命之宗。
关于人体结构的生态性质问题,道教认为,万物之中,人最灵最贵。人的形体结构具有物质形态真实性。这在道教许多关涉养生学的经籍中讲得十分具体而清楚。《太上老君内观经》谈人体性命、形质的定义说:“从道受生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驮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其中并无虚幻之语。吴筠《元气论》中讲:元气始萌,形气始端,形成有质,结胚象卵,气圆则形备。“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又说:“人之生也,禀天地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故帝一回风之道,溯流百脉,上补泥丸,下壮元气。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元气实则髓凝为骨,肠化为筋,其由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故能长生矣。”《中藏经》说:“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脏者,肺肝心肾脾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则养成之道,循环无穷。肺生肾,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上下荣养,无有休息……五脏五行,相成相生,昼夜流转,无有始终。……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含于人,人得之者可以出阴阳之数,夺天地之机,悦五行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这均表明道教在认识生命本源与形质以及对自我生命规律和追求长生久视之道方面,是以《元气论》为基础而开拓的,是具有朴素而实际的蕴含的。人体“生命”本原于“元气”,人体“生命”是有形有质的真实存在,这是道教生命观的又一特征。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11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道教对待人生的态度与“我命由我”、“仙道贵生”的教义
人类社会在对待“人生”的意义与态度方面颇多分歧。我们明确认识了人生价值与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从而也才能树立珍惜人生、热爱生命的观念,坚定地践行实现人生最高理想的道路与方法。
儒家认为人生的一切皆取决于“天命”,人的生命形体,有生必有灭,只有在精神方面的道德风范与功业有可能留传后世,人的一生就只能是维持天命大限内的生活,即使是修道德、创功业,最终也只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听天由命。
佛家认为人生世间一切都是空幻的,而且人世是苦海,人生就是在苦海中挣扎,既无“生”的意趣,也没有“生”的价值,故而只有追求正觉,涅槃寂静。
道教与儒释两家在对待人生态度上大相径庭,提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见《西升经》)、“仙道贵生”(见《度人经》),弘扬“重人贵生”(见《太平经》)的教义。诚如近代著名的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所说,道教是要与“天命”和“自然”抗争,打破生死定律,不受造化主宰,开拓人可以“神形俱妙而成仙”、“长生住世”的新的人生道路,为人类的生命求取最大限度的延续直至永生,使人生获得最美满、最和谐的生命幸福(见陈撄宁著《道教与养生》)。
《太平经》说:“凡天下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卷七十二《不用大言无效诀》)又说:“故夫上士忿然恶死乐生,往学仙,勤能得寿耳,此上士是尚第一有志者也。”(卷四十九《急学真法》)。又说:“天下俱受天地之性,五行为藏,四时为气,亦合阴阳,以传其类,俱乐生而恶死。” (卷九十三《国不可胜数诀》)
葛洪《抱朴子·对俗》认为:“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还认为:“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若幸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
道教以无畏的气概高唱“我命由我”、“重人贵生”,并且坚定地践行炼养之道,相信人可以“长生住世”,永久享受人间的幸福生活。这反映了古代“贵生”的倡导者们勇敢、坚强的信念与意志。这又是道教生命观内容中最为显明、突出的特征。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1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道教的生道合一论与性命双修
道教不止是高唱“我命在我”与“仙道贵生”的教义,宣扬对“生命”的拓新性理想,更为可贵的是,道教因之同时建构了能够实证达到“长生住世”理想的理论与践行方法的体系,这就是“生道合一”论及以“性命双修”为中心的多种类炼养方术。《道德经》说:“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之死地亦十有三。”(第五十章)意在告诉世人,维持生命并非轻易的事情,人生有着许多危机,要加意防护。“生道合一”的理论与“性命双修”的炼养方术,便是道教为人类养生所创设的道路与明灯。
吴筠《元气论》说:“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要常养神,勿失生道。长使道与生相保,神与生相守,则形神俱久矣。”司马承祯《坐忘论》说:“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言长久者得道之质也。经云:‘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道人致之非命禄也。'又《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于天。'由此言之,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太上老君内观经》说:“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又说:“老君曰:道无生死,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不靠天,不靠地,靠自身修道得道,守道存生,其最积极有效的办法便是进行自身炼养,以求自我完善。因此道教在创建之初便继承了中国古代神仙家(方仙之士)及黄老道的大量神仙方技,尔后又融摄了诸子百家及民间的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术,逐渐营构成了以“性命双修”为中心的养生文化体系。显示其理论与方术并茂,延寿与登仙可期。如内外丹道、服气、导引、炼气、行踬、吐纳、胎息、休粮、坐忘、内家武功等等。在持行中有关阴阳、顺逆、性命、有无、情性、动静、神气、火候、境界诸方面的指导性理论,也都包含有精湛的哲理与实践经验。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11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协合观与修持境界论
道教除弘阐上述生命观基本思想观点与方术外,还强调持行者务必审慎对待宇宙万物及关注在修养上的三种境界。即:树立“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宇宙万物相生相利的整体协合观念。正确对待自我内在心性修养,达到清静自正的境界;正确对待尘世社会的欲海烦扰,达到精神超越的境界;正确认识客观外在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维护自然和谐,达到修持与天地造化同途的境界。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人三才相生、相养、相成亦相克,是自然大道的法则,只有三才无损,各安其任,个人也才能无伤无损、守道延生。这就是说,人不能孤立看待自身的炼养,要认识与宇宙万物的密切关系。在整体协合观念下,妥善处理自身同社会及自然的关系。这是依道持行者不可轻忽、轻懈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的。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说:“《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自由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过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又说:“《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认为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人之所贵在于生。生为形之本,形乃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弊,“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丰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萦于怀抱,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道德经》更是教谕世人从心性上完善自我,“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障,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重积德则无不克”,用尊道贵德阐明了“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社会密切关联,持行者一方面要排除尘俗恶欲污垢,“明心见性”,一方面则务必修养道德,济世利人。《抱朴子·对俗》说:“欲求道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人当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阴阳,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生态,保持和谐,才能守道长生。《黄帝内经》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总之,天、地、人,亦即自我、社会、自然三者整体协合,炼养才能功德圆满。概言之,明心见性是要求,形神合一是关键,尊道贵德是基础,顺应自然是根本。
总括起来说,道教生命观的要点是:精气神三义论;本原元气论,形质真实论;生命自我主宰论;重人贵生论;生道合一论;神仙实证论;齐同万物论;道法自然论。这是一个很大很深的课题,现在世界上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学者们对道教生命观与养生文化十分关注,珍视道教有关资料的实验价值与学术价值,认为这是道教对人类生命学的贡献。我们道教中人自当努力弘扬,以光大道教精粹,造福人类。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1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寫得好. 很好的文章, 包含見聞, 知識與智慧, 讚!!! |
|
|
|
|
|
|
|
发表于 20-10-2011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0-2011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青=道教栋梁。加油!
太和 发表于 20-10-2011 11:36 PM
道教朋友一起加油!!!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11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9# boobanzhu
可惜我已超龄了,不然也会加入以视支持!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