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9-8-2006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陵嘉应子 于 26-8-2006 08:47 AM 发表
不對,陳廣才在記者會上說過
对不起,你quote的这篇来自《东方日报》的报导是错误的
我很清楚,因为写该报导的记者正是我朋友
后来的马大校长记者会也是由我朋友负责cover的
就是因为他出席了马大记者会后,觉得校长说法很含糊,所以重听陈广才那天记者会的录音
才发觉陈广才当天的谈话被全部报章错误报导了(另两家报章,即《南洋》和《星洲》犯上同样的错误,《中国》则压根没报导这段谈话,只报导回复20门课的事情)
我是上个礼拜和朋友吃晚餐时,才得知事情的真相 |
|
|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6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從主流政治機制上提出一個馬大中文系被受壓迫的看法.
馬來西亞政客服膺的, 是以馬來/回教文化為主體, 其他族群文化為附屬的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 只有適宜回教國情, 不違反國家原則的文化特徵,才有被接納為國家文化的一部分. 主流政治機制選擇性容納那些被視為無法動搖主流文化的他族文化; 而這些在重重包裝、空有其表的視窗化文化特性, 不能負起延承文化的決定性工作. 那些被視為對主流馬來文化構成威脅的決定性因素, 如族群語文教育, 主流政治機制是不容許生存的.
壓抑非馬來族群文化特性, 是政治把戲, 有其政治正確性. 這已淪為單元族群政黨向其族群索取政治本錢的工具. 我對馬大中文系面對林林種種的行政刁難不感驚訝,反而有人告訴我說博大中文系能用中文寫論文, 才叫我大為吃驚.
[ 本帖最后由 科學頑童 于 29-8-2006 03:37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6 07: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羽扇纶巾 于 29-8-2006 01:41 AM 发表
对不起,你quote的这篇来自《东方日报》的报导是错误的
我很清楚,因为写该报导的记者正是我朋友
后来的马大校长记者会也是由我朋友负责cover的
就是因为他出席了马大记者会后,觉得校长说法很含糊,所以重听陈广才那天记者会的录音
才发觉陈广才当天的谈话被全部报章错误报导了(另两家报章,即《南洋》和《星洲》犯上同样的错误,《中国》则压根没报导这段谈话,只报导回复20门课的事情)
我是上个礼拜和朋友吃晚餐时,才得知事情的真相
那我就很好奇了,爲什麽三家報社的記者會同時犯這個錯誤呢?而你的朋友既然知道
自己寫錯了,那請問他出來更正了嗎?
我更好奇的是,陳廣才爲什麽會說
马大中文系的讲师聘请制度过时,因为该系往往因为应聘者的第一学位不属JPA承认之列,就算该名应聘者的硕士、博士学位,是在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考获,也不获马大所承认。
因爲据我所知,之前應徵落選的一些人並不是在海外念的本科,而是在中國考到博士
學位的馬大中文系畢業生。這根本就不存在第一學位不受JPA承認的問題。 |
|
|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6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羽扇纶巾 于 29-8-2006 01:41 AM 发表
对不起,你quote的这篇来自《东方日报》的报导是错误的
这些记者都要抓起来打屁股了,怎么可以报道错误,误导读者阿!
我们打电话去投诉东方日报,请那位记者朋友来说说看,好不好? |
|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苏主任、陈广才和校长都没说错。
1.目前为止,JPA还没有承认所有大陆大学的文凭,包括北大。(苏主任的话没错,他严格遵守JPA的规定。只有一项他说错了,那就是申请讲师者的3个文凭都必须受到承认,实际上只要学士文凭受到承认,硕士和博士可以在受到承认的名单外)
国立大学承认大陆文凭有双重标准:
2.个别情况承认:如果已经是该校讲师,送去大陆读博士的话,学位是受到承认的
。(马大校长的话也没错,马大的确承认北大博士学位,至少有个例子了。)
3.既然马大不承认大陆文凭,该系的讲师却可以北大读个博士回来?而且不承认大陆优秀大学的中文系文凭,不合时宜。(陈广才的话也没错,如果不是系里讲师,即使有北大博士文凭,也不会被聘用。)
系主任:眼中只看到JPA,一切以JPA名单为准
校长:看到的是马大,JPA是JPA,马大是马大,马大说可以就可以
部长:看到的是国际,所有高水平的大学的中文系都应该受到承认
大家都没错的时候,官位最小、眼界最低那个只好遭殃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水檺指北大學位不容置疑/ 馬大中文系步向高質
------------------------------------------------------------------------
转贴自06年8月27日《東方日報‧時事人物》A10版.
圖說:林水檺:陳廣才的批評是很有針對性的,希望馬大校方可以跟進撰寫論文的語言標準。
人物:林水檺
記者:李偉倫
馬大中文系學生在7月集體上書請願,向校方反映中文課越來越少的問題。該課題迅速在網絡論壇上發酵,隨後,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主席拿督斯里陳廣才,更在平面報章上直批該系機制過時落伍,且不切實際。
陳廣才語一出,猶如吹皺一池春水,甫上任的馬大校長拿督拉菲雅隔日召開記者會,劍指中文系系主任蘇慶華副教授,認為後者誤傳錯誤資料,方致中文系的「不是課題」突然變成「課題」。
作為全馬大專中文系的龍頭老大,1963年開辦的馬大中文系,在聚焦的新聞鏡頭背後,是否仍得以維持其向居的領導地位,此刻仍不得而知,惟此「不是課題」如何解決,卻是華社所關注之事。
大馬著名學者、前馬大中文系副教授、目前為拉曼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的林水檺博士,今日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暢談馬大中文系風波,以及對大馬中文系的看法。
您作為該系畢業生及前任副教授,對于整件事情有何看法?
答:馬大校長既已開腔談話,顯然事情進展轉趨良好。校長聲明馬大承認外國學位,特別是北京大學的學位,那當然是件好事,中文系將可聘請更多優質講師前來執教。
事實上,當我還在馬大任教時,馬大是沒有這種講師聘請制度的。包括我在內,還有鄭良樹(現任南方學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清龍(前馬大數學系講師)等講師,皆不具公共服務局所承認的學士資格,然而我們都是馬大的合格講師。
至于撰寫論文的語言標準,我認為,中文系論文若以中文來撰寫,本就無可厚非。針對此事,希望馬大校長可以繼續跟進,徹底確立中文系論文以中文撰寫的制度。若成事,則將會是個喜訊。
●問:陳廣才直指馬大機制過時落伍,您是否認同這種說法?
答:我想,陳廣才的批評很有針對性。大學本來就該注重學術,而陳廣才及翁詩傑也曾表示,不承認北大和清華的中文系學位令人難以接受。
如果馬大不承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中文系學位,就等同于不承認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英文系學位。要知道,北大、清華的中文系是赫赫有名的,劍橋、牛津的英文系也是國際頂尖的;不承認它們,就好比否定權威。
小題: 冀馬大中文系越辦越好
●問:您與馬大中文系的淵源深厚。陳廣才對其母系如此公開批評,您有何感受?
答:我感到非常同情及關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陳廣才同樣也是出于對母系的關心,才會站出來說話。
我們都希望馬大中文系越辦越好,若有何負面地方,就應該趕快糾正。當然,馬大中文系能夠進步是最好,要不然,最起碼也應該維持水準。水準下降,情況就嚴重了。
●問:馬大中文系曾邀請國際知名的學者,如國學大師錢穆擔任客卿教授。然而,現在卻已經沒有這種做法。您認為是哪一方面出了問題?
答:我現已離開馬大,對中文系內部的事情就不大清楚了。不過,馬大當年的客卿教授,都是學術界知名度極高的學者。這種學術權威或前輩若來任教,便可帶起學術界的風氣,扮演學術統帥和大將的角色,發揮很大的作用。
這批前人的效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也得知,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將出錢聘請海外知名學者前來馬大任教,比如元曲大家周強、聲韻學大師唐作藩等。這些都是已經落實的決定,對馬大中文系的發展,肯定是正面的。
●問:我國大專開辦的中文系水準如何?趕得上其他國家的水平嗎?
答:大體上而言,大馬人的中文水平比起大陸人或臺灣人會稍為遜色,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那種中文環境的關係。
當然,我國還是有中文特好的人才,但這得歸于個人的努力。學習中文不像一般的科系,僅僅跟隨課程跑這麼簡單。反之,個人努力是很重要的,只有涉獵廣、勤進修,多吸收文、史、哲的知識,方能有所成。
所以,別以為「made in malaysia」就沒有中文人才,我國栽培的中文系學士、碩士和博士,是可以在國際學術界立足的。
小題: 師資不足最大問題
●問:隨著中國崛起,我國的中文系地位有否提升?
答:肯定是有的。這是很自然的事情。語文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和其宗主國的盛衰連成一塊。舉些例子,以前英國強盛時,造就了英文的流行;拿破侖席捲歐洲時,法文也興起學習熱潮。
再看馬大,馬大校長日前才聲明,該校承認北京大學等中國大學的學位。不過,這在以前,可是沒人提起的話題,而今卻成了事實,足見中國的影響力。
學習中文已經成為了一種需要,一種學術、社會、商業的需要。
●問:依您看來,我國中文系所面對最大的發展困境是什麼?
答:師資不足是最大問題。我國的中文人才是有的,但若要尋找最頂尖的人才,如擁有博士學位的中文系講師,就比較困難。
中文系需要的講師是多方面的。相較來說,文學領域專才較多,較易聘請;一些專門的領域,如訓詁學、陰陽家研究、名家研究等,在聘請講師時,就面對困難了。
其次,我們還面對資料不足的問題。念中文,其實就是一種研究,而研究需要的是龐大的資料,惟我國的中文資料仍嫌不足,這是一種無奈。
欲增研究資料,就得花錢、耗精神,猶幸目前增添進展順利,總算是個好現象。
●問:那麼,我國中文系最大的長處又是什麼?
答:比起中國、臺灣等地,我們無一個通用華語的環境。然而,大馬華裔接受的傳統中文教育,其實跟大陸人和臺灣人一樣,有者更是從華小、獨中乃至大學畢業,都是接受中文教育,在中華文化熏陶下成長。
另外,大馬華裔除了學習中文以外,還自小學習馬來語和英語。無形中,大馬華裔對他族文化,如馬來族的文化,自也了解更為徹底。
作為中文研究者,跨文化了解是必須的。比方說,《詩經》研究者可籍馬來班頓(Pantun)的了解,別開途徑,另尋啟發。
可以這麼說,既是一個短處,也同時是個優勢。
●問:我國中文系的發展大趨若何?
答:整體上而言,發展趨勢是相當好的。
60年代時,僅有6至70%的華人接受中文教育,惟情況現已大為改善了。根據統計,90%以上的華裔都接受中文教育,只有不到10%左右的華人不諳中文。
其他族群對中文的重視也顯而易見,有者甚至遠赴海外負笈留學,進修中文,突顯中文的重要性。
以往,馬大中文系是深造中文的唯一選擇;如今,拉曼大學、新紀元學院、韓江學院、南方學院、博特拉大學、精英學院等大專,皆已開辦中文系或中文課,提供良好的中文發展條件。[/img] |
|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自星洲日报:2006-08-28 12:52:24 MYT
陈广才:確保中台畢業生不受排擠
確保中台畢業生不受排擠
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主席拿督斯里陳廣才指出,雖然馬大校長拿督拉菲雅澄清馬大在聘請中文系講師時,沒有不接受中國及台灣有名望大學的中文系資格,但是他將密切跟進此事,確保未來來自中、台著名大學的畢業生不會受排擠。
他說,許多馬大優秀的中文系老師都是取得台灣大學資格,今天教導出來的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包括他、馬華總秘書拿督黃家泉、馬華婦女組總秘書拿督尤綽韜及馬華總部行政主任林清海。
“左看右看,我們都不是笨人,馬大在現有的教授學術資格與條件上,有何理由拒絕這些大學資格。”
他認為,馬大應讓中文系學生以中文撰寫論文,因為只准中文系學生以馬來文而非中文寫論文,是開歷史倒車的舉動。
他說,馬大表示以中文寫論文需另行申請,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唸中文系不能以中文寫論文,才需要申請以其他語文寫論文,這才是正確的,事情不是倒轉過來看。” (星洲日報‧2006/08/28) |
|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ti 于 30-8-2006 12:01 AM 发表
其实苏主任、陈广才和校长都没说错。
1.目前为止,JPA还没有承认所有大陆大学的文凭,包括北大。(苏主任的话没错,他严格遵守JPA的规定。只有一项他说错了,那就是申请讲师者的3个文凭都必须受到承认,实际上只 ...
错就是错。。 一项错也是错。。。
不知dati 的用意。。 |
|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ti 于 30-8-2006 12:08 AM 发表
林水檺指北大學位不容置疑/ 馬大中文系步向高質
------------------------------------------------------------------------
转贴自06年8月27日《東方日報‧時事人物》A10版.
圖說:林水檺:陳廣才的 ...
对不起
请问你是哪里找到这篇报导的?
我在《东方》网页上找不到 |
|
|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123 于 30-8-2006 10:44 AM 发表
错就是错。。 一项错也是错。。。
不知dati 的用意。。
对错之间,仍然有模糊地带。本人不是在场人,不敢下最后的判断,只能继续观察。 |
|
|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自 28/08/06南洋/翁诗杰:马大中文系问题非一日之寒
南洋商报2006年8月29日
翁诗杰:马大中文系问题非一日之寒
(文冬28日讯)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翁诗杰今日针对马大中文系讲师须具有马大承认学位才可授课一事指出,马大校长将会与他会谈,全面检讨有关问题,以寻求一个周全的解决方案。
对于马大中文系问题的浮现,翁诗杰形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今天在汝来英迪国际大学召开记者会收到询问时,对于马大校长拉菲雅积极回应中文系的问题表示欣慰,并认为这对于往后协助中文系的发展还有许多空间。
他表示,要从根本去解决问题,必须先着眼于师资学历、论文用语等相关课题。马大校方必须认真看待及处理。 |
|
|
|
|
|
|
|
|
|
|
发表于 1-9-2006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自《光明日報》
授課課程減少風波後遺症?
馬大中文系主任未圈定
updated:2006-09-01 19:12:58 MYT

■馬大中文系主任蘇慶華於8月31日合約屆滿後,迄今仍未獲得校方續聘。
(吉隆坡訊)馬大中文系因中文授課課程減少的風波留下後遺症?中文系主任蘇慶華副教授在8月31日合約屆滿後,迄今仍未獲得校方繼續委任他出任系主任。
據悉,馬來亞大學各科系主任的人選已在8月31日前出爐,而且各系主任都已收到大學的委任狀,唯獨中文系主任人選迄今仍未圈定。
於本月30日馬大校園已盛傳中文系主任蘇慶華在合約屆滿後,不獲校方委任出任系主任,但是他的副教授職則保留。
馬大校長拿督拉菲雅莎琳於今年初走馬上任後,就將各系主任的任期由原本2年1任改為每半年1任,但卻從下半年,改為每3個月1任,即從6月1日至8月31日,為期3個月的任期。
蘇慶華保留副教授職
今年初擔任系主任的蘇慶華原本於8月31日合約屆滿後,還可獲得續聘,但是至週五(9月1日)他仍未接到續聘書,也意味著,迄今中文系主任一職仍懸空。
《光明日報》記者曾嚐試聯絡蘇慶華,但校方指他於週五請假,沒有返校。
據了解,蘇慶華不獲續聘為系主任的決定,相信是他與馬大最近發生的中文系風波有關。
未獲續聘通知
出生在檳城的蘇慶華畢業於檳城鍾靈國民型中學、1980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並考獲第一等榮譽學士學位。7年後考獲碩士學位,過後,他遠赴哥倫比亞大學考獲哲學博士學位。
今年49歲的蘇慶華是於1989年9月加入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為講師,他在東南亞學術界以研究華人宗教為主,曾撰寫過多部有過華人宗教的著作。
新聞背景
學生上書請願
反映中文課減少
馬大中文系師資不足導致以中文授課的課程減少,馬大中文系學生在7月時上書請願,向校方反映中文課越來越少的問題。
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主席拿督斯里陳廣才於8月22日批評,馬大中文系目前聘請講師的制度,以及撰寫論文的語言標準,落伍過時且不切實際。
馬大副校長拿督拉菲雅莎林於8月24日指出,拿督斯里陳廣才是因受到中文系主任蘇慶華的誤導,才會對中文系作出不正確的評論。 (光明日報‧2006/09/01) |
|
|
|
|
|
|
|
|
|
|
发表于 2-9-2006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谁将是新的系主任呢?马大中文系气数将会如何?有可能变“已尽”成“未尽”吗?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2006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大中文系是否可以重生,不止要看新任系主任的努力,还要看中文系学生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3-9-2006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人也 于 2-9-2006 06:21 PM 发表
马大中文系是否可以重生,不止要看新任系主任的努力,还要看中文系学生啊!
马大中文系的论文是使用马来文活英文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3-9-2006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烦懒人 于 3-9-2006 12:24 AM 发表
马大中文系的论文是使用马来文活英文的。
本科毕业论文自2001年起,已经是使用中文了。现在要努力争取的是硕士和博士也可以用中文。 |
|
|
|
|
|
|
|
|
|
|
发表于 3-9-2006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自《東方日報》——方美富《師生猶魚也》
點擊圖像後可放大閲讀。


[ 本帖最后由 兰陵嘉应子 于 3-9-2006 04:03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3-9-2006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自《東方日報》——劉敬文
點擊圖像可放大閲讀。
 |
|
|
|
|
|
|
|
|
|
|
发表于 4-9-2006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29&pg=26&ac=644030
- 南洋言论 -
我手写我口: 马大中文系的窘境 2006/09/04 12:08:05
●彭雪琴
马大中文系事件,引致马大校长拿督拉菲雅沙林吭声道歉,想来问+题越发严重。面对校长对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斯里陈广才态度谦和,自然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弹力道,难为的是文学院的院长和中文系的系主任,成为了整个事件的“代罪羔羊”。
马大校长虽是和颜悦色地道歉,然而,其所给予的解释确实难以信服大众的。
马大校长提出马大中文系不能开20门课,是原于资金问题,但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马大,真的寒酸至连学术中最重要的师资都负担不起吗?以金钱作为理由,似乎是极度欠缺说服力的。不幸中的大幸,马大校长提出只要校友会愿意资助,校方乐意增加师资,不愧为国际金融领导中心执行董事,有良好的理财概念。然而,学府毕竟不是金融机构,将资金流量置于学术要求之上,这样的大专学府,看来在未来排行榜上也难找到像样的位置!
自认次等公民自我矮化
在整个报道中,中文系系主任成为了资讯错误传播者,原来,马大不仅承认中国大专的文凭,还允许学生以中文书写论文。这样的解释,不免让人联想到系主任苏庆华教授对于整个制度欠缺了解或是有信口开河之嫌。然而,若跟进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发展,则不难发现,其实错不完全在系主任身上。
据说,马大中文系成立初期,并不晓得学生被允许以国语以外的语文书写论文,直到淡米尔系的学生首开先河以淡米尔文书写论文,中文系才随后跟上。然而,一直也只有学士学位的学生以中文书写论文,硕士与博士班还不曾做出此尝试。
这样的现象其实就是一种自认次等公民自我矮化的现象,以为在这个大环境中,自我的地位相当的卑微,而不敢据理争取。又或是一两次尝试不获批准,就认定不可能再争取而就此罢休。大家都认为应该增加中文课,却又觉得缓慢式的争取,由上层全权负责,不要施予太大的压力才有更好的结果。
但是,一味隐瞒结果就是让一切更加模糊,有更多回旋空间的当儿,却也给予掌权者更多诠释的空间。马大校长说出中文系其实可以聘请获得中国学位的学者成为讲师,确让许多人为之哗然。因为,从来也没有明文条款说不可以,也没有明文条款列明允许,结果,大家就在模糊中任其妄为,以致当马大校长指是中文系主任苏庆华教授错误传达资讯之际,想来苏教授也难以辩白。
珍惜中文系主任的贡献
我们必须珍惜中文系主任苏庆华教授为中文系所付出的贡献,也同情其所经历的不平遭遇。然而,事情演化至今,苏教授只有两个选择,一、为了马大一职,承认指责,只求事业安然过渡;二、为了中文系与个人声誉,站出来澄清,还整件事清晰的轮廓。然而,正如陆庭谕说,针对这件事,苏庆华本身也应该有所辩解,否则就是对误导指责默认。
无论苏教授如何处置,整个事件的焦点也就是中文系的未来发展不能被忽视。如果正如马大校长所说,不能增加中文系讲师,那中文系的课程也不可能增办。
结果,为了所谓的资金问题,典当的是整个中文系的学术风气,这又如何值得呢?整个制度对于师资资格,受承认底线模糊不清,结果只能一再成为校方婉拒增加讲师的借口。华社对于教育向来是不遗余力,若如校方说的,只要有经济支援便会增加教师,想来大家还是愿意热情响应的。只是,回到制度本身,为何工程系、理学系的教授讲师可以由校方全力支援,偏偏中文系却得不到相等待遇?不想刻意强调语文问题,只是希望校方公平客观的对待所有科系,不要以莫须有的理由来偏离教育的重心。
[ 本帖最后由 高原战士 于 4-9-2006 02:51 PM 编辑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