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庄严大图 】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4-9-2024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佛家本来是哲学,目的是帮人们从烦恼里解脱。
结果被一班迷信人士给宗教化,变成了佛教。
作为哲学人士(佛家),本人不承认佛教是解脱道。现在的佛教就像中医那样,掺杂了什么一大堆阴阳五行的伪科学。
|
|
|
|
|
|
|
|
发表于 3-10-2024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阿弥陀佛
|
|
|
|
|
|
|
发表于 1-12-2024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所在就是佛的教诲,众生福德浅信不及是主因啦!
|
|
|
|
|
|
|
|
发表于 1-12-2024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2-2024 09:48 PM 编辑
( 5 )信事。
事与理是一对。事是事相,理是本体。
事相就是事物与有形无形种种诸相。
眼前所见,幡幢香灯,男女老少,以及大地山河,日月星辰,飞禽走兽,鳞介爬行,六道轮转,生生死死,万事万物,都是事相。
对于所有这些事相,若问它们究竟以什么为本体呢?
从科学上说,宇宙万物推其本源,不过是由一百多种原子所组成。
这一百多种原子,它的本质呢?只是电、质子和中子。
世间万物只是由这三种 ‘ 子 ’ ,若多若少配搭而成。
若更问这三种子是什么呢?当然小中还有更小,这是不可穷尽的。
但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 ‘ 子 ’ 都有二重性,即颗粒性与波动性。
所谓 ‘ 颗粒 ’ 者,只是能量在其场中某处的集中。
因此可以说一切都是能量与波动。
例如空中的电磁波,俗称无线电波。波即是波动。
可见从事相上看到万象森罗,若论本质,只是能量与动相。
若从佛法来说,那就深入了。
例如当前我这个人,是个白发的老头,再过些年送到八宝山一烧便没有了,这是事相。
若论本体,我的本性与佛相等,本来没有生灭。
这里说的本体,即是理。
理不是指道理,道理是知解,是人脑的产物,是有生灭的。
可见用凡夫妄想的心,是不能真实明白经中事事无碍的妙理。
本经是小本《 华严 》所显示的,正是事事无碍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想要明白,那只有真实发起大乘心,亦即菩提心,此心正是大悲大愿大智的结合,才有希望,目前若未能深懂也很自然。
当年佛说《 华严 》时,大神通如目犍连,大智慧像舍利弗、都如聋如盲,不能明白。
现在我们听了,有些不懂也就不用著急。好在这些妙理 ‘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 。
我们的阿赖耶识,像答录机,都已记录无失,成为种子。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
|
|
|
|
|
|
|
发表于 1-12-2024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2-2024 09:56 PM 编辑
《 要解 》说:‘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
事与理相对,境与心相对。心即是理,境即是事。
前已阐明此心含容十方,此心不可穷尽。
所以从此心所现的境,也不可穷尽。
现代科学家已承认宇宙之大不可穷尽,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也还是围绕一个中心而在旋转,所以必有更大与更大更大不可穷尽之天体。
可见宇宙之大不可穷尽。
科学家这一新认识,在佛经中早已说到。
并且依佛教说,这不可穷尽的世界、都不在自心之外。
因之,十万亿佛国之外的极乐世界当然不在心外。
极乐世界是实有,经中说 ‘ 有世界名曰极乐,其上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 ‘ 有 ’ 字,至关切要。
极乐是有,并是真实的有。不同于眼前这个世界,目前虽有,而将来必然会坏和空。
天文学家现已证实,有的星球已经衰老,有的正在变坏,有的正在崩溃。
又有新的星球很年轻或刚刚出生。陨石的降临正表明某个星球崩溃了。
此世界在贤劫千佛都出世以后,也将从坏而空。
将来又从空而成,由成而住。成、住、坏、空循环不已。
但极乐世界 ‘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 。最极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 要解 》还说,经中所说都是真语、实语,所以不同于庄生寓言。
庄生即我国周代的庄周,他好为寓言,虚构一些内容,来寄托自己的本意,例如他说有个人名叫混沌,生下来没有七窍。
有人怜悯他,便给凿开这些窍,等七窍凿出后,混沌死了。这就是寓言。
实在没有混沌这个人,借他表示天地未分以前的不识不知。等知识多了。便是七窍有而混沌死。
现在经中说极乐世界,这是真实有,不是寓言。
我常说你如认为这个世界有,那极乐世界当然是有,并且是更坚固的有。以上说明信事。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
|
|
|
|
|
|
|
发表于 5-1-2025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6 )信理。
理即是真心、实相,亦即全法界。
法界即是一切众生身,心的本体。
《要解》说:‘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 介尔乃微小之意。
我们当前这一念心性,虽然微小,但它本体等同法界。
所以极乐世界不在我这一念心性之外,这方面前已说明,不再重覆。
下说:‘ 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
‘ 依 ’ 是依报,黄金为地、七宝楼台、八功德水是极乐的依报。
依报属于器世间, ‘正 ’ 指正报,表有情世间。
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诸上善人等,是极乐的正报。
‘ 主 ’ 指教主阿弥陀佛;彼土一切圣贤天人即是 ‘ 伴 ’ 。
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教主以及侣伴种种事相,皆是理体( 即我微小的一念心性 )所现之影。
心性如明镜,极乐依正主伴如镜中所现之影。
且能现影者,是我理体。故所现之影,不离镜体。
能现所现,纯是真心,影虽多种,同为实相。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2025 01:09 PM 编辑
以下四句说 ‘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这四句表理事无碍法界。
《 要解 》这一小段,具有《 华严 》所说的四种法界。
一念心性是理体,所以文中的 ‘ 一念 ’ ,表理法界。西方的依正是事,表事法界。
现在这四句中,第一句就是,‘ 全事即理 ’ ,事就是理,彼此不相妨碍,故表理事无碍法界。
凡夫看来,事理是对立的。
若论理,则平等不二,同一体性;若论事,则万象森罗,千差万别。
于是误以理为空,事为有,空有对立,事理隔绝,于是便有碍了。
殊不知理事相即,本来无碍。
这四句下面 ‘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 等三句表事事无碍法界,奥妙精深乃 ‘ 华严 ’ 所独有。
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称为四法界。
为什么可以说 ‘ 全事即理 ’ 呢?道理很深,不是凡夫的情见所能推测。
所以需要通过譬喻,来做一点粗浅的说明。
先可用金子的器皿来做譬喻,例如在故宫珍宝馆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塔、金佛、金盆、金碗等等,金代表本体,代表理,塔等就是事相。
这样说也只是打个极粗浅的比方,若论实际,金子也是事相。
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用来譬喻理体。
正如南岳让禅师的话 ‘ 说似一物即不中 ’ 现在只是勉强才利用金来表示理体,便于理解。
可见佛法微妙,不是世间一切事物,所能比类。
我们现在因为塔佛盆碗等物的本体都是金,所以说金是理,塔等是事。
例如金面盆,这个面盆全体都是金子,也就是说整个面盘是金,金是理,面盆是事,所以说 ‘ 全事即理 ’ 。
再进一步看,事有生灭,金盆放在熔炉里便熔化了。
面盆没有了,即是灭了。金子如旧,并不新生。
这就表明事相有生灭,本体无生灭。
面盆全体是金,表 ‘ 全事即理 ’ 。
金子熔成面盆,表理体成事。
理事交彻,彼此无碍。
又事相是有差别的,塔佛盆碗,种种不同是差别。
理体则是无差别的。
塔佛盆碗的本体全是金,金无差别表示理无差别。
有差别与无差别是一对矛盾,凡夫认为是对立,即是有碍的。
可是利用金与器的譬喻,我们从现象说善佛盆碗都不同,从本质说,塔佛盆碗都一样。
于是有差别与无差别同时成立,这就是无碍。
再可以打个譬喻,如水与波。
潭澄无风,则水中能现月影,风吹水动,水面生波,水中便不现月影。
水代表本体,波即是事相。
波的大小,小如皱纹,大如山岳,波小时可以载舟,波大时可以翻船。
波有千差,水只一体。
若问波是什么?波全部是水,所以说全事即理。
再者自心是理,万象是物,事即是理,物即是心。
所以佛教中,心物是不二的。
(当前亚原子时代的欧美科学家们对于心与物,也正在螺旋上升为一元论。)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2025 01:07 PM 编辑
至于 ‘ 全妄即真 ’ 呢?妄者虚妄,指妄心、妄想,从妄想而出现种种妄境。
真者真实,指真心和真如。
为什么说妄即是真?这又有一个譬喻。
例如水与冰。
水表真如,冰表虚妄。
冰是从水冻结而成的,表示妄也是依真而起。
水可任意倒入种种形状的器皿,都相适应,毫无妨碍。
一旦成冰就不行了,就处处有碍。
冰与水有什么分别呢?冰只是多了点寒气;凝冻成冰了。
消除了寒气,冰仍旧是水,可见妄即是真,本来不二。
‘ 全修即性 ’ 者,修指修行,性指自性;又修指修德,性指性德。
本来是佛,这是性德,乃自性本具之德,亦即《 观经 》‘ 是心是佛 ’ 。
但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 观经 》又说 ‘ 是心作佛 ’ 。
《 观经 》这八个字应一气读,不宜分割。
既然 ‘ 作佛 ’ ,便是修。但 ‘ 作佛 ’ 之心,本来是佛,即是性,所以说性修不二。
再者修德属始觉智。
凡夫是不觉,修行人发菩提心自觉觉他,这是始觉。
始觉若合本觉,便趋向究竟觉,性德是本觉理,修德是始觉智。
这里又有一个譬喻。理如镜,智如镜上所生之光。
镜光生于镜体,智光正是生于理体。
但以本心之镜,久被无明垢染遮掩,故应修持,使镜重光。
但是光即是镜,并非他物。故始觉智即本觉理,所以说 ‘ 全修即性 ’ 。
第四句是 ‘ 全他即自 ’ 。
自指自性,他指佛与众生,包括一切器世间与有情世间。
一切世界的正报与依报都是他,前已说明也都是我自心所现。
所以说全他即自。
《 华严 》说:‘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所以自他不二。
以上这四句表理事无碍法界。
大乘经典均有同样开示。例如《金刚经》说:‘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终日度生是事,终日无度是理。度而无度,无度而度,故理事无碍。
暑期中五台山通愿法师开示学院一学僧说:‘ 无众生 ’ ,也正是这个道理。
从事相看,众生如波,有生灭。
若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水,并没有波,所以说没有众生。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3-2025 09:36 PM 编辑
此下‘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 显事事无碍法界,其理更深。
当年华严会上大罗汉亦不能明白。
事事无碍,指事相与事相,称性融通,亦皆彼此无碍。
一事与多事也彼此无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
多中含一,一中含多,这就叫一多无碍。这都十分难懂。
例如说全体包括局部,这毫无疑问,但如说局部包含全体,大家便不理解了。
因为这是凡夫的情见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还要作个壁喻,再以波同水为例:波是事,水代表理。
多波摄每一个波,这是常情,现在加上一句,每一个波摄多波,这就费解。
其道理就在一个波的本体是水。此水包摄一切波,于是这一波就含有多波了。
这就是一多无碍的浅说。
《 要解 》又以灯光为喻说:‘ 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
就像现在我们这佛殿之内,悬挂了许多盏电灯,佛前还供著明烛,所有这些发光之物,所发的光都遍照全室,这也就像佛的心、众生的心、诸位的心、我的心都遍满全法界。
彼此没有妨碍,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并且室内千灯之光,每一灯光遍入于一切灯光,每一灯光含摄一切灯光。
一遍于多,多遍于一。多中摄一,一中摄多,互相遍满,重重摄入。相融无碍,不可思议。
这就是《华严》十玄门中一多无碍法门的浅说。
至于一中有多,也即是局部包括全体·还可以最新的科学成就来证明。
用雷射技术拍成的立体照像也称全息照像,拍出的影像是立体的。
如给我黄念祖拍照,所显出的便不是平面的影片,而是如塑像一样的立体像,我们将看到就如同真人的黄念祖在这里。
这个底片,被打碎,只须取出其中一个小小的碎片.底片是全体,碎片是局部,可是碎片仍然可以放出完整的黄念祖,只是形象稍小一点。
可见局部中仍然包括了全体中的一切资讯,这就是一中有多的科学证明。
以上所说的内容这样难信,我们信它有什么好处吗?这就因为具足六信,才是真信。
真信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莲宗十祖截流大师《劝发真信文》说:‘ 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 这就是说没有真信,纵然念佛修善,但不能往生极乐,下世可生善处享乐。
大师接著说:‘当受乐,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阐提 陀罗辈,仅差一步尔’! 陀罗指以屠杀为业之恶人,阐提乃断善根无信之人。
大师此说发人深省。苟无正信,纵然修善则来世享福,在享福时必定造业,既造恶业,必受恶报。
所以说,用正眼看来,没有真信而念佛修善之人,比阐提与 陀罗的受报,只是在时间上稍缓一步而已。可见真信万分重要。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什么是真信呢?
大师说:
‘1、信我与弥陀,觉性无二,我虽昏迷,觉性未失,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2、信性虽无二,位乃天渊,佛是究竟佛,我则随业流转。
3、信我是弥陀心内众生,佛是我心内之佛。亿佛念佛,必定见佛,这就是说我与弥陀水乳交融。
例如在牛奶中加一些水,于水中有乳,乳中有水,互融互摄,无毫厘许间隔。所以我们念佛,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
截流大师的真信,与《要解》的六信是一致的。
其中都有事有理,并且是理事圆融。
现有许多人,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
又有人重理,而不肯信事,看不起念佛法门,认为是愚夫愚女所修的法。
以上这两类人中,后者的病更重。
莲池大师说:‘ 迷理执事,不虚入品功。’
这就是说,有人虽不信理,但能信极乐是实有,相信念佛可以往生,于是恳切发愿,老实念佛,也可以往生,所以说 ‘ 不虚入品之功 ’ 。只是品位不会高而已。
反之,如果只是执理而不信事,自身于理虽生浅信,但自心并未开悟。
于是就废除了修持,不肯念佛,不愿求生净土。
莲池大师批评这类的人说:‘ 执理废事,反受落空之祸。’
此处为什么用一个‘ 祸 ’ 字?
这正如永嘉大师《 证道歌 》所说:‘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灾祸。’ 执理不信事的人,谈玄说妙,自认高明,埋头研究,不去修持,一无所得,甚至拨无因果,故反而不如仅能信事的人。
|
|
|
|
|
|
|
|
发表于 31-3-2025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 要解 》所说六信,能生实信;必生殊胜功德。
能信因果,便自然止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再能信他,信本师释尊的教诲,阿弥陀佛的大愿、六方佛的证明,于是自然就能信事。
信经中的两个 ’ 有 ’ 字,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是发愿求生,老实念佛。
这样于六信中生起了四信,就必能往生了。
进一步如能六信具足,其功德更是殊胜,决定往生并品位甚高。
信愿持名,不但是临终往生,若人根器猛利,修持精进,于现生就有不可思议感应。
晋代有一穷苦的人,生活困难,起厌离心,乃专诚念佛七日,感阿弥陀佛现身说法,当下悟无生法忍,号觉明菩萨。
《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只是在家妇女,闻经见佛,也获无生法忍,可见这个方便门,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也不屈材,下列五逆十恶,亦可念佛往生。
上智下愚,悉蒙法益,这是希有之事。
又例如有医生能医不治之症,当然是良医。
五逆十恶就相当于病入膏肓的病人,而持名法门仍可救度,可见阿弥陀佛是大医王;可见净土法门能度下根,甚至恶逆,正是它的殊胜希有之处,焉能因它能度下愚而轻视之?
或有人说,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你们还在念佛是不是搞迷信呢?不是的,信佛不是迷信。
科学愈昌明,佛教也愈昌明,前几天们〈北京科技报〉刊登一段报导,题目是 ‘ 西方科学家的东方哲学热 ’ ,介绍西方科学家们正在热烈研究东方的《老子》、婆罗门教与佛教。
前凡年科学画报发表一篇短文,题目是:〈 科学思想的无价之宝 〉,内中介绍研究高能物理以及生命科学等等科学界的第一流人物中,许多人把佛教思想看为宝物。
又如《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一书,(根据F 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原著是英文)其中说到:‘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东方密教哲学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具有惊人的平行之处。’ ‘ 平行之处 ’ 指两者极为相似。
可见我们不是迷信,一点也不落后。
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积极贡献力量,发出佛教的光辉,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世界文化的飞跃,并为众生谋求彻底究竟的真实之利。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