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诚恭敬感恩黄念祖大居士慈悲开示~'~《淨修捷要報恩談》暨世尊49年說法释疑解惑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23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3 06:38 PM 编辑
第十三拜
“一心观礼,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刚才都是说 “ 不二 ” 。
这里头一上来,就一句 “ 六字统摄万法 ” ,这六个字就是 “ 南无阿弥陀佛 ” ,只有简简单单六个字,但是这六个字统摄万法呀!
万法,八万四千法门,万法就超过一个数量,极言其多,就是一切呀!
所以这六个字就是 “ 统摄一切法 ” 。
“ 一门即是普门 ” ,你念佛是 “ 一门深入 ” ;你念佛,(如)《 普门品 》普门示现,佛现种种、阿弥陀佛现种种身来救度哪,这一个法门就是普救、普度、普现,这个 “ 普门 ” 哪。
这个理由、理论就是《华严》,“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
一和多,在《大经解》里头,特别把 “ 十玄 ” ,《华严》里头有 “ 十玄 ” ,一里头有多 ;小里头包括大呀,须弥山包括很多芥子,而这个芥子能包括须弥山,小中包括大 ;短时间包括长时间,一秒包括一年,不但一年有若干秒,一秒就包括一年哪!
这些道理,“ 延促是同时 ” ,都把咱们这个情和见( 破除了 )。
我们这些见解,我们认为的这些常识,这些客观的,好像是 “ 唯常识论 ” ,以为这个常识就是真理 ;其实常识是你三度空间、你可怜的生物,你所接触到的这一点点,那怎么是真理呢?
附注:
徐恒志老居士在《 书简节录 》答保定胡居士信函中有言:“ 又法门无量,息妄则一,果能一门深入,自可由一门会入普门,故不必到处趋求。”
(徐老居士当年受托,为念公《 大乘无量寿经解 》原稿做校对工作,历时一年,校稿七次,与念公书信往来几十次。)
第13拜,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23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3 06:47 PM 编辑
《 华严 》它就是 “ 十玄 ” ,不但是“ 事跟理 ” 没有抵触,“ 事跟事 ” 也没有抵触。
小跟大,大的包括小的,小的就可以包括大的呀。
一个留学生,数学一个问题他说,我现在想不通啊,科学也证明了,客观上也有事例。
他说是:“ 全体包括局部,这个我当然懂了,” 底下他证明了,你所包括的项目,你所集的项目到了无穷多的时候,你其中每一个项目是一个局部,就包括全体,这怎么能想象呢?
局部怎么包括全体呢?
这个(问题),我在我(写)的《净土资粮》里头有谈到这个,也有事例嘛,“ 全息照相 ” ,全息照相那个底版你把它打破了,打破了拿一个渣子,那这个是一个局部了,一个渣子是个局部了。
你再把这个渣子放到原来底版那个位置,还把这光线通过去,而这个所显现出来的还是全体,跟那个全部的底片是一样的。
但是,比方是我吧,出现我这个人比原来的情况小一些。小一些不管它,但是确实这一切信息、全体所含的信息,在一个小渣子局部中都含有。
所以佛所说的,“ 一就是多,小中就有大 ” 。
那个大底片是个 “ 大 ” ,那一个小渣子是个 “ 小 ” ,大的东西都在小的东西里头啊,没有欠缺呀。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破除我们这种情见。
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而从学佛(说),将来就是,我就是这么(认为),当然可能不对,也可以说我这是随便说说。
我说:“ 佛法在中国接受得最好啊!”其他的国家他们接受了小乘法,虽然是学习的很认真,社会上大家很恭敬,地位也很好,但是只是小乘法。
佛不满意呀!佛说小乘法是 “ 焦芽败种 ” 啊!好不容易发了芽儿,它焦了,你这个种子腐烂了,佛批评这个小乘。
小乘也看到大乘的那种成就,小乘哭声震天哪!“ 云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 ” ?
跟着佛这么多年,这个我不知道!小乘(人)一直跟着佛,他如聋如盲,跟瞎子一样,跟聋子一样。
这个大乘法真是接受是在中国呀!
日本是不错,是我们的学生,所以日本打我们是忘恩负义呀!真是我们的学生啊,在各个方面是从中国学的。
华严十玄门;全息照相例释-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23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3 07:01 PM 编辑
( 对于 )这些哲理,( 比如 )“ 一和多 ” 呀,刚才说(的)这一个渣子,这个要把它讲得很(周详),每一个它都是有(很深的道理)。
你比方像北海这个水,(大家)都看见过北海公园了。
这个水中有一个波,这一个波为什么形成这个样子呢?
是根据刚才水怎么动的情况,又根据现在风的力量是什么情况。
前头那一个波为什么形成那个情况呢?是跟全湖的、湖的结构,水的动力,风的大小,这一切信息所共同决定的。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新的信息,这个波又在动啊,还在动啊,又在动啊,所以这一个波是具足了整个儿北海水的全部的信息。
所以现在我们这种 “ 信息论 ” 呀,为什么一个渣子它还能够放出整个儿的人来?
就是这一个渣子它有全部的信息呀,不是它有那个全部底版的物质,那并不是,但是信息它是全部的。
这一个波的水,它具备了全体的性质。
而且你这一个波,请问你给它切下来,什么是它的界线哪?这个波和那个波之间你切得开吗?它是一个体呀!
所以就是这样啊,“ 一 ” 里头就有 “ 多 ” ,其他东西也都在我这里头,我也在其他东西那里头。
这用镜子就很容易看了,十个镜子在这儿,每一个镜子都到我这一个镜子里头来,而且我也就入其他的镜子里面去,而且重重无尽哪!
重重无尽,就咱们两个人在对面就重重无尽,没有止境。
你看见我了不是?你看见我了,你看见我眼珠儿没有?我眼珠儿里有谁?眼珠儿里有你。
可是你呢?你有眼珠儿,你眼珠儿里有我,所以你看见我这个眼珠儿上的你。
可是你要说(我)这个眼珠儿上的你、(这个)你的眼珠儿里头又有我。
这么套下去是无有穷尽的,所以重重无尽哪,就是说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不要很固执,以为这个事情只能多里头有一,一里头不能有多 ;只能大的装小的,小的不能装大的。
这样一盖就全都看不见了,这一点儿就把全(部)大的东西都盖住了。
从 “ 一(和)多 ” 我们说到 “ 一和普 ” ,说到《 华严 》的无碍。
一多相容不同门;湖水和波“信息论”-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23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23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3 07:40 PM 编辑
“ 广学原为深入 ” ,我们为什么要学许许多多?就是为了要深入啊。
所以他们华藏佛教会,还有视听图书馆来了一些和尚、比丘尼,我也给他们说 “ 广学 ” 呀。
我说我跟你们的师父不一样,你们师父讲 “ 专修专弘 ” ,我说我是主张 “ 广学普赞,一门深入 ” 。
他们把我这个 “ 普赞 ” 弄错了一个字,(成了)“ 遍赞 ” ;“ 遍赞 ” 不是我的(说法),没有 “ 普 ” 字好,我应该是 “ 广学普赞 ” 。
如果要挖一个坑,要挖深,你要一个这么深的坑,要挖五尺(深),你这上头就只有这么大,你这铁刀就下不去,你必须要大一些,你才能挖到五尺深,“ 广学 ” 就是为了 “ 深入 ” 。
还有你要 “ 普赞 ” 哪,平等,法门没有一个不是好的,我们这个赞叹,不是说你搞那个就是错了,这个我们要 “ 普赞 ” 。
但是最后你还是要 “ 一门深入 ” 嘛,你总不是脚踩两只船哪;脚踩两只船就 “ 两门俱破 ” 了。
所以 “ 广学就是为了深入 ” 。
“ 专修即是总持 ” ,专修就是总持。
一个洪名只有六个字,“ 统摄万法 ” 。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念这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的经典都在里面,一切戒律都在里面。
正当念佛之时,你还想偷人家的美金哪?( 念公说到这里幽默地笑起来。)当然不会!你想偷人美金,就不肯念佛了。
这连破戒念头都没有了,这样儿就是持戒嘛,戒律都在里头了。
禅宗 “ 一千七百则公案 ” ,禅宗到现在为止的公案有一千七百条。
公案就是大家作为所谓公共的一种档案数据、案件啊,就是立案了。
公案、公共承认的案,一共有一千七百条,就是一千七百则公案。
另外一句话说,禅定也都在里头了九十五。
所以 “ 一门就是普门 ” ,就是 “ 统摄万法 ” 啊 ;“ 专修就是总持 ” ,因此总持陀罗尼 ;“ 统摄万法 ” ,完全都统摄了,就是 “ 总持 ” 。
附注:
徐恒志老先生( 历任上海佛教协会各届理事,上海佛协第八届咨议委员、上海佛教居士林讲师、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等职务。)着有《 剖心沥血 功在万世 --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一文,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印证了念公一生 “ 广学原为深入,净土为根本所归 ” 的愿力,现恭录于此:
“ 一九八七年八月一日,黄念老来信说:‘ 现已办妥出国手续,静待美国维州莲华精舍派人伴同赴美。’ 并谓,‘ 此行虽以传扬密法为主,但同时将弘讲净土法门。’ 他希望我在八月上旬先将《大经解》印刷清样寄去一份。
在这封信中,他还自述修证过程说:‘ 弟从南禅打开缺口后,以密法为基本修持,以宏净为根本愿力,美言之为圆融,质言之,则是个四不像,老老大大,啰啰嗦嗦,海外归来后,应知所自返矣。’ 一段谦光,尤使人肃然起敬!”
对于 “ 脚踩两船,两门俱破 ” ,徐恒志老居士亦有开示如下:
“ 禅净二门方便不同,下手修持时,决不能兼收并蓄,脚踏两船,而应 ‘ 一门深入 ’ ,穷以岁月,否则势必 ‘ 二法俱败 ’ ,一事无成。
故从来祖师大德之提倡双修者,亦必参禅明心,先悟根本,洞彻源底,然后复修念佛法门扫荡而圆净之。
当参禅到根尘迥脱时,而灵光独耀,终不断灭 ;
念佛到念而无念时,虽洪名历历,终不黏着,可见从空门入者,真空不空 ;
从有门入者,妙有不有 ;空有本非二法,禅净实未分家。
既非二法,何须融通?既未分家,何言聚合?寂照正是念佛,念佛不离寂照。
故知学佛大事一人有一人之机,一时有一时之法,若有定法即非佛法。
从根本处来说,有法终非究竟,无为岂即涅槃?” (摘自徐老著作《书简节录》中的答上海李老居士信函)
如《 六祖坛经 》云:“ 心地无非自性戒 ” 。可见一句六字洪名圆满心地戒品。
念公在《 依止善导大师 称念弥陀名号 》一文中讲到:“ 又如《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 》说 :‘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 自得 ’ 二字,宜深着眼。盖谓不从外得,自然圆现也。
所以蕅益大师说:‘ 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
元中峰国师说:‘ 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也。’ ”
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23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3 07:53 PM 编辑
下面两句很好,“ 声声唤醒自己 ” ,“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叫谁呢?
是把你自己叫醒啊!
你在睡觉啊,现在都是做的梦中事啊。
就这么一声一声叫,把你自己叫醒了。
“ 声声唤醒自己 ” ,这句就是禅嘛,还有什么是禅哪?
所以 “ 此身已在含元殿 ”,真是老实念佛的人,你已经在了 “ 含元殿 ” 。
“ 含元殿 ” 就是长安城的皇宫,等于说在北京,你 “ 此身已在天安门,更从何处问北京 ” ?
到了天安门,你还要问北京干什么?你到了北京中央了。
(另一句,)“ 更从何处觅长安 ” ,原来(文句)是这样子( “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觅长安 ” ),古时候嘛,含元殿。
(修)净土不再需要去参禅了。
领会一些禅,对于我们破执着,不要是限于有为、有漏,还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们广学多闻,学般若。
“ 念念不离本尊 ” ,声声是唤醒自己,我一念一念,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离开我的 “ 本尊 ” 哪。
这句就是密,这就是密法的 “ 相应 ” 呀,念念都在 “ 本尊 ” 上。
我这个感应道交,这个心感应,自己和本尊没有分离呀。
“ 阿弥陀佛 ” ,“ 本尊 ” 是谁呀?“ 阿弥陀佛 ” 。
这是第十三。
第十四也是很重要。
今天上午这个都是在咱们《 净修捷要 》之中很精华,也就是我们整个儿佛教的精华。不光是净土宗,牵涉到各个重要的佛教经论。
附注:
“ 含元殿 ” 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公元六六二年开始营建,建成于龙朔三年(六六三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八八六年)。
含元殿建成以后的二百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 ;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此举行大朝贺活动。
所谓 “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 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觅长安?” 此二句出自《五灯会元》卷四,乃唐代长沙景岑禅师( 法号招贤,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 )之法语。
《 五灯会元 》记载:“ 长沙景岑禅师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其后居无定所,但徇缘接物,随宜说法,时谓之长沙和尚。
(问)曰:‘ 如何是普贤身?’
师曰:‘ 含元殿里,更觅长安。’
问:‘ 如何是学人心?’
师曰:‘ 尽十方世界是你心。’
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5: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23 05:38 AM 编辑
第十四拜
“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 ”,这就是讲的 “ 三觉 ” ,“ 三觉 ” 是本觉、始觉、究竟觉。
人人都有个本觉,一切众生也都有本觉,但是众生因为他迷了嘛,他成了众生了嘛,就不觉。
这众生是不觉,他没有觉悟。
他虽然本觉是跟佛一样,但是现在他完全就为追求声啊、香啊,这种享受,世间这些欲、欲望,情欲、物欲,物质的这些刺激,他为这个所求,沾污了他的身哪、心哪,他不觉了。
人人都有 “ 本觉 ” ,但是现在是迷了,有无明,有妄动 ;自己心中妄动就有了无明,有了无明之后,沾染越来越深,你就完全变成不觉了,现在众生是这个样子。
人还是好的,还有众生更愚痴的、有更残酷的,互相就是杀呀,那怎么能够 “ 恢复本来 ” 呢?
所以因为本觉人人都有,但是他不觉,不觉之中怎么才能够恢复本来?就要靠 “ 始觉 ” ,开始的觉悟。
你有始觉你才可能收复失地呀,还我山河,才能够彻底。
那么,有了始觉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了呢?你始觉要合乎本觉,很要紧是 “ 始觉合本 ” ,你的始觉要合乎你的本觉,这样达到 “ 究竟觉 ” ,这才是成佛了,真正的成佛了,不再迷了。
虽然现在我们等于……反正这个譬喻,没有一个譬喻能够从各个方面都恰当的。
用矿做个譬喻,就是恢复成佛之后不再迷了。
我们虽然有 “ 本觉 ” ,就好像矿里头有金子,你(必须)锻炼了之后,炼成了金,这个成功了,那就是 “ 究竟觉 ” 。
这个成功之后,你这个金子不会再变成矿了。
第14拜,三觉,本觉、始觉、究竟觉-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5: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23 06:00 AM 编辑
“ 无量光寿,是我本觉 ” ,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就是我们的 “ 本觉 ” 呀。
怎么算 “ 始觉 ” 呢?
我们起了心,发起了这个心来 “ 念佛 ” ,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才叫做 “ 始觉 ” 。
所以一般的你信了佛,还不足够完全能够称为 “ 始觉 ” 。
这个念佛是很重要啊!
所以,十地菩萨、每地菩萨都不离念佛呀!
所以你不管修什么,你必须在你起心念佛之后,才是真正的始觉。
从不觉,你就要开始结束你那个不觉了,趋向究竟觉了。
你就要产生始觉,产生始觉就是要靠 “ 念佛 ” 呀。
“ 托彼依正,显我自心 ” ,这八个字好啊!
我们藉托啊,要靠,托靠啊,藉托啊;靠彼土,就是 “ 托彼 ” ,彼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 依报 ” 就是国土,黄金为地,泉池交流,宫殿,种种的庄严,( 这是说 )依报 ;“ 正报 ” 就是佛菩萨、大众,这都是正报。
我们要假托,要依靠彼土极乐世界,正报佛菩萨,依报种种的庄严,来显明我自己的 “ 本心 ” 哪。
所以我们这么讲,要观想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什么什么功德,这一切一切都是帮助来显明我们自己的 “ 本心 ” 哪。
“ 始本不离,直趋觉路 ” ,我老念佛,我这不就是叫 “ 始觉 ” 了吗?
我所念的是什么呢?念的 “ 南无阿弥陀佛 ” ,那就是 “ 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 啊,我所念的就是 “ 本觉 ” 呀。
因此,我始觉所念的就是本觉,我始觉不就是没有离开本觉吗?这不就是 “ 始觉合本 ” 嘛!
所以产生始觉,还得要始觉要合于这个本觉,这样儿才 “ 直趋觉路 ” ,直捷走上究竟觉的觉路。
所以佛是 “ 三觉圆满 ” ,本觉、始觉、究竟觉都圆满了就是佛。
咱们现在很荣幸的,是在本觉出生始觉,“ 要念佛了,这个是始觉 ” 。
你只要始觉不离开你这个本觉,老念,就直趋觉悟之路。
那么假定是最殊胜的(情况),即生就 “ 证无生法忍 ” 。
有这样儿的,晋朝有一个穷人,生活很苦,知道这个法门,他就拼命念佛,发了大菩提心。
结果佛就现身给他说法,他就现生证了 “ 无生法忍 ” ,就成菩萨了。
他后来往生之后,七次到世界来,世界上人都不知道。
直到清朝的时候儿,在乩坛上才把这个事儿说出来,说了很多开示。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韦提希夫人,《 观经 》,儿子太坏了,儿子要杀父亲,她要去救丈夫。不许给他东西吃啊,饿死他啊。
她把果酱什么之类的东西涂在身上 ;涂在身上去见丈夫,丈夫就吃她这些东西就活命。
后来儿子说,“ 这个老东西怎么这么些天不死啊 ” ?
别人说,“ 皇太后来看他,带东西 ” 。
(他)就要杀母亲哪。大宰相说,“ 我不干了,自古有杀父之国王,还没有杀母的国王,我不给这样儿的皇帝当宰相了 ”。他才没有杀。
皇太后很苦啊,就求佛呀。
佛就来了,给她说法,于是她见到极乐世界,她当时 “ 证无生法忍 ” 。儿子太坏了。
所以就是我们这个念佛,不是说只有在往生、临终,不过绝大多数是如此,在临终才能显现的。
极特殊的,你可以证到 “ 事一心 ” ,那就把见思惑就断了;证到 “ 理一心 ” 就破无明了。
破无明有四十几个层次啊,所以《华严》是从十住、十行、十(回)向,每一个都是十,三十个位次这是 “ 三贤 ” 。
(从)初住起就开始破无明,里头再有三十个位次,到初地那又十个位次,然后等觉、妙觉,最后一分无明破尽才成佛啊。
所以 “ 破无明 ” 也不是一下子,破了无明的人就应该都是一样儿?那很不一样!
还有四十多个不同的情况,一层一层的。
就好像我们一个铜东西( 把它擦一 )擦,露出一点本来的铜的光,那你可以高兴啊,你认为你是擦得出来的 ;但是这擦的过程那还要慢慢的、慢慢的,还有四十多个位次。
所以我们只要是 “ 究竟觉 ” ,那全部擦干净了,全部 “ 无明破尽 ” 了。
附注:
“ 凡夫念佛往生,也能上品上生吗?”
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念公早年在《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卷 )为我们作出了解答,亦可作为我们理解本文 “ 晋朝穷人当生证无生法忍 ” 的重要参考,现摘录于下:
“ 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凡夫,念佛往生,也能上品上生嘛?这个问题古时的说法认为,上上品是四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达到的品级。
幸在唐代善导大师广引经论,力破旧说,主张 ‘ 极乐九品都是浊世的凡夫能往生的级位 ’ 。只因众生所遇的因缘不同,所以出生九品的差别。
例如上三品是遇大乘法的凡夫所生。中三品是遇小乘法的凡夫所生。
下三品是遇善法的众生所生,这类人因造恶业,本应堕落,但以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念佛是 ‘ 诸善中王 ’ ,他既忏悔,又持名号,于是靠弥陀 ‘ 十念必生胜愿 ’ 不可思议的力量而得到往生。
由(善导)大师的话可见极乐世界的上中下三辈,都是凡夫可以修到的。只是因缘各各所遇到的佛法不同而有差别。
所以大师主张往生的三辈九品,总是为了 ‘ 五浊凡夫 ’ 。
虽然上品上生殊胜超绝,但是我们这些五浊恶世的凡夫,只要能 ‘ 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 ,念到理一心,乘 ‘ 六字洪名 ’ 与 ‘ 一乘愿海 ’ 不可思议威神之力,上品上生极乐世界。
不仅是这样,晋朝有一个穷苦的人,生活很困苦,他听到净土法门后,就闭关念佛,他对于尘世十分厌倦,所以一点没有留恋,只是一心老实念佛。
他念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看见阿弥陀佛,并听到佛说法,于是就在人身得 ‘ 无生法忍 ’ 。可见极乐三辈九品大家人人有份,只看修持的努力程度。”
纪晓岚在其所著的《 阅微草堂笔记 》中,记述了数十例扶乩事例。
纪晓岚以为:“ 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则确有所凭附。然皆灵鬼之能文者耳。所称某神某仙,固属假托 ” 。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谛闲法师应北京徐蔚如居士之邀,到北京讲经说法,当时北京乩坛很盛,曾经有白城隍( 旧时城市的守护神叫城隍 )降鸾自称要去听谛闲法师讲经,如果有不懂之处,还要请谛闲法师解说。
后来,谛闲法师应邀而至,白城隍和关圣帝君相约如期降鸾,并对谛闲法师大加称赞,当时这件事在北京社会引起很大反响。
无量光寿,是我本觉,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6: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始本不离 ” 就 “ 直趋觉路 ” ,“ 暂尔相违,便堕无明 ” 。
“ 暂尔 ” ,这么很短的时间,你这个始觉和本觉分家了,相违就是分家了,彼此相悖,没有去合本觉,就马上堕落在无明里头了。
无明就是不觉了,就是迷了。
所以我们要成就的话,就要破这四十多品无明。
在修行过程之中,所以无明( 就是要破除 ),我们修行就是 “ 行和解要并重 ” 。
“ 解而不行,是增长邪见 ” ,我只是去研究,看了很多书,懂得很多东西,我到处给人讲,而并没有按佛所说的去做,这叫做 “ 解而不行 ” 。
“ 解而不行 ” ,你所进步、你所增长的是什么?只是一些 “ 邪见 ” 哪!那并不是 “ 正见 ” 哪。
“ 行而不解 ” ,有的人就只知道念,什么也不懂,这个什么都不懂很危险呀!
很多人他念佛,他说我念一句佛,死后多个元宝。
他的愿就是死后多元宝,因此他就不能往生啊,将来就是满他的愿,他就元宝多一些呀。
佛都不勉强你,你的心愿,除非他放弃了,他不放弃,(就)老是这个样子。
我曾在居士林碰见一个人,他说,“ 我没有什么,我的心愿就是我念这一切,他(就要)什么谁死了,让他能得到好处 ”。
所以我这个大妹她说,“ 我只要求我死的时候好一点 ” ,因为她看见我母亲和我岳母死得很平安,而她自己的婆母和公公死得很痛苦,所以她说我就是求这个。
她说,“ 往生那我还有希望?没有希望 ” 。这种人很多啊。
所以就是 “ 行而不解,增长无明 ” 啊。
我们要破无明,你只是去修,你不理解,你长的是无明。
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 “ 行解相资 ” 是很重要的。
所以《 净修捷要 》就是这个好处,我们很快的能够深入了解佛教一个 “ 纲领 ” ,有了纲领就好办了。
然后以这个为核心,再进一步的随缘去 “ 行解相资 ” 哪,相互促进哪。
附注:
念公老母亲 “ 梅太夫人 ” 也是预知时至,往生净土的。
据姚景良居士( 法名欣量 )在《 黄念祖居士现观世音菩萨相——一次非常殊胜的经历 》一文中介绍,一九五五年、五六年时,姚居士的爷爷奶奶住在西四丁街壬字四十九号开诊所。
姚居士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经常带其到黄念祖老居士家。
姚居士的爷爷曾经告诉他,黄老居士的母亲(梅太夫人)往生前半年就预知时至,还把手上常佩戴的念珠送给了姚居士的奶奶。
暂尔相违,便堕无明-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6: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23 06:19 AM 编辑
就是 “ 行而不解,增长无明 ” 啊。
我们要破无明,你只是去修,你不理解,你长的是无明。
附注:
正信之有无对于往生与否十分关键。
念公在《 心声录 》中对此也特别开示过,念公讲到:“ 所以常说 ‘ 念佛不难,难于生信 ’ 。
那么现在我补充一句:‘ 生信不难,难生正信。’ 有很多人他虽然是信,不能称为正信……‘ 正信 ’ 是什么呢?
净土宗的祖师有个截流大师,他有一个 ‘ 劝生正信文 ’ ,劝大家生正信,他说这个正信跟不是正信区别就太大了。
他的正信是什么呢?
( 第一条 )就是 ‘ 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来就没有分别 ’ 。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嘛!
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来不是两样。
但是呢?现在自己还是凡夫,还不是佛。这是头一条。
第二条,‘ 就相信虽然自己不是佛,但是我们跟佛没有一点儿隔断的地方 ’ 。
一个杯子里头我们倒了水,倒了牛奶,这个杯子里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水。
牛奶全部在水里头,水也全部在牛奶里头。
我们跟佛,虽然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算是水,佛算是奶。
但是我们跟佛,就像水跟牛奶一样,互融互摄。
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起码我们可以相信佛的心是遍一切处,当然我们在佛心里头。
再进一步,要信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心也遍一切处。
都遍在一切处,那不就佛在我心里头,我在佛心里头,一切处彼此都有。
一杯之中,注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处是牛奶,到处是水。这是第二条。
第三,‘ 因此我们这念佛嘛!如来悉知悉见,感应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往生之果 ’ ,如是的信心叫做正信。
他底下再说一句话就很深刻了,正信跟不正信将来这个区别就有天渊之别。‘ 你不具正信,不能往生 ’ 。
念佛不难,难于生信;生信不难,难生正信-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6: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23 06:26 AM 编辑
“ 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 ” 。
《 观经 》上有这个话呀,诸佛的法性身 “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 ” ;后来又说是,“ 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 。
我们都知道 “ 正遍知 ” ,正遍知是佛的十号之一 ;“ 遍 ” 无所不知,正知 ;这个正遍知,所知者如海呀,这个 “ 正遍知海 ” 就进入到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
不但是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如此啊。
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一步一步的打破 “ 能所 ” ,最后都没有,就是要灭。灭也要灭掉,“ 生灭灭已 ” ,生灭这个灭,连灭也灭了,就寂灭了,“ 寂灭 ” 现前。
寂灭现前不是断灭,忽然得两种殊胜,生灭灭了之后得两种殊胜 :“ 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 ” ,跟一切佛同一的慈力,可以去救度 ;“ 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 ,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在那儿求佛加被。
“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嘛,观世音菩萨发心就发了这个心,证的果也是如此,(就是)“(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 。
所以众生如果求救,观世音菩萨马上就可以解决,感应了,马上就知道了,“ 同你的悲仰 ” 。但是他又 “ 同一慈力 ” ,有如来的慈力,慈力就到你身上了。
所以这个 “ 寻声救苦 ” ,念观音灵验得救的人多到不可说,现在还是多得很哪!
正遍知海,入众生心想-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6: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23 06:45 AM 编辑
“ 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 ” 。
可是大家要知道,寂光啊,常寂光土啊,是真实的净土,它不牵涉一点点的、咱们这个情和计呀。
众生是情想啊,都是一些考虑呀、计算哪。不牵涉一丝一毫的情计。
《 楞严经 》说,情和想,人类的 “ 情想居中 ” ;“ 情要再多 ” ,畜生、鬼;“ 想要多 ” 就是天界。
“ 想 ” ,理想,所以我常常说,感情要符合 “ 理想 ” 啊!
佛法就是说,(《 大佛顶首楞严经 》:“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 )纯情则堕,纯情就堕落了,情越多就往下走了。
“ 纯想 ” ,这个想就离开情和情的对面,说理想还不大够,(是)“ 纯想即飞 ” ,就是不牵涉这些情啊。
所以这一切追求物欲、追求名利、眷属儿女,种种的感情,都在这 “ 情 ” 字里头啊。
因为你这个就有所私,有所私就不可能是大公啊,就没有那个普遍的心啊,你只是在这个 “ 有 ” ,所谓 “ 有缘慈 ” 呀。
佛是 “ 无缘慈,同体悲 ” 呀!
“ 有缘慈 ” ,你跟我有缘,我们是这个因缘,所以我对你好,我愿意帮助你。
而这个善心就不算十分伟大呀,但总之还是好事,是 “ 有缘慈 ” 。
佛是 “ 无缘慈 ” ,不是靠这个因缘的,我同等都要救度。
“ 同体悲 ” ,任何一个众生就都是我身上的,本体呀,他的病就是我的病啊!
所以佛菩萨是伟大的,不涉一切情计。
这些情计,众生,这些属于 “ 情计 ” ,就比 “ 情 ” 还要什么,( 就 )总是要考虑:
( 比如 )我修法,修得怎么样,这么好不好?今天修的殊胜不殊胜?总是在那儿计算,总在那儿有所求、有所等待,这就陷于 “ 有为 ” 了。
只有到了寂光真实净土,这个法身的境界,不牵涉一切情计呀。
佛是虽然入到众生心想,可是佛并不是牵涉到我们这些东西,他都啰啰嗦嗦都带到他佛的 “ 正遍知海 ” 里头,他一点都不牵涉这些呀,是真实的清净。
因此我们如果要成就 “ 正遍知海 ” ,同样的也是应该 “ 不涉一切情计 ” 。
所以这个老实念就是这样儿,在念的时候,一切不考虑,就是这一句,就是这么一句跟一句的念哪。
我常常说,咱们这么念的时候,一切都不换哪,比如说见佛、见光,都不能拿我这一句清清净净在念,来跟他做交易去换哪!
这( 要 )坚持啊,“ 不涉一切情计 ” 。
附注:
“ 纯想即飞 ” :念公在《 报恩谈 》讲解中提到圆瑛法师被誉为 “ 楞严独步 ” ,今以圆公之批注(《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 释义 “ 纯想即飞 ” 。
附录于下: 《 大佛顶首楞严经 》云:“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圆公曰:“ 想,是澄心观想,非乱想也。此与卵生之想有异,彼约受生之时,妄染之想 ;此约在世之时,惯习胜妙之想。
纯想胜妙境界,神游分外,故即便能飞,不致坠落,必生天上,卜居于天也。
下纯情,惟局极重阿鼻 ;此纯想,乃统三界诸天 ;可见三界诸天,皆想心善业之所感也。
设若纯想飞心中,平日或有兼修福慧者,如供佛为福业,闻法为慧业。
及与 ‘ 净愿 ’ 者 :仍愿常随佛学,蒙佛授记,及与欲求往生,愿见于佛。
凡寿命将终,神识昏暗,观见十方,犹如聚墨,杳杳冥冥,不知何往。
今以 ‘ 纯想,及福慧力,与净愿力 ’ ,自然心地开通,见十方佛,一切净土,如西方之弥陀乐邦,东方之药师琉璃等 ;十方俱现,胜劣攸分,故得随愿往生。可见此等,亦属纯想,但兼福慧,以及愿力,所以超胜诸天耳。”
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3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23 06:57 AM 编辑
“ 微妙难思 ” ,这个事情是非常 “ 微妙 ” 的,妙到了更加深入、更加细致。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用)这个显微镜(下的世界来形容),它太小了,你看不见,它很 “ 微 ” 呀,然而它这个里头还是许多的事情啊,拿这个来形容这个 “ 妙 ” 。
这个妙不是你(肉眼所观察到的)很粗(的结构),你能发觉的( 很有限 ),( 微妙就好比 )你要藉助仪器才能知道啊。
所以这样的 “ 始觉合本,托彼依正,显我自心 ” ,这一切都是 “ 微妙 ” 。
“ 难思 ” ,是 “ 难思之法 ” ,不是我们很简单的用我们现在这个头脑去思考能把它想通啊。
那现在我们要求什么呢?我们先要求能够理解是更好,首先去 “ 仰信 ”。
因为刚才说的,有的(文句)是哪部经里头的话;哪部经的话,(那就)都是佛所说的嘛。
我们这块儿(这些经文都)是佛所说的,我们就应当知道它必然是正确的。
但现在有的我已经接受了,有的还不能接受,但是我可以让大家放心,今天不能接受不要紧,你只要老念老念,你都会一天比一天明白的 ;自然自然就会,不要一定要请人家讲,你只要老反复的看来看去,或是念来念去,你就变了。
所以这是佛恩哪!这是佛法的殊胜就在此。
“ 绝待圆融 ” 啊,这一切是没有对待的 ;一有对待就是 “ 二 ” 啊,就是矛盾哪,就是我们世间了。
这是离开对待了,不是对待的法。
所以没有对待法,你还比较什么?本来是绝待的,是圆融的,是彼此没有妨碍的。
对于 “ 圆融 ” 和 “ 不圆融 ”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方嘛,水你可以往什么样的容器倒进去,它都是恰当的,都很合适。
同样的水,电冰箱里头冻成一块冰,你这块冰你搁在什么容器里头它都不合适,有的搁不进去,有的搁得进去也不恰好。
那么这个水它就是 “ 圆融 ” 啊,这个冰它就 “ 不圆融 ” 啊。
那么这个冰和水的差别在哪儿啊?
它就是多一点 “ 寒气 ” ,它凝结了,去掉了这个使它凝结的这点儿寒,它就是水了。
所以这就是这样。这一些是 “ 绝待的圆融 ” 。
附注:
我们众生就如同冰,多了 “ 寒气 ” ,所以不圆融 ;“ 寒气 ” 是由于众生的执着而产生的。
现摘录念公旅美开示《 抉择见 》一文中的相关开示予以说明,念公说到:
“ 我们众生就是冰,冰是什么?全体是水。虽然是众生,但全体是佛。
只是多了点 ‘ 寒气 ’ ,寒气凝结成冰。
所以我们修持的关键也就在这里,不需要另外什么 ‘ 九转丹成 ’ ,不是那回事。
只要 ‘ 寒气 ’ 一去,冰就马上溶解成水,全体是水。就是这东西,没有换嘛!
冰是二氢化氧,水也是二氢化氧,不用换成分,换另外一种性质、东西。
只是多了一点 ‘ 寒气 ’ ,凝固、‘ 执着 ’ 了!
本来无碍、流动的,‘ 执着 ’ 就变成有碍、不流动。
因为妄心的种种分别,心生则种种法生。”
微妙难思,绝待圆融-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3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1-2023 10:31 PM 编辑
第十五拜
“ 一心观礼,万德洪名,能灭众罪,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纯熟,且可福慧增长,临命终时,圣众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华开得见,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
第十五条,“ 万德洪名,能灭众罪。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 ” 。
这个名号是万德所庄严的,所以称为 “ 万德洪名 ” 啊。
“ 名具万德 ”,这个名字里头就具有了万德。
名字也可以 “ 召唤万德 ” ,所以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你叫谁的名字嘛,叫谁就谁来嘛。
这个名字是万德所成的,里头包括万德,所以叫这个名字,你就把万德都叫来了。
所以就是说,你念佛就全摄佛的功德成自己的功德,这是蕅益大师的话,这话好啊!
你念佛的时候儿,这一句佛号,也是蕅益大师说的呀,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呀,就全给我们了。
这就全摄佛的功德成自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你念这一句话,就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全变成你自己的功德了,所以这一句功效有这么大呀!
“ 能灭众罪 ” ,各种罪都可以消灭呀。
附注:
“ 名召万德 ” ,说明了净土法门持名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在《 心声录 》中,念公以净土宗祖师道绰法师的公案说明了 “ 名召万德 ” 的真实不虚和不可思议。
念公讲到:“ 一句佛号是阿弥陀佛多生多劫,万德熏修的果实。你念名号,名号中的万德庄严的妙果,就在你心中。而且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净土宗的祖师道绰,他举实事为例,说明念名字的好处。
一个例子:治狗咬的药方,把老虎的骨头烤热了,在伤口揉擦,可以好。
但是在穷乡僻壤被狗咬了,老虎骨头找不到,怎么办?就把自己的手弄得很热,在那个伤处揉,嘴里头念:‘ 老虎来了!老虎来了!’ 就可以好。
另一例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踒了脚要用木瓜烤热了来擦,木瓜也不是平常可以得到的,也是用自己的热手在伤处按摩,嘴里念:‘ 木瓜,木瓜……’ 他自己就这么治好的。
可见名字跟实际是相联的,你叫张先生,张先生来了;请李先生,李先生到了。
念万德洪名就可以‘召来万德 ’ ,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就都召请来了。”
第15拜,万德洪名,能灭众罪-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3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9-2023 09:58 PM 编辑
“ 果能一向专念 ” ,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 一向专念 ” 这里头提出来了,这 “ 一向专念 ” 是个重要的、修持的关键。
一个是《 无量寿经 》的 “ 三辈往生 ” ,不管你是上辈、中辈、下辈,共同的都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是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
“ 一向 ” ,就是我一向就是如此,就是一贯的;“ 专念 ” ,是专一的念,不是什么都念,不是很杂呀 ;或者我虽然念的是佛号,可是心里总不安,总是想将来我有机会学点别的我才满意呀,这都不够专哪,( 要 )真正的 “ 专念 ” 哪!
你果然能够 “ 一向专念 ” ,它不问你是不是达到 “ 一心 ” 了,这个就跟《 阿弥陀经 》不同在这儿。
《 阿弥陀经 》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之内,专心的修,修到如果能够达到了 “ 事一心 ” 或 “ 理一心 ” ,这样儿,最后一定能往生,这是一个解释。
那么,再进一步,就是比这个还可以放松一点,就是 “ 一向 ” 、“ 一心不乱,专持名号 ” ,不需要达到 “ 事一心、理一心 ” ;达到 “ 事一心、理一心 ” 你当然是好啊,那就可以你生到了方便有余土啊,可以生到实报庄严土啊。
不过咱们一般的都是到凡圣同居土,那不需要达到 “ 事一心,理一心 ” 。
你只要一心不乱的,不是想这想那的,很乱七八糟的这么念,是一心不乱的,清清净净的、一心一意的在这儿念。
所以玄奘翻译的就是 “ 系念名号 ” ,心就在这儿,就这么念这个名号。……
所以夏老师说:“ 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 ;不一向专念,他不能往生啊。” 就大体的、一般的情况(来)说就是这样,因为你必须要一定的修持嘛,一定的念哪,结这个净缘哪。
所以《 无量寿经 》也是 “ 一向专念 ” ,就是一贯的,就是专念哪。
也就是说,你不问自己能否达到 “ 一心不乱 ” ,(达到)还是达不到,都可以往生。
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 “ 凡圣同居土 ” ,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如果你能够念到 “ 事一心、理一心 ” , 那更好了!
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了,以为 “ 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 ” ,这个是一个理解不深。
所以夏老师说:“ 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不一向专念,他不能往生啊。” 就大体的、一般的情况(来)说就是这样,因为你必须要一定的修持嘛,一定的念哪,结这个净缘哪。
而且这个 “ 念 ” ,不光是临终佛来接引,“ 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 ” ,我这个心中的污垢啊、障碍啊,都可以消除啊。
“ 不但道心纯熟 ” ,不仅仅是我这个道心的纯熟。
为什么要教 “ 一向专念 ” ?就是因为你要消除这一切障碍嘛。
你在要往生之前,你这个路上到处都是路障,给你安排了很多路障,你走不过去呀!
安排了过去那个堵塞那个坦克车,安排了种种路障,它也开不进来了,军车啊!
所以要把它(消除),(这都是)障碍呀。
你多念就消除障碍;那不但是消除障碍,而且可以使你的 “ 道心纯熟 ” ,你向道之心才纯熟嘛。
附注:
莲公考订秦译 “ 一心不乱 ” 为 “ 一心不乱,专持名号 ” ,而与唐译 “ 系念不乱 ” 并无二致。
由此显念佛法门,以真信切愿,感他力冥加,而得往生不退之果。净宗妙旨,和盘托出。
莲公据《 净土大经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为往生必备正因,而言:“ 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 但是 “ 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 。“ 一向专念,人人能办 ” 。
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3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9-2023 10:10 PM 编辑
我们修持就只是两件事情,两件事情其实说是一件事情,就是要 “ 生处熟,熟处生 ” 。
我们一个生的地方,一个熟的地方。
我们熟是什么呀?贪瞋痴哪,为我打算哪,这一些熟极了;打妄想啊,从来没有说,我现在要整顿安排一点时间我来打妄想,自然就是妄想;那个贪心、瞋心、痴心你压还压不住,那熟极了!
这种 “ 向道的心 ” ,我要来念佛,我要来做功德,来助人,利他,这些心是 “ 生 ” 。
没有那些各种贪欲呀,那个心那么熟,(那么)自然而然哪;(没有)那个心那么真,一切都可以不管了,连命都可以不管哪。
所以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
修行就是要转变,把这个 “ 生处变熟,熟处变生 ” 。
要把我们这个道心哪、菩提心哪,这些种种啊,慈悲心哪,要念佛呀,要持戒呀,变成很熟啊。
而这些个世间,这些功名富贵、妻儿子女,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东西,我们要变成生疏。这是一个转换哪!
所以就是说,你要欣仰极乐世界呀,要去修道啊;厌离这个娑婆,对于娑婆世界这一些东西,不是我喜欢的嘛,这也就是 “ 熟处变生 ” 啊,不然这正是我所贪恋的。
所以念佛可以使得你 “ 道心纯熟 ” ,生的地方变熟了,而且可以你的福和慧都增长啊。
我们这个福还不仅仅说的世间的这些享受,出世间也要福。
出世间福很重要,你要想亲近善知识,你(要)有这个机缘。
有的是你没有这个福报,今天有道场,就是参加不了;参加了之后你生病,别人都在那儿很好的听,你在那儿牙疼,许多障碍啊。
曾经王上师在这儿的时候,对门住的那个(邻居)姓郝,这个郝居士人好极了;(郝居士)他后来就有了经验了,他有一次介绍人来见王上师一百零八,怎么也不成,总是说好了,到时候不行。
后来他总结了经验,他要介绍一个人,他先替这个人念多少多少遍的 “ 金刚萨埵百字明 ” ,消除障碍;这么做了之后,就是成功了,到时候他可以来。
这个 “ 障 ” 字很厉害,大家有的时候是怕受罪,怕什么的,有的时候它不一定只是罪,它是增加障。
增加这个 “ 障 ” 也是不得了,你不修持还好,一修持到处是干扰,阻止你修持。
你刚刚说,我这个里头要多念一点,他偏偏单位上马上给你下达一个任务,叫你赶个什么东西,你计划落空了,这都是障碍。
你要是很好的用功,有福报嘛,出世间福,所以你所需要的书就能得到,你要请的佛像就能请得到,好多很好的、种种的,大家都是遇见善知识,都能遇见善友,获得亲眷的菩提眷属,这都是福报啊。
你这一个人念佛,全家给你反对,你这个就是障碍。这种情形很多啊!
丈夫生气把她佛像扔出来,丢到好远去,是不是啊,要打架打不赢啊。
所以菩提眷属,大家都知道是很可贵的事情,都是属于 “ 福 ” 。
附注:
“ 生处熟,熟处生 ” 是我们修持最重要的两件事,莲公在其净土诗集《净语》中有一首《赠某居士十六首并序》,其中有四句偈:
“ 若问如何出爱河,只有弥陀念得多,念熟方能登乐土,倘生不免堕娑婆。”
由此可见,对于念佛人,佛号念得熟,方能登净土;佛号倘生疏,娑婆何以出。
这也是我们 “ 生处熟,熟处生” 的用功之处。
王家齐上师,法名莲花正觉。近代藏密东传后,首位汉族金刚上师。藏传佛教宁玛巴第三十三代金刚大阿阇黎。亦是宁玛巴第三十四代金刚上师黄念祖老居士的密宗衣钵传承上师。
对于修行人:这个“障”字很厉害-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3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9-2023 10:30 PM 编辑
出世间福也要啊,“ 慧 ” 更重要了嘛。
我们这里说关键是 “ 慧 ” ,你要恢复你的法身,得到解脱你这个烦恼,都是要靠般若啊。
你老念佛,你福慧自然可以增长啊。
更重要的是临命终时,所以这个 “ 一向专念 ” 意思就是你 “ 信愿持名 ” 。
在前头信哪、愿哪都提过了,实际上已经暗摄在里头了。
你只要能 “ 一向专念 ” 的人,他也就从信愿出发的嘛。
那么,这样在他临命终的时候……这个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啊!
尤其是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平常)念佛的时候,这个时候 “ 四大分离 ” ,非常痛苦 ;心也是,心力(是)极微弱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是能念哪,不是你平常锻炼的成了如此。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我要锻炼到这一步,那就不是易行道了!是你能够达到这个佛来接引的条件!
佛来接引,也就是我常常说:现在,比方说一般是五百分考取这些大学,我这个学校二百分就考取,这个可以;你如果零分就考取,这个不可能。
极乐世界这个学校就是二百分能考取,而取了之后,没有降级,没有留班,各个是爱因斯坦的水平的毕业生,都要成佛嘛,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学校。
但是你这二百分还是得要的嘛,所以你要达到佛这个愿力,来接引你呀,就是说你果然是信哪、愿哪,愿意往生啊。
你在愿里头,你愿意来,而且你还是在念佛,一向是如此。
一向是如此,所以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佛就和许多大菩萨和许多圣众和你有缘的,所以很多人这都证明了,很多人在往生的时候看见自己家里头过去已经死过的人跟着佛一块儿来接了,大家来迎接,现在临终人的面前。
是 “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 哪!所以《 阿弥陀经 》两种译本,一种是鸠摩罗什的,一种是玄奘的。
这两句话是在玄奘法师的译本里头,在临终的时候儿。
所以玄奘法师为什么他要再翻译一遍哪?都是有原因,这种大德时间都是宝贵的。
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本,大家都愿意念,念秦译本。
玄奘大师,大家知道他翻译得准确、翻译得好,也没有谁肯念,它就是绕口啊。
但是他还是要翻哪,重要的就是加上了 “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是佛的慈悲力来庇护你、来加持你,“ 令心不乱 ” !
这个 “ 令 ” 字的分量很重,叫你的心,叫这个临终人的心,是叫它不乱,命令它不乱 ;这个 “ 令 ” ,它不一定是命令,就是使得它。
还有的经上说,佛在这时候入一个特殊的三昧,而且让这个亡者也入另一种三昧。
这个亡者这个时候于佛的加持入在三昧之中,因此他就能念了。
附注: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07集( 净空老法师 )
凡人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 弥陀经 》,罗什大师翻译的跟玄奘大师译本不一样。
明显的差别,罗什大师翻译的 “ 一心不乱 ” ,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一句不是一心不乱,跟我们这部经上讲的差不多,“ 一向专念 ” 。
要一心不乱,往生就难了,这不是现在人,古人就有这个疑惑,如果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那我们都没指望了。
玄奘大师翻的是 “ 一心系念 ” ,不是 “ 不乱 ” ,我们这部经上翻的是 “ 一向专念 ” ,一个方向专念。
这个差别很大,罗什大师是不是翻错?
译经大师,早年初期的,罗什是最著名的一位,他当然不会翻错。
一心不乱有讲法。人在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首先见到佛光,佛光注照就能把你的功夫提升一个层次。
如果你没有功夫,像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的,他真往生了,往生最低的条件要功夫成片。
我们就明白了,临终佛光一照,他功夫就成片,他妄念全伏住了,这是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他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这叫功夫成片。
一天到晚绵绵密密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口念不念没有关系,心里真有,念念不忘想着,就是《大势至圆通章》上所说的 “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 ,这是果。
现前见佛是临命终时,你还没断气,你看到阿弥陀佛,这是现前见。
现前当来,当来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天天见。
能够念到功夫成片,这真的是可以做得到的,临终佛光一照,不就是到一心不乱了吗?事一心不乱。
念到事一心不乱的人,临终佛光一照,就变成理一心不乱。
佛光照,加持你的等次,跟你的等次一定是成正比例。
你有一分功夫,他加持,佛光照的时候你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的功力,佛光一加持,你就得十分利益。
佛光把你自己功夫提升一倍,是这么个道理。
自己没有功夫,那就是缘分,这个缘分是什么?
临终的时候三个条件,你想想能不能具足?
第一个条件,头脑清醒。
临命终时迷惑颠倒,那就没有办法,那业障很重,佛光照了,照了你也不知道,你也感受不到。所以不能够昏沉。
最怕的是老人痴呆症,这个事情麻烦,那真是谁都帮不上忙。
所以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要去享受。
什么时候享福?临命终时头脑清楚,那是真正的福报。
为什么?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我们中国古人讲 “ 好死好生 ” ,死得很好,没有痛苦,你来生一定很好。
为什么?你会选择好地方去。
人会到畜生道、到饿鬼道、到地狱道,那是胡里胡涂去的,哪有头脑清醒的人会到那个地方去?所以都是迷惑颠倒去的。
头脑清楚,最低限度也是人天两道,不会到三恶道去。
古人讲 “ 五福临门 ” ,第五最后的福报就是命终的时候好死,就说这一条,来生比这一生一定更殊胜,一定更好,这个才叫做真正的福报。
这一生享福,来生如果堕三途,那就没福,那不是福报,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修福比什么都重要,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经典就不会再疑惑,清净心就能见到佛光,感受就不必说了,见到佛光注照,这是佛来接引往生。
临终佛来接引时: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3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9-2023 11:00 PM 编辑
补注:
“ 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是临终人见佛时,佛光照摄,弥陀加持念佛人至 “ 一心不乱 ” 更深的禅定境界,从而定中成功往生西方净土。
至于见佛前的临终数日或十数日,弥陀这种加祐力大小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不可盲目神话佛力加持,这种冥加之力只是相对而言,不可绝对化,不然为何生前不得这种殊胜的加持力用?
死的时候,佛一加持便可入定,那么活的时候为何不行?临终第一天怎么不加持?
为何让散心念佛人临终苦苦熬上数天十数天才来加持?这不是搞迷信么?所以不可片面夸大弥陀他力。
其实,临终念佛,在最后之际所得佛力加持相对最大,其中的确是有玄机,可详见 《 散心念佛人临终也能见佛往生的原理 》一文。
黄老讲记开示中常提到的一心不乱,都是指事一心理一心甚深禅定的境界,事一心断见思惑,理一心破无明,都非凡夫所能企及,所以称难行道。
至于 “ 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 ,如果非要理解成,纯靠弥陀慈悲加祐,令念佛人生起临终正念而入一心不乱,那么黄老也不必有奉劝自力念佛的开示。
临终人若想得到佛力加持 “ 令心不乱 ” ,前提条件是自己得有深信切愿往生之正念与佛感应。
此念功夫可以很浅,甚至包括最开始的散心念佛,可以不必自力伏断见思烦恼,只需往生净土之信愿坚定,且此信愿与菩提心相应,能挨过临终数日或十数日的念佛辛苦,一直保持往生正念即可。
虽然开始是散心念佛,甚至中间可以间断,偶尔睡眠休息等事,只要往生主念不失,临终最后一天最后之际,皆可由散心入临终特殊定境。
由此定境中便可见佛,因见佛故必得佛光照摄,必入更深三昧定境,定中完成神识离体,入弥陀手中莲台,从而随佛成功往生极乐。
后面种种必须在足够深的三昧定境中完成。
(这里编辑者应有误解,俺的见解是临命终人,佛光照摄,同入无翳三昧,慈悲加祐,令心不乱,一心念佛,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不是念佛人需要念到特殊定境才能见佛)
至于见佛,最低功夫在观行位初品,即《观经》中地观对应的水平。
世尊称之 “ 已入念佛三昧 ” ,亲口授记此人临终决定往生,能决定见佛故决定往生。
而黄老提及的难行道一心不乱,理一心破无明在分证即佛十住初品法身大士的断惑境界,事一心断见思惑在相似即佛十信内凡圆七信位阿罗汉的断惑境界。
而决定往生即自在往生亦即见化佛最低功夫只为观行即佛外凡初品即可,若再减去念佛时佛力冥加增胜的效果,念佛人只需念至名字位后心便能观见化佛。
这种水平普通凡夫皆可达到,对应九品中的中品下生,属于世间善人的水平。
依照天台修行阶位来判,属于外凡位,五品中的随喜品,这才算是个真正的修行人。
永明大师 “ 万修万人去 ” ,当指此位念佛人而言。
如今的念佛人自恃带业往生而不戒五逆十恶等事,每天念几句佛号就以善人自称,却天天破戒造恶,扪心自问菩提心真实否,自己真算是个修行人?
“ 万修万人去 ” 并未说错,是后世的念佛人把修行的标准拉低了,一厢情愿的认为能念几句佛号就是净宗修行人。
世尊在净土三经中频频称呼 “ 善男子善女人 ” ,这才是真正的当机众。
《 观经 》下品三生不是放纵念佛人造恶,而是劝导恶人回头,忏悔念佛即是善人,佛即摄之不弃。
很多人误以为我能念佛即是善人,只有真正的世间善人才是决定往生且自在往生的主流。
除此之外,皆需靠临终数日及最后十念一念的忏悔念佛,回转善心,方能往生。
忏悔念佛往生最关键之处全在于菩提心的真实与否,只有菩提心真实,再行念佛,才算真实忏悔,才能灭却五逆十恶重罪。
如经所言:“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下品三生表面看似念佛往生,实则全在心境的转换,佛不能直接灭人罪业,只有自己转造罪心为菩提心,再加念佛增上,方能转地狱境为往生境。
佛法是内学内修,转心即转境。
慈云灌顶大师《 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 》头三条即是念佛堕三恶道,究其原因皆在此处,虽能念佛却不能转三恶道造罪诸心。
知礼大师在《 妙宗钞 》中详细判定十六观及九品往生对应的念佛功夫。
前期的善导昙鸾等大师,因时代局限性,不能作出判定。
只有代表大乘佛教教义顶峰的天台宗在智者等历代大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整理完善,中兴天台知礼大师在智者大师《 观经疏 》基础上,融会天台净土两宗教义,最终完成《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这部巨著,具有划时代意义。
参阅众多法师大德有关观经注疏讲记,几乎都是十六观一观成,则观观皆成的主张,包括善导等祖师。
而法然上人的亲身例证,完全否定了这种观点。
法然晚年念佛精进,日课数万。
虽主修持名念佛,但三昧定境相通,净心念佛时便可观见极乐种种圣境。
功夫数年递进,但最终只停留在十六观的前六观。
法然已得念佛三昧( 观行位三四品的水平 ),既然弥陀能 “ 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 ,又何以不能加持法然令见第七观等后面观境?
此问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明念佛法门的数个关键问题。
读过《妙宗钞》方才知晓,观观皆对应阶位不等,又有事识与业识之分……。
历代祖师包括禅宗等宗大德皆盛赞此书,但该书难度不小,没有足够功底的法师根本不敢讲解。
又常被误会主修观想,持名信众不必修学。
其实不然,净宗教理精髓全在此书,不能广泛流通及讲解,实为佛教界一大憾事。
《 妙宗钞 》中有提及 “ 临终特殊定境 ” 之事,名字位散心念佛人若能往生几乎都是在此时。
临终十数日中若能念佛勇猛,只要念至名字位后心,兼佛力加持入观行位初品,便可提前见佛而往生。
罪业重的,迟迟不见佛迎,当生惭愧心,重发菩提心,忏悔念佛。
“ 临终特殊定境 ” 时念佛属定善,定善可灭定业,其灭罪效果非平日散心念佛可比,如经中所示,五逆十恶重罪此时皆可灭。
而生前已达观行位者,即某些法师常提及的深层功夫成片,便可坐脱立亡,不待临终数日受罪。
虽然上述念佛人都有佛力冥加,但其加持力却因各自念佛功夫不等而差别很大。
以名字位散心念佛,加持力用最弱,虽有佛力冥加,却仍不能令入定境,自然不能见佛。
其理正是出自《 观经 》,所以不可盲目夸大 “ 令心不乱 ” 。
临终十数天的最后之际,随着第六识逐渐消亡,兼一心系念佛号的同时,便会渐渐进入临终特殊定境 ( 刚进入时只等同于观行位初品定境 ),弥陀他力加持会显著增胜,三力和合下便可观见弥陀化佛。
能见化佛,佛便放光照摄念佛人,令其入更深一层三昧定境 ( 无翳三昧 )。
如《悲华经》所言:“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故得宝寘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佛于三昧自在 ( 种种加持即是诸佛三昧力用 ) ,此处亦是弥陀以三昧佛力冥加念佛人,令其入无翳三昧。
因是临终,第六识渐灭,见思惑亦随之不伏而伏,越至临终最后一念,其特殊定境越深,弥陀冥加之力越胜,佛三昧力用越显著。
以上种种事相及说法,是念佛人第六识独影境中事,佛力加持令念佛人定中自识变现种种妙用,能见弥陀说法互动。
定中所见化佛虽自识变现,亦不离他佛冥加,自佛他佛不二力用,微妙难思。
非是弥陀入无翳三昧,念佛人在散心位,然后他佛变现种种,令念佛人得见。
若是如此,弥陀亦能在一切世人面前,入无翳三昧,在于其前,而为说法。
例如,某法师对某佛经不解,只要至诚感佛,佛入无翳三昧变现其前,便可答疑。
再例如,某修行人遭遇诸障,修行偏颇,佛入无翳三昧变现其前,便可劝解。
事实上并非如此,修行人必须修至圆教相似位,方能在定境中与佛互动,听经讲法,开示种种。
观行位修行人定境尚浅,只能见佛见相等妙用,不能在定中与佛互动,蕅益大师在《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 》中有针对开示。
高层次三昧定境,定中听经与佛互动种种,其原理亦是《 观经 》十六观原理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有些法师对见佛三力(念佛三昧力、本功德力、弥陀威神力)之念佛三昧力,理解不一,可参看《善导与智者大师对见佛三力判自力他力差别》一文。
《悲华经》中 “ 以三昧力”,虽然不离弥陀三昧力加持,但此处亦指念佛人三昧力,因为无翳三昧是念佛人的独影定境,听经互动最后伏断见思惑,便得宝寘三昧,随后 “ 令心得念及无生忍 ” ,由相似位三昧定境最终证入分证位无生法忍,即理一心不乱的水平。
具体可再参看《散心念佛人临终也能见佛往生的原理》文末附注。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入临终特殊定境之后的事,至于入这种特殊定境之前的临终十数天,念佛人仍然是散心正念念佛,《悲华经》所言种种皆是定中事,虽然弥陀他力殊胜,可入种种三昧,但仍然对散心位念佛人加持力用有限得很。
虽有佛力冥加增上,仍不能令散心正念念佛人,在临终第一天或临终前几天见佛。
必须熬过数天或十数天,由散心正念念佛,渐入定心正念念佛,即入临终最后特殊定境后,弥陀加持力才显著增胜,才有 “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 的定心正念念佛,而入临终三昧定境,最后见佛而往生。
所以,千万不可过分夸大他佛 “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 的效果,否则就步入本愿法门的误区。
再者,《悲华经》种种只是针对念佛人临终特殊定境而言 ( 得不得定者皆有各自的临终特殊定境 ) ,并且也只能局限在第六识渐灭的临终特殊时期 ( 除非生前已证相似位后心 ) ,才会有如此效果,弥陀加持可令念佛人最终入理一心不乱。
对于平常名字位散心念佛人( 非临终 ),就算弥陀有大神通,能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他也不能以三昧力故,令散心位人心得宝寘三昧及无生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3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9-2023 11:19 PM 编辑
所以这个是靠什么?靠 “ 他力”。
往生法门、净土法门是 “ 他力门 ” 哪。
要说你不相信 “ 他力 ” ,只相信 “ 自力 ” ,这个就不够啊。
他力是弥陀的愿力呀,所以弥陀称为 “ 大愿之王 ” 啊,
“ 佛中之王 ” 啊!他这个愿力特别殊胜。
你只要有一定的这种 “ 信愿持名 ” ,愿意往生,“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这些条件符合了,在你这个最后的时候,佛就现在你前,大众现在你前,以佛的力量(接引往生)。
这个说得简单一点,别的经上是说,佛,我这个《 大经解 》上都有,佛以这种三昧的力量,使得你也入三昧,这时候自然正念分明、能跟着念,那就随着佛往生了。
是 “ 接引往生 ” ,所以阿弥陀佛称为 “ 接引佛 ” 。
我们修行者需要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得到的果实就是 “ 蒙佛接引 ” ,蒙佛接引而得往生,靠佛力。
所以 “ 接引佛 ” ,是一个手捧着莲花,一个手是这么垂着的。
这个莲花就是你这个亡者所要坐的莲花,给你送来了。
这个手就是接引的,表示接你,佛的威力加被使你能去。
“ 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华开得见阿弥陀佛 ” 。
所以一到极乐世界就不是父母所生之身了,就在莲花之中 “ 自然化生 ” ,自然变化出来,就不是我们这种血肉的身体了,所以叫 “ 莲花化生 ” 。
就是一生之后,大家都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这个就是说明,上面谈了很多很多道理,这就是具体的地方了。
这一切都不二。
阿弥陀佛,也确实大家都共同见到了极乐世界,见到了阿弥陀佛。
我们开始念佛就是开始的觉悟,这个觉悟与本觉相合,就直趋究竟。
那么,具体那就需要你 “ 一向专念 ” ,在临终就得到接引哪、往生啊。
所以一个教,它一方面要跟你说明,这是必然有一个道理在嘛,至理存焉嘛,这是符合真理的,你能够接受。
不是像乌烟瘴气的动物,它是最高的、最奥妙的、最清楚的,最正确的嘛。
但是还不光是它正确什么的就好啊,你还要能做得到啊!
要做得到,得怎么做啊?
所以(念佛法门)它这个很全哪,这是做得到的嘛。
你 “ 一向专念 ” ,我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我就(是)供(的)佛像也请来了,开始很好,我就供上佛;供上佛,我就从很小的一个定课开始,我天天就念。
他们这个小孩儿都在念,有的在中学时代,他现在上大学了,这是一个。
他中学时代转换,一天他就是念到八万,念下来了。念后来就转变了,现在功课很顺。
( 念公讲到此处转头问身边的一个人,镜头虽未显示她的面孔,但是可以听到十分稚嫩的声音。念公问说:“ 你今天念了多少了?” )
( 那个稚嫩的声音回答说:)“ 今天念了一万一千。”
( 念公重复了这一句:)“ 念了一万一千。”
( 然后继续说到,)所以大家都是要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将来就是一个佛化的家庭,菩提眷属,大家一致。
接引佛,接引往生,宝池中华开见佛-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1-2023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