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刘素云老师之学佛人的榜样 ~'~ 「 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
[复制链接]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05:48 PM 编辑
下面我們說說:
“ 光明身 ” 。
因爲這句話不是 “ 獲得光明身 ” 嘛,我們就說一說什麽是光明身。
佛菩薩有一個願望,什麽願望呢?就是讓所有的衆生都能得到光明身。
在這裏,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得到光明身。
大家不要誤會,是不是我們原來沒有,我們現在怎麽想辦法得到?不是這樣的,往下聽你就明白了。
《 思益經 》是這樣說的:
“ 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
這一句話是什麽意思?是告訴我們,如來身具有無量無邊的光明。
所以如來身就是無量光明的寶庫。這是說如來,如來身是無量光明的寶庫。
《 往生論注 》中是這樣說的:
“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這個光和智慧是不分開的,所以光明藏就是智慧藏,光明身就是智慧身。
可以這樣說,開了智慧眼,便成就了光明身。
爲什麽第一句讓我們 “ 開啓智慧眼 ” ,第二句讓我們 “ 獲得光明身 ” ?兩者是不可分離的,因爲智慧與光明是一不是二。
由此可見,佛願一切衆生也都具有佛之智慧、佛之身,身心都和佛一樣,同于如來。這句話不用解釋大家都能聽得懂。
光明身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身。
法身是清淨的,身業清淨就見性。
《 楞嚴經 》裏是這樣說的:
“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與這裏說的是同樣的境界,就是明心見性。
我們大家都知道,禅宗講明心見性。
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标,相當不容易。注意,相當不容易。
有三個條件必須具備:
第一個條件,必須是上上根人。
兩個上,一個上不行,你說是上根人不可以。
上上根人,上中根人都沒份。讀《六祖壇經》的,明白這個道理,是這麽說的。
這是第一個條件,上上根人。
第二個條件,必須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來調教。
善知識前面有 “ 真正的 ” 來修飾,必須得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來調教你,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自己要勇猛精進。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你衡量一下,你是不是具備這三個條件,尤其是第一條,上上根人,你具備不具備上上根人的條件。
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我們從《 六祖壇經 》上可以看到,六祖大師一生教化衆生是三十七年,跟他學的人不止是幾千人幾萬人,真正學成的、見性的,隻有四十三個人,此乃中國禅宗史上空前絕後的。
怎麽說呢,就是在六祖大師之前沒有見過,六祖大師之後也再沒有見過,所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最殊勝的三十七年教學,也隻有四十三個人見性。
由此可見,非常非常難。
兩個非常,非常非常難。
那再看我們淨宗。
淨宗就是一句佛号,這個容易,不必是上根利智,所謂的下下根人,愚夫愚婦都能得到不退成佛的境界。
你說這個該有多好,多麽方便,多麽有把握。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光明。
《 三藏法數 》第十三卷中說有三種光明。
哪三種呢?
第一種,外光明。
太陽、月亮、火珠,這就屬于外光明。
火珠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燈光。
這些光明能消除夜晚的黑暗,如果沒有的話,白天也是黑暗的。
怎麽知道的呢?比如說,月蝕、日蝕,那個時候就沒有這種光明,這個世界就是黑暗的,太空也是黑暗的,所以這是外面的光明。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種,法光明。
“ 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癡之暗者。” 實際上整個宇宙是通明的,是明亮的。
爲什麽是明亮的呢?因爲自性是放光明的。
自性之體,你看極樂世界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土裏有光,而且那個光是常光。
常光是永恒不變的、不斷的,從來沒有熄滅的。
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 “ 大光明藏 ” ,整個宇宙是光明的。
現在我們看看我們自己,我們的眼睛真是瞎了。
什麽東西讓我們的眼睛變瞎了呢?![](static/image/smiley/miluegg/what1.jpg)
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是這三種煩惱障礙了我們的眼,污染了我們清淨的眼,所以大光明藏我們看不到。
這冤枉不冤枉?不是我們沒有,是我們看不到。
這不能怪别人,是我們自作自受。
爲什麽要起心動念?爲什麽要分别?爲什麽要執著?煩惱越重,你的病就越深。
佛告訴我們清清楚楚,隻要把這三樣東西放下,五眼、十眼就都恢複了。
佛教給我們的是妙法,這個妙法能除去愚癡之暗。
愚癡就是無明。
佛教我們放下,我們真肯放下,放下就成佛。
我們遇到佛法,佛法是佛光遍照,我們自己這麽多煩惱不肯放下,佛光怎麽照也沒有用,也不覺悟。
爲什麽?覺悟的人他放下了,光明就恢複了。
關鍵是我們不肯放下。
你真肯放下了,佛教我們的妙法,你就會用了。
你不肯放下,佛教我們的是妙法,再妙的法,你不會用也沒有用。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06:02 PM 编辑
第三種,身光明。
“ 身光明,諸佛菩薩及諸天等之身有光明,能除暗者。” 佛身上有光,頂上有光。
有常光、有放光。
常光是常有的,不會消失。
天人身都有光明,天人有光明,人身也有光明。
“ 能除暗者 ” ,所以生天,天上不需要日、月、火珠。
極樂世界也不需要,極樂世界諸佛菩薩都是身有光明,每個佛菩薩都身放光明,所以極樂世界也叫光明世界。
我們這個世界是黑暗的。
爲什麽黑暗?![](static/image/smiley/miluegg/what1.jpg)
大乘經上講 “ 境随心轉 ” ,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居民煩惱業障深重,自己一身的煩惱、習氣、罪業,本有的光明被它們統統地罩住了、障礙住了。
外面的環境怎麽樣?境随心轉嘛,外面的天空也被我們染污了,光明也看不到了。
“ 依報随着正報轉 ” ,這個道理我們大家都懂。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見思煩惱放下,我們看天空是一片光明。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親身經曆這樣一件事情。
大約是去年的10月,我記得是農曆十月初一、初二那個樣子,晚上我起來去衛生間。
起身一看,窗外是一片光明,亮如白晝,整個院子是一片光明啊。
當時我想,糟了,起床晚了。
因爲我們是三點半繞佛,我想,天都大亮了,你怎麽還睡呢,怎麽沒醒呢。
我就趕忙穿衣服,穿完衣服往外走。
因爲我和刁居士是住套間,她住外屋,我住裏屋。
我往外屋一走,我看怎麽回事呢?刁居士還擱那睡得挺香呢。
我想可能不對勁吧,我就趕快回來看看我的小鬧表,一看才是半夜一點多鍾,然後我就上衛生間了。
回來的時候再往外一看,一片黑暗,沒有光明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這是我親身經曆的。
我爲什麽能看見呢?
因爲我晚上睡覺有個習慣,我不挂窗簾,如果我挂上窗戶簾可能那天我也看不到了。
因爲我不挂窗簾,所以一起身,就看到了。
所以這件事情讓我親身經曆了,那你說我信不信?我不信也得信呐,不是别人告訴我的,是我自己親眼所見呐。
所以我把我親眼所見的事情告訴給大家。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大家記不記得,《 虛雲老和尚年譜 》裏有這樣一段故事,我記得以前給大家講過。
老和尚因爲他是住茅棚的,每到過年,他都要到廟裏去取點東西回來。
比如說,米、油、鹽之類的。有一年過年,老和尚又去廟裏取這些東西,從廟裏到他住的茅棚要走一段路,而且這段路可能還不短。
老和尚拿東西從廟裏出發的時候,天是亮的,但是已近黃昏了,能看得見路。
因爲老和尚是修定的,功夫很深,這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
老人家常常在定中。
他拿着東西往茅棚走,走到半路就遇到兩個人,這兩個人是他認識的夥伴,是廟裏的常住,他們手裏提着燈籠。
看見老和尚以後就問老和尚:天黑了,你怎麽不拿個燈籠呢?
老和尚在聽到這個話之後,天一下子就黑了。
這兩個人沒有問老和尚之前,老和尚沒有覺得天黑,就像他離開廟的時候那個樣子,沒有黑暗。
那兩個人一說天黑了,天馬上就黑了。
這說明什麽?境随心轉。
心裏頭沒有黑暗它就不黑暗,人家提醒一下 “ 天黑了 ” ,天馬上就黑了,黑暗了。
這是不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境随心轉?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06:19 PM 编辑
“ 光明身 ” 還有另外三種意思。
第一種,其人即是光明藏。
《 千手陀羅尼經 》裏面是這樣說的:
“ 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
這裏的 “ 其人 ” 是指誰說的?就是指我們學佛的人,這回聽懂了沒有?
“ 其人即是光明藏 ” ,你是學佛的人,你本身就是光明藏。
“ 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 ” ,因爲你是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以你是佛光注照的。
尤其是指修學大乘佛法的人,都是 “ 光明藏 ” ,不要小瞧了自己。
經上常有這樣的說法,知有無是學習大乘佛法的基本條件。
下面這一段話有點别嘴,我慢慢說,大家認真聽。
“ 知有無 ” 就是知有、知無。
那我們就得說說,什麽叫知有,什麽叫知無。
知無,是知萬法皆空。
知道這個怎麽樣?你就能放得下。
那知有呢,是知有佛性,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當然可以作佛。
這和《 觀經 》上所講的 “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意思完全一樣。
有是真有,無是幻相。
我們知道無,就徹底放下,不會把它放在心上;我們知道有,一定要求證,決定要成佛。
我們知有極樂世界,知有阿彌陀佛,知念佛決定可以往生,這是真有,我們這一生功德就可以圓滿。
世間的名聞利養、榮華富貴,那些都是無,都是一場空,不是真的,不能把這些放在心上。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了生死出輪回,這是真的,一定要緊緊抓住,不能放松,這是最最重要的人生大事。
《 千手陀羅尼經 》說 “ 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 ” ,這話是真的。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念佛人,你當下就是光明藏,而且是大光明藏。
《 華嚴經 》告訴我們,自性是大光明藏。
在淨土,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光明藏,大光明藏。
“ 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 ” ,爲什麽呢?“ 故 ” 就是原因的意思,是因爲一切如來的光明在照着。
這個光明來自于自性,是自性本有的光明,不是從外面求來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佛光跟佛的佛光是一不是二。
自他不二,這是大乘教裏的基本概念,我們要明白。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09:39 PM 编辑
第二種,智慧是光明。
智慧是光明。
《 論注 》裏是這樣說的:
“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故光明身與智慧眼不二。
智慧眼開,了了見性,光明身頓即成就也。
這個用一句話就解釋了,就是你開啓了智慧眼,立即就成就了光明身,就是這個意思。
見性的那個人,他那身就是光明身。
他們的光明身我們沒看見。
舉個例子說。
比如說,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了,他晚上坐在那裏我們看不見,如果不點燈,惠能大師坐在黑屋子裏,我們看不見他。
他能不能看見我們?能。
爲什麽?因爲他身有光,能照見外面,外面看不到他。
我們知道,這叫 “ 自性有光明 ” ,自性的本體是大光明藏。
爲什麽我們離開日月燈光就是一片漆黑呢,大光明藏到哪裏去了?失去了嗎?不是,沒有失去。
大光明藏在,不是光明沒有了,是我們自己本身有障礙了。
再給大家打個比方。
比如說,你在光天化日之下,你戴了三層眼罩,什麽也看不見。
你把眼罩摘下來不就看見了嗎?是不是這麽個理?你尋思尋思。
這個眼罩是什麽呢?就是那三種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種煩惱就好比是那三層眼罩。
試想想,别說戴三層眼罩,戴一層眼罩你都啥都看不到了,你能看到光明嗎?
如果我們把起心動念、分别、執著放下了,你就會看到宇宙是一片光明。
智慧眼開了,了了見性,光明身立刻就成就。這個标準是絕對的标準。
隻要明心見性,智慧現前,你就沒有黑暗了。
因爲什麽?智慧就是光明。
智慧現前了,你的光明自然就現前了。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破了嗎?你放下了嗎?當前世界性的這個疫情,還沒讓你看明白點什麽嗎?
還得給大家舉個例子,我身邊的護法居士菩提心。
這兩天我天天得叨咕叨咕她。
我這次叨咕她什麽内容呢?我覺得她最近這半年多,清淨心有點現前了。
我得加修飾語,否則她會貢高我慢的。
她有點清淨心現前了,有點開智慧了。
就是這有點清淨心現前了,有點開智慧了,就讓她嘗到了那種法味了。
她要不跟我說,我也不知道。
她告訴我,她說:“ 老師,這個心念一轉變,看啥都不一樣了。過去我看誰都不順眼,現在我看誰都可愛了。”
爲什麽呢?心念變了。
你看看主不主要?她說:“ 我生歡喜心哪。這種歡喜心是從裏往外的,那種感覺 ”,她說:“ 老師,真是像你說的,用語言都表達不出來。”
她有個什麽感受呢?她說:“ 現在自己感到特輕松,特自在,特快樂。”
她說:“ 過去,我那個事兒是沒完沒了的,煩惱啊。現在心念一轉變,沒事了。”
那大家說說,她真的是沒事了嗎?她要管公司、要管道場,她能沒事兒嗎?爲什麽她感到沒事兒了呢?事兒還得照樣做,她不挂在心上了,這不就沒事了嘛。
這麽短的時間,半年的時間,她把心态轉變過來,就有這麽一些收獲。
你說我剛才說的有沒有道理?你們信不信呐?趕快轉變自己的心念。
學佛快樂啊!學佛幸福啊!學佛自在啊!學佛潇灑呀!
我不知道用什麽詞兒來跟你們說,你們才能相信。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10:02 PM 编辑
下面我想跟大家接着說第三句,我剛開始的時候,不是說有四句話嘛,《 無量壽經 》四句話很重要,我們說完了兩句了,“ 獲得光明身 ” 也說完了。
下面說第三句:
“ 閉塞諸惡道 ”
“ 閉 ” 者,關閉。
“ 塞 ” ,堵住,使之不通。
“ 諸惡道 ” :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粗解,一種是細解。
我們先來說說粗解。
粗解,惡道是指三惡趣或四惡趣。
三惡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四惡趣,就再加上個阿修羅,這是粗解。
細解是怎麽解的呢?六道皆是惡趣。
注意了,六道皆是惡趣。
爲什麽?隻要你在六道裏出不了輪迴,肯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
你要是問爲什麽?想想你自己的起心動念,仔細觀察每一天,從早到晚,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看自己,也看别人。
看什麽?看人心,看人的行爲,聽聽他在說什麽,看看他在幹什麽,就一目了然了。
心想貪瞋癡慢疑,情緒是怨恨惱怒煩,幹的是殺盜淫妄,你說這個世界還有好嗎?
這個世界裏頭,六道全都在人道裏頭演出來了。
我們想一想,是不是這樣?![](static/image/smiley/onion/spec.gif)
現在是人間的畜生,人間的修羅,人間的羅刹,人間的餓鬼,人間的地獄。
這些你有沒有看到?你有沒有在親身經曆?六道的縮影就在人間這個地球上全部都看到了。
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難道還提不起警覺嗎?如果再沒有警覺心,那就真是随業流轉了。
現在是:
“ 地獄空蕩蕩,惡鬼在人間。”
你對對號,事實和這兩句話能不能對得上?
佛慈悲,告誡我們,送了我們四個字,随業流轉的後頭是 “ 苦不堪言 ” 。
你聽明白了沒有?你還随業流轉嗎?
眼前的這個環境,對于念佛人來說,是好環境嘛!
真看清楚了,對這個世間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了。
下定一個決心,唯有極樂世界能救我們,我們今天隻有這一條出路,這一條出路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條出路并不難,人人都可以學,隻要具備三個條件:信堅、願切、笃行,人人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10:07 PM 编辑
還得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老伴子往生。
5月19日,我知道老伴子三日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19日。
20日的中午,我跟老伴子有一段對話。
我是這樣跟老伴子說的,我說:“ 老伴子,到回家的時候了,對這個世界還留戀嗎?”
我說:“ 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好待,趕快回家吧!”
我說:“ 如果我現在沒有任務,我這次就跟你一起回家了。但是我現在還有點任務沒完成,等我把這個任務完成了,我就回家了,你在西方極樂世界等着我,好不好?”
我老伴子回答我:“ 好。”
他聽明白了。這是20日我倆的對話。
21日中午12點28分,我老伴子瀟灑自在地往生了。太乾淨利索了!太讓人羨慕了!那我是在身邊看着的。
大家想一想,我舉這個例子給你們聽,要幹什麽?琢磨琢磨。
“ 閉塞諸惡道 ” ,誰來閉塞諸惡道?
有的人這樣說,我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我願意去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多好啊!求求佛菩薩,求求哪位大德快點幫我把惡道閉塞了吧。
錯了,惡道閉不閉塞,是你自己的事情。
佛菩薩也好,大德也好,他們能幫得到你的,就是把道理講清楚,把方法教給你。
至于你照不照着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薩也好,大德也好,誰也代替不了你。這個道理你要懂得。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10:13 PM 编辑
舉這樣一個例子來說,不知道是不是能說明白,試試看吧。
我在和同修們交流、分享的過程當中,多次說到這樣一個話題,就是怎樣正确處理居士和出家法師的關係。
現在我認爲有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就是在家居士随意議論、批評出家法師,有的甚至謾罵出家法師。
顯而易見,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
造的什麽因?造的三惡道的因。
誰造的?他自己造的,與别人毫不相幹。
自己造的惡因,必然要去嘗那個惡果。
我在分享的過程中,多次勸導大家,要正确認識和處理居士和出家法師的關係。
出家法師,不管他個人修得如何,隻要他穿上這套衣服,他就代表僧寶,他就是人天眼目。
普賢十願的前兩條,“ 禮敬諸佛。稱贊如來。” 如果你認爲某法師修得 “ 不好 ”,你不佩服他,你可以不稱贊他,但禮敬是必須的,因爲他是未來佛。
在家居士沒有任何理由和資格議論、批評、謾罵出家法師。
盡管這些年不斷地勸導,可是就是有人不聽。
打一個比方,我勸導一次,就等于把惡道門給你關上了一次,可是你自己又把它開了。
我又勸導你一次,又把這個惡趣門給你關上了,你又把它打開了。
爲什麽呢?怎麽打開的?你逞瘋啊,你逞強啊,認爲自己是英雄啊。
你看别人不敢說,我敢說;别人不敢批,我敢批;别人不敢罵,我敢罵。誰幹的?你自己幹的。
我給你關了兩次門,你開了兩次。
事不過三吧,怎麽辦?随你去吧,你自作自受吧,這就叫 “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往裏鑽 ” 。
諸佛菩薩看着你堕落,看着你受苦報,流眼淚啊。
無可奈何,等着吧,等着你覺悟的那一天。
但願那一天早一點到來。
快點覺醒吧,再不覺醒就下地獄了!
下地獄容易,出地獄難哪!
千萬别逞一時之能,葬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說最後一句:
“ 通達善趣門 ”
通達者,暢通無阻,沒有障礙。
“ 門 ” ,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差别的意思。
“ 門别不同,故名爲門 ” ,這是《 大乘義章 》第一卷裏說的,就是分門别類的意思,如部門、門類,這稱之爲門。
第二層意思,趣入的意思。
興趣的那個趣,趣入的意思。
“ 又能通入趣入,名門 ” 。
這句話挺難咬。
我再說一遍,“ 又能通入趣入,名門 ” 。
這個房子有門,從門進出,“法有種種差别,即是有種種門。”
比如八萬四千法門,這叫法門。
“ 皆能使人趣入涅槃 ” ,這是門的意思。
門門都通無上道。
爲什麽?門門都是教你放下,放下就通了,障礙就沒有了。
障礙不在别人,全在自己。
放下執著,你就出了六道,六道這個門就通了。
沒有障礙了,出去了。
你放下了妄想分别,十法界的門就開了,你就可以離開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這是成佛去了。
每個法門都是教你放下,放下就成佛了。
念佛,這是一切法門中的一門。
這個門條件是最簡單的,什麽人都能修,個個有成就,“ 故指經中之法爲門 ”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10:38 PM 编辑
下面再跟大家說一說:
“ ‘ 善趣 ’ 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 ”
這個大家注意聽,它和以往說的不完全一樣,《 無量壽經 》有它的特色。
善趣就是善道的意思。
“ 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 ”
注意這句話,“ 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 ” 。
怎麽相違的?看後面的解釋,你出不了六道輪回,這不能算是善。
由此可知,這部經的意思,既然以六道都是惡趣,“ 故人天等趣不能複稱善趣 ” 。
這句話聽明白沒有?就是人天兩道,不能稱爲善趣,六道都是惡趣。
“ 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
如《 會疏 》是這樣說的:“ 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門。” 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
說了一大堆呀,剛才我念的時候我也覺得挺别嘴的。
你們聽得可能也有點糊塗,繞來繞去的。
實際就一句話,什麽叫真正的善趣門?![](static/image/smiley/onion/question.gif)
西方極樂世界,你成佛了,你就真正入善趣門了,就這麽簡單。
“ 通達善趣門 ” ,意思很深。
善趣門是什麽?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剛才告訴大家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真正是善趣。
八萬四千法門,如果我們借着這個法門确确實實能證得無上菩提,都叫善趣。
由此可知,善趣必然是上契諸佛所說之理,下契衆生可度之機,那叫善趣。
如果跟我們的根性不相應,雖然是佛說的法,對我來說不是善趣門。
爲什麽?我做不到,這個門我進不去,就是我進去了也得不到利益,這就不能叫善趣,就是不适應我。
用什麽作标準?最粗淺的标準是你能不能出六道輪回。
這是底線,你能不能出六道輪回。
更深一層的,能不能出十法界,出不了十法界都不算善趣,這個條件相對來講就高了。
印光大師說得好,隻有這一門,能真正幫助我們橫出三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這是真正的善趣。
契理契機,我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真正能成就,真正能得到效果,這才叫善趣。
所以我們這裏所說的善趣,絕對不是三善道,絕對不是聲聞、緣覺。
往生淨土皆作阿惟越緻菩薩,這叫善趣。
最後這一句是總結性的:往生淨土皆作阿惟越緻菩薩,這叫善趣。這一句話就說明白了。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8-2023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8-2023 11:42 PM 编辑
看下面這幾句話:
“ 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雲 ‘ 通達善趣門 ’ 。雲何洞開?則唯有成就淨國、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
這一段話,我下面給大家解釋解釋。
洞開此門隻有一個人,就是這個善趣門,真正的善趣門,誰能洞開,大家知不知道?誰能洞開這個善趣門?一人——阿彌陀佛。
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誰建立的?阿彌陀佛建立的。
阿彌陀佛歡迎每個衆生都往生到西方極樂去作菩薩,作佛呀。
一絲一毫的障礙都沒有,這才叫洞開此門。
洞開什麽意思?用俗話來說,就是大敞四開,全開開了。
阿彌陀佛給我們洞開了此門,我們怎麽樣啊?
我們是在門外繞來繞去、繞來繞去,徘徊觀望、徘徊觀望,就是不進門。
阿彌陀佛也無可奈何。
我說的是不是實際情況?我們在門外繞扯了多少年了?二三十年有了吧?三四十年有了吧?不進門啊,阿彌陀佛不能把你強拉硬拽進去吧?
以後你進不進,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我們學佛,這一生不能往生,我們的功德唐捐了,很可惜。
有很多同修都說,功夫不得力,往生沒把握。越着急,情況越糟糕,決定不能成就。
怎麽辦?老法師告訴我們,心平氣和,該放下的統統放下,該認真的真的要認真。
什麽事該認真?念佛該認真。
除了念佛這個大事之外,其他的最好都淡薄一些,别認真了。
别争了,别鬥了,争争鬥鬥一場空,還看不出來嗎?學佛這麽多年了。
古來大德教導我們,随緣度日,這叫 “ 随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 不再造業,善惡業都不要造了,我們的心就清淨了。
去年的12月7日,早晨繞佛,有兩首偈頌,其中一首是這樣說的:
來此娑婆土
親見衆生苦
剛強難化矣
諸佛在救度
有緣得度了
無緣照樣苦
六道輪回呀
何時才能出
同修們,對對号吧,你是那個有緣的呢,還是那個無緣的呢?你問問自己,你啥時候出六道啊?
最後,引用李炳南老師的四句話,作爲今天交流分享的結束語:
未改心腸熱
全憐暗路人
但能光照遠
不惜自焚身
讀之,思之,學之,行之。
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裏。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8-8-2023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8-8-2023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8-8-2023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8-2023 09:10 PM 编辑
劉素雲老師《沐法悟心》 第7集
聖德難思 佛恩難報 2020年4月19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今天,我和同修們交流分享的題目是 “ 聖德難思 佛恩難報 ” 。
爲什麽要講這個題目呢?我想告訴大家:
學佛真好!
深入經藏真好!
聆聽諸佛菩薩的教誨,真好!
天天和古聖先賢交往,真好!
快樂、自在天天伴随着我,真好!
我就想告訴大家這幾個真好。
今天在這個世間,做什麽事情功德最大?救人的功德最大。
怎麽樣救人?把如來的經教講透徹、講明白,讓人聽懂了,受益了,這個功德最大。
爲什麽這樣說?一個人聽懂,一個人回頭;十個人聽懂,十個人回頭。
回頭是岸,他不堕三途了,把他從三途救出來了。
如果他再能改邪歸正,勇猛精進,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到極樂世界作菩薩、作佛去了,你說這個功德該有多大?還有比這個功德更大的功德嗎?沒有了。
想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看看我們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講經說法六十年,堪稱學釋迦佛、走釋迦路、弘釋迦法的第一弟子。
講經說法六十年,前無古人這是确定無疑的了,後無來者不能下定論,讓曆史來作見證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