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4-1-2010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bh 于 24-1-2010 10:01 PM 编辑
回复 ybh
不是很明白老前辈说什么,请明示。
白千军 发表于 24-1-2010 06:01 PM
我可没兴趣那种又不要动手,只是要我作壁上观的示范. 这样玩法,根本不能证明什么的.
最好是我来一个拳,你就用太极阳的斩手式挡下我的直拳看看.
地点:霹雳州太平,太平湖。时间是周末早上九点。 身分:一名学习跆拳道和喜欢martial arts却见到跆拳道的练习套路被说得毫无用处而upset的跆拳道learner。 老人家老前辈请别误会。小弟并不想跟你过招,只想证明跆拳道套路里的招式是有它的用途和使用方式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2# ybh
什么太极极阳?可以用英文吗?跆拳道的套路英文叫taegeuk,也就是“太极”。极阳是什么没听过。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2# ybh
还有什么是斩手式?现在的练习都用英文了,除了传统武术用华文。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bh 于 24-1-2010 10:39 PM 编辑
回复 ybh
还有什么是斩手式?现在的练习都用英文了,除了传统武术用华文。
白千军 发表于 24-1-2010 09:28 PM
请问人家的一个直拳对你轰过来, 跟你要怎么做,有英文和华文的分别吗. 你不要告诉我,你真的姓白的哦!!!!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5# ybh
又是你说的,不会的要问啊~~~现在我就问啊,你又不爽。安哥。。。。。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bh
又是你说的,不会的要问啊~~~现在我就问啊,你又不爽。安哥。。。。。
白千军 发表于 24-1-2010 10:13 PM
呵!呵! 细路, 我哪会不爽? 你坚持要耍小聪明,做傻瓜,问傻话为的是什么?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7# ybh
wow!安哥!你赢!!甘拜下风 !不想浪费时间和口水。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0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兴趣那种又不要动手,只是要我作壁上观的示范. 这样玩法,根本不能证明什么的.
最好是我来一个拳, ...
ybh 发表于 24-1-2010 09:21 PM
师傅说过有些拳是不用做任何东西的。avoiding就好了。
空手道叫kara-uge。空挡(应该是这样吧~~)
空档了还可以去唱karaoke。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0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認為中國武術其實並非天下無敵,閉塞=自欺欺人的人,看看歷史吧
作為國粹的傳統中華武功卻正逐漸在流失
就在“散打王”、“中美對抗”等比賽舉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作為國粹的傳統中華武功卻正逐漸在流失
本刊記者/方玄昌
20多年前,面對譽滿全球武林、正當盛年的全美自由搏擊冠軍,接近退休年齡的太極傳人馮志強僅用幾秒鐘就解決了戰鬥,對手從此俯首稱臣;
今天,柳海龍等散打國手們對陣美、泰等國名不見經傳的拳手,5個回合、計點規則,卻是雙方互有勝敗。
誰更能代表真正的中國功夫?不言自明。
中國功夫花拳繡腿?
即使是在幾次“中國功夫VS美國拳擊”均由中方取勝之後,包括拳王霍利菲爾德在內的很多外國技擊界人士依然說,中國的“功夫”是花拳繡腿,只適合於表演。
他們的理由是,依靠比賽規則的幫忙,中國一流的散打選手打敗了美國三流的拳擊運動員,勝之不武。
國內的知情人士也說,美國派出的所謂一流拳擊隊伍只不過是一隻由三流拳擊手組成的隊伍,其中實力最強的就數路易斯·伍德,而伍德在WBO的排名也不過是第十位,其他的隊員實力也就不用說了。所謂一些拳王,稱號沒有一個是屬於職業拳擊四大組織之內的。
而中方派出的的確是散打界的最強陣容。在國內的“散打王”比賽中,主持人一再強調,“他們代表中國當今武林最高的水平”——但在2001年12月6日,他們在客場對泰拳一戰中以1比4大敗虧輸。
這是一支不讓人放心的隊伍。他們真的能代表中國當今武林最高的水平?中國功夫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假如他們再輸了,我們可能就找不到更強的高手來“找回場子”了?新一年的中美對抗又要開始,不弄明白這個問題讓人深感不安。
羊年年初,正值陳式太極拳嫡派傳人馮志強先生76歲華誕,記者走進他在朝陽區柳芳北里的家裡。在不到60平方米的小二居室中,伴隨著令人目不暇接的紀念物和歷史照片,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武林前輩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中國功夫“真諦在民間”
通常大眾對“中國功夫”或者是“武功”的印象基本來自四種途徑:其一是武俠小說;其二是武打電影和電視;其三是表演和健身武術,包括全國武術套路比賽,以及公園裡一部分晨練者所打的拳、劍套路;最後就是一直冠以“中國功夫”之名的散打,包括“中國功夫VS美國拳擊”、“中國功夫VS泰拳”之類的比賽。但實際可以這樣說:這四種途徑的“中國功夫”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國武功,即使散打比賽也是如此。
武術的表演套路一直被說成“花拳繡腿”,一些老外也一直這麼認為。但散打比賽為什麼也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國武術真諦?一位網友曾如此評價:“散打比賽既不是靠李小龍的寸拳威猛之力,也不是靠陳真式的頻頻有力的腿上功夫,反倒像學了些武術花架子的少年在打架”;“游擊式的偷襲,散兵游勇式的踢跳躲閃,完全沒有了中國武術習練者的沉著自若,簡直是在與對手拼體力,比蠻勁。這就是中國功夫嗎?”
即使在外行人看來,散打比賽從形式到內容無不像西洋拳擊。
什麼才是真正的武功?或者說,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功夫”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出於對“武林同道”的尊重,馮先生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極為謹慎。 “散打也是功夫,只不過他們還沒有練到家而已。”當記者追問“練到家時又會是怎樣”時,他的回答點到為止:“即使戴著拳套,也可以在瞬間輕而易舉地將對方擊倒。”
相對來說,馮先生的嫡傳弟子馬來旺老師的回答就要明晰得多。
“的確有一些前輩高手,雖然上了年紀,但瞬間的出手速度快得異乎尋常。他們的攻擊,常人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更不要說抵擋或反擊。”馬來旺老師說。馬老師在20世紀80年代初曾擔任過中央警衛局的搏擊教練,近20年來與各派武林人士進行過廣泛的切磋,還會過一些藏身民間的前輩高手。其中有一位,在與之試招時,幾個人(由於多方面原因,他們的真實姓名不便透露)同時偷襲他,他竟瞬間旱地拔蔥又躥到數米遠的花架上。馬老師以“地球引力似乎對他不產生作用”來形容他的武功之高、速度之快。看來,練出如東方不敗那種閃電般的速度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將對方擊倒,在瞬間瓦解對方的戰鬥力,這就是實戰武功所追求的境界。這也是一種藝術。”馬老師認為這就是武功的真諦。 “同時,在為人的境界上,習文、習武殊途同歸。那些武功修養很高的人,為人往往很恬淡,不會爭強鬥狠。”
長春的一位八極拳傳人說,修習傳統武功,往往要到三四十歲甚至更大年齡,才能達到巔峰狀態;而現在的散打選手,大多在30歲之前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如今的散打國手們練習的方法更注重“速成”,沒有採用傳統武功中講究“根底”、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僅僅只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進攻和防守動作;而所謂“學院派”的武術隊,則更注重於表演,並不能應用於技擊。兩者都很難繼承中國功夫的真正精髓。
“中國功夫靠的是多年的習練,靠的是厚積薄發地不斷積累,到年逾花甲才得其中真諦。俗話說練體操年齡越小越好,練習武術越老越不能小瞧。從這點上看,中美比賽中國小將們雖然勝了,但他們也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國功夫。”這是一位網友的看法,得到了這位八極拳傳人的認同。
“中國武功有外家拳和內家拳兩大類,各自均有特殊的訓練方法。相對來說,外家拳更著重於'力'的訓練,外家高手往往力量驚人,他們的速度基本上也依靠的是超常的力量;內家拳則更著重於'氣'的訓練,可以練出比一般人更強的生物電和更綿長的呼吸。內家拳更注重巧勁,講究使力的效果,所謂'四兩撥千斤',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製人。很多外家高手最後還是歸於修習內家拳。”馮先生說。而現在的散打運動員顯然沒有取法到內家拳或外家拳任何一家的精髓。
在近20年中,馮、馬師徒與國外技擊界進行了廣泛交流,會過自由搏擊、空手道、柔道、相撲、泰拳、跆拳道諸派選手,用馮先生的話說,就是“都讓他們滿意了”,實際上也就是都輕而易舉地把他們打敗了。長春的一位民間高手何松吉老師,受邀赴日交流,在日本與“合氣道”、空手道等高手切磋,數年不遇對手。
“在民間,散落著難以計數的派別,各門各派都可能還有隱世的高手。真正的武功還在民間。”馬來旺這樣認為。實際上他自己也是一位民間高手。
武林式微?
然而,也就在國內散打比賽開展得紅紅火火的同時,作為國粹的民間武術卻正在逐步流失。
典型的事例就是少林武技的沒落。少林寺一直號稱武林的泰山北斗,然而1995年,馬來旺老師走訪少林寺,與寺中武僧切磋,就痛感“少林無人”,因為馬老師在這裡已經難以找到一個與自己平等交流的對手了。由於馬老師的受業恩師林青山是少林前輩高僧,馬老師如同看到了娘家的衰落。
在提到“少林武技的繼承情況”這一話題時,馮先生的回答也很委婉:“少林寺近年來發展得還不錯,比二三十年前要好;但跟更早時候相比還差得很遠。”
表面上看起來,少室山上下一片興旺。各種冠以“少林”之名的武校林立,“三天打死一頭豬”的廣告做到了雜誌封面上。少林僧還走上了舞台,遠赴海外進行表演。
而武術圈內人士深感失望:“商業化的少林寺正在盡其所能地展現他們的花拳繡腿;”“少林寺最窮的和尚都已有十來萬的身家,他們怎麼能繼承少林武功?”人們無論如何也難以將舞台上翻跟頭、弄槍棒的小和尚跟“高僧”這一稱謂聯繫在一起。
馬老師後來還去了武當山,拜訪有“劍仙”之稱的掌門人鍾雲龍,並與鍾雲龍的一個得意弟子過招。但一招之間,馬老師的長劍就架到了對方的脖子之上。高手如雲的武當山大約也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了。
其實就是在陳式太極拳本派,情況也不容樂觀。早在“文革”剛結束時,兩位來自河南陳家溝的中年人來到北京。陳家溝是陳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名手輩出,在近現代武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六七十年前,正是來自於陳家溝的陳發科老前輩把陳式太極拳帶到北京,傳授給了馮志強等弟子。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0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這一次,這兩位中年人來北京卻不是傳授武功,而是專程拜訪馮志強,跟馮先生學藝。到了20世紀80年代,馮先生還數次親赴陳家溝授拳。
來北京學拳的這兩位陳家溝人就是陳小旺和王西安,現在已成為陳家溝的代表人物。實際上陳發科之後,陳家溝已經出現了武技斷代的現象。所幸的是,陳發科在北京的傳人起到了繼承的作用,現在還有機會把功夫歸還給陳家溝。
少林、武當、陳家溝……武技的衰落決非偶然。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武功的實際用途似乎越來越小,習武的目的往健身和表演方向發展似乎成為了必然。精研武功以求達到某一境界的人越來越少,而浮躁的社會與習武所必須的清淨環境又格格不入,這就很容易使各門各派出現人才凋零的現象。如果一個門派某一代人沒有出現極具天分的傑出人才,就很容易造成武技斷代。
武與文不同,學文可以依靠書本獲得知識,而武功卻必須手手相傳,師父輩如果沒有高手,弟子輩也就很難出高手;決不是如武俠小說中所寫的那樣,依靠從某一個山洞裡撿來的一本拳經劍譜就可以練成不世神功。學武又如學棋,如果周圍高手如雲,水漲船高,你也更容易磨練成一個高手;如果周圍俱是平庸之輩,你的技藝也往往高不到哪裡去。
歷幾千年時間發展而來的武技一旦斷代,將很難重新得到恢復。
國技光大無門?
在日本,相撲、空手道、合氣道、柔道都被視作國技,政府著重扶持以不使其衰退。而傳統武功作為中國的國技,至今還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
馬老師認為,商業行為並不能拯救國術。通過短期的培訓來創造武術繼承人顯然不現實,武術商業化還更容易讓人“藏私”,並進一步增大門戶偏見。各種武校、武術院和武館都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傳人。
“即使是當年的南京國術館,也僅僅只起到了交流的作用,沒有培養出真正的高手傳人。”馮先生說。師徒相傳,必須幾十年如一日,亦步亦趨地跟隨、揣摩、演練,然後才能繼承。也正因如此,中國武術才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並且高手難覓,這樣才有它獨特的魅力。
“自古'師徒如父子'形式的代代相傳,依然是武術最好的流傳方式。但現在我們所缺乏的,還有一個良好的習武環境。現在社會節奏太快,在喧囂的城市裡要找到一塊清淨的土地確實很難。”馬老師說。
真正實用的武功往往比較凶狠殘忍,這也是許多功法失傳的原因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少林前輩武僧林青山,在把一套“亂披風刀法”傳給馬老師之前,就曾猶豫再三,因為這套刀法,招招都可致人死地。但讓這樣一套傳了這麼多年的刀法失傳,他又於心不忍,最後對馬老師說:刀法傳到你這裡,就不要再傳了。實際馬老師也不願這套刀法失傳,但又不能違背師訓,他後來把這套刀法零零散散傳給了他的多位弟子。有一天,他的一位徒弟問他,馬老師,是不是“亂披風刀法”以後會失傳?馬老師只是很婉轉地說,如果你們運氣好,有一位能把大家每人學的那一點集合起來,就不失傳了——但是,大家都心裡明白,這幾乎不可能。
找不到良材美質來承接衣缽是武功流失的另一大因素。習練武功,尤其是學練內家拳,其境界和最後所能達到的高度同練習者的天賦悟性關係很大。千里馬常有,但駢死於槽櫪間者多。馬老師曾教過一個學生,僅僅學練太極拳半年,卻勝過一般人學練十多年。可惜由於“俗務纏身”,這位學生後來也沒有時間練拳而荒廢掉了。有武林前輩說,李連杰的武術天賦是極高的,但是非常可惜,他沒有成為繼承中國武術精髓的真正傳人,個中原因,恐怕也是“俗務纏身”吧。
經濟也是個問題,沒有穩定的經濟支持使得民間武術很難職業化。馮先生一直在北京電機廠工作,直到退休後,才得以依靠退休金作支持,進行武術的推廣工作。馬來旺老師至今還在地鐵工作以維持生計,他每週抽時間去北大、法源寺及中科院物理所傳授太極拳。但像他這樣堅持義務授拳的人,北京已為數不多。
散打和表演式武術的表面繁榮可能還會加速傳統武功的流失,因為它給大家造成了錯覺、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即使武術作為比賽項目進入奧運會,也未必有助於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象徵之一的傳統武功的發揚光大,因為我們,包括民眾和政府,都還沒有真正把它作為國技國粹來扶持和培養。”馬來旺老師說。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2010 08: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功夫极富审美味道的画面成就了中国功夫大片的庞大市场。周星驰的《功夫》倾倒无数功夫迷。
中国武术被许多人当成文化来观察。既然是“文化”,要对其进行批判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其中包含的倒未必是对于武术本身的热爱,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温情脉脉,正好我们这里是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多少确实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随着这些年国力的提高以及因为近现代史上所受的屈辱,对待传统文化的温情当中,更多的掺合了一些其他因素,以至于不能说传统文化的坏话。
其他传统文化也就罢了,毕竟文无第一,即使可以论战一番,那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者十本八本书能说明白的。但武术是一种格斗术,是骡子是马拉上擂台就能见端倪。不过,武术这件事上,本规律并未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一方面,我们的散打运动员在国内举行的、规则进行了磨合改良的擂台比赛当中,几乎是所向披靡;但另外一方面,国内很少报道的K1之类的规则有限或者基本没有规则的比赛上,几乎见不到中国高手的身影。这就使得对于武术这种格斗术在现代世界格斗术中的地位辩论,多少有些鸡同鸭讲。
除了这方面的因素之外,中国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与仪式感造成了两种传说:第一,高手在民间;第二,高手并不喜欢出手,从而造成了目前那种不能算真正武术的散打称雄的局面。这个逻辑其实是那种无法证伪的东西,毕竟不能把每个人都拉到台子上搞个测试,即使把武术的技击性逼到台角,还有一个“练武是为了修身”等在那里。
那么,到底中国武术是否具有那种传说中的能力与神奇,在现代世界格斗技术当中,中国武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
笔者读书不成而学剑,二十余年前列入某内家拳的门墙,后又学习过一些截拳道之类的现代格斗技术,现在虽然以文字为主业,并未忘情于武术,古董收藏方面也以东亚古董兵器为专业。就本人所见,抛砖引玉一番。
武术的舞术化
一直以来,那种说武术根本就是“舞术”的论调似乎有一定市场,就目前来看,传统武术确实有体操化、舞蹈化的倾向,而且目前的武术比赛除了散打之外,其他比赛对抗性非常弱,武林大会的各门派门内对练被戏称为“推胸比赛”,前两个字要是换一个位置,恐怕就是黑色幽默了。
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以推知,武术的本来面目必然不是这样。在冷兵器时代,习武是为了上阵打仗与保镖护院,花架子是会被淘汰掉的。古朴的传统武术并无很多腾跃、翻滚的动作,实际上格斗当中一拳一脚就是为了解决战斗,缠斗搂抱其实是习武者的大忌。
但进入现当代社会以来,尤其是1949年之后,武术表演的性质更多起来。这种表演性一直是存在的,来源基本有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武术的修习者大致有几种人:一种是富家子弟,喜欢刀枪拳棒;一种是打算指身为业,将来可以以武讨口饭吃;第三种是当地民风剽悍,居民大多习武,强身抗暴;还有一种是出家人为了健身与修身,或者是为了行脚天下而习武。
武术能成为一门生意,大概也得益于武术的这种表演性,且不说舞术化功夫的审美画面成就了中国功夫大片的庞大市场(但电影里的武术还是真实的武术吗),单就开馆生意而言,师父传授弟子的时候,并非都像武侠小说当中的门派一样,是免费进行传授,而是很多人开门收徒是为了生活。完全实战性质的功夫简单而有效,但实在是传授不了太多时间就会被人习得。套路动作越多、表演性质越强的话,自然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而门派传承也是具有表演性的一种基础,各个门派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性,并且增强同一师传的凝聚力、在行走江湖的时候不至于误伤自己人,都纷纷在自己的独有套路中加入很多近似于仪式性的招式,而这些招式在实际格斗当中未必能够真正应用。
武术被改头换面成为一种表演性大幅度增强、实战性进一步削弱的体操类型的运动,这点从器械的变化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当代武术器械的变化是由于管制刀具等规定而引起的,以至于现在武术表演当中的器械几乎就是个笑话。长枪耍得花团锦簇,但枪杆则软如面条;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刀头却如一片铝箔乱晃。笔者收藏的古代兵器当中,并无这等货色在其中。那只是为了表演好看而预备的东西,与戏台上的家伙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拿现在普遍用于表演的中式牛尾刀来说,原本此刀型的刀头本身是有加厚的设置以增强其刺穿力,现在的样子别说穿刺力,切豆腐都费劲。
传统武术失去生存空间
别说靠武术发财,在现实生活里,传统武术也未必能找到生存的空间。无论什么功夫,最终都要碰到一个养家糊口的问题,作为业余爱好而传习,其水平自然是可想而知。但以武吃饭的话,在现代社会当中应该说机会不会很多,是处于边缘的一群。即使是以武为业,更多的也是表演性质的职业,一样会失去武术原本格斗的意义。高额奖金的格斗比赛倒是足够养活一个专门的行业,但实际上这种机会比之成为武僧团的机会还要小,且风险极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很多功夫甚至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里仅举一例:凳拐。这是利用当年随处可见的长凳为武器的一种功夫,听我师父曾经说过,以前每个习武之人都多少要学上几招的,以便于利用身边最常用的工具求生御敌。现在则基本不用了,长凳没了。不是说这路功夫已经失传,而是很多时候没有了用武之地。
笔者曾经随手写过一些关于社会变迁与武术传承方面的感想:“从大的环境来说,现代竞技体育没有从中国发源,而冷兵器又被热兵器代替,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武术这东西由于与中国传统的巫、医、哲学相通,至少也是武术借鉴了其中的理论与实际的成分,所以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上,无法找到传承的人。这就像现在说到文科的学生,其古文的水平可能不如当年读过几年私塾的小朋友。无他,环境改变了。”
除了这些外在因素外,这种社会的变革也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结构。传统社会是一个变动缓慢、诱惑较少、交际需求不多的社会,而现代社会中,即使是农村的生活节奏与生存要求,也远远高于或快于传统社会。认真学习传统武术,成了一种效益过低的东西。社会形式的转型,在这里就显示了其改变人的最深层心理结构的力量。
一个传统的技术,流传上有了顾忌、练习时也有顾忌、社会生活造成的生存压力也存在着,它能够怎样?传统武术弟子应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多少能够传授给下一代的徒弟们?毒药的药方?点打穴位的方式?这些东西我自己都从来没用过,我也怕使用它们,而且也不敢告诉别人,免得被不知深浅的人去应用。
无可否认,传统武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说起传统武术,其实我们说的就是那具尸体而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它已经只剩下表演用的套路与一些对抗性训练明显不足的所谓“高手”。当一个社会日益规则化、快餐化的时候,作为一个生存状态整体的传统武术,是无法对抗这个时代的。
虚骄的神话
但也并非所有传统格斗技术都没有焕发青春。以日本柔道为基础而创制出的巴西柔术这些年在世界格斗技术中大放异彩,这就是创新与吸收的一例。同时,针对巴西柔术的技术也在研发当中,双方促进之下,这种地面格斗技术与时俱进地在发展当中。
而反观中国武术,除了找各种理由保持其神秘性之余,都并未真正打算改变过自身。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当中,不但没有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弱点,反而因为文化的关系更加保守,用很多并不存在的神奇例子作为虚骄的证明,正如一个破落户的子弟总是夸耀自己祖先曾经如何阔过。
所以,中国武术的神话是曾经或者现在还是天下第一的格斗术,高手还是存在的,他们在荒郊野外或者大隐于市当中传承中国武术的精髓。但现实就是传说中的高手从来没有出现过,出现过的都过不了中国散打这一关,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或者说那个训练系统是低效与不合格的,无论是抗击打能力还是实战经验。
中国武术在目前世界上的传播与位置大概相当于书法,文化牌位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表演性大于实用性,能唬住倾倒于神秘文化的各路人马,实战上大致练上数年,能够战胜一般没经过格斗训练的人—这人还最好别是那种街头斗殴的高手。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说过有些拳是不用做任何东西的。avoiding就好了。
空手道叫kara-uge。空挡(应该是这样吧~~)mmgz 发表于 25-1-2010 12:32 AM
MMGZ, 这叫用看似讲空挡技术其实在自欺欺人. 这不是为传统武术学武术而为极度哈日文化的态度发言.
这种事, 会的人叫瞬间使空间赚空间,哪叫不用做任何东西就能避开??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這一次,這兩位中年人來北京卻不是傳授武功,而是專程拜訪馮志強,跟馮先生學藝。到了20世紀80年代,馮先 ...
victoriliqchuan 发表于 25-1-2010 11:53 PM
Victor, 我从不认为这几篇能说明说么.文章里边讲的有很多不经认真一证的事实.对我来说还是吹水目的高于反映事实.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uote]但這一次,這兩位中年人來北京卻不是傳授武功,而是專程拜訪馮志強,跟馮先生學藝。到了20世紀80年代,馮先 ...
victoriliqchuan 发表于 25-1-2010 11:53 PM [/quote]
Victor, 我从不认为这几篇能说明说么.文章里边讲的有很多不经认真一证的事实.对我来说还是吹水目的高于反映事实.这是,太极名家爱抄起的伪命题谋取个人最大值.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uote]但這一次,這兩位中年人來北京卻不是傳授武功,而是專程拜訪馮志強,跟馮先生學藝。到了20世紀80年代, ...
ybh 发表于 26-1-2010 11:54 AM
Heeeeeeeeeee..................just for sharing mah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入胜, 我们去查看高手巴!
此刻集中准备三月二十/二十一 比赛,
主要训练准备 :
1。耐力 ,爆发力
2。精,气,神, 。
3。近身靠,肩打。
4。喜。。。狮子吼。。。
可以,找你的师弟援助练马?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很奇怪, 这是太极经常做的嘴巴拿现时的事实,HACK市场模式. 怎能信呢!!!
脚没好啊? 我师弟跟我爆大山 ...
ybh 发表于 26-1-2010 12:47 PM
那大圣门的老师姓洪,现在没教拳啦,也是我的电话店的顾客,在家做铁打(洪铁打)是有传言他打死人,但是据我意拳老师的口供又不一样~~~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