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卖华$发達 于 2-2-2012 10:36 AM 编辑
普騰的3個結果 2012-02-01 11:26
丹斯里賽莫達收納普騰(Proton)的計劃看來問題不大了。他除了財力實力兼備,人脈更是好得不得了,沒看見普騰顧問敦馬哈迪在計劃宣佈至今並未正式反對嗎?以他老人家的風格來說,不反對已經是給了極大的面子。所以,只要他不反對,賽莫達為自己的投資名單錦上添花絕非難事。 目前來說,最困難的其實是賽莫達和手下會如何帶領普騰走出財務、業務泥沼,而且必須是在政府並未給予更多協助的前提下完成這個任務,這是全國上下不得不關心這項並購案的理由。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無從得知到底多元資源工業(DRB Hicom)提出了哪些讓國庫控股(Khazanah)信服的轉型計劃,最終取得“美人”歸,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知道,普騰易手後會出現3個結果,那就是成功、失敗或維持現狀。 作為大馬公民和消費者,個人是萬分期待普騰可以成功的,只要這家昔日國產車龍頭站起來,我們才會更有面子,因為大馬是東盟唯一擁有國產品牌汽車的國家。 不過,除了面子,裡子也很重要,我們更在乎的是,只要普騰的實力提昇,政府就會逐步放鬆汽車政策和關稅,這意味著進口自印尼、泰國的汽車會更便宜,我們就能以更接近市場成本的價格買到物有所值的汽車。這應該是所有車主的夢想。 而且,普騰成功的話,大馬可以出口更多汽車到海外,甚至在中東、非洲等地區設廠,打響大馬品牌的名聲,進而帶進更多外匯,向日本、韓國看齊。 嗯,雖然不想潑多元資源工業的冷水,但以普騰的財務、業務、市場份額等條件來看,這個情況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出現。 當然,整合失敗也是普騰可能面對的一種可能。作為政府保護的工業龍頭,普騰連企業基本的獲利能力也不具備,對於汽車工業的貢獻不過是將車椅等零配件分配給眾多的供應商,對於整體領域實力的提昇,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不好意思,我們都不知道。 甚至普騰所謂的出口市場,也就是屢戰屢敗的那幾個,根本賺不到錢。普騰手上一些資產如蓮花跑車(Lotus)、沙亞南廠房、丹絨馬林廠房,這些資產中,蓮花繼續虧損,沙亞南廠房效率不高,丹絨馬林廠房產能過剩,這些沉屙幾時可以解決? 然而,無論自願與否,政府都會繼續扶持普騰,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家公司也不太可能失敗。 剩下的最大可能就是,普騰雖然無法大幅提昇實力衝出大馬,也不會倒閉退出市場,卻至少可以維持現況:政府繼續補貼、國家政策繼續保護國產車、普騰繼續製造技術落後的產品,消費者繼續高價買車。 唯一可能改變普騰苟延殘喘局面的,可能是第二國產車(Perodua)。第二國產車和納莎集團(Naza)正繼續以更出色的代工產品、財務和業務施壓,迫使普騰努力改進,避免市場份額過於落後。 更重要的是,第二國產車正賣力提高競爭優勢,朝向艱難的自給自足方向走去,如果這家公司的市場份額繼續提高,一旦到了足以抵銷普騰的存在,政府也會調整國家汽車政策,甚至讓第二國產車合並普騰,最後剩下一家國產車公司。 製造技術是普騰最弱的一環,應該如何改善?大家都說普騰的未來在於能否引進願意轉讓技術的外資伙伴,即使賽莫達願意犧牲所有權與跨國汽車集團,這就能確保他們會轉讓技術?如何確保普騰最後不會成為跨國汽車集團眾多代工廠的其中一家?就算普騰願意也有能力花錢購買技術,他們如何是韓國和中國企業的對手?後兩者也是獲得政府支持的企業呢。 即使技術加強了,普騰還有無數問題得解決,從出口策略、經營效率到行銷策略,都不足以媲美外國企業。普騰還有非常、非常長遠的路要走,賽莫達打算幾年內讓普騰脫困?政府會繼續相挺嗎?沒有人會知道。 馬哈迪成立普騰是期待打造大馬皇冠上的明珠,可是普騰在站穩本地市場後,卻始終無法加強實力衝刺海外市場,最後連國內龍頭寶座也拱手讓給第二國產車,至今也無力奪回冠軍,恐怕這正好是其未來的注腳。 暫時來看,普騰的未來還是找不到樂觀的理由,即使落到賽莫達手中也一樣。(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王寶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