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3-3-2009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踢走馬銀行‧土著聯昌市值坐二望冠‧金融領域料重新洗牌
大眾銀行市值仍居冠
馬銀行跌成老三
(吉隆坡)金融風暴以狂風掃落葉之勢,把不少企業打得遍體鱗傷,本地銀行業也面臨“拐點”考驗,馬來亞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組)不堪壓力拱手讓出霸主地位,從老大降老三,但領域整體危機未解,恐掀起市場另一波重新洗牌效應。
大眾銀行市值仍居冠
馬銀行跌成老三
自馬銀行在兩週前宣佈高達60億令吉的附加股計劃後,股價在投資者憂慮賺益稀釋下節節敗退,迄今跌幅達20.4%,促使土著聯昌(COMMERZ,1023,主板金融組)趁機上位,登上銀行股市值老二位置,並且趁老大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組)深受資本低之苦時,進一步向老大位子施壓。
股價的狂跌,令馬銀行截至週四(3月12日)的總市值跌破200億水平,只有198億令吉,反之,土著聯昌已經以222億令吉凌駕其上,而大眾銀行繼續以249億令吉保住老大位子。
不過,其他銀行與三大距離很大,難以挑戰他們的地位,只能在第4、第5和第6位子爭高下,目前老四是豐隆銀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組)的82億令吉市值,老五是興業資本(RHBCAP,1066,主板金融組)的78億令吉,老六是大馬投資(AMMB,1015,主板金融組)的65億令吉。
國貿資本(EONCAP,5266,主板金融組)和艾芬控股(AFFIN,5185,主板金融組)以19億令吉居末席;安聯金融(AFG,2488,主板金融組)市值是26億令吉,守住第7位。
志必得證券研究經理馮廷秀表示,雖然本地銀行業整體仍顯得非常健康,但隨著經濟迅速惡化、呆賬比攀升、資金市場活動銳減,乃至國家銀行減息動作都可能對銀行賺益和成本架構帶來嚴重衝擊,實際問題仍未浮現,令投資者疑慮持續升溫觸發市場龐大賣壓。
“因此,銀行業若想挽救投資者的信心,唯有依靠自身的最後一根稻草--充裕資金。”
他指出,在嚴峻的經濟氣候下,投資者非常關注銀行資金基礎問題,而馬銀行接二連三的大肆併購,令核心資本比例慘遭侵蝕,無奈需要大舉發售附加股融資,正是股價持續走跌的關鍵原因。
“銀行資本基礎無法改善,市場賣壓恐持續延燒,儘管投資者最為鍾愛的銀行股--大眾銀行現有資本仍處於舒適水平,但隨著貸款成長放緩,以及貫徹高派息政策,可能對資本水平帶來損害引發市場憂慮,促使近期股價表現持續疲弱。”
他補充,若是大眾銀行面對類似馬銀行的嚴重拋壓,屆時銀行業重新洗牌大有機會重演,畢竟相比起來土著聯昌近期的股價表現相對穩定。
大眾或發售第一級資本證券
信貸里昂早前表示,大眾銀行比較區域同儕“經濟震盪抗壓性較弱”,主要是其核心資本比例只有7.7%,是區域銀行中最低的,因此大眾銀行可能考慮發售所謂非革新第一級資本證券,以加強資本比例。
土著聯昌股權架構佔優勢
一分析員指出,相比起其他銀行,土著聯昌的股權架構顯得特別,也是其應對金融風暴的優勢所在。
“土著聯昌是旗下銀行臂膀--聯昌銀行的控股公司,可在不損害銀行負債比的情況下,通過實際貸款注資銀行臂膀內,特殊的股權架構正是金融危機下最大優勢,也是投資者追捧的原因。”
他認為,金融危機從來就是重新洗牌的契機,弱者難以經受衝擊而沉淪,強者應時崛起,銀行業面臨“拐點”,將進入重新洗牌期,而重新洗牌有利於制定更具體的監管機制,以及加大監管力度。
“但是,目前銀行業潛在問題仍未浮現,投資風險非常高,投資者應對銀行股避而遠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