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9-12-2010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佛曾为多少位修行人授记。
根据记载,迦叶佛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释迦牟尼佛为弥勒佛授记。
万人行菩萨道,但是应该不可能万人最终都会成佛吧。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11:48 AM 编辑
回复 181# 山野草夫
1。佛陀在行菩萨道时就发菩萨愿要度一切众生成,自己和他人一同能成佛
(当然是指心量开大,从空观的角度来看的, 若是世法那现在我们全都成佛了)
2。在大乘经佛说他的本愿就是要一切众生成佛
3。法华虚空会就是为恒河沙数的第子受记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情况是在家人也蒙授记,比如释迦牟尼佛时代,卖发供养油灯给佛陀的贫困老婆婆。
很多人发心成佛,可是退转的人也很多,成就辟支佛,声闻圣弟子而解脱。
佛道修行整个体系,将来有机会会分享下。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1# 山野草夫
在经藏里曾经提过现在的佛陀(乔达摩佛陀)被授记的只出现在小部。佛种姓经里,在其他的经典并无此说法。
而且是被燃灯佛(Buddha Dipankara)授记,而不是迦叶佛。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印度这样的故事,菩萨忘记过去佛授记,被人们怂恿而想证阿罗汉,我就见过两个。
撇开住在净土神通 ...
素还真 发表于 29-12-2010 11:07 AM 
我指的愿力不是一世而已,而是多世又或经过不少佛时代的愿力。
虽然不记得曾经被佛授记过,但多世累积的愿力及波罗密是不会减退的。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在大乘经,如法华的等经佛陀就已说了他其实在远古早已因缘具足成佛了
若上座部 ...
清池 发表于 29-12-2010 11:01 AM 
9不搭8
不是上座部要不要谈的问题,是谈了是否能真正理解?
都是在纸上谈兵。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如果對方是真正有料的 ,就應該盡責任 ,乖乖站住給我們 Pui.
guilimen 发表于 29-12-2010 11:09 AM 
有机会我会转告他的。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佛曾为多少位修行人授记。
根据记载,迦叶佛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释迦牟尼佛为弥勒佛授记。
万人行菩 ...
山野草夫 发表于 29-12-2010 11:28 AM 
现在要修菩萨道成佛的,可以开始修行累积波罗密,然后排队拿号码,等佛陀授记。
有可能要经过好几十或几百个佛才拿到号码呢~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情况是在家人也蒙授记,比如释迦牟尼佛时代,卖发供养油灯给佛陀的贫困老婆婆。
很多人发心成佛,可是退转的人也很多,成就辟支佛,声闻圣弟子而解脱。
佛道修行整个体系,将来有机会会分享下。
素还真 发表于 29-12-2010 11:37 AM 
很多还没拿到号码的就排队站到脚软了~
修行是无常的。
或许哪一天修到累了,想直接解脱也很正常。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12:27 PM 编辑
回复 186# peggy_str
不是上座部要不要谈的问题,是谈了是否能真正理解?
都是在纸上谈兵。
还是回到原点,是出发点的分支,
上座部是以男性出家人成阿罗汉为中心
大众部是以全部第子成佛为中心
所以法藏里说菩萨道的重点在于解空,不了知真正的空,
声闻第子就会在时间和数量上停止不前 (尘沙惑) , 不能打开心量去完成波罗蜜万善之行。
就会犯了用世俗谛的角度来量出世谛/究竟谛(真谛/空谛)的错误认知
在这方面大乘就能给于指点开解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10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sen
因缘吧...
其实我本身没有答案哩,毕竟我不是佛。如果要答案,也是来自研究经典、其他读物或别人说写的...无法肯定对不对,靠推测而已...
有一样东西是肯定的,就是四圣谛,都是可以亲自体证理解的,真正成了正信的佛弟子。
聆听和读佛陀的教导的时候,要十分正确留意到,道底在表达什么。一刹那间,其实可以升起正确的见解,一击即中,正正理解中道,知道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道路了。就像老师讲课如果没有留意听,或有了其他方面的阻力;就听错,听不到,听来听去都不明白了。
佛陀解决问题,从根源着手,真正精明准确的解决问题,即是即是灭苦的道路、解脱的道路。
洁净清新 发表于 28-12-2010 08:00 PM 
能看得到佛经,是我们的福气。
看了佛经,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看法不对,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不管讨论得如何,得到的不是“答案”而是互相帮忙增广视野。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还是回到原点,是出发点的分支,
上座部是以男性出家人成阿罗汉为中心
大众部是以全部第子成佛为中心
所以法藏里说菩萨道的重点在于解空,不了知真正的空,
声闻第子就会在时间和数量上停止不前, 不能打开心量去完成波罗蜜万善之行。
就会犯了用世俗谛的角度来量出世谛/究竟谛(真谛/空谛)的错误认知
在这方面大乘就能给于指点开解了。
清池 发表于 29-12-2010 12:12 PM 
现在你是代表上座部发言吗?
你即没有证悟,你怎么知道声闻弟子不能解空?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01:03 PM 编辑
回复 192# peggy_str
1. 人家也是可从外面来看,成阿罗汉要是出家人,但南传没有女出家教团,所以先要生为男生,然后出家,才能进修学中心,这世才有大机会成四果阿罗汉(再而心和肉体解脱/无余涅磐)。若你认为不对可以说?
南传本宗的最高教长团,是不是全是男性出家人的长老们呢?
2。若能理解空谛,我们的朋友们就不会在上面的文中在修行的时间,数量和受记等上停止不前了。。。
若你再看下去那南传菩萨道之文,就能方知在行习菩萨道,要了知空谛/究竟谛,方便法,三种真实的定义,等 的重要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10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清池
三惑 - 介绍
1。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
2。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法所起之惑障,称尘沙惑。二乘断除见思惑后,易着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称着空惑,致妨碍出假利生,化度众生。此惑为二乘趋入菩萨间所断,又称别惑,但通于界内外,须假观破之!?
3。无明惑: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惑,唯大乘菩萨,得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以中观破之!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依别教之说,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初住能断除见惑,七住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尘沙惑,十行断界外尘沙,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无明惑。
依圆教之说,五品弟子位能伏住五住地烦恼,十信中之初信位能断除见惑,七信位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信结断除界内外之尘沙惑,初住以至妙觉位能断除四十二品无明惑。
暂时,我的论点依然根据南传经典作为向导,之后,我会进一步探讨北传和南传在菩萨道的同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10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可以说阿罗汉不再往生/还会往生。
阿罗汉灭了轮回无尽的苦因。
wusen 发表于 28-12-2010 07:22 PM 
对。意思就是不再轮回了。
KhunKaew 发表于 28-12-2010 08:20 PM 
如果把你的“不再轮回”定义为“不再往生”,
那么,你的看法就不对了。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你的“不再轮回”定义为“不再往生”,
那么,你的看法就不对了。
wusen 发表于 29-12-2010 12:55 PM 
如果你进入涅磐,就不会再往生。你的看法也不对。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9-12-2010 01:06 PM 编辑
回复 163# 清池
世尊就是因缘具足在前世早已成佛了,出世只为了示相转法轮
-------------------
大乘理论的矛盾之一, 若佛会一直出世示相转法轮, 那些拿牌做佛的菩萨根本没有机会成佛, 因为讲来讲去只有一二个人在玩成佛游戏, 大乘打自己的嘴巴打的很严重一下..
而且大乘里有成就修行人每次都一定是什么大菩萨来转世, 说白就是没有一位是自修成就, 所以自大乘经说的几位菩萨后, 大乘就没有出过一位新菩萨, 可悲不是吗?? 以大乘的法理, 现在连証菩萨的新人都没有, 现修菩萨道只是一种梦想..
从大乘角度看-龙树,世亲,马鸣,天台,等 早就是阿罗汉位了
------------------
以南传的角度看, 他们还是凡夫.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得到佛经,是我们的福气。
看了佛经,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看法不对,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
wusen 发表于 29-12-2010 12:19 PM 
现在的情况,佛教的经典著作很多,个人的看法又很多,增广视野是有啦,可是也有迷惑困扰的...
我是觉得现在世界上没有佛,所以贴子里的授记成为菩萨的条件在今生今世很肯定是少了一个了,已经没有办法在有生之年证实可以行得通...很多人都得依靠经典/记载,无法摆脱"纯粹的相信经典/记载"的困扰。
虽然人们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可是四圣谛还是流传着,等着人们去亲自证实确认它的可行性,真正有了正确的理解,真正可以明确辨认...真正地找到了幸福。我个人觉得除此之外找不到更保险的途径了。
浅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12-2010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成就阿罗汉为目标,或菩萨道,其实对于佛法修行是没有差异的。
要成为阿罗汉,也是要累积一定程度的波罗密。
这篇文章有提到弟子菩萨,也需要修行波罗密。
山野草夫 发表于 28-12-2010 10:23 PM 
对,成就解脱道和菩萨道,都是修习四圣谛为主。
菩萨道里面的出离波罗蜜和我们平时看见的解脱道修法是相同的。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10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01:33 PM 编辑
回复 197# 三法印
那是你无法了解,一佛世界观是上座部开创的,是为了维护出家人长老教团的话语权威。
但在当时的其他部派的法藏都是万佛世界观。就是说在同一个宇宙能有多个佛同在。
大乘的佛性论和一切众生成佛论也是基于这点的。
在大乘我们的用语是[佛菩萨]-两者联同用的,两者是不二的。
佛是指觉悟心界,圣菩萨是指觉悟的行动作用。
因为在大众部和大乘,佛身(法身)是没有灭的,是在中谛的范围,是空假不二的范围。
其佛智常存,佛德佛行就是显现在那菩萨们的波罗蜜万善行中。
龙树,世亲,马鸣,天台,等是十地菩萨,也就是佛菩萨,因为他们的智慧精神还留在世常存,就是他们的报身。
声闻的四果阿罗汉没有报身留在世间。
在此是你不认知佛-菩萨的共业,也就是大乘说的师第共业。佛陀作的大愿是留给圣第子去完成的,
所以才会说道师成就为佛,受记的圣第子也一定成就为佛的。有此法理才能说是两者不二的共业。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