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8-11-2010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8-11-2010 06:49 PM 编辑
wusen网友,
佛陀说过,因缘法/因果法则(完整板)是只有佛与佛所能共知的范围,
众生不在这佛的境界,是无法看全这因缘法(因果法则)完整环节的。
是要以三世间的连贯性,显在和潜在, 方能看全,。
世人自己从表面看是不全的。(有无明的心)
世人又不对佛所言(在经藏的完整板)有信心来全心全意的信。
那就两边难了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8-11-2010 08:00 PM 编辑
佛陀也有说,恶业很重的人,普通的业果对他以无反应了, 外看好像没有得到恶报,是因为就要掉进无底洞的地域了
还有一些在修菩萨道的,看像受到不好业,其切实是他们的在上一世自己作的法愿,用来演化救人的,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猜错,你害怕进入阿罗汉道,你似乎认为还有大慈大悲的菩萨道更有意义。
虽然你注重解脱道,然而 ...
wusen 发表于 8-11-2010 05:43 PM 
你猜错了。我不是行菩萨道也不是行阿罗汉道,我行生活道,赚钱第一,享受人生第二。
在这里发解脱志向的人有没有出家?没有就不好背负解脱压力,整天解脱道,菩萨道,到都来还不是凡人一样。
佛学只是我的兴趣,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要真是修行我一定出家,不然也放下一切闭关禅修。
另外有很多抱负志向的佛教徒,或许弥勒菩萨成佛后都成为佛陀的阿罗汉弟子。
今天你们在这里争阿罗汉道,菩萨道争到半死,来日或许是是师兄弟呢。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真是修行我一定出家,不然也放下一切闭关禅修。
---------------
和我一样哈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真是修行我一定出家,不然也放下一切闭关禅修。
---------------
和我一样哈哈哈。
sadhu_K 发表于 8-11-2010 09:11 PM 
佳礼学佛人压力都很大下,以解脱为目标,却又没有实际行动。结果很多都成『佛』了。汗!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能他们如下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是谁?
你不知道你是谁,也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来到这世界, ...
sadhu_K 发表于 8-11-2010 09:28 PM 
基督VS佛教,现在没兴趣了。辩赢得不到什么,辩输又不爽,没有经济效益的。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赢得不到什么,辩输又不爽,没有经济效益的。
-----------
haha 如果是讲的就能收钱咯。你现在在做生意?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赢得不到什么,辩输又不爽,没有经济效益的。
-----------
haha 如果是讲的就能收钱咯。你现在在做生意 ...
sadhu_K 发表于 8-11-2010 09:34 PM 
假如辨赢有钱收,我要!赢了后钱全数捐给人也OK。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1-2010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8-11-2010 11:52 PM 编辑
要真是修行我一定出家,不然也放下一切闭关禅修。
-------------
修行两个字, 很多人以为要就做大, 要就做最果断的, 不然就不做.
当人这样讲时, 一他不知时机, 二是他混日子时给自己的借口..
修行是一点一点累积的, 时机到才能水到渠成, 而时机不是你要就要的
学易的人, 不知潜龙勿用, 进而见龙在田... 只想一跃龙门就飞龙在天???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易的人应该知道言行一致,自己烂就说自己烂。不是好像一些人讲到自己很伟大,品德却不见得相符。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8-11-2010 11:45 PM 编辑
素法友, 在大乘,出家第子是有护法清流, 代代相传法脉的责任和使命。
但在应用佛法和渡化他人,在家身反而是更加方便去起作用的。
所以在当代以后的大乘,出家第子只保留小部分, 在大部分的大乘就因该是在家身(在家菩萨在习生),
这样方能在世间各方面能应用佛法智慧, 民众有更多菩提心,就会相应出人间佛国土了。
在大乘,若无众生烦恼可渡,那佛身就不能显出,离开世间就没有菩提, 离世间就没有佛可遇。
成佛的法,也就只能在世间烦恼中觉。 ‘诸佛菩萨‘应现在烦恼世间中的- 这就是大乘菩提精神。
‘诸佛菩萨‘也应是凡人身,深在凡人世俗烦恼中, 但又能出泥不染自心。方能得民众心的信任与认同,
才能成民众的导师与净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1-2010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2-11-2010 06:40 PM 编辑
外道就是因为禅修看到过去, 就以为有不死的灵魂...嗜那教就是依---有个不死的灵魂来轮回和解脱生死...
禅修看到自己过去(宿命明)只是发现和証实有轮回,
有天眼明能知众生的过去,
而最后的漏尽明--是佛和阿罗汉共有能力,
因为有漏尽明, 通过漏尽明的智慧, 佛陀了解到没有一个不死的灵魂的道理,
所以佛陀的正统的教法中从来没有表明过有个不死的灵魂这样的说法, 甚至把这问题列为无记...
当然有五通的人, 依宿命明和天眼明, 得到有"不死的灵魂"在轮回的逻辑看法是正常的,
然而我们不应该忽视佛陀的教法.. 那些都是佛陀的智慧.. |
|
|
|
|
|
|
|
发表于 8-11-2010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8-11-2010 11:54 PM 编辑
学大乘就因该有圣洁伟大的心志,(这与学小乘是不同心态的),不然就谤法了 (谤了大乘的伟大精神),
你看那大乘入门受菩萨诫时,发菩萨四弘愿的无畏心就可知了,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0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9-11-2010 12:28 AM 编辑
所以在当代以后的大乘,出家第子只保留小部分, 在大部分的大乘就因该是在家身(在家菩萨在习生),
这样方能在世间各方面能应用佛法智慧, 民众有更多菩提心,就会相应出人间佛国土了。
在大乘,若无众生烦恼可渡,那佛身就不能显出,离开世间就没有菩提, 离世间就没有佛可遇。
成佛的法,也就只能在世间烦恼中觉。 ‘诸佛菩萨‘应现在烦恼世间中的- 这就是大乘菩提精神。
清池 发表于 8-11-2010 11:41 PM 
离开世间就没有菩提 《--- 这句话不对。没有人可以离开世间,除了出世间的圣者。后期的大乘人发明各种古怪思想,这个『离开世间就没有菩提』就是其中一种。凡夫都离不出世间,还幻想什么离世间就没有菩提。
相应出人间佛国土 《--- 这句话也不对。不能渡人涅盘,就渡人生天。人间福报有限,舍弃天上福报,试图在条件有限的人间去建立什么净土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这是眷恋人间,贪图在人间干大事业的人自己发明的借口,不可取!另外佛陀出生在人间,当然生在人间是最好的。不过佛陀不在世间,假如佛法也消失,再谈什么人间净土都是枉然。
若无众生烦恼可渡,那佛身就不能显出 《-- 这个若无是废话。因为众生渡不尽,才有佛陀出生。若无烦恼众生可渡,这个假设没有存在的意义。
离世间就没有佛可遇。成佛的法,也就只能在世间烦恼中觉。 《== 这还用说。除了无余涅盘界,六道轮回都是世间。任何圣者都是从世间证悟厂出世间。你的说法又是后来的大乘人,眷恋世间事业所发明的借口。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0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大乘就因该有圣洁伟大的心志,(这与学小乘是不同心态的),不然就谤法了 (谤了大乘的伟大精神),
你看那大乘入门受菩萨诫时,发菩萨四弘愿的无畏心就可知了,
清池 发表于 8-11-2010 11:51 PM 
伟大心志不是在佳礼发发伟伦就算是伟大心志。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0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断背着这个隐性的“我”在分别阿罗汉和菩萨道。虽然你不承认你认同我,但是,这个隐性的我见永远出现在你分别阿罗汉和菩萨道的那一刻。
wusen 发表于 8-11-2010 05:43 PM 
假如你懂什么是『我』,你就不会讲上面的话了。
真是顶你们不顺。。。你们的佛学真的很现代!!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0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11-2010 12:59 AM 编辑
后期的大乘人发明各种古怪思想,这个『离开世间就没有菩提』就是其中一种。
六祖坛经 - 第二般若品, 惠能:
佛法本就在世間,覺悟不離開世間;
離開世間尋菩提,正如費心求兔角。
正見名為出世智,邪見名為世間惑;
邪正二見盡掃淨,菩提自性分明現 
聽我說偈:
『說法通及自心通,猶如大日處虛空。
唯有傳授見性法,出世度眾破邪宗。
法本不分頓與漸,迷悟時間有快慢。
只有此見性法門,庸愚的人不能知。
說法即使萬般異,合則理體仍歸一。
煩惱黑暗住宅中,時常須要慧日照。
邪念來時煩惱到,正念來時煩惱除。
邪正二相都不用,清淨極至無餘境。
菩提本是自性覺,若起心念就是妄。
淨心處在妄心中,但正心念無三障。
世人著要修佛道,一切法門都不妨。
常見己過勤反省,就能與道相應和。
眾生各自有其道,各自修行不相妨。
自離其道別求道,終身無法得見道。
風塵波波度一生,到頭還是自懊惱。
想要得見真實道,行為正直就是道。
自己如果無道心,暗行不能得見道。
若是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的過非。
如果只見他人過,自己有過就是錯。
他人有過我無過,我責怪人自有過。
只要自止責人心,就能破除煩惱障。
憎怒喜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自在臥。
想要教導感化人,自己須有方便法。
不使他人生疑惑,就是自性的顯現。
佛法本就在世間,覺悟不離開世間;
離開世間尋菩提,正如費心求兔角。
正見名為出世智,邪見名為世間惑;
邪正二見盡掃淨,菩提自性分明現。
這首頌是頓教法,也稱做是大法船。
迷人聞法歷多劫,頓悟只在剎那間。』」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0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 - 第二般若品, 惠能:
佛法本就在世間,覺悟不離開世間;
離開世間尋菩提,正如費心求兔角。
正見名為出世智,邪見名為世間惑;
邪正二見盡掃淨,菩提自性分明現 
清池 发表于 9-11-2010 12:52 AM 
古人是爬山涉水寻师访道寻法,所以才有上面诗句。
现代人老早就知道法本内求,还一天到晚说什么『离开世间就没有菩提』,用意还不是为了成就世间事业给出的借口。
古人的心志与现代人可不同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