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exyguy

【小哥在寶島的日子】™ ~ 嗨翻天咯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份 ~ 夜景

本帖最后由 sexyguy 于 2-11-2010 09:0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份 ~ 阿柑姨芋圓

為九份最老牌的芋圓店,開店至今已30多年,位於九份國小下,也可說是九份老街的最高處,曾是許多電視媒體都報導過的熱門點。

阿柑姨的產品皆為手工現製,將鬆軟適中的新鮮大甲芋頭,炊蒸至細細綿綿的程度,再加入太白粉後用手的力道攪拌,以增加芋圓的Q度,其製作過程絕不隨意加水,才能保有芋圓香Q的口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份老街 ~ 阿妹茶樓

大部分到九份老街觀光的遊客都會被豎崎路上的阿妹茶樓,這棟很有味道的建築所吸引住,就算沒有進去消費,也往往會在門口拍幾張照片。走進茶樓很難不被茶樓外那些面具所吸引,感覺就像進入日本電影「神隱少女」的世界裡,再進到屋內,又回覆到傳統的閩南建築之中。

習舞多年的茶樓女主人阿妹,將舞蹈中的流動感,注入空間設計概念當中,保留了九份低屋簷的特色,又再多開了幾扇窗,呼吸山城靈氣。在固定的坪數外,藉由窗戶與外頭的山海景緻做連結,創造無限的延伸感。尤在雨季時,雨珠由矮簷滴落,串成雨簾,引人遐思。

在令人舒暢的空間內,品茗、用餐皆宜。最受日本觀光客喜愛的「田舍料理」,套餐裡有秋葵、私房泡菜、蛋黃鮑魚沙拉,與帶有甜味的芋頭丁炸里肌等佳餚,口味清爽、低鹽無負擔。而竹簡茶單上的「舊情綿綿」,是帶有果香的頂級烏龍茶──冬片,可來回沖九次,茶香不減。建議可搭配以香片嫩葉磨碎製成的的「茶餅」,咀嚼起來齒頰留香卻無渣感,現烤上桌香酥可口。若是為了那份懷舊的感覺,以及不錯的用餐視野,這裡倒是不錯的選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份老街 ~ 穿屋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份老街

在台湾历史上成名甚早,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即以产金著名。九份建筑群是顺着地势沿山建造而成,一般指称九份老街乃由基山街、轻便路、竖崎路这三条老街组合而成。昔时九份一带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由于采矿全日无休,因此矿工也三班制轮班,因此基山街上彻夜灯火通明,当时甚至是全台消费能力最高的商业区,至今,基山街仍维持旧观,是九份老街最主要的商店街。

日治时期,在1931年,在此兴筑轻便车轨道,以加强九份到瑞芳间的货物运输。一直到1954年废道拆除,轻便路的路名便是由此而来。九份最早的交通要道,全线由石头砌成,约三、四百阶石梯,依山势兴筑,向上贯穿九份地区,延著石级而上,与重要道路汽车路、轻便路及基山街的路口,形成九份最热闹的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0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隆廟口

是全台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位於臺灣基隆市的小吃市集,以仁三路上的奠濟宮為中心聚集。全天24小時皆有店家在此營業,每到晚間夜市時段時更為熱鬧,所以也稱為廟口夜市,當地人口中所說的「廟口」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台灣各地有歷史的鄉土小吃區,大都伴隨位於市集、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稱為廟口小吃。基隆奠濟宮的廟口小吃,更因有口皆碑,引來的食客多於香客,形成以美食取勝的的觀光區。

奠濟宮何時出現廟口小吃,並無文獻記載,不過可以想像,早年廟埕上常有香客往來,有時還有有野台戲、江湖賣藝的表演,所以一定會跟著出現賣吃賣喝的流動攤販。根據長者口述,在記憶中所能追溯到的日治時代晚期,廟埕兩旁的房子已有固定攤販,廟埕中間也有以帆布搭成的臨時攤販,今仁三路上則有一些會遭警察取締的流動攤販。當時,基隆雖然只有五、六萬人口,但廟口一帶是商業中心,常有人潮。戰後,基隆快速發展,人口激增,廟口生意大好,固定攤販從廟埕一直擴張到仁三路上,形成一條飲食街道,後來愛四路上還有傍晚才出來的流動攤販,場面更大。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台灣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以閩粵移民的飲食基礎,融入了原住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的飲食,再加上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帶來中國各省的美食,以及台灣民生富裕後引進世界各國的美食。這些飲食,以及彼此之間融合與創新,形成東西並列、漢和雜陳外加鄉土味的台灣小吃。台灣獨樹一幟的小吃文化,當時反映在台灣的重要港口--基隆,並且集中表現在基隆的市中心--廟口。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台灣光復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在基隆廟口全年無休的小吃展覽場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作品,從米類、麵粉類、豆類、海產類、肉類到甜點和冰品,讓人眼花撩亂,食指大動。在很多美食專家的評論中,基隆廟口小吃得到「種類之多,全台之冠」的美譽。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隆 ~ 奠濟宮

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托。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10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隆港

位于台湾本岛之北端,在富贵角与鼻头角中间,是一座位於台灣基隆市的海港,為台北的外港,是台灣地區四座國際港之一,也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海運樞紐。港區緊臨基隆市中心,為世界第39大貨櫃港(2004年止)。港之东、西、南三面层峦环抱,港口向西北开敞,而向西南湾入内港,成一长约2000公尺,宽约400公尺之狭长水道,兼具军港、商港等多种功能,为北台湾的优良港湾。而基隆系位于海口,对於海洋则如呼吸一般熟悉,来到基隆等于接受海洋的洗礼,走一趟港都之旅,风情万种。出基隆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基隆港,湛蓝的海水四季与基隆人共同生活,在此驻足可观看海港风情,与定期由各国驶进之豪华客轮、邮轮,是谈心赏夜景的最佳去处。

基隆港並不隸屬於基隆市政府,而是由交通部基隆港務局管轄。運輸方面以貨櫃為主,散貨為輔,並有數條國際郵輪航線固定彎靠。港區總面積為572.17公頃,目前共有57座碼頭,一個入港航道。港灣形狀大致呈北寬南窄的漏斗狀,分為外港、內港及牛稠港三大區域。港區碼頭方面,可分為東岸碼頭和西岸碼頭兩大部分,其中以西岸運量較大。

基隆港在昔日稱為「雞籠港」或「雞籠灣」。雞籠港在十七世紀即有外人足跡,西班牙人佔領台灣時就曾對雞籠港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部分建設。清領時期後期,西方列強的東來,逐漸開啟了雞籠港的發展。在光緒12年(1886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義正式開放為商港。當時就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曾進行基隆港的建港規劃,並委由當時的台灣首富林維源總辦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將當時興建中的縱貫鐵路分出支線至港區;但後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職而未全面實行,主要設施中只完成一座陸海聯運碼頭。

日治時代,日本當局計劃將基隆建設成為台灣與日本本土的聯絡門戶,故基隆港正式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建設,也就是從1899年到1944年間共五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戰爆發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佈內港區內的礁石,並在外港陸續整建了大型造船廠及軍港、漁港區等設施,從碼頭貨棧到港區鐵路系統皆相當完備。這五期的築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後基隆港的發展基礎,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穩坐台灣第一大港寶座。較特別的是,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並不由政府行政系統負責,而是由日本軍方主導,並被列為日本海軍列管軍港之一。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基隆港由於當時台灣主要物資吞吐港及海軍基地的地位,在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港埠設施及港內停泊船隻皆毀損嚴重,港區幾成廢墟。1945年,台灣歸屬中華民國,基隆港務局成立,隸屬於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港務局成立時以打撈港內一百多艘沉船及復建碼頭、橋樑、船渠、船塢、運河、防波堤、修理場及倉庫等原有設施為主,1953年以後才開始增設港埠設施,如增建西29、30號碼頭、漁港區突堤碼頭、興建通棧倉庫等,並填築大沙灣海水浴場以興建船渠。

復建完成之後,基隆港開始快速發展。1961年至1974年間,港務局改建內港設施,並開始在外港及東岸興築碼頭。1974年至1981年間開始積極擴建外港,並先後興建兩座大型突堤碼頭,以消除內港瓶頸及島內成長的運輸需求;連接港區及高速公路的東岸、西岸高架橋也興建於同時期。1982年至1992年,為因應貨櫃運輸時代的來臨,以改建及增建貨櫃碼頭為主。基隆港的營運量在1980年代到達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

發展至今,基隆港的碼頭總數從日治時期全座落在西岸的18座,擴增為現在的57座(西岸37座、東岸20座)。民國95年(2006年)年度全中華民國關稅總收入之中,經基隆港之收入為新台幣821億餘元,佔總收入之60.54%,足見基隆港在台灣經濟體系的重要地位。因台中港2009年貨物裝卸量與吞吐量已超越基隆港,成為台灣第二大國際港,而基隆港則衰退為台灣第三大國際港。

基隆港與基隆市唇齒相依,基隆市區的街廓即延著即沿著港區發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計更是與基隆港息息相關,昔日廣佈市區的「委託行」及酒吧就是一例。但進入1990年代之後,基隆港除了要面對國內外傳統港口的競爭,還要應付中國大陸東南各新興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區規模已到達極限,卻因為港埠用地緊鄰市區及山區而無法擴建,港內大部分碼頭的吃水深度又無法停泊巨型貨櫃輪,導致許多船隻被迫彎靠高雄港與台中港。基隆港的總運量於1990年代開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內,由世界前十大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

基隆港於1980年代,正逢港埠營運的高峰期,當時港內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發生;基隆港務局於1980年代中期,為了解決基隆港的擁擠狀況,提出在基隆港西岸外海興建「基隆超級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興建計畫,在基隆港營運狀況開始衰弱時,曾被認為是重振基隆港營運的最佳方法,但是之後一直無實際動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設新港的難度過高、經費太過龐大等理由,否決了興建新港的提案,以在台北縣八里鄉興建淡水新港(即今台北港)作為替代方案。此舉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滿,認為此舉將會封殺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來發展。雖然如此,基隆市各界目前仍繼續爭取興建新港。

近年來,為了提升競爭力,基隆港開始轉型為結合觀光、親水性之港口。港務局在2002年正式開放港區觀光,讓遊客可以搭船遊覽基隆的港埠風光。另外,為了吸引國際航運業者落腳,基隆港在2003年時設立了自由貿易港區。為了促進基隆市港兩方的發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開始積極推動「港市合一」。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專責機構「基隆港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基隆市長(時任市長為李進勇)兼任主任委員。但交通部於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員會暫行停止委員會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0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门町

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西门町的地名来自日据时代,当时的居民大多居住于台北城内,而西门区域就是最他们的休憩场所,1896年,这里有了第一家戏院“东京亭”,1922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

该区域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为台北市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最具特色的则是台北市第一条且有指标性意义的徒步区。这里交通发达,不仅是大台北公车来往密集的地方,台北捷运蓝线和绿线的交会点西门站也于此。同时,西门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区是台北第一条专为行人设置的区域,红楼、刺青街、电影街、KTV、万年大楼、万国百货、诚品书店和各式各样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门町看到,是台北民众假日最喜爱的去处之一。商圈一般而言包括中华路、康定路、汉口街及成都路之内的范围,由于中华路公车路线密集,所以也是公车转乘的重点区域,台北捷运的蓝线、绿线亦在此设立西门站。

名称由来起源于日据时代当地的行政规划,由于地理位置恰位在台北城西门外,故称西门町,范围大约为今日的成都路、西宁南路、昆明街和康定路的其中部分,另外还有新起町和若竹町等等;西门町原来只是一个偏远地带,发展并不兴盛,后来日本政府决定模仿东京浅草区的规划,在这里设至台北座、荣座和八堂等等,让西门町逐渐在台北城崭露头角;公元1930年代西门町许多电影院、戏院林立,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业依然兴盛,约在1980年代后期台北城陆续往东发展之后才逐渐落寞,1990年代后期规划了行人徒步区,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让许多青年学子可以来西门町恣意的逛街漫步,至今西门町更成为小型活动、签唱会和记者会的场地,也有10多家以上的电影院在这里营业,成为台北著名的商圈。

1930年代开始,西门町成为台北著名的电影街,日本战败后,荣景也继续维持去,40 年代起每家戏院门庭若市,黄牛票猖獗,电影院一家接着一家开,仅武昌街二段就连开了十多家戏院,其盛况自此可见一斑。但由于台北市区逐渐向东发展,西门町许多机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渐没落。90年代后期,台北市政府与西门町当地商家,重新将西门町规划为行人徒步区,并在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才又将青少年拉回这个区域。目前在西门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演唱会、签唱会、唱片首卖会登场,各种电影宣传、街头表演等等活动也常常可见。目前西门町还有 20家以上的电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轮电影,西门町几乎都找得着。而各种大小店家则有6千间左右。

这里现在被称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杂志专卖店外,各种日本的书籍、唱片、服饰等,几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谓“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独立的街边商店之外,这类商店也特别集中于区域内几栋专门的集合商业建筑里面,其中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乃至于较后期的万国百货与诚品116等等。

此外,当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门町与友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而起,成为了有名的电影明星。但是,正因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门町也与东区、士林夜市并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门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际”(学生卖春)场所。

红包场是一种台湾的歌厅形式,多分布于西门町徒步区的汉口街、峨嵋街、西宁南路上。红包场起源于1960年代,当时针对由中国大陆来台的军官、军眷,模仿上海歌厅形式设立,一开始并无“红包场”的称呼,因为后来有听众为了鼓励自己喜爱的歌手,会直接将金钱包在红包袋中,上前献给演出中的歌手,渐渐的这类型的歌厅,被称为红包场。

早期红包场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苏州夜曲、秋水伊人等,听众也多属于年纪较长的老兵,歌厅为了招徕客人,会为歌手另外取个“小周璇”、“小白光”等称号,歌手也会刻意模仿当时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听众的转变,曲目也由上海时期,转为1950-1970年代在台湾、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泪、意难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问白云、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体动作也较以往活泼。红包场的消费不高,歌手多穿着华丽的礼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动热络是红包场的特色之一。

这里也有独特的名产,例如中华路上的鸭肉扁、巷子内的阿宗面线、专卖卤味的老天禄、成都路上的成都杨桃冰与蜂蜜咖啡,加上许多日式餐厅(例如峨嵋街的美观园)及传承中国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厅,将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觉搭起了传承的桥梁。在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梁咏琪寻找金城武的场景就是西门町.也赋予了现代西门町更新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1-2010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是啊~~:p
philipsung 发表于 12-9-2010 07:35 PM

费兄快帮我 十二月又要再去了 机票昨天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0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給過你一個
有心的話就找一下吧
摩羯 发表于 29-8-2010 10:44 PM

小妹快帮我 十二月又要再去了 机票昨天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0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门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10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1-2024 10:56 PM , Processed in 0.2209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